《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九课《声声慢·寻寻找觅》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九课《声声慢·寻寻找觅》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九课声声慢寻寻找觅教案 声声慢寻寻找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际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深厚的时代颜色。下面是由我给大家带来的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九课声声慢寻寻找觅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声声慢寻寻找觅课文原文 声声慢寻寻找觅 李清照 寻寻找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难过,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积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译文 空空荡荡无主见,冷冷清清
2、好凄凉,悲凄惨惨好心伤。一时觉暖一时觉凉,身子如何得疗养?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时来的冷风吹的紧急。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难过的是却是原来的旧日相识。不认当年旧同乡。菊花委地尽枯黄,我引悲伤憔悴无心赏花惜花、如今花儿将败还有谁能采摘?守着窗前挨时间,盼不到天黑好挹怏。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那雨声还点点滴滴。此情此景,用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的够? 声声慢寻寻找觅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理解诗文内容。 2、反复诵读,分析的思想情感和写作特色。 3、培育喜爱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及难点: 分析声声慢抒情仆人公形象和所
3、运用的表现手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了解 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公平,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伤。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 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一如她的名字所昭示的,“明月松前照,清泉石上流”。 梁衡乱世中的美神 这段文字写的是宋代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讨她的代表作声声慢,一起走进这位“乱世中的美神”。 对于,梁衡用“乱世中的美神”来界定,
4、那么何谓“乱世”?又何谓“美神”呢?“乱世”是指金兵入侵、国土沦丧、家破夫亡、人民流离失所、朝廷腐 败无能。“美神”指李清照在诗词、词论、史学、金石学以及其人格方面的突出表现。郭沫若在济南趵突泉公园中的李清照纪念堂中题有对联,可以显示其艺术女神的风采:“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后主”指的是南唐后主李煜,词风婉约,出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清照的声声慢,也是写“愁”的经典作品,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词。 二、阅读诗文,把握感情基调 1、同学结合解释自读,要求揣摩语调,读准字音。老师最终明确本词的感情基调是悲苦愁绝的,朗读时应
5、用舒缓、低沉的语调。 2、听课文朗读,并在心中默读,把握节奏,感受词作的音乐美。 3、部分同学朗读,请全班女同学齐读课文,把对女词人感情的体会融入到朗读中去。 三、研读诗文,探究问题 首先进行学情调查:同学们对本词有哪些阅读期盼,想要学习哪些内容,把握哪些学问。随后出示问题,让同学采纳研读的方式分组合作学习,探究以下问题。 1、本词的主旨句是什么?在词中是通过哪些方面表现的? 同学回答后由老师明确:本词的主旨句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在诗中有如下表现: 用“寻寻找觅”这一动作行为表现愁情。这三句共十四个叠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在经受了国破家亡、夫丧等打击后,诗人内心极为哀愁,再加
6、一人孤处,更是百无聊赖,空虚郁闷,只有在漫无目的的寻找中找回一些温馨的回忆,但茫然的只感到四周的冷清而内心则布满惨戚。开头三句,由浅入深,文情并茂地描写出女仆人公寂苦无告的凄凉心境。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天气的忽暖忽冷,变化多端,亦示意时局的纷乱,让人难以适应,更让诗人有说不出的苦闷和忧愁,进而抒发自己内心难以安静的心情。 用一些物象来表现“愁”之深之重: “淡酒/急风”:并非酒淡,而是愁浓,酒力压不住心愁;借酒浇愁,而大风砭骨,又让诗人意绪全无。只因愁太重,酒入愁肠愁更愁。一个“淡”字突出晚年的凄凉,心境的凄苦。 “雁”:秋天大雁由北往南迁徙,李清照南下避难,故觉得大雁是旧相识,而自
7、己却漂流困顿,寄寓他乡。以前尚可鸿雁传书,现在丈夫已死,家人疏散,就算是有千言万语,也无人可托,无处可传,从而抒发对家乡的怀念。 “黄花”:诗人任凭黄花盛开,此时也无心攀摘,甚至让菊花在枝头积累,直至凋落。在往年,她定能和丈夫一起来赏花,而今谁又有这爱好呢?看到花的憔悴,想到自己漂零的身世,憔悴的容颜,凄凉的心境与残秋败花融为一体,更是愁上加愁。 “梧桐/细雨”:这些是惹人愁思的意象。窗前的梧桐树又飘下了几片枯叶,好不简单到黄昏,偏巧这时又下起了淅沥的小雨,滴滴答答的雨声,对于难过的诗人来说,不仅是打在窗前的梧桐叶上,也仿佛敲在那颗破裂的心上。 2、概括本词在表情达意时所运用的艺术手法。 同学
8、回答后由老师明确: 运用叠词,开头连用了十四个叠字,用法大胆新颖,工整得体,写出了由于寻而未得所引起的无限的凄苦悲伤之情。 直抒胸臆:“寻寻找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借景抒情:“雁过也,正难过,却是旧时相识。”“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淡酒”“急风”“雁”“黄花”“梧桐”“细雨”等意像来委婉地表达诗人的愁情。 3、结合词句内容,鉴赏词中抒情仆人公的形象。 同学回答后由老师明确:一位孤独、孤独而又愁绪满怀的漂泊者形象。 四、深化阅读,自主发觉问题 依据同学学情的不同,让同学再回读诗文,鼓舞他们去发觉新的问题,提出后由大家分析、探究、解决。 五、强化练习 法国诗人克洛岱将李清照
9、的声声慢作了改写,标题也换成了无望,阅读这首诗,比较两首诗在抒情的方式上的不同。 召唤!召唤! 恳求!恳求! 等待!等待! 梦!梦!梦! 哭!哭!哭! 苦痛!苦痛!我的心布满苦痛! 仍旧!仍旧! 永久!永久!永久! 心!心! 存在!存在! 死!死!死!死! 克洛岱无望 同学回答后由老师明确: 无望直抒胸臆,感情直露,也未选取任何意象。 声声慢较为含蓄,多避开直接抒情,多借事借景抒情,讲究言外之意,言外之旨,讲究意象的选择,含蓄蕴藉。 六、小结 李清照是由于那首的声声慢被人们所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殊是那句“寻寻找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
10、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及。于是,她便被当作了愁的化身。当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咀嚼她的愁情时,才发觉在中国三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女性也就只有她一人。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梁衡乱世中的美神) 今日我们面对的是一位宏大的却又让人述说不尽的艺术女神,我们在对声声慢这首诗的学习中了解了她的苦痛和哀痛,也懂得了她的漂亮与愁情! 七、布置作业,拓展练习 收集有关写“愁”的诗句,并体会这些诗句的不同之处。 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味道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3、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很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4、
11、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退,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醉花阴) 5、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6、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7、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8、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虞美人) 声声慢寻寻找觅学问点 1、创作背景 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详细写作时间待考。有人认为作于南渡以后,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丈夫去世,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有人则认为是中年时期所作。 2、简介 李清照(1084
12、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闲适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高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3.字词解释 寻寻找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特别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乍暖还(hun)寒:指秋天的天气,突然变暖,又转寒冷。
13、将息:旧时方言,疗养调理之意。 怎敌他:应付,抵抗。晚:一本作“晓”。 损:表示程度极高。 堪:可。 著:亦写作“着”。 怎生:怎样的。生:语助词。 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4、赏析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爽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独凄凉的景况。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
14、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动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难过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悲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心情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充满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假如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苦痛,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寒冷是由于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
15、得格外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季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失伴飞。词人感叹: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莫非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莫非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漫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无限无法诉说的哀愁。 这时观察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
16、香盈袖”的雅致了。词人想: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妙,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如今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故物依旧,人面全非。“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香腮,珠泪盈眶。怕黄昏,捱白昼。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头变慢起来。 好不简单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相互扶持,相互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
17、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对比,什么渲染,什么赋比兴了,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洁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连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失色。一江春水虽然无穷无尽,但究竟还可形容得出。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自然稍胜一筹。 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但只留意这一层,不免失之皮相。词中写仆人公一成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找觅”开头,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盼望找到点什么来寄予自己的空虚孤独。
18、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找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覆盖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当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秋日早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候”;但柳永永遇乐云:“薰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由阴雨而
19、新霁,自属较短暂的时间,可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找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于下文“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难过,却是旧时相识”了。唐宋词选释说:“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意。赵嘏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词意近之。” 上片从一个人寻找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
20、这里“满地黄花积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悲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 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找觅”三句又进一层。“守著”句如依张惠言词选断句,以“独自”连上文。秦观(一作无名氏)鹧鸪天下片:“无一语,对芳樽,支配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与此词意境相近
21、。但秦词从人对黄昏有思想预备方面着笔,李则从反面说,似乎天有意不愿黑下来而使人尤犯难过。“梧桐”两句不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切。最终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别见李煜、秦观词),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相关情事逐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深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实清爽的语言谱入新声,运用凄清的音乐性语言进行抒情,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九课声声慢寻寻找觅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