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2届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课件》十一、《马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考2022届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课件》十一、《马说》.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十一、马说韩愈【2011年考查单篇阅读】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世上有了伯乐( 那样擅长相马的人 ),这样以后才会有千里马( 被发现 )。千里马经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 辱于奴隶人 之手,骈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也只是在奴仆的手下遭受屈辱,( 和普通马 )一同死 于槽枥 之间,不以千里称 也。死在马槽之间,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虽:连词,即使。马之千里者,一食或 尽粟一石。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能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而
2、食也。来喂养它。 食( sì )马者:喂马的人。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 所以 )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才美不外见 ,且 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 它的 )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让它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 又 )怎么能要求其能千里也?求它日行千里呢? 等:相等。安:疑问副词,哪里、怎么。策 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用马鞭驱赶它,不按照( 驱使千里马的 )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 之,曰:“天下无
3、马!”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反而 )拿着马鞭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以:按照。道:正确的方法。通:通晓。执:拿着。呜呼!唉! 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是( 他们 )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赏析评点第1段: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性作用,慨叹伯乐不常有的悲哀,揭示未逢伯乐的千里马的不幸遭遇。“辱”“死”揭示千里马的不幸遭遇,表达作者无限的悲痛之情。第2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写出“食马者”的愚妄无知,表达对千里马被埋没的强烈愤慨之情。连续四个“不”字,写出了千里马的屈辱、痛苦。层层蓄势,以反诘作结,语气强烈。第3段:总结
4、全文,着力写“食马者”的愚妄。通过对“食马者”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刻画出其浅薄愚妄的形象,极尽讽刺与批判。结句点明中心,讽刺了昏庸无能、不能选贤任能却抱怨世无人才的统治者。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卷一。这是作者杂说四篇中的第四篇。题目是后人加的。韩愈( 768824 ),字退之,河阳( 今河南孟州 )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伯乐本名孙阳,字伯乐,春秋时秦国人,擅长相马。祗( zh )同“衹( 只 )”,只、仅。奴隶人奴仆。骈( pián )死( 和普通马 )一同死。骈,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槽枥( lì )马槽。不以千里称不以千里马
5、而著称,指人们并不知道。一食吃一次。或有时。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食( sì )同“饲”,喂。下文“而食”“食之”中的“食”读音和意思与此相同。外见( xiàn )表现在外面。见,同“现”。且犹,尚且。策之用马鞭赶它。策,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不以其道指不按照( 驱使千里马的 )正确方法。食之不能尽其材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材,才能、才干。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临面对。其真无马邪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表示加强诘问语气。一、内容主旨马说一文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无知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将人才比作“千里马”,深刻地阐述了封建社会
6、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缺乏慧眼和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了有力抨击。二、结构图解马说亮观点:伯乐不常有不以千里称也( 痛惜 )摆现象:食马者不知安求其能千里也( 愤怒 )揭本质: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嘲讽 )托物寓意三、写作特色1.托物寓意。通篇说马,而意在论人,文章用“千里马”比喻出类拔萃的人,“伯乐”比喻知贤识才的人。2.全文围绕“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首先,指出唯伯乐知马,而“伯乐不常有”,从而造成千里马之悲;接着,从千里马的角度,把千里马的才能得不到施展的原因归于“食马者”不知马;最后,总结全文中心,着力写“食马者”的愚妄,由此导出“其真不知马”这个结论,点明主旨。【唐宋八
7、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一、重点字词句梳理1.重点词语解释( 1 )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 2 )不以千里称也 称:著称 ( 3 )一食或尽粟一石或:有时 ( 4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犹,尚且 等:一样,等同2011 ( 5 )安求其能千里也安:哪里、怎么2011 ( 6 )策之不以其道道:正确方法&
8、#160;( 7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通晓 ( 8 )执策而临之执:拿着2011 临:面对 2.通假字( 1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同“衹( 只 )”,只、仅 ( 2 )食之不能尽其材食:同“饲”,喂 ( 3 )才美不外见见:同“现”,表现2011 3.一词多义( 1 )策策之不以其道动词,用马鞭驱赶执策而临之名词,马鞭( 2 )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动词,同“饲”,喂食不饱,力不足动词,吃( 3 )能虽有千里之能名词,能力安求其能千里也动词,能够( 4 )其其真不知马也副词,表推测,相当于“恐怕”其真无马邪副词,表示加强诘问语
9、气,相当于“难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代词,它的( 5 )之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助词,的马之千里者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无实义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助词,补足音节,无实义4.词类活用( 1 )形容词作动词一食或尽粟一石尽:吃完 ( 2 )名词作动词策之不以其道策:用马鞭驱赶 安求其能千里也千里:日行千里 ( 3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食之不能尽其材尽:使竭尽 5.古今异义( 1 )是马也古义:这,这样今义:判断词( 2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古义:一样,等同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复数或列举( 3 )安求其能千里也古义:哪里,怎么今义:安全,安
10、定6.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 )骈死/于槽枥之间( 标1处 )( 2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标2处 )( 3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标1处 )7.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011译文: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2 )安求其能千里也?译文:( 又 )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3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2011译文: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4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译文: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是( 他们 )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二、理解性默写1.文章点明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
11、后有千里马”。 2.文章第1段中的“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两句描绘了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第2段中的“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指出了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3.文章第3段中的食马者“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并扬言“天下无马”,生动地揭露了统治者的愚妄无知。 4.文中流露出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的句子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5.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其真不知马也”。 三、课文内容探究( 一 )理解文章内容1.本文借千里马表达了什么观点?表达了“有了伯乐,才能发现人才”( 或:“世有伯
12、乐,然后有千里马” )的观点。2.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文中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指什么?“千里马”指人才;“伯乐”指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食马者”指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3.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 用原文语句回答 )直接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根本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什么政治主张?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愤慨和抨击。希望统治者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作用。( 二 )分析写作手法第3段中“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3、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刻画出食马者愚妄无知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辛辣的讽刺和无情的嘲弄,增强了语势。( 三 )阅读启示探究1.这篇文章有什么现实意义?告诉人们要善于发现人才,要任人唯贤,不能压制、埋没人才;人才应善于抓住机遇,表现自己以获得重用。2.作者认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谈谈理由。示例一:不同意。“千里马”自身素质更重要。“千里马”应具备自我推销的能力,主动寻找机会展示自己,不应一味等待“伯乐”的赏识。示例二:同意。如果没有“伯乐”的赏识,“千里马”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也会被埋没。3.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成为“千里马”的看法。2019·湖南娄底主观因素:自己要有真本领,并且要在关键的场合把自己的才华大胆展现出来。必要时要学会毛遂自荐。客观因素:要能遇上任人唯贤、任人唯才的好领导;领导要有伯乐的眼光,能赏识人才,重用人才;社会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给千里马式的人才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本课过关检测见强化练习册( 教用P13、学用P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