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2届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课件》三、《爱莲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考2022届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课件》三、《爱莲说》.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三、爱莲说周敦颐【2014年考查单篇阅读】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水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 甚:副词,很。 晋陶渊明 独 爱菊。东晋陶渊明只喜爱菊花。自李唐 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 自从唐朝以来,世人( 都 )很喜爱牡丹。我只喜爱莲花,( 因为它 )从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中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生长出来却不沾染( 污秽 ),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莲的柄 )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
2、远观而不可亵玩 焉 。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挺立( 在水中 ),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啊。予:我。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益:更加。予谓菊,花之隐逸 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人。谓:认为。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噫 !菊之爱,陶后鲜 有闻。莲之爱,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
3、人很多了。 矣:语气词,表肯定的语气。赏析评点第1段:以陶渊明爱菊花和世人爱牡丹为衬托,表明自己独爱莲花;并描绘莲花的形象,赞美莲花高洁、质朴、正直、芳香和清高的特质。将莲花人格化,赋予莲花美好高贵的品格。第2段:与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相比较,点明莲花“君子”的象征意义,表现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表达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的唾弃。以菊、牡丹衬托莲,形成对照,突出主旨。选自周敦颐集卷三。周敦颐( 10171073 ),字茂叔,道州营道( 今湖南道县 )人,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蕃( fán )多。陶渊明( 365427 )一名潜,字元亮。浔( x
4、250;n )阳柴桑( 今江西九江附近 )人,东晋诗人。独只。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淤( y )泥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染沾染( 污秽 )。濯( zhuó )清涟( lián )而不妖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濯,洗。涟,水波。妖,艳丽。中通外直( 莲的柄 )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蔓不枝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蔓、枝,都是名词用作动词。香远益清香气远闻更加清芬。亭亭净植洁净地挺立。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竖立。亵( xiè )玩靠近赏玩。亵,亲近而不庄重。焉语气词。隐逸隐居避世。这里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噫( y )叹词,表示感慨。鲜
5、( xin )少。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宜乎众矣应当人很多了。宜,应当。一、内容主旨本文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层深入,表达对莲花的赞美,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品德。二、结构图解爱莲说莲生长环境体态香气清高风度君子者( 清高坚守 )托物言志菊隐逸者( 孤独避世 )鲜正衬牡丹富贵者( 昏庸逐利 )众反衬 三、写作特色1.托物言志。文章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花的气度和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折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世态的心理和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2.对比、反衬。文中几次以菊花正衬、牡丹反衬莲花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
6、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这一主题得以加深。三种形象的对比,起到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3.文章以一个“爱”字贯串全文,结构严谨。4.语言优美简练,骈散相间。1.朝代称呼。【李唐】古人会在朝代前冠以帝王姓氏来称呼某个朝代。如: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此外,对朝代比较常见的一种称呼是按照时间顺序称作“前后”和按照地理位置划为“东西南北”,如前秦、后汉、西周、北魏。 2.文体知识。【说】古代议论、说明类文章的总称,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感想,写法不拘一格。如爱莲说马说等。一、重点字词句梳理1.重点词语解释( 1 )可爱者甚蕃蕃:多2014 ( 2 )濯清涟而不妖濯:洗2
7、014 妖:艳丽 ( 3 )不蔓不枝蔓:横生藤蔓 枝:旁生枝茎 ( 4 )香远益清益:更加2014 ( 5 )亭亭净植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竖立 ( 6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亲近而不庄重 ( 7 )陶后鲜有闻鲜:少 ( 8 )宜乎众矣宜:应当2014 2.古今异义( 1 )亭亭净植古义:竖立今义:种植( 2 )宜乎众矣古义:应当今义:合适3.词类活用( 1 )名词用作动词不蔓不枝蔓:横生藤蔓 枝:旁生枝茎 ( 2 )形容词用作动词香远益清远:远闻 4.用“/”划
8、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划2处 )( 2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划1处 )5.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译文:我只喜爱莲花,( 因为它 )从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中生长出来却不沾染( 污秽 ),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2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2014译文:( 莲的柄 )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3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译文: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挺立( 在水中 ),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啊。( 4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2014译文:对于
9、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二、理解性默写1.文中表现莲的高洁,崇尚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德和坚贞操守的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文中表现莲高贵品质的句子( 点明中心的主旨句 )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3.文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4.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文中表明“世人甚爱牡丹”的原因的句子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三、课文内容探究( 一 )理解文章内容1.本文从莲的
10、生长环境、体态、香气和品性四个方面赞美了莲的君子之风。 2.下面这段话蕴含了君子的哪些美好品质?课后练习第三题变式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既不与恶浊的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3.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牡丹:“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要在污浊的世间追求洁身
11、自好的美好情操,同时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的鄙弃。( 二 )分析写作手法1.本文写莲的同时,还写到了菊和牡丹,这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运用了衬托的写作手法,用菊花的隐逸、孤独正衬,牡丹的富贵、追名逐利反衬,突出了莲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2.文中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作结,有何作用?照应了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 追求富贵、贪慕富贵 )、趋炎附势的世风的鄙弃。( 三 )阅读启示探究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示例:前者强调的是只要意志坚定、心志高远,就不会受到世俗及环境的影响,随波逐流;后者强调的是外因的重要性。我认为,环境可以影响人,但内因才起决定作用,只要主观意志坚定就不会被周围环境影响。本课过关检测见强化练习册( 教用P3、学用P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