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班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班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教学设计.docx(2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八班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教学设计 文言文有美丽的意境,有它独特的艺术魅力。文言文经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现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八班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教学设计5篇,盼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八班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教学设计1 同学分析: 本班六班级有同学19人,学习基础较好,思维灵敏,自读自悟的力量强。在六班级开学伊始就让同学接触这两篇文言文,一是由于它的思想内容好,强调同学在学习时要用心致志,擅长观看事物,实事求是。可以让刚进入六班级的同学消退浮躁心理,踏踏实实的学习。二是可以让同学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并为学校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 教材
2、分析: 文言文两则人教版新课标学校语文六班级下册第一组课文中的第一篇课文,是同学步入六班级的第一课。课文共包括学弈和两小儿辩日两则故事。学弈选自孟子告子。文章先写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人,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终写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由于智力上有多大差别。通过这件事,说明白学习应用心致志,不行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叙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辩,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双方各持一端,争吵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笑话。故事体现了两小儿擅长观看、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
3、度。 一、教学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依据课后解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需用心致志、不行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指导同学朗读和背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让同学参考解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是本课的重点。 四、课前预备: 布置同学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五、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沟通争论 六、教学时间: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绚烂的文明。
4、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日,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学问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用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识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用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板书:学弈) (1)介绍孟子: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思想家、训练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确定人性原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猛不能屈”等论点。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2)释题:
5、“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弈”,原来专指下围棋,“学弈”就是学下围棋。现在的“对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围棋。) (3)引导同学就课题质疑,准时归纳整理并板书: a谁学下棋? b怎么学下棋? c学得结果怎么样? d学弈这个故事告知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学弈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老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能背诵)。从而感染同学,激发其诵读爱好。 2.读后同学评价,准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老师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顿符号,以对同学朗读有所关心。 3.同学仿照
6、老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老师要给同学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 4.同桌互读课文,相互正误。 5.老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同学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同学对比文后解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困难老师准时关心。 2.同桌相互解疑释惑,合作学习,争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老师请教。老师准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与”是通假字,同“欤”,表示疑问或反问,跟“吗”“呢”相同;弗若,不如;为是其智弗若与,在这句话里,“为”应读第四声;然,这样。 3.同学对比解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
7、老师准时讲解同学理解中的难点。 (学弈参考译文: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用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育;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慧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4.同桌相互讲说故事内容。 四、自读思索,体会文中道理 老师引导同学逐一解答就课题提出的问题 1.谁学下棋?谁是老师?有两个人学下棋,老师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弈秋。 2.(这两个人)怎么学下棋?“其一人用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其中一个人用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育,留意力非常集中,一心一意);“一
8、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学习时留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 3.学得结果怎么样?“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虽然后一个人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解答这个问题后,老师可以追问:是什么缘由使“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引导同学理解: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由于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别,而是他们的学习态度不同前一个用心致志,后一个三心二意。) 4.学弈这个故事告知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习、做事必需用心致志,不行三心二意。) 五、联系生活,深化熟悉 1.请同学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 (做什么事只有用心
9、致志,一心一意才能胜利。) 2.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 (让同学联系生活、学习中的经受充分发言,熟悉到不用心产生的不良结果,增加做事用心致志的意识。) 六、复述故事,背诵课文。 1.同桌相互讲故事 2.指导同学背诵课文。 其次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请生背诵学弈。 2.板书课题:文言文两则 两小儿辩日 3.介绍资料: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列子相传为列御寇的论集。列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列子共8篇,其中保存了很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奇,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杞人忧天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4.理解课题,质疑问难:(1)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知道了文中的仆人公是两个小孩;知道了这篇
10、文章主要是写两个小孩辩日这件事)(2)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他们为什么争论?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老师准时板书同学提出的问题) 二、总结学法,明确目标 1.回顾学习学弈一文的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1)理解课题,提出问题。(2)读准字词,读通课文。(3)结合解释,疏通文意。 (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2.明确方法,自主学习 读准字词,读通课文,留意语速要慢,适当停顿,到读通顺为止,。 (2)同学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师生准时评价。 (3)结合解释,疏通文意,对比解释,弄懂词句,理解故事的内容。 (4)同桌相互解疑释惑,合作学习,弄
11、明白每句话的意思。 (5)用现代口语复述故事,并依据同学复述的状况进行即时疏通点拨。 3.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两小儿为什么争论?(太阳是远是近) 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一小儿的观点是:“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依据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近,中午离人远,他是依据外形大小来推断的。另一小儿的观点是: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依据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远,中午离人近,他是依据温度来推断的。) 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孔子不能决也孔子也不能推
12、断谁对谁错。) 对两小儿所持观点,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引导同学乐观发表看法,爱护他们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乐观性。) (老师适时补充资料供同学阅读:其实太阳早上和中午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远小近大的缘由:A、早晨和中午的时候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由于视觉的误差。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则显得大。同样的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的太阳就显得小了。B、同一物体白色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的时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显得光明;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
13、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日初凉、日中热的缘由:A、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待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B、在夜里,太阳照耀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耀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 4.学了这个好玩的故事,你喜爱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两小儿聪慧可爱,擅长动脑,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勇于争论。 孔子虚心谨慎、实事求是, 尽管学识渊博,可是仍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引导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分角色朗读课文。 同学分组表演故事。(同学自由选择使用现代话或使用文言文表演) 同学背诵课文。 八、布置作
14、业: 1,背诵课文。 2,用现代与说出两则寓言的意思。 3,说出这两则寓言告知我们的道理。 九、附板书: 文言文两则 学奕 1、二人学奕 师从奕秋 2、一人 用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然后胜利 3、另一人 三心二意、思援弓缴而射之,然后失败 总结,条件相同,但结果不同,得到道理:学习之理贵在用心。 两小儿辩日 1、起因:两小儿辩斗 2、观点相反:一儿 日始出近 日中远 另一儿 日初出远 日中近 3、理由:一儿 近大远小 另一儿 远凉近热 4、结果:孔子不能决 总结:擅长观看,有理有据 十、教后记: 文言文和白话文相比,在遣词造句上截然不同,能否正确的短句,流利地朗读,使同学首先遇到的问困难,因此
15、,在教学中我把指导同学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课文学习,同学体会到学习必需用心致志;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让同学体会到学无止境的道理。 八班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教学设计2 一、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解说 1.晏子使楚选自晏子春秋杂下。晏子春秋是后人搜集齐国大夫晏婴的言行编辑而成。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后期闻名的政治家,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实著名诸侯。这则故事通过晏子出访楚国,挫败楚王诬齐人为盗的故事,表现了晏子的机灵善辩和对祖国的喜爱。 2.人琴俱亡选自世说新语伤逝,刘义庆,彭城人,南朝宋文学家。这则故事写了王子猷对弟弟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弟弟深厚的情意。出自世说新语的
16、成语有望梅止渴、口若悬河、一往情深、别无长物、新亭对泣等。 3.小石潭记选自全唐文,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人,闻名文学家,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柳河东集。本文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的幽美和静谧,抒发了贬官失意的孤凄之情。 4.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闻名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本文把的思想感情与奇妙的月色融合在一起,制造出一种安静清滢、离尘脱俗的美妙意境,表达了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别心境。 5.治水必躬亲选自履园丛话水学,钱泳,清代江苏金匮人。工诗,善书画,著有履园丛话、履园谭诗等。本文论述躬亲是治水的
17、必要条件,强调亲自登山涉水察看水情的重要性,通过正反对比深刻地指出治水利和义的关系。 二、通假字 1.荡胸生曾云 (曾通层) 2.缚者曷为者也 (曷通何,什么) 3.人非所与熙也 (熙通嬉,开玩笑) 三、一词多义 1.坐口技人坐屏障中 (坐在) 满坐寂然 (通“座”,座位) 何坐?曰:坐盗。 (犯罪) 2.都何以都不闻消息 (总,竟) 都不哭 (全、都) 3.乐心乐之 (以为乐) 似与游者相乐 (逗乐) 4.清水尤清冽 (清亮) 以其境过清 (凄清) 5.曰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说) 曰恕己,曰奉壹 小石潭记 (叫做) 6.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自、由)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
18、跟从,跟随) 7.闻闻水声小石潭记 (听说)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桃花源记 (听到的) 8.道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正确的方法)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说) 伐竹取道小石潭记 (道路) 9.见明灭可见 小石潭记 (观察) 才美不外见 马说 (通“现”,显现) 10.许潭中鱼可百许头 (上下、左右,表估量)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 (处所) 11.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大约) 明灭可见 小石潭记 (可以) 12.居不行久居小石潭记 (停留) 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岳阳楼记 (处在) 四、古今异义 1.叶徒相像,其实味不同。 (其实,古义:它们的果实 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状况) 2.左右
19、对曰 (左右,古义:侍臣、近臣 今义:表方位或方向) 3.因恸绝良久 (因, 古义:于是今义:由于) 4.语时了不悲 (了,古义:完全今义:语气助词) 5.泥于掌故 (泥, 古义:拘泥 今义:泥土) 6.泥于掌故 (掌故,古义:指古代典章、制度 今义: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制度沿革等) 7.盖地有凹凸 (盖,古义:连词,表缘由。今义:遮盖或遮盖的东西) 8.非询问不穷其致 (穷, 古义:追究 今义:生活困难穷尽) 9.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 (举,古义:完成、胜利 今义:举起、举动等) 10.是以比得躬历山川 (躬,古义:亲自 今义:弯腰) 11.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尝,古义:曾经 今义:尝试)
20、 1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 古义:只是 今义:但是,表转折) 13.月色入户 (户,古义:门、窗 今义:人家、住户) 五、词类活用 1.子敬素好琴 (琴:名词用作动词,弹琴) 2.心乐之 (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3.凄神寒骨 (凄: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凄清) (寒: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寒冷) 4.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5.潭西南而望 (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6.斗折蛇行 (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 (蛇:名词作状语,像蛇爬行那样) 7.犬牙差互 (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8.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八班级语文上册
21、文言文教学设计3 第七单元 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27.曹刿论战 左传 28._干将莫邪(干宝) 29._劳山道士(蒲松龄)30.诗词五首 观刈麦(白居易)赤壁(杜牧) 过零丁洋(文天祥)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8-1-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使动用法 必先苦其心志:苦,使动用法,使苦痛。苦其心志,使他内伤心苦。 劳其筋骨:劳,使动用法,使劳累。劳其筋骨,使他筋骨劳累。 饿其体肤:饿,使动用法,使饥饿。饿其体肤,使他身体饿瘦。 空乏其身:空乏,使动用法,使贫困。空乏其身,使他受贫困之苦。 行拂乱其所为:行拂,所行不顺。乱,使动用法,使额
22、倒错乱。 乱其所为,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 所以动心忍性:所以,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动心忍性,动和忍都是使动用法,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 2.第一部分(l、2段):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需先在生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都经受一番困难甚至苦痛的磨炼。 第一层(1段):举历史上出名的人物事迹加以概括。其共同点是,在经受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其次层(2段):从上述事实归纳出的观点。 其次部分(3段):从正反两面论证经受磨炼的好处。 第三部分(4段):归纳全文中心论点。 3.论证方式特点:本文将中心论点放在简末进行归纳。全文先论证“生于忧患”,方法是先举同类事例,从
23、个别到一般,归纳出的观点,然后从理论上加以说明。再论证“死于安乐”,高度概括历史上大量安乐.的事实加以说明。论证“生于忧患”是全文的重点。 4.句式特点: 本文列举了六个历史人物的事迹,用排比句式,每一个历史人物的事迹只用一句话概括,这样增加了语言的气概。 5.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砺,最终有所作为、成就大业的例子,论述忧患可激励人奋勉向上,正反结合,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结论,激发们克服困难,锐意进取。 8-1-27.曹刿论战 古今异义 可以一战 古义:可凭借 今义:可能 肉食者鄙 古义:目光短浅 今义:粗俗 牺牲玉帛 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为正义事业舍弃自己的生命或
24、利益 齐师伐我 古义:军队 今义:老师 又何间焉 古义:参加 今义:中间 小大之狱 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 谋篇立意:本文记叙了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以曹刿对战斗的论述贯穿全文,阐述了弱国在对强国的战斗中实行战略上取信于民,战术上后发制人的原则,表现了曹刿的政治卓见和非凡的军事才能。 层次结构 一(1)写鲁国战前的预备。 二(2)叙述长勺之战的全过程。 三(3)写曹刿论述长勺之战鲁国取胜的缘由。 写作特色:课文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来刻画人物。为了突出曹刿的形象,文中到处以鲁庄公与曹刿对比。“曹刿请见”说明他已成竹在胸,用“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表明他慧眼识统治者之鄙陋。下文则通过“鄙”与“远谋”的
25、对比,衬托了曹刿的卓越才能。战前围绕“何以战”与庄公对话,庄公前两次回答,说明他把取胜的盼望寄予在近臣和神灵上,表现了他的“鄙”。曹刿认为“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取信于民的表现,可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才能取胜,这充分表现了曹刿的“远谋”。取胜后,庄公仍糊里糊涂,不知取胜的缘由,曹刿进了科学而透辟的分析。因此可以说,全文运用了对比方法。 8-1-28. _干将莫邪 1.第一段交代故事的起因:干将、莫邪为楚王铸成宝剑,反招杀身之祸;于将临死遗嘱尚未出世的儿子为他报仇。其次、三段交代故事的进展:干将的儿子赤长大后寻得父亲所藏宝剑。昼夜.为父报仇;楚王悬赏杀赤,赤躲进山中。遇到愿替他报仇的侠
26、客,当即自刎,把自己的头和宝剑交给侠客。第四段交代故事的结局:侠客不负重托,多方设计,豁出性命杀死楚王。 2.记叙干将、莫邪夫妇为楚王铸剑而干将遭杀身之祸,后其子为父报仇巧遇侠客英雄,用计杀死楚王的经过,表出了他的报仇心理及侠客的智勇和侠义心肠。 8-1-29. _劳山道士 记叙了一个姓王的读书人到劳山师学习道家法术的故事,揭示了只有不畏艰辛,一个人才可能取得某种成就,否则,只可能处处碰壁的道理。 8-1-30.诗词五首 1.观刈麦:通过的所见所感、反映了沉重的赋税剥削给劳动人民造成的极大苦痛,寄予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赤壁:借一支断刊戟引发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时无英雄,
27、使竖子成名”的抑郁之情。 过零丁洋:诗人通过自述国破家亡的境遇,抒发了他以身殉国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已亥杂诗:写辞官后的离愁别绪及诗人从自然界景物的转化中,悟出了生命的真谛,体现了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和剧烈.责任感。 山坡羊潼关怀古:借凭吊潼关古迹,追忆历史,阐发谈论,指出广阔人民的苦痛境地也不会由于朝代的更替而有所转变,表达了对广阔人民苦痛的同情,同时对封建统治者热衷于争权夺利而不顾广阔人民死活予以鞭挞。 2.名句观赏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这是描绘农夫在烈日下在田间艰辛苦作的句子。夏天,在田野上,农夫顶着烈日劳动,脚下是被烈日熏蒸的暑气,阵阵往上冲,弯下的赤裸背脊,被灼热的太阳光
28、烘烤得油黑闪亮。在诗行中,流露出诗人的同情之感,怜悯之情,我们观察诗人的心弦被这艰辛凄惨的景象震惊了、战栗了。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悲壮激扬,表明白文天祥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人的生死是自然规律,谁也不行能逃过这一关,但是人的生死的方式方法却各不相同,人怎样活?人怎样死?是贪恋生命而投降,还是保留气节而勇敢无畏,让后人赞颂?当然诗人选择了后者。这两句名言流芳百世,感召后代很多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而勇敢献身。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表达的是一种昂扬向上、不甘隐退、奋斗究竟的倔强精神。它说的是,落在地上的粉红花瓣绝不是无情的废物,它将化作春泥,以自
29、己的养分孕育新的花朵、孕育新的春天。诗人从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得到启发,大自然里花开花落,本是风雨由之,无感情可言,落红说不上是“有情”或“无情”,但诗人把自己的身世和落花结合起来,使落花具有人的感情,从而变成有情物。而落花之情表现在哪里呢?表现在去酿造新的彩色世界,新的春天。诗人借“落红”的自白表达了与黑暗势力抗争的不屈精神,表达了对美妙事物的追求和对春天的向往。诗人不惜献身化为春泥,去充实春天的生命,去滋润将来的花朵,这种精神令人赞美。现在,人们常引用这两句诗来歌颂老一辈革命家在事业上鞠躬尽瘁的崇高精神,他们将自己的青春无私地贡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晚年又为培育青年接班人耗尽心血;也用来赞扬英
30、雄模范人物献身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高尚品质和珍贵精神。 八班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教学设计4 21.小石潭记(刘宗元)22.记承天寺夜游(苏轼)23._游恒山记(徐霞客) 24._满井游记(袁宏道)25.诗词五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过故人庄(孟浩然) 游山西村(陆游)渔家傲(塞下秋风景异)(李贺)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 8-1-21.小石潭记 1.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提倡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可记游,可记事,可抒情,可谈论,可描写。 2.古今异义 乃记之而去(古,
31、离开;今,前往) 佁然(古,静止不动的样子;今,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小生(古,年轻人;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3.段落归纳 (一)发觉小石潭及小石潭四周的景物。 (二)描写潭水和游鱼,采纳定点特写的方法写潭水清亮、游鱼活泼。 (三)探究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景物。 (四)写出了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 4.这是一篇布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孤独境况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8-2-22.记承天寺夜游 1.词类活用:例句:念无与乐者 乐:名词用作动词,欢乐,兴奋。这里是游乐的意思。 2.古今异义 但 古义:只,仅。 今义:但是,表转折
32、。例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文章结构 第一层(开头至“相与步于中庭”),叙月夜至承天寺与友人漫步。 其次层(庭中如积水空明盖竹相影也),写月下承天寺庭中的景物。从实感而来,令人仿佛若见。 第三层(何夜无月吾两人耳),以慨叹两人闲置的境况作结。 4.此篇短文记的是元丰六年十月,苏轼和好友张怀民同游承天寺的情景。全文仅80余字,描绘了二人在承天寺夜游时看到的月下美景,同时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8123. _游恒山记 1.词类活用 穹碑森立 名词做状语,像森林一样。 台中像群仙 名词用作动词,塑造。 2.古今异义 策杖登岳 古义:这里指恒山。 今义:高大的山。 3.通假字 还过岳殿东
33、 通“环”,转,绕。 4.第段略写动身的时间和天气状况。 第段详写登顶的经过,景物、地名,以及相隔的距离都写得极为详尽。 第段写登顶后远眺所见之景。 共 第段写从西峰下山至飞石窟的状况。 5.依据其次段和第三段的内容,说说上山时经过的地方及山顶所见的事物。 上山经过望仙亭虎风口“朔方第一山”牌坊寝宫飞石窟北岳殿会仙台。在山顶上观察北山“崩崖乱坠,杂树密翳”,还观察浑源州城,南边有龙泉山,西边有五台山,近处还有龙山。这些山都是相互连接的。 6.文章描写了游恒山登顶的经过,表现了他不畏艰险,不怕辛苦,勇于实践的精神。 8-1-24. _满井游记 1.古今异义 局促一室之内 古义:约束。 今义:担心
34、。 恶能无纪 古义:安、哪。 今义:可恶。 2.词类活用 泉而茗者, 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茗,茶。 (li),盛酒、水的器皿。蹇(jin),驴。这里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3.第段写北京四周早春的风沙天气。 第段写满井早春的景色,以及游满井的喜悦心情。 第段是谈论,表述自己能够有此闲情出游的缘由。 4.主要内容 本文写了燕地寒冷,郊外田野万物复苏、山水草木鱼鸟等布满生气;从旧居京城,局促一室的孤寂困顿、百无聊赖写到游历于郊野春景,表达了如脱笼之鹄的无比欣喜的感情。 5.课文和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发了独特的感受。试说说你从这三篇课文中看出了三位怎样不同的心境。 小石潭记和
35、记承天寺夜游的都有理想未酬和被贬谪的遭受,因此在文中流露出某种忧愁和愤懑,而满井游记的只是官小、职务悠闲,并无被贬的遭受,性情又比较达观,所以不仅没有忧愁,甚至为此而庆幸、自慰。 8-1-25.诗词五首 一、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第段写茅屋被秋风所破的情景。 第段写茅草被顽童抱去和诗人的叹息,表现了诗人的无可奈何之态。 第段写大雨中长夜沾湿的苦痛。 第段写诗人推己及人的博大胸怀和美妙抱负。 2.过故人庄 首联平实、自然,然而情意深切绵长。 颔联“邀我”表达了伴侣之间亲热的关系。 颈联写诗人进村见到的景色。景中充溢着诗人感动喜悦之情。 尾联写诗人到故人家里开窗畅饮,亲切谈话的情景。 3.游山西村
36、 第一、二句写农家的热忱和朴实。 第三、四句写行路人的感觉,迷茫中突然发觉了美妙的去处。 第五、六句写游山西村所见。 第七、八句是抒情。 4.渔家傲 上阕描绘边地的荒芜景象。 下阕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 5.浣溪沙 上阕写清泉寺的风光,点出了游兰溪的时间和地点。 下阕抒发老当益壮、奋勉进取的思想感情。 二、过故人庄:叙述到农家做客受到热忱款待的经过,描绘了舒适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老伴侣之间的真诚友情,也流露出对田园生活的憧憬。 游山西村:写于乾道三年初春,当时在山阴乡下,诗中表现了农家的殷勤好客和风俗古朴的特点,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憧憬。 渔家傲:通过对边塞秋季风光的奇异独特的描写和抒发
37、守边将士的情怀,表现了守边将士的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和思乡之情,也反应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浣溪沙:上阕写景,下阕抒情,由西流的溪水想到青春可以永驻,大可不必为日月变迁、人生易老而叹息,抒发了乐观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名句观赏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两句诗呈现了诗人爱及天下的博大襟怀。一场暴风雨攻击了他的茅屋,也触动了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秋风、秋雨的威力,贫困、流离失所的生活,都没能击垮。面对这样的现实,诗人从个人“长夜沾湿何由彻”的苦痛,一跃联想到风雨中千千万万衣食无着落的穷苦百姓,从深思中振作起来,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关怀人民疾
38、苦的博大胸怀和崇高抱负。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前两句写自然环境,悠闲愉悦。田家的风景,是绿树绕村,青山远衬,使人一进村就感到亲切美妙。后两句写与伴侣的团聚。故人把酒叙旧,面对着窗外的场圃,娓娓谈着桑麻的农事,布满了喜悦的心情。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构成一幅美丽安静的田园风景画,而宾主的欢乐和关于桑麻的话语,都仿佛萦绕在我们耳边。他所描绘的这种境界,贴近生活,能够引起人们很多关于农村的美妙的回忆。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写农村明媚绚丽、变化万千的自然风光,也表现了诗人的喜悦心情。读了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
39、翠可掬的山峦间闲逛,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曲折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观察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将士们都没有睡觉,听着悠悠笛声哀婉动人,满地的霜映照着将军的白发和士兵的泪水,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情景啊。思乡之情和渴望建功,以及如此长的艰苦生活,交织在一起,人怎么能入睡?“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用声色对将士们的感情加以点染并略加顿挫,此时心情,较黄昏落日之时更加令人尴尬。“人不寐”三字绾上结下,其中既有白发“将军”,又有泪落“征夫”。将军的
40、白发和士兵的泪水,记载着宋代帝王对外脆弱,消极防备,长期征战无果的史实。“不寐”又紧密地把上景下情联系在一起。“羌管悠悠”是“不寐”时之所闻;“霜满地”是“不寐”时之所见。内情外景达到了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前句用反问句强调了诗人虽老犹少的精神状态,“门前”句以“溪水西流”作比衬,说明人生再少的可能性。“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本是不行抗拒的自然规律,然而词人却大声宣扬,谁说青春不能回复呢?你看门前的流水不是也能向西奔流吗!“休将白发唱黄鸡”出自白居易醉歌:“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时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
41、朱颜看已失。”白诗是以黄鸡催时、白日催年作比来慨叹朱颜易失,苏轼在这里反其意而用之,不要感慨光阴易逝,人生易老,而要振作精神。这种身处逆境仍旧达观、进取的精神给我们很多启示。也是全诗的意旨所在。 八班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第1课时虽有嘉肴 1.理解重点文言词语,朗读并背诵课文。 2.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 3.明白教与学相互促进的道理,熟悉到实践的重要性。 一、导入新课 “四书五经”是国学之珍宝,是才智之源泉。“四书五经”分别是哪几部典籍?“四书”高校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经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告知我们要勤于钻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训练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今日,就让我们走进礼记,领悟为学之道。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把握背景,疏通课文文意 1.背景介绍。 本文节选自礼记正义。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 2.分类积累,疏通文意。 (1)正读音 嘉肴(jiyo)自强(qin)幼有所长(zhn 八班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