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县工商局服务新农村建设经验总结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县工商局服务新农村建设经验总结2.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县工商局服务新农村建设经验总结2 县工商局20xx年服务新农村建设经验总结2 近年来,县工商局部门紧紧围绕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和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求,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大力实施“商标兴农”、“合同助农”、“经纪活农”、“合作强农”、“红盾护农”五大惠农工程,积极服务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一、实施“商标兴农”工程,积极促进农民增收 该局以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一村一品”为依托,积极发挥商标管理职能,大力实施“一所一标”工程,帮助农民树品牌、闯市场,取得较好成效。过去,县的管坝牛肉、赤镇龙虾、马厂小磨麻油、陈浅莲藕、神山水果、孤山板栗等特色农副产品以品质优良、
2、工艺独特、风味纯正等特色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但由于没有注册商标,这些特色农副产品在进入外地市场销售的过程中受到了限制,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为了帮助农民树立品牌意识,该局制定了“一所一标”工作方案,充分发挥基层工商所的主力军作用,每个工商所每年至少引导、帮助辖区内一个农产品申请注册商标;每年在辖区范围内确定至少一个已注册的农副产品商标,扶持其成为当地特色农副产品商标,鼓励支持商标持有人争创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工作中,该局一方面对全县现有农副产品进行深入普查,摸清全县农产品的分布情况,特别是体现地方特色、地域特征的农副产品生产经营情况,对各类农副产品进行分类登记,对未注册的农副产品进行
3、梳理,建立帮扶档案;另一方面,多次深入特色农副产品产地,采取通俗易懂的形式和生动活泼的实例,向农民和涉农企业宣传商标法,介绍外地农副产品走品牌发展之路的成功经验,提高农民和涉农企业主动注册商标、精心培育商标、自觉保护商标的意识;同时,跑乡村、进农户,帮助有商标注册愿望的农民和涉农企业选择好商标,办理好商标查询、设计、注册等事宜;此外,对已注册的农副产品商标加大保护力度,积极申报著名商标和知名商标,严厉打击涉农商标侵权行为,为发展“商标农业”保驾护航,从而使全县农副产品商标注册工作有了新突破,涉农商标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目前,县已注册农副产品商标76件,培育驰名商标1件,著名商标12件、知名商标
4、26件。如今,像“管坝”牛肉等一批特色农副产品凭借质量、特色和品牌优势已成为远近知名的品牌,并已打入江苏、浙江、上海、河南、山东、广东等地市场,销量看好。特色农副产品畅销,推动了涉农企业和个私经济的发展,调动了农民从事特色农副产品种植、养殖的积极性,形成了一批种养专业户、专业村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仅为管坝牛肉提供原料的“礼庚管黑水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年养牛5头以上的农户就达600余户,农户每头牛平均年纯利润1100元。“一所一标”工程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XX县区域经济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实施“合同助农”工程,规范发展“订单农业” 该局一是加强合同法及相关
5、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全方位、多渠道地进行法律法规的宣传;深入实地向涉农企业和农户进行面对面的宣传教育;有计划地组织涉农企业和农户参加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二是帮助涉农企业做好信用合同管理。在全面推行规范的合同示范文本的同时,主动做好合同签订前的评审、合同签订履行与变更解除,以及对失信违法行为责任追究等工作。三是对“订单农业”实施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事前,通过了解涉农企业的资信情况,帮助农户选择信用好、实力强的企业,防止和避免合同欺诈的发生;事中,发现问题及时调解处理,引导当事人双方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合同纠纷;事后,及时检查企业和农户的合同履约情况,督促双
6、方全面履行合同,严厉打击合同欺诈行为,制止损害农民利益的“霸王合同”。四是把“守合同、重信用”活动延伸到“订单农业”中。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延伸到“订单农业”中,在涉农企业中开展“守合同、重信用”创建活动,及时认定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和农村经济组织为“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增强其诚信意识,提高其社会公信力。五是着力培育和帮扶涉农龙头企业和农村经济组织。通过重点培养和帮扶一些规模大、有潜力的涉农企业和农村经济组织,使之成为带动当地农业发展的龙头,最终在各地形成一批经济效益好、带动辐射面广、社会影响力大的涉农龙头企业,为“订单农业”的普及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通过实施“合同帮农”工程,县订单农民已达3万余
7、户,订单范围涉及棉花、优质稻、无公害蔬菜、家禽等9个领域,订单种植面积达30万亩。订单农业的发展,既解决了农产品的卖难问题,也解决了农民种什么,怎么种的问题,使农民生产有了目标,销售有了渠道,收入有了预期,较好地引导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业向广度和深度进军,推动了农业结构和产业升级。 三、实施“经纪人活农”工程,努力搞活农村流通 该县工商局服务新农村建设经验总结2第2页 局计划为每个新农村示范村培训一支持证上岗的农民经纪人队伍。目前,已举办农村经纪人培训班4期、有近300位农民经纪人获得经纪人从业资格证书。通过实施“经纪活农”工程,使县农村经纪人队伍迅速发展,这些农村经纪人成为了沟通产销
8、的重要牵线人,引导农民走向市场的带头人。如今,该县300多名农村经纪人活跃在农村田间地头,为促进农村商品流通、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和市场率、繁荣农村市场、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实施“合作强农”工程,提升农村发展水平 目前,全县已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198户,登记领域涵盖农、林、牧、副、渔等产业以及农机服务业等,服务涉及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成员达18000多人,带动农户3万多户。为了让广大农民深入了解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积极参与合作经营,该局专门编印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宣传手册5000册,采取送法下乡、办培训班等多种方式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宣传,帮助申办者认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特色和优
9、势,了解登记程序和管理规定,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主地运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改善市场地位,提高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为了方便农民办理合作社的注册登记,该局对有意愿申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要求辖区工商所指派一名负责人牵头,上门做好咨询、章程起草等登记的事前服务。在登记中,该局开辟“绿色通道”服务,实行当场登记,当场发照,并免收登记费等行政性收费,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该局还积极运用合同、商标、广告等监管职能,指导、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科学管理能力、生产经营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并协调有关部门为农民专业合作社争取省市县三级财政专项扶持资金300余万元,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五、实施“红盾护农”工程,切
10、实维护农民利益 针对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农民防范意识淡薄、消费水平低、识别能力差等不利因素,采取各种手段向农村推销假冒伪劣食品以及重要生产生活资料商品,使农民的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时常受到侵害的状况,为切实维护农村市场消费安全和农民的合法权益,近年来,该局积极推行“所村挂钩”维权模式维护农村消费者权益。“所村挂钩”维权模式是指该局的工商所与全县十个镇的行政村挂钩,工商所监管人员按照分区划片的方式包保到村,负责挂钩联系行政村的食品和农资等重要商品监管、消费维权以及其他联络工作;同时,聘请素质较高、办事公道、热心维权事业的“村官”担任工商部门行风监督员、食品农资等重要商品信息员和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
11、网络联络员,“三员”合一,负责监督工商所包保挂钩联系责任人的履职情况,收集、反馈农村市场信息,接待村民咨询,对本村的一般性消费纠纷进行调解。为了增强“三员”的工作责任心,该局向194名“三员”颁发了聘书,与“三员”签订了职责书,每年评先20名优秀“三员”进行表彰。为了使“三员”能够胜任工作,该局采取集中培训、上门指导、以案说法、模拟调解等形式,加强对“三员”的业务培训,系统宣讲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等有关法规,介绍食品和农资质量安全知识,使“三员”对自身职责、工作程序和文书制作有了全面了解。此外,该局所村挂钩包保人员还经常上门指导,在具体实践中认真进行传帮带,提高“三员”的实际工作能力。
12、目前,该局通过推行“所村挂钩”维权模式,已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农村市场监管和维权网络,覆盖全县194个行政村。“所村挂钩”维权模式直接把工商部门与农村市场的行政监管联结起来,农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不出村、不跑腿、不花钱、不耽误农活,就近就能得到及时协调解决,使违法违纪案件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同时,工商部门通过对收集的农民群众的投诉举报信息进行分析汇总,加强动态跟踪和观测,形成了信息灵敏、行动迅捷、打击有力的农村市场长效监管机制。近年来,该县村级投拆站共接待咨询、来访、处理各类简易消费纠纷多人次,受理各类投诉23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8%,为农友朋友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0余万元;该局通过“所村挂钩”提供的信息,查处无照经营、制假贩假案件100余起,有力地维护了农民群众的利益。 内容总结(1)县工商局服务新农村建设经验总结2 县工商局20xx年服务新农村建设经验总结2 近年来,县工商局部门紧紧围绕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和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求,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大力实施“商标兴农”、“合同助农”、“经纪活农”、“合作强农”、“红盾护农”五大惠农工程,积极服务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