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浅谈第三产业对传统经济学的发展及其与价值之关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篇一:浅谈第三产业对传统经济学的发展及其与价值之关系.doc(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篇一:浅谈第三产业对传统经济学的发展及其与价值之关系 浅谈第三产业对传统经济学的发展及其与价值之关系论文关键词:劳动价值论;第三产业;价值;社会分工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产业结构划分内容的变化分析,说明经济理论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对第三产业的内容、层次等进行了阐述,指出第三产业同样是以人类劳动为实体,其劳动成果同样是、也只能是用于交换,因此,该产业大部分行业是价值创造的部门,其价值实现的程度取决于传统行业对其的依赖程度。 深化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实践的迫切要求,也是理论本身的与时俱进品质使然。很长时期以来,理论界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讨
2、论。其中,关于第三产业与价值创造的关系问题,笔者认为.不能笼而统之地说第三产业是价值创造的主体或只是参与价 值的分配,而应根据第三产业不同部门的不同作用进行具体分析。 一、传统经济学关于产业结构的划分及其依据 经济学或政治经济学作为研究一定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科学,伴随着人类社会商品经济活动的步伐迄今已经走过了近四百年的历史。在这一历史过程中,作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世界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也经过了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以19世纪30年代为界,之前属于古典市场经济阶段,之后被称作现代市场经济时期。与此相适应,作为社会经济活动在理论e反映的经济学也就有了传统经济
3、学与现代经济学的区别。而且各自在研究方法、内容、范畴、政策主张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就构成国民经济体系的产业结构的划分来说,传统经济学将产业结构划分为两大部类,即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认为社会财富是由物质生产部门创造的,非物质生产部门不生产物质资料,自然也就不创造价值,只是参与了价值的分配。因而,衡量社会经济发展的指标是社会总产品(值),即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所创造的全部物质产品(值)的总和,它由各部门的产值汇总相加所得,非物质生产部门产值被排除在外。这是由当时的 市场经济状况决定的。 古典市场经济是对数千年占统治地位的自然经济的否定,是生产力进步和社会分工的产物,同时,又是分工
4、在专业化、广泛化基础上发展有限性的结果。其显著特征是:(1)社会分工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社会生产建立在机器大工业和生产社会化基础之上,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几遍及社会的各个角落;(2)市场交换借助货币实现,交换关系发展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商品中介人的多边关系,即独立的商业资产阶级出现;(3)信用关系逐渐发展和扩大,纸币、期票、汇票、银行券和支票等逐渐代替金银成为一种独立的货币形态并作为资源配置必不可少的条件;(4)生产要素没有完全社会化,市场体系并不完全,资金市场、技术市场、房地产市场、运输市场没有过渡到成熟形态,而且市场运行不稳定,尤其是金融市场仍受盲目自发势力支配;(5)国家的经济职能(宏观调控
5、职能)还没有被认识到并提出来;(6)现代公司处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相应的市场经济法规仍需不断调整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 保险体系远末建立。 20世纪30年代,特别是5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伴随技术革命的步伐住各个方面发牛了前所未有的巨变。就产业结构的变化来说,新必产业不断兴起,并逐步取代传统产业成为国经济的支柱和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现代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甚至近|三分之二来源于被传统经济学认为不创造价值的非物质生产部门。因此,传统经济学对产业结构的划分已经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于是,新的产业理论便应运而生。 二、现代经济学关于三大产业的划分及其内容 众所周知,目前理沦界
6、和世界各国在研究经济增长时,经常把围民经济分为三大类,即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以便考察经济增长所引起的产业结构的变动。第一产、第二 产业这两个术语最早流行于20世纪20年代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30年代以后,英国经济 学家费希尔在其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一书中,首次提出了“第三产业”的术语。后来,“第三产业”一词逐步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通常我们把一国围民经济的构成部分的基础产业农业为第一产业,把工业和建筑业视为第二产业;而把第一、第二产以外的所有部门都归为第三产业。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也被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 生产总值(gdp)等所取代。 这种产业结构的划分与现代市场经济的状况相适
7、应,是科技进步、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在理论上的反映,弥补了传统产业结构理论的不足,能够比较科学、准确地反映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状况。2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的经济大危机,宣告了自由经营论者市场自动调节机制的破产,“凯恩斯革命”时代到来,其明确宣称,市场的自发调节作用不能保证资源的使用达到充分就业的水平,供给不能自动创造需求,主张政府干预经济实现宏观均衡。50年代以后,凯恩斯理论被盯方各国所接受,并取代古典市场经济理论而占据统治地位。从此后,资本主义便进入了20多年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黄金时期”。现代市场经济已与占典市场经济可同日语,其突出表现为:(1)政府作为市场主体之参与市场,并利用
8、其经济职能干预经济,其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实施,直接导致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进而带动就业的增长;(2)企业组织形式日益现代化,现代公司制度凭借高度发达的信用制度渗透到经济的每一个角落,既满足了现代产业对庞大资本的需求又分化了经营风险,财广:权更加社会化;(3)完备的经济法规和礼会保障体系成为经济运行的晕要条件;(4)健全的生产要素市场体系成为资源流动和配置的载体,资本、技术、劳务、信息、房地产等行业日益专 业化、产业化,社会分工广泛而深入。 第三产业门类众多、包含广泛。其中既有为生产服务的部门,如科技、金融、贸易、交通运输、通讯等;也有为生活服务的部门,如饮食、美容、修理、客运、私人保险等;
9、还包括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如教育、文体、生保健、媒体、社会保障等;又包括政府、公共服务机构,如困家机构、家机器、公共事业等。因此,不能笼而统之地说第三产业是价值创造的丰体,那就等于说一国可以通过机构臃肿、行政队伍庞大来脱贫致富,或者说,人类可以靠一味发展军事来推进文叫进步的步伐;也不能说,第二三产业不创造价值,为这无法解释为什么所谓发达国家正是第三产业在其国经济中各项指标均占绝对比重的家。事实是,第产业中有的部门是价值创造的主体,而有的部门则仅仅是参了价值的分配。 三、第三产业与商品价值的关系 价值是以商品为载体的人类抽象劳动的结果这也就是判断是否产生或存在价值的尺度,即只
10、要以人类劳动的耗费为实体,只要其劳动的结果是以交换为目的,那么,其劳动产品中就包含价值,或者说,其劳动就足创造价值的劳动。第三产业中的前三个层次,都是人们以各自独有的技能、经验和力量,耗费他们的、甚至足更大的脑力和体力,有目的地生产经营更多的有益于社会的劳动成果。可见,价值的存在是客观的,不管这些劳动成果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是中间产品还是用于最终消费,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都是以交换为目的,都是以各自使用价值的转让以获取更大价值为其投资动机。他们参与交换活动同样要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因而,价值作用的存在就是必然的,作为与其他行业劳动者相交换劳动的共同尺度。价值量的多少同样是由该行业耗费劳动的多少
11、决定的,脑力劳动耗费越多,其价值量也就越大。而其价值量的实现程度则取决于该行业对其他行业的制约度,或换句话说,取决于其他行业对该行业的依赖程度和该行业产品的现实效用。如科技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并能为应用者带来效益;教育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使劳动效率提高;医生做一次成功的手术挽救一个生命;运输、通讯设施对信息传递、资源流动的作用;高难度的竞技运动以及歌手美妙的歌喉;等等,无不以其特殊的使用价值表明其价值的存在和意义。第三产业以其资本、技术实力和独有的功能与作用,为传统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创造价值的能力更大、社 会财富更加丰富。传统产业对第一产业的依赖越强、对其技术、服务成果的需求越大,第三
12、产业的社会价值也就越大,价值实现也就越允分;反之,没有传统产业对第三产业的依赖,没有第三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劳动交换,第三产业的价值耗费也就毫无意义。所以,分工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又是其进一步发展的条件。而以政府、公共服务为标志的部门,尽管也要耗费大量的人类劳动,但是由于其与国家的政治职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其劳动成果不以商品形式存在,劳动耗费不以盈利为日的,因而,该行业无所谓价值的形成与创造,更淡不上价值作为统一社会尺度的社会意义,如为了管理目家而设立的管理机构,为了国家安全而 发展军队、警察等。 如果说,在以传统产业为主的社会中。人类拥有一片土地、一宗简陋的工具即可获得所需、维持生存的话;那么
13、,建立在广泛分工基础上的现代经济,没有与传统农业、工业相对应的第三产业的技术、服务支持则寸步难行。发达国家凭借其积极的市场意识,雄厚的资本、技术实力,顺利地将传统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利用其廉价的劳务、原材料等资源发展基础工业,而自己在境内可以专注发展主导性的、建没性的第三产业,同时,又通过产业、技术链,间接控制和占有了发展中同家的资源和剩余财富。所以,在知识经济时代,准最先拥有了知识和智慧,最先发展了主导性产业,谁就能最先主动地控制和占有人类共有的有限资 源。这给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们的启迪意义是沉重深远的。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博兴县第三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专业经济学 班级学生 学号
14、指导教师 二一三年四月二十日 学院专业经济学学生学号论文题目博兴县第三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1、选题目的及意义: 中国地域辽阔,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除了自然资源、区位条件等经济发展因素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外,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传统经济发展指导思想和计划经济体制也导致我国产业经济发展不均衡,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普遍没有受到重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兴起的发展经济学仅是侧重解决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不对称,并没有调节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办法,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发展中国家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如今,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发
15、展服务业为主,促进经济进步,是多年来政府经济政策的重要导向之一,也是许多学者研究得出的结论。 博兴地处鲁北平原,黄河下游南岸,东与东营市接壤,西、南与淄博市为邻,北与滨城区等相连,处在黄河三角洲腹地,是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山东半岛城市群和环渤海经济圈三大经济区的结合部。近年来,博兴县服务业总产值不断提高。2021年博兴县完成服务业增加值73.33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25%,占gdp比重为36.41%。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38.5%,从业人员比重在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2.63亿元,是2021年的2倍,年均增长19%。了解博兴第三产业现状,探寻第
16、三产业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寻求博兴经济发展即第三产业更好发展的办法,对于博兴县经济发展腾飞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理论界对区域经济发展问题一直很关注。国内学者罗晨阳吴孔磊认为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产业的发展壮大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城市化进程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产业结构调整等问题的合理解决才能更好的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尤其是要照顾到相对落后地区。郑红玲、冯清利认为第三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后续动力。在对我国进行产业结构布局与优化的过程中,要有针对
17、性的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高端服务业。周前锋通过分析发现,与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相比,各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相对不足,且发展不平衡的状态仍然很明显。各地只有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选择不同目标、有所侧重地发展第三产业中的优势行业,才能促进我国各地区第三产业的全面进步。 早在17世纪,威廉配第(petty,william)就第一次得出了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性结论:随着全社会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就业人口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 平有了进一步提高时,就业人口便大量向第三产业转移。即配第克拉克定律。法国经济学家佩鲁(f.perroux)提出的“增长极理论”较好的指导
18、后起国家政府在进行产业布局时,有选择的形成增长极,使得增长极的经济辐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并从邻近区域开始带动周边经济共同发展。美国发展经济学家阿尔伯特赫希曼(albertottohirschman)在1958年出版的经济发展战略中涉及了不平衡增长的模型,突破早起发展经济学家限于直接生产部门和基础设施部门发展次序的狭义论证,取而代之以对国民经济计划制定是否应优先、重点发展某些部门的广义探讨。其提出的“关联效应”(包括前向关联效应和后向关联效应)已经成为了重要的分析工具。 二、研究内容与目标 本文首先对博兴县第三产业现状做了阐述并对山东总体各县市第三产业发展状况进行对比,总结出博兴县与其他各县发展
19、的特点,进而分析了造成博兴第三产业相对落后的原因,提出对策,并对未来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行预测,最后针对原因,提出对各行业的发展对策。顺利完成一篇毕业论文。 三、研究方法与手段 本文以学术论文的方式进行,通过阅览书籍、报刊与浏览网站搜集大量案例及相关信息,综合运用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学科理论,以及定性定量分析,实证分析,规范分析等手段,对博兴县第三产业发展问题作了全面的论述。最后根据博兴县自身优势,提出了一些解决阻碍第三产业发展的问题的建议。并对未来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行了预测,通过预测,证明第三产业的发展对促进博兴区域经济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滨州统计年鉴m.中国
20、统计出版社.2021 2周前锋.基于第三产业视角的区域经济差异研究j.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1 3苏东水.产业经济学m.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11.164 4高洪深.区域经济学m.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3.25-26 5李江帆.第三产业经济学m.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 6何德旭,夏杰长.服务经济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2.1-3 7袁志刚.均衡与非均衡:中国宏观经济与转轨经济问题探索m.北京师范大学.2021.6 8洪银兴.洪银兴经济文选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21.266-267 9江小涓.制度变革与产业发展进程和案例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
21、版社.2021 10李晓西.时代变迁中的求索与呐喊改革开放30年回顾思考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1 11郑红玲.冯清利.以第三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和谐发展以唐山为例j.中国商贸.2021.4 12theservicesectorinthechineseeconomy:ageographicappraisalj.wang,eu.eurasiangeographyandeconomics.2021.50.3 13roleofservicesinregionaleconomygrowthj.davidl.kay.jamese.pratt.mildrede.warnergrowthandchan
22、ge.2021.38.3 五、指导教师评语 六、审核意见 2021届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指南 一、宏观经济理论 1.财政风险问题研究2.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 3.外债风险问题研究4.国家宏观调控的内涵与手段研究 5.中国经济周期问题研究6.宏观调控主要目标研究 7.经济增长与金融、货币增长研究8.失业问题研究 9.人民币升值对四川省经济的影响10.影响汇率的因素分析 11.经济发展与社会(伦理、幸福、价值等)关系的分析12.通货膨胀问题 13.中国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分析(或增长因素分析) 14.新经济增长理论与中国经济增长15.公共财政政策与可持续发展(或技术创新) 16.中国地方财政
23、体制改革与经济17.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18.中国的县乡财政(或基础教育的财政制度)以四川省为例 19.自然灾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20.通货膨胀对不同人群生活水平的影响分析 二、区域经济学 1.长三角地区世界级制造业基地培育研究; 2.成都市(或四川省)房地产价格分析 3.四川省资本大量外流原因和对四川省经济发展影响分 4.四川省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 5.四川省与广东、江苏经济发展能力比较研6.四川省的经济文化分析 7.四川经济活力研究8.四川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研究 9.产业集群及其相关问题研究10.四川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与提升 11.对四川融入长三角经济圈的思考12.区域经济规划的
24、理论与实践 13.四川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及定位研14.四川专业化产业区创新能力提升的对策研究 15.四川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融资方式研究 16.四川民营企业治理结构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研究 17.四川传统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方式研究18.四川经济融入长三角的对策研究 19.四川产业孵化器的现状研究 20.四川工业园区和传统专业化产业区的比较研究 21.成都大都市圈的形成对四川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23.四川城乡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24.四川欠发达区域的梯度定位和发展路径 三、产业经济学 1.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制度环境构2.基础设施领域的民营化问题 3.城市公用事业的融资问4.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管制问题 5.
25、城市化进程中的二元结构难题及对策研究 6.城市化与二、三产业发展的关系问题 7.从电力严重短缺看基础性产业的市场化改革 8.从电力短缺看基础性产业超前建设的必要性 9.基础产业(相对于其他产业)超前建设程度的研究 10.产业集群与区域国际竞争力研究 11.专业市场的交易效率及其创新转型12.中小企业集群组织结构研究 13.城市公用事业发展及其相关问题研究14.自然垄断产业的放松管制政策 15.电信产业发展的相关问题16.医疗服务市场化与医疗体制改革 17.产业发展与小城镇协调发展问题研究18.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管理机制研究 19.城市水资源高效利用问题(包括水价、管理体制等) 20.四川地区特
26、色农业产业发展问题21.矿业安全问题研究 22.后wto时代中国产业竞争力研究23.流通产业政府管制研究 24.自然垄断产业政府管制研究25.第三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 26.新农村建设与农村流通产业连锁化发展研究 四、流通经济学 1.现代流通方式研究2.有关商业物流的问题研究 3.传统商流与现代物流的区别与替代4.对外开放与农村流通产业连锁化发展 五、教育经济学 1.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2.高等教育与wto 3.教育的公平与效率4.高等教育与经济全球化 5.对教育产业化的理性思考6.发展中国家的知识失业问题 7.发展中国家的智力外流问题8.农村教育发展问题以某地区为例 9.就
27、业培训体系问题以某地区为例 六、法律经济学 1.知识产权制度(专利、版权)的经济学分析; 2.计算机软件盗版侵权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3.数据库保护的经济学分析; 4.域名的经济学分析 七、消费经济学 1.拓宽消费领域和优化消费结构研究2.收入分配合理性的界定及调节 3.对可持续性消费的研究4.休闲消费问题研究 5.扩大农民消费的对策 八、劳动经济学: 1.人力资源管理与民营企业人才机制2.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研究 3.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以xx为例4.民营中小企业社会保障制度构建研究 5.城市就业问题研究 九、其他经济理论研究: 1.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研究2.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 3.垄断与反垄断
28、问题研究4.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及体制改革研究 5.四川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研究6.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问题研究 7.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问题研究8.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问题研究 9.公司融资与公司资本结构关系研究10.公司治理与民营企业现代化改造 11.环境、资源经济问题研究12.生态经济研究 13.西方主流宏观经济理论与马克思宏观经济理论的比较研究 14.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15.经济“软实力”的内涵与打造 16.城乡贫困问题研究17.教育与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18.企业成长与企业战略19.“四川模式”研究的回顾 20.城市化与工业化互动研究21.物流金融研究 22.分工、市场效率与第三方物流发
29、展23.世界粮食价格与政府补贴比较 24.政府农业补贴创新研究25.上市公司治理绩效研究 26.董事会治理与公司绩效27.某行业或某地区公司治理结构实证分析 28.民营上市公司经理人激励机制研究29.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机制研究 30.上市公司经理层薪酬激励与公司绩效31.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与政策研究 32.产业转移过程中的环境污染转移问题33.论城市垃圾产业市场化与管制体制改革 34.分析发达国家医疗行业管制体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35.医疗行业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政策思路以xx地区为例 36.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37.某地区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研究 38.试探新农村建设中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 39.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医疗改革价格问题研究 40.国有企业核心员工激励问题浅析 41.农村剩余劳动力逆向流动的经济学分析 备注。除以上选题外,学生可自选与本专业相关的论文题目。 第 17 页 共 17 页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