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舍与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舍与得”.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浅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舍与得” 道德经中的舍与得 宋玥 2021级新闻学一班18202179142摘要。老子道德经作于礼乐崩坏的春秋时期,所以老子在书中写了很多理想化的治国之道,同时也有很多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本文就道德经中舍与得的辩证关系作一肤浅的论述,号召大家学习老子的思想,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 关键字:道德经舍与得无为价值观 当今社会,物质观念的浪潮无情地冲击着每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传统的价值观念逐渐失去重心,大家普遍讲求效率,追求成功,衡量的尺度也变得非常物质化与金钱化。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我以为学习道德经是非常有必要的。 道德经是先秦道家的基本典籍,为战国时期老子所作,
2、是一部蕴含着丰富人生哲理的经典著作。从古至今,人们从这部人类文明史上的智慧宝典中汲取了许多治国安民、修身养性、为人处事的精髓。所以,对于一名逐渐形成成熟世界观的大学生来说,研读道德经能让我们更理智地面对物质时代的各种诱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道德经第七章写道:“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这章中最著名的就是它深刻的哲学辩证观念:矛盾着的双方相反相成而又对立统一。但是作为一个初涉哲学的人,不敢有太多造次,所以我只打算从我读到这一章的第一感觉来论说一下。在老子看来,作为圣人为了治理好国家,其根本的精神就是要像
3、天地一样,不能自私自利。因此,他一则要求圣人要谦虚,退让,说这样反而赢得人们的尊重与爱戴,因而会占先,再则说圣人不能为自己考虑,要把自己置之度外,这样才能最终保全自己。我觉得老子的这些观念对于处在社会转型期的我们来说,无疑仍有借鉴意义。人是有欲望的,尤其是在当今的社会。有欲望虽然不是什么坏事,问题在于要如何看待它,并用合理的态度满足自己。在自己的利益,与别人、与集体、与社会的利益发生冲突时,我们应如老子所讲,处理好后身与身先、外身与身存、无私与存私之间的关系。总的一句话,就是首先要为大众利益着想,在需要的时候牺牲小我,成全大我,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爱戴与尊重,所谓“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就是这个道
4、理。其实,在我看来,老子所说的这些,就是我们平常所经常讨论的问题-舍与得。老子对圣人的要求,看似让他们失去了很多现实的利益,但是给予他们的,让他们得到的,才是真正能支撑他们顺利走完理想道路的最重要的东西。在如今物欲横流的时代,每个人都明白,得失乃人间常态,有舍才有得,但是能真正做到从容看待生命之得失的,古今中外又有多少人呢。 老子在道德经中最著名的主张之一就是无为。君子无为而治国,圣人无为以修身。“天地之间,其犹橐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老子从道的角度强调,自然界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没有任何主宰,也不必刻意去束约。就好像一个处于青春躁动期的孩子,过分负责任的父母只会让
5、他更加叛逆。所以,有理智的父母应该懂得该放手时即放手,即使孩子碰到困难,他们也会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或许这无为的思想也可以勉强地拉到人生的舍与得中来。生命中的某些东西,过分要求往往会适得其反。有一句话说得好:是你的,永远是你的,不是你的,就算你挤破了头,也只会眼睁睁地看着它从你手边溜走。也许在21这个充满激情的年代里,这样的主题未免过于消极了,从小到大,我们所受的教育一直是“见荣誉就争,见红旗就扛”,现在突然叫我们放弃一些东西,也许很多人都无法理解与认同,但是就算100%都是反对的声音,我们也不能否认它的现实意义。当今社会,千变万化,日新月异,为了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人们都在奋力拼搏,在很
6、多时候都是在追求一些自己并不了解并不喜欢甚至根本不适合自己的东西。那么为什么我们就不能稍稍停下脚步,省视一下自己呢。让自己的心慢慢地平静下来,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一天,一小时,哪怕十分钟,想想自己的位置,想一想自己每天都在干什么,想想自己追求的东西是否会有自己认定的意义。作为一个初涉新闻事业的学生,说实话,对社会多一分了解,我就多一份失望,形形色色的刑事案件,各种各样忙碌而无情的人,新闻的种种都让我迷惘,我想知道那些人的人生价值取向所在,想知道到底是什么让一个善良敦厚的民族变成了如今的样子。老子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如此深刻。当小悦悦事件刺
7、激着我们的神经,当我们在事故发生以后才大声呼吁人性复苏,有没有考虑过这些为什么会发生。难道社会的发展,就是建立在牺牲人性良知的基础上的么。 最后扯一点不扣主题的话题。“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以水喻道,同时也以水喻人,认为具备完善道行的人同样应具备似水这样的特性和品格,真正要做到退让、谦虚、柔和、诚信、真诚、利物、不争等。老子生活在一个礼乐崩坏的年代,王室式微,诸侯迭起,五霸代兴,战争频仍,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之中,可以说,他的这一思想,在他所生活的时代,只是一种被理想化了的人格诉求。现实与理想,南辕北辙,然若非如此,他的这些理想化了的人格诉求又有何针对性。而现在呢,面对科技日益发达,人民道德却越来越接近底线的社会,我们也要让我们人性回归的呼声变成被理想化的人格诉求吗。其实我们有能力改变这样的现状的,而且我们都有义务改变这样的现状。只要每个人多一份爱,多一份责任,多一点真诚,那么社会主义新中国就真的是社会主义新中国了,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第 4 页 共 4 页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