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青浦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共11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5148724 上传时间:2021-12-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青浦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共11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6年青浦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共11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青浦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共1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青浦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共11页).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2016年青浦高三一模语文试题一 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7分) 刘士林教授在上海报业大厦的演讲(1)先有城市,后有城市声音。当代环境美学家阿诺德·伯林特提出:“工厂的声音、交通的噪声、广播和录音机的声音与人声共同构成了立体的听觉环境,这种声景广泛存在,墙壁也不能阻隔,一切事物都处于声音的包围之中。”伯林特可以被看作是“现代城市声音”研究的始作俑者。在那些熙熙攘攘、瞬息万变、此起彼伏、有序或无序的城市声音中,是否具有普遍的规律及更高的价值?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讨论和交流的问题。(2)与宁静的大自然和乡村相比,城市本身是一种结构复杂、功能多样的矛

2、盾组合体。一方面,它是理性的,人们必须遵守各种法规、程序、条例、规则等;另一方面,城市又是感性的,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色彩、声音、味道和不透明的心理活动,这两方面既相互叠合、交织、缠绕,又相互排斥、矛盾、斗争,使城市不断陷入困境和危机,同时也激发出城市特有的活力和创造力。依托于听知觉,并同心理、意识紧密相连的“声音”,是人在城市中每时每刻都不能脱离的感性工具和桥梁,就此而言,“城市”和“声音”的关系自然非比寻常。但我们首先面临的问题却是:“声音”怎样才能成为城市研究的对象?(3)首先,需要讨论“声音”和“语言”谁更重要。和常识相反,在中国古代有“言外之意”一说,所谓“言”是“符号”,而“意”则是以

3、“声音”为载体的内容和意义。这表明“声音”不仅不能等同于“符号”,还往往蕴含着比后者更真实的意图和更重要的意义。(4)其次,还要讨论一下“视觉”和“听觉”谁更重要。现代科学告诉我们,人类有99%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取的。和历史上的文化活动主要依赖“听觉”不同,当今世界又称“景观社会”,目前居“统治”地位的是视觉观念,这是当代人生存“视觉化”及其多种后遗症的根源。就此而言,重建主体的“听知觉”和“声音文化能力”,对于矫正正在彻底“数字化”和“图像化”的当代文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5)由此可得出两条基本原理:一是“声音”比“语言”重要,二是“听觉”比“视觉”深刻。这同样也适用于城市。在异

4、常清晰稳定的空间、政治、经济、文化等“城市符号”背后,还存在着大量以感性方式存在、不断生成又不断流失、主要同人的感觉打交道的“东西”。尽管它们长期被“熟视无睹”或“充耳不闻”,但作为城市有机体成长变化、城市人喜怒哀乐最直接的记录和呈现,其价值和意义并不亚于各种“显性”表达。此外,尽管“声音”和“图像”同属城市的感性存在方式,但由于“听觉”和人的意识、心理联系密切,而“视觉”更加官能化和欲望化,特别是在视频技术和数字化图像日渐占据主导的当下,研究和重建基于“听觉”的城市声音系统,明显有助于构建一种更加均衡和协调的城市文化生态。   (6)“城市声音”作为一种城市的感性符号和活

5、动,主要属于城市诗学、城市美学和城市文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它们在城市研究中长期缺席或可有可无,恰好说明为什么当代城市越来越缺乏文化特色,城市精神越来越干瘪空洞,城市生活越来越单调贫乏。(7)从表面上,城市越大,其声音结构也就越复杂。但城市再大也是城市,其声音同样有章可循和有规律可研究。(8)宋代的青龙镇是上海第一个城市形态。从宋至清,青龙镇一直相当繁华,甚至有一定的国际化色彩,“镇上有三十六坊、二十二桥、三亭、七塔、十三寺院,设有官署、学校、仓库、税场、酒务、监牢、茶楼、酒肆,栉比鳞次,热闹非凡。”但由于城市地位不高,或者说周边的“江南”城市过于繁华,上海在很长时间内基本上没有“发声权”,即

6、使偶尔发声和“呐喊”,也淹没在江南大城市的人声鼎沸中。这是在中国古代城市史上,几乎听不到“上海声音”的根源。(9)170多年前的开埠,是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上海( )真正有了自己的城市形态和性格,( )开始有了“城市声音”和“城市形象”,此后经过近百年的摸索,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逐渐稳定为以海派文化为基调的上海城市声音。与其他城市相区别,上海城市声音中最重要的新元素是西方声音,从开埠后以上海土话模仿英语发音形成的“洋泾浜英语”,到作为近代工商业城市的“制造局的机器轰鸣声”和作为现代工作生活作息节奏的“海关钟声”,再到作为近代远东第一大都市生活方式象征的纸醉金迷、醉生梦死的“百乐门爵士乐”,这些

7、典范性的“异域声音”,开启了上海与传统中原城市、与周边江南城市完全不同的“上海新声”。(10)正如城市越大形态就会越复杂一样,如果仅仅将“海派声音”看作上海的唯一,则未免过于简单化和孤陋寡闻。上海之所以被称为“大上海”,就在于它不是只有一种“腔调”。乐记曾指出:“声音之道,与政通矣”,在今天也可以说:“声音之道即城市之道”,不同的城市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城市之声,而不同的城市之声,不仅见证着城市变迁,同时也再生产着城市本身。如在近现代时期,工业化是上海城市发展的主导机制,所以从19世纪洋务运动开始直到20世纪的大多数岁月,日夜轰鸣的机器声、繁忙的交通汽笛声,一直是上海的主流城市声音,也是现代化进程

8、中最美最动听最令人向往的“音调”。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后工业社会和消费文明时代的到来,取而代之的是超级市场中的嘈杂声、股票交易所的喧闹声,甚至是科研院所和总部经济中那种静悄悄的“声音”。不同时代的人们可以从不同的声音形态中听出城市变迁的节奏、城市生活的脉动、城市未来的序曲。把这些珍贵的城市“声音”记录、整理、研究和传承下去,可以更全面地感知和体验城市及其更真实的历史,从而为解读现实提供新的视角、方法和框架。 选自2015年10月2日解放日报(有删改)1第(1)节中“始作俑者”在文中的含义是 。(2分) 2.第(4)节划线处“统治”一词所加引号的作用是 (3分)3根据上下文

9、,为第(9)段两个( )处选一组最恰当的关联词(2分)( ) A因为 所以         B尽管 还是 C不仅 也          D只有 才4下列有关表述最符合文意的的一项是(3分)( )  A第(2)节中说“城市本身的理性与感性,导致城市永远处于困境与危机中”。    B第(5)节中的“东西”指的是空间、政治、文化等“城市符号”。 C第(8)节中“听不到上海声音的根源是

10、上海声音被鼎沸的人声淹没了”。 D第(10)节中“上海之所以被称为大上海,在于它不是只有一种声音。” 5请列举你熟悉的某一个“城市声音”具体阐述它与“城市”的联系。(4分)  6根据全文内容给这篇演讲稿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3分)(二)阅读下文,完成711题。(19分) 古 藤 王剑冰(1)翻下来,腾挪上去,再翻下来,再腾挪上去,就像临产前的巨蟒,痛苦地不知如何摆放自己的身体;又似台风中的巨浪,狂躁不安地叠起万般花样。(2)这该是多少藤的纠缠啊!洋洋洒洒不知多少轮回。可主人说这只是一棵藤时,我吃惊了。怎么能是一棵藤呢?但它确实是一棵藤,一棵独立的藤,学名叫“白花鱼藤

11、”,属稀有的物种。(3)好美的名字,有色有形,诗意盎然。这棵藤距离何仙姑家庙不远。它沾了何仙姑的仙气,或何仙姑沾了它的仙气也未可知。仙佛奇踪说:何仙姑为广州增城何泰的女儿,生时头顶有六条头发,经常在山谷之中健行如飞。传说武则天曾遣使召见她去宫中,入京途中何仙姑突然失踪,百日之后成仙。此后,还有人为吕洞宾和何仙姑罩上了感情色彩,说何仙姑成仙返回家乡,在家庙的树林里乘凉,师傅吕洞宾欣然而往,匆忙间用神仙拐杖叉住了何仙姑的绿丝带,何仙姑掩面飞往天庭,吕洞宾丢掉拐杖去追何仙姑。于是,仙姑的绿丝带化作了盘龙古藤,吕洞宾的神仙拐杖也变成了支撑古藤的大树。当然这只是传说,但我仍然会恍惚间把这藤想成是何仙姑长

12、长的六条头发。(4)我敬慕地站立着,品读着这棵意象万千的古藤。它一定受过无尽的苦痛:风雨剥蚀过它,雷电轰击过它,战火遭历过它。它依附的大树,长大,长高,长老,直到一个夜晚轰然倒塌。那伤感的声音,把一棵古藤的后半生弄得不知所措。现在那棵树只剩下一段冒出地表的枯树桩。藤,身子一半已朽,一些枝条乱于风中。藤,要么死亡,要么活着。(5)无有依托就不再存有想法,就像失去娘的孩子,自己为自己做桩,自己为自己相绕,直立而起,倒下,再直立。藤留下坚毅、痛苦、挣扎的过程。1300年风霜雨雪,把它变成根,变成树,变成精。(6)藤,木的典范、水土的凝铸、生命的阐述,像不羁的狂草,有重笔的轻染,有淋漓的汁点。(7)因

13、也就想到,一位90高龄书家出席一个领会,有人上前搀扶说,您老气色不错啊。老人说,色没有了,气还有。而看这藤,乃真气色。据悉,藤依然6月开花如瑞雪,而后还结果,花开季节,芬芳遍地,香气袭人。那该是多么迷人的意境啊!(8)人其实同藤一样,从一点点爬起,活得不知有多艰难。要依靠亲人,依靠师长,依靠领导,依靠社会。要学着做人,学着生活,学着应付,学着面对。(9)见过一些社会底层的老人,这些人多是农家人,田间里辛劳一生,慢慢地累弯了腰,在墙角路边聊度余生,那腰也就更像一棵藤。我还在医院里看到一个老态女子,弯了的腰使头几乎垂于地面,走路时双手撑在脚上,脚挪手也挪,身子像个甲壳虫。进了产房,你几乎忽略了她是

14、一个女人,可她确确实实地生出了一个孩子,成为一个母亲,那是个大胖小子呢。这个枯藤一般瘦弱的女人,总是弯曲着身子,幸福地搂着她的白胖的儿子,那是她身上滋长出的嫩芽,是她生命的又一次接续。她不需要谁的同情与搀扶,她诠释了一个生命。(10)我们试图找到白花鱼藤的起点与终点。很多的人绕来绕去,终不得结论。它没有根吗?没有头吗?也许真的就找不到答案了,它不再靠根活着,不再靠头伸展,只要生命在体内一息尚存,就以藤的个性,滋生、蔓延、上升、翻腾。很多人开始同这棵藤照相合影,但总是找不到合适的角度,它真不同于一棵树、一束花。有的干脆坐在了它弯曲的躯干上,于是又有一些人坐着或趴上去,我真担心它那枯老的身子会突然

15、颓毁。但藤承受住了,为了我们的某种满足。(11)我们热热闹闹地走后,它还将留在那里,守着它的岁月,守着它的孤独。当然也守着倔强的形象,被人凝注,被人思索,被人景仰。7.第(3)节叙述何仙姑与吕洞宾的传说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4分) (1) (2) 8.第(4)节中首句说“我敬慕地站立着”,请联系全文概括“这棵古藤”值得作者敬慕的精神品质。(用自己的语言概括)(4分) ; ; 9.第(8)节在文中的作用是 。(4分)10.下列有关本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作者既写了古藤弯曲、枯老等外形特点,也写出了古藤坚毅、不屈等内在特征。B.文章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从描写起笔,由议论收

16、束,前后呼应,首尾圆合。C.作者对古藤由衷赞美,其情感经历了一个“惊奇敬慕景仰”的变化过程。D.文章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赞美古藤的不凡表达对天下老人的无限景仰之情。11.文章第(1)节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震撼,请对此加以赏析,并说说第(1)节在全文中的作用。 (4分) (三)默写(6分)【任选6空作答: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12.(1) ,一番洗清秋。(八声甘州柳永) (2)位卑则足羞, 。(师说韩愈) (3)何时倚虚幌, 。(月夜杜甫) (4) ,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李商隐) (5) ,今夕是何年。(水调歌头苏轼) (6)不应有恨, ?(水调歌头苏轼) (7)操千曲而后晓声,

17、。(文心雕龙刘勰) (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 。(左传·宣公两年)(四)阅读下面诗词,完成13-15题(8分) 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注释】李煜(937978),即李后主,为南唐末代君主。北宋灭南唐李煜被俘,这首词即作于被软禁之时。13.这是一首词,它的词牌应是( )(1分) A水调歌头 B踏沙行 C声声慢 D浪淘沙令14.下列关于这首词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上阕用倒叙先写梦醒时的凄凉景象和悲凉感受,后写梦中的片刻欢愉。 B“梦里不知身是客”借梦境表达了

18、词人旅居异乡四处漂泊的孤寂之感。 C“别时容易见时难”化用李商隐无题诗句,叹失国之易复国之难。 D“天上人间”暗指今昔截然不同的人生际遇,充溢着无可奈何的情绪。15.“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中的“莫”字,全唐诗中写作“暮”。请体会各自独特的意境,比较两字使用效果的异同。(4分)同: 异: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16分)陈情表 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

19、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

20、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16.给下列句子的加点字注音(2分) (1)终鲜兄弟( ) (2)茕茕孑立(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2分) (1)刘日薄西山( ) (2)谨拜表以闻( )18.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B.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凌万顷之茫然 无以终余年 C.欲苟顺私

21、情,则告诉不许 D.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 况臣孤苦,特为尤甚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1)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20.本文陈述的“情”是 (1分) 古文观止说:“晋武览表,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使郡供祖母奉膳。”意思是说晋武帝看了李密呈上的陈情表后不仅不责备反而予以嘉奖。请说说是什么打动了晋武帝。(4分) (6) 阅读下文,完成21-25题。(13分)三游洞序 白居易 (1)平淮西之明年冬,予自司马授忠州刺史,微之自通州司马授虢州长史。又明年春,各祗命之郡,与知退。三月十日参会于夷陵。翌日,微之反棹送予至戍。 (2)又翌日,将

22、别未忍,引舟上下者久之。酒酣,闻石间泉声,因舍棹进,策步入缺岸。初见石,如叠如削,其怪者如引臂,如垂幢。次见泉,如泻如洒,其奇者如悬练,如不绝线。遂相与维舟岩下,率仆夫芟芜刈翳,梯危缒滑,休而复上者凡四五焉。仰睇俯察,绝无人迹,但水石相薄,磷磷凿凿,跳珠溅玉,惊动耳目。自未讫戌爱不能去。俄而峡山昏黑,云破月出,光气含吐,互相明灭。昌荧玲珑,象生其中。虽有,不能名状。(3)既而,通夕不寐,迨旦将去,怜奇惜别,且叹且言。知退曰: “斯境胜绝,天地间其有几乎?如之何府通津繇,寂寥委置,罕有到者乎?”予曰:“借此喻彼,可为长太息者,岂独是哉,岂独是哉!”微之曰:“诚哉是言矧吾人难相逢斯境不易得今两偶于

23、是得无述乎?请各赋古调诗二十韵,书于石壁。”仍命予序而纪之。又以吾三人始游,故目为“三游洞”。洞在上二十里北峰下,两崖相廞间。欲将来好事者知,故备书其事。【注释】白居易在元和九年,任太子左赞善大夫,因上疏请求捕杀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刺客,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从江州司马任上改授忠州刺史。微之:元稹,字微之,是白居易的诗交好友。 祗(zh)命:遵命。知退: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的字。 梯危缒(zhuì)滑:危险的地方架梯子爬,滑溜的地方拴绳子拉。 矧(shn):况且。21.在第(3)节中找出与第(2)节画浪线句相呼应的句子。(2分) 22.下列有关本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24、第(1)节写三人相会的情形,交代了相会的背景、时间、地点等内容。 B第(2)节写发现并游览三游洞的经过。洞内景致特点可用险、惊、幻概括。 C本文因事起意,因景伤情,景致与人的感情达到了契合无间的地步。 D这是一篇游记,也是一篇诗序作者为三人游洞后所赋诗作的序。 23.第(2)节画双线句表达效果是 (3分) 24.用“/”为第(3)节画线句断句。(2分) 诚 哉 是 言 矧 吾 人 难 相 逢 斯 境 不 易 得 今 两 偶 于 是 得 无 述 乎 25.第(3)节中的“通夕不寐”的原因有哪些(用自己的话概述)(4分) 二、写作(70分)26.根据以下材料作文 下面是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在获得201

25、5年诺贝尔奖临床医学研究奖后的一段获奖感言。 “在儿童时代,我曾经目睹民间中草药治病救人的例子。那时候,我完全没有想到,我的这辈子会和这些神奇的中草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也从来没有梦想过今天这样隆重的时刻,我的研究被国际科学界所称颂。”其中“完全没想到”和“从来没有梦想过”令人印象深刻,它会引起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青浦区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参考答案一、阅读(80分) (一)(17 分) 1.最早的开创者;第一个人。(2分)(原意为: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2.加引号的作用是强调突出“视觉化”的过分强势,过度占有了“听

26、觉”的空间。(3分)3.C(3 分) 4.D(3分)5.“城市声音”很多,但必须与城市具有相关性(如城市生活、城市变迁、城市发展等)比如城市民谣、叫卖声、码头工人号子、舞厅的音乐与歌曲、海派清口等,文中也列举了好多,可选用。(评分处理:共4分。列举1分;内容2分;表达1分)6.(3分)原文标题:“在声音中发现城市”。但答案不限于此。关键是标题内容能涵盖本文的主要内容。核心词应该是“城市声音”。整体看文章着力于城市声音规律与价值的探索,强调城市声音的重要性,意在研究和重建基于“听觉”的城市声音系统,矫正过度“视觉化”,构建更加协调的城市文化生态。对题目的表达形式没有限制。标题可以是话题、可以是论

27、点、可以是需要直面和改进的问题等。拟题参考:话题型:城市声音;谈城市声音;城市声音与城市符号;城市声音的规律和价值;城市声音与城市等。论点型:必须加强城市声音的研究;重建基于“听觉”的城市声音系统,构建更加协调的城市文化生态。直面问题型:城市声音在消失,我们该怎么办?在“视觉化”冲击下如何保护城市声音?(二)(19分)7.(4分)为古藤罩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趣味性;用美好的传说寄寓作者的赞美、欣赏的情感;为下文表达作者对古藤的敬慕之情作铺垫。(共4分,写出1条得2分)8.(4分)不依附于他人的独立自主。(自己为自己做桩,自己为自己相绕,直立而起,倒下,再直立。)不畏千难万险

28、的勇敢坚强。(它一定受过无尽的苦痛:风雨剥蚀过它,雷电轰击过它,战火遭历过它。)热爱生命,在生死选择面前勇敢地选择生。(要么死亡,要么活着。)老当益壮,老而弥坚的积极进取精神。(有真气色。藤依然6月开花如瑞雪,而后还结果,花开季节,芬芳遍地,香气袭人。)(评分说明:写出不重复的三点即可得3分。语言表达1分。概括的内容只要合理即可,不必一定要和参考答案完全一致。)9.结构上承上启下(2分);内容上由藤及人,揭示了人与古藤的相似性经历艰难, 需要勇敢面对。(2分)10.D(借赞美古藤的不凡,赞颂现实生活中那些无依无靠、仅凭自己艰辛奋斗、奋勇打拼精神的可贵)。(3分)11.采用比喻、反复、拟人等修辞

29、手法,(1分)形象地描写出“古藤”外形特征:树色深褐,树形巨大,无数的枝条曲曲折折盘旋错落;(1分)极力展现了古藤历尽磨难、痛苦却依然顽强生长的不屈姿态;(1分)寄予了作者对古藤的崇敬之情。(或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吸引读者凝住、思索。)(1分)作用:为后文作铺垫或奠定了全文对古藤的颂赞基调。1分)(评分说明:写出1点得1分。)(三)(6分)12.(1)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2)官盛则近谀 (3)双照泪痕干 (4)何当共剪西窗烛 (5)不知天上宫阙 (6)何事长向别时圆 (7)观千剑而后识器 (8)善莫大焉(四)(8分)13.D(1分)14.B(3分)15.同:“莫凭栏”是说不要凭栏,因为凭栏而望

30、故国江山,会引起无限伤感,令人无以面对;“暮凭栏”意谓暮色苍茫中凭栏远眺,想起江山易主,无限往事。两者从表达的意思看相似。异:两个字所表达的意境、情感的程度是不同的。“莫”的情感更强烈。“莫”是为避免思见故国而勾起无限悲苦所采取的一种主动行动,是因为已经有过的切肤之痛使然。这种情感的烈度是远远超越思乡怀人。所以本词用“莫”更能表达作者的真实情感。(4分)(五)(16分)16.xin qióng (2 分)17.迫近,接近 使听到(2分)18.D(3 分)19.州官登门催促,比星火还要急。(2分)我活着愿意献出生命,死后愿意结草来报答陛下的恩德。(2分)(评分说明:明显有错,一处错扣1

31、分)20.“情”是:请求晋武帝允许他辞官不就、终养祖母。(1分)以理服人。主要的“理”有:我与祖母是相依为命的关系,为尽孝和报恩不得不如此;本朝的立国主张是以孝治天下,我“尽孝”之举是符合国策的;我对陛下是忠诚的,对陛下是心怀感激的,定当以死相报。(2分,写出1点得1分;如果写到一点但有清晰具体的分析说明也可以得2分。)以情动人。自己、祖母、家庭的“凄惨”境遇激发读者的悲悯情怀。自己从小的体弱多病,与祖母相依为命,对祖母的养育之恩充满感激之情;对陛下尽忠和对祖母尽孝不能两全而难以抉择的矛盾心情;对陛下忠诚,“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坚定决心。(2分。写出1点得1分;如果写到一点但有清晰、具体的分析说明也可以得2分。)(六)(14分)21.洞在峡州上二十里北峰下两崖相嵌间。(2分)22.B(“惊”错,是游者的感觉而非特点。)(3分)23.用比喻的手法,具体形象地写出了泉水之奇特:在高处泉水飞泻而下成瀑布,像悬挂的白絹,像绵延不断的线;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3分)(手法、景象各1分;情感1分)24.(2)(每处0.5分)诚哉是言/矧吾人难相逢/斯境不易得/今两偶于是/得无述乎 25.(4分)喜欢这里的美景不舍离去 珍惜兄弟、朋友的情谊,依依不舍 由三游洞的寂寥委置想到自己的被贬内心忧愤难平。(前两个各1分,后2分)二、写作(70分)26.略 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教育教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