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县农办上半年工作报告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县农办上半年工作报告 .doc(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县农办上半年工作报告 今年是我县实施“美丽乡村、美好生活”五年行动计划的第三年,也是新农村建设转型阶段的攻坚之年。半年来,我县按照全县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促转型保供给、美乡村优生态、强统筹惠民生”要求,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方法,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工作回顾 (一)把“三村一线”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着力做好深化文章 中心村、特色村、全面小康村和精品线是新农村建设成效的集中体现,也是展示我县新农村建设成果的最好载体。截至6月底,全县共投入创建资金8600万元,完成形象进度60%。在中心村培育上,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建设中心村的若干意见,新启动培育中心村4个。在特色村打造上,注重文
2、化和产业并重,启动创建市、县级特色村各6个。在全面小康村创建上,以让广大群众共享新农村建设成果为目标,启动创建市级全面小康村7个,县级全面小康村17个。在精品线建设上,启动梅温片区新农村建设精品区块建设,编制完成专项规划,明确创建计划,对节点打造、沿线整治等落实了工作任务。在总结前一轮新农村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今年着重深化了建设理念。 1、制度深化。建立完善项目申报竞争、标准化建设、项目化管理、长效管护、资源资金整合五大机制,科学推进“三农”工作持续发展。一是建立申报竞争机制。项目创建实行自主申报和初选淘汰、评估淘汰、验收淘汰,保证创建质量。二是建立标准化建设机制。加强项目创建全程指导和管理,精
3、心编印农房户型推荐、“美丽庭院”建设、村庄外立面改造等通用标准或技术要求,加强档案收集整理,为项目验收提供真实凭据。三是建立项目化管理机制。收集整理规定项目和自选项目,动态调整创建内容,并推行项目公示制度。四是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建立健全“有人做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卫生保洁长效机制,构建“庭院、村庄、河道、道路”点线面结合的综合保洁网络,推动农村保洁常态化、长效化。五是建立资源资金整合机制。将“三村一线”与森林村庄、河道治理、饮用水改造等项目紧密结合,整合资金和力量,捆绑落实建设项目,提高村庄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和时序性。 2、理念深化。一是把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4、积极推行城乡全域规划,优化城乡建设布局,加快形成中心XX县区、卫星城、中心镇、中心村等层次分明、网络健全的城镇体系。大力实施村庄规划三年行动计划,通过三年努力,完成36个中心村、100个重点创建村以及30个一般行政村规划编制工作,基本实现村村有规划。二是注重对农村历史文化的保护利用。树立经营村庄理念,尊重农村发展的历史和规律,按照“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的要求开展村庄建设,切实推动历史文化村落保护与开发,提倡在保护中建设,在建设中保护,全力彰显乡土特色。三是稳步推进村庄建设。坚持规划先行、分步实施,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以较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实效,提倡不举债、少举债,避免村庄建设过渡负债。 3
5、、政策深化。一是提高补助标准。针对村庄集体经济普遍欠发达的实际,增加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从2005年的600万增加到1950万),对生活污水治理等难度较大的项目,增加补助资金,缓解资金压力。二是细化补助项目。更加注重财政资金杠杆引导作用,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向重点项目、重点环节、重点方向倾斜,切实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根据创建内容,增加“美丽庭院”(今年财政专门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美丽庭院”示范户、合格户创建补助)、“休闲农居”、“休闲农业观光园区”等项目,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深化新农村建设。三是巩固创建成果。组织开展全县村庄整治建设“回头看”活动。对已命名的省、市、县
6、级全面小康村进行复查,对巩固提升效果明显的村庄下拨奖励资金,对不符合要求的村庄责令限期整改,问题较多的村庄给予通报摘牌。结合省、市“清理河道清洁乡村”专项行动,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全面开展村庄环境卫生集中整治。 (二)把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难点,着力做好造血文章 1、村庄整治建设提升专项行动进展快速。制订出台村庄环境整治项目建设分类技术指导意见,对各项目建设的技术标准、建设要求、相关工序等进行了统一。截止6月20日,全县20个村已投入资金3295万元,拆除危旧房92108平方米,新建安置房4090平方米,外立面改造34225平方米,建设村内道路86594平方米,村庄绿化37860平
7、方米,新建公厕14座,整治村内河道8082米等,项目总体进度达65%左右。同时,有关村生活污水处理、饮用水改造升级、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等自选项目均有明显的形象进度。每村75万元的市级启动资金已全部下拨到村。 2、村级集体经济扶持项目成效明显。争取市级专项扶持资金540万元用于经济薄弱村村级运行经费补差和集体经济扶持项目补助。积极配合宁东园区加快推进扶贫标准厂房对外招租工作,到目前为止,21幢厂房中已有12幢由8家企业承租,正式签订协议,其中3家企业已投产;另有2家企业正在洽谈,计划承租。制订出台扶贫标准厂房管理使用、租金收益量化和招商考核实施办法,预计市级93个、县级20个重点扶持村年内可实
8、现租金收益村均达8-10万元。 3、低收入农户帮扶措施不断加大。深入实施“一户一策一帮扶”制度,注重帮扶项目质量与效益,重点对有劳动能力但缺少致富门路和资金的低收入农户,继续通过农户+经济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生产大户)的模式带动增收,努力开创生产型帮扶新模式。计划实施低收入农户生产型帮扶共550户,其中集中帮扶250户,市、县两级补助350万元。不断强化资源性机耕路对农户增收的促进作用,重点对毛竹、茶叶等山区资源丰富的乡镇开展立项建设,今年计划修建46条84公里机耕路,涉及到16个乡镇(街道)42个行政村与专业合作社,目前测量工作已基本完成,并已完成总体进度的40%。 (三)把提升农民生活品
9、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点,着力做好优化文章 1、大力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切实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分类分批培育香榧、猕猴桃、茶叶等宁海特色的种植大户,海水养殖能手,保安、家政服务等三产服务人才。上半年以来,累计开展培训4500人次,其中进高校、赴外地实地培训5班次,230人。 2、持续推进农房“两改”。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农房项目资金平衡,对XX县区外公寓式集中建设小区,允许不超过住宅面积的20%用作销售。积极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建立增减挂钩复垦任务与年度计划指标安排挂钩制度,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复垦为耕地的每亩补助6万元,获得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每亩补助30万元。新启动农房改建项目
10、3个,长潭安置小区和唐安李安置小区已建成并完成安置分配和房产落户工作,跃龙街道下山移民安置小区8幢已结顶,完成主体工程70%,岔路镇下山移民安置小区10幢已结顶,其中7幢已经通过主体验收。 3、加快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全力打造“县域大景区”,大力发展“走千里登山步道、宿百家休闲农居”的宁海特色农家乐,以国家登山步道和徐霞客古道为依托,重点打造沿线的中心村、特色村、全面小康村,推进“一廊二线五带”建设,有机“串联”生态山水、景点景区、民俗文化、特色村庄,形成覆盖县、镇、村、户(庭院)的立体式建设网络。坚持做好农旅结合、体旅结合、文旅结合,注重挖掘乡村野趣、淳朴民风和农村文化,培育了一批农家乐特
11、色村、示范点,桥头胡街道的三麓潭生态旅游区、桑洲镇的屿南山岗油菜花海等特色区块,均形成了规模效应。目前,全县共有省市级农家乐特色村8个、示范点11个,星级以上农家乐经营户86家,可以为游客提供餐位1.48万个、床位1500张,从业人员5000多人。 4、创新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一是人员选派创新。从县管后备干部、副局级调研员、中层干部中选派指导员,共选派县级指导员93名,农村金融指导员107名,乡镇(街道)本级指导员522名,加上市派指导员45名,共有767名干部进驻各行政村。农村指导员任期由一年改为两年,并且所有欠发达村派驻一名县级以上农村指导员。二是工作制度创新。完善“亮相台”制度,将农村工
12、作指导员的照片、姓名、派出单位、联系电话、驻村职责等8项内容进行公示,方便群众联系;加强协作区制度,将县派指导员按照所驻乡镇地理位置,划分成五个小组,开展组长牵头、组员参与、农指办指导的协作区活动;创新开展专业指导组制度,抽调有专业特长的市县指导员赴各创建村指导,形成“一村多指”、跨村跨乡镇协作帮扶的服务网络。三是金融服务创新。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继续扩大农村金融指导员覆盖面,将“造血”延伸到产业薄弱村,全力做好农村产业脱贫致富。截止6月底,100多名金融指导员共为5169户农户发放了3.26亿元贷款。 二、存在问题 我县“三农”工作还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农业发展基础需要增强,农
13、村环境建设任务艰巨,农民持续增收压力较大,城乡统筹体制有待突破。 1、工作进展不够平衡。从中途检查和年终验收的情况来看,乡镇(街道)之间、村与村之间创建项目总体进展“快慢不一”,进度快的地方,提前几个月就完成了创建重点项目,进度慢的地方,在“推进月”期间才刚刚开始起步。从原因上分析,主观上,个别村庄未能按创建标准和工程时间节点开展建设;客观上,一些房屋外立面改造、道路硬化、河道整治等项目招投标耗时过长,有些村庄有几个项目同时进行,地上地下工程建设时序发生冲突。 2、村庄特色不够鲜明。近年来,政府各级各部门新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三农”的政策措施,也制订了创建标准,激发了干部群众通过创建改变村庄面貌
14、形态、提升生活品质的热情。但各类创建标准不一、侧重点不同,导致保留村庄原有风貌、体现各村特色的独特要素未能引起干部群众的高度重视。一些村庄在一系列重大项目、重大工程的推进下,一些老民居、老祠堂、古道遭到破坏,“修旧如旧”、“建新如故”的意识需要进一步引导。 3、后续管理不够到位。一些村庄创建时积极性高涨,创建后维护不力,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从走访和督察情况来看,前几年创建好的村庄不同程度存在道路不洁、污水乱排、河道淤积等现象,脏乱差“还潮”现象比较突出,长效保洁机制尚未真正落到实处。通过近几年的建设,农村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善,但各行政村面临着卫生保洁、绿化养护、公共设施维护等庞大的经费
15、开支,在当前农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的情况下,这笔经费难以得到切实保障。 4、农房“两改”政策性费用减免仍然还需协调解决。自宁党20103号文件出台后,我们一直致力于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至今为止,陆续出台了农房集中改建联合审批办法、领导小组协调会议制度和部门联系接对推进工作开展等制度,但在农房集中改建项目的政策性费用减免方面,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供水、供电和有线电视方面。 三、下一步打算 概括起来,就是围绕一个主题、实现三大突破、突出四项重点。 (一)围绕“一个主题”,就是围绕城乡统筹发展这个主题,切实推动城乡资源均衡配置,使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一是统筹城乡规划建设。积极
16、推行城乡全域规划,优化城乡建设布局,加快形成中心XX县区、卫星城、中心镇、中心村等层次分明、网络健全的城镇体系。大力实施村庄规划三年行动计划,按照远近结合、合理用地、方便实用和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分类打包、统一招标的形式,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通过三年努力,完成36个中心村、100个重点创建村以及30个一般行政村规划编制工作,基本实现村村有规划。尊重农村发展的历史和规律,按照“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的要求编制村庄规划,切实推动历史文化村落保护与开发,提倡在保护中建设,在建设中保护,全力彰显乡土特色。二是加大集镇建设力度。深入实施“东崛起、北跨越、西统筹、中提升”的区域发展战略,大力推进集镇建设
17、,强化中心镇、小城镇在城乡连接中的节点载体和区域统筹中的集聚辐射作用。加快西店卫星镇改革,继续推进长街、岔路等中心镇加快发展,促进城市功能向中心镇延伸。大力实施小城镇综合开发战略,全面加快城镇化进程,培育区域经济,壮大镇域经济实力。 三是大力推进人口集聚。加大中心村培育力度,按照“人口集中、产业集聚、要素集约、功能集成”的目标,建成一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完备,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村庄绿化等综合整治项目明显见效,村务活动室、卫生室、文化活动场所、放心店、幼儿园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齐全的中心村。根据村庄人口规模、资源禀赋、产业特色,确定不同培育建设模式:对一些布局较为分散,土地整理潜力大
18、的村,通过迁建、撤并等,提高村庄集聚度;对一些相对集中连片的村,通过合理布局公共服务,统筹建设基础设施,实施组团式提升;对一些规模较大、基础较好的村,通过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整体人居环境。深入推进农房“两改”,实施项目6个,计划总投资5.5亿元,建筑面积约21万平方米,安置农户3000户。抓好农房项目规划和建设管理,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宜保则保,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加强质量安全监管,确保农民“住有所居、居有所安”。四是加快机制体制改革。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及制度体系,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动力和保障。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加大农村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整理复垦力度,促进农村
19、人口向中心镇、中心村集聚,优化农村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积极开展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房屋产权登记制度。加快完善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制,促进农村民生加快提升。 (二)实现“三大突破”,就是要在农民增收、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扶贫开发上实现三大突破,切实推动新农村建设成果全民共享、群众普惠。一是发展壮大农村产业。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和营销体系建设,实施“品牌富农”工程,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农家
20、乐休闲旅游业,依托千里登山步道和徐霞客古道,鼓励有条件的村庄、农户积极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让农村生态资源、农民生产资料成为农民增收的固有资源,新发展“休闲农居”12家。深化“中国旅游日”效应,通过发放消费抵用券、开展“宁海人游宁海”等活动,打响“走千里登山步道,宿百家休闲农居”步道经济品牌。 二是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转变财政支农理念,注重财政资金杠杆引导作用,支农政策向重点项目、重点环节、重点方向倾斜,切实发挥导向作用。创新农村金融服务,继续推广“四权一房(船)”抵(质)押贷款,缓解农民贷款难。放宽准入条件,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外来资本投入农业发展和农村二、三产业,为农民增收注入强
21、大动力。 三是进一步拓展增收途径。构建“薪金”、“股金”、“租金”、“保障金”及农业生产经营收入多元机制,实现农民持续普遍较快增收。大力发展农村来料加工业,鼓励引导经纪人到欠发达地区和偏远乡镇开设来料加工点,实现“村村设立加工点、户户有妇女就业”,让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大力开展农民培训,做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培育工作,根据农民需求开展订单式多样化培训,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使从事一产的农民成为现代新型农民、从事二产的农民成为现代新型产业工人、从事三产的农民成为现代服务业群体。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是保持农村生机活力的源泉。加大对农村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健全村级财力保障机制,以扶贫标准厂房管理使用、
22、租金收益量化和招商考核实施办法为指导,管理和分配好县级标准厂房收益,做好市级93个、县级20个重点扶持村的分配管理工作,切实壮大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大力发展物业经济,充分利用闲置校舍、村办公楼、祠堂、农业生产管理用房,多方筹资建设标准厂房、三产用房,采取物业出租方式,获得稳定收入。坚定实施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通过资产量化,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和分配方式,盘活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实现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扶贫开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要以普遍增加相对欠发达地区农户收入、全面提升民生水平为中心任务,进一步推动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是深入实施村庄整治建设“十大行动
23、”。不断强化规划引领和管控作用,规范项目工程管理,着力改变欠发达地区村庄破旧面貌和落后状态,力争完成20个村庄的整治目标。目前,2013年计划创建村的申报工作已结束。全县自主申报30个村,经各乡镇审核后,上报县里25个村。去年10月份以来我办逐村开展了整治方案和实施项目现场踏看、评估,在25个村中择优确定20个村申报市级。目前,各村规划编制工作正在开展,部分项目如危旧房拆除等已全面铺开。二是进一步夯实低收入农户增收基础。在实现“城乡一体、标准一致”的基础上,将月人均收入在低保标准150%以内的家庭确定为低收入农户,大力实施“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积极开展职业和实用技能培训,切实提高低收入农
24、户创业就业能力。三是继续深化结对帮扶。积极主动做好市级部门和区域对口协作帮扶衔接工作,协同推进下山移民、村庄整治、产业开发、社会保障等各项工作,整体提升欠发达地区农民生产生活水平。 (四)突出“四项重点”,就是要突出现代农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四个重点,切实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 一突出标准化。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质量认证,完善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和质量安全科追溯制度,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新增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3个,无公害农产品6个,绿色食品2个。 二是突出规模化。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规模
25、经营,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产业化水平,打造实力强劲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三是突出品牌化。立足比较优势,精心培植特色产业、特色产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场占有率。新创建省级名牌农产品1个,争取创建市级名牌农产品2个。把人居环境改善作为美乡村优生态的主要内容。以“四美三宜”为基本导向,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贯穿到村庄建设的各个方面,着力改变农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全面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一是培育建设一批精品村庄。以中心村、特色村、全面小康村、环境提升村、精品村和精品线等建设为重点,在山水、生态、文化上找卖点,在布局、特色、内涵上下功夫,在农业、节庆、民俗上做文章,提升村庄创建水平。中心村是城镇化的
26、最基础的一个节点,重点在于推进集中集聚发展。特色村综合了“宜居宜业宜游”的要求,提升了村庄整治建设的品味,重点在于挖掘潜力,创出特色,形成历史文化型、产业集聚型、主题开发型等不同类型的特色村庄。全面小康村是美丽乡村的基础,重点是抓好村庄规划建设、环境整治和亮点打造。精品村要选择3-5个基础较好、特色鲜明、班子有力的村,一定3年时间,实施一村一策,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水平建设,整合资金资源力量,全力打造几个全省一流、全国有较大知名度的精品村。精品线(区块)是美丽乡村的集中展示,重点在于打造一个区域的靓丽品牌,要按照“一廊二线五带”的总体布局,以村庄为支点,景观带为轴线,结合区域整治提升和大
27、景区建设,以沿景区、沿产业带、沿山水线、沿人文迹等为区域重点,开展沿线绿化、小品塑造、立面改造等,突出个性和特色。明年重点要抓好梅温线、枫槎岭隧道连接线的打造工作。二是抓好“四边三化”环境专项整治。扎实推进公路边、铁路边、河边、山边区域的洁化、绿化、美化,使之成为展示宁海对外形象的重要窗口。深入开展“美丽庭院”创建,顺应群众改造自家庭院提升生活品味的需求,总结两年创建经验,着力推动扩面提升,新创建庭院清洁户3600户,其中美丽庭院示范户800户。三是做好农村垃圾处理和生活污水治理。积极探索“分类减量、源头追溯、定点投放、无害化资源化”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巩固“户集村收镇运县填埋”的处理网络。加
28、快推进世界银行贷款污水治理项目,启动第三批、第四批19个村工程项目建设,加强污水处理设施与管网建设工程监管,建成一个、运行一个,确保取得实效。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扩投资拉内需的重要途径。一是加快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牢牢把握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的机遇,统筹推进农村路网、水网、电网、信息网、气网和垃圾处理网等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关键问题,重点推进中心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县乡道路改造和村路提升延伸,全面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扎实推进“三网”融合和通村到户。二是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把农田水利作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围绕五大溪流治理、颜公河调蓄池建设、西林水库扩容加固等重点水利工程及
29、千库保安、水资源保护、生态河道、节水灌溉、农民饮用水等民生工程项目,坚持科学治水、依法治水,切实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三是加快农村商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商业网点建设力度,拓展商贸流通便民服务范围,提升农村商品配送和连锁经营水平,健全家电汽车下乡等售后服务网络,为扩大农民消费畅通渠道。把公共服务提升作为提品质增活力的关键环节。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改变“城多乡少、城优乡劣、城高乡低”的现状。一是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优化农村学校布局,大力改善乡村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办学条件,加快缩小校际差距和城乡差距。二是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加强乡村社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30、推进乡镇卫生院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力争小病不出村(社区)、就医不出乡。三是推进城乡一体的居家养老服务。探索推广集中养老和居家养老互为补充、公办机构和民办机构公平竞争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四是提高文体设施供给服务能力。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乡镇图书馆、农家书屋建设,深化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充分展现农民群众的文化创造力和乡村文化魅力。 内容总结(1)县农办上半年工作报告 今年是我县实施“美丽乡村、美好生活”五年行动计划的第三年,也是新农村建设转型阶段的攻坚之年(2)坚持规划先行、分步实施,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以较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实效,提倡不举债、少举债,避免村庄建设过渡负债(3)根据村庄人口规模、资源禀赋、产业特色,确定不同培育建设模式:对一些布局较为分散,土地整理潜力大的村,通过迁建、撤并等,提高村庄集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