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加快推进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476221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加快推进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22加快推进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加快推进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加快推进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doc(3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加快推进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必然要求,是推动驻马店加快发展的战略选择。为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我市新型城镇化进程,市政协于2012年下半年组织开展了加快推进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专题调研。对这次调研,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给予了有力指导。各县区和市直相关单位积极参与配合,给予了调研活动大力支持。这次调研活动于2012年7月中旬开始,10月底结束,分九个课题进行,通过听取汇报、实地察看、组织座谈、统计分析、集中研讨和外出考察等形式,全面了解了我市城镇化建设现状,认真总结了经验,深刻查找了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现将调研的综合情况报告如下

2、: 一、我市城镇化建设的现状 撤地设市以来,我市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XX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立足驻马店实际,着眼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加强组织领导,持续推进改革,狠抓工作落实,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2012年10月18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近期还将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实施意见和多项配套措施,必将进一步加快我市新型城镇化进程。 (一)城镇规模进一步扩大。我市加快推动中心XX县区发展和XX县区建设,加大县城建

3、设力度,城市框架不断拉大,产业、人口聚集效应进一步显现。截至2011年底,中心XX县区建成区面积达到65平方公里、人口60万人;9个县城建成区面积接近150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20万人。目前,全市城镇人口达到280万,城镇化率达到31.54%,比“十五”末增加了13个百分点。按照市第三次党代会及市“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和任务,着力构建文化特色鲜明、产业布局合理、环境优雅宜居、发展活力旺盛的四级现代城镇体系,修编了新一轮XX县区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提出了大XX县区空间发展构想,确立了“一核三极”、“一环三带”的城市发展格局。同时,修编了县城总体规划,完成了小城镇规划,从发展空

4、间、建设布局等方面提出了县域城镇未来发展构想。 (二)城镇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近年来,我市逐年加大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城镇功能,仅2011年全市城镇基础设施就投资61亿元,其中中心XX县区19亿元。加快市区和城镇之间的路网建设,完成了中心市区开源大道、铜山大道等60多条市政道路的新建和改造,2011年新建和扩建城际间及城镇间道路290公里。相继建成了天中广场、会展中心和图书馆、科技馆、群艺馆、博物馆等一大批公共服务设施,完成了置地公园的升级改造,市体育中心已开工建设。加强城市水、电、气、暖等设施建设,市中心XX县区新建和改造供水管网110公里,铺设燃气管网25.7公里、供热管网

5、47公里,保障能力提高了1倍以上。加大城市环卫设施建设力度,中心XX县区新建了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加大了公厕和垃圾处理站建设力度,城市污水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达到80%。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十一五”期间新增绿化面积约135万平方米,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4%、40.2%。同时,各县也更加重视县城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加快了道路、公园、园林绿化和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步伐,县城建设水平都有了较大提升。 (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进一步展开。2007年,全市积极推动新农村建设,开展“百村示范”工程。特别是2011年以来,在过去规划建设100个新农村示范村的基础上,积极搞好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在城市XX县区

6、、产业集聚区、旅游景区和乡镇政府所在地周边规划了97个高标准、规模大的新型农村社区,其中由新农村示范村调整扩大的社区46个、新规划的社区51个。坚持政府主导,突出规划引领,搞好试点先行,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集体筹建、村企共建、农民自建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全市51个新规划的新型农村社区已相继开工,累计投入各类资金21亿元,建成住房11466套,在建6910套。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开局良好,势头强劲。 (四)产城互动力度进一步加大。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我市积极推动产城互动,以产兴城、以城促产,有效带动了产业集聚。2011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狠抓招商引资、项目带动,大力

7、实施产业集聚发展,围绕产业发展定位和现有产业集聚优势,引进了一大批规模大、效益好的项目落户各产业集聚区。全市12个产业集聚区总规划面积150.5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80.44平方公里;累计入住企业超过1055个,完成投资1016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59.2亿元,其中2011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0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00亿元。产城互动格局的形成和城市功能的完善,增加了对外来资金的吸引力。2012年上半年,我市共引进省外资金项目182个,合同利用省外资金增幅、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幅、实际利用省外资金增幅分别居全省第 二、第 三、第四位。 (五)城镇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近年来,我市

8、积极适应城镇快速发展的需要,下大力提高城镇管理水平。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探索方法途径,城镇管理趋于规范。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通过对中心XX县区XX县区城市政设施、市容市貌和交通秩序进行集中整治,对乡镇卫生环境进行综合治理,推进“平安驻马店”建设,下大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提升了城市的文明形象。XX县区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省级卫生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市等称号,平舆、确山、泌阳三县获得全国卫生县城称号。 (六)配套改革进一步推进。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各项改革,努力构建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的格局。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城镇户口登记条件,一些县区坚持农村人口进

9、城保持原有土地承包权、宅基地、计划生育、各种补贴政策不变,吸引了更多的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我市城镇人口增加近100万人;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落实就业培训,城镇新增就业38万人;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累计建成保障性住房3.94万套,提高了城镇低收入家庭和新进城人员的住房保障水平;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全面实行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全市城镇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74万,新农合参合率达98.2%。 二、我市城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全国、全省平均

10、发展水平相比仍然处于落后状况。2011年,我市城镇化率达31.5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除城镇化水平有较大差距外,还存在不少的现实困难和问题。 (一)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新型城镇化与过去传统意义上的城镇化相比具有新的内涵,更加注重城乡统筹、产城统筹、经济社会统筹、外延与内涵统筹。从调研的情况看,目前不少干部群众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不少模糊认识。一是对新型城镇化意义认识不够、摆位不正,不能正确看待新型城镇化在推动“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二是对新型城镇化的内涵认识不清,对新型城镇化“新”在哪里缺乏全面的理解,仍然固守传统的思维定式,片面认为推

11、进新型城镇化就是多修路、多盖楼,搞城市扩张。三是对推进新型城镇化缺乏信心,认为驻马店推进新型城镇化难度大、急不得,等靠思想严重,思想认识的不到位直接影响我市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 (二)城镇建设基础差、规模小。一是中心城市发展相对滞后。相对于全市1.5万平方公里的地域面积、880多万的总人口,中心XX县区建成面积明显偏小,常住人口数量明显偏少,特别是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市功能不够完善,对周边城镇的辐射带动能力有限。二是县城和小城镇建设比较缓慢。与周边县特别是先进地区相比,我市县域城镇发展比较滞后。所辖9个县城平均建成区面积不到17平方公里、县城平均人口仅13万人。各乡镇政

12、府所在地建设规模更小。全市75个建制镇平均居住人口不到8000人,86个乡政府所在地大多数为传统的农村集市。县城和小城镇发展缓慢,难以有效发挥产业、人口的承接承载作用。三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进难度大。我市农村总体布局分散、经济发展滞后。全市现有行政村2730个、自然村22193个、人口600多万人,平均每个行政村8个自然村、每个自然村人口270人。乡镇和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民收入偏低。这种状况致使人口向社区聚集难度增大,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任务繁重。 (三)规划引领作用发挥不够。一是XX县区规划落后,XX县区规划落实不够。XX县区规划层次偏低,功能重叠,造成了人口过于密集。已

13、建成的XX县区规划布局不尽合理,住房过于密集,公共服务设施不配套,缺乏地域和文化特色。如中心XX县区北区虽然高楼林立,但商场、医院、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不配套。二是县城总体规划层次偏低,修编不够及时,没有做到“三规合一”,对县城框架拉大、产业集聚区建设和争取土地、项目等扶持政策带来了诸多限制。三是规划执行不够到位。规划宣传力度不大,依规建设的意识不强。执行规划不够严肃,存在随意改变规划的现象。对规划执行监管力度不大,没有形成合力,违规建设问题没有得到较好解决。 (四)产业支撑能力不够强。我市作为传统农区,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尤其是有利于增加财税收入和扩大城镇就业的 二、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导致城镇

14、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不强,新型城镇化发展后劲不足。2011年,驻马店 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7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4.1个百分点,在黄淮四市分别低于商丘、信阳2.9个百分点、1.4个百分点。一是主导产业优势不明显。我市主导产业发展规模小,产业链条短,竞争力不强,对财税增长的贡献不大,促进就业的能力不足。县域经济发展比较缓慢,非农产业扩张乏力,小城镇尚未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支撑。二是服务业发展总体水平偏低。饮食、交通、运输、仓储等传统服务业提升步伐缓慢,信息、咨询、科技、金融等新兴服务业发展滞后;企业规模偏小,布局分散,缺乏实力强、带动能力强的大企业和大项目。城乡商贸业市场体系没有真正建

15、立起来,现有市场发展规模小、层次低,在城镇快速发展中规划和建设跟进不够。目前,全市第三产业在整个三产中所占比重仅为29.7%。三是产业集聚效应发挥不够。部分产业集聚区在前期引导企业入住时,未着眼产业集群发展,使众多关联性不强的企业“扎堆”。特色园区、专业园区建设相对缓慢,影响了产业集群发展。 (五)保障措施跟进不够。一是城镇化建设资金短缺。我市经济发展基础薄弱,财力有限,财政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投入明显不足;目前市场运作的机制不完善,企业参与城镇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社会融资难度较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多数农村家庭无力搬迁建房。资金短缺是影响和制约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最大瓶颈。二是城镇化建设用地保

16、障难度大。目前,城乡之间人地挂钩、土地置换等政策不完善,对失地农民补偿标准低,相关保障跟进不到位,城镇周边村庄拆迁难,给城镇建设用地保障带来很大困难。三是户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相对滞后。户籍制度改革进展不快,限制了农村人口进城落户;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农民进城享受的社会保障与原有城镇居民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农民不愿进城。保障性住房建设多数位置较偏,入住者上班、上学、购物不够方便,入住率不够高。四是社会事业发展缓慢。实现城乡居民平等就业的相关制度还没有全面建立,新进城人员就业保障政策仍不完善;城镇学校、医院、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比较滞后,入学难、看病难和文化娱乐难的问题依然存在。 (

17、六)城镇管理缺乏创新。一是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城镇管理机制不健全、社会组织参与不够、制度规定不够到位,存在着职责不明、分工不细、运作不规范等现象。对城镇执法部门考评机制不完善,不敢管、不愿管的问题突出。城市社区建设滞后,服务和管理职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二是城镇监管不够到位。目前,我市中心XX县区XX县区城车辆违章行驶及停放、交通护栏随意开口、经营商户乱搭乱建和店外经营、小商小贩占道摆摊和沿街叫卖、建筑和生活垃圾乱堆乱倒、乱贴乱发广告的现象随处可见,城市管理秩序比较混乱。公安、城管等职能部门人力不足,监管不能做到全时制,处罚不够严格,致使城市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有些现象呈蔓延趋势。三

18、是城镇居民文明素质有待提高。城镇居民缺乏“人民城市人民建”的观念,法规意识、自律意识、监督意识、文明意识不强,城市文明风尚还没有真正形成。 三、关于加快推进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建议 (一)发挥规划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规划是城镇建设的龙头。规划科学是最大的财富,规划不周是最大的浪费。在推进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要抱着对城镇发展负责、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质量,引领新型城镇化持续发展。 1.加快形成完整的规划体系。一是确立新的城镇规划理念。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规划的前瞻性,确立持续发展的理念;要围绕优化空间发展布局、综合利用土地资源和推动经济社会

19、协调发展,确立统筹兼顾的理念;要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确立和谐发展的理念;要在注重学习借鉴的同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确立广开言路的理念;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确立改革创新的理念。二是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着眼构建覆盖城乡的新型城镇化体系,按照未来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总体走向和现实需要,突出顶层设计,着眼推动可持续发展,科学制定和完善新型城镇化总体发展规划,明晰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定位和发展目标,引领新型城镇化高品位、高层次发展。三是同步编制和完善专项规划。依据全市新型城镇化总体发展规划和中心XX县区发展规划,制定完善中心XX县区XX县区

20、建设和旧城改造详细规划;参照中心城市发展规划,及时修编县城总体发展规划;加快制定完善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制定完善与城镇建设相配套的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发展等专项规划。在编制规划中,注重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土地综合利用规划的衔接,努力形成完善的规划体系。 2.注重城镇规划的质量。一是注重长远。对城镇布局的规划,对城镇路网、园林绿化、公共服务设施等规划要着眼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既要照顾眼前,更要立足长远,坚持高起点规划,确保今后30年甚至更长的时期不落后。二是体现特色。把驻马店地域特点、天中文化特色体现在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之中,彰显城

21、镇建设的个性,提升城镇建设的文化内涵,避免城镇建设千城一面、千篇一律等同质化问题发生。三是打造亮点。在全面提升规划标准的同时,应重视城市标志性地带、标志性景观、标志性建筑的规划,努力打造城市建设的亮点。 3.加大规划的执行力度。一是建立完善规划管理机制。严格落实规划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规定。建立完善“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的管理机制,维护规划的严肃性,下大力解决规划变更随意性大的问题。二是加大对规划执行的监管力度。坚持严格执法,进一步加大对违规问题的查处力度,对违章建筑要坚决予以拆除,对规划区域内居民随意建房、突击性栽植林木等现象坚决予以制止。建议

22、充分发挥规划委员会的作用,加强规划执行工作的协调;整合规划、住建、国土、环保等部门的力量,成立综合执法局,推行集中执法、网格化管理,提高规划监管的综合性和有效性。三是切实加强规划的宣传。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规划法和相关政策规定的宣传。及时向社会公布各项规划,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建议规划建设城市发展展览馆,使之成为对外展示驻马店城市建设成就的“名片”、宣传城镇规划的平台。 (二)加快构建新型城镇体系 新型城镇化最显著的特点是统筹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推进,推动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我市要立足自身实际,加快构建覆盖全市城乡的以中心城市XX县区城为中心、以小城镇为支撑、以新

23、型农村社区为基点的新型城镇化体系,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1.着眼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继续推进中心XX县区建设。一是推动区域组团发展,拓展中心XX县区发展空间。针对驻马店中心XX县区地域狭小、发展空间有限的实际,以建设豫南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加快推动中心XX县区和遂平、确山、汝南三县组团发展,努力打造中心XX县区和周边三县产业互补、交通一体、服务共享、生态共建的空间发展格局。建议加快周边组团三县“撤县设区”申报进度,逐步消除行政区划带来的不利影响。二是加快XX县区建设步伐,形成中心XX县区发展新亮点。按照XX县区发展总体规划和区域功能定位,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建设标准,加快发展高端服务业、生态旅游

24、业和生态居住区、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区建设,把XX县区打造成中心城市建设的“名片”,发挥XX县区在城市建设中的示范引导作用。建议科学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铁商务中心区,探索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经验。三是重视旧XX县区的改造,努力提升服务功能。坚持XX县区、旧XX县区发展相衔接、相协调,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建议按照“内疏外扩”的发展思路,加大旧XX县区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力度,合理调控主干道两侧土地的开发,增加城市绿地、公共服务场所面积,打造生态宜居环境。 2.着眼提高承接承载能力,加快县城和小城镇建设。县城和小城镇是连接城市、服务乡村的重要节点,在推动产业、人口集聚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县城建设上,要

25、突出优化空间发展布局,进一步提升承接承载能力。修订完善县城总体发展规划,扩展发展空间,拉大城市框架。下大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强化服务功能,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建设品位。重视各县城XX县区建设,带动旧XX县区人口向外迁移和农村人口向县城转移,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目前,我市泌阳、平舆、西平等县在加快县城建设方面探索出了一条比较可行的发展路子,建议市委、市政府总结他们的经验,在全市予以推广。在小城镇建设上,要突出服务功能的完善,提高服务农民、带动乡村的能力。市委、市政府关于率先在乡镇政府所在地发展万人以上新型农村社区的决策部署是正确的。建议科学制定小城镇行政区域建设、商贸市场建设、产业园区建设、公共

26、服务设施建设等规划,完善小城镇建设功能,提高服务当地农民、带动乡村发展的能力;结合在乡镇政府所在地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总结探索推动小城镇发展的路子,加快我市小城镇建设步伐。 3.着眼强化战略基点作用,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一是科学规划布局新型农村社区。针对我市农村地域宽广、东西部地区地形差异大等特点,要科学规划新型农村社区,合理确定社区规模。建议在城郊村、乡镇政府所在地、产业园区、旅游景点等公共服务设施较好的地方规划万人社区,在偏远农区和山区、丘陵地带规划5000人左右的社区。二是突出新型农村社区发展重点。根据我市实际,借鉴外地经验,在新型农村社区发展模式上,建议突出三个方面:依托城镇建

27、社区,特别要把乡镇政府所在地作为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重点。依托产业建社区,有效解决企业发展用地和失地农民就业问题。依托强村建社区,通过先行先试探索广大农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路子。三是全面统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建议对住房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产业园区建设以及社区就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四是以农业产业化带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建议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和省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规定,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村生产方式转变,引导农民向社区集聚。五是坚持实事求是、遵循规律、稳步推进。坚持分类指导,选择部分城郊村、乡镇政府所在地、重

28、要景区、经济发展基础好的村庄搞好试点,探索路子,逐步展开。对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应按照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群众的意愿稳步实施,不搞一线平推,不搞强制推进。 (三)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1.加强城镇路网建设。建立快捷、方便、安全的综合交通体系是现代城镇发展的重要标志。要以中心城市为枢纽,以县城和乡镇集镇为节点,以新型农村社区为网点,建立起干支衔接、畅通快捷的综合交通体系。一是加快城镇路网建设进度。高水平、高标准编制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将中心XX县区道路向周边组团县城、重要旅游景点延伸,将县城道路向周边乡镇延伸,将乡镇道路向各中心村延伸。二是提升道路建设水平。按照XX县区主要干道8车道、次干道46

29、车道的标准规划建设,并增加道路绿化面积,为未来拓宽道路预留空间。建议对旧XX县区的道路进行升级改造,逐步取消主要干道上的绿化带,最大限度地拓宽路面;对背街小巷加快治理,提高城市路网密度;尽快在乐山大道、解放大道、文明大道等人员、车辆流动量大的路口建设立交桥,最大限度地分流车辆和行人。三是加强停车场、公交站点等配套设施建设。结合旧XX县区拆迁,在车辆流动大、容易发生堵塞的路段开发建设地上和地下公共停车场;搞好中心XX县区新汽车站的选址和规划,尽早将雪松大道市客运站迁出主XX县区;加快各客运中转站的建设,减少周边县和城镇客运车辆在主XX县区的运行;增加城市公交线路和里程,逐步向组团县城、周边乡镇和

30、旅游景点延伸,提高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 2.建设完善的城镇水、电、气、暖供应系统。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供水能力和重复利用率。针对中心城市快速发展中用水需求量不断增大的实际,建议加强板桥库区和薄山湖库区的环境保护,确保水质不受污染;加快薄山湖到中心XX县区的引水工程建设,弥补板桥水库枯水季节中心XX县区供水不足的问题;加大中心XX县区XX县区城自来水厂和供水管网的建设力度,进一步扩大供水量。把推动饮水工程纳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提高社区供水水平。要加快电网改造进度,提高城镇和农村社区供电的质量和确定性。加快中心城市XX县区城供暖、供气管网和场站建设,逐步向城中村、中

31、心XX县区XX县区城周边乡镇、新型农村社区延伸,扩大供应面积。在广大农村大力实施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工程,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在建设、改造上述设施建设中,中心XX县区XX县区城要高度重视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统一规划和建设地下管网,实现供电、供水、供气、供暖和通信管线地下化,解决“拉链马路”和因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 3.加快防洪和环保设施建设。在城市防洪设施建设上,重视现有河流的治理,规划开挖新的河道和沟渠,提高城市泄洪能力。提升XX县区排洪管网的规划建设水平,加快改造旧XX县区现有排洪管网,提高城市道路和居民居住区排洪能力。增加城市绿地和城市内湖面积,注意选用透水能力强的建材,提高蓄

32、洪能力。在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也要充分考虑提高防洪能力,加强防洪河道和配套设施建设。在环保设施建设方面,要特别注意城市产业集聚区和城市居民集中居住区的排污管网及污水处理厂建设,提高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加快城市垃圾收集和处理设施建设,增加街道和农贸市场垃圾箱的数量,充分利用建筑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生活垃圾;高度重视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生态环境保护,搞好污水和垃圾收集及处理设施建设。 4.统筹建设城镇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一是优先规划建设中小学和幼儿园。在城市XX县区建设、XX县区改造和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重视中小学、幼儿园的规划。中心XX县区XX县区城应按照城市发展进程跟进建设中小学和

33、幼儿园,确保新增居民和进城农民子女能够接受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建议采取切实措施,尽快解决XX县区学校过于密集和大班额的问题。针对目前农村小学生向乡镇、中学生向中心XX县区XX县区城流动的趋势,扩大中心XX县区、县城初高中建设规模,加大乡镇政府所在地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建设力度。按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模和学校、幼儿园建设标准,科学规划、高标准建设小学和幼儿园,满足广大农村学生就近就读、入园的需要。二是完善医疗卫生设施。扩大市、县两级中心医院建设的规模,加快规划和建设我市儿童、传染病、肿瘤等专科医院。加强乡镇医院建设,增加医疗设备,加强医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水平。重视和加强城市社区和新

34、型农村社区医疗卫生保健机构的建设。加强城市养老康复机构的建设,并重视城市社区和新型农村社区福利院、敬老院、老年活动场所的规划和建设。加快我市高等医科专科学校的规划、申报工作,满足我市医疗卫生保健事业对人才的需求。三是加快推动科技、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继续加快中心XX县区体育场馆建设的进度,结合旧城改造和XX县区开发,建设更多的全民健身活动场所。加快完善市科技馆、博物馆、群艺馆内部设施,逐步实行免费对外开放。加强县区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园区和体育场馆建设。重视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广播、电视、网络和农家书屋、文化大院等文化设施建设。 (四)强化新型城镇化的产业支撑 产业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支撑,推

35、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加快我市经济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1.提升产业集聚区建设水平。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在进一步完善道路、水电、污水处理设施的同时,加大产业集聚区商务、物流、通信等设施建设;加快产业集聚区周边学校、医院、电信、邮政、超市、公园、文化娱乐场所和供气、供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重视周边房地产的开发和廉租房建设,为企业职工提供全方位的生活保障。二是搭建融资平台。完善银企合作机制,积极运用银团贷款、融资租赁等方式支持产业集聚区大项目和大企业生产经营。加快中小型企业融资性担保和小额贷款机构的建立与发展,提供税收减免、担保补贴等优惠政策,引导金融资源

36、有效配置和民间资本规范运作,为企业提供金融担保和小额贷款,满足企业融资需求,缓解企业发展资金压力。市、县区两级财政要进一步加大投入,提高担保公司的资金规模。三是创新工作机制。一方面,要增强服务意识,创新服务形式,提高服务质量。建议针对当前市、县区各产业集聚区机构编制小、人力不足等问题,扩大编制,补充人员,提高服务企业的能力;针对市、县区产业集聚区建设规模的不同,有区别地赋予社会管理、征地拆迁等职能。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中介服务机构,大力发展服务型的出口代理商、技术信息中心、质量检测控制中心等群体发展机构,建立法律、会计、审计、仲裁、信息咨询等服务机构,形成功能健全、网络覆盖、服务到位的社会中介

37、服务体系。 2.加快推进特色产业园区建设。着眼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加快推进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一是科学搞好规划。依托驻马店劳动力资源、农产品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制定特色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建议中心XX县区和组团县应重点发展医药、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等特色园区;其他各县应根据各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重点建设产业园区,如皮革加工园区、农产品加工园区、食品加工园区、纺织和服装加工园区等。二是努力把特色园区做大做强。依托产业集聚区建设特色产业园区,综合利用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优化园区企业布局,实现上下游产业衔接,减少资源浪费。搞好招商引资,扩大园区发展规模,拉长产业链条。加强园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综

38、合保障能力,重视科研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品竞争力。 3.培大扶强重点企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大力发展食品产业。依托我市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培育十三香、大程集团、懿丰油脂等企业做大做强,出台优惠扶持政策,通过招大引强引进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食品加工企业落户我市,带动全市食品产业的发展。二是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做大做强。巩固做大优势原料药,重点发展特色原料药,未来几年力争把我市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生物原料药生产基地。三是加快发展新能源、电子设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议加强政府引导,加大政策扶持,创新适应新兴产业发展的模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合力,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良

39、好局面。 4.加快发展服务业。建议在持续推动教育、医疗卫生、旅游、房地产业发展的同时,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努力提升传统服务业发展水平。针对我市传统服务业发展“小、散、弱”的实际,积极引进外地大型企业或集团,支持本地有实力的企业做大做强,提升住宿、餐饮、仓储等传统服务业发展水平。同时,要大力发展物业服务、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和社会化养老等服务业。二是着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技术研究和开发、信息技术服务、电子商务、商务服务等,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三是积极推进商务中心区建设。建议尽快出台加快商务中心区建设的政策措施,突出产业基础、产业特色和文化内涵

40、,推进区域资本、科技、信息、人才高端要素向商务中心区集聚,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 5.创新发展农村产业。在构建新型城镇建设体系中,应根据我市农村资源优势,科学规划农村产业发展,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为此建议:一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针对我市农村农产品资源丰富的特点,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我市农村产业发展的重点。市、县区两级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乡镇和农村通过引进项目、动员在外务工人员投资、集体自建等形式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拉长农村产业链条,增加农业生产附加值。二是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结合各地实际,充分发挥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花生、芝麻、烟叶、食用菌、花卉、林果等种植业,发展肉牛

41、、生猪、禽类等养殖业,特别是依托西部山区优势发展茶产业,与大中城市联合发展蔬菜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要突出集团发展、规模化生产、科技扶持,努力打造知名品牌。三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鼓励我市农村以社区为主体建立经济合作组织,开展市场营销、信息服务、技术培训、农产品加工储藏和农资采购经营,从事交通运输、建材加工、建筑等行业,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五)完善新型城镇化建设各种保障 1.加快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城镇化的实质就是农民变市民,而户籍二元结构的存在限制了农民进城。建议进一步放宽条件,在个人自愿的基础上,把在城市有固定住所、长期从事非农职业的人员和在城市工作或缴纳税金具有一定年限的人

42、员及谋求在城市就业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登记为城镇户口。把在城市周边失地的农民、乡镇政府所在地从事经商和非传统农村生产的农民转为城镇居民。对入住新型农村社区的农民及时转为城镇户口。建议在“三区两县”试点推行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划分中把XX县区纳入序列;加快城市周边撤镇设街道办事处、县区撤乡设镇的步伐,通过调整行政区域,推进户籍改革。 2.强化进城农民各种生活保障。不少农民想进城但又不敢进城,主要是担心进城后缺乏各种保障,生活质量不升反降。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要高度重视社会事业发展,为进城农民提供有力保障。建议:一是提高住房保障。对已经转为城镇户口、符合条件的农民家庭与城市低收入家庭一样提供廉租房

43、,允许在城市就业具有一定年限的农民工申请廉租房。鼓励企业建设职工公寓,切实解决进城人员住房问题。二是强化就业保障。在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就业岗位的同时,通过减免费用为新落户城镇和进城务工人员进行就业培训,并在工资、工伤保险等方面提供保障。三是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各级政府应加大投入,逐步消除差异,实现社会保障均衡化,使农村居民进城后与城镇居民享受到同等的养老、医疗、失业和生育等社会保障;要允许由农村人口整户转为城市居民后,在一定时期内保留承包地、宅基地;要完善政策规定,为入住新型农村社区的居民办理土地使用证和房产证;要保证通过城中村改造实现身份转换的农民继续享有附着在土地上的集体所有权

44、,保证他们的利益不因拆迁受损失;要将新型农村社区居民纳入城镇医疗、养老保障范围,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3.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一是进一步完善各级财政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投入增长机制,逐年增加对住房、基础设施建设和各种社会保障的投入。二是充分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土地交易等政策,获取土地级差收益,从土地资源的升值、房地产资源的增值中聚集资金。建议各级政府积极探索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部分转化为国有土地,增加土地交易收益,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资金保障;推动农民利用旧村拆迁腾出的土地,采取入股的形式发展农村 二、三产业和现代农业,使土地变资本、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股份。三是推动市场化运作,通

45、过出让公共设施经营权、无形资产商品化、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与商业开发相结合、吸纳民间资本建设基础设施等形式筹措城镇建设资金。四是积极整合使用国家、省、市投入的专项资金,把涉农资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环境保护资金集中使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五是加强金融扶持力度,推行新民居贷款项目,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六是把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与从事规模化、集约化农业生产企业和个人的利益挂钩,通过增加农业生产补贴、减免有关费用、出让社区服务项目经营权、优先安排农田水利和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等形式,引导他们出资建设社区基础设施。六是针对我市不少农民长期在外务工,积累有雄厚资金的实际,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他们捐资、

46、投资城镇和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4.创新土地保障机制。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而国家为保障粮食安全对城镇建设用地严格控制。我市各级政府要用活土地政策,努力破解新型城镇化建设用地难题。从国土部门了解到,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审核认定,我市耕地总面积比第一次调查净增近100万亩,其中可有图斑核查的37万亩,这些土地可用于占补平衡;按照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2020年新型农村社区聚集人口200万,可节省村庄居住用地35.7万亩;完成“十二五”期间国土部门规定的农村土地整治任务,我市可以形成挂钩指标6万亩。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好这些节省土地指标,可以基本满足城镇建设、工业发展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

47、用地需求。建议各级政府依据国家和省出台的土地政策,完善我市相关配套措施,争取更多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用地指标。同时,要高度关注农村村庄拆迁复耕问题,针对农村住户分散搬迁造成村庄整体复耕难的实际,出台有关规定,保证转为城镇居民和入住社区群众的住房及时得到拆迁、宅基地得到及时复耕;要针对目前各级对城XX县区、乡镇所在地镇社区房屋和土地产权界定不明确、进社区农民与失地农民安置补偿政策存在差异等问题,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提高政府对土地的调控能力。 (六)努力提升城镇建设品位1.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着眼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发挥驻马店地处我国南北交替地带,有山有水、气候温和、环境优美的优势,努力打造生态园林城市。

48、为此建议:一是中心XX县区搞好XX县区内河流的升级改造,规划建设沿河绿色长廊。持续做好骏马河改造工作,加快拆除跨河建筑物,打通文化路和雪松大道之间的河道,拓宽两岸的道路,把现有儿童公园改造成滨河公园,真正把骏马河建设成为贯穿中心XX县区、道路交通畅通、绿化层次高、建筑特色鲜明的城市景观带。二是加大宿鸭湖的综合开发,依托其距离中心XX县区近、水域面积广的优势,开发建设集水上运动、观光旅游、特色养殖、湿地保护、防洪灌溉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项目,打造中心城市东部水城。三是加强西部山区生态资源的保护,加大金顶山景区的开发和建设力度,并把棠溪源、嵖岈山、金顶山、大乐山、薄山水库等景点贯穿起来,建设西部绿色山水旅游地带。四是全面提高城市绿化水平,扩大城市道路、公园、游园、居住社区的绿化面积,提升绿化的层次。五是着眼防治“城市病”,发展城市低碳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借鉴先进城市的建设经验,充分利用水资源、太阳能、地能,引导市民低碳出行,减少污染排放。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促进绿化、太阳能应用上屋顶、进楼宇。 2.彰显城镇文化内涵。在推进新型城镇建设中,应注重天中文化的挖掘、整合和传承,使其体现在现代城镇的规划和建设中,努力打造人文天中、历史天中。建议:一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胜古迹、革命遗址的保护,充分挖掘盘古文化、嫘祖文化、重阳文化、梁祝文化、车舆文化和红色文化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