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村孝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村孝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doc(4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村孝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经 在中华传统美德中,孝是诸德之本,人伦之始。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尊敬长辈是从古至今人们在家庭生活中达成的孝道共识。行孝,让父母老有所依,让家庭和谐美满、让社会稳定团结。初到鲍家屯,村口两大棵迎宾柏树、对面的古水利,身后轴对称的石板建筑,以及穿梭在村里田间地头的宽袍大袖的屯堡妇女,俨然一副和谐完美的静谧画面。推开村里的展览室,翻开鲍氏明、清、民国创修、续修的家谱上写着的天下第一是孝悌,人能孝亲敬兄长的训族格言,让我们对鲍家屯村淳朴的民风民情和浓厚的孝文化找到了最佳答案。 一、基本情况 XX县区西秀区大西桥镇鲍家屯村(简称鲍屯),位于
2、XX省贵阳至黄果树高速公路沿线,距XX市75公里,XX县区22公里,村庄北有滇黔公路、贵黄公路、清黄高速公路以及贵昆铁路,交通便利。鲍屯村在屯堡村寨中声名显赫,被誉为大明屯堡第一屯.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遗迹,鲍屯村始建于大明洪武二年(1369年),是屯堡村寨建设最早的屯,距今已有近640年历史。鲍屯村现有人口5168人,1138户,19个村民组,辖区面积11.9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10亩。经过数年的研究和发掘,近年来鲍屯这个小小的村落已经获得了五块金字招牌,其中:两块是关于古村落的,也就是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三块是关于古水利工程的,也就是国家水利部有关部门颁发的水利遗
3、产保护奖,国家文物部门颁发的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卓越奖(一等奖).鲍屯屯堡文化的特色和价值,还体现在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凤阳汉装 1、鲍家拳 2、傩戏、抬汪公3等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体现了鲍屯村独特的民情习俗和浓浓的屯堡风情。 2013年11月份农业部将鲍屯村定为国家级美丽乡村示范建设村,这里不仅有布局独特的古村落、修旧如旧的古水利工程、而且还有着浓厚的孝文化。鲍屯村虽没有成文的家风家训,但是家道、家教、家风、家业、养亲、事亲、尊亲、悦亲等孝道传统在该村表现得自然和谐。 二、主要做法 在调研走访中,我们很难找到一份关于孝文化的成文表述,但是在与
4、该村屯堡文化宣传员的交流座谈中,清明祭祖、厚养厚葬、孝道精神、重阳寿宴、瞧老姑太、典型引领等却散发出人性的光辉和温暖,孝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照亮了古村落的生存空间。 (一)清明祭祖追本溯源,醇厚民心 中国文化重祭祀,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敦亲睦族、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在鲍屯村,隆重的鲍氏清明祭祖活动彰显了清明祭祖的真正意义。清明扫墓是鲍氏子孙的人伦传统,饮水思源,缅古怀贤,是鲍氏子孙的立身之道,通过极本追远,表达子孙对祖先的感恩之情。鲍氏2007年续修第6次家谱后裔一万二千三百多人,分布在23个城市的86个村寨,每年清明来自四面八方的鲍氏子孙代表多达三千人左右。值得一提的是整个祭祖扫墓活动安排
5、得井然有序。参观鲍氏孝文化长廊是祭祖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孝文化长廊展出的图画以新二十四孝和古二十四孝记载的感人故事为主要内容,在鲍氏族长的引领下,一起共同感受孝老、伺老、尊老、亲老的中国孝文化。傍晚时分,庄重的祭祖仪式开始。3000多桌人围坐在一起,共同聆听祭始祖文。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振威将军,征南英难,屯田模范,勋业著于朝廷;专家赞美、艺林歌颂、风水学者、水利专家、经济博士、名誉震于城乡;横额:大地丰碑52字长联歌颂始祖,缅怀始祖丰功伟绩。短联清明日,举目满含诗,高朋满座,鲍氏孝文化灿烂;祖坟院,披彩迎贵宾,群贤毕至,始祖众裔孙如云。怀念亲人,寄托思念与敬意。接下来的仪式是蔚为壮观的大会餐
6、。三千多人,三百多桌,一百多人的服务队伍,使整个大会餐场面热闹非常。有趣的是会餐完后,人们还要带上一点吃的东西回去送给没来的亲人,当地人俗称精神扎包,表达对已逝亲人的追忆。 祭祖仪式,鉴证了鲍氏世代相传的家训家教从属于公益性事业的集体主义,互助团结,热心义务奉献精神,以及老有所养、困有所助、贫有所帮、灾有所救的鲍氏传统社会美德。鲍家屯清明祭祖的大场面、大聚会、大文化、大服务启发人们,我们缅怀先人,祭祀先祖,是因为他们是自己的来源,他们的辛劳和奋斗是我们继续前行的起点,这是尊重生命与敬畏历史的不绝之流,从而让活着的人的道德更高尚,践行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进而关爱他人、奉献社会。 (二)孝道精华
7、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孝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以血缘、亲情为基础,在家庭和睦、凝聚家族、纯化民风、社会和谐等方面,始终起着积极的历史作用。孝经中的养亲、敬亲、谏亲、尊亲等孝道精华在鲍屯村找到最好的注脚。该村四代同堂的家庭有七八家,都是20多人的大家庭,家人之间很少发生不愉快的事,大家互相礼让,彼此理解、包容,每个人都尽力把大家庭中能做的事做好。养亲是传统孝道最基本的要求,鲍屯村的人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就像羊跪乳、鸦反哺一样,竭尽所能善事双亲,敬养父母。像吴忠贤、汪婧、吴春娥、肖维珍、何明翠、徐启风等家庭,晚辈对长辈始终能做到尽量满足他们在物质生活方面的需要,使他们居有其所、腹有所食、体
8、有所依、疾有所治。正如孝经。庶人章中说的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像典型的吴忠贤家庭,这是个四代同堂的20人大家庭。说起这家人对父母的孝顺,村里没有不夸赞的。2001年,其父亲患病时,一家人不惜花钱,请省里专家医生会诊、手术、治疗,但终因病入膏肓,无能为力。当时,医生说期年而已。后来在一家人无微的不至护理下,老父亲硬是活了三年多才安详地离开了人间。在来看看他们家的老母亲,村里人更是没有不夸的。她虽然大字不识一个,但是什么道理她都懂,在村里几十年没有与任何人红过脸、拌过嘴。勤劳、节俭更是出了名,至今还下地劳动,赶场卖菜,常年穿一身干净整洁的旧衣服。对敬老也是她老人家的所为。早年,她
9、总是把外祖婆、舅祖婆接到家里奉养,每餐都会给她们另外准备肉蛋等营养的饭菜。也许是她身教的原因,在她的儿女们这里同样得到了传承。敬亲是孝道的高层次要求,即子女满足父母精神方面的需求,对他们恭敬、让他们快乐。鲍优伦家庭,每逢周六陪老人聊天成了他们家十多年雷打不动的铁规。随着家庭条件的好转,近年来,姊妹们还陪父母外出旅游,先后去了新疆、三亚、北京、上海、西湖、桂林等城市,老人看到了生活的变化,感受到了儿女的孝顺,觉得晚年生活幸福无比。在鲍屯村,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值得提倡的是一种双向交流,并能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并非一味的愚孝,这就是所谓的谏亲。对父母的过失好言规劝,不盲从。正因为谏亲的存在,使长辈
10、与晚辈之间更显开明、更加和谐完美。尊亲在鲍屯村表现得更是无以复加。走进鲍屯村,男女老少团聚在迎宾柏树下,小孩顽皮可爱,年轻人各做各的事,老年人神情怡然,不经意间还传来一阵阵欢笑声。在鲍屯村,尊老让孝文化达到了最高境界,人们从狭义的对父母的孝推广到对全村老年人的爱。孟子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整个村寨呈现出尊老爱幼的祥和画面。 鲍屯村对传统的孝道精华的传承与发展,给我们现代人很多启发,即子女必须赡养父母,孝敬父母;父母要关心爱护子女;社会要加强孝道教育,构建和谐家庭,在此基础上构建和谐社会。 (三)重阳寿宴关爱老人,孝暖村落 自1989年国务院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开始,鲍屯村
11、村支两委根据村里空巢老人现象日益严重的情况,决定每年重阳节为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举行集体寿宴,送上一份温暖。这一天,村支两委将拿出3000元作为寿宴经费,挨个邀请全村年满60岁以上的303位老人参加寿宴。寿宴设在中轴线(俗称大街)上,寿宴之前,鲍屯村的妇女歌舞队凤阳汉装将为老人们表演歌舞,歌舞以倡导孝老爱亲为主要内容。歌舞会上,将颁发孝老爱亲先进典型奖。寿宴开始后,300多位老人将接受村支两委的祝福,喝酒、吃饭、聊天,老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热闹祥和的气氛充满古村落。就算有老人因病未到,村支两委也要安排专人负责将饭菜送至家中,让人感到集体寿宴并非流于形式,而是实实在在地关爱着每一位老人。重
12、阳寿宴,属鲍屯村独有,其他屯堡村寨还未见一例。 在鲍屯村,除了村支两委举行集体寿宴外,全村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即每家每户对自家年满60岁、70岁、80岁、90岁以上整岁的老人在生日当天都要为他们祝寿,无论身在何方,无论有多忙,都要敢回家来表达不忘父母养育之恩的心情。鲍屯村的重阳寿宴,很好地宣扬了重阳节的文化内涵,将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很好地结合起来,传播一种敬老爱老、思念双亲、渴望团圆的美好祝愿。 (四)瞧老姑太血脉相连,亲情相系 通过与村民们闲谈,欣喜地了解到一种习俗瞧老姑太。据该村热心于村集体事业的鲍中权老人介绍,瞧老姑太是所有屯堡村寨共有的一种风俗习惯,鲍屯村尤显突出。瞧老
13、姑太一般选在农闲时候,即六七月间、冬月间、腊月间、正月间,不用顾虑农活。每家每户,侄儿媳妇,少则20左右人,多则40左右人,经过精心筹备,买上老姑太爱穿的衣服袜子、酒肉、爱吃的点心前往老姑太家看望。老老少少几桌人,团坐在一起嘘寒问暖,共话思念之情。人多,也忙够了老姑太,但却让远离家乡的老姑太们感觉亲情的温暖,亲人的关爱。 俗话说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鲍家屯村的瞧老姑太,一方面体现了亲人间的血脉之情,另一方面也体现了鲍家屯村尊老敬老的孝道传统,更为重要的是对重男轻女的封建传统思想给予有力的回击。 (五)树立典型弘扬孝道、激励世人 注重挖掘在行孝上涌现出的典型人物,让典型真正发挥引领作用,在
14、全村营造学典型、当典型的浓厚氛围,鲍家屯村在这方面做了很大努力。近几年来,鲍家屯村先后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孝女、孝媳,甚至孝侄、孝孙。鲍家屯村善于抓住政策规定,在一切评先选优活动中深挖村里的孝顺典型。在评选典型时,村支两委严格按照村规民约进行首推,凡符合尊老、敬老、爱老、护老、慰老标准的才能初步进入下一环节的评选。经过召开由村民代表、党员代表、老协会组成的会议讨论通过,对初评人选在全村进行公示,通过后方可向上级推荐。鲍家屯村这种严格认真、程序规范的评选工作,使推出的典型在全镇、全区、全市都有一定的影响力。鲍苗妹,现年72岁,又聋又哑,子女已不在人世,她的侄孙把她接到家中,亲自照料其生活起居,像自己
15、的亲生父母一样对待,这在远近村寨是出了名的典型。 鲍屯村重视对典型的培养、挖掘,使该村的子女媳妇有了学习的标杆,近年来不断涌现出养老、尊老、敬老、爱老的行进典型,在孝文化的浸润下,人性的光辉照亮和温暖了这个穿着宽袍大袖的古屯堡村落。 三、几点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创造和传承孝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从鲍屯村对孝文化的传承做法中,如何多措并举、结合地方特色、发挥村民主体作用,依托政策支持等方面有如下几点思考: (一)整合宣传资源,大力宣扬孝文化建设 古村落鲍屯,凭着五块金子招牌而被誉为六百年屯堡文化,活着的大明历史.从2005年11份月至今,全国、海峡两岸、乃至世界各地
16、的专家学者及相关领导,旅游者接踵而至,使鲍家屯村的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攀升。鲍屯村作为国家级美丽乡村示范建设村,曾先后有八一电影制片厂在此拍摄纪录片中华文化与生态文明、北京大学拟将鲍屯村作为建筑设计研究院的教学点。(本文来自于范-文-先-生-网)同时,鲍屯村是市委书记周建琨的联系点。面对千载难逢的好机遇,鲍屯村要以敏锐的政治眼光,以古水利、古村落为媒,把鲍屯村优良的孝道美德向外人传播,弘扬敬老孝老的社会新风尚。 (二)重视孝文化传承,加强孝文化队伍建设 这次鲍屯之行,特别感谢鲍中权、鲍吉品两位老人。据大西桥镇文化站站长介绍,目前对鲍屯村孝文化了解比较多的就数他们俩位老人。两位老人谈起村里的孝文化
17、时神采飞扬,如数家珍。虽然都是70岁以上的老人,可是依然耳聪目明,记忆力很强。手中拿着厚厚的一叠资料,介绍时却不看一眼。为了续修家谱、弘扬鲍氏孝道文化,鲍中权老人常常拿出自己的钱来做着公家的事,无怨无悔。在续修家谱中,鲍中权老人一方面因年事已高,另一方因为骨质增生和前列腺炎,身体不如从前硬朗。面对鲍屯村孝文化传承人出现断层的趋势,我们一行人很是担忧,由谁接过孝文化传播的接力棒是摆在当前村里的一件不容忽视的大事。正当我们担忧的时候,接下了的几次调研,让我们找到了一点灵感,看到了一线曙光。鲍家屯村村支两委对每年考取的大学生要奖励他们500元。我们在想,现在的年轻人对孝文化越来越淡薄,甚至有反感的情
18、绪,可他们又是文化水平较高的群体。村里可以以奖励他们这500元为由,将他们吸收为鲍家屯村孝文化的宣传队伍,每年寒暑假跟着鲍中权、鲍吉品两位老宣传员学习、了解鲍氏孝文化,进而传承孝文化,让鲍家屯孝文化永远发扬光大。这点建议,让鲍中权老人心头如释负重,仿佛看到了鲍屯孝文化传播后继有人的一线曙光。 (三)关注家庭养老模式,助推家庭社会和谐 目前,我国老年人口规模较大,中国老年人口占世界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一,居世界第一位,我国已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国目前的特殊国情,决定了家庭养老始终是目前一种比较可行的养老模式。从几次的走访调研看出,鲍屯村的老人们比较乐于接受家庭养老这种方式,认为养儿防老是天经地义的
19、事,老人们觉得有子女的赡养是件令人骄傲的事。另一方面,家庭养老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几千年重老行孝的传统美德。在鲍屯村,鲍优伦、鲍中材这两个大家庭,父母、姊妹、妯娌、郎舅、儿孙辈20多人,晚辈对长辈毕恭毕敬,从不推诿扯皮,竭尽子女之能事侍奉老人,让他们生活上衣食无忧,生病时有人尽心照料,老人们常常在人们面前夸耀晚辈的孝顺。在鲍屯村,没有一个老人住进敬老院,无论家庭负担有多重,把父母留在身边,好好奉养老人几乎成了每家子女的自觉行为。 鲍屯村和谐美满的家庭养老与当前我国家庭养老出现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形成了鲜明对比。老人的生存状况令人担忧,尤其是高龄、多病、失能、半失能、无收入、无配偶、生活在农村的老人的赡
20、养问题更是困难重重。探索鲍屯村人们身上的孝道精髓,发挥以血缘、亲情为基础的孝文化,对于家庭和睦、凝聚家族、纯化民风、和谐社会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四)发挥村民主体作用,有效推动孝文化建设 老人在身边,行孝也就在身边。及时有效解决孝老爱亲问题,坐等靠要不是长久之计。让村民自己管理自己,以主人翁精神积极投入尊老行老的队伍,成为宣扬孝道传统的主力军。在鲍屯村有一个由7个人组成的老协会,它是由村民自己投票选举产生,主要负责民事调解、私人建房调解、环境卫生监督三项事务。其中的民事调解主要用于解决家庭中晚辈与长辈之间、子女之间在赡养老人上发生的矛盾。比如当子女虐待老人、不孝顺老人,或者子女之间为了赡养
21、老人发生纷争时,老协会就会利用晚上的时间出面解决这些问题。由于老协会组成人员都是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对村里每户家庭情况又比较熟悉,所以在化解以上矛盾时有自己一套行之有效的规劝方法。由村民组织起来解决家庭纠纷,既能使许多不该发生的不孝行为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又能发挥老年人的余热,不失为推动新农村孝文化建设的主力军队伍。 (五)利用民风民俗,开展孝文化主题实践活动 有一句话说得很好。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人,只有凭借自身的独特性,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获得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孝文化的传播、发扬光大,靠的就是原滋原味的风土人情,从大家熟悉的地方文化为撬动的支点,开启弘扬孝文化的
22、各种有效尝试。 在鲍屯村,每年正月十七日的抬汪公庙会文化,村长戴文俊将在这天举行大型慈善晚会,以他为首,所有到场的人采取自愿的原则纷纷捐款,募捐款用于解决鲍屯村的五保户、孤儿、残疾人、父母离异跟着老人住的孩子等特殊群体,晚会上所有申请慈善款的录像将通过大屏幕播放出来,通过全体村民的比较推选,最后确定33人可以享受慈善募捐款,每人每月可获得慈善募捐款100元。这种结合地方特色,抓住地方独有的民俗习惯开展孝文化主题活动,不仅让村民们坐在家门口享受歌舞盛宴,丰富精神生活,而且还能在物质上给予特殊群体适当的生活补助,更为重要的是它宣扬了一种敬老、助老、慰老的良好风尚,为构建和谐新农村提供有力参考。 (
23、六)发挥大宣孝合力,弘扬中华民族孝道传统 在推动农村孝文化建设中政府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充分发挥其主导地位的作用,将为孝文化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同时,相关业务部门的具体实施,促使孝文化建设真正落到实处。每年三八节,西秀区妇联将在全区开展评选五好家庭活动,今年,结合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实践活动,区妇联开展了最美家庭评选活动。2014年,鲍屯村吴忠贤一家荣获最美家庭.2014年XX县区十件实事之一农村敬老院将实现乡镇全覆盖,以此为契机,西秀区民政局选取三个村为示范点,出资修建幸福院,鲍屯村就是其中的一个点。幸福院主要为五保户提供最基本的饮食起居,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享晚年。众人拾
24、柴火焰高,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孝文化建设,将为孝亲尊老行老的传统美德注入生机活力。抬汪公大型慈善募捐晚会,其募捐款源除了来自于村民自愿捐赠的外,更多款源来自于社会各行业爱心人士的捐赠。2013年的慈善募捐晚会共收到友情赞助商捐赠的13.07万元。 多措并举,各司其责,充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在全社会形成大宣孝合力,营造关爱老人,孝老爱亲,知恩图报的良好社会新风尚。 2014年10月 第二篇:五楼村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五楼村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驻五楼村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罗捷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
25、要举措,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根据按排,2009年我任仁和镇五楼村驻村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自我县2月12日召开2009年度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培训大会以来,我通过驻村工作,采取形式多样,入寨串户,走访党员干部、群众和虚心向前两任驻村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学习请教,进一步摸清了该村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现根据五楼村的实际,概述如下: 一、五楼村基本情况 五楼村位于施七公路东侧,所辖七个自然村(山沟、五楼、古字、郭家、横沟、棉花村);18个村民小组(山沟边、山脚村、五楼一组、五楼二组、古字一组、古字二组、沙
26、子坪、郭家村、横沟一组、横沟二组、横沟三组、横沟四组、棉花村、汉村、田坝心、九龙、山后)。国土面积共有6800多亩,共计税面积2750亩,山林面积3000余亩,居民区面积500多亩。随着农村经济 的发展,农民生活也日益富足,农村文化事业也得到了一定发展。 1二、五楼村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1、文化机构建设方面。该村村一级基本上没有文化从业人员,基本上没有文化活动室。 2、该村民族民间文化初步得到开发利用。郭家村、古字村两村建有民族文艺表演队,龙狮队,这些文艺表演队,在春节等重大节日,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如两村在春节举办舞龙狮文艺晚会,现两村仍专门的龙狮队;这些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群
27、众的文化生活,又为该村进一步开发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农村广播电视发展较快。全村都安装了有线电视系统,农村电视覆盖率达到100%,看电视已经逐渐成为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电视中丰富多彩的节目,特别是农业科技知识和商品信息,对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农民思想文化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原因 1、对农村文化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手软一手硬的问题没有得到真正解决。由于对农村文化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些村干部认为经济、工农业和计划生育等工作是硬任务、硬指标、文化建设是软任务、软指标,因而对宣传、贯彻、落实相关政策不够,文化工作提不到议
28、事日程,必要的机构和人财物问题得不到解决。 2、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非常薄弱,村级财政基本上拿不 出专门的文化经费,投入基本上没有;镇上也没有设置文化专职干部,基层文化队伍十分薄弱,人员少、文化偏低,业务不强,致使农村文化工作被放在一边,一些应当开展的文化活动无法开展。 3、村干部对开展农村工作文化思路单一,无规划和计划,文化活动的开展局限在“见子打子”的应付上。 4、由于一些应当开展的文化宣传活动无法开展,致使一些文化糟粕乘虚而入,思想文化阵地被封建迷信、宗教文化、赌博等的影响冲击较大,使一些非常宝贵,具有传承价值的民风、民俗正在走向灭亡。 5、该村“2131”工程改为农村数字电影以来,虽然
29、在设备上解决了不足的问题,但因该村片区较大,人员较少,农村看电影难的问题尚未真正解决。 四、对策和建议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当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要提高农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更要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工作的精神。二十一世纪,提高全村农民文化素质,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刻不容缓。对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要 从发展的战略高度,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从社会主义兴旺发达和富民兴镇的高度,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和
30、紧迫性。 文化是一种持久的、无处不在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对经济基础有极大的推动和制约作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对于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五楼村农村文化发展滞后,农业人口较多,农民素质较低。而农村的发展取决于农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农村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提高农民的综合文化素质。因此,我们要把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当作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来抓,进一步加强对农村文化工作的领导,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31、2、加强该村队伍建设。加强文化队伍建设,一要配齐配强,实现村有文化员,并进行岗位交流,把年纪轻、文化高、素质好、真心喜欢文化工作的村干部配到文化员队伍中来;二要加强对文化员队伍的培训教育,使他们懂得文化建设知识,文化员的主要精神和时间应用在文化工作上;三要发展文化中心户,聘请他们为村级文化指导员。可从当地退休的干部、教师中挑选出政治和文化素质较高,在当地有较高威望的人员担任文化大院负责人,定期组织他们学习,了解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帮 助他们提高政治和业务水平。同时要注意培养乡村文化后备干部;四要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村级班子建设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织保证。 3、整合农村文化资源,发挥
32、民族传统文化优势。一方文化养一方人,民族传统文化在农村根深蒂固,深入农民的生活,深入农民的心坎。因此,要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整合农村文化资源,充分发挥民族传统文化的优势,吸纳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摈弃民族传统文化的糟粕成分,创造民族新文化,加快农村文化建设。 4、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培养文化人才。人是文化的主体,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培训农村文化人才,是加快该村农村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而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一要从基础抓起,切实落实九年义务教育,使农村的农民文化水平全面提高;二要致力于加强农村文化人才的培养、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专业技术水平、理论素养以及职业道德和法制
33、观念,并为他们营造和提供充分发挥才能的环境和条件;三要积极采取措施,着力培育、壮大五楼村的农村文化人,造就一批农民艺人;四要加大“三下乡”的工作力度,变“三下乡”为“常下乡”,努力在农村建立“常住队伍”,主动送文化进村、送科技进村;在活动内容上要符合农业农村农民的实际需求;在形式上要直接深入到村到户到田间地头,解决实际问题,获取实效;在组织上要规模适度而经常,真正成为农民群众的增知平台。 5、拓展资金投入渠道。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基础上,充分调动社会力量,逐步建立“国家、集体、个人、社会”相结合的多渠道投入体系,确保农村文化工作真正开展起来。要制定对具有特色的民间民俗活动的鼓励扶持发展政策,积极挖
34、掘培育具有活力的健康向上的民间文化。要加大特色文艺表演队的培育,为造浓农村文化建设氛围,促进农村文化的发展提供支持。 6、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认真解决好“2131”工程设备不足问题,总结和推广好的经验。要加快文化多元化建设,通过民营文化、自办文化、文化大户等形式,发展文化产业,弥补资金上的缺陷。村级组织是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组织者,在目前该村文化阵地缺乏、设施简陋、群众文化活动组织难和生存难的现状下,要大力发展集体经济,通过经济的增长,增加投入,促进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 7、开展文化结对帮扶。要把文化帮扶作为加大对农村文化投入的一项有效措施。一要深化帮扶结对活动,把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开展保持共产
35、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长效机制,巩固学教成果,多方筹资增加文化建设的帮扶资金,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农村文化阵地的作用,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二要抓住共同创建“文明富裕村”的契机,加大对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使五楼村成为加强文化建设的示范点。 第三篇:孝文化报告孝民俗文化调研报告 传统孝观念主要有一下几个层面的含义: 孝的基本意义是子女“善事父母”,也就是子女怀着爱心去侍奉、赡养父母;是祭祀祖先、报本反始;是对天子、君王的孝,“孝以事君”,用心来侍奉君主,也就是终于君主、终于皇帝,这就是孝的基本内涵在政治领域的扩展和延伸;继志述事,是孝道的最高层次,即继承祖先的遗志,健康功勋
36、,成就事业,从而光耀门楣、显扬父母。孝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因其核心要素民俗是集体遵从的、反复演示的、不断实行的,所以具有增强民族的认同,强化民族精神,塑造民族品格的功能。主要包括民俗工艺文化、民俗装饰文化、民俗饮食文化、民俗节日文化、民俗戏曲文化、民俗歌舞文化、民俗绘画文化、民俗音乐文化、民俗制作文化等。孝民俗文化涉及:生产劳动民俗;日常生活民俗;社会组织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人生礼仪;游艺民俗;民间观念;民间文学等。 围绕上述孝观念和民俗文化为主线,进行孝民俗文化搜集发掘和整理。 访谈提纲及总结: 1.您了解孝文化么。 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继承并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孝文化,是我们作为炎黄
37、子孙的一份责任与光荣。同时,孝道文化的建设,是构建和谐家庭的重要手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俗语说“百善孝为先”,孝文化,在中华文化史上,是一切人论道德的基石,它所蕴含的伦理观念,也体现了现代和谐社会深刻内涵。 我认为“孝敬”就是子女在情感和物质上对父母尽义务,含有敬重的意思,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认为完美的“孝”应当在内既是一种子女对父母的真爱,在外又是一种合乎道德规范的尽义务的行为,两者达到统一。当然,也不能单方面地要求子女孝敬,父母也应理解子女,双方在情感上达到某种良性的互动才有意义。 “孝”这个词的含义应该是一种对养育自己的父母的尊重态度与回报行为,这里面既有物质层面的关怀
38、,也有精神上的慰藉,在目前的情况下,不论是在法律上,还是在舆论上,某种对“孝”的规范性维护也还是存在的,这是必然的,也合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2.您认为当前很多人不孝敬父母的原因是什么。 一方面是主观上孝心减少,另一方面是客观上孝行难举。首当其冲的是孝心的泯灭。 二是家庭规模小型化,家庭赡养功能弱化。与父母分居的成年子女增多,老年空巢家庭比例上升,难以像传统农业社会时一样在家中尽孝。 三是代际居住分离,崇尚私密,追求独立,成为潮流 四是广阔的人口流动拉大了人际的地理距离和心理距离,导致了赡养脱离,亲情淡漠,心理趋于理性。 五是很多子女陷入了“角色困境”,一方面要做“孝顺子女”,另一方面要做成
39、功人士,在时间和精力上难以平衡和取舍,这在人口高龄化驱使下的长寿时代是格外严峻的挑战。 3.您对不孝敬父母的人持怎样基本的态度。 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育成人,作为子女应当回报父母,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衣食父母都不懂得回报又怎么会回报他人、回报社会呢。那样的人是不会被人接纳和尊重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优良传统美德的民族,作为其中的一份子,我们应当遵从孝道,传承孝礼. 4.您身边有没有对父母尽孝做得很好的人。 我的父母对我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十分尽孝,经常关心他们的健康,有空就陪着他们聊天。父母在外地工作还经常打电话问候。 5.你怎样对待父母的指令或决定。 我认为父母的指令或者决定都是对我
40、们好,只是有些时候我们不理解,而又不去沟通,导致一些问题的出现。我觉得我们应该多与父母交流,对他们的指令或决定不能一味地反对。 6.您身边有没有具有孝文化内涵的民间传说、艺术遗风、风俗礼仪、孝特产品、乡规民约。 民间传说:卖身葬父董永自幼家贫,父亲死后无钱下葬,只好 到富户傅员外家为奴,卖身葬父。玉皇大帝的小女儿七仙女爱董永诚实孝顺,私自来到凡间,请土地为媒,在老槐树下与董永结为夫妻,两人一同到傅员外家为奴偿债。因七仙女一夜之间织锦10匹,所以傅员外将董永的3年佣期改为百日。百日期满,夫妻双双正要回家,不料,七仙女私自下凡一事被玉皇大帝获悉,就派天庭神将敕令七仙女返回天宫。七仙女担心董永受害,
41、只得与董永在老槐树下洒泪相别,随天将归天而去。 孝特产品。孝感麻糖,孝感米酒。 7.您身边有没有敬老院。如有,成立于何时,现在有多少老人入住,待遇如何。 在XX县区小河镇有一所敬老院,小河镇福利院,成立于1998年,现在大约有六七人入住,待遇很好,里面的工作人员都很有耐心,真诚服务。 8.您身边有没有专门的孝特产品公司。如有,主要生产什么产品,您使用过么。 孝感麻糖米酒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综合性食品加工企业,其前身是1954年建立的孝感县麻糖厂,1997年改造为湖北孝感麻糖米酒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改制转民为孝感麻糖米酒有限责任公司。现已发展成为XX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之一。主要生产麻糖和
42、米酒。我每年春节都会吃这两种食物。 9.您身边有没有专门的以宣传、弘扬孝为主题的载体,如广场、公园、政府或民间活动。在槐荫大道有一所以孝闻名的公园董永公园,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XX市XX县区槐荫大道东段,距XX市60公里。孝感也因董永行孝感天而得名。一九八四年建成,占地75亩。 10.您了解哪些孝文化文艺作品,包括文学、戏曲、手工艺术、舞蹈、绘画。 以孝著名的文学作品有孝经,戏曲有二十四孝,绘画有二十四孝图。 以上是我对孝民俗文化的访谈和整理。 学号:101863215姓名:刘威 第四篇:文化建设调研报告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组工文化不仅是组织工作精神内涵及价值观念的集中
43、反映,也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工作的灵魂和支撑。因此,既要突显时代特征,树形象、创品牌,又要最大化丰富组工干部自身文化内涵,是对新时期组工文化建设提出的重要历史性命题。 一、主要做法 1.坚持公道正派,推进价值文化建设。通过开展一系列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引导组工干部大力弘扬“安、专、迷”精神,不断丰富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的文化内涵,使组工干部的价值追求与党和人民的要求吻合,与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同步,自觉做到公道正派、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一是加强党性修养。健全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及“三会一课”等制度,采取部长讲党课、专家讲座、老干部讲传统、优秀党员讲经验,开展“进组织部为了什么、
44、到组织部干了什么、在组织部和人家比什么”大讨论,定期开展党性分析评议,不断加强组工干部党性修养,使组工干部切实做到党性坚强、政治过硬、忠诚可靠。二是塑造道德品行。充分发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四比一提高”“等载体作用,紧密联系实际,创新活动方式,深入开展以牢固树立群众观念为重点的宗旨教育,以强化公道正派理念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不断加强组工干部理想信念、宗旨观念、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干部形成积极向上、干事创业的精神追求。三是强化理论武装。坚持每周 二、周五定为集中学习制度,开展“读书月”、“组工讲坛”等活动,采取专题辅导、专项测试和理论研
45、讨等形式,深入学习党的基本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等,全面了解党的历史和党建理论,提高组工干部的理论素养,引导组工干部牢固树立公道正派的核心价值观、团结奋进的部门精神、开拓创新的工作理念。 2.完善制度体系,推进制度文化建设。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和长期性,我们致力于坚持常抓不懈,近年来先后修改完善XX县区党委组织部精细化管理制度汇编,建立组织工作调研“双带一自选”制度、“月初安排、月未总结”交流制度和组工干部联系点制度等工作机制,推出组织部长下访、约谈以及接待日制度,坚持开门评部,开展组织工作“金点子”征集活动,汇集“金点子”28个,设立干部监督信箱,出台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ab岗管理等多项
46、制度,通过建立科学制度规范,完善组工文化建设与外部管理、自律与他律相互补充和促进的运行机制,教育引导组工干部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使公道正派的要求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的形式得以充分体现。 3.树立形象品牌,推进行为文化建设。近年来,我们按照“组工干部素质提升行动”要求,不断深化“四比一提高”活动,营造了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使形象建设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细化于行。一是规范组工干部工作行为。按照年初安排,将组织工作重点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分管领导和责任科室,跟踪督办,定期通报,推动落实。认真落实“月初安排、月未总结”工作制度,充分发扬“白加黑”、“五加二”的岗位奉献精神,有计划、有节点地
47、推进各项工作。继续深化“组工干部下基层”活动,建立拓展组工干部联系嘎查村、社区和“党员中心户”示范户、扶贫开发贫困户等联系点29个,不断提升组工干部服务基层工作水平。二是规范组工干部的生活行为。坚持从严治部、从严律己、从严带队伍,严格执行“十严禁”等各项纪律规定,加强组工干部管理监督,以铁的纪律保证组织部门风清气正。通过认真组织学习李林森、涂红刚、兰辉等优秀组工干部的先进事迹,教育组工干部对照先进找差距,立足本职岗位比学习、比工作、比奉献。 4.营造和谐氛围,推进环境文化建设。通过努力创造工作、学习的良好环境,营造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精神氛围,促进组织部门正气充盈、精神振奋、开拓进取、共同进步良好部风的形成。一是加强硬件设施和文化载体建设。通过栽植有氧植物,创作摄影、书法作品,组织卫生评比等活动,打造清洁卫生、庄重典雅、蕴藏文化的科室工作环境。在硬件投入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