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调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扶贫工作调研报告★.doc(3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第一篇:扶贫工作调研报告扶贫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扶贫开发工作是促进农业增产,加快农村改革,实现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掌握扶贫开发工作进展情况,了解扶贫开发工作中的难点和问题,紧紧瞄准贫困人口,以“减少贫困、缩小差距、增加收入、构建和谐”为目标,以“整村推进、连片扶贫开发”为抓手,以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中心,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重点,积极拓宽扶贫资金筹集渠道,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和投入力度,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增强贫困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探索与*县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扶贫工作新模式,扎实推进创新创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现就对
2、全县扶贫开发进行的调研情况形成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 *县地处*边界,下辖十个乡镇,总面积728平方公里,境内以山地丘陵为主,约占总面积的80%,全县总人口52万,其中:农村人口46万多人,占总人口的88.5%,有19个贫困村,全县现有人均收入低于2763元贫困户12264人,通过调查分析,致贫的原因: 1、因家庭劳动力缺少致贫的3820人; 2、因遭受严重自然灾害致贫的1160人; 3、因孤寡残、五保需社会保障致贫4225人; 4、其他原因致贫3059人。 二、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以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稳步推进整村推进项目实施。 2021年度上级扶持我县19个贫困村整
3、村推进财政扶贫资金310万元,安排扶贫计划项目38个,通过项目的实施,新建水泥公路24条32公里;水利设施4条1350米;绿化、亮化工程1处;文化活动广场9处。近几年来,在上级扶贫部门的大力扶持下,通过乡、村广大党员和群众的努力,全县19个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明显改善,村容村貌整治力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极大的方便了广大群众出行。随着周围环境的不断美化,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在悄悄改变。部分村子安上了路灯,铺上了水泥路,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休闲娱乐文明适度,社会环境稳定和谐的新景象,使广大干群对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充满了信心。 (二)、以促进生产发展,全力推进产业扶持。 今年是产业扶持第一年开始,上
4、级下达产业扶持资金380万元,我县19个扶贫村以主导产业建设和贫困户增收帮扶工作作为重点,力求通过整村推进,使各村级主导产业有较大发展,大部分贫困户都能具备脱贫的能力。通过反复调查,深入研究,结合各村实际,帮助全县19个贫困村制定主导产业基地建设目标任务计划,使19个贫困村在整村推进中进一步突出重点、明确建设任务,同时,也解决了以往各重点村在整村推进中发展主导产 业项目建设的难题。 (三)、以增加贫困农民收入为中心,提高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 为了做好“雨露计划”培训转移工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同时,我办领导班子深入基地调研检查指导培训工作,要求有
5、关部门对培训输出学员家庭遇到的困难结对帮扶,为输出人员创造良好的外出的环境。今年我县完成“雨露计划”培训共210人,下拨资金19.8万元,其中职业教育培训80人,拨付资金12万元,转移就业培训130人,拨付资金7.8万元,全部通过“一卡通”直接发放到贫困对象手中,转移就业率达100,有效的增强了贫困群众的就业能力,增加了收入,提高了贫困群众的生活水平。 (四)、以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为重点,确保移民搬迁的政策落实。 扶贫移民搬迁工作是一项民生工程,涉及面广,必须由政府主导,组织各方面力量参与实施。因此,县委县政府专题研究了扶贫移民搬迁工作,要求有关乡镇及部门要明确任务、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找准工
6、作着力点,同时要求县级相应资金配套到位,确保全县扶贫移民搬迁工作强力推进,并以县政府名义下发了扶贫移民搬迁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领导组。 2021年省下达我县扶贫移民搬迁任务598人,通过乡、村、组层层把关摸底,在充分尊重移民对象的意愿下,全部进行集中安置,移民集中安置点建设坚持“五统一分”。即: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资金管理、统一竣工验收,确定在长平乡淡塘村“工业园安置点”,安置点主体工程已封顶,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全面起动,全县108户598人已签订协议搬迁入住。 三、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加强组织领导,营造全县上下齐抓共管的浓厚氛围。一是成立扶贫开发
7、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县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细化分解扶贫开发任务,将责任落实到乡镇和帮扶部门,确定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将扶贫工作纳入全县年度综合目标考评体系,加强检查,严格奖惩,确保完成各阶段扶贫工作目标任务。二是对照整村推进开发目标,通过重点突破,示范建设,圆满完成了“整村推进”贫困村建设任务。三是切实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启动贫困村干部培训工程,不断增强贫困村班子的整体战斗力和扶贫开发能力。四是结合党的群众路线等活动,组织开展一系列访贫问苦活动,进一步增强全县各级各部门、机关干部关心扶贫、支持扶贫、参与扶贫的主动性,并且每年年终岁末,县委县政府领导开展了走访慰问活动,走访低保、五保户,优
8、抚对象,受灾群众,帮助他们找资金,找政策,找出路,在全县范围内形成讲扶贫、议扶贫、干扶贫的良好氛围。 (二)坚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大力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 以贫困村村屯道路,人饮、通电、贫困户住房改造等工程建设为重点,帮助贫困群众解决“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生存难”等实际问题,为消除贫困地区自然条件障碍,奠定发展基础创造出良好条件。 (三)坚持以贫困村产业培育为支撑,着力解决贫困农民增收问题。因地制宜选准发展项目。将产业开发与贫困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紧密结合,选准果品、蔬菜等特色经济产业作为优势产业,实行片区开发,综合布局。 (四)坚持以提高贫困群众基本素质为根本,大力实施智力扶贫。
9、一是积极开展扶贫方针政策宣传,引导贫困群众树立法纪意识、市场意识和自我发展脱贫的信心,主动参与、主动发展,依靠自身力量脱贫致富。二是实施科技扶贫工程,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普及农业科普知识,推广农业新成果、新方法,努力增强贫困群众就地创业、自主脱贫能力。三是实施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抓好贫困劳动力的转移技能培训,增强贫困群众的 基本务工技能,拓展就业门路。 (五)落实项目资金监管措施,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严格执行项目资金管理责任制,使用报批制、公示公告制、专户核算制、县级报账制、监督审计制等“六项制度”。 四、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我县扶贫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但离摘掉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的
10、帽子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新形势 下,扶贫开发面临以下问题和困难: (一)扶贫形势依然严峻。通过扶贫整村推进后,我县贫困现象呈现出新的特征。一是剩余贫困人口大多居住分散,其居住条件很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极弱。二是这部分贫困群体大部分文化程度偏低,在国家实施低保政策后,尽管这部分人温饱已得到解决,但现金收入较少,生活质量不高。三是贫困群体弱势地位十分突出。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农民整体收入远远低于城镇,而贫困群体的收入更不能与城镇收入相比,在长期的贫困状态下,其思维方式更加保守,心理素质极其脆弱,容易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等、靠、要”思想严重。因此必须对这部分人实施全方位的扶持,给予更多的支持和
11、关心。四是贫困对象综合素质低,接受新思想,掌握新技术难度大,脱贫致富能力低。五是现阶段扶贫政策及力度在不断加大,而资金的投入严重不足。 (二)贫困人口致贫和返贫因素依然存在。由于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始终存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够健全,群众因灾、因病等致贫、返贫现象时有发生,建立扶贫开发长效机制的任务十分 紧迫。 (三)是财政扶贫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重点村所要解决的问题多,面很广,所需的财力很大。几乎所有的重点村修几条水泥街道,就需要好几十万元,财政扶贫资金本身都不够用,还要群众自筹几万元,才能完成项目建设任务,自筹资金占所有资金的比例一般在20%50%之间,有的村因居住的
12、很分散,由几个自然村组成,工程量很大,所需资金就加大很多,自筹资金量和财政资金量投入几乎是1比1,甚至更多,造成贫困村自筹资金的筹措难度很大,工作极其难做。加之扶贫开发主要任务是解决贫困村群众的行路难、吃水难等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困难,主要面向全村群众,对于绝对贫困户没有扶持资金。 五、对今后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面对困难和问题,今后要加快扶贫开发进程,我们必须理清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完善工作管理机制,努力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对今后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要抓住编制“十三五”规划的有利契机,以道路、供水、环境整治等为主要内容,按照长远规划,分步实施,
13、适度超前的思路高起点做贫困村扶贫开发整体规划,统筹安排教育、卫生、文化等农村公共设施建设,这就需要各部门通力配合,利用本地优势资源,想尽千方百计向上争取资金,通过整合各部门资金来加大力度,重点解决好贫困村行路、饮水、卫生、移民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性建设,切 实改善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二)进一步开发壮大特色产业。要充分利用本地优势,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寓生态建设于资源开发中,大力发展内容丰富的绿色产业。加大力度招商引资,积极树立“要我做为我要做,给物不如给项目”的理念,变救济式扶贫为开放式扶贫。以“筑巢引凤”的开放心态,把企业引进来,把扶贫户、扶贫资金与企业有机地结合起来
14、,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激励措施,让企业得以突破发展,最终实现“特色产业做大、优势产业做 强、贫困群众致富”的目标。 (三)积极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在具体工作中要创新并做到七个方面的结合:一是扶贫项目的确定要与贫困群众的利益相结合;二是选定贫困对象要与低保政策相结合;三是整村推进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四是政府引导与群众积极参与相结合;五是项目整合与资金整合相结合;六是项目建设与职能部门和社会监督相结合。 第二篇:扶贫工作调研报告为全面掌握全县贫困现状,分析致贫和返贫原因,科学谋划我县“xxxx”扶贫开发工作,努力实现老区、贫困地区快速、协调发展,助推“和谐xxxx”建设,近期,县扶贫办组织专班,先后
15、深入16个乡镇,共计40个经济基础较弱、贫困程度较深的村,采取问卷调查、入户走访和干部群众座谈的方式,详细了解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并借此来探寻我县扶贫开发 的有效措施。 一、我县扶贫开发成效明显,但插花贫困的状况仍然突出 “xxxx”以来,我县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强力实施整村推进扶贫,狠抓各项扶贫政策和措施的落实,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5年来,全县累计投入财政扶贫和老区建设资金1478万元,整合各行业扶持资金3.8亿元,共完成各类扶贫开发项目476个,成功实现3.3万人的稳定脱贫。特别是孟溪大垸扶贫综合开发,现已累计投入各类项目建设资金3.5亿元,实施重点项目200多个,仅3年时间,
16、大垸内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明显加快。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县整体贫困状况有了较大程度的缓解。但是,纵观近年来全县扶贫开发的历程,扶贫工作更多徘徊在救济式扶贫层面,扶贫项目建设普遍存在“小打小闹”,力度明显不够,群众稳定脱贫的成效并不明显。值得关注和重视的是,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县农村不同地区的发展差距、农村群众的收入水平正呈逐步拉大之势,尤其因灾、因病造成的累积性致贫和反复性返贫人口占有相当比例,如果任其两级分化,不利于全县经济社会的平稳健康发展。为客观、真实地反映我县贫困地区现状,我们调查的40个村,均是由乡镇认定的经济薄弱村,具有典型的插花贫困特征
17、。这些村呈带状分布于低洼湖区和血吸虫疫区,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由于各方面的投入长期欠缺,导致生存环境恶劣、生产设施落后、公共服务欠缺、自我积累不足、发展速度很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贫困人口集中。40个村总农户数2.2万户,总人口8.6万人,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500元的有2549户、10605人,贫困人口发生率达到12.3,比全县高出3个百分点。实地走访还发现,大多数贫困农户表现出“一多两少两低”的特点,即家庭病号多,劳动力少,现金收入少,文化程度低,非农就业比例低。其中,有患病家属的贫困户约占85,缺少劳动力的贫困户约占70,家庭成员最高学历为初中的贫困户仅占12。 (二)返贫
18、机率很高。返贫的现象很多,尤为典型的是因病致贫、返贫。据统计,40个村曾患或正患较重疾病的人数多达2.5万人,患病率接近30,其中晚血病人176人,晚血病人在10人以上的村就有8个。狮子口镇洪丰村血吸虫病感染率达70,现有晚血病人12人;斑竹当镇杨家码头村结石患者高达208人,现有残疾人49人,晚期癌症10人;斑竹当镇关流咀村痴、呆、傻就有31人,癌症、晚血、尿毒症患者有15人。在农村贫困地区,一人得病全家受累,因贫致病、因病致贫的现象极为突出。 (三)经济基础薄弱。首先是村级债务重。调查的40个村全部背负高额债务,负债总额高达3578万元,村平负债89.5万元。除村干部工资能够得到财政保障外
19、,所有村基本上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维持村务正常运转都极其艰难,根本无财力用于经济社会发展投入。部分村已经有近10年没有搞过公益设施建设。其次是群众家底薄。贫困村普遍以传统粮棉油种植为主,农民收入来源不多,家底单薄,有限的收入也绝大部分用于子女上学及家庭日常开支,致富“基金”少之又少。 (四)基础设施滞后。一是水利条件差。40个村共有排灌设施161处,装机总容量6401千瓦,大多为上世纪 六、七十年代修建,设备老化,维护费高;共有骨干沟渠546条、472千米,一半以上淤塞严重,目前硬化沟渠不到50千米,抗旱排涝成本居高不下。闸口镇关爱村有大小泵站30多个,需要三级返水排渍。毛家港镇西马汊村抗旱需要
20、四级提水。甘家厂乡炊皮山村有村组泵站23个,由于排灌不及时导致减产、减收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交通条件差。40个村共有村组公路744公里,水泥硬化路面不到200公里,无水泥路的村还有7个。黄山头镇丁家咀村仅有1条3公里长的碎石路,该村农副产品价格长期低于周边交通便利村。三是饮水条件差。40个村中,已经实施水改的村只有6个。 (五)社会矛盾较多。调查显示,部分贫困村“两委”还存在工作散乱的问题,村干部看到其它地方项目投入不断,心理差距较大,面对本村贫困状况缺少工作激情,想办事无钱办事,导致思想作风涣散,带领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农民群众怨气不断,干群关系紧张,矛盾冲突经常发生
21、。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贫困群众因穷守穷,丧失信心,懒于发展,长年满足于打牌赌博等不良行为,社会隐患很多,治安问题较为突出,直接影响了村级和谐稳定。 二、贫困 群体致富愿望强烈,影响脱贫的因素亟待解决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将其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常抓不懈,推动了扶贫事业的长足发展。我县从2021年起实施孟溪大垸扶贫综合开发,掀起了新世纪以来扶贫开发新热潮,孟溪大垸人民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在我们实地调查过程中,无论村组干部还是农民群 众,谈得最多的是对发展的愿望,对致富的期盼。但造成贫困落后的原因很多,既有主观制约,也有客观影响。从调查情况分析,以
22、下几个方面是制约我县贫困地区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发展视野受限,脱贫致富缺目标。调查的绝大部分村处于远离集镇的湖边、堤边、泵站边等“三边”地区。由于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干部群众与外界的主动沟通不够,信息相对闭塞,平时与周边村组的横向对比较多,但与发达富裕地区的纵向对比较少,导致视野不宽阔,缺乏竞争意识,发展经济的思路不明朗。调查过程中,很少有村干部能够清晰说出本村经济社会规划目标和发展思路。同时,农民本身更没有明确致富目标,大多只能耕作于自己的几亩农田和传统作物,忙碌于面朝黄土背朝天。 (二)发展能力受限,脱贫致富缺路径。发展能力不足,是影响我县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而发展能力不
23、足主要源于农民群众自身文化素质偏低,实用科技运用不够。调查的40个村总劳动力4.1万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就有3.8万人,占到总劳动力人数的95,且大多数为45岁以上中老年劳动力,对新技术、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不强。由于没有技能特长,只能从事简单传统耕作,收入门路狭窄,稳定脱贫难度较大,稍有不测,即有可能重返贫困人口行列。 (三)发展资金受限,脱贫致富缺投入。发展经济,必须有足够的资金作为后盾。但贫困地区村级债务重,经济基础差,大部分收入用在了保运转、过日子上,即使有好的发展机遇,也往往因为担心配套资金难以到位,要解决的困难很多,怕受益不均造成社会矛盾等,眼睁睁看着机遇流逝。不仅如此,受贫
24、困就是落后这一根深蒂固的思想作怪,企业不愿将资金投往贫困地区,怕资金打水漂;银行对贫困地区的小额信贷也极其谨慎,信贷资金的审核手续较富裕地区更为严格,等等,都不同程度地加剧了贫困地区筹资难度,制约了发展。 (四)发展环境受限,脱贫致富缺氛围。由于贫困地区大多地处环境恶劣的边远地区,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长期滞后,使得资金、项目、技术、人才难以引进,自然资源难以得到有效开发,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贫困村发展新兴产业、特色产业的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发展差距不断加大。同时,长久的贫困落后、致富无门,在贫困地区形成的“等、靠、要”思想较为严重,上级有投入我就发展,上级没有投入我不发展,主
25、动想办法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不够,普遍缺乏誓言脱贫的信心和决心。 三、搞好扶贫开发任重道远,要有强力的措施促进发展 大量事实证明,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差,自我造血功能差,是制约其脱贫致富的根本原因。随着国家低保制度的实施,我县贫困群众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现在贫困状况的主要特征是相对贫困的问题,解决温饱的压力变小了,但缩小贫富差距的压力加大了。在新的形势下,相对贫困问题很容易被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所掩盖,继而诱发一系列不和谐因素。为此,要把贫困户能力建设工程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依靠自力更生,发展生产,稳定脱贫。同时,扶贫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一定要把谋发展和抓扶贫有机结合起来,
26、谋发展不忘扶贫,抓扶贫促进发展,坚持两手抓,着力解决扶哪里、扶什么、怎么扶的问题,缩小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一)突出重点,选准扶贫开发主战场 一是深入推进片区开发。继续深入推进孟溪大垸扶贫综合开发,积极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分阶段、有步骤地解决发展难题。当前,孟溪大垸的整体基础设施水平已有明显进步,其项目实施重点要逐步向培育主导增收产业转变,稳定和巩固脱贫能力。要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总结并借鉴片区开发经验,进一步以乡镇为单位,试点开展跨乡镇、连村组扶贫综合开发,有针对性地开展扶贫攻坚,促进贫困人口较为集中的落后片区快速发展。 二是强力实施整村推进。整村推进扶贫是新世纪以来我国非重点贫困县市采取
27、的主要扶贫措施,效果极其明显。目前,我县第一轮重点扶持村已基本实行了整村推进扶贫,扶贫的重心应该有所转移。建议xxxx年,以县政府名义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合理调整省定重点扶持的老区乡镇、贫困乡镇和重点贫困村,确保扶贫资金优先投入重点贫困地区。根据我县贫困现状,全县可重新确定50个重点扶贫村,把整村推进扶贫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同步规划、分步实施,集中力量、综合扶持,逐步消除插花贫困状态。 三是认真开展扶贫到户。xxxx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的重大工作部署,标志着我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进入了“低保维持生存、扶贫促进发展”两轮驱动的新阶段。我们应该抓
28、住这一契机,根据新的扶贫标准,深入基层,调查摸清全县农村低收入贫困人口底数,建立健全贫困人口档案,对没有发展能力的贫困人口给予低保救助,对具有发展生产能力并有致富愿望的贫困人口,通过扶贫开发项目支持,实现“挂号”扶持,扶贫到户,确保扶持政策对贫困人口的全覆盖。 (二)综合开发,促进贫困地区大发展 一是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我县作为农业大县,农村基础设施普遍滞后,这一特征在贫困地区表现尤为明显,严重影响和制约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我县应该把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作为扶贫开发重点,狠抓项目建设。要优先加强贫困地区基本农田水利建设,以50千瓦以下村组泵站的维修改造为重点,完善水利配套
29、设施,提高农业稳产增收能力;优先解决贫困地区饮水难、行路难的问题,特别是要加强血吸虫病疫区环境的综合治理,改善人居环境;优先加大贫困地区医疗卫生硬件投入,建立因灾因病致贫的防御体系。 二是发展增收致富产业。稳定的产业能够带来持久的脱贫。要结合贫困地区自然条件差、发展能力弱的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短、平、快”的高效经济作物,发展庭园经济,拓宽增收门路,促进快速增收脱贫。在此基础上,逐步按照“种植业建板块、畜牧业建小区、水产业建片带”的思路,发展优势产业,发展规模经营。要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种养殖大户和农村专合组织承担社会责任,在贫困地区建立板块基地,发挥资金、技术、市场优势,带动农民增收,真正
30、让贫困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实惠。 三是提高贫困人口素质。着力推进贫困地区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受教育的程度,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减少贫困代际传递。加强老区贫困地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大农业适用技术推广和培训力度,力争为贫困户每户培养一个科技致富明白人,增强脱贫致富本领。大力开展“雨露计划”培训,提高贫困人口转移就业能力,多渠道促进贫困家庭增收。 四是建强村级战斗堡垒。切实加强贫困地区村级基层党组织建设,选准配强农村党支部书记,提高干部素质,特别是要注重培养和选派有责任感、有事业心、精明强干的年轻同志充实到基层干部队伍,不断增强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切实发挥农村基层
31、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贫困农民增收致富起到“传、帮、带”作用,为贫困地区快速、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三)强力推进,形成扶贫助贫大格局 一是切实加强领导。孟溪大垸扶贫综合开发试点成功,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领导重视。在推进扶贫开发进程中,要把扶贫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其它各项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明确各级党政一把手为扶贫开发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层层签订责任状,对扶贫任务完成情况较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建议县委、县政府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全县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扶贫开发工作,每半年召开一次扶贫领导小组联席会议,交流扶贫工作经验,督办扶贫项目进度,解决扶贫开发难题。 二是健全制度保障。结合上级
32、要求及我县实际,一是要确立县领导联系贫困村制度。由县领导带头开展帮扶,一定几年不变,每年帮助贫困村解决1-2个具体问题。二是要确立行业扶贫制度。制定统一扶贫规划,将贫困地区的交通、水利、农电、科技等扶贫任务进行分解,分别由相关职能部门“包干”建设,年终由扶贫领导小组对职能部门履行扶贫职责情况进行年度考核。三是确立“一对一”党员干部帮扶贫困户制度。结合“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组织县直和乡镇直部门党员干部每人帮扶1-2个贫困户,落实“三帮一扶”措施,即帮助转变思想观念、帮助制定脱贫致富发展规划、帮助提高基本能力,扶持发展一项当家产业或致富项目。 三是保证扶贫投入。受扶贫政策限制,国家扶贫专项资
33、金大部分投入到了国定、省定重点贫困县。我县属插花贫困地区,享受到的扶贫专项投入极为有限,实施扶贫开发只能以地方投入为主。考虑到我县的特殊地理特征,以及插花贫困较为严重的现状,建议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加大各部门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把优惠政策向贫困地区倾斜,把项目资金向贫困地区倾斜,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计其功”的原则,统筹使用项目资金,提高扶贫开发成效。同时,按照不低于省拨扶贫资金总额20的比例实行县级配套,并单独列支300万左右的县级扶贫开发项目资金,实行专帐管理,专项用于重点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此外,要充分发挥县老促会、扶贫基金会等社会扶贫力量的作用,引导社会各界开展多形式的扶贫
34、济困活动。 第三篇。扶贫工作调研报告切块10%-15%,作为全贴息小额信贷,专门用于贫困户发展生产。通过“公司+贫困户”、“基地+贫困户”、“大户+贫困户”、“协会+贫困户”、“能人+贫困户”等方式实现放贷、承贷和还贷,使贫困户在务工生产中学到技术,得到收入,获得生产资料方面(如牛犊、羊羔等)的实物回报,实现自我滚动、自我表现发展。阿勒泰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在资金运用上与其他资金通过“捆绑使用”,使资金和项目发挥出最大效益。 吉木乃县为帮助贫困户发展养殖种植业,推行了一套“五户帮扶小额信贷模式”。具体做法为:成立县扶贫总社、乡(镇)分社和村扶贫中心的三级小额信贷资金发放专门机构。同时把全县农牧民
35、以五户为一个单位,按照“一户党员户或干部户、一户富裕户、两户中间户、一户贫困户”的形式组成了605个“五户帮扶组”。每一个“五户帮扶组”对信贷资金的返还实行五户联保,共同担负连带责任,对信贷资金的使用和项目的实施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相互监督,形成一种“党员带,富户促,亲帮亲,户帮户,利益相连,风险共担”的帮扶促进机制。从而使小额信贷成为全县五年来各项扶贫措施中成效最好、收效最快的办法。 3、多措并举,敢于创新 伊犁州通过建立扶贫资金项目工程建设贫困户受益制度,提高贫困户收入。在实施财政资金和以工代赈资金项目时,都要最大限度地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县级扶贫办、计委在扶贫资金工程项目的发包、检查、验收
36、时,必须把使用不低于50%的贫困户劳动力作为工程合同的一项指标。 察布查尔县积极鼓励贫困户外出打工挣钱,并帮助贫困户学到一技之长。为此他们积极实施五个100工程,具体为:以乡为单位,在贫困户中选出500人,根据实际情况,培训100名泥瓦工、100名缝纫工、100名修理工、100名理发师、100名烹饪师,连续培训3年。在培训中,无偿提供学习工具和设备,学成后工具归个人。 阿勒泰地区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提出并实施了科教式、搬迁式、集中式、股份合作制、五户帮扶、小额信贷等多种扶贫举措,不断丰富和完善符合县域实际的扶贫措施,三年来,通过多种措施,全县累计有183户1160名特困户解决了温饱问题,人均收入
37、从原来的600元以下增加到1100元以上。 三、对我州今后扶贫开发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州扶贫开发的变化 随着我州三年解决特困人口温饱问题的目标基本实现,我州扶贫开发已开始新的进程,由此也带来了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变化。 一是工作对象由特困人口到低收入贫困人口的变化。随着我州特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特困人口已全部进入低收入贫困人口的范围内,扶贫对象也随之进入以低收入贫困人口为重点的阶段,但由于我州解决温饱的水平低,这部分低收入人口经不起自然灾害,经不起身患疾并经不起市场波动,很容易出现饱而复饥、暖而复寒,仍然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对象。 二是贫困人口的贫困标准发生了变化。按照新阶段
38、国家确定的贫困标准882元,到2021年底,我州农村牧区有低收入贫困人口约33757人,集中在且末、和静、若羌县高寒偏远牧区及尉犁、轮台县荒漠干旱的重点区域,呈集中连片的区域性分布。 三是扶贫目标由解决温饱问题到为实现小康创造条件的变化。解决温饱问题任务单一,而实现小康目标多样综合,集中反映在低收入贫困人口增加收入的幅度。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贫困人口,今后增收面临的市场环境与前几年已完全不同,增加收入的难度越来越大。 四是扶贫内容由单纯的经济发展到经济和社会统筹发展的变化。目前,我州贫困乡村科教文卫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低收入贫困人口思想观念落后,劳动技能和经营发展能力较弱。统筹发展就是扶贫开发要克
39、服单纯以经济收入或经济增长衡量发展水平的观点,既要以经济发展为重点,着眼提高低收入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又要兼顾贫困乡村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到经济与社会、经济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也要以人为本,提高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为自我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创造更加和谐的条件。 五是扶贫方式由以户为单元到整村推进的变化。提高低收入贫困人口的经济收入要实施整村推进的扶贫方式,以村为扶贫单元,通过贫困乡村的生产生活条件的进一步改善,促进解决一家一户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我州2021年将有18个重点村进行整村推进验收。 六是扶贫投资由规模投入到效益投入的变化。在扶贫资金总量不断减少的情况下,我
40、州扶贫开发要立足现有资金规模,在提高效益上下功夫。要克服片面追求脱贫数量、收入指标的倾向,将收入与效益、数量与质量有机地统一起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提高扶贫开发的效益,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扶贫的实际成效,得到实际的利益。 (二)必须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我州扶贫开发工作 统筹自治州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事关我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扶贫开发作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就是解决贫富悬殊、城乡和地区差距、
41、生态环境恶化以及诸多社会矛盾等问题的根本措施。我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不在城市,而是在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关键在农牧民特别是贫困农牧民。从我州发展的现状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仍然在且末、和静、若羌县高寒偏远牧区及尉犁、轮台县荒漠干旱的重点区域,该区域的社会事业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日渐突出。扶贫开发既要解决好贫困农牧民生产生活中现实紧迫的问题,又不能盲目开发,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确立科学的扶贫观,立足当前,把握全局,着眼长远,深化对扶贫开发的认识,自觉地把 科学的扶贫观实践于扶贫开发中去,在扶贫规划上加以体现,在工作部署上加以贯彻,在扶贫工作中加以落实。 (
42、三)要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和加强扶贫开发工作 扶贫开发巩固温饱成果,提高贫困农牧民收入水平,既是今后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难点问题。结合我州实际,当前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积极实施整村推进战略,坚持扶贫到村入户,巩固提高温饱成果。从2021年起,对全州34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的整村推进情况开始进行分批验收,条件成熟一批验收一批。 二是集中力量,加强难点地区和困难群体的扶贫工作。要把且末、和静、若羌县高寒偏远牧区及尉犁、轮台县荒漠干旱的贫困人口作为扶贫开发的工作重点,集中财力物力,采取综合性措施,给予大力扶持。对于分布在不具备生存条件,投入多又见效慢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移民
43、搬迁扶贫,做到搬得来,留得住,能发展,过得好。 三是积极拓宽增收渠道,促进贫困人口持续快速增加收入。一要贯彻中央提出的“多予、少娶搞活”的指导思想,落实好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二要抓住自治州实施结构调整的有利机遇,发挥扶贫开发的政策优势,围绕农民增收,加快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实现贫困地区优势资源的转换。三要在扶贫贷款投向和方式上,不管哪种所有制的龙头企业或大户,只要能带动贫困户,与贫困户建立起合理的利益联系机制,给贫困户带来实惠,扶贫贴息贷款都给予支持。四要充分利用我州基础设施建设、石油开发、季节性棉花用工需要大量劳动力的有利条件,把劳务输出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措施来抓,加强贫困户的
44、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和组织农牧民外出务工,落实以工代赈项目关于“劳务报酬”管理的规定,就近组织农民工参与以工代赈项目的土石方工程,拓宽贫困农牧民增收渠道。 四是加大科技扶贫力度,增强脱贫致富能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农牧业实用技术和家庭手工业技能培训,推行培训合格享受扶贫项目制度,保证贫困户户均有l名熟练掌握和应用先进农业技术的劳动力。 五是改进资金项目管理,加强监督力度。一要加强三项扶贫资金的捆绑力度。按照各有侧重,优化配置,形成合力的原则,统筹安排使用三项扶贫资金,发挥整体效益。二依据扶贫开发规划建立扶贫项目库,简化项目申报和审批程序,杜绝项目申报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高资金效益和项目的科学性。三要
45、推广“参与式”扶贫模式,组织贫困群众参与项目的建设管理,激发贫困人口脱贫意识和潜能。四要严格实行报帐制,全面推行公示制。五要做好监督工作,聘请自治州对口帮扶单位的干部作为自治州扶贫办的督察特派员,在做好帮扶工作的同时,负责监督所帮扶重点村的资金落实、项目实施情况。六要实行扶贫资金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和项目法人制。 六是整合社会扶贫资源,确保社会扶贫工作扎实有效。坚持“联系到县,定点到乡,帮扶到村,受益到户”的原则,一要加强社会扶贫力量的整合配置,使各种社会扶贫力量能够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与特点,形成共同推动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合力。二要加强99个州直、驻州帮扶单位工作的督促检查,促进工作深入开展。 七是
46、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上下贯通,左右协调,形成合力,整体推动”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强化各级扶贫开发工作机构在政策领导、制定规划、资金管理、社会扶贫、监督检查、综合协调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形成一级抓一级的扶贫开发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第四篇。扶贫工作调研报告2021年6月,自治区党委五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确定了“收缩战线,突出重点,到村入户,整村推进,三年解决44万特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十年使329万低收入贫困人口整体步入小康生活水平”的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方针和部署。随着三年解决特困户人口温饱问题目标的基本实现,我州扶贫开发将开始新的进程,今后扶贫开发
47、工作将主要围绕两大任务 展开:一是巩固温饱成果,提高低收入贫困人口收入水平以及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水平。二是进一步改善贫困乡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逐步改变贫困乡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的落后状况,为达到小康生活水平创造条件。也就是说,如何解决“巩固”、“提高”的问题,是今后我州扶贫开发工作的中心任务。以此为前提,2021年7月20日至30日,在计委艾委员的带领下,由州扶贫办、和静县、尉犁县、轮台县、若羌县参加的扶贫开发工作调研组一行10人,前往北疆学习调研。调研组克服天气炎热、路途遥远等不利因素,合理计划安排,历时11天,对北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塔
48、城、阿勒泰四地州进行了调研。其中,重点对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移民搬迁工程、托里县扶贫项目管理、裕民县扶贫资金管理、吉木乃县喷灌项目、福海县扶贫开发档案建设和管理、布尔津县牧区扶贫项目等进行了实地调研。这次调研得到了自治区扶贫办的大力支持,本委宋主任、沈书记也都亲自安排部署并提出了具体要求。调研组通过座谈讨论、实地参观、现场交流等方式,对当地扶贫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取得了很大收获,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研基本情况 (一)伊犁州、博州两地扶贫开发工作概况 伊犁州是_唯一的地区级副省级单位,州直下辖八 县二市,由国家、自治区确定的重点扶贫开发单位共207个,其中重点贫困县两个,重点乡19个,重点村186个(含州确定的重点村10个)。到2021年底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