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收录书籍中的热门诗词名句(9篇)_韩愈古诗大全.docx

上传人:0****3 文档编号:51436410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5.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韩愈收录书籍中的热门诗词名句(9篇)_韩愈古诗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韩愈收录书籍中的热门诗词名句(9篇)_韩愈古诗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韩愈收录书籍中的热门诗词名句(9篇)_韩愈古诗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韩愈收录书籍中的热门诗词名句(9篇)_韩愈古诗大全.docx(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韩愈收录书籍中的热门诗词名句(9篇)_韩愈古诗大全 韩愈原道原文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而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则宜。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归于墨;不入于老,则归于佛。入于彼,必出于此。

2、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污之。噫!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不惟举之于口,而又笔之于其书。噫!后之人虽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其孰从而求之? 甚矣,人之好怪也,不求其端,不讯其末,惟怪之欲闻。古之为民者四,今之为民者六。古之教者处其一,今之教者处其三。农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贾之家一,而资焉之家六。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 古之时,人之害多矣。有圣人者立,然后教之以相生相养之道。为之君,为之师。驱其虫蛇禽兽,而处之中土。寒然后为之衣,

3、饥然后为之食。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然后为之宫室。为之工以赡其器用,为之贾以通其有无,为之医药以济其夭死,为之葬埋祭祀以长其恩爱,为之礼以次其先后,为之乐以宣其湮郁,为之政以率其怠倦,为之刑以锄其强梗。相欺也,为之符、玺、斗斛、权衡以信之。相夺也,为之城郭甲兵以守之。害至而为之备,患生而为之防。今其言曰:“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剖斗折衡,而民不争。”呜呼!其亦不思而已矣。如古之无圣人,人之类灭久矣。何也?无羽毛鳞介以居寒热也,无爪牙以争食也。 是故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者也。君不出令,则失其所以为君;臣不行君之令而致之民,则失其所以

4、为臣;民不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则诛。今其法曰,必弃而君臣,去而父子,禁而相生相养之道,以求其所谓清净寂灭者。呜呼!其亦幸而出于三代之后,不见黜于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也。其亦不幸而不出于三代之前,不见正于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也。 帝之与王,其号虽殊,其所以为圣一也。夏葛而冬裘,渴饮而饥食,其事虽殊,其所以为智一也。今其言曰:“曷不为太古之无事”?”是亦责冬之裘者曰:“曷不为葛之之易也?”责饥之食者曰:“曷不为饮之之易也?”传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然则古之所谓正心

5、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灭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经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诗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几何其不胥而为夷也? 夫所谓先王之教者,何也?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其文:诗、书、易、春秋;其法:礼、乐、刑、政;其民:士、农、工、贾;其位:君臣、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其服:麻、丝;其居:宫、室;其食:粟米、果蔬、鱼肉。其为道易明,而其为教易行也。是故以之为己,则顺而祥;以之为人,则爱而

6、公;以之为心,则和而平;以之为天下国家,无所处而不当。是故生则得其情,死则尽其常。效焉而天神假,庙焉而人鬼飨。曰:“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由周公而上,上而为君,故其事行。由周公而下,下而为臣,故其说长。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鳏寡孤独废疾者有养也。其亦庶乎其可也!” 全文赏析 原道是韩愈复古崇儒、攘斥佛老的代表作。文中观点鲜亮,有破有立,引证

7、今古,从历史进展、.生活等方面,层层剖析,驳斥佛老之非,论述儒学之是,归结到恢复古道、尊崇儒学的宗旨,是唐代古文的杰作。 “原道”,即探求道之本。韩愈认定道的本原是儒家的“仁义道德”,他以继承道统、恢复儒道为己任,排斥“佛老”,抨击藩镇割据,要求加强君主集权,以缓解日益加深的.冲突。 韩愈收录书籍中的热门诗词名句(篇二) 韩愈宿曾江口示侄孙湘二首(湘,字北渚,老成之子)原文 云昏水奔流,天水漭相围。三江灭无口,其谁识涯圻。 暮宿投民村,高处水半扉。犬鸡俱上屋,不复走与飞。 篙舟入其家,暝闻屋中唏。问知岁常然,哀此为生微。. 海风吹寒晴,波扬众星辉。仰视北斗高,不知路所归。 舟行忘故道,屈曲高林

8、间。林间无全部,奔流但潺潺。 嗟我亦拙谋,致身落南蛮。茫然失所诣,无路何能还。 韩愈收录书籍中的热门诗词名句(篇三) 韩愈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原文 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 刺史莫辞等候远,相公亲破蔡州回。 全文赏析 这首诗写在淮西大捷后随军凯旋途中。钱钟联集释系此诗于公元816年(元和十二年)。当时唐军抵达潼关,即将向华州进发。以行军司马身份写成此诗,由快马递交华州刺史张贾,一则抒发成功豪情,一则通知对方预备犒军。所以诗题“先寄”。“十二”是张贾行第;张贾曾做属门下省的给事中。当时中书、门下二省官员通称“阁老”:又因汉代尊称州刺史为“使君”,唐人沿用。此诗曾被称为韩愈“平生第一首

9、快诗”(蒋抱玄),艺术上显著特色是一反绝句含蓄婉曲之法,以劲笔写小诗,于短小篇幅见波澜壮阔,是唐绝句中富有个性的佳作。 头两句写凯旋大军抵达潼关的壮美图景。“ 荆山”一名覆釜山,在今河南灵宝境内,与华山相距二百余里。华山在潼关西面,雄伟耸峙,俯瞰秦川,辽远无际;倾听黄河,波涛澎湃,景象特别壮阔。第一句从荆山写到华山,仿佛凯旋大军在旋踵间便跨过了宽阔的地域,开笔极有气魄,为全诗定下了雄壮的基调。清人施补华说它简劲有力,足与杜甫“齐鲁青未了”的名句媲美,是并不过分的。对比一下稍前所作的同一主题的过襄城第一句“郾城辞罢辞襄城”,它与“荆山”句句式相像处是都使用了“句中排”(“郾城襄城”;“荆山华山”

10、)重叠形式。然而“郾城”与“襄城”只是路过的两个地名而已;而“荆山”、“华山”却带有感情颜色,在凯旋者心目中,宏伟的山岳,仿佛也为他们的丰功伟绩所折服,争相奔来表示庆贺。拟人化的手法显得生动有致。相形之下,“郾城”一句就起得平平了。 在其次句里,抓住几个突出形象来描写迎师凯旋的壮美情景,气象宏大。当时隆冬多雪,已显得“冬日可爱”。“日出”被采入诗中和详细历史内容相结合,形象的意蕴便更为深厚了。太阳东升,冰雪消融,象征着藩镇割据局面一时扭转,“元和中兴”由此实现。“潼关”古塞,在明丽的阳光下焕发了光荣,此刻四扇大开,由“狭窄不容车”的险隘一变而为庄重雄伟的“凯旋门”。虽未直接写人,壮丽的图景却蕴

11、含在字里行间,给读者留下更宽阔的想象空间:军旗猎猎,鼓角齐鸣,浩浩荡荡的大军抵达潼关;地方官吏远出关门相迎接;百姓箪食壶浆,载欣载奔,夹道慰劳王师。“写歌舞入关,不着一字,尽于言外传之,所以为妙”(程学恂韩诗臆说)。关于潼关城门是“四扇”还是两扇,清代诗评家曾有争辩,其实诗歌不比地理志,是不必拘泥于实际的。试把“四扇”改为“两扇”,那就怎么读也不够味了。加倍言之,气象、境界全出。所以,单从艺术处理角度讲,这样写也有必要。何况特别制胜,原来就是韩诗的特色。 诗的后两句换用其次人称语气,以抒情笔调通知华州刺史张贾预备犒军。潼关离华州尚有一百二十里地,故说“远”。远迎凯旋的将士,本应不辞劳苦。不过这

12、话得由出迎一方道来,才近乎人情之常。而这里“莫辞迎侯远”,却是接受欢迎一方的语气,完全抛开客气常套,却更能表达得意骄傲的情态、仆人翁的襟怀,故显得极为合理合情。过襄城中相应有一句“家山不用远来迎”,虽辞不同而意近。然前者语涉幽默,轻松风趣,切合喜庆环境中的实际状况,读来倍觉有味。而后者拘于常理,反而难把这样的意境表达充分。 第四句“相公”指平淮大军实际统帅宰相裴度,淮西大捷与他运筹帷幄之功分不开。“蔡州”原是淮西强藩吴元济巢穴。公元816年(元和十二年)十月,唐将李愬雪夜攻破蔡州,生擒吴元济。这是平淮关键战役,所以诗中以“破蔡州”借代淮西大捷。“新”一作“亲”,但“新”字尤妙,它不但包含“亲”

13、意在内,而且表示决战刚刚结束。当时朝廷上“一时重叠赏元功”,而人们“自趁新年贺太平”那是成功、骄傲气氛到达.的时刻。诗中对裴度由衷的赞美,反映了对统一战斗的态度。以直赋作结,将全诗一语收拢,山岳为何奔跑,阳光为何高照,潼关为何大开,刺史远出等候何人,这里有了总的答复,成为全诗点眼结穴之所在。前三句中均未直接写凯旋的人,在此句予以直点。这种手法,好比传统剧中重要人物的亮相,给人以非常深刻的印象。 综观全诗,一、二句一路写去,三句直呼,四句直点,可称是用劲笔,抒豪情。由于它刚直中有开合,有顿宕,刚中见韧,直而不平,“卷波澜入小诗”(查慎行),饶有韵味。一首政治抒情诗,采纳犒军通知的方式写出,抒发了

14、的政治.,非一般应酬之作所望尘莫及的了。 韩愈收录书籍中的热门诗词名句(篇四) 韩愈辞唱歌原文 抑逼教唱歌,不解看艳词。坐中把酒人,岂有欢快姿。 幸有伶者妇,腰身如柳枝。但令送君酒,如醉如憨痴。 声自肉中出,使人能逶随。复遣悭吝者,赠金不皱眉。 岂有长直夫,喉中声雌雌。君心岂无耻,君岂是女儿。 君教发直言,大声无休时。君教哭古恨,不愿复吞悲。 乍可阻君意,艳歌难可为。 韩愈收录书籍中的热门诗词名句(篇五) 韩愈丰陵行(顺宗陵也,在富平县东北三十里)原文 羽卫煌煌一百里,晓出都门葬天子。群臣杂沓驰后先, 宫官穰穰来不已。是时新秋七月初,金神按节炎气除。 清风飘飘轻雨洒,偃蹇旗旆卷以舒。逾梁下坂笳

15、鼓咽, 嵽嵲遂走玄宫闾。哭声訇天百鸟噪,幽坎昼闭空灵舆。 皇帝孝心深且远,资送礼备无赢馀。设官置卫锁嫔妓, 供给朝夕象平居。臣闻神道尚清净,三代旧制存诸书。 墓藏庙祭不行乱,欲言非职知何如。 韩愈收录书籍中的热门诗词名句(篇六) 韩愈秋雨联句原文 万木声号呼,百川气交会。 孟郊 庭翻树离合,牖变景明蔼。 韩愈 潈泻殊未终,飞浮亦云泰。 孟郊 牵怀到空山,属听迩惊濑。 韩愈 檐垂白练直,渠涨清湘大。 孟郊 甘津泽祥禾,伏润肥荒艾。 韩愈 仆人吟有欢,客子歌无奈。 孟郊 侵阳日沈玄,剥节风搜兑。 韩愈 坱圠游峡喧,飕飗卧江汰。 孟郊 微飘来枕前,高洒自天外。 韩愈 蛩穴何迫迮,蝉枝扫鸣哕。 孟郊

16、楥菊茂新芳,径兰销晚馤. 韩愈 地镜时昏晓,池星竞漂沛。 孟郊 欢呶寻一声,灌注咽群籁。 韩愈 儒宫烟火湿,市舍煎熬忲。 孟郊 卧冷空避门,衣寒屡循带。 韩愈 水怒已倒流,阴繁恐凝害。 孟郊 忧鱼思舟楫,感禹勤畎浍。 韩愈 怀襄信可畏,疏决须有赖。 孟郊 筮命或冯蓍,卜晴将问蔡。 韩愈 庭商忽惊舞,墉禜亦亲酹。 孟郊 氛醨稍疏映,雺乱还拥荟。阴旌时摎流,帝鼓镇訇磕。 韩愈 枣圃落青玑,瓜畦烂文贝。贫薪不烛灶,富粟空填廥. 韩愈 秦俗动言利,鲁儒欲何匄。深路倒羸骖,弱途拥行轪. 孟郊 毛羽皆遭冻,离褷不能翙。翻浪洗虚空,倾涛败藏盖。 孟郊 吾人犹在陈,僮仆诚自郐。因思征蜀士,未免湿戎旆。 韩愈

17、安得发商飙,廓然吹宿霭。白日悬大野,幽泥化轻壒。 韩愈 战场暂一干,贼肉行可脍。 韩愈 搜心思有效,抽策期称最。岂惟虑收获,亦以求颠沛。 孟郊 禽情初啸俦,础色微收霈。庶几谐我愿,遂止无已太。 韩愈 韩愈收录书籍中的热门诗词名句(篇七) 韩愈同宿联句原文 自从别君来,远出遭巧谮。 韩愈 斑斑落春泪,浩浩浮秋浸。 孟郊 毛奇睹象犀,羽怪见鵩鸩。 韩愈 朝行多危栈,夜卧饶惊枕。 孟郊 生荣今分逾,死弃昔情任。 韩愈 鹓行参绮陌,鸡唱闻清禁。 孟郊 山晴指高标,槐密骛长荫。 韩愈 直辞一以荐,巧舌千皆fE. 孟郊 匡鼎惟说诗,桓谭不读谶。 韩愈 逸韵何嘈嗷,高名俟沽赁。 孟郊 纷葩欢屡填,旷朗忧早渗

18、。 韩愈 为君开酒肠,颠倒舞相饮。 孟郊 曦光霁曙物,景曜铄宵祲。 韩愈 儒门虽大启,奸首不敢闯。义泉虽至近,盗索不敢沁。 孟郊 清琴试一挥,白鹤叫相喑。欲知心同乐,双茧抽作纴。 孟郊 韩愈收录书籍中的热门诗词名句(篇八) 韩愈杂说四马说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出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祇辱 一作:只辱)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行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

19、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全文赏析 马说是一篇说理文,似寓言而实非寓言,用比方说理却并未把所持的论点正面说穿,没有把个人看法强加给读者。通过形象思维来描述千里马的遭受,提出事实,省却了讲大道理的笔墨,利用了古汉语中虚词(语助词、感叹词和连接词),体现出一唱三叹的味道和意境。伯乐的典故几次被韩愈引用(见韩愈所作的为人求荐书及送温处士赴河阳序),可见韩愈命运的坎坷。 马说的第一句是大前提:“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个命题不合规律。由于存在打算意识,伯乐善相马的学问和阅历,必需从.上(或说自然界)存在着大量的千里马身上取得,然后渐渐总结出来的。所以有人认为韩愈这句话是本末倒置,是唯心主义的。从唯物

20、主义原则来看,这句话是错误的。韩愈把它作为语言,却是发人深省的警句,是名言。由于世上有伯乐这种学问和本事的人太少。于是在下文正面点明主旨,把千里马的无限委屈倾诉出来。正由于“伯乐不常有”,不少的千里马不仅找不到一个好的牧马人,而是“祇辱于奴隶人之手”,受无知小人的腌气。这些宝马死于槽枥之间,其遭受不幸、结局凄惨。没有把这些马当做千里马,千里马的死也是毫无所谓的了。“不以千里称也”,包含着这样的意思:连同情它们的人都没有,更谈不上对千里马的死表示遗憾、惋惜和懊悔痛心了。从文章表面看,说得透彻,却有许多辛酸痛楚还没有吐露,看似奔放,实则内涵丰富。 刻画“食马者”与千里马之间的冲突,两相对比,既写出

21、千里马的抑郁不平,也写出不识真才者的愚昧专横。千里马在无人给它制造有利的客观条件时,有时欲一展所长却有力无处使,最终到了无力可使的程度,连一匹一般马也比不上,实现不了日行千里的功能,因此待遇也就比不上一匹“常马”。受辱和屈死也就不足为奇,不会引起人们的留意了。由于食马者的缘由,千里马不能恪尽职守,还会受到责难和惩处,往往被痛打一顿在待遇上也就越加糟糕(食之不能尽其材)。表面看“食马者”不是伯乐,不懂马语,却蕴涵着怀才不遇的人面对那些愚昧专横的统治者就是申诉也无用这一层意思。 文章写到这里,还觉得不够,又接着用“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从“人”的方面再做深化一层的刻画。使文章生动深刻,也表现出的愤激

22、。并没有马上责备这种不识马的“人”,反而让他面对着千里马不懂装懂,还说“天下无马”。意思是说,这样的“人”在主观动机方面还是不错的,他并非不想选拔人才,并非没有求贤用贤之心,无奈贤人贤才太“少”了。明明是“人”的主观上出了问题,却把这种局面的形成推给客观条件的不如意、不抱负。眼前就是一匹千里马,食马者却对着千里马发出了“天下无马”的慨叹,认为这不过是一匹连常马也不如的马。这是的讽刺。文章写至此处,马上点明主题,用呜呼!其真无马邪(y)?其真不知马也!结束,把“无马”和“不知马”这一冲突形成一个.。这是韩愈凝聚浓缩手法的结果。 写作背景 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之间。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

23、不得志。曾经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但结果是“待命”40余日,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尽管如此,他仍旧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 很惋惜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接受。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贞元十九年(803年)在担当监察御史期间,因天旱人饥,上书宽民徭免田赋,被贬为阴山令。元和十四年(819年),又因谏阻宪宗迎佛骨,几遭杀身之祸,后又贬为潮州(今属广东省)刺史,后遇赦回京任吏部侍郎,曾代理京兆尹。 韩愈是

24、唐代文学改革“古文运动”的闻名领袖,主见“文以载道”,反对浮华文风,提出“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他的散文,在继承先秦和西汉古文的基础上,又加以创新和进展,是一种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革新精神的散文。韩愈被前人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的古文对后代有很大的影响。 跟马说(即第四篇)同期的作品还有龙说(即杂说一)。文章以龙喻圣君,以云喻贤臣,借“龙嘘气成云”,然后“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宇宙间)”的传奇,阐明贤臣离不开圣君任用,圣君也离不开贤臣辅佐的道理,可以视为马说的姊妹篇。龙说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韩愈收录书籍中的热门诗词名句(篇

25、九) 韩愈原毁原文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取其一

26、,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 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 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虽然,为是者

27、,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尝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 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全文赏析 原毁论述和探究毁谤产生的缘由。认为士大夫之间毁谤之风的盛行是道德败坏的一种表现,其根源在于“怠”和“忌”,即

28、怠于自我修养且又嫉妒别人;不怠不忌,毁谤便无从产生。文章先从正面开导,说明一个人应当如何正确对待自己和对待别人才符合君子之德、君子之风,然后将不合这个准则的行为拿来对比,最终指出其根源及危害性。通篇采纳对比手法,并且全篇行文严厉而恳切,句式整齐中有变化,语言生动而形象,刻划当时士风,可谓入木三分。 本文抒发了个人的愤懑,但在不平之鸣中道出了一个真理:只有爱惜人才,敬重人才,方能使人“乐于为善”。此文从“责己”、“待人”两个方面,进行古今对比,指出当时.风气浇薄,毁谤滋多,并剖析其缘由在于“怠”与“忌”。行文严厉而恳切,句式整齐有变化,语言生动形象,刻画入木三分。 第一段 第一段论证古之君子“责

29、己”、“待人”的正确态度。“责己重以周,待人轻以约”是“古之君子”的表现特征。 其次段 其次段紧承上文,剖析“今之君子”表现。谈“古之君子”的态度是“责己”、“待人”,而谈“今之君子”却用“责人”、“待己”。一字之差,点明白两者不同的态度。对人的缺点,一个是“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一个是“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对人的优点,一个是“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个是“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由此得出结论:今之君子责人详、待己廉的实质是“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这一结句,简洁有力,跌宕有致,开合自如,非大手笔不能为之。 第三段 第三段以“虽然”急转,引出

30、“怠”与“忌”是毁谤之源。认为士大夫之间毁谤之风的盛行是道德败坏的一种表现,其根源在于“怠”和“忌”,即怠于自我修养且又嫉妒别人;不怠不忌,毁谤便无从产生。“怠者不能修”,所以待己廉;“忌者畏人修”,因而责人详。为下文“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的结论作了铺垫。文中既有理论概括,又有试验说明,顺理成章地得出了“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这一根本结论。最终三句,既交代了此文的写作目的,呼吁当权者订正这股毁谤歪风,又语重心长、寄予了对国事的期望。 对比手法 文章通篇采纳对比手法,有“古之君子”与“今之君子”的对比,有同一个人“责己”和“待人”不同态度的比较,还有“应者”与“不应者”的比较,等等。此文还运用了排比手法,使文章往复回环,迂曲生姿,大大增加了表达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