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第2课时)复习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410372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第2课时)复习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辽宁省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第2课时)复习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第2课时)复习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第2课时)复习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1、 秦王朝的建立和加强统治的措施,陈胜、吴广起义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2、 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史料分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启发式教学。目标达成:1、培养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流程: 【课前展示】历史课要求【创境激趣】【展示提升】 典例分析 知识迁移1、( )年,秦王( )灭掉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秦朝,定都在( )。2、秦朝统一货币,在全国范围内使用( )铜钱,把( )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

2、来,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 )。3、秦始皇时修筑了西起( ),东至( )的万里长城。4、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主要目的是( )A 树立秦的形象 B加强思想控制 C限制人们的言论 D禁止儒学传播5、“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请回答:(1)“秦王”指谁?“六合”指什么? (2)这首诗描述了什么事件?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6、现代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1)“书籍被烧残”指的是什么事?这件事是秦始皇采纳了谁的建议而实行的?(2)其目的是什么?为此目的还采取了什么措施?7、( )年,九

3、百多个穷苦农民在( ),( )领导下在( )起义。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8、公元前( )年,( )建立汉朝,定都( )历史上叫西汉。刘邦就是( )。9、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与( )宴有关,“破釜沉舟”出自( )。10、最后推翻秦朝的是( )A 陈胜、吴广领导农民军 B项羽领导农民军C 刘邦领导农民军 D刘邦、项羽领导农民军11、在( )战役中,项羽大败秦军主力。A 巨鹿之战 B 桂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马陵之战12、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 戍守长城的农民因雨误期 B 陈胜、吴广杀死了押送他们的军官C 戍守农民的极力鼓励 D 秦朝的暴政13、成语“斩木为兵,揭竿为

4、旗”比喻武装起义,秦末为反抗秦的暴政,首创农民起义之风,鼓舞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统治的两位农民运动领袖是()A 项羽和刘邦B陈胜和吴广C韩信和张良D刘秀和朱元璋14、最后推翻秦朝,然后打败项羽的刘邦,建立汉朝是在()A公元前209年B公元前207年C公元前206年D公元前202年15、“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1)这是哪次起义提出的口号?领导者是谁?起义地点、时间?(2)这次起义有什么历史意义?16、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 )的建议,分封诸侯国。17、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指的是( ) A诸子百家 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C法家和墨家 D道家和兵家1

5、8、汉武帝以后,被历代封建统治者重视和利用的思想是() A道家思想B儒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19、西汉王朝出现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的大一统局面,这时的皇帝是() 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20.东汉明帝时,负责治理黄河的水利专家是()A.李冰B.郑国C.王景D.杜诗21.汉代人口达百万以上的城市是()A.长安B.洛阳C.咸阳D.临淄22.发明水排的是( )A.西汉的王景 B.东汉的杜诗 C.东汉的王景 D.西汉的杜诗23、秦汉之际,匈奴杰出首领( )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建立强大的国家。24、( )年,汉武帝派( )、( )抗击匈奴,在漠北大败匈奴,经过( )的沉重打击,匈奴再也无

6、力与西汉抗衡。25、汉元帝时,( )入朝求亲,汉元帝把( )嫁给了他。26、秦汉时期,在我国北方,活跃着一个少数民族。它对开发祖国的边疆作出过重要的贡献,同时又长期威胁着秦汉政权,这个少数民族是()A匈奴B突厥C鲜卑D吐蕃27、汉武帝时期一改过去对匈奴实行的和亲政策,大举反击匈奴。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汉武帝时经济繁荣,国家昌盛,有能力对匈奴展开大规模的进攻B汉武帝时匈奴衰弱,无力抵挡汉朝的反击C汉武帝英明果断,雄才大略D汉武帝以前的皇帝软弱,不敢反抗匈奴【强化训练】一、单选题1、汉武帝从匈奴手中夺取了( )A.河套地区B.河西走廊地区C.漠北地区D.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2、汉武帝时,国力强盛,对匈奴采取攻势。率军出击匈奴的主要将领是()A窦固B蒙恬C窦宪D卫青、霍去病3、下列事件中,使匈奴不能与西汉对抗的是( )A.汉武帝时对匈奴的反击B.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的漠北战役C.公元前1世纪中期,匈奴分裂D.昭君出塞和亲4、昭君出塞”的故事发生在()时A汉高祖 B汉武帝C汉元帝 D光武帝二、简答题 1、秦朝采取哪些措施巩固统一?2、列举秦朝疆域?3、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4、列举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的措施?5、两汉时期提高生产效率的科技发明有哪些?【教学反思】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 辽宁省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1课时)复习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辽宁省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1课时)复习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
  • 辽宁省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辽宁省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
  • 辽宁省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辽宁省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
  • 辽宁省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辽宁省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
  • 辽宁省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辽宁省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
  • 辽宁省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辽宁省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
  • 辽宁省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辽宁省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
  • 辽宁省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时)复习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辽宁省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时)复习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
  • 辽宁省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2课时)复习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辽宁省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2课时)复习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
  • 辽宁省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辽宁省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