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学》题库及答案1复习过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检验学》题库及答案1复习过程.doc(8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临床检验学题库及答案1-临床检验学题库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核左移:2核右移:3.MCH:4.MCV:5.MCHC:6.止血:7.Ret:8.表观粘度:9抗凝:10.HCT:11.脾池化:12.Hb:13.ESR:14.瑞氏染液:15再生性核左移:16退行性核左移:17毒性颗粒:18异型淋巴细胞:19粒细胞缺乏症:20正定型:21反定型:22出血时间(BT):23凝血酶原时间(PT):24.血液凝固:25.血型系统:二、填空题1血液标本的采集分为、。2实验室常用抗凝剂有、。3瑞氏染料是由和组成的复合染料
2、。4血液是由和组成。离体后的血液自然凝固,分离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是。血液加抗凝剂分离出的淡黄色液体是。5.血液pH值相对恒定,健康人血液pH值是。6.血红蛋白测定法目前常用的是_和_。7.红细胞起源于_、在_作用下,使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的红系统定向干细胞分化为_。8.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主要成分,由_和_结合组成。9.氰化血红蛋白最大吸收峰_,最小吸收波谷_。10.血红蛋白测定方法中,目前被推荐为首选的方法是_,本法由_推荐,并经_确认为标准方法。11.网织红细胞计数,通常用_染色后,以网织红细胞占红细胞的_表示。12.大红细胞见于_和_贫血。巨红细胞常见于_和_所致贫血。13.粒细胞起源于_,
3、在造血诱导微循环影响下,多能干细胞分化为_细胞。14.根据细胞分布和细胞动力学特点,粒细胞可分为_池、_池、_池、_池和_池五个部分。15单核细胞与粒细胞起源于共同的_细胞,在骨髓内经_、_发育成为成熟单核细胞,释入血流。16.淋巴细胞约为白细胞1/4为人体_细胞。17.T细胞被抗原致敏后,可产生多种_物质,参与_免疫。18.细胞的染色既有_作用,又有_作用。19.红斑性狼疮患者血液和其他体液中,存在着狼疮因子,它属于_抗体。20.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推荐的血细胞自动分析仪评价指标是、。21.电阻式血液分析仪常用的主要试剂有、。22.止血过程涉及_、_、_及其活性等。23.血浆中的各种凝血因
4、子平时都处于_状态,只有被活化后才具有_。24.健康人红细胞呈悬浮稳定性主要因为红细胞膜表面的_带有_。25.凝血过程可分为_、_和_阶段。26.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为最重要的抗凝系统,它对保持_、_、_等均有重要作用。27.血液完全凝固后,由于_作用,使_发生收缩,血清析出,血块缩小,有利于生理止血。28.凝血酶原时间正常与否主要取决于_、_的水平,本试验属于_凝血系统的过筛试验。29.在血浆中直接加入_溶液,血液凝固所需时间即为凝血酶时间。30.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由于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一种出血性综合症。发病早期凝血系统功能处于_状态,其消耗大量凝血因子继发为_。31.白细胞上除有与红
5、细胞相同的抗原外,还有特有的抗原即_。32.ABO血型是由第_对染色体上ABO三复等位基因进行遗传的。33.血型抗原物质,由多糖和多肽组成,一般而言_部分决定ABO血型抗原性,_部分决定其特异性。34.大多数Rh不合的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都是由于_引起的。35.Rh抗体多为_型和_抗体。36.输血反应一般包括_、_、_、_和大量输血所致负反应。三、选择题1成人静脉采血,采血的部位通常是A手背静脉B肘部静脉C颈外静脉D内踝静脉E股静脉2静脉采血时错误的是A从内向外消毒穿刺部位皮肤B进针时使针头斜面和针筒刻度向上C见回血后松开压脉带D未拔针头而直接将血液打入容器E如需抗凝应轻轻混匀3关于耳垂采血
6、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获得较多血量B痛感较轻C检查结果恒定D与静脉血差异小E适合婴幼儿4枸橼酸钠的抗凝原理是A阻止凝血酶的形成B阻止血小板聚集C除去球蛋白D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形成螯合物E除去纤维蛋白原5ICSH建议,血细胞计数首选的抗凝剂是AEDTA-K2BEDTA-Na2的其他盐类C双草酸抗凝剂D肝素E枸橼酸钠6血沉检查时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是A12B14C16D18E197全血抗凝离心后除去血细胞成分即为A血浆B血清C全血D浓缩血细胞E血清因子8可用于输血保养液的是AEDTA-K2B枸橼酸钠C草酸钠D双草酸盐E草酸钾9属于酸性染料的是A美蓝B天青C硫堇D伊红E苏木素10关于细胞成分的特性,正确的
7、是A嗜酸性颗粒为酸性物质B中性颗粒为酸性物质C细胞核蛋白为碱性物质DHb为碱性物质E淋巴细胞浆为嗜酸性物质11关于瑞氏染色,错误的是A室温越高,染色时间越短B染液浓度越高,染色时间越短C细胞数量越多,染色时间越长D先倒去染液再用流水冲洗E用缓慢的流水冲去染液12在Hayemy液中,可提高比密、防止细胞黏附的是A氯化钠B结晶硫酸钠C氯化高汞D氯化钾E结晶硫酸钾13红细胞计数的单位是Ag/LB1012/LC106/LD109/LE1012/ml14用改良牛鲍板计数红细胞的实验中,计数面积为A25个中方格B16个中方格C5个中方格D0.1m3E0.2m315属于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是A肺气肿B矽肺C
8、库欣病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E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6应考虑输血的红细胞的医学决定水平是小于A1.51012/LB1.61012/LC1.41012/LD3.51012/LE2.51012/L17不与红细胞的生理性变化有关的是A性别B年龄C精神因素D红细胞寿命缩短E感情冲动18红细胞的平均寿命大约是A3个月B120dC72hD48hE5个月19CBC的全称是A循环血细胞B克隆血细胞C循环池D全血细胞计数E柱状上皮细胞20不影响血细胞在计数室内分布的因素的是A稀释不准确B反复充液C有气泡出现D计数池不干净E充液后盖片移动21关于血细胞计数中固有误差的叙述,错误的是A固有误差也称计数域误差B细胞在计数室内
9、分布不完全相同所造成的C这种误差可以减小D属于偶然误差的一种E与计数域内细胞计数总和成正比22关于血细胞计数技术误差来源的叙述,错误的是A使用器材不符合要求B稀释倍数不准C充液不当D吸管误差E混合不均23关于血细胞计数的叙述,错误的是A显微镜计数法设备简单B显微镜计数法可校正血液分析仪计数法C血液分析仪计数法操作简便D血液分析仪计数法精密度高E准确性以血液分析仪计数法为高24手工法红细胞计数的稀释液为AEDTA-K2溶液B枸橼酸盐液CHayemy稀释液D瑞氏溶液E冰乙酸稀释液25Hb的四级空间结构有利于结合AO2和CO2B血红素C珠蛋白DFe2+E原卟啉26关于网织红细胞计数的叙述,错误的是A
10、普通光镜法要求计数1000个红细胞中所见的网织红细胞数B普通光镜法用活体染色显示红细胞内网状结构CWHO推荐煌焦油蓝染液D网织红细胞计数仪法用荧光染色RNAEICSH推荐方法是流式细胞仪法27嗜碱点彩红细胞胞质中含有ADNAB核糖体C变性颗粒D变性RNAE变性脂蛋白28在正常情况下,HB主要的存在形式AHBredBHBCOCHBO2DMHBESHB29有关HiCN法的废物处理,不正确的是A以水11稀释废液B每升稀释废液加35ml次氯酸钠液C混匀后封闭置15hDCN氧化为N2和CO2ECN水解为CO2和NH4+30为消除高白细胞和高球蛋白对HiCN法的干扰,试剂中应加入ANa2SO4BNaClC
11、H2CO3DCaCl2EHCl-31嗜碱点彩红细胞增高不见于A铅B铋C白血病D食物中毒E溶血性贫血32HiCN法最小吸收波长为A540nmB520nmC504nmD510nmE550nm33有关SDS-HB法,错误的是A稳定B试剂无毒性C消光系数已确定DSDS质量差异性大E不适用于同时进行WBC计数的自动化分析34应考虑输血的Hb含量应小于A60g/LB50g/LC30g/LD45g/LE25g/L35ICSH推荐血沉测定的参考方法是A潘氏法B魏氏法C温氏法D血沉率E自动血沉仪法36SLS-HB的最大吸收峰位于A490nmB504nmC538nmD544nmE450nm37溶血标本不会影响检查
12、的A红细胞计数B白细胞计数C血细胞比容D血清钾浓度E转氨酶38正常男性血红蛋白的参考值为A100120g/LB110150g/LC120160g/LD140160g/LE160180g/L39正常女性血红蛋白的参考值为A100130g/LB100150g/LC120160g/LD110150g/LE160180g/L40HiCN测定法中不能被高铁氰化钾氧化的是AHBO2BHBCOCHBFDSHBEHi41SLS-HB法测定血红蛋白的最大优点是A操作简便B试剂价廉C呈色稳定D没有公害E方法准确42对正常成熟红细胞形态描述不准确的是A双凹圆盘状,大小相似B平均直径7.2mC瑞氏染色后呈淡粉红色,中
13、央约1/3为生理淡染区D胞质内无异常结构E胞核呈圆形,无核仁43对小红细胞的描述不准确的是A直径小于6mB正常人偶见C多为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所致D可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E可见于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44对红细胞大小不均的描述不准确的是A血涂片多见球形红细胞B同一患者的红细胞之间直径相差一倍以上C常见于严重的增生性贫血D巨幼细胞性贫血尤为明显E与骨髓滥造红细胞有关45对巨红细胞的描述不准确的是A直径大于15mB胞核小而圆C由于幼稚红细胞内DNA合成不足导致红细胞不能按时分裂D多为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所致E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46有关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改变的说法错误的是A红
14、细胞着色深浅取决于血红蛋白含量的多少B正常色素性红细胞可见于正常人和再生障碍性贫血C多色性红细胞可见于溶血性或急性失血性贫血D红细胞着色不一多见于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E正常人外周血中不会出现嗜多色性红细胞47关于血沉,不正确的是A组织损伤可致血沉加快B动脉粥样硬化病人可见血沉加快C血浆中磷脂酰胆碱增多可致血沉加快D恶性肿瘤病人可见血沉加快E血浆中胆固醇增多可致血沉加快48不会引起血沉加快的是A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多B血浆球蛋白增多C血浆白蛋白增多D严重贫血E红细胞直径增大49有关红细胞形态的说法错误的是A镰形红细胞主要是因为含有异常血红蛋白CB棘形红细胞多见于遗传性或获得性-脂蛋白缺乏症C靶形红细胞
15、的生存时间约仅为正常红细胞的一半或更短D椭圆形红细胞只在成熟后才会出现椭圆形E有核红细胞如见于外周血涂片即为病理现象50与红细胞膜异常有关的是A靶形红细胞B椭圆形红细胞C镰形红细胞D泪滴形细胞E缗钱状红细胞51与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异常有关的是A椭圆形红细胞B口形红细胞C球形红细胞D镰形红细胞E缗钱状红细胞52外周血涂片出现有核红细胞,最常见的是A剧烈运动B肝脏疾病C大叶性肺炎D溶血性贫血E大手术后53缺铁性贫血患者,外周血涂片红细胞多为A高色素性红细胞B正常色素性红细胞C低色素性红细胞D大红细胞E靶形红细胞54红细胞计数为4.01012/L,HCT为0.45,MCHC为340g/L,则MCV为A
16、98flB112.5flC88.8flD85flE132fl55红细胞计数为3.501012/L,HCT为0.45,HB为120g/L,则MCH为A128.6pgB37.5pgC34.2pgD85pgE132pg56红细胞计数为3.501012/L,HCT为0.36,HB为120g/L,则MCHC为A342g/LB111g/LC333g/LD300g/LE232g/L57某贫血患者的MCV、MCH、MCHC的降低,属于A大细胞性贫血B正常细胞性贫血C单纯小细胞性贫血D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E小细胞高色素性贫血58某贫血患者MCV70fl,MCH25pg,MCHC330g/L,属于A正常红细胞性贫血
17、B小红细胞低色素性贫血C单纯小红细胞性贫血D大红细胞性贫血E大红细胞高色素性贫血59可出现血沉加快的是A真性红细胞增多症B心绞痛C多发性骨髓瘤D良性肿瘤E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60全血离心后分5层,依次是A血浆、白细胞、血小板、还原红细胞、携氧红细胞层B血浆、血小板、白细胞、还原红细胞、携氧红细胞层C血浆、血小板、还原红细胞、白细胞、携氧红细胞层D血浆、白细胞、还原红细胞、血小板、携氧红细胞层E以上都错61ICSH推荐HCT检测参考方法是A放射性核素法B电阻抗法C温氏法D比重计法E折射仪法62魏氏法测定血沉时不正确的是A病人检查前不需控制饮食B血液标本不能有凝血、溶血或混有气泡C血沉管清洁干燥
18、,管径的不均匀误差0.02mmD室温过高要进行血沉校正E血沉管放置要垂直63有关HCT,错误的是A与血流变学联合应用,可用于监测血栓前状态B球形红细胞可使红细胞间残余血浆量增加C可作为计算MCV、MCHC计算的基础D抗凝剂用量过大可使红细胞胀大E可采用肝素或EDTA盐抗凝64关于血细胞比容的叙述,错误的是A用于计算红细胞3个平均指数的要素之一B主要与红细胞数量及大小有关C影响全血黏度的决定性因素之一D贫血时红细胞和血细胞比容平行减低E大面积烧伤患者血细胞比容增高65关于血沉测定的方法学评价,说法错误的是A魏氏法操作简便,但只反映血沉终点的变化,缺乏特异性B潘氏法测定毛细血管血,较适用于儿童,临
19、床应用广泛C温氏法克服了贫血对结果的影响D自动血沉仪可反映血沉不同阶段的差异E血沉率测定要使用专用的离心机66魏氏法血沉测定的成年男性参考值为A010mm/hB015mm/hC210mm/hD315mm/hE012mm/h67网织红细胞网状结构是A脂肪B糖蛋白C核糖核酸D核膜残余物E嗜碱性蛋白质68外周血最常见的网织红细胞是AOBCDE69不用于网织红细胞活体染色的是A灿烂甲酚蓝B新亚甲蓝C中性红D伊红E美蓝70关于血沉影响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因素B温度因素C红细胞形态D白细胞数量E红细胞数量71可作为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辅助诊断的Ret为A5109/LB8109/LC10109/LD0.
20、003E12109/L72关于血沉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红细胞直径越大越薄,血沉越快B球形红细胞使血沉加快C红细胞增多症血沉加快D镰形红细胞血沉加快E贫血对血沉无影响73监测放疗化疗最有效的指标是AHFR和LFRBHFR和MFRCRetDMCHrERDWr74网织红细胞胞质中网状结构含有A中毒颗粒B脂蛋白C线粒体DRNAEDNA75关于网织红细胞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A骨髓中的网织红细胞比外周血中的幼稚B通常网织红细胞比成熟红细胞体积大C计数网织红细胞可用煌焦油蓝染色DICSH将网织红细胞分为四型E网织结构越多细胞越成熟76关于网织红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的红
21、细胞B经固定染色后可见到连成线状或网状的结构C胞浆中含有RNA、核糖体等嗜碱性物质D型最幼稚,型最成熟E可判断骨髓的造血功能77网织红细胞即是瑞氏染色血涂片中的A嗜多色性红细胞B晚幼红细胞C有核红细胞D点彩红细胞E靶形红细胞78不使血沉增快的是A急性时相蛋白B纤维蛋白原C球蛋白D磷脂酰胆碱E胆固醇79外周血中最易见到的网织红细胞是A型B型C型D型E型80网织红细胞计数采用的染色方法是A碱性亚甲蓝染色B煌焦油蓝染色C吉姆萨染色DH-E染色E瑞氏染色81目前临床上血沉测定常用的抗凝剂是A肝素B枸橼酸钠与血液的比例14C枸橼酸钠与血液的比例19DEDTA-K2E草酸盐81能使血沉减慢的是A纤维蛋白原
22、B三酰甘油C胆固醇D清蛋白E球蛋白83影响血沉的最主要因素为A血浆中清/球蛋白比例倒置B抗凝剂的种类与用量C血沉管的内径D室温E时间84成人外周血白细胞为A(510)109/LB(38)109/LC(28)109/LD(410)109/LE(1520)109/L85不影响血细胞在计数室内分布的是A样本稀释不准确B反复充液C有气泡出现D计数池不干净E充液后盖片移动86正常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占A0.10.3B0.20.3C0.30.4D0.50.7E0.70.887白细胞计数仅反映的白细胞数量是A分裂池B成熟池C边缘池D循环池E贮存池88关于粒细胞动力学的叙述,错误的是A根据粒细胞的发育阶段划分B
23、可划分为分裂池、成熟池等5个池C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是循环池和边缘池的粒细胞数D总血液粒细胞池包括循环池和边缘池E边缘池及循环池的粒细胞保持着动态平衡89关于不同年龄白细胞生理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新生儿一般在15.0109/左右B婴儿期淋巴细胞均较高,可达0.70C45岁儿童的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基本相等D初生儿外周血主要为淋巴细胞E6个月至2岁一般在(1112)109/90中性粒细胞核象是指胞核A染色致密程度B是否处于分裂状态C分叶情况D位置E与胞质比例91关于外周血单核细胞增多,正确的是A成人0.8109/B儿童为5%C妊娠时,与中性粒细胞变化相反D常见于急性感染期E出生2周的婴儿有生理性单
24、核细胞减少92严重感染时,若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并伴有明显核左移,说明A感染严重,机体反应性较差B感染严重,机体反应性良好C感染极重,机体反应性很差D感染局限,机体反应性良好E感染局限,机体反应性较差93正常外周血涂片细胞分类计数中,嗜酸性粒细胞占A20%40%B2%4%C5%10%D0%5%E0.5%5%94关于瑞氏染色后单核细胞形态,错误的是A外周血中最大的细胞B细胞核大,呈不规则圆形、肾形或马蹄形C胞质内有细小尘土样嗜天青颗粒D染色质粗糙致密,排列均匀E胞质量多染灰蓝色或淡粉红色95关于白细胞计数的质量控制,错误的是A适当用力,快速振荡30s可充分混匀稀释液B应采用“推式”法向计数板加盖
25、玻片C首选手指血作为检验标本D稀释液应过滤E针刺深度应23mm,采血速度要快96关于杜勒小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脂肪变性引起B胞核残留物C巨大深染的嗜天青颗粒D裸核E胞质局部不成熟97中性粒细胞的毒性指数是指A毒性颗粒的数量B毒性颗粒的分布C毒性颗粒的着色程度D含毒性颗粒的细胞数与所计数的细胞数之比E每升血液中含毒性颗粒的细胞数98与遗传性疾病无关的是A椭圆形细胞B镰形细胞C棘形细胞DPelger-Het畸形E巨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99异型淋巴细胞按其形态学特征分为A空泡型,浆细胞型,幼稚型B空泡型,浆细胞型,单核细胞型C浆细胞型,不规则型,单核细胞型D浆细胞型,不规则型,幼稚型E不规则型,单核细
26、胞型,幼稚型100中性粒细胞增多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绝对值大于A10.0109/LB4.0109/LC7.0109/LD15.0109/LE12.0109/L101不属于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减少的是A再生障碍性贫血B骨髓转移癌C非白血性白血病D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102通常情况下,与白细胞总数增减的意义基本一致的是A淋巴细胞B单核细胞C中性粒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E红细胞103不会引起白细胞数量生理变化的是A新生儿B急性中毒C运动、情绪的影响D妊娠期E吸烟104关于中性粒细胞生理性日间变化,错误的是A在安静和休息时,WBC数较低B活动和进食后较高C早晨较高D下午较高E一日之内最
27、高值与最低值之间可相差一倍105中性粒细胞反应性增多常见于A急性髓性白血病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系统性红斑狼疮D再生障碍性贫血E化学物质或药物中毒106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杆状核与分叶核细胞的比值为A1:14B1:13C1:12D1:11E1:10107核右移是指中性分叶核粒细胞5叶以上者超过A2%B3%C4%D5%E6%108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外周血出现的特征性细胞是A嗜酸性粒细胞B嗜碱性粒细胞C单核细胞D淋巴细胞E巨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109中性粒细胞的毒性变化不包括A大小不均B空泡C毒性颗粒D卡波环E退行性变110可了解病情进展情况、估计预后的指标是A大小不均B毒性颗粒C空泡D毒性指
28、数E退行性变112白细胞胞质中出现棒状小体即可考虑为A急性白血病B慢性白血病C类白血病反应D各类贫血E细菌感染性疾病113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常见于A伤寒或副伤寒B肝癌C大面积烧伤D铅中毒E急性溶血114不会引起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增多的是A急性胰腺炎B支气管哮喘C寄生虫病D荨麻疹E湿疹115分类计数白细胞时应选择血涂片的A尾部B头部C体尾交界处D体部E头体交界处116白细胞显微镜法计数时,白细胞稀释液通常加A0.40mlB0.38mlC0.39mlD0.36mlE2.00ml117显微镜法计数白细胞,通常加血标本A40lB30lC20lD10lE50l118白细胞显微镜计数时,血标
29、本被稀释的倍数是A10B20C40D100E200119对白细胞显微镜计数法的方法学评价,错误的是A简单易行,不需昂贵仪器B是白细胞计数的常用方法C在严格规范的条件下可用于血液分析仪校准D重复性和准确性均较好E适合基层单位选用120白细胞计数时发现有核红细胞,白细胞校正值为A100校正前白细胞数/(100+有核红细胞)B(100+有核红细胞)校正前白细胞数C100校正前白细胞数/(1+有核红细胞)D(100/有核红细胞)校正前白细胞数E100校正前白细胞数/(100有核红细胞)121血涂片经瑞氏染色后,若每高倍镜视野平均白细胞数为46个,则其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大约为A(47)109/LB(79)
30、109/LC(1012)109/LD(1214)109/LE(1315)109/L122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见于A风疹感染期B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感染期C百日咳感染期D猩红热感染期E流行性腮腺炎感染期123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是A钩虫病,急性化脓性胆囊炎B急性失血,肺癌C荨麻疹,心肌梗死D支气管哮喘,猩红热E严重外伤,肝吸虫病124为判断肾上腺皮质功能,可采用注射ACTH前后进行A嗜酸性粒细胞计数B嗜碱性粒细胞计数C淋巴细胞计数D中性粒细胞计数E单核细胞计数125肾移植手术后排异反应前期,外周血绝对值增高的是A中性分叶核粒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D淋巴细胞E单核细胞126异型淋巴细
31、胞增多主要见于A化脓性胆囊炎B急性胰腺炎C阑尾炎D心肌梗死E各种病毒感染127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10%常见于A病毒性感冒B病毒性肝炎C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D缺铁性贫血E广泛的组织损伤或坏死128剧烈运动引起中性粒细胞暂时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白细胞破坏减少B血管收缩C骨髓刺激D体内白细胞重新分布E白细胞生成增多129粒细胞缺乏症是指中性粒细胞数量为A0B偶见C小于0.1109/D小于0.3109/E小于0.5109/130关于核左移,正确的是A很多细胞核偏于左侧的粒细胞B外周血出现幼稚粒细胞C外周血出现核浆发育不平衡的细胞D外周血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多,或出现杆状核以上阶段细胞增多E外周血分类5叶核
32、粒细胞增多131关于核左移,错误的是A再生性左移的白细胞总数增高B退行性左移的白细胞总数不增高或减低C外周血涂片中性杆状核粒细胞计数10%D外周血涂片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可出现幼稚细胞E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左移,中度左移和重度左移132关于再生性核左移意义,错误的是A表示机体反应性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B常伴有毒性变化C仅有杆状核粒细胞增多,表示感染轻、抵抗力强D类白血病反应时核左移不明显E常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134嗜酸性粒细胞稀释液具有保护作用的是A乙醇,叠氮钠B伊红,丙酮C石棉红,亚硝基铁氰化钠D乙醇,亚硝基铁氰化钠E乙醇,丙酮135关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成人(0.
33、050.5)109/B小于5岁(00.8)109/C515岁(00.5)109/D休息时低,活动后增高E宜在早晨8时测定136不属于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的是A中性粒细胞大小不均B空泡变性C卡波环D毒性颗粒E核固缩137不属于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的是ARussell小体B毒性颗粒C空泡D杜勒小体E退行性变138关于中性粒细胞毒性颗粒,不正确的是A比正常中性颗粒粗大B染色呈黑色或黑紫色C可盖于细胞核上D不易与嗜酸性颗粒混淆E可能为细胞摄取细菌或血浆蛋白后发生变性造成139不属于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的是A大小不均B豪焦小体C杜勒小体D空泡E退行性变140与白细胞形态异常无关的是A毒性颗粒B卵磷脂小体C杜勒
34、小体D棒状小体ERussell小体142毒性颗粒可见于A淋巴细胞B异形淋巴细胞C中性粒细胞D红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143关于中性粒细胞毒性颗粒,错误的是A比正常中性颗粒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B为23个嗜天青颗粒的融合C不易与嗜碱性颗粒混淆D可能为摄取细菌发生变性E可能为自噬体144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中表现为核质发育不平衡的是A毒性颗粒B杜勒小体C空泡D退行性变E染色质小体145与中性粒细胞的退行性变无关的是A胞体肿大B核固缩C核棘突D核溶解E结构模糊146引起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加的是A伤寒B疟疾C心肌梗死D过敏性休克E副伤寒147引起中性粒细胞增多最常见的是A急性感染或炎症B大面积烧伤C急性溶血
35、D急性中毒E恶性肿瘤148引起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多的是A伤寒B副伤寒C再生障碍性贫血D急性链球菌感染E系统性红斑狼疮149关于中性粒细胞反应性增多,错误的是A机体对各种病因的应激反应B动员骨髓贮存池中的粒细胞释放C动员边缘池粒细胞进入循环池D增多的粒细胞主要是原始或幼稚细胞E急性溶血所致的增高属于反应性增多150不会引起白细胞数量增多的是A粒细胞白血病B化脓性感染C病毒性感染D急性溶血E急性失血151不会引起白细胞数量增高的是A粒细胞白血病B化脓性感染C急性心肌梗死D再生障碍性贫血E急性溶血152关于中性粒细胞数量降低,错误的是A粒细胞减低是指中性粒细胞1.5109/LB粒细胞缺乏是指中性粒细胞
36、0.5109/LC伤寒如无并发症时,白细胞2109/LD非白血性白血病,白细胞1109/LE急性中毒常引起白细胞减低153不会引起中性粒细胞数量减低的是A流感B非白血性白血病C再生障碍性贫血D糖尿病的酮症酸中毒ESLE154不会引起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加的是A脾功能亢进B尿毒C急性链球菌感染D急性溶血E肺吸虫病155引起淋巴细胞数量增多的是A病毒感染B寄生虫感染C化脓菌感染D放射病E丙种球蛋白缺乏症156不会引起淋巴细胞数量增多的是A结核B婴幼儿、流行性腮腺炎C风疹、流行性腮腺炎D风疹、结核E百日咳、急性化脓性胆囊炎157不会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是A支气管哮喘B猩红热C伤寒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E肠
37、寄生虫158引起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增高的是A钩虫病、急性化脓性胆囊炎B钩虫病C荨麻疹D支气管哮喘、肝吸虫病E严重外伤、肝吸虫病159关于显微镜法白细胞计数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液稀释20倍B取血20lC计数五个中方格内的细胞数D报告方式为白细胞X.X109/E低倍镜下计数160关于白细胞分类计数,错误的是A涂片尾部的中性粒细胞多B涂片尾部的淋巴细胞少C幼稚细胞多分布于血涂片中部D采用“城墙”式移动涂片进行分类有助于弥补分布差异E涂片越薄细胞分布越差161关于显微镜法白细胞计数的叙述,错误的是A采用外周血时注意不要过度挤压B计数池内各方格间的细胞数相差不超过20%C白细胞数量过多时可加大稀释倍数D白
38、细胞数量过少时可扩大计数域E充池后静止23min进行计数162关于显微镜法白细胞分类的叙述,错误的是A涂片制备厚薄适中,头体尾分明B分类时要有秩序地连续进行C低倍镜下选择分类区域,高倍镜下分类D分类时幼红细胞不计入白细胞总数E染色不良会导致错误结果163关于白细胞分类计数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总数超过20109/时,一般应计数200个白细胞B当发现幼稚红细胞时,应列入分类总数中并报告百分率C快速染色法无法确定的细胞,应用瑞-吉染色复查D要避免重复计数E总数低于3109/时可用2张血片分类50100个白细胞164白细胞稀释液不能破坏的是A正常红细胞B畸形红细胞C网织红细胞D有核红细胞E氧合红细胞
39、165关于中性粒细胞核象的叙述,错误的是A可分为核左移和核右移B反映粒细胞的成熟程度C核象变化反映某些疾病的病情和预后D正常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核以分2叶的居多E杆状核与分叶核之比约为113166在疾病进展期出现中性粒细胞核右移现象,常提示A预后不良B预后良好C机体抵抗力强D骨髓造血功能旺盛E白细胞总数增高167关于中性细胞核右移的叙述,正确的是A核右移指核分叶5叶以上5%B核右移时白细胞总数常增高C疾病进行时突然出现核右移:预后好D常因造血物质缺乏DNA减低所致E炎症恢复期出现一过性核右移,为异常现象168关于嗜碱粒细胞增多的叙述,正确的是A指外周血嗜碱粒细胞0.08109/LB炎症性疾病常伴嗜
40、碱性粒细胞增多C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D支气管肺炎E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69关于嗜酸性粒细胞稀释液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乙二醇:保护嗜酸性粒细胞B伊红:着染嗜酸性粒细胞C丙酮:破坏其他物质D煌焦油蓝:着染其他白细胞E蒸馏水:溶液170关于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液稀释20倍B高倍镜下计数4个大方格C最好在染色1h内完成D目前使用较多的试剂是伊红-丙酮稀释液E最好在固定时间内进行,以排除日间生理变化的影响171关于嗜酸粒性细胞计数临床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A精神刺激、运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B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嗜酸性粒细胞减少C猩红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D寄生虫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E
41、伤寒:嗜酸性粒细胞减少172关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临床应用,错误的是A测定肾上腺皮质功能B观察手术病人预后C观察急性传染病的预后D协助诊断变态反应性疾病E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173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最常见于A严重传染病、痤疮B普通感冒、皮肤疖肿C化脓性感染、大面积烧伤D钩虫病、大面积烧伤E铅中毒、痤疮174人工法血细胞计数的技术性误差来源,错误的是A细胞沉淀时间不够B稀释倍数不准C充液不当D计数域误差E混合不均175严重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减低,但有明显的核左移及毒性改变,说明A感染严重,机体反应性较差B感染严重,机体反应性良好C感染极重,机体反应性很差D感染局限,机体反应性良好E感染局限,机体反应性较差176白细胞计数稀释液的作用不包括A将血液稀释20倍B固定白细胞C破坏正常红细胞D破坏网织红细胞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