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0378-2006T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条文说明知识分享.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51380798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 页数:91 大小:2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GB50378-2006T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条文说明知识分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GB50378-2006T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条文说明知识分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GB50378-2006T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条文说明知识分享.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50378-2006T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条文说明知识分享.doc(9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GB50378-2006T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条文说明-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条文说明1总则1.0.1建筑活动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环境影响最大的活动之一。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年建筑量世界排名第一,资源消耗总量逐年迅速增长。因此,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发展绿色建筑应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1.0.2不同类型的建筑因使用功能的不同,其消耗资源和影响环境的情况

2、存在较大差异。本标准考虑到我国目前建设市场的情况,侧重评价总量大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消耗能源资源较多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旅馆建筑。其他建筑的评价可参考本标准。1.0.3建筑从最初的规划设计到随后的施工、运营及最终的拆除,形成一个全寿命周期。关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意味着不仅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并利用环境因素,而且确保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低,运营阶段能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低耗、无害的活动空间,拆除后又对环境危害降到最低。绿色建筑要求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保护环境,同时满足建筑功能。这几者有时是彼此矛盾的,如为片面追求小区景观而过多地用水,为达到节能单项指

3、标而过多地消耗材料,这些都是不符合绿色建筑要求的;而降低建筑的功能要求、降低适用性,虽然消耗资源少,也不是绿色建筑所提倡的。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五者之间的矛盾必须放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统筹考虑与正确处理,同时还应重视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和绿色建筑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与新工艺的应用。l04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与社会习俗等都有着很大的差异,评价绿色建筑时,应注重地域性,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充分考虑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资源、自然环境、经济、文化等特点。1.0.5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与相关的标准是参与绿色建筑评价的前提条件。本标准未全部涵盖通常建筑物所应有的功能和

4、性能要求,而是着重评价与绿色建筑性能相关的功能,主要包括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保护环境等方面。因此建筑的基本要求,如结构安全、防火安全等要求不列入本标准。发展绿色建筑,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倡导城乡统筹、循环经济的理念,全社会参与,挖掘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潜力。注重经济性,从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核算效益和成本,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及地方经济状况,提倡朴实简约,反对浮华铺张,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3基本规定3.1基本要求3.1.2本标准适用于对既有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和旅馆建筑的评价。对新建、扩建与改建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和旅馆建筑的评

5、价,应在交付业主使用一年后进行。3.1.3+绿色建筑是在全寿命周期内兼顾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建筑,而单项技术的过度采用虽可提高某一方面的性能,但很可能造成新的浪费,为此,需从建筑全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综合评估建筑规模、建筑技术与投资之间的互相影响,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要目标,综合考虑安全、耐久、经济、美观等因素,比较、确定最优的技术、材料和设备。3.1.4绿色建筑的建设应对规划、设计、施工与竣工阶段进行过程控制。各责任方应按本标准评价指标的要求,制定目标、明确责任、进行过程控制,并最终形成规划、设计、施工与竣工阶段的过程控制报告。申请评价方应按绿色建筑评价机构的要求,提交评价所需的过程控制基

6、础资料。绿色建筑评价机构对基础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项目现场勘察情况,提出评价报告。3.2评价与等级划分3.2.1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是按定义对绿色建筑性能的一种完整的表述,它可用于评价已建成的建筑物与按定义的绿色建筑相比在性能上的差异。借鉴国际上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经验,针对我国的地域、经济、社会情况,强调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保护环境,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类指标组成。目前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所需基础数据较为缺乏,例如我国各种建筑材料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数据、C02

7、排放量,各种不同植被和树种的CO2固定量等缺少相应的数据库,这就使得定量评价的标准难以科学地确定。因此目前尚不成熟或无条件定量化的条款暂不纳入,随着有关的基础性研究工作的深入,再逐渐改进评价的内容。每类指标包括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控制项为绿色建筑的必备条件;一般项和优选项为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可选条件,其中优选项是难度大、综合性强、绿色度较高的可选项。3.2.2住宅建筑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共有76项,其中控制项27项,一般项40项,优选项9项。公共建筑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共83项,其中控制项26项、一般项43项、优选项14项。除控制项应全部满足外,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还应满足表中对一般

8、项和优选项的要求。当标准中某条文不适应建筑所在地区、气候与建筑类型等条件时,该条文可不参与评价,这时,参评的总项数会相应减少,表中对项数的要求可按原比例调整。设表中某指标一般项数共计为口,某星级要求的一般项数为b,则比例为p=ba。存在不参与评价的条文时,参评的一般项数减少,这种情况下,可按表中规定的比例P调整,一般项数的要求调整为参评的一般项数p。例如,住宅建筑在节能与能源利用指标中一般项共6项,一星级要求的一般项数为2项,p=13;由于没有采用集中采暖和集中空调系统,导致参评的一般项数减少为4项,这种情况下对一星级要求的一般项数减少为4(13),计算结果舍尾取整为1项。4住宅建筑4.1节地

9、与室外环境4.1.1在建设过程中应尽可能维持原有场地的地形地貌,这样既可以减少用于场地平整所带来建设投资的增加,减少施工的工程量,也避免了因场地建设对原有生态环境景观的破坏。场地内有价值的树木、水塘、水系不但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而且是传承场地所在区域历史文脉的重要载体,也是该区域重要的景观标志。因此,应根据城市绿化条例(1992年国务院令第100号)等国家相关规定予以保护。当因建设开发确需改造场地内地形、地貌、水系、植被等环境状况时,在工程结束后,鼓励建设方采取相应的场地环境恢复措施,减少对原有场地环境的改变,避免因土地过度开发而造成对城市整体环境的破坏。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核场地地形图和相关文

10、件。4.1.2绿色建筑建设地点的确定,是决定绿色建筑外部大环境是否安全的重要前提。本条主要对绿色建筑的选址和危险源的避让提出要求。众所周知,洪灾、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建筑场地会造成毁灭性破坏。据有关资料显示,主要存在于土壤和石材中的氡是无色无味的致癌物质,会对人体产生极大伤害。电磁辐射对人体有两种影响:一是电磁波的热效应,当人体吸收到一定量的时候就会出现高温生理反应,最后导致神经衰弱、白细胞减少等病变;二是电磁波的非热效应,当电磁波长时问作用于人体时,就会出现如心率、血压等生理改变和失眠、健忘等生理反应,对孕妇及胎儿的影响较大,后果严重者可以导致胎儿畸形或者流产。电磁辐射无色无味无形,可以穿透

11、包括人体在内的多种物质,人体如果长期暴露在超过安全的辐射剂量下,细胞就会被大面积杀伤或杀死,并产生多种疾病。能制造电磁辐射污染的污染源很多,如电视广播发射塔、雷达站、通信发射台、变电站,高压电线等。此外,如油库、煤气站、有毒物质车间等均有发生火灾、爆炸和毒气泄漏的可能。为此,在绿色建筑选址阶段必须符合国家相关的安全规定。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核场址检测报告及应对措施的合理性。4.1.3目前,常出现居住用地人均用地指标突破国家相关标准的问题,与节地要求相悖。为此,提出控制人均用地的上限指标。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核相关设计文件。4.I.4住区建筑(包括住宅建筑和配套公共建筑)的室内外日照环境、自然采光和

12、通风条件与室内的空气质量和室外环境质量的优劣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居住者的身心健康和居住生活质量。为保证住宅建筑基本的日照、采光和通风条件,本条提出应满足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中有关住宅建筑日照标准要求。在执行本条时应准确理解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关于日照标准要求的以下几项内容:1明确大中小城市的涵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四条规定:大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五十万以上的城市;中等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二十万以上、不满五十万的城市;小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二十万以下的城市。2老年人居住建筑系指专为老年人设计,供其起居生活使用,符合老年人生理、

13、心理要求的居住建筑,包括老年人住宅、老年公寓、托老所等。由于老年人的生理机能、生活规律及其健康需求决定了其活动范围的局限性和对环境的特殊要求,因此为老年人所设的各项设施应有更高的标准。同时,在执行本规定时不附带任何条件。3针对建筑装饰和城市商业活动常出现的问题,在已批准的原规划设计中没有涉及的室外固定设施,如建设中增设的空调机、建筑小品、雕塑、户外广告牌等均不能使相邻住宅楼、相邻住户的日照标准降低。4旧区改建项目内的新建住宅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系指在旧区改建时确实难以达到规定的标准时才能这样做。与此同时,为保障居民的切身利益,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降低后的住宅日照标准均“不得低于大寒日日照1小时的

14、标准。”此外,可酌情降低的规定只适用于各申请建设项目内的新建住宅本身。任何其他情况下的住宅建筑日照标准仍须符合相应规定。在低于北纬25。的地区,宜考虑视觉卫生要求。根据国外经验,当两幢住宅楼居住空间的水平视线距离不低于18m时即能基本满足要求。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核设计图纸和日照模拟分析报告。4.1.5乡土植物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种植乡土植物可确保植物的存活,减少病虫害,能有效降低维护费用。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核规划设计方案,及其植物配植报告,并现场核实。4.I.6“绿地率”是衡量住区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根据我国居住区规划实践,当绿地率达30时可达较好的空间环境效果。该指标经综合分析居住区建筑

15、层数、密度、房屋间距的相关指标及可行性后确定。绿地率系指住区范围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各类绿地面积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道路红线内的绿地),其中包括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建筑的屋顶绿化,不包括其他屋顶、晒台的人工绿地。“人均公共绿地指标”是住区内构建适应不同居住对象游憩活动空间的前提条件,也是适应居民日常不同层次的游憩活动需要、优化住区空间环境、提升环境质量的基本条件。为此,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的相关规定及住区规模一般以居住小区居多的情况,提出“人均公共绿地指标不低于lm2”的

16、要求。公共绿地应采用集中与分散、大小相结合的布局方式,以适应不同居住对象的要求。应满足集中绿地的基本要求:宽度不小于8m,面积不小于400m2,以利于绿地内基本设施的设置和游憩要求。公共绿地应满足日照环境要求:应有不少于13的绿地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范围之外,以利于人们的户外活动。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核规划设计或建成后的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指标是否达标,以及绿地布置是否符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中有关“绿地”的相关规定。4.1.7本条中污染源主要指:易产生噪声的学校和运动场地,易产生烟、气、尘、声的饮食店、修理铺、锅炉房和垃圾转运站等。在规划设计时,应主要根据项目性质合理布局或利

17、用绿化进行隔离。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核规划设计的布局或应对措施的合理性,或检测投入使用后噪声、空气质量、水质、光污染等各项环境指标。4.1.8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各类影响室外大气环境质量的污染物质,主要包括施工扬尘和废气排放两大方面。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中,必须提出行之有效的控制扬尘的技术路线和方案,并切实履行,以减少施工活动对大气环境的污染。为减少施工过程对土壤环境的破坏,应根据建设项目的特征和施工场地土壤环境条件,识别各种污染和破坏因素对土壤可能产生的影响,提出避免、消除、减轻土壤侵蚀和污染的对策与措施。施工工地污水如未经妥善处理排放,将对市政排污系统及水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必须

18、严格执行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的要求。建筑施工噪声,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施工现场应制定降噪措施,使噪声排放达到或优于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的要求。施工场地电焊操作以及夜间作业时所使用的强照明灯光等所产生的眩光,是施工过程光污染的主要来源。施工单位应选择适当的照明方式和技术,尽量减少夜间对非照明区、周边区域环境的光污染。施工现场设置围挡,其高度、用材必须达到地方有关规定的要求。应采取措施保障施工场地周边人群、设施的安全。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核施工过程控制的有关文档,包括提交项目组编写的环境保护计划书、实施记录文件(包括照片、录像等)、环境保护

19、结果自评报告以及当地环保局或建委等有关职能部门对环境影响因子如扬尘、噪声、污水排放评价的达标证明。4.1.9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相关规定,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也称配套公建)应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等九类设施。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是满足居民基本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所需的设施,也是保证居民居住生活品质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本条提出相应要求,其主要意义在于:1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相关项目建综合楼集中设置,既可节约土地,也能为居民提供选择和使用的便利,并提高设施的使用率。2中学、门诊所、商业设施和会所等配套公共设施

20、,可打破住区范围,与周边地区共同使用。这样既节约用地,又方便使用,还节省投资。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核规划设计中,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是否满足居民需求,与周边相关城市设施是否协调互补,以及是否将相关项目合理集中设置。4.1.10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旧建筑,既是节地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防止大拆乱建的控制条件。“尚可使用的旧建筑”系指建筑质量能保证使用安全的旧建筑,或通过少量改造加固后能保证使用安全的旧建筑。对IH建筑的利用,可根据规划要求保留或改变其原有使用性质,并纳入规划建设项目。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核相关设计文件。4.1.11环境噪声是绿色住宅的评价重点之一。根据不同类别的居住区,要求对场地周边的噪声

21、现状进行检测,并对规划实施后的环境噪声进行预测,使之符合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中对于不同类别住宅区环境噪声标准的规定。对于交通干线两侧的住宅建筑,需要在临街外窗和围护结构等方面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核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以及运行后的现场测试报告。4112热岛效应是指一个地区(主要指城市内)的气温高于周边郊区的现象,可以用两个代表性测点的气温差值(城市中某地温度与郊区气象测点温度的差值)即热岛强度表示。“热岛”现象在夏季的出现,不仅会使人们高温中暑的机率变大,同时还形成光化学烟雾污染,并增加建筑的空调能耗,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对于住区而言,由于受规划

22、设计中建筑密度、建筑材料、建筑布局、绿地率和水景设施、空调排热、交通排热及炊事排热等因素的影响,住区室外也有可能出现“热岛”现象。热岛强度的特征是冬季最强,夏季最弱,春秋居中。年均气温的城乡差值约1。本标准采用夏季典型日的室外热岛强度(居住区室外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值,即8:0018:00之间的气温差别平均值)作为评价指标。以1.5作为控制值,是基于多年来对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夏季气温状况的测试结果的平均值。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核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热岛模拟预测分析报告,或运行后的现场测试报告。41.13近年来,再生风和二次风环境问题逐渐凸现。由于建筑单体设计和群体布局不当而导致行人举步维艰或强风卷

23、刮物体撞碎玻璃等的事例很多。研究结果表明,建筑物周围人行区距地1.5m高处风速v5ms是不影响人们正常室外活动的基本要求。此外,通风不畅还会严重地阻碍空气的流动,在某些区域形成无风区或涡旋区,这对于室外散热和污染物消散是非常不利的,应尽量避免。以冬季作为主要评价季节,是由于对多数城市而言,冬季风速约为5ms的情况较多。夏季、过渡季自然通风对于建筑节能十分重要,此外,还涉及室外环境的舒适度问题。夏季大型室外场所恶劣的热环境,不仅会影响人的舒适感,当超过极限值时,长时间停留还会引发高比例人群的生理不适直至中暑。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核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风环境模拟预测分析报告,或运行后的现场测试报告。4

24、.1.14植物的栽植应能体现地方特色。乔木是复层绿化不可缺少的植物树种,不但可为居民提供遮阳、游憩的良好条件,还可以改善住区的生态环境。如果采用单一的、大面积的草坪,不但维护费用昂贵,生态效果也不理想。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核规划设计或实际栽种后,是否采用复层绿化,及乔木种植数量是否达标。4.1.15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对策。为便于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在场地规划中应重视住区主要出入口的设置方位及与城市交通网络的有机联系。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核场地到达公交站点的步行距离是否达标,及其与周边道路交通的有机联系。41.16增强地面透水能力,可缓解城市及住区气温逐渐升高和气候干燥状

25、况,降低热岛效应,调节微小气候,增加场地雨水与地下水涵养,改善生态环境及强化天然降水的地下渗透能力,补充地下水量,减少因地下水位下降造成的地面下陷,减轻排水系统负荷,以及减少雨水的尖峰径流量,改善排水状况。本条提出透水面积的相关规定。本条所指透水地面包括自然裸露地面、公共绿地、绿化地面和镂空面积大于等于40的镂空铺地(如植草砖)。透水地面面积比指透水地面面积占室外地面总面积的比例。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核规划设计方案中透水地面面积是否达标及采用的措施是否合理。4.1.17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是城市节约用地的主要措施之一。应注意的是,利用地下空间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如地下水位的高低等),处理好地下室人

26、口与地面的有机联系、通风、防火及防渗漏等问题。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核规划设计方案地下空间利用的合理性。4.1.18城市的废弃地包括不可建设用地(由于各种原因未能使用或尚不能使用的土地,如裸岩、石砾地、陡坡地、塌陷地、盐碱地、沙荒地、沼泽地、废窑坑等)、仓库与工厂弃置地等。这些用地对城市而言,应是节地的首选措施,它既可变废为利改善城市环境,又基本无拆迁与安置问题。因此,绿色建筑场地选择时可优先考虑废弃场地,但应对原有场地进行检测或处理。例如,对坡度很大的场地,应做分台、加固等处理;对仓库与工厂的弃置地,应对土壤中是否含有有毒物质进行检测,并做相应处理后方可使用。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核场址检测报告及规

27、划设计应对措施的合理性。4.2节能与能源利用4.2.1住宅建筑热工设计和暖通空调设计的优劣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很大。根据1月份和7月份的平均温度,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国土被分为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和温和5个不同的建筑气候区,除温和地区外,建设部已经颁布实施了分别针对各个建筑气候区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标准。建设部所颁布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节能率为50,即在保持相同室内热环境条件的前提下,要求新建和改扩建的居住建筑的采暖或空调能耗降低一半。节能50并非建筑节能的最终目标,近几年来已经有一些省、市根据当地建筑节能工作开展的程度和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制定了节能率高于50的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标

28、准。因此将本条作为必须达标的项目。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要求是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最主要的内容。住宅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主要是指外墙、屋顶、地面的传热系数,外窗的传热系数和或遮阳系数,窗墙面积比,建筑体形系数。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核有关设计文档和现场核实。4.2.2对于用电驱动的集中空调系统,冷源(主要指冷水机组和单元式空调机)的能耗是空调系统能耗的主体,因此,冷源的能源效率对节省能源至关重要。性能系数、能效比是反映冷源能源效率的主要指标之一,为此,将冷源的性能系数、能效比作为必须达标的项目。随着建筑业的持续增长,空调的进一步普及,中国已成为空调设备的制造大国,大部分世界级品牌都已在中国成立合资或独资企

29、业,大大提高了机组的质量水平,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已于2004年8月23日发布了国家标准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9577,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9576等三个产品的强制性国家能效标准,规定2005年3月1日实施。将产品根据能源效率划分为5个等级,目的是配合我国能效标识制度的实施。能效等级的含义:1等级是企业努力的目标;2等级代表节能型产品的门槛(按最小寿命周期成本确定);3、4等级代表我国的平均水平;5等级产品是未来淘汰的产品。目的是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明确的信息,帮助其选择购买,促进高效产品的市场。国家标准

30、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年7月1日实施)中5.4.5和5.4.8条强制性条文规定了冷水(热泵)机组制冷性能系数(COP)限值和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比(EER)限值,对于采用集中空调系统的居民小区,或者设计阶段已完成户式中央空调系统设计的住宅,其冷源能效的要求应该等同于公共建筑的规定。具体来说,对照“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标准,冷水(热泵)机组取用标准“表2能源效率等级指标”中的规定值为:活塞涡旋式采用第5级,水冷离心式采用第3级,螺杆机则采用第4级;单元式空气调节机中,取用标准“表2能源效率等级指标”中的第4级。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检查设计图纸及说明书,核对所安装设备的能效

31、值。4.2.3如果采用集中采暖或集中空调机组向住宅供热(冷),这会涉及用户支付采暖、空调费用问题。作为收费服务项目,用户能自主调节室温是必须的,因此应该设置室温可由用户自主调节的装置;然而,收费与用户使用的热(冷)量多少有关联,作为收费的一个主要依据,计量用户用热(冷)量的相关测量装置和制定费用分摊的计算方法是必不可少的。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检查图纸及说明书中有关室(户)温调节设施及按户热量分摊的技术措施内容。4.2.4住宅建筑的体形、朝向、楼距、窗墙面积比、窗户的遮阳措施不仅影响住宅的外在质量,同时也影响住宅的通风、采光和节能等方面的内在质量。作为绿色建筑应该提倡建筑师充分利用场地的有利条件,尽

32、量避免不利因素,在这些方面进行精心设计。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核有关设计文档和现场核实。4.2.5需要对所有用能系统和设备进行节能设计和选择。如对于集中采暖或空调系统的住宅,冷、热水(风)是靠水泵和风机输送到用户,如果水泵和风机的选型不当,其能耗在整个采暖空调系统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在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年7月1日实施)中5.2.8,5.3.26,5.3.27条已作了规定,可以参照执行。其评价方法为检查图纸及说明书中所选水泵和风机计算的输送能耗限值。又如给水系统节能要求:I高层建筑生活给水系统分区合理,低区充分利用市政供水压力,高区采用减压分区时,不得多于一区,每区供

33、水压力不大于0.45MPa。2设有集中热水供应的住宅小区,系统设计合理并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减少热水输送和循环过程中的热量损失,要求水加热站供水温度与最不利用水点处出水温度差小于10。4.2.6在本节控制项4.2.2条已说明了冷源能源效率是机组运行节能的关键指标。作为般项要求,冷源能源效率应比4.2.2条中规定的、对照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9577、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9576更高一个等级。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检查设计图纸及说明书,核对所安装设备的能效值。42.7在住宅建筑的建筑能耗中,照明能耗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因此要注意照明节能。考虑到住宅建筑的特殊性,

34、套内空间的照明受居住者个人行为的控制,不易干预,因此本条文不涉及套内空间的照明。住宅公共场所和部位的照明主要受设计和物业管理的控制,作为绿色建筑必须强调公共场所和部位的照明节能问题,因此本条文明确提出采用高效光源和灯具并采取节能控制措施的要求。住宅建筑的公共场所和部位有许多是有自然采光的,例如大部分住宅的楼梯间都有外窗。在自然采光的区域为照明系统配置定时或光电控制设施,可以合理控制照明系统的开关,在保证使用的前提下同时达到节能的目的。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核有关设计文档和现场核实。428设置集中采暖或集中空调系统的住宅,如设置集中新风和排风的系统,由于采暖空调区域(或房间)排风中所含的能量十分可观

35、,在技术经济分析合理时,集中加以回收利用可以取得很好的节能效益和环境效益。对于不设置集中新风和排风的系统,可以采用带热回收功能的新风与排风的双向换气装置,它既能满足人员对新风量的卫生要求,又能大量减少在新风处理上的能源消耗。这一类换气装置通常是将换热器、新风机和排风机组合在一起。有的可以直接安装在外墙上,由于风量不大,只适用于不大的单间房间,对建筑立面的设计也会带来一些困难,但独立性很强,适用于单独的房间;另一种需要再接风管,设计时同样需要注意取排风口的位置布置问题,同时也要注意该装置送排风的机外余压与风道的阻力要求,不够时,应采取措施。由于存在技术经济分析是否合理问题,所以作为一般项。本条的

36、评价方法为审核有关设计文档和现场核实。429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第二条:“本法所称可再生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第十七条: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供热采暖和制冷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等太阳能利用系统。”根据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情况,比较成熟的是太阳能热利用,即应用太阳能热水器供生活热水、采暖等;以及应用地热能直接采暖,或者应用地源热泵系统进行采暖和空调。开发6090的地热水用于北方城镇集中供热是很有希望的事业。这意味着用低温地热替代一部分有高品位化学能的燃煤,同时减少了燃煤对环境的污染,是既节能又环保的工作。

37、规划研究和设计这种供热系统时,首先应注意地热资源的特点。地热资源是在长久的地质年代中形成的,它像矿产一样,是不能在较短时间再生的,这和一般地下水不同。应当用分阶段开发、探米结合的方法,在开发利用过程中逐步摸清地热田的潜力;地热如利用得当或回灌安排得好,可以认为是无污染能源;与其他矿产不同,由于热会散失,90以下地热水不能长期贮存、不能长距离输送。地热是分散能源,只能就近利用;开发地热由于深浅不同,打井投资差异很大;影响利用的水量、水温、水质三个因素也会有很大差异。即使在同一地点,取不同地层的水,三个因素也会有大的差别。近年来,国内在应用地源热泵方面发展较快。根据国家标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38、GB50366,地源热泵系统定义为:以土壤或地下水、地表水为低温热源,由水源热泵机组、地能采集系统、室内系统和控制系统组成的供热空调系统。根据地能采集系统的不同,地源热泵系统分地埋管、地下水和地表水三种形式。我国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利用起步不久,同时各地气候、经济发展均不相同,目前我国住宅建筑中采暖、空调、降温、电气、照明、炊事、热水供应等所消耗的能源各占多少百分比的数据还没有比较详细的调查统计资料,因此,要确定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也有不少困难。但凡事总有开头,这里根据有关专家对2001年按终端用途分的建筑能耗资料,其中城镇采暖占37.4,农村采暖占6.44,空调制冷占11.5

39、,照明、家电占7.o,炊事、热水占37.7。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热水和采暖空调占到建筑能耗的大部分。因此,条文中提出的5可以用以下指标来判断:(1)如果小区中有25PJ,JE:的住户采用太阳能热水器提供住户大部分生活热水,判定满足该条文要求;或(2)小区中有25的住户采用地源热泵系统,判定满足该条文要求;或(3)小区中50的住户采用地热水直接采暖,判定满足该条文要求。要说明的是在应用地源热泵系统(也应包括地热水直接采暖系统)时,不能破坏地下水资源。这里引用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的强制性条文,即:3.1.1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进行工程场地状况调查,并对浅层地热能资源进行勘察。5

40、.1.1地下水换热系统应根据水文地质勘察资料进行设计,并必须采取可靠回灌措施,确保置换冷量或热量后的地下水全部回灌到同一含水层,不得对地下水资源造成浪费及污染。系统投入运行后,应对抽水量、回灌量及其水质进行监测。另外,如果地源热泵系统采用地下埋管式换热器的话,要注意并进行长期应用后土壤温度变化趋势的预测。由于应用地区采暖和空调使用时间不同,对于以采暖为主地区,抽取土壤热量(冬季)会大于向地下土壤排热量(夏季),结果长期使用后(比如5年,10年,15年后),土壤温度会逐渐下降,以至冬季机组运行效率下降,出力下降,甚至不能正常运行。对于以空调为主地区,向地下土壤排热量(夏季)会大于抽取土壤热量(冬

41、季),结果长期使用后,土壤温度会逐渐上升,同样,机组夏季运行效率下降和出力下降。因此,在设计阶段,应进行长期应用后(比如25年后)土壤温度变化趋势平衡模拟计算。或者,要考虑如果地下土壤温度出现下降或上升变化时的应对措施,比如,有可能设冷却塔,有可能设地下埋管式地源热泵产生热水;有可能设辅助热源;或者设计复合式系统等等。本条的评价方法为依据设计文档计算和现场核实。4.2.10在第4.2.1条规定的前提下,根据相应的居住建筑节能标准规定采暖或空调能耗计算方法可以计算出一个采暖或空调能耗限值,有些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已经明确给出了采暖或空调能耗限值。利用标准中规定的同样的能耗计算方法,对当前评价的实际住

42、宅的采暖或空调能耗进行计算,如果计算得出的这个能耗低于相应居住建筑节能标准规定限值的80,则表明参评的住宅节能性能优越,满足本优选项的要求。如果能够通过检测,直接得到实际住宅的采暖或空调能耗,也可以用实测的能耗与标准规定的限值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判定是否满足本优选项的要求。本条的评价方法为依据设计文档计算或实测。4.2.11根据4.2.9条的说明,条文中提出的10可以用以下指标来判断:(1)如果小区中有50以上的住户采用太阳能热水器提供住户大部分生活热水,判定满足该条文要求;或(2)小区中有50的住户采用地源热泵系统,判定满足该条文要求;或(3)小区中全部用户采用地热水直接采暖,判定满足该条文要

43、求。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核有关设计文档和现场核实。4.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4.3.1对住宅建筑,除涉及到室内水资源利用、给水排水系统外,还涉及到室外雨、污水的排放、再生水利用以及绿化、景观用水等与城市宏观水环境直接相关的问题。结合城市水环境专项规划以及当地水资源状况,考虑建筑周边环境,对建筑水环境进行统筹规划,是建设绿色住宅建筑的必要条件。因此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前应结合区域的给水排水、水资源、气候特点等客观环境状况对建筑水环境进行系统规划,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增加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减少市政供水量和污水排放量。水系统规划方案包括用水定额的确定、用水量估算及水量平衡、给水排水系统设计、节水器具、污水处

44、理、再生水利用等内容。根据所在地区水资源状况和气候特征的不同,水系统规划方案涉及的内容可能有所不同,如不缺水地区,不一定考虑污水再生利用的内容。因此,水系统规划方案的具体内容要因地制宜。用水定额、水量平衡及用水量的确定要从住区区域用水整体上来考虑,应参照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T50331和其他相关用水标准规定的用水定额,并结合当地经济状况、气候条件、用水习惯和区域水专项规划等,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雨水、再生水等水源的利用是重要的节水措施,但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多雨地区应加强雨水利用,内陆缺水地区加强再生水利用,而淡水资源丰富地区不宜强制实施污水再生利用,但所有地区均应考虑采用

45、节水器具。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核建筑水(环境)系统规划方案报告并现场核实。4.3.2为避免管网漏损,可采取以下措施:1给水系统中使用的管材、管件,必须符合现行产品行业书准的要求。对新型管材和管件应符合企业标准的要求,并必须符合有关行政和政府主管部门的文件规定组织专家评估或鉴定通过的企业标准的要求。2选用性能高的阀门、零泄漏阀门等,如在冲洗排水阀、消火栓、通气阀阀前增设软密封闭阀或蝶阀。3合理设计供水压力,避免供水压力持续高压或压力骤变。4选用高灵敏度计量水表,而且根据水平衡测试标准安装分级计量水表,计量水表安装率达l00%。5做好管道基础处理和覆土,控制管道埋深,加强管道工程施工监督,把好施工质

46、量关。小区管网漏失水量包括:室内卫生器具漏水量、屋顶水箱漏水量和管网漏水量。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阅相关防止管网漏损措施的设计文件,并现场查阅用水量计量情况的报告。4.3.3本着“节流为先”的原则,优先选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零经济贸易委员会2001年第5号公告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节蛮设备(产品)目录中公布的设备、器材和器具。根据用水场拿的不同,合理选用节水水龙头、节水便器、节水淋浴装置等。对采用产业化装修的住宅建筑,住宅套内均应采用节水器具。所有用水器具应满足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164及节水型产品技术条件与管理通则GBT18870的要求。可选用以下节水器具:1节水龙头:加气节水龙头、陶瓷阀芯水龙头、

47、停水自动关闭水龙头等;2坐便器:压力流防臭、压力流冲击式6L直排便器、3L6L两挡节水型虹吸式排水坐便器、6L以下直排式节水型坐便器或感粤式节水型坐便器,缺水地区可选用带洗手水龙头的水箱坐便器,极度缺水地区可试用无水真空抽吸坐便器;3节水淋浴器:水温调节器、节水型淋浴喷嘴等;4节水型电器:节水洗衣机,洗碗机等。另外采用给水系统减压限流措施也能取得可观的节水效果,如使得生活给水系统入户管表前供水压力不大于0.2MPa。设有集中供应生活热水系统的建筑,应设完善的热水循环系统,用水点开启后10秒钟内出热水。采用非传统水源、高效节水灌溉方式等其他手段也可达到节水的目的。本条款的节水率指的是采用包括利用

48、节水设施、非传统水源在内的节水手段实际节约的水量占设计总用水量的百分比,即总节水率,可通过下列公式进行计算:RWR=(Wn-Wm)/Wn式中RWR节水率,;Wn总用水量定额值,按照定额标准,根据实际人口或用途估算的建筑用水总量,m3a;Wm实际市政供水用水总量,按照住区各用水途径测算出的总量,m3a。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阅产品说明书、产品检测报告、运行数据报告(用水量计量报告)。4.3.4住区景观环境用水及补水属城市景观环境用水的一部分。应结合城市水环境规划、周边环境、地形地貌及气候特点,提出合理的住区水景面积规划比例,避免为美化环境而大量浪费水资源。景观用水应优先考虑采用雨水、再生水,而不应采用市政供水和自备地下水井供水。另外,也可设置循环水处理设备,循环处理利用景观用水。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阅竣工图纸、设计说明书及现场核查。4.3.5雨水、再生水等非传统水源在储存、输配等过程中要有足够的消毒杀菌能力,且水质不会被污染,以保障水质安全。供水系统应设有备用水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