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Z214-2005《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讲解学习.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51378903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 页数:248 大小:2.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TZ214-2005《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讲解学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8页
TZ214-2005《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讲解学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TZ214-2005《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讲解学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Z214-2005《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讲解学习.doc(24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TZ214-2005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UD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TBPTZ214-2005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20050922发布20050922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主编单位: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施行日期:2005年9月22日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年北京前言本指南根据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关于认真做好新建客运专线铁路施工和验收暂行标准编制工作的通知(经规标准20048号)文件要求编写

2、,供时速200350km新建客运专线铁路试用。其内容以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为基础而编写。本指南共分13章,另有9个附录。其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施工准备、洞口工程、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开挖、支护、装运与弃碴、二次衬砌、监控量测、防排水、通风防尘与风水电供应、特殊岩土和不良地质地段隧道施工等。本指南主要修订的内容有:1 对施工中须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的主要项目作了规定。2 明确了采用钻爆法施工时应优先采用喷锚构筑法,强调地质复杂、长大隧道必须将地质预测、预报及监控量测作为重点工序引入施工作业循环。并对施工阶段地质预测、预报增加了专门的章节。3 增加了隧道洞口缓冲结构施工的内容4 根

3、据客运专线铁路隧道的断面,对各级围岩的开挖方法重新进行了界定和明确。5 增加了喷射钢纤维、合成纤维混凝土的内容。6 对锚杆、钢筋网、钢架的施工工艺进行了细化。7 为保证防水板的铺设质量,对初期支护表面的平整度提出了严格的评价指标。8 明确了二次衬砌施工必须遵循仰拱超前,拱墙整体浇筑的原则,并尽量采用仰拱、侧壁、拱部一体化施工模板台车。9 根据客运专线对结构耐久性能的要求,对二次衬砌混凝土的施工工艺进行了细化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10 根据多年来隧道施工及运营的经验、教训及目前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明确了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应把加固围岩、防排水做为重点,防水等级必须达到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

4、B50108)规定的一级防水等级标准。并对注浆加固、结构防排水的内容进行了细化。11 明确要求对隧道每道工序的的施工质量都应进行相应的检查。12 隧道施工中,应把环境保护放在首位。洞内施工应加强通风、照明、防尘、降温和防止有害气体,确保作业人员身体健康。13 特殊岩土和不良地质地段隧道的施工增加了黄土隧道施工的内容。14 增加了附录F环境类别及作用等级。本指南未含竖井、斜井及辅助通道的施工,施工中可参照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使用。在执行本指南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及时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地址

5、:西安市雁塔路北段1号;邮编:710054;电话:029-87864797;电邮:sgb06),并抄送铁路工程技术标准所(北京市羊坊店路甲8号,邮编:100038)。本指南由铁道部建设管理司负责解释。主编单位: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铁路工程技术标准所主要起草人:王秀成、倪光斌、杨志安、管德鹏、董晓光、吴正新。目次1总则12术语33施工准备73.1施工调查73.2设计文件的核对73.3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83.4控制测量103.5施工机械准备103.6施工场地与临时工程113.7作业人员134洞口工程144.1一般规定144.2明洞及洞门154.3缓冲结构175超前地质预测、预报196开挖

6、226.1一般规定226.2隧道超欠挖的规定256.3钻爆开挖277支护337.1一般规定337.2喷射混凝土337.3锚杆、锚索387.4钢筋网417.5钢架428装、运与弃碴439衬砌459.1一般规定459.2耐久性混凝土施工4810监控量测5311防排水5811.1一般规定5811.2注浆防水5811.3结构防排水6211.4施工排水7412通风、防尘与风水电供应7612.1通风与防尘7612.2供风7812.3供水7912.4供电8013特殊岩土和不良地质地段隧道施工8213.1一般规定8213.2富水软弱破碎围岩8213.3岩溶8313.4风积沙和含水砂层8513.5瓦斯8613.

7、6岩爆9013.7挤压性围岩9113.8膨胀岩9213.9黄土94附录A开挖、支护顺序图96附录B爆破成缝试验方法99附录C周边眼装药结构100附录D喷锚支护施工记录101附录E喷锚支护有关的试验和测定方法103E.1喷射混凝土强度检查试件的制作方法103E.2喷射混凝土厚度的检测方法103E.3喷射混凝土与岩面粘结力的试验方法103E.4喷混凝土实际配合比、水灰比的测定方法104附录F铁路隧道围岩分级判定105附录G施工阶段围岩级别判定卡107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条文说明1091 总则1.0.1 为适应新建客运专线铁路工程的施工技术要求,使隧道施工符合技术先进、质量优良、施工安全

8、、进度均衡、消耗降低、有利环保的要求而制定本指南。1.0.2 本指南适用于时速200350km新建客运专线、标准轨距的铁路隧道工程的施工。1.0.3 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必须按照批准的设计文件施工,在施工中应根据地质预测、预报及监控量测信息实施动态管理。1.0.4 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采用钻爆法施工时,宜采用喷锚构筑法。1.0.5 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每道工序的完成,都应采取相应的检测手段检测施工质量,并作好记录;隧道完工后应对施工质量进行全面的无损检测,特别是衬砌质量及隧道底部质量,必要时辅以钻孔取样。并应将检测结果纳入竣工文件。1.0.6 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防排水,应采取“防、排、截、堵

9、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根据施工需要和当地环保要求做好施工期间的防排水。1.0.7 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的防水等级必须达到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规定的一级防水等级标准,衬砌结构不允许渗水,衬砌结构表面无湿渍。1.0.8 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防水应以混凝土自防水为主体,应以施工缝、变形缝防水为重点,并应重视初期支护的防水,辅以注浆防水和防水层加强防水,满足结构使用功能。1.0.9 隧道衬砌结构施工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检测手段,进行严格的过程控制,确保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1.0.10 客运专线铁路隧道的长度等级可按下列规定划

10、分:1 长度在500m及以下为短隧道。2 长度在500m以上至3000m为中长隧道。3 长度在3000m以上至10000m为长隧道。4 长度在10000m以上为特长隧道。1.0.11 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应根据铁路修建的总体施工组织计划,结合施工单位具体情况,做好以下工作:1 隧道施工必须遵守国家、铁道部规定的安全规程,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确保施工安全。2 隧道施工必须遵守国家、铁道部规定的质量验收标准,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保证措施,确保工程质量。3 应用信息化网络技术,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和施工技术水平。4 隧道施工应根据隧道

11、的长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情况制定地质预测、预报和监控量测计划,并纳入施工工序中。5 在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下,节约能源,降低材料消耗,提高隧道工程施工的综合经济效益。6 积极改善隧道工程施工条件,加强通风、防尘、照明、防有害气体、防辐射,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遵守国家有关劳动保护法规,确保作业人员身体健康。7 所用于主体、附属工程的材料进场前应进行相关的试验与检验,各种工程材料必须符合国家、铁道部现行规范和验标的要求后才能进场。8 隧道工程施工从进场建点到竣工收尾,都应把保护环境、文明施工贯穿到施工的每一环节中。1.0.12 隧道工程施工应根据规定的测量精度,采取相应的施测方法,建立复核

12、制度,保证隧道的中线、水平、开挖断面、初期支护厚度、二次衬砌厚度和净空尺寸符合设计要求。1.0.13 在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收集原始数据、资料,做好有关的施工记录。隧道竣工时应根据施工特点编写单项和全面的施工技术总结,及时提交竣工文件。1.0.14 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的施工除应符合本指南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2 术语2.0.1 物理勘探geophysicalprospecting(geophysicalexploration)利用物理学的原理、方法和专门的仪器,测试并综合分析隧道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特征和物理参数以及工程质量的检测。隧道工程地质调查中,常用的方法有电法、弹性

13、波法、电磁波法等,简称物探法。2.0.2 岩石质量指标(RQD)rockqualitydesignation用直径为75mm的金刚石钻头和双层岩芯管在岩石中钻进,连续取芯,回次钻进所取岩芯中,长度大于10cm的岩芯段长度之和与该回次进尺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2.0.3 围岩自稳时间rock-selfstabilitytime围岩开挖暴露后,在未进行任何支护情况下,能够自行持续稳定的时间。2.0.4 围岩自承能力bearingcapacityofsurroundingrock围岩开挖暴露后,在无需进行任何支护的情况下,松弛区外侧出现应力重分布,达到平衡状态并形成“平衡拱”,由“平衡拱”承载上部荷

14、重的能力。2.0.5 结构耐久性structuredurability结构及其部件在可能引起材料性能劣化的各种作用下能够长期维持其应有性能的能力。在结构设计中,结构耐久性又常被定义为预定作用和预期的维修与使用条件下,结构及其部件能在预定的期限内维持其所需的最低性能要求的能力。2.0.6 胶凝材料cementitiousmaterial,orbinder用于配置混凝土的硅酸盐水泥与粉煤灰、磨细矿渣和硅灰等矿物掺和料的总称。矿物掺和料在混凝土配比中的用量,通常以其占胶凝材料总量的百分比(重量比)表示。2.0.7 水胶比watertobinderratio混凝土配置时的用水量与胶凝材料(水泥加矿物掺

15、和料)总量之比。在耐久性混凝土的配合比中,常以胶凝材料用量的概念取代传统的水泥用量,并以水胶比取代传统的水灰比,作为判断混凝土密实性或耐久性的一个宏观指标。2.0.8 全断面开挖法fullfaceexcavationmethod采用全断面一次开挖成形的施工方法。2.0.9 正台阶法benchcutmethod先开挖上半断面,待开挖至一定长度后同时开挖下半断面,上、下半断面同时并进的施工方法。2.0.10 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ringcutmethod先开挖上部导坑成环形,并进行支护,再分部开挖中部核心土、两侧侧壁的施工方法。2.0.11 双侧壁导坑法bothsidedriftmethod先开挖

16、隧道两侧的导坑,并进行初期支护,再分部开挖剩余部分的施工方法。2.0.12 中导洞法centerdriftexcavationmethod在连拱隧道或单线隧道的喇叭口地段,先开挖两洞之间中隔墙部分,并完成中隔墙混凝土浇筑后,再进行左右两洞开挖的施工方法。2.0.13 中隔壁法(CD法)centerdiaghrammethod在软弱围岩大跨隧道中,先开挖隧道的一侧,并施作中隔壁墙,然后再开挖另一侧的施工方法。2.0.14 交叉中隔壁法(CRD法)crossdiaghrammethod在软弱围岩大跨隧道中,先开挖隧道一侧的一或二部分,施作部分中隔壁和横隔板,再开挖隧道另一侧的一或二部分,完成横隔板

17、施工;然后再开挖最先施工一侧的最后部分,并延长中隔壁,最后开挖剩余部分的施工方法。2.0.15 岩爆rockburst在高地应力岩层中开挖隧道时,围岩应力突然释放而引起岩块爆裂向外抛射的现象。2.0.16 光面爆破smoothblasting为了使爆破形成平整的开挖面,减小超挖,由开挖面中部向外侧依次顺序起爆的爆破方法。2.0.17 预裂爆破presplitting在硬岩隧道的开挖中,先行爆破周边孔,预先拉成断裂面,然后再爆中央部分的爆破方法。2.0.18 喷锚支护shotcreteandrockboltsupprot由喷射混凝土、锚杆和钢筋网等组合而成的支护结构。2.0.19 钢架steel

18、frameorbeamsupport用钢筋或型钢、钢管、钢轨等制成的支护骨架结构。2.0.20 超前支护advancedsupport在隧道开挖前,对开挖工作面前方的围岩进行预加固的支护技术。2.0.21 管棚pipe-roofprotection在隧道开挖前,沿开挖工作面的外轮廓线外,按一定外插角插入直径为70180mm的钢管,压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然后将钢管尾部与钢架焊接为一体形成的支护体系。2.0.22 小导管预注浆smallpipe-roofprotection在开挖前,沿开挖面的拱部外周插入直径为3870mm的钢管,压注浆液,开挖时用钢架支护等支承这种钢管所进行的支护。2.0.23

19、锚杆rockbolt锚杆指用实心或空心的钢材加工成的锚杆体。2.0.24 锚索anchor锚索指以钢绞线为杆体材料的锚固设施。2.0.25 超前锚杆pioneerrockbolt在开挖前,沿隧道拱部按一定角度设置的起着预加固围岩作用的锚杆。2.0.26 预注浆pioneergrouting为了固结围岩或堵水,在地面或在掌子面或沿拱部开挖轮廓线进行的超前注浆。2.0.27 全封闭注浆full-closedgrouting是超前预注浆的一种。沿开挖轮廓线和掌子面,按一定的间距,钻直径70180mm的孔,一般孔深为3050m,向孔内压注某种(水泥浆或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液浆,浆液的扩散将钻孔周围一定范

20、围内岩缝中的水挤走,并和相邻钻孔的浆液与周围的岩体固结成一体,达到固结围岩和止水效果。2.0.28 回填注浆backfillinggrouting在衬砌完成后,为了填充衬砌与防水板之间的空隙而进行的注浆。2.0.29 衬砌前围岩注浆surroundinggroundgrountingbeforelining初期支护以后,为封堵渗漏水对围岩所进行的注浆。2.0.30 衬砌内注浆lininggrouting由于衬砌缺陷引起渗漏水时,在衬砌内进行的注浆。2.0.31 分区防水waterproofingbyseetim防水板施工后,按一定的长度分段,在防水板上粘贴环向背贴式止水带,二衬混凝土浇筑后,相

21、邻两环之间若出现渗漏水,使其不易流窜,便于针对一定的区段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2.0.32 复合防水板compoundwater-proofmambrane由工厂生产的将缓冲层(土工织物)和防水板粘结在一起的复合防水材料。2.0.33 模板台车和模板台架formjumbo由门架结构、大块模板、调整机构(液压或螺杆)、行走机构等组成的隧道二衬混凝土整体移动设备。若不设大模板,采用组合模板拼装,称模板台架。2.0.34 作业台架operationframe为了方便开挖、支护、防水板等施工,制造的移动式(轮式、轨行式或滑撬式)或拼装式作业架,一般由门架、伸缩(折叠)作业台、风水电接口、起吊设备、走行机

22、构等构成。2.0.35 石门rockcross-cut在隧洞轴线与煤层走向正交或斜交时,掌子面与煤层间的岩柱,厚度一般取1.52.0m,当岩层松软、破碎时应适当增大。2.0.36 石门揭煤rockcolumn同时开挖石门与煤层的全过程,它包括石门掘进、半煤半岩掘进、全煤层掘进、过完煤层等。3 施工准备3.1 施工调查3.1.1 施工调查前应查阅已掌握的设计文件和资料,制定调查提纲。调查结束后,根据调查情况编写书面的施工调查报告。3.1.2 施工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1 工程概况:包括工程环境、气候特征、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工程规模、数量和特点。2 工程的施工条件:包括施工运输、水源、供电、通信、

23、场地布置、弃碴场地及容纳能力、征地、拆迁情况等。3 当地原材料及半成品的品种、质量、价格及供应能力。4 生产及生活供水、供电条件及施工通信条件。5 地方生活供应、医疗、卫生、防疫和民族风俗。6 对当地生态、环境保护的一般规定和特殊要求,工程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近、远期影响。7 其它尚待解决的问题。3.2 设计文件的核对3.2.1 对设计文件的核对应做好以下工作:1 技术标准、技术条件、设计原则。2 隧道的平面及纵断面。3 隧道设计的勘测资料,如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钻探图表等。4 各设计专业的接口及相互衔接。5 隧道穿过不良地质地段的设计方案,隧道施工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预防措施。6 隧

24、道洞口位置,洞门样式,洞身衬砌类型,辅助坑道的类型和位置,洞口边坡、仰坡的稳定程度。7 施工方案、方法和技术措施。8 洞门与洞口段的其它各项工程的衔接方式。9 洞、内外排水系统和排水方式。10 隧道施工期通风方案。3.2.2 控制桩和水准基点的核对和交接应做好以下工作:1 隧道控制桩和水准基点的交接应在建设单位主持下,由设计单位持交桩资料向施工单位逐桩逐点交接确认,遗失的应补桩,资料与现场不符的应要求更正。2 对接收的控制桩和水准基点,应实行相应等级的测量复核。3 测量复核结果应呈报监理工程师。3.2.3 施工单位应全面熟悉设计文件,并会同设计单位进行现场核对,当与实际情况不符时,应及时提出修

25、改意见。3.2.4 在施工调查和设计文件核对后,应将结果及存在的问题,以书面形式呈报监理工程师。3.3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3.3.1 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应通过全面的调查研究,按照建设项目的工期要求和投资计划,有计划地合理组织和安排好工期、施工方案、施工方法、施工顺序,并提出劳动力、材料、机具设备等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3.3.2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应遵循下列原则:1 满足指导性和综合性施工组织设计。2 应在详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技术经济方案的比选,根据最优的方案进行设计。3 应完善施工工艺,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4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5 根据工程特点和工期要求

26、,安排好施工顺序及工序的衔接。6 提高施工机械化作业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劳动强度,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工程质量。7 符合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及职业健康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3.3.3 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应以下列内容为依据。1 建设项目的合同文件。2 设计文件、有关标准、施工技术指南和施工工法。3 调查资料,如气象、交通运输情况、当地建筑材料分布、临时辅助设施的修建条件,以及水、电、通信等情况。4 施工力量及机具现状和更新情况。5 现行施工定额和本单位实际施工水平。3.3.4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1 地理位置、地理特征、气候气象、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工程设计概况、工期要求、

27、质量要求、主要工程数量等。2 工程特点、施工条件、施工方案。3 洞口场地布置、洞内管线及风、水、电供应方法。4 安全、质量控制目标。5 施工进度安排、施工形象进度。6 进洞方案、开挖方法、爆破设计、装碴运输、支护、衬砌、通风、排水、施工测量、地质预报、监控量测、工程试验等。7 机械设备配备、劳动力配备、主要材料供应计划、当地材料供给等。8 施工管理、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保证措施等。9 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直接影响和潜在的影响,对各种影响因素所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10 隧道施工地区发生自然灾害、施工中发生紧急情况时的应急预案。3.3.5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应在开工前作为开工报告的一部分呈报监理工程师

28、,待批准后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客观条件、生产资源配置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施工组织设计,并呈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实行动态管理。3.4 控制测量3.4.1 隧道控制测量应按照京沪高速铁路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313号)、现行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有关技术要求进行设计、作业和检测。控制测量完成后,应向监理工程师提交测量成果报告。3.4.2 控制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控制测量必须在确认桩点稳固、可靠后进行。2 经纬仪、水准仪及标尺、光电测距仪、全站仪、GPS全球定位系统都应按规定周期进行检定和校正。3 测量工作中的各项计算,均应由两组独立进行;计算过程中应及时校核,

29、发现问题应及时检查,找出原因。4 利用原控制点(含中线控制点)作第2次设站观测或根据原控制点增设新点时,必须对原控制点的相邻边和水平角进行检测。5 利用原水准点作引伸测量时,必须对其相邻的已测段高差或相邻水准点间高差进行检测;水准基点应定期进行复测。6 隧道洞外控制测量应在隧道进洞施工前完成。3.4.3 控制测量工作应按下列基本内容和要求进行:1 用于测量的图纸资料应认真研究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使用,抄录数据资料必须核对。2 隧道施工前,应根据设计单位交付的测量资料,进行核对和交接。3 平面控制测量应结合隧道长度、平面形状、线路通过地区的地形和环境等条件,可采用GPS测量、导线网测量、边角网测

30、量、三角网测量或综合使用。4 每个洞口应测设不少于3个平面控制点(包括洞口投点及其相联系的三角点或导线点)和2个高程控制点。3.5 施工机械准备3.5.1 施工机械应根据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应配备污染少、能耗小、效率高的机械。3.5.2 施工机械应机况良好,零配件、附件及履历书齐全,施工机械的准备应适应施工进度的要求迅速而及时地分期完成,确保正常施工。3.5.3 隧道机械设备的安装应选择适宜的地点,机械运转时的废气、噪音、废液、振动等应尽量减少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和影响。在靠近居民区时,各项排放指标均应达到现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环

31、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等有关法规规定。3.5.4 隧道施工机械配套应满足以下要求:1 隧道施工机械配套应针对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大断面的特点,以实现机械化均衡生产为目标,配套的生产能力应为均衡施工能力的1.21.5倍。2 施工中的关键机械,如混凝土的拌和设备、运输设备、混凝土喷射机、混凝土输送泵、通风机、抽水机等必须有备用数量。3 隧道施工应配置能确保使仰拱超前的跨越设备;衬砌结构宜采用仰拱、边墙、拱部一体化施工的整体式衬砌台车。4 施工机械应优先选择排污达标、噪音小的机械,动力宜优先选择电力机械。3.5.5 施工机械的安装与调试应符合下列要求:1 施工机械的安装不得在松软地段,危岩坍方、

32、滑坡或可能受洪水、飞石、车辆冲击的处所进行。特殊情况下应有可靠的防护措施,并确保安全。2 应参照产品说明书的有关规定,对机械设备进行安装。安装完毕后应进行安全检查及性能试验,并经试运转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3 机械调试方法和步骤按照技术说明书等资料要求进行。3.5.6 按施工机械的用途,其进场、安装、调试与四通(水、电、道路、通讯)一平(场地)同步或交叉进行,使机械尽早投入施工,并逐步形成各工序的机械化作业。3.6 施工场地与临时工程3.6.1 施工场地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有利于生产,文明施工,节约用地和保护环境。2 事先统筹规划,分期安排,便于各项施工活动有序进行,避免相互干扰。3.6.

33、2 施工场地布置应包括下列内容:1 确定卸碴场的位置和范围。2 轨道运输时,洞外出碴线、编组线、牵出线和其它作业线的布置。3 汽车运输道路的引入和其它运输设施的布置。4 确定风、水、电设施的位置。5 确定大型机具设备的组装和检修场地。6 确定混凝土拌和站(场)和预制场及砂、石等材料的布置7 确定各种生产、生活等房屋的位置。8 场内临时排水系统的布置。3.6.3 临时工程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 运输道路应满足运量和行车安全的要求。2 高压、低压电力线路及变压器和通信线路应按有关规定统一布置及早建成。3 各种房屋按其使用性质应遵守相应的安全消防规定。爆破器材库、油库的位置应符合有关规定。房屋区内应

34、有通畅的给排水系统,并避开高压电线。4 严禁将住房等临时设施布置在受洪水、泥石流、落石、雪崩、滑坡等自然灾害威胁的地点。洞口段为不良地质时,不应在洞顶修建房屋、高压水池和其它建筑。5 临时工程及场地布置应采取措施保护自然环境。6 隧道弃碴场坡面应按设计进行复垦或绿化,碴顶整平造田,坡脚进行防护,防止水土流失。7 临时设施的布置应考虑突发性自然灾害,并制定相应的紧急预案。3.6.4 施工场地布置时,在水源保护地区内不得取土、弃土、破坏植被等,不得设置拌合站、洗车台、充电房等,并不得堆放任何含有害物质的材料或废弃物。3.6.5 隧道内、外施工场所应按现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设

35、置禁止标识、警告标识、指令标识、提示标识,并配以相应的警示语句。3.6.6 工程竣工时,应修整、恢复受到施工破坏或影响的植被、自然资源等。3.6.7 隧道施工准备工作完成后应向业主和监理工程师提交开工报告,报告内容除以上的单项报告外还应包括:1 临时工程完成情况。2 人员和机械进场情况。3 进场工程材料的试验和检定情况。4 有关环保设施的落实情况及环境保护方案等。3.7 作业人员3.7.1 隧道施工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工程特点、在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对管理人员、作业人员经常进行安全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3.7.2 从事隧道施工的作业的人员应符合有关劳动法规的规定,持证上岗。3.7.3

36、施工过程中应对职工加强安全技术交底,在推广新技术和使用新型机械设备时,应对职工进行再培训和安全教育。3.7.4 根据隧道施工情况,应对作业人员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并归入挡案进行管理。4 洞口工程4.1 一般规定4.1.1 洞口工程应与洞口相邻工程统筹安排、及早完成,施工宜避开雨季及严寒季节。4.1.2 洞口施工前,应先检查边、仰坡以上的山坡稳定情况,清除悬石、处理危石。施工期间实施不间断监测和防护。4.1.3 洞顶地表水的处理应满足以下要求:1 结合现场地形,洞口边、仰坡应及早做好坡面防护,确保洞口稳定。若采用喷锚或砌石护面,坡顶、坡脚宜绿化处理,以防止仰坡范围内地表水下渗和减少对坡面的冲刷。2

37、 洞顶如有溪沟或排水沟槽应加强养护、整治,确保水流畅通,若岩层裂隙多,地表水有可能渗漏到隧道内时,应用浆砌片石或混凝土铺砌沟底,浆砌片石应用砂浆抹面。3 洞顶边、仰坡周围的排水系统宜在雨季前及边、仰坡开挖前完成。4.1.4 隧道开挖应力求早进洞,避免出现深路堑或高边坡,尽量减少对山体的破坏,防止水土流失。4.1.5 洞口土石方工程施工应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分层防护,当地质条件不良时,应采取稳定边坡和仰坡的措施。4.1.6 洞口石方严禁采用洞室爆破开挖,宜采用浅孔小台阶爆破,边、仰坡开挖应采用预留光爆层法或预裂爆破法。4.1.7 当洞口位于软弱、松散地层或堆积层时,根据地质条件和地下水情况,可采用

38、下列施工措施加固、稳定地层:1 洞口段位于软弱土层地带,如第四纪的冲(洪)积层、残积层及人工填土等时,可采用高压旋喷法(垂直喷射或水平喷射)、深层搅拌法、抗滑桩、钢管桩等对开挖的边、仰坡进行加固、稳定。2 地层为堆积层、断层破碎带、砂砾(卵)土、砂土时宜采用地面注水泥浆或超细水泥浆预加固。3 有地下水地段,临时止水注浆可采用水泥水玻璃浆液。4.1.8 洞口段开挖到隧底标高后,应及时施作中心水沟、排水侧沟及出水口。4.1.9 洞口边仰坡的防护应按下列要求进行:1 永久性防护应按设计图施工,并在隧道施工的初期及早完成。2 临时防护应视工程地质、施工季节、施工手段等情况,采取喷锚、格构网等措施。4.

39、1.10 洞口工程与相邻工程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1 紧邻洞口的桥、涵、路基挡护等工程的施工,应结合隧道施工场地布置,适应出碴进料的需要,及早完成。2 隧道洞口的截、排水系统应与路基排水系统顺接,不得冲刷路基坡面、桥涵锥体、农田房舍。4.1.11 洞口临近有建筑物和构筑物时,开挖爆破应采用控制爆破技术,加强对建筑物的变形观测,并对振动波速进行监测,其值应符合国家现行爆破安全规程(GB6722)的有关规定。4.2 明洞及洞门4.2.1 明洞施工按设计要求,对地层进行预加固,然后分层开挖和支护,边仰坡分层施做喷锚支护、格构网、植草等方法保持其稳定。4.2.2 明洞侧壁基础应设置在稳固的地基上,基础

40、埋设宽度和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两侧侧壁地基松软或软硬不均匀时,应采取措施加以处理。4.2.3 明洞衬砌结构的施工应符合以下要求:1 明洞浇注混凝土前应复测中线、高程和模板的外轮廓尺寸(考虑预留沉降),确保衬砌不侵入设计轮廓线。2 明洞混凝土的灌注应设挡头板、外模和支架,明洞墙、拱混凝土应整体浇注。3 拱圈混凝土强度应达到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的100,且拱顶回填土高度达到0.7m时,方可拆除明洞拱架。4.2.4 明洞的防排水施工应符合以下要求:1 明洞外模拆除后应及时施作防水层及排水盲管,保证排水畅通。2 明洞施工应和隧道的排水侧沟、中心水沟的出水口及洞顶的截、排水设施统筹考虑,即明洞施工完成后

41、,洞内的排水应形成顺畅的出水口,洞顶排水系统达到完善、畅通。3 墙后的排水设施应与填土同时完成,并保证出水口通畅。4.2.5 隧道洞门应及早完成,并应避开雨季和严寒季节。隧道洞门施工应遵照以下规定:1 开挖后的坡面应达到稳定、平整、美观的要求。2 端墙应在土石方开挖后及时完成,基础超挖部分应用与基础同级混凝土和基础同步浇筑,端墙及挡、翼墙的开挖轮廓面应符合设计要求。3 端墙、挡翼墙基础的基底承载力必须满足设计要求,承载力采用静力触探试验或标准贯入试验检测,必要时采用载荷试验检测。4 端墙、挡翼墙基础位于软硬不均的地基上时,除按设计要求处理外还应在分界处设沉降缝。5 拱墙应与洞内相邻拱墙同时灌注

42、。6 端墙的泄水孔应与洞外排水系统及时连通。7 隧道门端墙和挡翼墙、挡土墙的反滤层、泄水孔、施工缝设置应符合设计及新建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的要求。8 隧道门的截、排水设施应与洞门工程同步施工,当端墙顶部水沟置于填土上时,填土必须夯填密实。9 隧道门检查梯、隧道名牌、号标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4.2.6 明洞及隧道门的模板应符合下列要求:1 模板及支(拱)架应根据结构型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2 模板及支(拱)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承受所浇筑混凝土和砌体的重力、侧压力及施工荷载。3 模板及支架安装必须稳固牢靠,模板及支架与脚手

43、架之间不得相互连接。模板接缝必须严密不漏浆。4 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必须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5 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内的积水和杂物应清理干净。6 端、翼墙模板及支(拱)架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100,非承重模板拆除时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8MPa。4.2.7 明洞回填应符合以下要求:1 明洞回填应在明洞外防水层施做完成且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2 侧墙回填应两侧对称进行,石质地层中岩壁与墙背空隙不大时用与墙身同级混凝土回填;空隙较大时用片石混凝土或浆砌片石回填密实。土质地层,应将墙背坡面挖成台阶状,用片石分层码砌,缝隙用碎石填塞密实

44、。3 拱部回填应两侧对称分层夯实,每层厚度不大于0.3m,两侧回填土面的高差不得大于0.5m。回填至与拱顶齐平后,再分层满铺填筑至设计高度。4 采用机械回填时,应在人工夯填超过拱顶1.0m以上后进行。5 拱背需作粘土隔水层时,隔水层应与边、仰坡搭接平顺、封闭紧密,防止地表水下渗。4.3 缓冲结构4.3.1 洞口缓冲结构应按铁道部现行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TB10210)进行施工,宜在少雨和气温较高季节进行施工。4.3.2 缓冲结构基坑宜与洞门端墙基础同时开挖,并作好临时支护和排水,应保持边坡的稳定和不扰动墙趾处持力层,基底不得受到雨水浸泡。4.3.3 当缓冲结构的基础位于软弱岩层上时,

45、应采取相应的地层加固措施。4.3.4 缓冲结构是洞外构筑物,外表应美观,钢筋混凝土宜整体浇筑,12h内应开始进行保湿养护(气温低于5时不得洒水养护),结构尺寸和预留孔应符合设计要求。4.3.5 缓冲结构的施工质量受气候影响大,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连续3d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应采取冬季施工措施;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高于30时,应采取夏季施工措施。5 超前地质预测、预报5.0.1 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是隧道信息化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阶段应将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纳入正常施工的工序中,根据地质、水文变化及时调整施工方法和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5.0.2 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应参照京沪高速铁路工程地质勘察暂行规定(铁建设【2003】13号)、铁道部现行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TB10013)及国家现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等有关规定。5.0.3 在地质复杂的长大隧道施工中,在对区域性地质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综合地质预测、预报手段。5.0.4 隧道施工期地质预测、预报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1 断层及断层影响带的位置、规模及其性质。2 软弱夹层的位置、规模及其性质。3 岩溶的位置、规模及其性质。4 不同岩性、围岩级别变化界面的位置。5 工程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位置和规模。6 含水构造的位置、规模及其性质。5.0.5 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目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