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2021届高考考前冲刺卷 历史(九)教师版.doc





《(新高考)2021届高考考前冲刺卷 历史(九)教师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2021届高考考前冲刺卷 历史(九)教师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新高考)2021届高考考前冲刺卷历 史 (九)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卷本卷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战国时
2、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富民思想的出现表明( )A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统治者注重对私产的保护C社会阶级矛盾得到有效缓和D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答案】D【解析】富民思想不等同于民本思想,且无法从材料中得出其成为社会主流思想,A项错误;提出富民思想的不是统治者,无法得出统治者注重对私产的保护,B项错误;C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材料中的富民思想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自耕农阶级和小农经济的要求,说明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D项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D。2据史料记载,汉武帝经常更换年号
3、,通常每隔六年或四年即换一个新年号,象征新的开始。王莽代汉,制造大量祥瑞,以证明自己是应天受命的新君,国号也改为“新”。据此可知( )A社会矛盾倒逼政府变革 B君主集权促进思想革新C主流观念影响政治行为 D政治权威源于文化演变【答案】C【解析】材料中“应天受命”是董仲舒新儒学“君权神授”思想的体现,而其在汉武帝时期被确立为正统思想成为主流,说明主流观念影响政治行为,故选C项;材料中汉武帝和王莽的做法都是出于个人统治的需要而主动进行的,并非被“倒逼”,排除A项;材料中统治者更换年号的行为不属于思想革新,排除B项;政治权威主要源于政治体制,而非文化演变,排除D项。3唐代中央重视向地方民众核实地方官
4、员的政绩;允许地方乡族势力关注地方官员去留或直接干涉地方官员的任免,也可以“诣阙”请求官员去留。这些举措( )A有利于基层社会秩序稳定 B保障了国家权力在乡村的渗透C导致地方官员权力的萎缩 D有效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答案】A【解析】题干反映唐朝中央政府重视地方官员在地方的工作是否得到了当地民众的认可,而且地方乡族势力一定程度上可以监督或者影响官员的去留,这有利于地方官员有效治理地方,而且对于基层社会的秩序和谐与稳定至关重要,故选A项;题干反映中央政府关注的是地方官员在地方管理中的有效和和谐,不是国家权力是否渗透到乡村,排除B项;上述措施不是不让地方官员有更多的权力,而是希望地方官员行使权力
5、时要做到和谐有效,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不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而是地方官员与地方百姓之间的关系问题,排除D项。4从中国家谱发展的历史看,宋朝以后修谱的宗旨发生了变化,此前家谱作为官吏铨选和巨姓望族婚姻门第的参考功能已经逐渐丧失。编纂家谱的目的是说世系,序长幼,辩亲疏,尊祖敬宗,关注宗亲族道的提倡。家谱的修纂也逐渐由官方垄断到民间私修。这反映了宋以后( )A宗法观念日益淡薄 B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C家谱社会功能衰退 D地方政府的职能扩大【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宋朝以后修谱作为官吏铨选和巨姓望族婚姻门第的参考功能已经逐渐丧失,这正是因为宋代科举制的发展促进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的结果,故选B
6、项;材料“编纂家谱的目的是说世系,序长幼,辩亲疏,尊祖敬宗”正是体现了修谱是对宗法血缘的重视,排除A项;材料只是表明家谱作为官吏铨选和巨姓望族婚姻门第的参考功能已经逐渐丧失,而序长幼、辩亲疏、尊祖敬宗的功能并没有衰退,排除C项;依据材料“家谱的修纂也逐渐由官方垄断到民间私修”,这不是地方政府职能扩大,排除D项。5有学者认为,中国内战的爆发时间恰恰与美国内战几乎同时,这使得英国面临同时失去两个市场的风险,因为中国既是英国最大的茶叶进口市场,又是鸦片倾销市场;美国则是它的长绒棉进口市场。这种失去对英国棉纺织业是致命的,这就使英国想办法恢复其中一个秩序,于是美国内战从旁影响了中国内战的结局。这可以用
7、来说明( )A第二次鸦片战争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B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C太平天国运动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经济秩序D中国内战和美国内战都带有反殖民主义性质【答案】C【解析】中国既是英国最大的茶叶进口市场,又是鸦片倾销市场,太平天国运动对英国的经济秩序造成冲击,英国参与镇压太平军,重启中国贸易将弥补英国在美国内战中的经济损失,故选C项;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侵略中国,与“中国内战”不符,排除A项;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与“中国内战”不符,排除B项;1783年独立战争的胜利结束了英国对北美人
8、民的殖民统治,1861年的美国内战不具有反殖民主义性质,排除D项。6棉花贸易的衰退是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港脚贸易一般恐慌中最重要的方面。1821年从伦敦运来孟加拉棉24558担,这真是舍近求远劳民伤财的辗转腾挪,体大量轻运输不易的孟加拉棉包不是直接运到中国,而是兜了一个大圈,运到英国后再转运中国使得成本大增。由此可以得出,棉花贸易衰退的原因是( )A经营方式不当 B供求比例失衡 C垄断公司控制 D世界市场形成【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定时空: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依据材料“棉花贸易的衰退舍近求远劳民伤财的辗转腾揶,体大量轻运输不易的孟加拉棉包不是直接运到中国,而是兜了一个大圈,运到英国后再转运中国使得
9、成本大增”可知在棉花贸易中舍近求远,经营不当,故选A项;结合所学,供求是指供应和需求,而材料涉及的是棉花的运输,排除B项;结合所学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是垄断产生的原因,材料内容不涉及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且从材料中得不出受垄断公司控制,排除C项;结合所学世界市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最终形成,排除D项。71929年,鄂豫皖苏区政府在苏维埃问题决议案中规定:乡级代表中,工人每5人选1位代表,农民每50人选1位代表,兵士每10人选1位代表;各级苏维埃代表大会中工人应占五分之二,农民及其他群众应占五分之三。这一规定( )A体现了工农政权的民主性质 B扩大了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的基础C反映了党对苏区的坚强领导 D
10、推动了敌后抗日民主政权的发展【答案】A【解析】由题干可知,鄂豫皖根据地的文件中规定了乡级代表选举比例以及各级苏维埃代表大会中工人、农民占有的比例,这充分体现了苏维埃工农政权的民主性质,故选A项;1927年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已经破裂,排除B项;题干没有反映党对苏区的坚强领导,排除C项;鄂豫皖苏区属于革命根据地工农民主政权,不属于抗日民主政权,排除D项。8美国学者肯尼思休梅克指出:“从1937年下半年开始,(西方)那曾经是偷偷摸摸地与中国共产党人接触的涓涓细流,已经汇成一条公开交往的滔滔大河。神秘已经变成平凡。”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当时(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推动 B中国共产党加大了对外宣传
11、C国共两党的立场基本一致 D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可知,材料所反映的变化发生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初期,西方人与中国共产党人的接触从“偷偷摸摸”到“公开交往”,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当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推动,故选A项。西方人与中国共产党人的接触从“偷偷摸摸”到“公开交往”,主要是受当时中国共产党面临的社会环境的影响,排除B项;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与材料主旨及所述时间不符,排除。9下图为1955年的一幅宣传画发展饲畜业生产,增加城市乳肉类供应,支援祖国工业建设。该宣传画反映了( )A国民经济调整工作的完成 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展开C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
12、D计划经济体制得以确立【答案】B10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坚持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党的十九大提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继续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改革,并对上市制度进行了改革,实行“五证合一”。上述党的举措有助于( )A深化依法治国方略 B推动产业结构调整C释放社会创新活力 D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根据材料“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继续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改革,并对上市制度进行了改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举措有利于释放社会创新活力,故C项正确。A,B,D
13、项材料未涉及,故排除。11下表为十二铜表法部分条文,它反映出十二铜表法的特点是( )A从成文法走向自然法 B体例上体现诸法合体的简朴性C走向系统化和体系化 D保留了一些比较野蛮的习惯法【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根据材料中十二铜表法部分条文可知,该法律带有野蛮残酷性及包含原始神权迷信色彩,保留了一些习惯法的特征,故D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出十二铜表法从成文法走向自然法的特点,故排除A项;材料中十二铜表法的内容未体现诸法合体的简朴性,故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罗马法走向系统化和体系化,故排除C项。12在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过程中,一次华盛顿与杰斐逊共进早餐,杰斐逊问,为什么要设参议院?华
14、盛顿反问道,你为什么把咖啡倒进浅碟里?杰斐逊说是为了使咖啡凉下来。华盛顿说,既然如此,我们也可以把法案放入参议院的浅碟里降降温。这则小故事反映设立参议院是为了( )A暂时调和宪法制定中政党矛盾 B完善立法程序来防止决策谬误C扩大国会立法权强化中央集权 D建立国会内部的三权分立体制【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材料中“把法案放入参议院的浅碟里降降温”反映了美国三权分立体制下的立法程序得到进一步完善,这有利于减少决策的失误,故B项正确;A,C两项无法从材料得出,排除;三权分立是指总统、国会、最高法院彼此间的制约、分权,而不是国会内部的制约、分权,故D项错误。13 表2 1800
15、1900年间世界主要国家重大科研成果数量(单位:个)时期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其他18011850年795011414318511900年58697811844据表2可知( )A大多数欧美国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B两次工业革命英国都处于领先地位C国家科研成果与经济实力紧密关联 D19世纪末美国已成为世界经济霸主【答案】C【解析】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8011850年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1851-1900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根据表格中世界主要国家重大科技成果数量的变化可知,几个强大的国家法国、英国、德国、美国的科研成果占了大半,所以得出国家科研成果与经济实力紧密关联,故选C项;大多数欧美国
16、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在20世纪末,而表格中仅列举四个国家,不能体现大多数欧美国家,排除A项;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和德国处于领先地位,排除B项;美国在二战后成为世界经济霸主,排除D项。1420世纪20年代,苏联“所有的报纸和贸易指南上(商品)广告已是琳琅满目”。但到30年代中期,报刊商业广告日渐减少,80%以上是科研、招生、招聘、影剧等广告。这一变化反映出苏联( )A外部经济环境严重恶化 B经济体制出现新变化C战时经济建设成就斐然 D新经济政策尚需完善【答案】B【解析】20世纪20年代,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商品广告琳琅满目,但到30年代,由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报刊商业广告日渐减少,故选B项;广告内容
17、的变化主要缘于苏联经济体制的变化,世界经济危机对苏联影响不大,排除A项;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德战争尚未爆发,排除C项;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经济政策已经废止,排除D项。15表现主义音乐出现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德国。它完全无视过去的调性规律,力度变化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节拍不对称,结构不清晰,旋律进行急剧跳动。这类作品( )A遵循了写实原则 B抒发了浪漫情怀C彰显了逻辑力量 D表达了幻灭反叛【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表现主义音乐产生于一战前,内容不写实,表达了幻灭反叛,故选D项;表现主义音乐并不写实,排除A项;据材料“力度变化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节拍不对称,结构不清晰”可
18、知并未抒发浪漫情怀,排除B项;据材料“它完全无视过去的调性规律,力度变化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可知并不具有逻辑力量,排除C项。16有学者指出:“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峙是为了争夺霸权,每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自己。西方盟国以条约组织包围了苏联阵营;苏联迂回到西方的背后,培养革命的盟友。”该学者意在强调,美苏冷战( )A加剧了世界局势的动荡 B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C推动了不结盟运动兴起 D阻碍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答案】A【解析】材料中学者认为美苏互将对方视为敌手,培养盟友进行对抗,加剧了世界的分裂和局势的动荡,故选A项;冷战加剧了对抗、强化了两极格局,本身不会促进多极化趋势,排除B项;不结盟运动兴起于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高考)2021届高考考前冲刺卷历史(九)教师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