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2021届高考考前冲刺卷 历史(十二)学生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2021届高考考前冲刺卷 历史(十二)学生版.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新高考)2021届高考考前冲刺卷历 史 (十二)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卷本卷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殷墟考古
2、在苗圃北地、孝民屯、大司空村等9处出土了石器共209件,其中农业生产工具铲、镰、磨石等计144件。另外出土蚌器205件,其中农业生产工具铲、镰、刀等计179件。这些考古发现说明当时( )A社会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地位重要C人们开始由迁徙走向定居 D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已形成2晋武帝始设员外散骑侍郎,隶属于中央散骑省。该职具有位高职闲的特点,且无人员限制,受到高门士族与皇室子弟的青睐。南朝将该职位大量授予军功起家的庶族,员外散骑侍郎数量扩大,品级和社会地位不断降低。这一变化( )A助推军功授爵趋向常态化 B使皇权呈现弱化态势C弥补了九品中正制的不足 D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3被鲁迅先
3、生誉为“深沉雄大”的汉代画像石刻,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江苏睢宁双沟出土的反映汉代庄园的画像石农耕图中,有男女老少4人,3个大人,1个儿童,还有小狗跟随在主人身边。这反映了汉代庄园( )A实行分散经营 B统一安排农事 C农民负担较重 D生产分工细密4明代后期,苏杭等地不仅“州地宜稻者,亦十之六七,皆弃稻袭花”,而且“米贱丝贵时栽桑养蚕的收入为种粮收入的4至5倍,最高可达10倍,以平常年景而论,养蚕也比种粮的经济效益高出2至3倍”。据此可知,当时苏杭等地( )A商业性农业得到迅速发展 B政府放弃抑商政策C商业发展造成了农业衰落 D纺织业性质发生变化5图1为泉州开元寺大雄宝殿的狮身人面石刻(局部
4、)。石刻原是泉州婆罗门教(古印度宗教)寺之物,该寺毁于元末。明洪武年间重修开元寺时,这些石刻被移到开元寺来。该石刻可以用来来佐证( )图1A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 B不同宗教教义的融合C中西石刻艺术的合璧 D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6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在江南地区实施“应变十策”:安民造册、招辑流亡、管理诉讼、治理土匪、兴办团练、整饬军纪、保障农业、兴修水利、减赋限租、招贤之制。这些举措( )A获得了民众普遍支持 B使江南地区长治久安C扩大了政权统治区域 D其意在应对社会危机7下图是洋务运动时期(1872年)英、美、德、法四国在华洋行数量统计图,据图判断甲应该是(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法国8抗战
5、时期的游击战中,“日军、伪军、国民党、共产党的小股部队都是摸索前进,没有哪方的情报网络能精确掌握对方的具体行动。”而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在战术情报和敌军动态的掌握方面较其他方占据优势。这主要得益于( )A两个战场的积极配合 B掌握了有利地形C苏联等国的有力帮助 D贯彻了群众路线9下表是1934年有关医事纠纷的记载。据此可知,当时( )医事纠纷发生的临床科别及数量外科2例,妇产科8例,内科5例,儿科2例,传染科2例,眼科1例,皮肤科1例医事纠纷发生地及数量上海8例,江苏5例,安徽3例,广东2例,广西1例,江西1例,浙江1例医事纠纷案的判决结果医师胜诉11例;有初判失当,重审有罪1例;初审无罪,又被
6、判罚金,后被判决无罪1例;和解1例;未结案7例A医疗发展存在半殖民化倾向B西医的社会认知度有待提高C医疗技术水平存在地域差异D医事纠纷的审理程序不规范10党政军领导干部和广大理论工作者积极参与讨论,自然科学界的许多学者也通过座谈会或撰写文章,用自然科学史上的大量事例和自身经验说明科学原理是通过实践不断检验才最后确立起来的。据此可知,这次讨论( )A导致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 B肯定科学及科学家的地位和作用C正常学术争论转向文化革命 D形成广泛而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11罗马法中个人独立的历史逻辑与古希腊哲学家斯多葛哲学的理论逻辑是一致的。他们认为存在一种与自然并行不悖、永恒不变且适用于所有人的正确理
7、性,这是一种遍及宇宙的普遍的法则。由此可知,罗马法的“自然法则”来源于( )A罗马的自然观 B罗马的逻辑学 C基督神学理论 D希腊哲学思想12有西方学者指出,“在政治上,那些主要的宗教改革家都倾向于支持世俗权力;虽然路德不是诸侯驯服的工具,但也不像人民有时推断的那样(从他反对农民的著述中引用的话)是人民的敌人。” 该学者认为宗教改革( )A打击了教皇权威 B传播了人文主义C忽略农民的利益诉求 D主张与上帝直接对话13下表是15到18世纪玉米和马铃薯传播情况,据此可知,新作物的传播( )时间玉米和马铃薯传播情况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开始在欧亚非大陆传播16世纪玉米在欧洲已经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粮食作
8、物17世纪玉米已经传遍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地18世纪马铃薯已经成为爱尔兰农民唯一的食物。在中东地区,普鲁士、匈牙利以及俄罗斯等开始大规模种植马铃薯A完全取代了原有农作物B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C促进了当地人口的发展D促进世界市场逐步形成14图3是19211925年俄国(苏联)农业生产变化情况柱状图。据图可知,这一经济指标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图3A商品与市场手段的运用 B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C农业集体化正在加速推进 D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自主权15近年来,美国等西方大国对全球化规则体系开始改弦更张特别是近来英国脱欧、美国奉行“美国优先”、贸易战等现象,引发国际社会高度警觉。这一现象将导致( )A单边
9、主义成为西方大国的共识 B互利共赢原则遭国际社会抵制C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分崩离析 D贸易保护主义掣肘经济全球化第II卷本卷共4大题,共55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16(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表3孟郊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不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李白哭晁卿衡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温庭筠送渤海王子归国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盛勤归旧国,佳句在中华。杜甫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综合以上信息,对材料所涉及的唐朝历史进行探究。(
10、14分)(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1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40年8月11日,英军舰队进至天津海面,直隶总督琦善赴天津与英军司令咨会。1840年11月29日,琦善到达广州,中英广州谈判开始。1841年1月7日,谈判破裂,英军发动进攻,虎门战役开始。1841年2月,道光皇帝将琦善撤职查办。材料二 同样是琦善对英国人的态度,茅海建在琦善的奏折中多见“美性犬羊”“野蛮之人,礼义不知”等贬低词汇,在与义律的照会中也强调英国只有“显有恭顺实迹”,才能“以便代恳恩施”;蒋廷黻虽然也看到琦善的奏折中有“夷”等字样,但他同时看到琦碁与英人往来中会以“贵国”“贵统帅”
11、相称并且平等相待。通过对比佐佐木正哉辑录的英国档案馆中美往来文件与史家常用的道光朝筹办夷务始末,陈胜寿、茅海建发现后者将琦善1840年9月2日的照会误放在了8月17日的奏折之后,那么以后者为凭的研究者则会将遵皇旨办事的琦善,误解为首先提议惩治林则徐的人。这个研究成果很重要,是对多数论著中认为琦善打击林则徐、主张投降观点论据的拨正。蒋廷黻在看到广东按察使王庭兰说待善开门揖盗、与义律私通的信件时,敏锐地认识到萸然此信后来送呈御览似乎表示了其重要性和可信度,但蒋廷黻通过信件中的事件、时间关系而判定琦善和义律二人甚至不在同一地方,因此他认定其中的文本内容可信度值得怀疑。摘编自仲伟民、郝鑫再审琦善:历史
12、学、法学与证据科学(1)依据历史学基本要素的分类标准,材料一属于 ,材料二属于 。(4分)(2)材料二中茅海建等人对琦善的评价为什么不同?(8分)1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在宋元话本的基础上产生了水浒传等章回体小说,其中很多内容对宋代历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但引用时需要加以辨析。材料一 话说宋时有个官人,姓吾,名爱陶,本贯西和人民。爱陶原名爱鼎,因见了陶朱公致富奇书,心中喜悦。自道陶朱公即是范蠡,当年辅越灭吴,功成名就,载着西子,扁舟五湖,更名陶朱公,经营货殖,复为富人。汪商见了爱陶,以真为假。爱陶见了汪商,认假非真,举手问尊客何来。汪商道:“小子是徽商水客,向在荆州。遇了吾剥皮,
13、断送了我万金货物。因没了本钱,跟着云游道人,学得些剑术,要图报仇。” 摘编自天然痴叟石点头材料二 武松道:“休得胡说!便是你使蒙汗药在里面,我也有鼻子。”店家被他发话不过,一连又筛了三碗。武松道:“肉便再把二斤来吃。”酒家又切了二斤熟牛肉,再筛了三碗酒。武松吃得口滑,只顾要吃,去身边取出些碎银子,叫道:“主人家,你且来看我银子,还你酒肉钱够么?”酒家看了道:“有余。还有些贴钱与你。”武松道:“不要你贴钱。只将酒来筛。”摘编自施耐庵水浒传材料三 话说南宋自南渡以来,迁都临安,高宗皇帝建炎天于四年,改为绍兴元年。在朝有一位京营节度使,姓李名茂春,原籍浙江台州府天台县人,娶妻王氏,夫妻好善。李大人为
14、人最慈,带兵军令不严,因此罢官回籍,在家中乐善好施,修桥补路,扶危济困,冬施棉衣,夏施汤药。 摘编自郭小亭济公全传找出材料中三处不符合宋朝史实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12分)19(17分)美国自建国以来,对外战略思想几番调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时间战略思想主要内容1823年门罗主义美国将不干涉欧洲列强的内部事务或它们之间的战争;美国承认并且不干涉欧洲列强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和保护国;欧洲列强不得再在南、北美洲开拓殖民地;美国不干涉欧洲列强的内部事务,也不容许欧洲列强干预美洲的事务;欧洲任何列强控制或压迫南、北美洲国家的任何企图都将被视为对美国的敌对行为。1890年马汉的海权论美国
15、必须放弃以港口防御和商业为基础的防御性“大陆主义”战略,转而寻求更开放的途径。美国也必须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竞争,建立大型商船队,为原材料、市场和海军基地获取殖民地,并建设一支现代化的海军舰队。1918年威尔逊“十四点原则”2领海以外,必须保持公海航行的绝对自由。3尽可能消除一切经济壁垒,建立平等的贸易条件。14为了大小国家都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1947年杜鲁门主义为了保障各国和平发展,不受威胁,美国力主建立联合国。除非我们愿意帮助各自由民族维护他们的自由制度和国家完整,对抚把极权政治强加于他们的那些侵略行动,否则我们将无从实现我们的各项目标。
16、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侵略强加在自由民族头上的极权政治,破坏了国际和平的基础,因而也破坏了美国的安全,这是显而易见的。解读材料,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就美国对外战略思想的演变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理由。(新高考)2021届高考考前冲刺卷历 史(十二) 答 案第卷1【答案】B【解析】殷墟考古发现里面石器、蚌器里面的大多数都是农业生产工具,说明农业在当时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故选B项;殷墟考古应该是反映的商朝时期的出土器物,而旧石器时代晚期是指的原始社会,排除A项;人们开始由迁徙走向定居应该是在原始社会出现原始农业的时候,而不是题干所提的殷墟考古所反映的商朝,排除C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形成
17、于春秋战国时期,与题干中提到的商朝不符,排除D项。2【答案】D【解析】晋武帝时士族占据位高职闲的员外散骑侍郎,南朝将该职位大量授予军功起家的庶族,庶族进入统治阶层,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故选D项;单凭材料信息无法判断军功授爵趋向常态化,排除A项;南朝士族相对衰落,庶族力量崛起,皇权加强,排除B项;九品中正制的不足指只从名门望族中选拔官吏,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材料中军功起家的庶族被授予员外散骑侍郎,但品级和社会地位却不断降低,并没有成为上品的官员,排除C项。3【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定时空:汉代,材料的农耕图中“有男女老少4人,3个大人,1个儿童”可知这应该是一个家庭,反映了以家庭为
18、单位进行生产活动,具有分散性,故选A项;材料中没有说具体干什么农活,更没有提及安排农事,排除B项;材料中还有儿童和狗,应该还是比较轻松的,而且并没有官吏剥削的描述,排除C项;材料中只是讲述了有三个大人,但并没有说明他们的分工,无法看出生产分工情况,排除D项。4【答案】A【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明代后期苏杭等江南地区“弃稻袭花”、养蚕收入剧增,这反映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故选A项;明代后期政府并没有放弃抑商政策,B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农业衰落不符合史实,且商业发展应该是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排除C项;题干提到的是棉花种植,未涉及纺织业发展,排除D项。5【答案】A【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石
19、刻原是古印度教之物,结合所学知识,海上丝绸之路兴起于唐宋,航线经过中南半岛等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最终到达东非和欧洲,而石刻正是文化交流的产物,故选A项;材料只涉及古印度教,并未涉及其他教会,排除B项;材料展现的是古印度石刻,古印度不属于西方国家,排除C项;材料展现的是宗教文化,不同地区的文化交融,并未体现社会习俗,排除D项。6【答案】D【解析】太平天国制定的措施是为了“应变”,说明制定这些举措的目的是为了应对社会危机的出现,故选D项;材料谈论了措施的具体内容,但并没有显示措施的效果,排除A项;列举措施的具体内容并不一定能保证措施的实施效果,排除B项;政策的制定和政策的实施并非完全一致,其效果如
20、何还需要补充更多史料,排除C项。7【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19世纪70年代英国是侵华的主要力量,因此英国在华洋行占绝大多数,故A项正确;该时期美国参与侵华,但此时美国实力远远落后于英国,故乙为美国,排除B项;仅次于美国的为德国,故丙为德国,排除C项;最少的丁为法国,故排除D项。8【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期间,中共的指导方针是全面抗战路线,充分发动群众,据此依据材料“而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在战术情报和敌军动态的掌握方面较其他方占据优势”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D正确。A材料不能体现,排除。B是无关项,排除
21、。C也是无关项,排除。故选:D。9 【答案】B【解析】材料与医疗发展存在半殖民化倾向无关,排除A项;医事纠纷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偶然性,不能说明医疗水平存在地域差异,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医事纠纷的审理程序,排除D项;根据临床科别可知是西医,根据医事纠纷案的判决结果可知多数纠纷是医师胜诉,这说明当时中国病患或其家属大多对西医缺乏足够的了解与认识,故B项正确。10【答案】D【解析】材料“党政军领导干部和广大理论工作者积极参与讨论”“科学原理是通过实践不断检验才最后确立起来的”说明这场讨论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指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在当时冲破了长期“左”倾思想的桎梏,形成广泛而深刻的思想
22、解放运动,故答案为D项;从材料信息看,这场讨论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排除A、C两项;材料没有涉及关于科学与科学家地位及作用的信息,排除B项。11【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根据材料可知,罗马法中个人独立的历史逻辑与斯多葛哲学的理论逻辑是一致的。斯多葛哲学属于希腊的哲学思想,故选择D项。材料无法体现罗马的自然观念,排除A项。逻辑学由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开创,排除B项。基督教发端于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统治下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团体,与材料的时空不符,C项排除。12【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主要的宗教改革家工具”可知,宗教改革家都倾向于支持世俗权力,此举将会打击教皇权威,故选择A项;题干强调
23、宗教改革的政治影响,而传播了人文主义侧重于思想文化层面,故排除B项;路德是否忽略农民的利益诉求,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C项;主张与上帝直接对话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D项。13【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玉米和马铃薯的传播情况,从开始传入到广泛种植,再到成为主要食物,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但并没有完全取代原有农作物,故B项正确,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新作物的传播对人口的影响,故排除C项;世界市场正式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D项。14【答案】A【解析】由图3可知,19211925年间,苏俄(联)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和粮食作物产量都在提高,而且亩产量也在迅速增加,这说明农
24、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新经济政策下农业领域里实施粮食税制,意即使用商品与市场手段的结果,故选A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在斯大林领导苏联期间逐渐形成的,其最终形成的时间是在1936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农业集体化开始于1927年12月农业集体化方针提出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是在赫鲁晓夫改革期间实行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15【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英国脱欧、美国奉行“美国优先”、贸易战等现象会加大贸易保护主义,从而阻止经济全球化发展,故选D项;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单边主义不是西方大国的“共识”,排除A项;结合所学互利共
25、赢原则是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目标,遭到国际社会抵制是不准确的,排除B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仍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所以“分崩离析”是不对的,排除C项。第II卷16(14分)【答案】探究:材料反映了盛唐时期全面繁荣的社会状况。(2分)唐代科举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有利于社会阶层流动,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3分)开明灵活的民族政策,推动民族关系深度交融,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达到新高度。(3分)开放包容的对外政策促进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友好交往,推动中华文化广泛传播,中华文化圈不断扩大。(2分)统治者调整政策,轻徭薄赋,推动小农
26、经济不断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至开元年间出现全盛局面。(2分)唐诗是唐代文化繁荣的表现,其丰富的内容反映了唐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研究唐诗能够史诗互证,有利于探究唐代历史的真相。(2分)【解析】考生首先阅读题目设问,明确题目要求,尤其是小括号里面的要求,知道答案应该包括观点和论述过程,做到逻辑清晰。然后阅读材料,依次分析每首唐诗所反映的领域及具体的表现,通过解读每首唐诗可知,孟郊登科后反映的是唐代科举制实施的相关史实,李白哭晁卿衡反映的是唐朝与周边国家之间友好的外交关系,温庭筠送渤海王子归国反映的是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间友好的民族关系,杜甫忆昔反映的是唐朝开元年间社会经济繁荣、农耕经
27、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的情形。总起来看,四首唐诗反映了唐朝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等方面全面繁荣的盛世局面。最后,进行表述,先亮明观点材料反映了盛唐时期全面繁荣的社会状况,再依次写明四首唐诗分别反映的唐朝发展状况及其原因或者积极意义。表述完上述内容之后,还有最后一步,就是说明通过唐诗这种文学作品去探究唐朝历史有什么积极意义,也借此说明用文学作品探究历史需要与其他史料进行互证,不能单纯依据唐诗得出历史的真相。17(12分)【答案】(1)材料一:历史叙述;材料二:历史解释。(4分)(2)原因:史料本身的形成过程,就是解释和阐释的结果,证据(史料)具有主观性。面对同一个历史对象,甚至运
28、用同样的证据,历史学家却会给我们提供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真相”,从而让我们对历史的理解产生巨大的差异。(2分)史料自身的局限性和复杂性要求研究者对其进行比对和考证。一些细小的差别很可能导致天壤之别的理解,甚至有时候因为史料时间顺序的不同,都会导致迥然相异的结论。(2分)史学家面对的不只是史料有偏差的可能,甚至也会常常遇到史料本身就是错误的情况。(2分)研究者对史料进行的分析概括和解释补充,难免受到其自身思维习惯、逻辑推理、自身体验以及对外部世界认知的影响。(2分)【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历史学基本要素的分类标准,材料一属于 ,历史学的基本要素一般认为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历
29、史叙述主要是对某历史进行讲述,而材料一讲述了鸦片战争的情况,所以材料一属于历史叙述。第二小问材料二属于 ,历史解释是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评判,材料二是茅海建等人对琦善不同的评价,所以材料二属于历史解释。(2)影响人们对同一历史人物或事件看法有很多因素,如史料本身、历史学家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他们的立场、思维习惯、逻辑推理、自身体验、对外部世界认知等。本题茅海建等人对琦善的评价有所不同我们也主要从以上几方面来作答。史料本身的形成过程,就是解释和阐释的结果,证据(史料)具有主观性。面对同一个历史对象,甚至运用同样的证据,历史学家却会给我们提供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真相”,从而让我们对历史的理解产生巨大
30、的差异。史料自身的局限性和复杂性要求研究者对其进行比对和考证。一些细小的差别很可能导致天壤之别的理解,甚至有时候因为史料时间顺序的不同,都会导致迥然相异的结论。史学家面对的不只是史料有偏差的可能,甚至也会常常遇到史料本身就是错误的情况。研究者对史料进行的分析概括和解释补充,难免受到其自身思维习惯、逻辑推理、自身体验以及对外部世界认知的影响。18(12分)【答案】徽商是明代时候才出现的地域性商人群体,宋代时期不存在徽商。(4分)白银是在明朝成为流通货币的,宋代流通货币以铜币为主。(4分)棉衣的普遍穿着是在元代黄道婆普及棉纺织技术之后,即棉衣在元代之后才成为普遍穿着,故当时不可能善施棉衣。(4分)
31、【解析】首先仔细阅读三则材料,结合所学宋朝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概况辨别史料,找出不可能发生在宋朝的信息,简述理由即可。据材料一“小子是徽商水客,向在荆州”结合所学,徽商等商帮的出现是在明清时期,因此该处不符合史实,可得出徽商是明代时候才出现的地域性商人群体,宋代时期不存在徽商。据材料二“去身边取出些碎银子”等信息可知,水浒传中描述当时宋朝白银已充当流通货币,结合所学,白银成为货币是明朝商品经济发展、白银大量增加的结果,宋代流通货币依旧以铜币为主,可得出白银是在明朝成为流通货币的,宋代流通货币以铜币为主。据材料三“冬施棉衣”结合所学,棉衣成为日常衣物要到元朝黄道婆普及棉纺织技术之后,因此当时
32、不可能将棉衣作为救济品,可得出棉衣的普遍穿着是在元代黄道婆普及棉纺织技术之后,即棉衣在元代之后才成为普遍穿着,故当时不可能善施棉衣。19(17分)【答案】第一阶段:182319世纪末,遏制欧洲在美洲的势力渗透,称霸美洲,推行大陆主义。(2分)独立后的美国,确立联邦制共和制,工业革命在北美拓展,以及建国之初华盛顿政府奉行的“孤立主义”外交原则给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条件,实力增强;欧洲大陆内部的纷争不断;19世纪20年代,拉美的西属、葡属殖民地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纷纷宣布独立,美国从自己的政治、经济利益出发支持拉美的独立,一方面便于其势力渗透,同时遏制欧洲在美洲的势力。(5分)第二阶段:
33、19世纪末二战前,争夺海上霸权、世界霸权。(2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美国内战的结束;美国经济进入迅猛发展时期;一战使欧洲经济遭受重创,国际地位相对衰落;美国向以欧洲为中心的旧秩序提出挑战。(3分)第三阶段:二战结束后,称霸世界,遏制共产主义。(2分)二战极大地削弱了西欧国家的势力;美国成为战后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依仗其在战争中发展起来的经济、军事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取得了统治地位;战后的苏联政治、军事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壮大。遏制共产主义、谋求世界霸权的杜鲁门主义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外政策的重大转折点。(3分)【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要求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就美国对外战略思想的演变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理由。根据美国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进行归纳即可。美国建国初期,主要奉行“孤立主义”政策,关注其在美洲的利益,在尽可能少地卷入欧洲纷争的同时,利用欧洲各国间矛盾实现美国利益的最大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美国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霸主,加之一战严重削弱了欧洲列强的实力,美国奉行中立政策,通过战争贸易进一步增强了综合实力,战后开始转向主动争夺全球霸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