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选修1 第3讲 高考探究与规律认知总结课_112911101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选修1 第3讲 高考探究与规律认知总结课_1129111014.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专项测评(选修1)1材料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官阶和俸禄均以“衡”的单位“石”来表示。到了汉代逐渐将官阶与俸禄分成两种方法表示,官秩(“秩”为官员等级标准,“禄”为官员的报酬)以“石”表示,如万石、二千石等;官俸则用“量”的单位“斛”来计算,如最高秩万石月俸三百五十斛等。在隋唐时期官员俸禄形式主要有米、田两种。隋代官员的俸禄分京官、外官两种支付标准。京官按品级,外官按州、郡、县的等级计户食禄。除俸禄外还有职分田,以品为差,由一顷至五顷不等。至于宋代则因货币的广泛流通,俸禄多以钱币计算。百官除正俸外,还有服装、禄粟、茶酒厨料、薪炭、盐、随从、衣粮、马料、纸笔、差费、职钱、公使钱及恩赏等各
2、种补贴,地方官则配有大量职田。而元代官员俸禄以实物和货币两种形式支付,地方官俸禄中无实物部分,但却享有职田收入,作为俸禄的补贴。到了明代则实行折色俸禄制,即以米为单位折算成钞、钱、布、银发给百官,并以货币为主。而清代官员俸禄是银米兼支,但以银为主。京官有俸银、禄米,外官有养廉银。(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俸禄制变化的趋势。(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俸禄制变化的影响。(9分)解析:(1)据材料中“万石、二千石”“三百五十斛”“货币”可得出从实物到货币;据材料“隋唐时期官员俸禄形式主要有米、田两种”到宋代有“服装、禄粟、茶酒厨料、薪炭、盐、随从、衣粮、马料、纸笔、差费、职
3、钱、公使钱及恩赏等各种补贴”可得出构成上由单一到多种。(2)主要从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分析回答,积极意义从政治、经济方面回答即可。答案:(1)趋势:形式上从实物到货币;内容构成上由单一到多种。(2)影响:有利于对官吏的控制和限制其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中国古代俸禄总体偏低是形成贪腐之风的重要原因之一。2材料自汉文帝改革刑制以来,宫刑时用时废秦汉以来缘(连)坐的范围甚广,特别是出嫁妇女既随夫家受诛,又随父家受戮。曹魏时期所定新律缩小了缘坐的范围,并开缘坐不及出嫁女的先例。南朝梁律进一步缩小缘坐的范围,创缘坐妇女免处死刑的先例曹魏新律将法定刑确定为死、髡、完、作
4、、赎、罚金、杂抵罪七种。北魏律规定了死、流、宫、徒、鞭、杖六种法定刑,北齐律承其后,最终确立了死、流、徒、鞭、杖五刑。这一时期的刑法制度改革,为隋唐以后封建五刑的定型奠定了基础。从北魏、北齐开始,流刑已成为一种法定刑作为死刑与徒刑的中间刑,填补了自汉文帝以来死刑与徒刑之间的差等。北周又将流刑按里程分为五等,使流刑更为规范化。摘编自李超中国法制史习题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刑法制度改革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刑法制度改革的特点及影响。(9分)来源:学,科,网Z,X,X,K解析:(1)根据材料“自汉文帝改革刑制以来,宫刑时用时废秦汉
5、以来缘(连)坐的范围甚广,特别是出嫁妇女既随夫家受诛,又随父家受戮”可知,原来的刑罚不够规范、过于严酷,且随意性大;结合魏晋南北朝的时代背景可知,这一时期社会动荡,需稳定政局;结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刑法相对秦汉有所减轻,表现出了儒家“仁”的核心思想这一特点可知,儒家思想的影响。(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曹魏时期所定新律缩小了缘坐的范围”“南朝创缘坐妇女免处死刑的先例”可知,刑罚趋于宽缓;根据材料“曹魏新律将法定刑确定为死、髡、完、作、赎、罚金、杂抵罪七种。北魏律规定了死、流、宫、徒、鞭、杖六种法定刑,北齐律承其后,最终确立了死、流、徒、鞭、杖五刑”可知,行刑方式越来越简洁;根据材料“北周又将流刑
6、按里程分为五等,使流刑更为规范化”可知,刑法制定规范化。第二小问,根据材料“这一时期的刑法制度改革,为隋唐以后封建五刑的定型奠定了基础”可知,为隋唐以后封建刑法制度的定型奠定了基础;结合这一时期刑法趋于宽缓的特点可知,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答案:(1)原因:社会动荡,需稳定政局;原来的刑罚不够规范、过于严酷,且随意性大;儒家“以礼入法”思想的影响。来源:学|科|网(2)特点:刑法制定规范化;行刑方式越来越简洁化;刑罚趋于宽缓。影响: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为隋唐以后封建刑法制度的定型奠定了基础。3(2017·唐山市高三模拟)材料隋朝至唐朝前期实行府兵制,“府兵之制,居无事时耕于野,其番上(
7、轮换值班)者,宿卫京师而已。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故士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这一制度把军人户籍编入州县,同样分到田地,府兵制与均田制结合,“寓兵于农”“兵农合一”,兵将平时不在一起,府兵服役期间免征赋役,但出征时要自备武器、粮食。武则天时期,均田制遭到破坏,战事日益频繁,贵族官僚将府兵作为家奴使用,府兵制走向崩溃。唐玄宗时期开始实行募兵制,由国家招募丁男当兵,供给衣食,免征赋役,士兵以当兵为职业,将帅长期统帅一支军队。此后募兵制成为古代社会的主要兵制并不断发展完善。(1)根据材料,比较募兵制与府兵制的不同点。(9分)来源:学科网ZXXK(2)根据材料并结合
8、所学知识,简述唐朝中后期募兵制产生的影响。(6分)解析:(1)根据材料中“这一制度把军人户籍编入州县,同样分到田地,府兵制与均田制结合,寓兵于农兵农合一,兵将平时不在一起,府兵服役期间免征赋役,但出征时要自备武器、粮食”得出府兵制下兵农合一,士兵应征时自备武器、粮食;根据材料中“由国家招募丁男当兵,供给衣食,免征赋役,士兵以当兵为职业,将帅长期统帅一支军队”得出募兵制士兵由国家供养,形成固定隶属关系。(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提高了军队作战能力;根据材料中“士兵以当兵为职业,将帅长期统帅一支军队”可知,有利于增强军事力量,但是兵将之间形成固定隶属关系,易造成军阀割据。答案:(
9、1)不同:府兵制下兵农合一,而募兵制士兵由国家招募,当兵成为一种职业;府兵制士兵应征时自备武器、粮食,而募兵制士兵由国家供养;府兵制将兵分离,而募兵制形成固定隶属关系。(2)影响:减轻了百姓负担,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提高了军队作战能力,增强了军事力量;兵将之间形成固定隶属关系,易造成军阀割据。4材料一18世纪以来,英国两党制逐渐形成。两党轮流执政使官员经常发生变动。官员的任用不仅以党派为基础,而且存在着许多暗箱操作,以至卖官鬻爵之事时有发生,使政府的行政效率低下1870年,格拉斯顿首相发布枢密院令,规定一切文官职位的任命都必须根据文官委员会的规定,通过公开竞争考试选拔。规定标志着英国现代文官制
10、度基本建立。摘自刘正涛现代文官制度在英国的确立材料二英国坚持传统的“通才”观念。文官的考选标准及科目,注重一般的教育程度和基础知识,而不看重特殊或专门的技术与经验,认为文官需要广泛的知识和综合能力、应变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这种选拔人才的标准,使“专才”在文官队伍中地位低下且日益减少19世纪60年代英国着手改革,力求“通专结合”。“通专结合”要求公务员知识面宽广,一专多能或者多专多能,体现了既要重视公务员的知识和学历,也不轻视公务员的专业性和技能。来源:Z.xx.k.Com摘自宋世明英国最早实行公务员制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现代文官制度的特点及确立原因。(8分)(2)根据
11、材料二,指出英国文官选拔标准发生的变化。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积极意义。(7分)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存在着许多暗箱操作”“公开竞争考试选拔”归纳为公开考试,公平竞争,择优录用;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存在着许多暗箱操作,以至卖官鬻爵之事时有发生,使政府的行政效率低下”归纳为英国原有的官员任用制度存在暗箱操作、买官卖官、低效等弊端,根据材料一“1870年,格拉斯顿首相发布枢密院令”归纳为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展开,英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以从科举制的影响等角度归纳。(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英国坚持传统的通才观念”“19世纪60年代英国着手改革,力求通
12、专结合”归纳为从“通才”到“通专结合”;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通专结合要求公务员知识面宽广,一专多能或者多专多能,体现了既要重视公务员的知识和学历,也不轻视公务员的专业性和技能”归纳为增强官员素质,根据材料二“存在着许多暗箱操作,以至卖官鬻爵之事时有发生,使政府的行政效率低下”归纳为有利于克服用人腐败,提高行政效率。答案:(1)特点:公开考试,公平竞争;择优录用。原因:英国原有的官员任用制度存在暗箱操作、买官卖官、低效等弊端;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展开,英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中国科举制的影响。(2)变化:从“通才”到“通专结合”。意义:有利于克服用人腐败,增强官员素质,提高行政效率。5材料18
13、95年,户部奏请“各省挑精壮三成,其余老弱一概裁撤”。之后,户部又奏请裁减勇营三成。甲午战后到戊戌变法前,清政府编练的新式陆军有四支:“定武军”(后改称“新建陆军”)、“自强军”“武毅军”“湖北护军营”。新军仿照德国陆军编制,按照德国的训练方法训练军队。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财政困难,大力发展工商实业,以增加税源。1896年,清政府通饬各省设立商务局,1897年创立了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1896年,总理衙门议奏:“兴学诚自强本计,请由各省督抚酌拟办法,或既就原有书院量加课程,或另建书院肄习专门。”此后,各省创办了不少新式学堂。1897年,经总理衙门议奏后开设经济特科和岁举专科,以满足国家对
14、变法人才的需求。1898年初,荣禄、高燮曾、胡燏棻分别奏请设立武备特科,所有武场一律改试枪炮。摘编自陈长江甲午战后至戊戌变法前清政府的改革(1)根据材料,概括甲午战后至戊戌变法前清政府改革的内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改革与洋务运动的主要区别,并分析导致改革困难的原因。(9分)解析:(1)从材料“户部又奏请裁减勇营三成”“甲午战后到戊戌变法前,清政府编练的新式陆军有四支”“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财政困难,大力发展工商实业,以增加税源。1896年,清政府通饬各省设立商务局”“各省创办了不少新式学堂。1897年,经总理衙门议奏后开设经济特科和岁举专科,以满足国家对变法人才的需求
15、”,可概括总结甲午战后至戊戌变法前清政府改革的内容。(2)第一小问,结合洋务运动中只学习西方技术不改变封建制度的特点,与材料内容进行对比,归纳总结区别是突破了洋务运动单纯引进技术和培养人才的改革模式,由器物层面进入制度层面;第二小问,结合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状况以及清政府自身局限性和面临的统治危机等史实,总结清政府改革艰难的原因。答案:(1)内容:裁撤旧军、编练新军;鼓励实业、设立商务局;兴办新式学堂、改革科举考试。 (2)区别:突破了洋务运动单纯引进技术和培养人才的改革模式,由器物层面进入制度层面。原因:列强对中国利权的攫取;清政府财政危机;改革缺乏系统方案和长远目标。(言之有理即可)
16、6材料一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以期渐至富强”。 同年,清政府令各省裁汰原有旧军,“精选若干营,分为常备、续备、巡警等军,一律操习新式枪炮,认真训练”。之后新成立的练兵处拟定选派陆军学生出洋游学章程。1901年以后,清政府多次选派和奖励青年和官员出国留学。1905年,清政府决定废除科举制。1903年,清政府设立了商部,先后颁行了奖励公司章程公司法奖给商勋章程等。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史材料二清政府实行的新政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教等方面,但在执行过程中无力解决“新政”所需资金,只能加重旧税,增设新税 “新政”曾下令废止清朝长期实行的捐官制度,但实则一直存在,这就降低了官员的素质,助长了
17、腐败清末“新政”没有挽救清政府的命运,反而加速了它的灭亡。摘自高旺晚清中国的政治转型(1)有人说,清末“新政”是清政府为挽救民族危亡,顺应历史潮流而实行的一次真改革,请以材料一的史实加以说明。(9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清末“新政”没有达到“渐至富强”的原因。(6分)来源:学科网ZXXK解析:(1)由材料一“精选若干营,分为常备、续备、巡警等军,一律操习新式枪炮,认真训练”可以归纳出清政府改革军制,编练新军,有利于促进中国军事近代化;由材料一“清政府多次选派和奖励青年和官员出国留学”“清政府决定废除科举制”可以归纳出提倡出国留学,废除科举制,奠定了中国近代化教育的基础;由材料一“清政府设立了
18、商部”可以归纳出振兴商务,奖励实业,有利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2)由材料二“在执行过程中无力解决新政所需资金,只能加重旧税,增设新税”可以看出“新政”实施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资金;加重了人民的赋税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由材料二“新政曾下令废止清朝长期实行的捐官制度,但实则一直存在,这就降低了官员的素质,助长了腐败”可以看出腐败日盛。由材料二“清政府实行的新政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教等方面,但在执行过程中无力解决新政所需资金清末新政没有挽救清政府的命运,反而加速了它的灭亡”可以推出新政许多措施推行过程中无法有效实施。答案:(1)说明:清政府改革军制,编练新军,有利于促进中国军事近代化;提倡出国留学,废除科举制,奠定了中国近代化教育的基础;振兴商务,奖励实业,有利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末新政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客观上体现了中国近代化的趋势。(2)原因:“新政”实施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资金;加重了人民的赋税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腐败日盛;新政许多措施推行过程中无法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