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解密03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山东专版)(解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解密03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山东专版)(解析版).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解密03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A组 考点专练考向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汉代的思想大一统1(2021·陕西渭南市·高三一模)春秋战国时期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思想流派,由于这些思想的提出者政治立场不同,导致其治国思想差别很大,但他们在对待君主的态度上却高度一致,均坚持“君主专制”。这说明当时A国家统一为人心之所向B兼并战争推动思想统一C等级分封重新焕发生机D法家思想成为治国思想A【详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各思想流派虽然主张不同,但是其目的都是为了结束战乱,稳定社会秩序,因此他们在对待君主的态度上一致,坚持“君主专制”,即寄希望于君主实现国家统一,结束动乱,A正确;春
2、秋时期并不是兼并战争,排除B;赞成君主专制不等于实行等级分封制,排除C;D脱离材料主旨,排除。2(2018重庆巴蜀中学高三三模)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与古希腊时期的先哲们处于同一时代,他们所面临的相同政治环境是A工商业和航海业发达B社会经济生活丰富多彩C小国寡民的民主政治D政治氛围相对宽松自由D【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政治氛围相对宽松自由,思想比较活跃,出现百家争鸣;古希腊民主政治发展,政治氛围宽松自由,故选D;AC不适合中国春秋战国,排除;B不属于政治环境,排除。3(2020·博爱英才学校高三月考)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尊礼,主张“为国以礼”;道家“非礼”,认为“
3、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法家否定礼治,提倡法治。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A私学兴起,民间思想异常活跃 B礼崩乐坏,需要重建社会秩序C思想自由,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D诸侯争霸,分封秩序开始瓦解B【详解】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社会大变革的局面,学术下移,“士”阶层崛起,他们针对当时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提出了不同的政治主张:儒家尊礼,倡导恢复礼乐秩序;法家推崇中央集权,倡导变法,强调法治;道家从“道”这一本源出发,强调无为而治,否定礼(“非礼”),认为“礼”是社会动荡的根源。这些争论反映出当时百家争鸣的局面,但其本质还是传统社会秩序渐趋崩溃在思想领域的反映,B项符合题意,故选B;A、C、D三项是表面现象,并
4、非本质内涵,排除。4(2020·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二月考)孔子对“礼”非常尊重,颜渊死时孔子痛苦,但仍然反对颜渊厚葬;孔子对阳货反感,但是为了礼尚往来,仍然要去拜访。孟子也守“礼”,但鲁平公没来拜访他,他也不去见鲁平公;孟子对各国国君的赠仪,或受或不受,全凭己意。造成孔孟这种行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孔孟二人个性存在差异B“彼一时,此一时也”C孟子始终坚守“性本善”D儒家的尊卑演变为平等B【详解】孔子和孟子都是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由于所处时代的不同,他们对“礼”的理解与遵守存在差异,因此B正确;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个性差异不影响人们对“礼”的遵守,排除A;C只有对孟子的解释,不包括孔子在
5、内,排除;儒家始终强调尊卑,排除D。5(2021·广西桂林市·高三一模)董仲舒认为,按春秋之法,灾年、战乱之年不维修旧的建筑,不能让百姓困苦,不能伤害甚至杀害他们。这表明董仲舒A认为统治者应该实行无为而治B主张民众利益是国家利益核心C利用天谴思想约束统治者行为D继承了先秦儒学治国理政思想D【详解】材料反映了董仲舒的观点是遵循了春秋之法,说明董仲舒受到了先秦儒家经典春秋中的治国理政思想的影响,故D符合题意;无为而治是西汉初年的治国主张,而不是董仲舒所提倡的,故排除A;材料不能体现董仲舒主张民众利益是国家利益核心,故排除B;材料未涉及到天谴思想,故排除C。考向二 宋明理学及明清
6、之际的进步思潮1(2021·宁阳县第四中学高三其他模拟)宋代有学者指出,余谓群生失真迷性,弃本迟末者,痛也;三教之语,以驱其感者,药也。儒者使之求为君之者,治皮肤之疾也:道书使之日损,损之又损者,治血脉之疾也:释氏直指本根,不存枝叶者,治骨髓之疾也。”下列选项与该学者的观点相符的是A仁者境界与佛老境界具有不同属性B儒佛道在民众的教化方面各有侧重C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D儒学开始成为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B【详解】材料“儒者使之求为君之者,治皮肤之疾也:道书使之日损,损之又损者,治血脉之疾也:释氏直指本根,不存枝叶者,治骨髓之疾也”体现的是儒佛道三教在民众的教化层面各有侧重,B正确
7、;A与材料无关,排除;C是心学的出现的意义,排除;汉武帝后,儒家学说就成为了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D错在开始,排除。故选B。2(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唐代,儒学家韩愈激烈地批判佛学,提出对于佛教应该“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到了北宋,以程颐程颢为代表的儒家学者,却基本上都“出入于老释者数十年”,对佛学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这一变化A利于推动儒学思想趋时更新B反映了佛道思想更符合潮流C体现政府文化政策比较开明D表明商品经济促进观念开放A【详解】通过材料“以程颐程颢为代表的儒家学者,却基本上都出入于老释者数十年,对佛学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儒家学者研究
8、道教和佛教思想,促进了理学的产生,A正确;B表述绝对,排除;材料叙述主旨不是政府的文化政策,排除C;材料信息与经济无关,排除D。3(2020·江苏南通市·启东中学高三开学考试)嘉靖元年十月,礼科给事中在奏疏中说:“三代而下,论正学者莫如朱熹,近有倡为异学者,大率取陆九渊之简便,而以朱熹为支离。好高务名之士群然从之。宣严禁,以正士习。”材料中的异学A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提倡经世致用的思想C主张整治人心挽救统治D糅合道家、法家思想C【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三代而下,论正学者莫如朱熹,近有倡为异学者,大率取陆九渊之简便,而以朱熹为支离”中的异学指的是陆九渊的心学。心
9、学主张整治人心挽救统治,故C正确;心学本身属于儒学,故A错误;经世致用不是心学的主张,故B错误;心学没有糅合法家思想,故D错误。4(2021·四川省资中县第二中学高二月考)王阳明与弟子之间的问答集传习录中最有名的一句话“满街皆是圣人”,在王阳明看来,无论是庶民还是圣人都有同样的心,但是他们都在私欲前止步,毫不怀疑圣人的权威性。而16世纪后半期的思想家李贽却把圣人的权威看作是问题,论述“夫圣人亦人耳不能无势力之心;虽盗跖,不能无仁义之心”(道古录),努力把圣人平民化。两者思想的共同点是A体现近代民主思想的萌生B体现反对君主专制主张C彻底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D受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D【详解】
10、王阳明认为庶民和圣人都有同样的心,李贽则主张把圣人平民化,说明他们都力图推动儒学的世俗化。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种观念的出现发展是受到当时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的影响,故选D;他们的思想都不是近代民主思想,没有体现反对君主专制,排除AB;“彻底打破”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C。5(2020·河北邯郸市·高三一模)明末思想家李贽指出,那些谈论程朱理学的人,其实是一群“口谈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巨富,既已得高官巨富矣,仍讲道德、说仁义自若也”的伪君子,是一群“口谈道德而志在穿窬”的虚伪之徒。李贽意在强调A空谈导致社会日益衰落B理学导致人们道德沦丧C回归儒家经典的紧迫性D学
11、问应贵实践而轻空谈D【详解】李贽指责空谈道德,一心升官发财的伪君子,揭露其言行不一,意在强调学问应贵实践而轻空谈,D项正确;李贽批判假道学不是为了说明空谈导致“社会日益衰落”,A项错误;李贽批判伪君子和假道学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强调理学导致人们道德沦丧,B项错误;回归儒家经典的紧迫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错误。考向三 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艺1(2019·河北保定市·高考模拟)黄帝内经认为人的身、心、行共同构成了生命,三者整合才能使人和谐发展。心“德”管,(医者)身心不合,无以“扶正祛邪”。材料认为黄帝内经A蕴含了朴素的唯物论思想 B强调了中医医德的重要性C代表了中医理论的最高水
12、平 D奠定了传统中医学理论基础B【详解】依据材料“(医者)身心不合,无以扶正祛邪”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帝内经强调了中医医德的重要性,故B正确;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黄帝内经代表了中医理论的最高水平,排除C;D是伤寒杂病论的影响,排除。2(2021·东辰国际学校高三月考)康熙年间,名医朱方旦发现了“脑”才是思想中枢,而不是传统医学认定的“心”,“古号为圣贤者,安知中道?中道在我山根之上,两眉之间”。此说一发表,引起当时医学界极大的震撼。这说明明清时期A近代科技已经诞生B中国积极向西方学习C科学技术有所创新D心学的地位开始动摇C【详解】朱方旦的发现引起当时医学界的震
13、撼,而且他的认识符合科学的实际,说明当时科学技术有所创新,故选C;仅朱方旦一人的认识不能标志近代科技的诞生,排除A;朱方旦的认识不是向西方学习的结果,排除B;朱方旦的认识并没有动摇心学的统治地位,排除D。3(2020·广西高三一模)清明上河图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描绘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据此可知,该作品A其艺术风格具有写实性B是北宋文人画的典型代表C赞美了汴京的繁盛局面D真实地再现了历史的原貌A【详解】清明上河图是一幅风俗画,是以社会习俗为题材的绘画,具有写实性,故A项正确;风俗画首先是写实,其次才是写意
14、,文人画的最显著特点却是表现个性、抒情写意,故B项错误;仅从材料无法看出画作者所表露出来的赞美情感,故C项错误;风俗画是作者基于对生活的观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和还原历史,但不能真实再现历史,故D项错误。4(2021·江西上饶市·高三一模)下图分别是小说红楼梦和范进中举的插图,插图反映了A市民阶层兴起瓦解传统伦理观念B商品经济发展冲击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发展整合社会价值观念C【详解】小说插入中对人物的神情刻画细致,展现了世俗面貌,结合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可知,当时市民阶层的扩大推动了世俗文化的发展,C正确;市民阶层同样遵循传统伦理价值,
15、排除A;等级观念在插图中并未体现,排除B;当时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是程朱理学构建的,相比于程朱理学,世俗文化在当时影响力有限,并不能起到重新整合社会价值观念的作用,排除D。5(2021·江苏高三零模)明代中后期出现一批要求冲破“天理”教条束缚的思想家,其中罗汝芳以人之“赤子之心”来诠释“良知”,肯定人性中正常情欲的合理性。深受罗汝芳影响的戏剧家汤显祖在作品牡丹亭中彰显一个“情”字。这说明A封建等级观念受到强烈冲击B文学创作迎合市民需要C心学的发展影响到戏曲创作D宋明理学统治地位动摇【答案】C【详解】由题干解释“良知”得知罗汝芳是心学代表人物之一。戏剧家汤显祖深受罗汝芳的影响,故C项正确;
16、材料没有体现等级,排除A;材料反映的不是文学创作迎合市民需要,排除B;D项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排除D。B组 专题综合练1(2020·浙江温州市·高三其他模拟)汉代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曾道:“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班固强调的是A王室衰微导致士阶层崛起B诸子政治主张殊途同归C诸侯好恶左右诸子思想D诸子百家思想同根同源C【详解】依据材料“ 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说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可以看出诸
17、子百家的出现是由于诸侯争霸,为了迎合诸侯统治的需要,各自表达自己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因此反映出诸侯好恶左右诸子思想,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王室与士阶层的关系,排除A;诸子思想并没有趋同,排除B;同根同源的说法明显错误,排除D。2(2019·黑龙江大庆市·高考模拟)春秋时期我国思想文化中心偏于邹、鲁。战国时期儒、墨以鲁国为中心,而儒家传播于鲁、齐、卫,墨家则向楚、秦发展。道家起源于楚、陈、宋,后来流入齐国。这反映出战国时期A涌现出众多文化中心 B文化相互影响与融合加强C呈现出社会转型特征 D中原文学与艺术异常繁荣B【详解】由材料可知,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思想,并且
18、有向其他地方扩展的趋势,这折射出不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过程,齐国稷下学宫即是典型例证,故选B。从材料看,齐鲁地区依然是文化的中心,A项不符合材料描述,排除;材料并未提及各学派观点的变迁,无法体现人们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演变,故无法体现出社会转型的特征,排除C;楚国和秦国并非中原地区,排除D。3(2020·河南洛阳市·高三一模)战国末期,荀子曾将当时的各种学说一一驳斥,认为战国混乱的原因之一是“百家异说",要社会安定就要做到“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荀子的主张A意在突出儒家的地位B奠定了法家的思想基础C顺应政治发展的潮流D改变了社会动荡的局面C【详解】材料体现
19、的是荀子认为社会混乱的根源在于思想不统一,主张强化思想控制,这顺应了当时政治统一的潮流,C正确;材料突出的是法家思想,A排除;B与材料无关,排除;D是在秦朝统一六国后,排除。故选C。4(2021·绵阳市·高三二模)秦汉时期各级长官自行辟召僚属,地方属吏以功绩升入朝官的途径是比较畅通;东汉的地方属吏进入朝廷,则“横有一道非经察举、征召不能逾越的森严关卡”。这反映了东汉时期A儒学地位得到巩固B君主专制空前强化C选官取士强调成绩D属吏上升渠道断绝A【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东汉察举选官的重要标准之一是对儒学的掌握,所以“横有一道非经察举、征召不能逾越的森严关卡”说明儒学的地位得到
20、巩固,故选A;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是在清代,排除B;选官取士强调成绩是在隋唐时期科举制确立以后,排除C;“断绝”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5(2019·湖南衡阳市八中高考模拟)从汉武帝正式设立太学,至西汉末年王莽辅政,太学弟子的数量从最初的50人剧增至10000余人。经学习考核,一般可任郡国文学职务,优异者可授中央或地方行政官。汉代这些举措A使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B导致精英教育走向世俗化C有利于培养大批实用人才D不利于学术思想自由发展D【详解】结合所学,太学的设立是推崇儒学的结果,它扼制了各派思想自由竞争的局面,不利于学术思想自由发展,故D符合题意;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的建议,肯定儒学,重用
21、儒生,儒学正统地位由此确立,故A不符合题意;太学是儒学教育制度化和官方化的标志,属于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并非世俗学校,故B不符合题意;太学以儒学教育为主,并非是培养实用人才的近代学校,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6(2020·山东高三其他模拟)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大行其道,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众多风雅名士聚集在一起,醉心于有与无、生与死、动与静、圣人有情或无情等形而上的问题讨论。这说明A道家辩证法思想深入人心B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文化繁荣C传统儒学信仰出现危机D理学拥有深厚民间基础D【详解】“竹林七贤”进行的形而上的讨论,体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士人思辨思维的发展,这些思想与理学的
22、发展一脉相承,说明理学拥有深厚的民间基础,故选D;A道家思想深入人心不符合史实;B材料看不出经济中心转移的信息;C材料未有体现。7(2020·福建泉州市·高三二模)唐宋多位皇帝倡导不同宗教和谐共生,如唐玄宗亲自为孝经、金刚经、道德经三本书注释,并将注本颁行天下;南宋孝宗强调“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这说明A儒学已经丧失正统地位B三教合一成为传统文化主流C理学有广泛的思想基础D统治者注重宗教的实用功能D【详解】根据“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可知唐宋皇帝之所以倡导不同宗教和谐共生是为了利用宗教的实用功能,故选D;儒学在中国古代没有丧失正统地位,排除A;三教合一是在
23、宋代,唐代没有实现三教合一,排除B;材料内容无法说明理学具有广泛的思想基础,排除C。故选D。8(2021·湖南高三零模)范仲淹在家信中告诫在外地任官的侄子:“莫纵乡亲来部下兴贩,自家且一向清心为官,莫营私利。”这则材料反映北宋A义利之辨得到强化B商业经济发达C心性修养观念盛行D监察制度完善B【详解】根据“乡亲来部下兴贩”可以看出宋代商贩不局限于本地贩卖,也会到外地贩卖,说明当时商业经济发达,B正确;材料仅仅反映了范仲淹的个人修养,不能当时社会义利之辨得到强化,排除A;盛行的说法错误,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监察,排除D。9(2020·黑龙江大庆市·大庆中学高二月考)明
24、末清初大儒吕留良(1629-1683)在阐发春秋大义时特别强调“华夷之分大于君臣之伦”“人与狄夷无君臣之分”的思想。下面对材料主旨解读最合理的是A其主要目的是批判君主专制 B其思想是对清朝统治合法性的质疑C其思想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D“华夷之分”是狭隘民族主义的体现B【解析】吕留良生活于明末清初,他主张的“夷”指满清王朝,“华夷之分大于君臣之义”实质上是质疑清朝统治合法性,不承认清朝统治者是“君”,故B正确;材料反映了吕留良思想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批判君主专制,故A错误;“华夷之分”与西方启蒙思想无关,故C错误;狭隘民族主义是指不信任、轻视甚至反对和压迫其他民族,与材料无关,故D错误。故选B。1
25、0(2019·河南开封市·高考模拟)下表为明清思想家的一些主张表中内容解读正确的是A反映资产阶级反封建专制的要求 B都提出了实行仁政的主张C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D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体现了明清时期李贽等人挑战传统正统思想的观点,明清时期的启蒙思想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故D选项正确;李贽等人是明清时期工商业者代表,不是资产阶级,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可知,唐甄等人的主张是批判君主专制,没有提出实行仁政,故B选项错误;明清时期的启蒙思想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没有动摇封建正统思想,故C选项错误。11(2020·江苏宿迁
26、市·高三零模)晋人傅咸曾写道:“夫其为物,厥美可珍。廉方有则,体洁性贞。含章蕴灏,实好斯文取彼之弊,以为此新。”关于材料所涉及的技术成果,说法正确的是A直接预示了资本主义的到来B唐代经海路传播到阿拉伯C东汉时己经使用十分的普遍D要经过打浆、抄纸等流程D【详解】材料是对造纸术的描述,其中造纸需要经过打浆、抄纸等流程,D正确;A不符合史实,当时中国仍然处于封建社会,排除;造纸术是通过陆路传播到阿拉伯的,B排除;C说法不符合史实,当时书写材料仍然是竹木简,排除。故选D。12(2020·全国高三一模)康熙帝下令采用西方的梯形投影法绘制出地图,进行实地勘查历时十年绘制成康熙皇舆全览图
27、。李约瑟称它不但是亚洲当时所有的地图中最好的一幅,而且比当时所有欧洲地图更好、更精确”。这表明了A西学东渐影响了中国的科技文化B中西方科技文化交流频繁C西学东渐意味着闭关锁国被打破D中国科技依旧领先于世界A【详解】根据材料“康熙帝下令采用西方的梯形投影法绘制地图”,可得出西学东渐影响了中国的科技文化,故选A项;材料无法体现中西方交流,排除B项;闭关锁国被打破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排除C项;明清中国科技逐渐落后于西方,排除D项。13(2020·河南洛阳市·高三一模)苏轼书鄢陵王主薄所画折枝二首中说:“论画以似形,见与儿童邻。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苏
28、轼的诗画创作主张A体现了市民阶层的要求B标志着绘画艺术走向成熟C推动两宋宫廷画的发展D影响了后代文人画的发展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人画强调的是写意,主张诗书画印于一体,因此材料中苏轼的主张影响了后代文人画的发展,D正确;A是风俗画的特征,排除;B与材料无关,排除;文人画与宫廷画不一样,C排除。故选D。14(2020·浙江台州市·高三一模)某作品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设计了三桩誓愿的超现实情节,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显示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也反衬出社会的黑暗。该此作品是A西游记B红楼梦C水浒传D窦娥冤【答案
29、】D【详解】根据“设计了三桩誓愿的超现实情节,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 邪恶的愿望,也反衬出社会的黑暗”等信息可得出这是元代关汉卿的窦娥冤。其主人公是封建社会被压迫的妇女的典型。她的性格善良而刚强,有强烈的反抗精神。故D项正确;ABC项情节都非常多,远不止三个,故排除ABC。15(2021·湖南株洲市·高三一模)下图为1957年出士于四川省成都市天回山东汉崖墓的东汉击鼓说唱陶俑,对其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表明东汉时期说唱艺术已成熟B实证成都是我国说唱艺术发源地C表明东汉时期市井文化的盛行D是研究东汉雕塑艺术的一手史料D【详解】根据“东汉击鼓说唱陶俑”可
30、得出,这是实物的一手史料,对于研究东汉雕塑艺术有较高的价值,故D项正确;已经成熟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仅从东汉击鼓说唱陶俑并不能得出是发源地,排除B;东汉时期市井文化并没有达到盛行的程度,排除C。16(2020·重庆高三三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王夫之是我国明清之际的伟大思想家,其著作读通鉴论集中反映了他的历史观,王夫之着重批判历史现象,认为郡县制代替封建制是“势之所趋”,它表现为不可抗拒的历史客观趋势。根据对历史发展过程中“势”和“理”的具体论述,王夫之提出了“理势合而为天”的学说,“天”是支配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他认为天的内既包括贤者的“己之天”,也包括属于普通民众的“
31、"民之天”,主张“圣人所用之天,民之天也”,认为“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摘编自蒙晨浅析王夫之的历史观(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夫之的历史观。(2)根据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简评王夫之的历史观。【答案】(1)历史观:反对复古,认为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历史发展有内在的客观规律;民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2)评价:否定神学历史观,肯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和进步性,具有进步意义;肯定民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具有反对专制的民主色彩;其历史观存在一定局限,并未科学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动力。【详解】(1)历史观:根据材料“认为郡县制代替封建制是势之所趋”可归纳出反对复古,认为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根据材料“根据对历史发展过程中势和理的具体论述,王夫之提出了理势合而为天的学说,”可归纳出历史发展有内在的客观规律;根据材料“天是支配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他认为天的内既包括贤者的己之天,也包括属于普通民众的民之天”可归纳出民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2)评价: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关于王夫之历史观的评价可从肯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和进步性、肯定民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具有反封建的民主色彩和受到时代与阶级的局限性,并未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推动力等角度进行思考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