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 第13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学生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 第13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学生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 第13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单选题1.(2021·河北)下图为我国某盆地油藏地质剖面示意图。其中F1F4为断层。在多次区域性水平挤压力作用下,大型燃料油藏受到构造甲、乙、丙的破坏,使石油组分大量散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构造甲、乙、丙的局部地质作用是( ) A.水平挤压B.水平拉张C.垂向挤压D.垂向拉张(2)构造甲、乙、丙会导致石油组分大量散失的根本原因是( ) A.F1F4疏导性能好B.F1F4延伸到地表C.石油埋藏层位较浅D.F1F4断至含油层2.(2021·
2、浙江)下图为黄土高原局部景观图,该区域内植被多呈斑块状有序地重复出现。完成下列小题。 (1)造成图中地形崎岖不平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沉积B.流水侵蚀C.冰川侵蚀D.流水沉积(2)高原上植被呈斑块状、有序地重复出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温B.土壤C.地形D.光照3.(2021·浙江)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板块边界的类型及其海底宏观地形分别是() A.生长边界 海岭B.消亡边界 海沟C.消亡边界
3、0; 海岭D.生长边界 海沟(2)以马尔代夫为代表的低地岛国最忧虑的全球性问题主要有() 臭氧层破坏 渔业资源枯竭 森林面积减少 两极冰川消融A.B.C.D.4.(2021·浙江)石棉主要形成于原有岩石与侵入岩的接触带。下图为南部非洲局部图。完成下列小
4、题。 (1)与丙地相比,形成甲地风化壳的( ) A.物理风化作用较弱B.风力沉积作用较弱C.生物风化作用较弱D.流水侵蚀作用较强(2)形成乙地石棉矿的地质作用是( ) A.变质作用B.风化作用C.沉积作用D.喷出作用5.(2020·海南)下图示意某种沉积物的分布。该沉积物在小兴安岭等山地的西侧宽度较大,而东侧少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造成该沉积物在小兴安岭分布状况的主要作用是( ) A.冬季风堆积B.泥石流堆积C.冰水堆积D.间歇性流水堆积(2)与西北地区相比,东北地区该沉积物结构紧实、钙含量普遍偏低的主要
5、原因是( ) A.生物作用B.冰川作用C.酸雨作用D.流水作用6.(2020·北京)以南岭为例,要求考生判别相关地理要素特征和差异,以此推知其他重要地理界线的突出作用。 某同学参加化石保护性发掘的实践活动。下图为该同学手绘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最可能发掘出化石的是( ) A.B.C.D.(2)图中( ) A.断层形成晚于褶皱B.甲处岩石经过变质作用而成C.山峰是由背斜形成D.乙处煤层因沉积作用厚度大7.(2020·天津)下图所示地貌景观位于粤北地区,其形成需要特定的地质条件。
6、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图中所示地貌景观的岩石类型、地质构造和所需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 A.变质岩、水平裂隙、流水侵蚀B.沉积岩、水平裂隙、风力侵蚀C.岩浆岩、垂直裂隙、风力侵蚀D.沉积岩、垂直裂隙、流水侵蚀(2)导致图中所示景观岩层出露地表的最直接的内力作用形式是( ) A.垂直抬升B.水平拉张C.水平挤压D.岩浆喷发8.(2020·江苏)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最有可能发现溶洞的河谷是( ) A.B.C.D.(2)图中断层( ) A.形成
7、后一直在活动B.比花岗岩形成时间晚C.导致现代河谷下切D.比侵蚀面形成时间早9.(2020·全国)下图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指断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中最先形成的是( ) A.B.C.D.(2)砂砾石层的下界为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该面形成时期,所在区域可能( ) A.地壳持续抬升,遭受侵蚀B.地壳持续下降,接受沉积C.地壳运动稳定,遭受侵蚀D.地壳运动稳定,接受沉积10.(2020·浙江选考)下图为雅鲁藏布江流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雅鲁藏布江上游的“V”字形河谷形成的主要内、外力作用是(
8、 ) 板块张裂板块挤压风力侵蚀流水侵蚀A.B.C.D.(2)甲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但其南坡1100米以下分布着热带季雨林,原因是 A.夏季受印度低压控制B.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C.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D.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11.(2019·浙江会考)西岳华山是岩浆侵入到地表以下冷凝后在断层基础上发育而成的。读华山斧劈石景观图,完成下列小题。 (1)斧劈石属于( ) A.玄武岩B.花岗岩C.石灰岩D.大理岩(2)导致斧劈石破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化作用B.风力作用C.流水作用D.生物作用12.(2019
9、183;浙江选考)下图为某湖泊区域地质构造示意图。图中等值线为该区域250万年以来沉积物等厚度线。完成下列各题。 (1)该湖湖盆形成主要因( ) A.风化侵蚀B.搬运沉积C.构造抬升D.断裂下陷(2)在外力作用下,该湖盆区的湖泊最容易形成陆地的是( ) A.甲B.乙C.丙D.丁13.(2019·江苏)下图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照片。照片中界面M之上的“甲”是一水平岩层,界面M之下的“乙”是一向斜,“丙”是地表沟谷,N是岩层层面。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界面M反映的地质含义不同于N的是( ) A.沉
10、积物变化B.古气候变化C.古环境变化D.构造运动变化(2)该区域( ) A.甲抬升前持续接受沉积B.乙形成时代晚于甲岩层C.乙形成后经历长期侵蚀D.丙是背斜受侵蚀的结果14.(2019·全国卷)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 ) A.构造运动B.流水C.冰川D.风(2)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
11、多增大是由于( ) A.地面沉降B.流水侵蚀C.风力侵蚀D.冻融塌陷(3)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 ) A.水土流失B.沼泽化C.土地沙化D.盐碱化15.(2018·浙江选考)某中学开展研学活动,在晋陕间黄河峡谷某地段观察地质地貌景观。下图为黄河峡谷地貌景观。在峡谷西侧的公路边观察由黄土层、砂砾石层和砂页岩层构成的地层剖面。在峡谷东侧的峭壁上观察到砂页岩层中的褶皱构造。完成下列问题。 (1)此地地层和地质构造的形成时间,从老到新的顺序为( ) A.B.C.D.(2
12、)此地地层与构造的形成与黄河有关的是( ) A.B.C.D.16.(2019·浙江会考)下图表示三大类演示及岩浆相互转化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三大类岩石类型和岩浆,数字代表地质作用类型。完成下列小题。 (1)从岩石成因上看,花岗岩属于() A.甲B.乙C.丙D.丁(2)2018年10月,金沙江白格地区连续降雨发生的山体滑坡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该地质作用属于() A.B.C.D.17.(2018·海南)图4为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该区域由地表平坦的X区和地表略有起伏的Y区组成。X区的玄武岩岩层较厚,Y区的玄武岩岩层较薄。据此完成以下问题。(1)导致该
13、区域分异为X区和Y区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B.岩层褶皱C.风沙侵蚀D.岩层断裂(2)X区和Y区的玄武岩厚度存在差异是因为( ) A.喷发物质差异B.冷凝环境差异C.外力侵蚀差异D.地壳运动差异18.(2018·江苏)图3为“某区域地质简图”。该区沉积地层有Q、P、C、D、S2、S1 , 其年代依次变老。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A.A B.B C.C D.D(2)为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
14、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是 A.志留系B.石炭系C.二叠系D.第四系19.(2018·北京)图2为地的地质平面示意图,读图,图中( )A. 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 B. 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C. 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
15、; D. 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20.(2017·新课标)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屑碎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图3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以下问题。(1)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4分)A.坡度和缓B.岩石裸露C.河流、沟谷众多D.降水集中(2)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烁石较小的主要原
16、因的(4分)降水较少 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河流较长 风化物粒径较小A.B.C.D.(3)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4分)A.海拔较高B.土层浅薄C.光照不足D.水源缺乏21.(2017·江苏)2016年9月25 日,全球最大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平塘喀斯特洼坑“大窝凼”中建成启用。图2为“喀斯特洼坑形成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地质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小题。(1)“大窝凼”附近的岩石类型是( )A.侵入岩B.喷出岩
17、0; C.沉积岩D.变质岩(2)喀斯特洼坑形成的地质过程,顺序正确的是( )A.B.C.D.22.(2017·江苏)图3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2分) A.甲乙丙B.乙丙甲C.丙乙甲D.丙甲乙(2)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2分) A.1B.2C.3D.423.(2017·天津)读图,回答问题。 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 )A. 岩浆岩、褶皱
18、160; B. 沉积岩、褶皱 C. 岩浆岩、断层 D. 沉积岩、断层二、综合题24.(2020·浙江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2是图1中丙地的气候资料。材料二:甲地是全世界最大的露天铜矿,该矿易采易选,冶炼铜需要大量的水。甲地经百年开采,形成了长430
19、0米、宽3000米、深700米的巨型深坑,横亘在沙漠中,如同地球上一块巨型伤疤。现甲地所在国重视环境保护监管,建立了有效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1)简析甲地铜矿开采和冶炼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 (2)试从内、外力作用角度,说明乙地海岸线破碎的原因。 (3)丙地东临大西洋,气候却干燥少雨,说明其成因。 三、图文分析题25.(2021·湖南)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关洲河段位于长江中游,上距三峡坝址约100千米,属于弯曲双分汊河型。关洲岛把关洲河段分为南、北河道。某地理科研团队研究发现,1万年以来关洲岛地层沉积物颗粒从下部到上部呈现细一粗一细的分布,分别对应了该河段河道变迁的三个阶段。
20、目前,关洲河段南、北岸分别为石质和土质河岸。下面两图分别示意关洲河段河道变迁和地貌演化和关洲河段南、北河道年内流量分流比。(1)根据关洲岛地层沉积物颗粒分布特征,指出关洲河段三个阶段的流速变化并分析该河段 由单一型河道变为双分汊型河道的过程 。 (2)研究发现,关洲河段年内流量常出现南、北河道主次变更现象。据此推测关洲河段南、北河道的特征。 (3)有人认为未来关洲岛会向北相对移动,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26.(2020·全国)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如图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
21、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调查发现,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1)指出玄武岩台地形成以来因流水侵蚀而发生的变化。 (2)根据侵蚀程度,指出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说明判断理由。 (3)说明玄武岩台地上有平顶山、尖顶山分布的原因。 27.(2020·全国)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研究表明,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金沙江因河中有大量沙金(河床沉积物中的金)而得名。下图示意金沙江云南段。(1)从板块运动的角度解释图示区域断裂发育的原因。 (2)简述图示区域河
22、流多沿断裂分布的原因。 (3)说明图示区域金矿石出露较多的原因。 (4)说明出露的金矿石转变成金沙江中沙金的地质作用过程。 28.(2019·天津)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在图1所示贺兰山东麓,部分沟谷两侧的岩壁上有历代先民凿刻的岩画(图2中甲所示)。长期以未,沟谷两侧岩石的破损对岩画构成了威胁。(1)当地哪些自然条件导致了岩石破损严重?图2为图1中甲、乙、丙、丁四处景点的照片。 (2)据图2概括这四处景点吸引游客的共同原因。宁夏中南部一些地区气候干旱,资源贫乏,生态环境恶劣。为了使当地居民摆脱贫困,政府采取了“生态移民”的举措,将部分贫困人口迁至本自治区北部。 (3)安置
23、“生态移民”的迁入地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 (1)A(2)D 【考点】内力作用与地貌 【解析】【点评】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 2.【答案】 (1)B(2)C 【考点】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如生物),外力作用与地貌 【解析】【点评】(1)黄土高原的成因主要是风力沉积作用,而黄土地貌的成因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都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2)黄土高原地势起伏较大,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对植被的影响较大。(1)A.黄土高原的形成的原因是风力沉积,地标崎岖的原因是外力原因是流水的侵蚀,A选项错误; B.根据所
24、学知识,黄土高原由于夏季多暴雨,降水量大且集中,易形成地表径流,在流水侵蚀的作用下使得黄土高原产生崎岖不平的景观;黄土高原崎岖不平主要是受到外力侵蚀作用,B正确。 C.当地无冰川分布,受到冰川侵蚀影响不大,C错误。 D.流水沉积主要发生在地势较为平缓的地区,D错误。 故答案为:B(2)根据所学知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植被覆盖率较低,受到地形影响,植被多集中分布在水土保持相对较好的低洼处,C正确。该处植被呈斑块状有序重复出现,与气温、土壤、光照等因素关系不大,ABD错误。故选C。 故答案为:C。3.【答案】 (1)A(2)D 【考点】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内力作用与地貌 【解析】【点
25、评】(1)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运动特点形成地貌板块 张裂 的地区 |(生长边界)大洋板块张裂海洋大陆板块张裂裂谷板块 碰撞 的地区 |(消亡边界)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巨大山脉(2)全球环境问题有: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等。(1)A.读图,根据马尔代夫群岛和印度半岛的地理位置可知,该处地处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处,两板块拉伸,易形成海岭,A正确; B.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处,B选项错误; C.板块的消亡边界,不会出现海岭,C选项错误; D.板块生长边界,不会出现海沟,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2)由所学知识可知,臭氧层破坏对低
26、地岛国的影响不大,错误。渔业资源枯竭会对岛国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并非全球性的问题,错误。森林面积减少会导致二氧化碳吸收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有所上升,全球温室效应更加严重,使得两极冰川消融增加,导致海平面上升,会导致低地岛国被淹没,正确,D正确。 故答案为:D。4.【答案】 (1)C(2)A 【考点】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内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与地貌 【解析】【分析】(1)A.由图及图例可知,甲地位于沙漠地区,降水量小于丙地,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作用较强,A不符合题意; B.甲为沙漠地区,风力沉积作用强,B不符合题意;C.甲地因降水少,生物量小,因此生物风化作用较弱,C符合题意;D.甲地
27、降水少,地表径流少,流水侵蚀作用弱,D不符合题意。18.由材料"石棉主要形成于原有岩石与侵入岩的接触带"可知,侵入岩为岩浆活动的结果,与岩浆接触带的岩石会因高温高压发生变质作用;风化、沉积作用为外力作用,岩浆喷出冷凝形成喷出岩,均与材料所述的石棉形成的地质环境不符;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C;(2)A 【点评】主要侵蚀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作用因素作用表现作用结果流水湿润、半湿润地区的流水破坏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并将侵蚀掉的物质带离原地 水蚀地貌,如沟谷(“V”型谷)、瀑布等风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力破坏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并将侵蚀掉的物质带离原地 风蚀地貌,如风蚀蘑菇、风
28、蚀城、戈壁冰川高纬度或高山地区,冰川运动不断侵蚀底部岩石和侧面岩壁 冰蚀地貌,如冰斗、角峰、“U”型谷波浪在岩石海岸,波浪不断击打、侵蚀岩壁,使海岸后退 海蚀地貌,如海蚀柱、海蚀崖等5.【答案】 (1)A(2)D 【考点】外力作用与地貌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该沉积物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以黄土高原地区分布范围最大,根据黄土高原“风吹来的高原”可知,该沉积物为冬季风风力堆积形成。小兴安岭的西坡为冬季风迎风坡,受地形阻挡,风力减小,沙尘堆积,东坡为背风坡,沙尘较少,堆积较少,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2)与西北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地处我国季风区,降水较多,流水冲刷、下渗导致沙
29、尘沉积物空隙小,结构紧实,降水下渗溶解矿物钙,产生淋溶作用,使堆积物上层含量普遍偏低,D正确。生物根系生长或微生物活动会使土壤疏松,A错误。东北地区地势较低,冰川作用不明显,B错误。东北地区不是我国主要酸雨区, 酸雨作用不明显,C错误。故答案为: D。 【点评】外力作用 6.【答案】 (1)C(2)A 【考点】内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与地貌,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 【解析】【分析】(1)沉积岩中含有化石。结合图例可知,和是花岗岩,是安山岩,三者都为岩浆岩,不可能发掘化石,A、B、D错。是砂岩,为沉积岩,可能发掘化石,C正确。(2)结合图例可看出,乙处岩层出现弯曲为褶皱,褶皱的岩层都出现了
30、断层,说明断层形成晚于褶皱,A正确。图中甲处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是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没有经过变质作用,B错。图中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C错。乙处煤层因断层作用厚度大,D错。故答案为:A。 【点评】褶皱与断层的比较 地质 构造褶皱断层背斜向斜判 断 方 法从形态上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图示构造地貌未侵蚀地貌常形成山岭常形成 谷地或 盆地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
31、,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形成泉、湖泊侵蚀后 地貌7.【答案】 (1)D(2)A 【考点】内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与地貌,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 【解析】【分析】(1)此图为广东丹霞山地貌。图中岩层层理结构明显,应该是沉积岩,AC错误。图中岩层多次出现坡度较大的陡崖,应该是垂直裂隙发育,岩石被侵蚀形成,该地区位于粤北山区,属于湿润地区,风力侵蚀较弱,以流水侵蚀为主,D正确,B错误。故答案为:D。(2)图中岩石为沉积岩,最初形成于低地,形成沉积岩后,受地球构造运动的影响,间歇性的垂直抬升作用使得本区的地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最直接的内力作用形式是垂直抬升,A正
32、确。水灵拉张会导致裂谷出现,水平挤压会导致岩层弯曲出现褶皱山脉,岩浆喷发形成火山地貌,此地貌景观不是裂谷、褶皱山、火山,BC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丹霞地貌即以陆相为主(可能包含非陆相夹层)的红层(不限制红层年代)发育的具有陡崖坡的地貌。目前该定义被大多数学者们接受,也可表述为“以陡崖坡为特征的红层地貌”。 丹霞地貌在我国广泛分布,四川的蜀南竹海和七洞沟属于幼年期丹霞,贵州赤水丹霞属于青年期丹霞,广东丹霞山属于壮年期丹霞,江西龙虎山则属于老年期丹霞,丹霞地貌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区,温带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均有分布;最低海拔可以形成于东部的海岸带,最高海拔可以出现在
33、4000m以上的青藏高原上。但相对集中分布在东南、西南和西北三个地区。除中国外,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均有分布,其中中国分布最广。 8.【答案】 (1)A(2)D 【考点】内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与地貌,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 【解析】【分析】(1)溶洞属于喀斯特地貌,其形成的基础是可溶性的岩石,如石灰岩。读图可知,四处河谷中只有河谷有可溶性的石灰岩,其他三处河谷的岩石都是不可溶蚀的,所以最有可能发现溶洞的河谷是,故答案为:A。(2)读图分析,图中断层切断了石灰岩和页岩,没有再切断后来形成的岩层,说明该断层形成之后没有一直活动,A错误;断层没有切穿花岗岩,但是花岗岩侵入了断层,
34、说明断层形成的时间比花岗岩早,B错误;现代河谷下切是由于断层形成之后该地区地壳整体抬升,河流下切侵蚀形成,C错误;侵蚀面覆盖在断层之上,断层没有切穿侵蚀面,说明断层比侵蚀面形成时间早,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我国云贵高原、湖南南部郴州等地区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 9.【答案】 (1)D(2)C 【考点】内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与地貌,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断层
35、将灰岩断开,故灰岩先形成,断层后形成;断层形成后,地表面被侵蚀,形成侵蚀面,之后地壳下沉,接受沉积,形成砂砾石层;最后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所以中最先形成的是,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2)读图可知,砂砾石层的下界存在侵蚀面,可知该面形成的时期遭受侵蚀,BD错误。侵蚀面相对平坦而广阔,说明地壳运动相对稳定,A错误,C正确,故答案为:C。 【点评】岩石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 (1)根据地层层序规律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物质越靠下,岩层越新,其物质越靠上,即越接近于地表。 (2)
36、根据生物的进化规律判断:运用生物的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有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在所在的岩层。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4)根据海底岩石形成和扩张过程判断:如果是海底岩石,则距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年代越晚,距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年代越早;或者说距离海沟越近,其形成的的年代越早
37、,距离海沟越远,其形成的年代越晚。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海岭或海沟。 10.【答案】 (1)D(2)C 【考点】内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与地貌,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解析】【分析】(1)雅鲁藏布江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板块挤压,亚欧板块抬升,雅鲁藏布江上游的外力作用主要是流水下切侵蚀作用为主,使河谷不断加深,并形成“V形谷”。正确。D正确。位于板块挤压处,不是板块张裂处,此地风力侵蚀较弱,不是营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错误。故答案为:D。(2)印度低压中心位置位于印度半岛的西北部,甲山地南坡1100米以下不是印度低压,A错误。大陆西岸40°-60
38、76;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此地位于亚欧大陆南部,常年受季风影响,B错误。北半球夏季,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西南季风遇山地阻挡气流抬升形成大量降水,此地位于热带地区,因此形成了热带季雨林,C正确。此地位于亚欧大陆南部,常年受季风影响,不受副热带高压控制,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流水作用于地貌 11.【答案】 (1)B(2)A 【考点】外力作用与地貌,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 【解析】【分析】(1)由资料可知,华山的岩石是岩浆侵入地表以下冷凝在断层基础上发育而形成的,因此斧劈石属于侵入岩,其典型代表是花岗岩。而玄武岩属于喷出岩,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大理岩属于变质岩。
39、B符合题意。 (2)导致斧劈石破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化作用,裸露在地表的花岗岩由于风吹日晒。岩石产生裂隙,在反复的冻融的作用,是岩石破碎,形成斧劈石。属于风化作用对地貌的影响。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B;(2)A 【点评】岩浆岩是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在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在地下深处岩石受高温高压的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三大岩石在地下深处都可以重熔再生形成新的岩浆; 地质作用按能量的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常见的外力作用有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12.【答案】 (1)
40、D(2)A 【考点】内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与地貌 【解析】【分析】(1)读图结合图例,该处湖盆周边地区为抬升地区,湖盆地区应为断裂下陷形成,C错、D对。而风化侵蚀及搬运沉积均属于外力作用,外力作用一般使地表趋于平坦,不是湖盆形成的原因,AB错。故选D。(2)在外力沉积作用下,一般会使得地势较低地区与较高地区的高差变小,图示甲区域在四地中,等厚度线稀疏,说明湖盆平坦,且厚度值较小,说明深度较小,最容易被泥沙淤积形成陆地,故选A。 【点评】河流地貌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地貌之一。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地表的物
41、质,形成侵蚀地貌。河流侵蚀地貌是由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共同作用形成的。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横剖面呈“V”字形。堆积地貌多见于河流中下游地区,包含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等,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河漫滩平原一般分布在中下游地区,三角洲平原分布在河口地区。13.【答案】 (1)D(2)C 【考点】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内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与地貌 【解析】【分析】(1)由图文资料可知,M上部的岩层是呈水平的,M下部的岩层是弯区的,因此M表示的地质意义和N处不同之处就在于弯区岩层是经过地壳运动岩层受挤压形成褶皱,而上部岩层主要是是以外力作用为主,沉积作用下形成的。因此水平
42、方向的岩层是没有经过挤压作用的;图中的信息无法判断古气候的变化和古环境的变化,通过岩层顺序只可以判断地壳运动的变化,而沉积物的变化也无法判断。D符合题意。(2)沉积岩地层在下方的岩层较老,位于上方的岩层年代较新。由图可知,乙岩层形成早于甲岩层,乙处岩层具有明显的北侵蚀的痕迹,而且上部的岩层是不连续的,因此可以推断,乙处的岩层形成之后经历长期的侵蚀过程,;M是水平岩层与弯区岩层的分界面,故甲在抬升之前经历了外力侵蚀,形成剥蚀面,因此不是持续接受沉积,丙处是地表的沟谷,而且此处不一定是背斜构造,有可能是地表的流水侵蚀形成的,也有可能是内力作用发生断裂形成的沟谷,无法判断其形成的原因。C符合题意。故
43、答案为:(1)D;(2)C【点评】(1)根据地层层序规律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物质越靠下,岩层越新,其物质越靠上,即越接近于地表。如图1中岩层位置靠下,岩层较老;岩层位置靠上,岩层较新。(2)根据生物的进化规律判断:运用生物的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有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在所在的岩层。如图1中岩层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和。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
44、质岩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4)根据海底岩石形成和扩张过程判断:如果是海底岩石,则距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年代越晚,距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年代越早;或者说距离海沟越近,其形成的的年代越早,距离海沟越远,其形成的年代越晚。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海岭或海沟。14.【答案】 (1)B(2)C(3)C 【考点】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外力作用与地貌 【解析】【分析】(1)据题意“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在水库修建之前,山前平原是河流的堆积作用,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在山前位置,因地势突然降低,河道开阔,水流流速减缓,河流泥沙堆积,形成
45、山前平原或者是冲积扇。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2)A、地面沉降形成的地貌多为地堑,因其为内力作用,形成地貌分布范围广,但是数量较少,A不符合题意;B、流水侵蚀多形成的是沟谷,而不是洼地,加之,平原地区流水作用主要表现在流水的堆积作用,B不符合题意;C、该区域位于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在河流断流期间为该地区气候比较干燥的时期,即为北半球冬季,而该区域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作用强劲,平原地区植被覆盖率低,抗侵蚀能力较弱,通过风的不断掏蚀,洼地不断增大、增多,C符合题意;D、冻融塌陷应该发生在春夏季,而此时为冬季,D不符合题意;(3)A、洼地增多、增大是因为风力作用较强,而水土流失主要是流水侵蚀作
46、用,A不符合题意;B、该区域位于半干旱半湿润地区,而冬半年降水较少,气候干燥,不易形成沼泽化,B不符合题意;C、风是形成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动力,冬半年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低,河流断流,水源缺乏,易造成土地沙化,C符合题意;D、盐碱化是因过度大水漫灌造成的,而此时为冬季,不是农田灌溉时期,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B ;(2)C ;(3)C【点评】(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是主要动力,外力作用对地貌形成“修饰作用”。据题意,修建水库前,该区域为山前平原地区,或者为山前冲积扇,这是河流的堆积作用,河流流出山口,地势突然平缓,地形开阔,水流流速大大下降,河流中携带泥沙
47、在山前堆积,形成冲积扇,多个冲积扇连在一起,便形成了冲积平原。(2)(3)牢牢把握题意,“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该区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半干旱半湿润区,河流断流期间为冬季,气候干旱,降水少,加之该区域据冬季风源地较近,风力强劲,而地表植被早已枯黄,抗侵蚀能力弱,风对地表掏蚀作用强,因此洼地增多增大;这种洼地因风力侵蚀形成并且增多增大,是因该时期该区域气候干旱,降水少,植被稀疏,风力作用强,洼地增多增大,说明该区域土地沙化严重。水土流失多发生在夏季降水充沛,并且多暴雨的时期;沼泽化同样也是在气候比较湿润,降水充沛,蒸发弱的区域;盐碱化多发生在春季,此时农田需要大水漫灌,但雨季未至
48、,蒸发量大于降水量。15.【答案】 (1)D(2)B 【考点】内力作用与地貌,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 【解析】【分析】(1)该地层中的黄土层、砂砾石层、砂页岩层等均是沉积作用形成的,因此越往下沉积越早,岩层越老。故此地地层和地质构造的形成时间,从老到新的顺序是。褶皱构造形成于砂页岩中,说明其形成时间晚于砂页岩,即介于和之间。(2)黄土层是风力搬运和堆积所形成的,和黄河无关,A错误。该段黄河为中游,河流流速较快,搬运能力强,因此易形成砾石堆积,而砂砾石层是砾石堆积所形成的,其形成和黄河有关,B正确。组成砂页岩的堆积物颗粒细小,不可能是黄河堆积的结果,C错误。褶皱是内力作用导致岩层发生弯曲的现象,和黄河无关,D错误。 【点评】(1)根据地层层序规律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物质越靠下,岩层越新,其物质越靠上,即越接近于地表。如图1中岩层位置靠下,岩层较老;岩层位置靠上,岩层较新。 (2)根据生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