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年高考地理专题04 地球的历史及地球的圈层结构(精选练习)-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21年高考地理专题04 地球的历史及地球的圈层结构(精选练习)-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 (解析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专题04地球的历史及地球的圈层结构考点帮你练(2021·江苏高三零模)下图示意横跨帕米尔高原主体、阿莱谷地、西天山、费尔干纳盆地等主要构造单元及对应的莫霍面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地壳厚度最大处为( )A费尔干纳盆地B西天山C阿莱谷地D中帕米尔2图示剖面断层发育的根本原因是( )A地壳垂直运动B地壳扩张运动C岩浆活动D地壳挤压运动【答案】1D2D【分析】1图中莫霍界面以上的部分为地壳,图中莫霍面与地表起伏线之间的间隔即是地壳厚度,读图可知,选项四个地区相比而言,中帕米尔两者之间间隔最宽,地壳厚度最大,故选D。2该区域位于帕米尔地区,岩层受地壳挤压,当内力挤压超过岩层的承受能力,
2、岩层破裂并沿破裂面发生位移,形成断层,主要受地壳水平挤压运动形成,D正确,AB错;与岩浆活动无关,C错。故选D。(2021·北京海淀区·人大附中高三三模)下图示意北京时间2021年5月2122日世界上发生的三次震级较高地震的位置,下表为三次地震的相关信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序号位置北京时间震中位置震级震源深度(千米)经度纬度甲云南大理州漾濞县21 日 21:4899.87°E25.67°N6.48乙中印度洋海岭22 日 00:0268.20°E2.7°S5.310丙斐济群岛地区22 日 06:13177.19°W16.47&
3、#176;S6.5103乙地发生地震时,震中所在地的区时是( )A5月21日20:02B5月22日03:02C5月21日21:02D5月22日09:024据图表信息推测( )A三地震源都位于岩石圈内B甲地震中位于板块生长边界C乙地地震可能诱发风暴潮D丙地地震烈度大,破坏最强【答案】3C4A【分析】3乙地发生地震的北京时间为22 日 00:02,震中经度为68.20°E,位于东5区,比东8区晚3小时,所以此时震中所在地的区时是21日21:02,故选C。4三地震源深度小于等于10km,都位于岩石圈内(岩石圈:地壳+上地幔顶部),A正确;甲地震中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B错
4、;风暴潮多是由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台风和温带气旋等灾害性天气系统)导致的海水异常升降,与地震关系不大,海底地震易诱发海啸,C错;丙地地震震级大,但震中深居海洋,周边人口密度小,对人类财产等破坏不大,D错。故选A。(2022·浙江高三专题练习)根据地震波传播的特点,人们总结了地震救援领域的“黄金12秒”,即地震发生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10多秒的时间,这样在低楼层的居民可以迅速逃离。下图为地震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黄金12秒”利用的原理是( )A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很慢B横波比纵波传播速度慢C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D纵波比横波传播速度慢6下列关于地震灾情变化的叙
5、述,正确的是( )A随着经济的发展,地震损失一定下降B人口密度越大,地震引发的死亡人数越多C经济越落后的地区,地震损失越大D科技进步,抗震能力提高,死亡人数会减少【答案】5B6D【详解】1.地震的能量是通过地震波传播的,其中地震波有两种类型,横波和纵波。它们到达地表后表现的形式不同。如果纵波到达地面,地表就会上下颠簸。如果横波到达地表,地面就会水平晃动。横波传播速度慢,纵波传播速度快。而横波与纵波由于速度差引起的传播时间的间隔正好相差12秒。这就意味着,地震发生时,房屋先会随着地面上下颠簸,这时还不太容易导致倒塌,12秒之后,横波到达地面,房屋开始前后左右的摇晃,危险就大了。因此横波比纵波破坏
6、大。“黄金12 秒”利用的原理是横波比纵波传播速度慢,B正确。横波传播速度慢,纵波传播速度快,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不是很慢,A错误。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但不是“黄金12秒”利用的原理,C错误。纵波比横波传播速度快,D错误。故选B。2.由于震源深浅、地震类型、地质构造、距震中远近、人口密度、经济发达程度的不同,同样等级的地震,造成的破坏是不一样的。人口密集破坏严重,震源较浅破坏严重,震中距小破坏严重,经济落后破坏不严重。所以随着经济的发展,地震损失不一定下降 ,人口密度越大,地震引发的死亡人数不一定越多,经济越落后的地区,地震损失较小,故ABC错 ,科技进步,抗震能力提高,死亡人数会减少,故D正确
7、。故选D。(2021·江西南昌市·高三一模)下图是珠穆朗玛峰形成示意图。研究表明,内力作用是影响珠穆朗玛峰的主导作用,而且这一态势还将持续很长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青藏高原深层的甲处是地球内部结构中的( )A地壳B地幔C莫霍面D古登堡面8地质探测发现图中乙处岩石非常致密坚硬,是因为乙处( )A温度高B压强大C地层稳定D地层活跃9外力作用造成珠穆朗玛峰海拔( )A下降加快B下降减慢C上升加快D上升减慢【答案】7B8B9D【分析】7由图信息可知,甲地位于岩石圈的底部,而岩石圈的组成是由地壳和上地幔的上部,由此可知,A错误,B正确。莫霍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C错误。古登堡面是
8、地幔和地核的分界,D错误。故选B。8由图中信息可知,乙处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岩石非常致密坚硬上由于板块之间受到挤压,压强大,与温度无关,A错误,B正确。板块交界处,地层活跃,但与题干不符,C、D错误。故选B。9由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珠穆朗玛峰位于板块交界处,板块碰撞挤压使其高度不断上升,而外力作用中的风化、侵蚀将高山削低,会使珠穆朗玛峰海拔上升减慢,D正确,ABC错误。故选D。(2021·广东惠州市·高三三模)黑龙江五大连池火山群具有原生植被生态演替过程。火山喷发后,山杨作为先锋物种,是演替早期的主要植被。某研究以五大连池5座不同年代火山为样地,研究山杨叶功能性状(包括叶片面
9、积、叶片厚度、叶磷含量等)与生境的关系。下为部分火山样地植被情况表。据此完成下列小题。研究区海拔坡向优势树种及比例老黑山340米南坡山杨(50%)、白桦(45%)北坡落叶松(72%)、山杨(25%)小孤山380米南坡蒙古栎(83%)、山杨(10%)北坡白桦(48%)、山杨(10%)尾山400米南坡蒙古栎(78%)、山杨10%)北坡白桦(52%)、山杨(10%)北格拉球山415米南坡蒙古栎(80%)、山杨(12%)北坡黑桦(50%).山杨(10%)10喷发时间最近的火山是( )A老黑山B小孤山C尾山D北格拉球山11受太阳辐射影响,南坡山杨叶比北坡( )A叶厚且面积大B叶厚且面积小C叶薄且面积大D
10、叶薄且面积小12相比老火山,新火山山杨叶磷含量更高,推测其磷元素主要来源于( )A大气降水B人类活动C森林凋落物D火山岩风化【答案】10A11B12D【分析】10由材料信息可知,山杨是先锋植物,处在群落演替的最初阶段;因此,只需要对比山杨在哪个山区占比高,说明喷发时间最近,老黑山南坡山杨占50%,比重最大,所以是喷发时间最近的火山,A正确,BCD错误,故项A。11由所学知识可知,五大连池火山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南坡温度高,蒸发旺盛,气候较干旱;为了减少水分蒸发,叶片厚面积小,B正确。ACD错误。故选B。12由所学知识可知,大气降水无法带来磷元素,A错误。当地是原始森林,人迹罕至,B错误。森林凋落
11、物的磷含量低,不是磷元素的主要来源,C错误。老火山风化作用时间长,大量磷元素早已被侵蚀搬运的其他地方,而新火山火山岩风化作用时间短,当地源于地壳内部的磷含量更高,D正确。故选D。(2021·浙江嘉兴市·高三二模)青海湖区及周边地区人口稀少,农业活动以游收业为主。下图是1961年至2018年青海湖水位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131961年至2005年青海湖水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长期暖干化B流域面积在变小C入湖河水被截留D引湖水灌溉农田142005年以来,青海湖区( )A湖水盐度趋于变大B出湖泊径流量增加C荒漠化趋于严重D鸟类栖息环境改善【答案】13A14D【分析】13
12、1961年-2005年,青海湖水位逐渐下降,是因为全球变暖,蒸发加剧,导致湖泊水位面积越来越低,A正确;流域面积是区域内有多少面积内的水最终会流到这条河流或湖泊内的面积,只有区域内的地形状况发生改变,流域面积的大小才会发生改变,B错误;青海湖区及周边地区人口稀少,且并不发展种植业,入湖河水被截留的可能性小,C错误;青海湖是咸水湖,不可能引湖水灌溉农田,D错误。故选A。14结合图示,无法看出青海湖湖区湖水盐度的变化趋势,A错误; 由图可知,2005年以来,青海湖区水位上升,出湖泊径流量减少,如果出湖泊径流量增加的话,水位会呈继续下降的趋势,B错误;湖泊水位上升,说明当地生态环境有所改善,荒漠化程
13、度减轻,C错误;湖泊水位上升,为一部分鸟类提供了栖息地,使得鸟类的栖息环境改善,D正确。故选D。二、综合题15(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和田玉”古称昆仑玉,玉石矿体一般位于海拔3300-4600米的昆仑山中,大约2.5亿年前岩浆侵入大理岩中而形成。源于昆仑山的河流河滩中也有玉石富集。一游客在某矿点附近捡拾一块呈扁球状、磨圆度好,表面光滑且有擦痕的玉石,经鉴定该玉石质地好,价值较高。近年来为开采昆仑山中的玉石矿,和田政府积极修建公路,以提高运输能力。下图为和田及周边地区玉石矿点分布及昆仑山地层地质图。(1)推测游客最有可能是在甲、丙中哪一个矿点附近捡拾
14、的玉石,并说明理山。(2)指出玉石矿体形成的地球圈层,并说明该圈层在图中沿80°E的厚度分布特点。(3)为开采山中玉石矿,修建公路时可能会遇到哪些主要的自然困难? (4)某科考队乘车至丁处,欲徒步登山考察甲、乙矿点之一,据图分析他们应选择去哪个矿点,登山更容易。【答案】(1)丙地。理由:甲地位子玉石矿床区,风化作用弱,风化层薄,玉石多棱角,表面较粗糙;丙地的玉石来源于山地;玉石在被流水长距离侵蚀、搬运过程中,受冲击、碾庄、摩擦、水蚀等作用,玉石旱扁球状、磨圆度好,表而较光滑,且可能有擦痕。(2)地壳。分布特点:玉石在地壳中,地壳厚度分布一般规律为山地大于盆地;图示区域南侧为昆仑山,北
15、侧为塔里木盆地,故沿80°E的地壳厚度南厚北薄。(3)山地地形,地势起伏大;有多处断裂带,地质条件复杂;气候条件恶劣,多风沙天气,水源缺乏。(4)乙矿点。原因:图中断裂带处,可能有悬崖峭壁,地势险峻;到乙矿点不需要经过断裂带,故去乙矿点登山更容易。【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对玉石的影响。由材料分析可知,该游客拾到的玉石呈扁球状、磨圆度好,表面光滑且有擦痕,说明该玉石受外力作用的磨损较强。读图分析可知,甲地位于玉石的矿床区,风化作用较弱,风化层薄,玉石多棱角,表面较粗糙,不会有题意中的形态;丙地的玉石来源于山地,玉石从山地到矿点,流程较长,玉石受流水的侵蚀、搬运、不断受到冲积、
16、碾压、摩擦、水蚀等作用,形成旱扁球状、磨圆度好,表而较光滑,且可能有擦痕。(2)玉石属于变质岩,分布于海拔3300-4600米的昆仑山中,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因此,玉石的矿体所在的圈层为地壳。地壳是地球固体地表构造的最外圈层,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9- 41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根据图中沿80°E的地形分布可知,该区域南侧为昆仑山,北侧为塔里木盆地,地势南部高,北部低,故沿80°E的地壳厚度南厚北薄。(3) 本题主要考查一下交通线路建设的因素。主要从地形、地质、气候、水源等方面进行分
17、析。读图分析可知,该地山地地形起伏大,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岩层断裂发育,地质条件复杂;该地气候干旱,环境恶劣,多风沙天气,水源短缺。(4)本题主要考查影响登山线路的因素,读图分析可知,从丁矿点到甲,中间有断层,因此需要经过断裂带,可能有悬崖峭壁,地势险峻,登山困难。到乙矿点不需要经过断裂带,故去乙矿点登山更容易。16(2021·长岭县第二中学高三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三叠纪初期,曾经分裂的陆地重新聚合,形成盘古大陆,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三叠纪中期,辛梅利亚大陆脱离盘古大陆的南部向北漂移,影响了特提斯洋的范围。直到三叠纪晚期,辛梅利亚大陆与盘古大陆北部聚合,此时
18、地球上迎来了持续约两百万年的超强降水事件。狭窄小板块与盘古大陆西北侧的剧烈碰撞诱发强火山喷发,加剧了这场超强降水事件。虽然该事件已过去两亿年,但仍然留下了一些至今可见的地质证据。下图示意三叠纪时期全球海陆分布及辛梅利亚大陆漂移路径。(1)分析三叠纪早期盘古大陆气候干燥的原因。(2)辛梅利亚大陆北漂促进了超强降水事件的形成,请对此做出合理解释。(3)说明火山喷发加剧超强降水事件的原因。【答案】(1)陆块聚合形成盘古大陆,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陆地主要聚集在中低纬度,太阳辐射强烈,蒸发旺盛;西岸沿海有强大的寒流经过,降温减湿作用明显。(2)辛梅利亚大陆北漂导致特提斯洋朝向古太平
19、洋的开口变大,古太平洋向西的暖流为特提斯洋增温增湿,夏季风为陆地带来丰沛的水汽,形成超强降水。(3)火山喷发释放出大量温室气体,气候变暖,加速陆地高山冰雪融化,液态水循环变得活跃;气候变暖,大气对流增强,对流雨增加;火山喷发带来大量火山灰,水汽凝结核充足。【分析】(1)海陆位置的角度可以从宏观(海陆整体分布的纬度范围)和微观(不同区域距海远近)等角度分析。盘古大陆大部分区域位于中低纬度,太阳辐射强,蒸发旺盛;盘古大陆由分裂的陆块组成,且面积广阔,大陆内部距离海洋远,水汽难以深入,降水较少;西海岸沿岸的寒流降温减湿作用明显。(2)由图可知,辛梅利亚大陆与盘古大陆北部碰撞汇合后,特提斯洋向东开口扩大,古太平洋的洋流可以更多地流入特提斯洋,增温增湿。由于当时盛行超强季风,在夏季风吹拂下,海上的水汽进入盘古大陆。(3)可以从降水的条件进行分析。火山喷发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全球气候变暖,加速陆地高山冰雪融化,液态水循环变得活跃;全球气候变暖,对流天气增多,水循环速率加剧;同时火山频发也提供了凝结核,这些都会加剧强降水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