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咨询师第六章优秀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婚姻家庭咨询师第六章优秀PPT.ppt(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婚姻家庭咨询师第六章第1页,本讲稿共27页 第六章 婚姻与家庭心理1.爱情:是人际吸引的最强烈形式,是身心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个体产生的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2.鲁宾发现了爱情的三个主要成分:依恋、关怀、亲密。3.爱情的特点:相异性、爱情一般是在异性之间产生的,狭义的爱情专指异性恋,不包含同性恋。成熟性、爱情是在个体身心发展成熟的阶段时产生的情感体验,幼儿不会有爱情体验。高级性、爱情是一种高级情感,不是低级情绪,是包括情绪、认知和行为等成分的结合体。生理性、爱情有生理基础,包括性爱因素,有一定程度上的身体亲昵,不是纯粹的精神上的依恋。利他性、爱情的基本倾向是奉献。第2页,本讲稿共27页爱情
2、和喜欢的区别鲁宾指出,爱情不是喜欢的特殊形式,爱情和喜欢根本是两种不同的情感。二者的区别在于:爱情是利他的,喜欢是为我的。幻想在爱情中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尤其激情之爱基本上是建立在对一个人的幻想而不是现实的评价的基础上的。喜欢就是一种快乐的情绪,而爱情是与多种情绪并且可能是与矛盾情绪相联系的,经常是既爱又恨。在激情之爱中,情感的强烈程度会随时间推移而减退,而喜欢则一般不会。第3页,本讲稿共27页要寻找的性伴侣一定要有性吸引力、聪明,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抚养下一代,这便形成了爱情的两个重要特点:性欲和忠诚。爱情的产生,主要源于几个方面情绪二因素、情绪认知理论认为,情绪为环境刺激因素、生理因素和认知因
3、素所制约。在这3种因素中经刺激因素引起的生理变化是构成情绪的次要因素,个人对自己身体变化的感受的解释(即对自己情绪状态的认知解释)是构成情绪的主要因素。用公式表示为:情绪=生理唤起*认知标记。根据情绪认知理论,爱情情绪二因素理论认为,作为特定情绪,爱情是生理唤起与认知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第4页,本讲稿共27页异性吸引:a外貌吸引。研究证明,智力、能力、性格、身体等都可能引起相互吸引,而身体因素比其他因素更能引起异性间的吸引。b邻近吸引。地理位置邻近的人相互吸引,这一点很容易理解,因为交往首先要有接触的机会,所以这是一个先决条件。c相似吸引。相似的人相互吸引。研究表明,在年龄、民族、宗教、社会经
4、济地位、受教育水平、价值观、智力、人格特殊方面相似的异性,容易相互吸引。d互补吸引。互补吸引是指一方具有的品质或表现出来的行为正好能满足对方的需要,男女在这种情况下容易产生吸引力。第5页,本讲稿共27页爱情的形式:激情之爱、同伴之爱、游戏之爱、占有之爱、合理之爱、无私之爱。第6页,本讲稿共27页爱情的三角形理论由斯滕伯格提出,他认为每个爱情包含3种基本成分:亲密。亲密是指两个人感到的亲密程度和彼此关联的程度。亲密基本属于同伴之爱。激情。激情是基于浪漫、身体吸引之上的性冲动与性兴奋,是爱情中的“情欲成分”,是爱情的主要驱动力。承诺。承诺代表认知因素,指个人向对方爱的决定以及维护关系的承诺。第7页
5、,本讲稿共27页恋爱的心理效应一见钟情、所谓一见钟情,指的是男女之间初次相见就产生很深的爱情,立刻坠入爱河。情人眼里出西施、情人眼里出西施是指在个人眼中的恋人是完美无缺的,像西施一样是绝代佳人。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研究发现,如果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恋爱的双方情感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也因此而更加牢固。研究者将这种外界干涉越大、恋人相爱越深的现象称之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第8页,本讲稿共27页外界干涉越大、恋人相爱越深的现象称之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的原因:这是一种逆反心理。外界禁止,激起个人的好奇心。外界压力造成内部团结。第9页,本讲稿共27页择偶理论三阶段理论:刺激阶段、价
6、值阶段、角色阶段交换理论:四阶段:取样与评估、互惠、承诺、制度化。第10页,本讲稿共27页爱情成熟三阶段:心理相容、人格上的相似和互补 第11页,本讲稿共27页择偶过程中的自我调控理智的爱情是一个选择的过程,要保证有选择的权利,就必须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感情,使双方的关系限制在相应的水平上。理智的爱情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建立,不可急于求成。求大同,存小异,发现重大分歧不凑合。不要追求感情表面上的热烈,要深入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第12页,本讲稿共27页青年男女择偶类型精神满足型感官满足型功利满足型第13页,本讲稿共27页第2节 婚姻心理结婚带来的心理变化双方结合的目的已经达到,对双方关系不再那么珍惜光
7、环消退,爱人的形象有理想变为现实朝夕相处,感情变得平淡生活现实而琐碎,失去浪漫的色彩关系增多,心理负荷加重第14页,本讲稿共27页第2节 婚姻心理影响婚姻幸福的因素身体条件心理条件经济条件职业受教育程度结婚前与父母的关系父母的婚姻状第15页,本讲稿共27页第2节 婚姻心理夫妻类型爱情型的夫妻和功利型的夫妻平等合作型、分工型和一方依赖型夫妻建设型、维持型、失望型和一体型夫妻第16页,本讲稿共27页与离婚有关的因素与早婚有关与婚前发生过性关系有关与未婚先孕有关与婚前彼此不够了解有关与家庭背景不同有关与太早为人父母有关与儿童期在家庭中的地位有关与父母的榜样作用有关与家中孩子的数目有关与当事人的社会阶
8、层有关与生活环境有关第17页,本讲稿共27页离婚与再婚心理与离婚有关的因素与早婚有关与婚前发生过性关系有关与未婚先孕有关与婚前彼此不够了解有关与家庭背景不同有关与太早为人父母有关与儿童期在家庭中的地位有关与父母的榜样作用有关与家中孩子的数目有关与当事人的社会阶层有关与生活环境有关第18页,本讲稿共27页婚姻失败的心理原因需求不满足价值观念不一致二人的“自我”不相容第19页,本讲稿共27页离婚抉择中的心理离婚的理想化离婚的惰性化离婚的罪恶化离婚的情绪化第20页,本讲稿共27页离婚后的心理解脱感孤独与心理震荡社会压力对前配偶态度第21页,本讲稿共27页个体社会化:是指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个体
9、形成适应于该社会与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第22页,本讲稿共27页个体社会化的任务作为社会成员应具备的社会知识和技能,学会独立自理。掌握有关的行为规范、准则,根据个体所处的周围环境,学习相应的礼貌、公德以及与人交往的原则。培养个人的社会责任。树立面向未来的生活目标。第23页,本讲稿共27页个体社会化的特点:个体社会化有一个遗传素质的基础生物条件个体社会化是在社会环境中形成的社会条件个体社会化发展具有关键期个体社会化具有社会强制性个体社会化具有能动性第24页,本讲稿共27页个体社会化的心理机制:服从、认同、内化。第25页,本讲稿共27页个体社会化的结果形成个性获得社会角色第26页,本讲稿共27页父母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父母影响个体社会化的主要途径:a.父母的教养方式、b.父母的榜样作用、c.亲子关系父母影响个体社会化的主要内容:a.对性别角色的认同、b.自我概念的形成、c.道德观念的建立第27页,本讲稿共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