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磷酸铁锂电池项目建议书【参考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州磷酸铁锂电池项目建议书【参考范文】.docx(14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泓域咨询/郑州磷酸铁锂电池项目建议书报告说明中短期内磷酸铁、磷酸铁锂的供需格局仍将偏紧,行业高景气度有望延续。由于政策和需求的双轮驱动,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诸多动力电池厂商的大幅扩产提振磷酸铁、磷酸铁锂需求。预计2022年磷酸铁锂、磷酸铁持续向好。目前多家企业均发布了磷酸铁、磷酸铁锂的扩产规划,叠加众多磷化工和钛白粉企业跨界布局,磷酸铁的总规划产能已高达679万吨/年。预计至2025年,磷酸铁的产能将达394万吨/年,长期来看磷酸铁、磷酸铁锂的供给量将过剩。然而由于目前能评、安评等审批逐渐趋严,同时新增产能也存在产能爬坡等问题,中短期来看磷酸铁、磷酸铁锂的供需仍将偏紧。根据谨慎财
2、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0377.91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5876.7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7.91%;建设期利息205.5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01%;流动资金4295.6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1.08%。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375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32626.26万元,净利润3542.15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9.59%,财务净现值-1220.30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7.38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经初步分析评价,项目不仅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其社会救益、生态效益非常显著,项目的建设对提高农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3、、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项目在社会经济、自然条件及投资等方面建设条件较好,项目的实施不但是可行而且是十分必要的。本期项目是基于公开的产业信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等信息,并依托行业分析模型而进行的模板化设计,其数据参数符合行业基本情况。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学习参考模板用途。目录第一章 总论8一、 项目名称及投资人8二、 编制原则8三、 编制依据9四、 编制范围及内容10五、 项目建设背景10六、 结论分析13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5第二章 项目投资背景分析18一、 动力电池厂商大幅扩产提振磷酸铁、磷酸铁锂需求18二、 磷酸铁锂大幅扩产,中短期内磷酸铁供需仍将偏紧18三、 橄
4、榄石结构赋予磷酸铁锂电池优异性能19四、 畅通内外双循环,打造内陆高水平开放新高地20五、 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建设高品质现代化都市23第三章 项目选址29一、 项目选址原则29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29三、 构筑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33四、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34第四章 产品方案分析36一、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36二、 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36产品规划方案一览表36第五章 发展规划38一、 公司发展规划38二、 保障措施44第六章 运营管理模式46一、 公司经营宗旨46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46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47四、 财务会计制度50第七章 法人治理结构57一、 股东权利及
5、义务57二、 董事62三、 高级管理人员67四、 监事69第八章 工艺技术说明71一、 企业技术研发分析71二、 项目技术工艺分析73三、 质量管理75四、 设备选型方案76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76第九章 劳动安全分析78一、 编制依据78二、 防范措施81三、 预期效果评价86第十章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87一、 项目进度安排87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87二、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88第十一章 项目节能说明89一、 项目节能概述89二、 能源消费种类和数量分析90能耗分析一览表90三、 项目节能措施91四、 节能综合评价93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94一、 投资估算的依据和说明94二、 建设投资估算95建设
6、投资估算表99三、 建设期利息99建设期利息估算表99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01四、 流动资金101流动资金估算表102五、 项目总投资103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03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104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04第十三章 经济效益106一、 基本假设及基础参数选取106二、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06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06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08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10三、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10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12四、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113五、 偿债能力分析114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15六、 经济评价结论115第十四章 项目风险分析117一、 项目风险分析
7、117二、 项目风险对策119第十五章 总结分析122第十六章 附表124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24建设投资估算表125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26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27流动资金估算表128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29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30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31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31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32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33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34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35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36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137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138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139能耗分析一览表139第一章 总论一、 项目名称及投资人(一)项目名称郑州磷酸铁锂电池项
8、目(二)项目投资人xx有限公司(三)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二、 编制原则本项目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遵循创新、先进、可靠、实用、效益的指导方针。保证本项目技术先进、质量优良、保证进度、节省投资、提高效益,充分利用成熟、先进经验,实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1、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做好节能减排,在采用先进适用技术的同时,做好投资费用的控制。2、根据市场和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产品方案及工艺路线,设计上充分体现设备的技术先进,操作安全稳妥,投资经济适度的原则。3、认真贯彻国
9、家产业政策和企业节能设计规范,努力做到合理利用能源和节约能源。采用先进工艺和高效设备,加强计量管理,提高装置自动化控制水平。4、根据拟建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象、交通运输等条件及安全,保护环境、节约用地原则进行布置;同时遵循国家安全、消防等有关规范。5、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及消防等方面,本着“三同时”原则,设计上充分考虑装置在上述各方面投资,使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及消防贯穿工程的全过程。做到以新代劳,统一治理,安全生产,文明管理。三、 编制依据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纲要;2、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3、相关财务制度、会计制度;4、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5、可行性研究开
10、始前已经形成的工作成果及文件;6、根据项目需要进行调查和收集的设计基础资料;7、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价;8、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9、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本项目的各种技术资料、项目方案及基础材料。四、 编制范围及内容本报告对项目建设的背景及概况、市场需求预测和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工程技术方案、项目的组织管理和劳动定员、项目实施计划、环境保护与消防安全、项目招投标方案、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效益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为有关部门对工程项目决策和建设提供可靠和准确的依据。五、 项目建设背景国务院2020年10月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指出,到2025年新
11、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将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根据中汽协数据,2020年,我国汽车销量达到2531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36.7万辆,新能源车占乘用车销量的5.4%;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延续高速增长的势头,中国汽车销量为2627.5万辆,同比增长3.8%,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352.1万辆,同比增长接近160%,渗透率为13.4%。中汽协预计,2022年中国汽车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具体来说,2022年我国汽车总销量预计达到2750万辆,同比增长5%左右。其中,新能源汽车将达到500万辆,同比增长42%,渗透率有望超过18%。“十三五”时期是郑州
12、发展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经过五年发展,全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1.2万亿元左右,常住人口规模达到1200万左右,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1200亿元,进入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20强,成为全国重要的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产业比重由2.149.648.3调整为1.339.858.9,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数字化为引领的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加快,电子信息、汽车与装备制造业等战略产业支撑力不断增强,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由1.6%增长到2.0
13、%以上。城乡发展内涵品质加快提升,确定了“东强、南动、西美、北静、中优、外联”的城市发展布局,以道路综合改造、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城乡结合部综合改造和城市精细化管理“三项工程、一项管理”为抓手的城市有机更新全面推进,以32个核心板块开发建设为带动的城市结构优化、形态提升效果不断显现,以精品村、示范村为突破的美丽乡村建设有序实施,以轨道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206.3公里,农业路高架、四环快速化等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建成投用,市域城市建成区面积由744.77平方公里扩大至1200平方公里左右,城乡环境面貌、形态品质、承载功能全面提升。对外开放实现重大突破,深度融入“一
14、带一路”建设,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片区探索创新不断突破,国际交通枢纽门户、对外开放体系高地、参与国际合作高地“一门户、两高地”对外开放体系加快完善,郑合、郑太、郑万高铁河南段先后建成投用,“米”字形高铁网基本成型,四条“丝绸之路”不断拓展延伸,航空货邮吞吐量跃居全国机场第六位,进出口额稳居中部城市首位。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党政机构改革、企事业单位改革扎实推进,以“一网通办、一次办成”为牵引的“放管服”改革取得阶段成效,商事制度改革、土地供应制度改革、财政体制改革、规划集中统一管理改革等有效实施,政府性资源配置更加高效良性,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市场主体活力得到充分释放,成为全国第
15、8个市场主体超百万的省会城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大力推进通道绿化、沿黄绿化,实施全域绿化主体工程,市区绿化面积增加8755万平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由33%提高到35%,贾鲁河综合治理等一批重大生态工程建成投用,荣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始终保持污染防治高压态势,实现了沿黄区域违法建筑等“四乱”问题清零、市域散煤清零、主城区煤电清零、非电燃煤锅炉清零,PM2.5、PM10分别下降46.9%、49.7%,2020年优良天数达到230天,比2015年增加90天,空气综合指数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排名中退出后20名,建设用地及农用地安全利用率均达到100%,水污染、土壤污染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各项民
16、生事业协调发展,181个贫困村96549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摘帽,100个政府主导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快建设,中小学午餐配餐和课后托管、诊间结算、“就医一卡通”等便民服务改革受到群众普遍欢迎,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城乡低保标准实现一体化。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建成,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央视春晚郑州分会场、金鸡百花电影节等重大活动成功举办,郑州的影响力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法治郑州、平安郑州建设全面深化,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市域治理现代化加快推进,社会大局更加和谐稳定有序。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入,政治生态持续优化,党的建设质量得到新的提升。“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胜利
17、完成,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将胜利实现,为郑州开启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六、 结论分析(一)项目选址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占地面积约39.00亩。(二)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项目正常运营后,可形成年产xx套磷酸铁锂电池的生产能力。(三)项目实施进度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四)投资估算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0377.91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5876.7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7.91%;建设期利息205.5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01%;流动资金4295.6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1.
18、08%。(五)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20377.91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11989.36万元。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8388.55万元。(六)经济评价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375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32626.26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3542.15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9.59%。5、全部投资回收期(Pt):7.38年(含建设期12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19219.49万元(产值)。(七)社会效益此项目建设条件良好,可利用当地丰富的水、电资源以及便
19、利的生产、生活辅助设施,项目投资省、见效快;此项目贯彻“先进适用、稳妥可靠、经济合理、低耗优质”的原则,技术先进,成熟可靠,投产后可保证达到预定的设计目标。本项目实施后,可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增加国家及地方财政收入,带动产业升级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另外,由于本项目环保治理手段完善,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本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八)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26000.00约39.00亩1.1总建筑面积51598.021.2基底面积16120.001.3投资强度万元/亩398.412总投资万元20377.912.1建设投资万元1
20、5876.762.1.1工程费用万元14053.052.1.2其他费用万元1335.332.1.3预备费万元488.382.2建设期利息万元205.522.3流动资金万元4295.633资金筹措万元20377.913.1自筹资金万元11989.363.2银行贷款万元8388.554营业收入万元375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32626.266利润总额万元4722.867净利润万元3542.158所得税万元1180.719增值税万元1257.2710税金及附加万元150.8811纳税总额万元2588.8612工业增加值万元9228.6913盈亏平衡点万元19219.49产值14回收期
21、年7.3815内部收益率9.59%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1220.30所得税后第二章 项目投资背景分析一、 动力电池厂商大幅扩产提振磷酸铁、磷酸铁锂需求新能源汽车行业蓬勃发展带动了锂离子动力电池的需求高增,为了满足全球快速增长的动力电池需求,我国主要的动力电池厂商,例如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中航锂电等头部企业已进入产能扩张期,预计到2025年国内7家主要动力电池厂商产能将达到1552GWh,2020-2025年期间的CAGR高达45%。另外,储能和3C电池的产能也在扩张。总体而言,在下游需求快速提升的背景下,预计2025年国内锂离子电池的产能规模(包括动力、储能、3C及其
22、他)将达到1787GWh,2020-2025年期间的CAGR高达43%,行业将迎来快速扩张期。二、 磷酸铁锂大幅扩产,中短期内磷酸铁供需仍将偏紧国内磷酸铁锂大幅扩产,多家厂商参与竞争。市场竞争格局方面,目前国内较大的磷酸铁锂供应商约有10家,其中根据产能口径,德方纳米占据最多的市场份额。磷酸铁锂为中上游化工产品,具有一定的资金和技术门槛,短期内新进入的竞争者较少,现有竞争者短时间内难以扩产,中短期内仍存在供给缺口。长期来看,多家磷酸铁锂生产厂商大幅扩产,叠加部分磷化工和钛白粉企业的跨界布局,供给将过剩。面对下游磷酸铁锂需求的持续旺盛,川恒股份、云天化、川发龙蟒、兴发集团、天赐材料等多家企业都发
23、布了磷酸铁的建设项目规划或扩产规划,总规划产能高达679万吨/年。预计至2025年,国内磷酸铁的建成产能将达394万吨/年。考虑到能评、安评等审批通过的不确定性,实际建成磷酸铁产能将有可能低于规划产能。同时,磷酸铁产能建成后至产能达产存在有一定的产能爬坡周期,产能建成初期相关产能利用率较低。因此,中短期来看,磷酸铁供需仍将偏紧,但长期来看供给将会过剩。三、 橄榄石结构赋予磷酸铁锂电池优异性能锂离子电池是一种高性能的二次绿色电池,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蓄能电站,军事装备等领域,其基本组成部分包括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目前常见的正极材料主要包括具有层状结构的钴酸锂(LCO)、镍酸锂(LiNiO
24、2),具有橄榄石结构的磷酸铁锂(LFP),具有尖晶石结构的锰酸锂(LiMn2O4)和三元(NCM)。独特的橄榄石结构赋予了磷酸铁锂电池优异的循环性能和安全性,且其在全充电状态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较小的吸湿性,叠加成本较为低廉,价格持续低于三元和钴酸锂,因此磷酸铁锂逐渐成为动力、储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和生产的重点。四、 畅通内外双循环,打造内陆高水平开放新高地充分发挥“枢纽+物流+开放”比较优势,持续完善“一门户、两高地”开放体系,持续推动扩大内需、完善消费流通体系,着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枢纽、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支点,推动形成全方位全要素、高能级高效率的双循环,在新发展格局中扩大郑州新
25、优势。(一)加快建设国际交通枢纽门户统筹航空枢纽、铁路枢纽、公路枢纽基础设施和站场的布局与建设,完善以航空引领、公铁集疏为特征的国际立体交通运输体系,不断提升郑州枢纽的集疏能力。强化郑州机场门户枢纽建设,加快机场三期工程建设,启动第四跑道和南货运区建设,用好第五航权,争取第七航权,以郑州为核心、以亚太地区为重点拓展国际航线,提升国际地位。构建“枢纽+通用”多层次机场体系,加快郑州(上街)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建设。强化郑州国家铁路枢纽地位,建成“米”字形高铁网,优化铁路及场站布局,加快建设小李庄火车站、高铁南站及高铁货运枢纽中心,推进占杨、薛店铁路物流基地建设。强化公路枢纽功能,建成第二绕城高速,
26、优化高速快速路网体系,形成覆盖全域、畅接全省、通达全国的便捷公路网络体系。加快构建布局完善、结构合理、集约高效、绿色智能的现代化国际化综合交通枢纽。(二)加快打造国际物流贸易中心探索以“空中丝绸之路”为核心的“四路协同”发展新模式,着力完善交易链、服务链、产业链,大力引进国内外“头部”航空、物流、货代、贸易企业,以贸易集聚带动流通扩量,强化国际物流节点,推动枢纽优势向物流优势、贸易优势、产业优势转化,打造立足中部、辐射全国、通达全球的国际物流贸易中心。深化“郑州卢森堡”双枢纽战略合作,建设郑州“空中丝绸之路”开放试验区,强化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功能,构建连接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空中经济廊道,“十四五
27、”末,航空货邮年吞吐量突破100万吨。推进陆上丝路扩量提质,加快郑州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和国际陆港第二节点建设,进一步拓展国际线路,推进点对点运输向枢纽对枢纽的深度合作转变,年开行班列3000列以上,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重要作用。推动网上丝路创新突破,深入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发挥口岸优势,完善政策体系,拓展进出口渠道,突出医药、美妆等特色产品,打造内陆地区国际网购消费中心。加强规则体系、通关模式等创新合作,拓展“跨境电商+空港+陆港+邮政快递”运营模式,打造充满活力的跨境电商产业链和生态圈。促进海上丝路无缝对接,发展壮大专业化铁海联运平台公司,构筑通达全球的陆海双向国际物流通
28、道。坚持航空引领、数字化引领,努力打通整合各类运输方式数据资源,形成“一单到底、高效衔接、多方联动”多式联运体系,强化设施联通、信息共享、服务联动,构建内外融合互通的全球物流网络体系。(三)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进一步抓好口岸、保税、通关、多式联运、物流、金融六大体系联动发展、创新发展,大力推进监管体制改革、数字化应用、制度创新,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功能拓展,创新发展服务贸易、转口贸易、技术贸易,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积极扩大进口,创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加快建设E贸易核心功能集聚区。发挥中欧区域政策合作案例地区的引领作用,吸引跨国公司在郑设立地区总部、采购中心、结算中心等功能性机构。
29、争取国际组织、外事机构落户郑州,加强城市国际交流。支持优势企业跨国发展,开展投资并购、海外上市,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建设。加快完善国际化公共服务,建设一批国际社区、国际医院、国际学校、国际商务楼宇,打造更具吸引力和国际化的生活环境。(四)加快推动投资结构优化升级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进一步拓展投资空间,扩大重大科创平台、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化产业链投资,扩大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加快“两新一重”建设,推进符合高质量发展、现代化要求的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重大项目建设,推动以5G为重点的智能化基础设施体系、以特高压为重点的能源基础设施体系、以节水为重点的现代化给排水体系、以轨道
30、交通为重点的现代化交通体系、以充电桩为重点的新能源汽车基础配套体系、以教育卫生文化为重点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建设。持续释放新型城镇化建设红利,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农业农村、公共安全、生态环保、公共卫生、物资储备、防灾减灾、民生保障等领域短板,支持有利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推动政府力量与市场力量有机结合,扩大政府投资撬动社会投资、激活民间投资,拓展重大项目融资渠道,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五、 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建设高品质现代化都市围绕“东强、南动、西美、北静、中优、外联”的城市发展格局,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走好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城市高质量发展路子,创造
31、“整洁、有序、舒适、愉悦”的现代化都市环境。(一)高质量做好城市规划设计深化规划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全市规划一盘棋、一张网、一张图,建立分类、分层、全流程规划管理机制。坚持规划引领、设计先行,统筹功能定位与空间结构、交通组织、产业布局、公共服务布局和空间管控“三条红线”,统筹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规划、城市设计,推进规划全覆盖、城市设计重点区域和重点路段全覆盖。强化规划刚性执行,建立健全严格的规划调整审核制度,维护规划的严肃性。(二)推进城市核心板块建设围绕“城区片区单元板块”的城市架构,坚持规划设计引领、产业主导、项目支撑、“三生”融合,坚持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先行,按照“一年起步
32、、三年初具雏形、五年基本成型”的建设目标,科学谋划和集中打造32个核心板块,使之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城市建设开发的新亮点、城市网络结构的关键点,带动各城市片区提升品质、有序开发,推进城市多点支撑、布局优化、结构协调,推动城市由大起来向强起来转变,让城市的现代化气息韵味越来越浓。探索总建筑师制度,加强建筑设计,注重细节设计,提炼特色城市元素,把设计的理念贯彻于城市建设方方面面,拿出绣花功夫、匠心精神来设计城市的角角落落,让每一个建筑和城市景观“可以阅读、能够阅读”。(三)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以“三项工程、一项管理”为抓手,持续推进老城区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加快“一环十横十纵”城市道路综合改造
33、提升,以道路更新带动城市形态更新、业态更新、功能更新,推动老城区环境、品质全面提升。坚持以“两优先、两分离、两贯通、一增加”为核心,完善城市交通微循环体系和慢行系统,让行人出行体验有根本性提升。持续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利用存量空间、低效空间,加强公共服务配套,补齐文化、医疗、养老、托幼等公共服务短板,缓解主城区停车难问题。完善城市家具,打造好街角小广场、小景观,提升绿化水平,为市民休闲创造更多空间。加强老建筑、老设施、老厂房、老街道的历史文化保护,延续郑州城市文脉,捡起历史文化“碎片”,打造具有中原特色的街巷、街坊,使历史厚重和时代脉动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城市智慧化精细化管理,实现线上发现问题
34、、线下解决问题的高效联动,不断提升智慧交通、智慧管网、智慧城管、智慧社区、智慧安保等建设水平。(四)推进“轨道上的都市”建设强化轨道交通在城市现代化发展中的基础性、支撑性、引领性作用,围绕“市区连片成网、都市圈互联互通”,全面加快轨道交通建设,推动三期规划项目建设,加快K1、K2线建设,启动四期建设规划,争取“十四五”末运营里程达到700公里左右,把郑州打造成为“轨道上的都市”。加强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的协调衔接,以轨道交通为主体构建大循环,以地面公交为补充构建小循环,形成地上地下交通“零换乘”体系,提升公共交通的便捷性、可达性。坚持TOD发展导向,加强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区域的联动发展,坚持“开
35、发是原则、不开发是例外”,加强轨道交通站点物业、形态、开发权等控制,做好与产业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将轨道站点打造成交通的节点、发展的支点、城市建设的亮点。加强网络化轨道交通与网络化城市结构的协同耦合,调整完善线网规划,与32个城市核心板块建设紧密结合,引导好人流走向和城市功能开发,以网络化的现代轨道交通体系支撑多中心、分布式、网络化的城市结构。提升水、电、气、暖、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水平,推动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建设,构建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增强承载经济和人口能力。(五)推进城乡区域融合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做好全面脱贫和乡村振兴
36、有序衔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以50个精品村、300个示范村为带动,建成一批文旅农旅融合、文化特色彰显、生态风貌独特的新农村。围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大力发展科技型、服务型、示范型、生态型农业,服务全省粮食核心区建设及农业发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智慧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建设具有都市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全国重要的粮食育种中心。加快培育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县域经济体系,完善县城承载功能,充分发挥好县城承接农村人口转移的主体作用。加快补齐城乡公共服务短板,推进县域医疗卫生、教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改
37、善人居环境。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以土地流转为抓手,严格农地性质,引入社会资本,创新合作模式,积极发展农业规模经营,重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强农村集体组织的服务功能。(六)推进郑州大都市圈协同发展发挥好国家中心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深度推进郑开同城化,高标准规划建设郑开同城化先行示范区,加快推进郑许、郑新、郑焦协同发展,引领中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加快完善都市圈跨区域交通体系,推动郑汴洛轨道快线、“1+4”大都市区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建设,形成高效便捷的通勤化都市圈交通体系。坚持产业协同布局、错位发展、优势互补,推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都市农业等融合发展,促进跨区域的产学研结合,构建都市圈产业集群。统
38、筹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治,加快修复生态,打造沿黄生态带,优化生态环境。探索推进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同城化,推进文旅融合、协同发展。打造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深化与沿黄城市群合作发展,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发展,形成优势互补、特色彰显的协同发展大格局。第三章 项目选址一、 项目选址原则1、符合国家地区城市规划要求;2、满足项目对:原材料、能源、水和人力的供应;3、节约和效力原则;安全的原则;4、实事求是的原则;5、节约用地;6、注意环保(以人为本,减少对生态环境影响)。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郑州,简称“郑”,古称商都,是河南省省会、特大城市、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批复确定的中国中部地
39、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截至2021年,全市辖6区5市1县及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东新区、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面积7567平方公里。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郑州市常住人口为12600574人,城镇人口987.9万人,城镇化率78.4%。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12003亿元。郑州地处中国华中地区、黄河下游、中原腹地、河南中部偏北,位于黄河中下游和伏牛山脉东北翼向黄淮平原过渡的交接地带,西部高,东部低,中部高,东北低或东南低;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郑州是全国重要的铁路、航空、电力、邮政、电信主枢纽城市,拥有亚洲作业量最大的货车编组
40、站。郑州航空港区是中国唯一一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州商品交易所是中国首家期货交易所。郑州是联勤保障部队郑州联勤保障中心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第四巡回法庭驻地,也是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核心组成部分。2017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复函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郑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重点支持的六个大遗址片区之一、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世界历史都市联盟成员。郑州历史上曾五次为都,拥有不可移动文物近万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4处80项。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全面形成,基本实现“两化五强”建设目标。“两化”:一是现
41、代化。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国内城市第一方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上等发达国家水平,城市核心功能大幅提升,城市软实力全面增强,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重大进展,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二是国际化。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水平大幅提升,国际交流活动更趋频繁,成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高地,引进国际组织实现重大突破,经济外向度进入全国城市先进行列,国内大循环节点支撑、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联结点地位和作用充分显现,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合作的先行区。“五强”:一是创新强。创新创业蓬勃发展,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
42、贡献率大幅提升,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高度融合,成为全省创新策源地、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二是枢纽强。建成衔接国际国内的运输网络和物流体系,实现航空港、铁路港、公路港、信息港“四港”高效联动,空中、陆上、网上、海上“四条丝路”畅通全球,成为辐射全国、链接世界、服务全球的国际综合枢纽。三是生态强。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广泛普及,生态环境根本好转,资源能源高效集约利用,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富有成效,基本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郑州。四是文旅强。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文化事业更加繁荣、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形成一批具有郑州标识的文旅品牌和文旅名片,成为古今相映生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具有独特魅力的黄
43、河流域国际旅游门户,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得到广泛认同,建成具有黄河流域鲜明特征的文旅强市。五是法治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郑州、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氛围更加浓厚,社会更加稳定有序,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郑州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并存。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周期更短、迭代更快,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带来巨大变量,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产业分工格局调整和竞争加剧。从国内大势看,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已由高速
44、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全面步入生态文明时代、数字时代,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科技创新、产业层次、供给质量、流通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我们自身发展看,郑州已经发展成为经济总量上万亿、人口过千万的特大城市,区位交通便利,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市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比较优势更加突出。同时,我市转型发展压力不断增大,科技创新基础薄弱、基础承载能力不足、市场化程度不高、市场主体发展不充分等制约还比较突出,生态环境质量尚未根本好转,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加快推进,各级党员干
45、部的思想观念、能力素质、开放意识、创新精神有待进一步提升。在区域经济极化与分化过程中,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郑州必须保持清醒、增强定力、勇往直前、奋勇争先,努力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十四五”时期,是郑州加快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把郑州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使命放在“两个大局”中进行谋划,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新发展阶段的新特征、区域竞争带来的新挑战和自身发展面临的新任务,增强赶超意识、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善于化危为机,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奋力夺取“十四五”时期郑州发展新胜利。三、 构筑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以市场化改革为方向,以数字化为引领,以制度建设为主
46、线,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按照“要素配置讲效率、公共服务讲均衡”的原则,加强改革举措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促进活力和秩序有机统一,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一)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全力推进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加快迈向全国营商环境第一方阵。围绕“一网通办、一次办成”,持续推动简政放权、简化流程、数据整合,全面实现“不见面”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就近可办、郑州大都市圈全域联办,更好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持续深化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两张单”改革,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效率,维护公平公正,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积极探索以承诺制为核心的极
47、简审批,最大限度降低制度交易成本,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推行国际标准、国际规则、国际标识,推进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实现管理法治化、服务规范化、环境国际化,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机制,对竞争类、功能类、公共服务类国有企业进行分类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升国有企业发展效益和活力。建立健全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制度,促进国有金融资本保值增值。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依法保护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本地企业和外地企业合法权益,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加大对龙头企业支持力度,打造一批具有自主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