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专题06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2022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高频考点集训(解析版).docx

上传人:秦** 文档编号:5110269 上传时间:2021-12-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6.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专题06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2022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高频考点集训(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新)专题06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2022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高频考点集训(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专题06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2022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高频考点集训(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专题06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2022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高频考点集训(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专题06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利用盐析可分离提纯蛋白质B用碘水检验淀粉是否发生水解C棉花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属于天然纤维D油脂的主要成分为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可用于制取肥皂【答案】B【解析】A.加入轻金属盐的饱和溶液,可以降低蛋白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使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从而实现蛋白质的提纯,A项正确;B.碘水检出的是剩余的淀粉,而检验淀粉是否发生水解,要检验溶液中是否含葡萄糖,通常方法是:向水解液中加NaOH溶液,调整溶液至碱性,然后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并加热,B项错误;C.棉花等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属于天然纤维,C项正确;D.油脂的主要成分

2、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其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称为皂化反应,工业上可用油脂制肥皂,D项正确;答案选B项。2芳樟醇和橙花叔醇是决定茶叶花甜香的关键物质。芳樟醇和橙花叔醇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橙花叔醇的分子式C15H28OB芳樟醇和橙花叔醇互为同分异构体C芳樟醇和橙花叔醇与H2完全加成后的产物互为同系物D二者均能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还原反应,但不能发生氧化反应【答案】C【解析】A、根据橙花叔醇的结构,橙花叔醇的分子式为C15H26O,故A错误;B、芳樟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芳樟醇与橙花叔醇不属于同分异构体,故B错误;C、与氢气加成后产物的分子式分别是C10H22O

3、、C15H32O,两者都属于醇,且含有1个羟基,碳的连接方式相同,因此与氢气加成后的产物互为同系物,故C正确;D、两种有机物含有的官能团都是碳碳双键和羟基,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还原反应,碳碳双键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因此芳樟醇和橙花叔醇能发生氧化反应,故D错误;答案选C。3下列变化中,气体被还原的是A二氧化碳使Na2O2固体变白B氯气使KBr溶液变黄C乙烯使Br2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D氨气使AlCl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答案】B【解析】A、二氧化碳使Na2O2固体变白,发生反应2CO2+2Na2O2=O2+2Na2CO3,CO2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A错

4、误;B、氯气使KBr溶液变黄,发生反应2KBr+Cl2=2KCl+Br2,Cl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B正确;C、乙烯使Br2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是乙烯与溴发生了加成反应,Br元素化合价降低,Br2被还原,乙烯被氧化,C错误;D、氨气使AlCl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氢氧化铝,反应过程中NH3化合价没有改变,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答案选B。4下列选项中的操作、现象与结论完全一致的是选项操作现象结论AA向滴有酚酞的NaOH 溶液中通入Cl2溶液褪色HClO有漂白性B无水乙醇与浓硫酸共热至170,将产生气体通入溴水溴水褪色乙烯和溴水发生加成C向浓度、体积都相同的Na2CO3和NaHCO3溶

5、液中各滴加1滴酚酞变红,前者红色深结合H+能力: CO32->HCO32-D用发光小灯泡分别做HCl和CH3COOH导电性实验发光强度: HCl强于CH3COOHCH3COOH是弱电解质【答案】C【解析】A氯气与NaOH反应,溶液的碱性减弱,酚酞也可褪色,不能判断是HClO的漂白性,故A错误;B无水乙醇与浓硫酸共热至170,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能够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也能与溴水反应,不能确定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故B错误;C水解程度越大,对应酸的酸性越弱,则由现象可知结合H+能力:CO32-HCO3-,故C正确;D导电性与离子浓度有关,浓度未知,不能判断电离出离子浓度及电解质的强弱

6、,故D错误;故选C。5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催化剂a、b能提高反应的平衡转化率B在催化剂b表面形成氮氧键时不涉及电子转移C催化剂a表面发生了非极性共价键的断裂和极性共价键的形成D如果向容器中放入1molN2和3molH2,最终可以生成2molNH3【答案】C【解析】A催化剂a、b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提高反应的平衡转化率,故A项错误;B在催化剂b表面形成氮氧键时,氨气转化为NO,N元素化合价由-3价升高到+2价,失去电子,B项错误;C催化剂a表面是氮气与氢气生成氨气的过程,发生的是同种元素之间非极性共价键的断裂,生成不同种元素氮氢键极性共价键的形成,故C项正

7、确;D如果向容器中放入1molN2和3molH2,该反应是可逆反应,最终可以生成NH3的物质的量小于2mol,故D项错误;答案选C。6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密闭真空恒容容器中(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 ,。然后在恒定温度下缩小容器体积,重新达到平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若,则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两次平衡时,后一次平衡时的浓度大C重新达到平衡,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D若开始时向容器中加入2molNH3和1molCO2,则达到平衡时放出akJ热量【答案】C【解析】A,未体现正逆的关系,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选项A错误;B反应均按物质的量比例进行,前后两次为

8、等效平衡,两次平衡时相等,选项B错误;CNH3、CO2的物质的量比始终为2:1,反应均按物质的量比例进行,前后两次为等效平衡,重新达到平衡,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选项C正确;D因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反应彻底,故若开始时向容器中加人2molNH3和1molCO2,则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小于akJ,选项D错误;答案选C。7某科研团队研制出“TMLiH(TM表示过渡金属)”双催化剂体系,显著提高了在温和条件下氮气和氢气合成NH3的效率,原理示意如下: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A状态,吸收能量并有NN键发生断裂B合成NH3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是100%C“TMLiH”能降低合成氨反应的HD生成NH3:

9、2LiNH+3H22LiH+2NH3【答案】C【解析】A状态为氮气生成LiNH的过程,NN键发生断裂要吸收能量,故A正确;B由流程可知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物只有氨气,原子利用率为100%,故B正确;C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降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不能改变反应热,故C错误;D由状态可知生成NH3:2LiNH+3H22LiH+2NH3,故D正确。故选C。8下列有关海水综合利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用氯气从海水中提溴的关键反应是:Cl2+2Br=2Cl+Br2B海水中含有钾元素,只需经过物理变化就可以得到钾单质C海水中的Na+、Cl结晶成NaCl的过程,形成了化学键D从海水中可以得到氯

10、化镁,再经过电解可制金属镁【答案】B【解析】A、海水中溴元素以离子形式存在,海水提溴是氯气氧化溴离子为单质溴,发生Cl2+2Br-2Cl-+Br2,选项A正确;B、海水中钾元素是钾离子,需要得到氯化钾固体,电解熔融KCl得到钾,必须发生化学反应,选项B错误;C、海水中离子自由移动,结晶析出晶体氯化钠,钠离子和氯离子形成离子键,结晶成NaCl的过程,形成了化学键,选项C正确;D、海水中加入氢氧化钙得到氢氧化镁沉淀,沉淀在盐酸中溶解得到氯化镁溶液,浓缩蒸发得到氯化镁固体,电解熔融氯化镁得到金属镁,符合海水提镁,选项D正确;答案选B。9温度为T1时,将气体X和气体Y各1.6mol充入10L恒容密闭容

11、器中,发生反应X(g)+Y(g)2Z(g),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t/min2479n(Y)/mol1.21.11.01.0A反应04min的平均速率v(Z)=0.25 mol·L1·min1BT1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1=1.2C其他条件不变,9min后,向容器中再充入1.6molX,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再次达到平衡时X的浓度减小,Y的转化率增大D其他条件不变,若降温到T2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K2=4,则此反应的H0【答案】D【解析】A由表中数据可求得前4min内消耗Y为0.10mol,v(Y)=,所以v (Z)=2 v (Y)

12、=0.025mol/(Lmin),A错误;B由表中数据可知7min时反应到达平衡,反应的三段式为X(g) + Y(g) 2Z(g)起始浓度(mol/L)0.16    0.16      0变化量(mol/L) 0.06    0.06    0.12平衡浓度(mol/L)0.1    0.1    0.12所以平衡常数K=,B错误;C其他条件不变,9min时是平衡状态,再充入1.6molX,平衡向正反应方

13、向移动,再次达到平衡时Y的转化率增大,由于X加入量大于平衡移动消耗量,所以再次达到平衡时,X的浓度增大,C错误;DT1时,平衡常数K=1.44,降温到T2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K2=4,说明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使K增大,所以该反应正向为放热反应, 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D。10Fe3O4中含有Fe2+、Fe3+,分别表示为 Fe()、Fe(),以Fe3O4/Pd为催化材料,可实现用 H2消除酸性废水中的致癌物 NO2-,其反应过程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该法处理后水体的 pH降低BFe()与 Fe()的相互转化起到了传递电子的作用C反应过程中NO2-被 Fe()还原为 N2DPd

14、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H2- 2e= 2H【答案】A【解析】A.电源负极虽然产生,但是正极会消耗更多的,因此总体来看溶液酸性在减弱,pH上升,A项错误;B. Fe()与 Fe()在反应中不停相互转化,起到了传递电子的作用,B项正确;C.被还原为氮气,而本身被氧化为,C项正确;D.钯即负极,氢气在负极失电子变成,D项正确;答案选A。11微生物电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微生物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A正极反应中有CO2生成B微生物促进了反应中电子的转移C质子通过交换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D电池总反应为C6H12O6+6O2=6CO2+6H2O【答案】A【解

15、析】A根据图象,负极上C6H12O6失电子,正极上O2得电子和H+反应生成水,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6H12O6+6H2O-24e-=6CO2+24H+,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因此CO2在负极产生,故A错误;B葡萄糖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形成原电池,有电流产生,所以微生物促进了反应中电子的转移,故B正确;C通过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可知,负极区产生了H+,根据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可知质子(H+)通过交换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故C正确;D该反应属于燃料电池,燃料电池的电池反应式和燃烧反应式相同,则电池反应式为C6H12O6+6O2=6CO2+6H2O,故D正

16、确;故选A。12汽车发动机中生成NO的反应为:,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在下甲、乙、丙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和模拟反应,起始浓度如下表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起始浓度甲乙丙A起始时,反应速率:丙甲乙B平衡时,:甲丙乙C平衡时,的转化率:甲乙D平衡时,甲中【答案】B【解析】A. 温度相同时,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则起始时,反应速率:丙 甲乙,故A正确;B. 甲和丙比,反应物浓度按比例增大,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但容器体积相同,丙中的气体物质的量多,所以NO浓度大。甲和乙比,甲相等于在乙的基础上增加了N2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NO浓度增大,所以平衡时, :丙甲乙,故B错误

17、;C. 增大氧气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的转化率增大,所以平衡时,的转化率:甲乙,故C正确;D. 设甲中反应量为,平衡时,解得,所以平衡时甲中  ,故D正确。故选B。13在不同温度下,向2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NO和1mol活性炭,发生反应:2NO(g)+C(s)N2(g)+CO2(g) H=-213.5kJ/mol,达到平衡时的数据如下:温度/n(活性炭)/moln(CO2)/molT1XT20.2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2时,若该反应经过10min达到平衡,反应速率v(NO)=0.025mol/(L·min)BT1时,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9/16,则

18、达平衡时NO的转化率为60%CT2时,若反应达平衡后再缩小容器的体积,c(N2):c(NO)不变DT1时,若开始时反应物的用量均减少一半,平衡后NO的转化率减小【答案】D【解析】A. T2时,若该反应经过10min达到平衡,因CO2生成0.25mol,根据方程式可知,NO消耗0.5mol,则用NO表示的反应速率v(NO)=0.5mol÷2L÷10min=0.025mol/(Lmin),故A正确;B. 设达到平衡时NO消耗2ymol/L,根据化学平衡三段式法列式计算:2NO(g)+C(s)N2(g)+CO2(g) 起始浓度(mol/L) 0.5 0 0转化浓度(mol/L)

19、2y y y平衡浓度(mol/L)0.52y y y则K=y×y(0.5-2y)2 = 916,解得y=0.15,则NO的转化率为:2×0.15mol/L0.5mol/L×100%=60%,故B正确;C. 平衡后再缩小容器的体积,压强增大,因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所以平衡不移动,则c(N2):c(NO)不变,故C正确;D. T1时,若开始时反应物的用量均减少一半,相当于减小压强,因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平衡不移动,则NO的转化率不变,故D错误;答案选D。14已知X(g)Y(g)2Z(g) H0。反应发生后,t1时达到平衡,t2时改变条件,t3时达到新平衡,则t

20、2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A升高温度B减小Z的浓度C增大压强D增大X或Y的浓度【答案】A【解析】A.该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Z的浓度减小,X、Y的浓度增大,A正确;B.减小Z的浓度,则t2时刻Z的浓度应小于原平衡的浓度,由于平衡右移,所以Z的浓度再增大,B错误;C.增大压强,对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的可逆反应来讲,平衡不移动,但体积减小,X、Y、Z的浓度均增大,C错误;D.增大X或Y的浓度,则在t2时刻X、Y的浓度应大于原平衡时的浓度,随着反应向右移,浓度又减小,D错误;答案选A。二、综合题15电镀行业产生的酸性含铬废水对环境有污染,其中所含的Cr()是主要污染物,可采用多种处理方法将其除

21、去。查阅资料可知:在酸性环境下,Cr()通常以Cr2O72-的形式存在;Cr2O72-的氧化能力强于CrO42-;常温下,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H如下表所示:阳离子Fe3Fe2Cr3开始沉淀的pH1.97.04.3沉淀完全的pH3.29.05.6.腐蚀电池法(1)向酸性含铬废水中投放废铁屑和焦炭,利用原电池原理还原Cr()。下列关于焦炭的说法正确的是_(填字母代号)。a作原电池的正极 b在反应中作还原剂c表面可能有气泡产生.电解还原法向酸性含铬废水中加入适量NaCl固体,以Fe为电极电解,经过一段时间,有Cr(OH)3和Fe(OH)3沉淀生成排出,从而使废水中铬含量低于排放标准

22、。电解装置如图1所示。(2)A极连接电源的_极,A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3)电解开始时,B极上除了发生产生H2的反应外,还有少量Cr2O72-在B极上直接放电,该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_(4)电解过程中,溶液的pH不同时,通电时间(t)与溶液中铬元素去除率的关系如图2所示。由图可知,电解还原法应采取的最佳pH范围为_(填字母代号)。a24b46c610解释曲线和曲线去除率低的原因:_【答案】 (1)ac (2) 正 Fe2e=Fe2 (3) Cr2O72-14H6e=2Cr37H2O (4)b 曲线的pH较小,此时Cr()被还原生成的Cr3难以生成Cr(OH)3沉淀,仍以Cr3形式存在于溶液中

23、,导致去除率较低;曲线的pH较大,铬元素主要以CrO42-形式存在,其氧化能力弱于Cr2O72-,Cr()难以被还原并生成沉淀,导致去除率较低 【解析】(1)向酸性含铬废水中投放废铁屑和焦炭,形成原电池,铁作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焦炭作正极,但焦炭是惰性材料,本身不能被还原,由于废水呈酸性,正极上可能发生反应2H2e=H2,观察到焦炭表面有气泡产生,则a、c正确,故答案为:ac;(2)由图可知,与电源的B极相连的一极表面产生H2,该电极的电极反应为2H2e=H2,则B是电源负极,A是电源正极;与A极相连的电极为电解池的阳极,电极材料是Fe,Fe发生氧化反应,

24、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 (3)B极是阴极,发生还原反应,少量Cr2O在B极上直接放电被还原为Cr3,电解质溶液呈酸性,则电极反应式为Cr2O14H6e=2Cr37H2O。 (4)由图可知,曲线对应pH4时,溶液中铬元素去除率最大,且所用时间最短,反应速率快;曲线对应pH6时,铬元素去除率最终与pH4相同,但所用时间较长,反应速率比pH4慢;图中曲线、 对应的铬元素去除率偏低,故最佳pH范围为46,答案选b。由题给信息可知,去除废水中的铬元素,最终要生成Cr(OH)3和Fe(OH)3沉淀排出。曲线的pH2,酸性较强,此时Cr()被还原生成的Cr3难以生成Cr(OH)3沉淀,仍以Cr3形式

25、存在于溶液中,导致铬元素去除率较低;曲线的pH10,溶液呈碱性,促使平衡Cr2O3-H2O2CrO42-2H正向移动,铬元素主要以CrO42-形式存在,其氧化能力弱于Cr2O72-,Cr()难以被还原并生成沉淀,导致铬元素去除率较低。16某小组同学利用原电池装置探究物质的性质。资料显示:原电池装置中,负极反应物的还原性越强,或正极反应物的氧化性越强,原电池的电压越大。(1)同学们利用下表中装置进行实验并记录。装置编号电极A溶液B操作及现象FepH=2的H2SO4连接装置后,石墨表面产生无色气泡;电压表指针偏转CupH=2的H2SO4连接装置后,石墨表面无明显现象;电压表指针偏转,记录读数为a同

26、学们认为实验中铁主要发生了析氢腐蚀,其正极反应式是_。针对实验现象:甲同学认为不可能发生析氢腐蚀,其判断依据是_;乙同学认为实验中应发生吸氧腐蚀,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2)同学们仍用上述装置并用Cu和石墨为电极继续实验,探究实验指针偏转原因及影响O2氧化性的因素。编号溶液B操作及现象经煮沸的pH=2的 H2SO4溶液表面用煤油覆盖,连接装置后,电压表指针微微偏转,记录读数为bpH=2的H2SO4在石墨一侧缓慢通入O2并连接装置,电压表指针偏转,记录读数为c;取出电极,向溶液中加入数滴浓Na2SO4溶液混合后,插入电极,保持O2通入,电压表读数仍为cpH=12的NaOH在石墨一侧缓慢通入O2

27、并连接装置,电压表指针偏转,记录读数为d丙同学比较实验、的电压表读数为:c>a>b,请解释原因是_。丁同学对、进行比较,其目的是探究_对O2氧化性的影响。实验中加入Na2SO4溶液的目的是_。为达到丁同学的目的,经讨论,同学们认为应改用右图装置对、重复进行实验,其设计意图是排除Cu在酸碱性不同的溶液中,其还原性不同对该实验结果的影响;重复实验时,记录电压表读数依次为c、d,且cd,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答案】(1)2H+ 2e-= H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Cu在H后,Cu不能置换出H2;O2+ 4H+ 4e-=2H2O(2)O2浓度越大,其氧化性越强,使电压值增大;溶液的酸碱性;

28、排除溶液中的Na+(或SO42-)对实验的可能干扰;排除Cu在酸碱性不同的溶液中,其还原性不同对该实验结果的影响;溶液酸性越强,O2的氧化性越强(介质或环境的pH影响物质的氧化性)【解析】(1)中铁主要发生了析氢腐蚀,其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H+2e-=H2,故答案为2H+2e-=H2;铜与氢离子不能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乙同学认为实验中应发生吸氧腐蚀,其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氧气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O2+4H+4e-=2H2O,故答案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Cu在H后,Cu不能置换出H2;O2+4H+4e-=2H2O;(2)实验、的电解质相同,不同的是氧气的浓度

29、不同,出现了电压表读数不同,根据数值的相对大小可知,氧气浓度越大,电压表的读数越高,所以O2浓度越大,其氧化性越强,使电压值增大,故答案为O2浓度越大,其氧化性越强,使电压值增大;实验、是溶液的酸碱性不同,来判断电压表的指针偏转情况,所以、进行比较,其目的是探究对O2氧化性的酸碱性的影响,故答案为溶液的酸碱性;实验中加入Na2SO4溶液的目的是排除溶液中的Na+(或SO42-)对实验的可能干扰,故答案为排除溶液中的Na+(或SO42-)对实验的可能干扰;为达到丁同学的目的,经讨论,同学们认为应改用如图装置对、重复进行实验,其设计意图是排除Cu在酸碱性不同的溶液中,其还原性不同对该实验结果的影响

30、;重复实验时,记录电压表读数依次为c、d,且cd,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溶液酸性越强,O2的氧化性越强,故答案为排除Cu在酸碱性不同的溶液中,其还原性不同对该实验结果的影响;溶液酸性越强,O2的氧化性越强(介质或环境的pH影响物质的氧化性)。17反-2-己烯醛(D)是一种重要的合成香料,下列合成路线是制备D的方法之一。根据该合成路线回答下列问题:已知:RCHO+ROH+ROH(1)A的名称是_;B分子中共面原子数目最多为_;C分子中与环相连的三个基团中,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共有_种。(2)D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写出检验该官能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3)E为有机物,能发生的反应有_。a聚合反应b

31、加成反应c消去反应d取代反应(4)B的同分异构体F与B有完全相同的官能团,写出F所有可能的结构:_。(5)以D为主要原料制备己醛(目标化合物),在方框中将合成路线的后半部分补充完整。(6)问题(5)的合成路线中第一步反应的目的是_。【答案】 (1)正丁醛或丁醛 (2) 9 (3) 8 (4) 醛基 (5)+2Ag(NH3)2OH+2Ag+3NH3+H2O或+2Cu(OH)2+NaOH+Cu2O+3H2O; cd CH2=CHCH2OCH3、 ; (6) 保护醛基 【解析】(1)根据流程图,A为CH3CH2CH2CHO,是丁醛;B为CH2=CHOC2H5,分子中共面原子数目最多为9个(如图:),

32、C分子中与环相连的三个基团中,8个碳原子上的氢原子化学环境都不相同,共有8种,故答案为丁醛;9;8;(2)D为,其中含氧官能团是醛基,检验醛基可以用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故答案为醛基;+2Ag(NH3)2OH+2Ag+3NH3+H2O或+2Cu(OH)2+NaOH+Cu2O+3H2O;(3)根据流程图,结合信息,C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CH3CH2CH2CHO和CH3CH2OH以及水,因此E为CH3CH2OH,属于醇,能发生的反应有消去反应和取代反应,故选cd;(4)B的同分异构体F与B有完全相同的官能团, F可能的结构有:CH2=CHCH2OCH3、,故答案为CH2=CHCH2OCH

33、3、;(5)D为,己醛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2CH2CH2CHO,根据信息和己醛的结构,首先需要将碳碳双键转化为单键,然后在酸性条件下反应即可,故答案为;(6)醛基也能够与氢气加成,(5)中合成路线中第一步反应的目的是保护醛基,故答案为保护醛基。18Q、W、X、Y、Z是5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逐渐增大,Q与W组成的化合物是一 种温室气体,W与Y、X与Y组成的化合物是机动车排出的大气污染物,Y和Z能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和1:2的两种离子化合物。(1)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2)2.24L(标准状况)XQ3被200mL 1mol/L QXY3溶液吸收后,所得溶液中离子浓度从大到小的顺

34、序是_。(3)WQ4Y与Y2的反应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a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4)已知:W(s)+Y2(g)WY2(g)H=-393.5kJ/mol WY(g)+ Y2(g)WY2(g)H=-283.0kJ/mol24g W与一定量的Y2反应,放出热量362.5kJ,所得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5)X和Z组成的一种离子化合物,能与水反应生成两种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答案】 (1)第二周期IVA族 (2) c(NO3-)c(H+)c(NH4+)c(OH-) (3) CH3OH-6e-+8OH-=CO32-+6H2O (4) n(CO2):n(CO)=1:3 (5)

35、 Na3N+4H2O=3NaOH+NH3H2O 【解析】(1)W为C元素,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位于周期表第二周期IVA族;故答案为:第二周期IVA族;(2)2.24L(标准状况)NH3为0.1mol,200mL1mol/L HNO3溶液含有HNO30.2mol,氨气被硝酸溶液吸收,溶液相当于含有0.1molHNO3与0.1molNH4NO3混合,铵根离子水解不大,溶液呈酸性,所得溶液中离子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c(NO3-)c(H+)c(NH4+)c(OH-);故答案为:c(NO3-)c(H+)c(NH4+)c(OH-);(3)由图可知,电子从a极流出,a极为原电池负极,负极发生氧化

36、反应,CH4O在负极上放电,电极反应式为CH3OH-6e-+8OH-=CO32-+6H2O;故答案为:CH3OH-6e-+8OH-=CO32-+6H2O;(4)已知:C(s)+O2 (g)=CO2(g)H=-393.5kJ/mol;CO(g)+O2 (g)=CO2(g)H=-283.0kJ/mol;由-得C(s)+O2(g)=CO(g)H=-110kJ/mol;24gC的物质的量为2mol,与一定量的O2反应,若只生成二氧化碳,放出热量为393.5kJ/mol×2mol=787kJ;若只生成一氧化碳,放出热量为110kJ/mol×2mol=220kJ,实际放出热量362.5

37、kJ,故生成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令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x,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y,所以x+y=2,393.5x+110y=362.5,解得x=0.5 mol,y=1.5 mol,所以n(CO2):n(CO)=1:3;故答案为:n(CO2):n(CO)=1:3;(5)X和Z组成的一种离子化合物,能与水反应生成两种碱,该化合物为Na3N,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3N+4H2O=3NaOH+ NH3H2O;故答案为:Na3N+4H2O=3NaOH+ NH3H2O。19X 、Y、 Z、 W为四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其中Y元素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它们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图所示:

38、XYZW请回答下列问题:(1)W位于周期表中第_周期,第_族。(2)X和氢可以构成+1价阳离子,其电子式是_,Y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比Z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_(填“强”、或“弱”)。(3)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与其氢化物能化合生成M, M的水溶液显酸性的原因是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4)Y和Z可组成一种气态化合物Q,Q能与W的单质在潮湿环境中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在一定条件下,化合物Q与Y的单质反应达平衡时有三种气态物质,反应时,每转移4mol电子放热190.0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答案】(1)第三 第VIIA (2) 强 (3)NH4+H2ONH3·H2O +

39、 H+ (4)SO2+ Cl2+ 2H2O = 2HCl + H2SO4 2SO2(g)+ O2(g)2SO3(g)H =" -190.0" kJ·mol1 【解析】由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X、Y处于第二周期,Z、W处于第三周期,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最外层电子数为6,故Y为O元素,可推知X为N元素、Z为S元素、W为Cl;(1)W为Cl元素,处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A族;(2)X和氢可以构成+1价阳离子为NH4+,其电子式是,非金属性OS,故氢化物稳定性:H2OH2S;(3)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与其氢化物能化合生成M为NH4NO3,水溶液中铵根离子水解NH4+H2ONH3H2O+H+,破坏水的电离平衡,溶液呈酸性;(4)Y和Z可组成一种气态化合物Q为SO2,SO2能与氯气在潮湿环境中反应生成硫酸与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SO2+Cl2+2H2O=2HCl+H2SO4;在一定条件下,化合物Q与Y的单质反应达平衡时有三种气态物质,反应方程式为:2SO2+O22SO3,反应时,每转移4mol电子放热190.0kJ,则参加反应二氧化硫为=2mol,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2SO2 (g)+O2(g)2SO3(g)H=-190.0 kJmol-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