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原卷版)第5节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数学归纳法 教案.doc

上传人:秦** 文档编号:5103063 上传时间:2021-12-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19.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原卷版)第5节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数学归纳法 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2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原卷版)第5节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数学归纳法 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原卷版)第5节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数学归纳法 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原卷版)第5节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数学归纳法 教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 第五节第五节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数学归纳法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数学归纳法 最新考纲 1.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和特点.2.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 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和特点.3.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4.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1直接证明 (1)综合法 定义: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的证明方法 (2)分析法 定义: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为止

2、的证明方法 2间接证明反证法 一般地,假设原命题不成立(即在原命题的条件下,结论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了原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3数学归纳法 一般地,证明一个与正整数 n 有关的命题,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归纳奠基:证明当 n 取第一个值 n0(n0N*)时命题成立; (2)归纳递推:假设 nk(kn0,kN*)时命题成立,证明当 nk1 时命题也成立 只要完成这两个步骤,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从 n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 n 都成立上述证明方法叫做数学归纳法 2 一、思考辨析(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时,第一

3、步是验证当 n1 时结论成立( ) (2)综合法是直接证明,分析法是间接证明( ) (3)分析法是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找使结论成立的充要条件( ) (4)用反证法证明结论“ab”时,应假设“aQ BPQ CPQ,只需 P2Q2,即 2a132 (a6)(a7)2a132 (a8)(a5),只需 a213a42a213a40.因为 4240 成立,所以PQ 成立故选 A. 4 已知数列an满足 an1a2nnan1, nN, 且 a12, 则 a2_,a3_,a4_,猜想 an_ 3 4 5 n1 易得 a23,a34,a45,故猜想 ann1. 3 考点 1 综合法的应用 掌握综合法证明

4、问题的思路 (1)综合法是“由因导果”的证明方法,它是一种从已知到未知(从题设到结论)的逻辑推理方法,即从题设中的已知条件或已证的真实判断(命题)出发,经过一系列中间推理,最后导出所要求证结论的真实性 (2)综合法的逻辑依据是三段论式的演绎推理 设 a,b,c 均为正数,且 abc1. 证明:(1)abbcac13; (2)a2bb2cc2a1. 证明 (1)由 a2b22ab,b2c22bc,c2a22ac, 得 a2b2c2abbcca, 由题设得(abc)21, 即 a2b2c22ab2bc2ca1, 所以 3(abbcca)1, 即 abbcca13. (2)因为 a,b,c 均为正数

5、, a2bb2a,b2cc2b,c2aa2c, 故a2bb2cc2a(abc)2(abc), 即a2bb2cc2aabc, 所以a2bb2cc2a1. 母题探究 本例的条件不变,证明 a2b2c213. 证明 因为 abc1, 4 所以 1(abc)2a2b2c22ab2bc2ac, 因为 2aba2b2,2bcb2c2,2aca2c2, 所以 2ab2bc2ac2(a2b2c2), 所以 1a2b2c22(a2b2c2), 即 a2b2c213. (1)不等式的证明常借助基本不等式, 注意其使用的前提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2) 应用重要不等式 a2b22ab 放缩时要注意待证不等式的

6、方向性 在ABC 中,角 A,B,C 的对边分别为 a,b,c,已知 sin Asin Bsin Bsin Ccos 2B1. (1)求证:a,b,c 成等差数列; (2)若 C23,求证:5a3b. 证明 (1)由已知得 sin Asin Bsin Bsin C2sin2B, 因为 sin B0,所以 sin Asin C2sin B, 由正弦定理,得 ac2b,即 a,b,c 成等差数列 (2)由 C23,c2ba 及余弦定理得 (2ba)2a2b2ab,即有 5ab3b20, 即 5a3b. 考点 2 分析法的应用 分析法证明问题的思路及适用范围 利用分析法证明问题, 先从结论入手,由此

7、逐步推出保证此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当已知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不够明显、直接,或证明过程中所需用的知识不太明确、具体时,往往采用分析法,特别是含有根号、绝对值的等式或不等式,常考虑用分析法 已知ABC 的三个内角 A,B,C 成等差数列,A,B,C 的对边分别为 a,b,c. 求证:1ab1bc3abc. 5 证明 要证1ab1bc3abc, 即证abcababcbc3,也就是cababc1, 只需证 c(bc)a(ab)(ab)(bc), 需证 c2a2acb2, 又ABC 三内角 A,B,C 成等差数列,故 B60, 由余弦定理,得 b2c2a22accos 60, 即 b2c2a2ac,故

8、 c2a2acb2成立 于是原等式成立 (1)用分析法证明时,要注意书写格式的规范性,常常用“要证(欲证)”“即证”“只需证”等,逐步分析,直到一个明显成立的结论 (2)证明较复杂的问题时,可以采用两头凑的办法,如本例中,通过分析法找出与结论等价(或充分)的中间结论“c2a2acb2” ,然后通过综合法证明这个中间结论,从而使原命题得证 若 a,b(1,),证明 ab 1ab. 证明 要证 ab 1ab, 只需证( ab)2( 1ab)2, 只需证 ab1ab0, 即证(a1)(1b)0. 因为 a1,b1,所以 a10,1b0, 即(a1)(1b)0 成立, 所以原不等式成立 考点 3 反证

9、法的应用 用反证法证明问题的步骤 (1)反设:假定所要证的结论不成立,而设结论的反面成立(否定结论) (2)归谬:将“反设”作为条件,由此出发经过正确的推理,导出矛盾,矛盾可以是与已知条件、定义、公理、定理及明显的事实矛盾或自相矛盾(推导矛盾) 6 (3)立论:因为推理正确,所以产生矛盾的原因在于“反设”的谬误既然原命题结论的反面不成立,从而肯定了原命题成立(命题成立) 设 a0,b0,且 ab1a1b. 证明:(1)ab2; (2)a2a2 与 b2b0,b0,得 ab1. (1)由基本不等式及 ab1, 有 ab2 ab2,即 ab2. (2)假设 a2a2 与 b2b2 同时成立,则由

10、a2a0,得 0a1; 同理,0b1,从而 ab1,这与 ab1 矛盾 故 a2a2 与 b2b0 且 b1,b,r 均为常数)的图象上 (1)求 r 的值; (2)当 b2 时,记 bn2(log2an1)(nN*),证明:对任意的 nN*,不等式b11b1b21b2bn1bn n1成立 解 (1)由题意得,Snbnr, 当 n2 时,Sn1bn1r. 所以 anSnSn1bn1(b1) 由于 b0,且 b1, 所以 n2 时,数列an是以 b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又 a1S1br,a2b(b1), 所以a2a1b,即b(b1)brb,解得 r1. (2)证明:由(1)及 b2 知 an2n1

11、. 因此 bn2n(nN*), 所证不等式为2124142n12n n1. 当 n1 时,左式32,右式 2, 左式右式,所以结论成立 10 假设 nk(k1,kN*)时结论成立, 即2124142k12k k1, 则当 nk1 时, 2124142k12k2k32(k1) k12k32(k1)2k32k1, 要证当 nk1 时结论成立, 只需证2k32 k1 k2, 即证2k32 (k1)(k2), 由基本不等式得 2k32(k1)(k2)2 (k1)(k2)成立, 故2k32k1 k2成立,所以当 nk1 时,结论成立 由可知,nN*时, 不等式b11b1b21b2bn1bn n1成立 已

12、知 f(n)11231331431n3,g(n)3212n2,nN*. (1)当 n1,2,3 时,试比较 f(n)与 g(n)的大小关系; (2)猜想 f(n)与 g(n)的大小关系,并给出证明 解 (1)当 n1 时,f(1)1,g(1)1, 所以 f(1)g(1); 当 n2 时,f(2)98,g(2)118,所以 f(2)g(2); 当 n3 时,f(3)251216,g(3)312216, 所以 f(3)g(3) (2)由(1)猜想,f(n)g(n),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当 n1,2,3 时,不等式显然成立 11 假设当 nk(k3,kN*)时不等式成立, 即 11231331431k33212k2, 则当 nk1 时, f(k1)f(k)1(k1)33212k21(k1)3. 因为12(k1)212k21(k1)3 k32(k1)312k2 3k12(k1)3k20, 所以 f(k1)3212(k1)2g(k1) 由可知,对一切 nN*,都有 f(n)g(n)成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