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领导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领导学》.doc(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行政领导学期末复习重点资料(含答案)(说明:各章的前两项题目见中央电大下发的期末复习指导)第一章三、名词解释1、领导是以实践为中心展开的,由具体社会系统中的领导主体根据领导环境和领导客体的实际情况确定本系统的目标和任务,并通过示范、说服、命令、竞争和合作等途径,获取和动用各种资源,制动和致变领导客体,实现既定目标,完成共同事业的强效社会工具和行为互动过程。2、领导主体是由组织中担任决策、指挥、协调和监督等职责的人员,包括领导个体和领导群体。是领导的构成要素之一,是领导活动得以展开并取得成功的核心力量,它是领导活动的发动者与组织者。3、领导手段是指领导主体适应、利用并改造环境,以及调动和激励下属
2、的方式与方法。4、行政领导是指国家行政管理系统中,国家行政机关及其领导者依法行使国家权力,为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发挥领导职能的行为过程。5、柔性领导理论认为领导活动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在思想与动机上的互动的过程,组织和社会的发展是由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共同推动的,现代领导者要善于通过沟通、协调、激励等方法,依靠其非权力影响力实现下属内心的服从和认同,实现平等、理解、尊重基础上的心灵感召和互动。6柔性领导就是指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基础上,依靠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采取非强制命令的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使其自觉服从和认同,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自觉的行动的领导行为。7、内隐领导理论
3、有关领导概念的看法,既含有领导者是什么的内容,又含有领导者应该是什么样的内容;既表明了人们对领导者的要求,也表明了人们对领导者的期望。心理学家将这种探明人们“内心”领导概念结构的理论称之为内隐领导理论。四、简答题1、简述社会分工对领导学产生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社会分工是生产发展、科技进步的重要因素,也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杠杆。社会分工主要在两个方向上展开:一是按照劳动部门的不同进行横向分工;二是按照劳动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纵向分工,包括决策与执行的分工、决策与咨询的分工以及决策与监督的分工。横向分工通过推动生产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扩展了领导活动的领域和内容,为领导学的产生构建了更为广阔的实践性平
4、台;纵向分工,特别是决策与执行的分工直接导致了领导与管理的分离,成为领导学产生的客观基础。2、简述领导的属性及其关系。领导活动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领导的属性主要包括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两个方面。1、领导的自然属性产生于社会整体活动的自然需要,是由人们社会集体实践活动中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其一般标志,就是统一的意志和一定的权力,它是任何社会与时代的领导都必须具有的共同的标志。权力是领导的重要标志,权力和服从是领导关系的永恒属性。2、领导不仅具有自然属性,更具有社会属性。人们之间的政治关系与经济关系渗透于领导活动的全部过程之中,并规定着它们的社会性质,即领导的社会属性。3、领导的双重属性是指同
5、一领导活动的两个方面,世界上不存在只有单一属性的领导。在领导的双重属性中,社会属性占据着主导地位,决定甚至改变自然属性,使其发生某种形式上的变化。3、与其他社会活动相比,领导活动有哪些特点? 1、系统性和互动性;2、强制性与权威性;3、战略性与前瞻性。4、按照领导的历史发展进程,领导可以划分为几种类型?划分出五种领导类型:1、自然式领导;2、专制式领导;3、民主式领导;4、专家式领导,也称专家辅佐式领导;5、专家集团式领导。5、中国古代领导思想的主要流派及其基本观点是什么? 1、儒家。儒家反对一味以刑杀治国,主张以“德治”和“仁政”维护政治统治。2、道家。道家的政治思想是无为而治,主张“齐物论
6、”和“道法自然”,认为从“道”的观点来看,万物一体,无是无非。3、法家。法家主张“法治”、刑治、霸道。其核心是以力服人,依靠严刑峻法。4、兵家。兵家以谋略著称。6、简述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思想与实践方面的主要贡献。 (1)决策与执行分工的领导观念;(2)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3)注重领导作风与素质的领导思想。7、简述西方领导理论发展的一条基本线索、两个研究方向。一条基本线索是指由价值中立理论向非价值中立理论发展。价值中立是指:只要能掌握一定的权力,占据一定的地位,能够有效地指挥下属实现组织目标,就被认为是领导者,不论这个人物对历史与社会的作用是进步与非进步。非价值中立则是指:领导不仅应注重权力的拥
7、有与组织目标的达成,更应注重对社会的进步意义以及公民在道德上的提高与升华,并强调领导者与权力滥用者和暴君是不相容的。两个研究方向是:1、从研究领导者入手来研究领导理论;2、从研究领导活动入手来研究领导理论。8、简述西方领导理论主要涉及的三个研究领域。1、政治与行政领导领域。这主要体现为对政府首脑或领袖素质与行为的研究。2、企业领导领域。领导理论成果繁多,一些经济管理学家普遍认为领导是管理的一部分,其领导学著作也冠以管理学的专业用语。3、军事领导领域。这主要体现在对战争中的领导艺术的研究。9、简述领导权变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理论贡献。领导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通过与被领导者的交互作用去完成特定领导目标
8、的动态性行为过程,领导的有效行为应随着被领导者的特点和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一理论认为领导的成效依赖于领导者本身的条件、被领导者的条件、环境条件三个因素的交互关系,即领导是领导者、被领导者和领导环境的函数,并把研究的重点放在领导者、被领导者的行为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上。贡献在于使领导具有更强的艺术化色彩,并且使得人们对领导的判断不再局限于道德标准。五、论述题1、试述领导与管理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1)领导具有战略性。领导侧重于重大方针的决策和对人、事的统御,强调通过与下属的沟通和激励实现组织目标;管理则侧重于政策的执行,强调下属的服从和组织控制实现组织目标。领导追求组织乃至社会的整体效益
9、;管理则着眼于某项具体效益。(2)领导具有超脱性。领导重在决策,管理重在执行。工作重点的不同,使领导不需要处理具体、琐碎的具体事务,主要从根本上、宏观上把握组织活动。管理则必须投身于人、事、财、物、信息、时间等具体问题的调控与配置,通过事无巨细的工作实现管理目标。2、联系:(1)领导是从管理中分化出来的。就领导活动自身发展的历史而言,决策与执行的分离、领导权与管理权的分离,是领导科学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变革,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变革同样证明了领导是从管理中分化而来的;(2)领导和管理无论是在社会活动的实践方面,还是在社会科学的理论方面,都具有较强的相容性和交叉性。2、试列举领导的功能,并做简要分析
10、。1、引导功能。领导从根本上规定了组织发展目标,规范了组织前进的方向。2、组织功能。组织功能是指按照目标合理地设置结构、建立体制、分配权力、调配资源等。3、指挥功能。指挥是领导的一项重要功能,是确保决策得以执行的重要条件。指挥功能有两种主要的实现形式:(1)命令;(2)合理授权。4、控制功能。组织的目标和战略决策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只有授权而没有控制,是很难达成目标的。领导的控制功能是从外部对组织战略与规划的执行过程进行宏观把握,以保证组织相对的稳定和有序发展,防止组织的失控或瓦解。5、协调功能。协调是为了实现领导战略目标而对领导活动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所做的调整过程。领导协调的内容非常广泛,具体
11、包括:领导系统与环境的协调,领导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领导系统内外人际关系的协调、领导活动中不同功能、目标、利益的协调,等等。6、激励功能。所谓激励,就是激发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过程。激励功能是领导的主要功能之一。激励功能是领导的主要功能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1)提高被领导者接受并执行组织目标的积极性与自觉性;(2)通过物质环境和心理气氛的营造,提高被领导者的行为效率。7、教育功能。教育成为获取、保持、发展组织核心竞争力和创新力的必然要求,成为反映时代需求的一项重要领导功能。 第二章三、名词解释1、领导权力就是领导者(权力所有人),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运用多种方法与手段,在实现特定目标
12、的过程中,对被领导者(权力相对人)做出一定行为与施行一定影响的能力。2、领导权力结构是指领导权力的各种构成要素依附于一定的组织机构并进行有序性活动的过程中所构成的静态结构与动态结构的总称。3、领导授权就是在组织系统内部,领导者将组织和人民赋予自己的部分职务权力授予下级行政机关或职能机构,以便下级机关能够在上级的监督下自主地行动和处理行政事务,从而为被授权者提供完成任务所必需的客观条件。4、不充分授权是指上级行政主体对于下属的工作范围、内容、应达成的目标和完成工作的具体途径等都有详细规定,下级行政主体必须严格执行这些规定。在这种形式中,被授权者的职务、责任和权力均有明确的规定。5、弹性授权,又称
13、动态授权,是指在完成任务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授权形式。6、权力腐败特指权力的蜕变,即权力主体滥用权力或者偏离公共职责,借职务之便获取个人的特殊利益,从而使国家政治生活发生病态变化的过程。7、权力制约,从一般意义上讲,就是对权力的限制与约束。具体地说,就是享有制约权力的个人或者组织与群体,运用民主、法制与新闻舆论等多种手段,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对权力所有人与行使者所形成的特定的限制与约束关系。四、简答题1、简述领导权力起源的因素。权力起源的因素主要体现于人所具有的一些固有的本质特征,具体表现为:1、人以劳动作为自身存在的前提;2、人具有高度的社会性;3、人的欲望具有无限性。2、简述领导权力的发展过
14、程。领导权力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发展阶段是紧密相连的,它经历了三个阶段。1、传统社会时期的领导权力。是指与传统农业社会相适应的领导权力,这种领导权力的社会职能与国家政治权力的统治职能明显地交织在一起;与宗教权力或迷信权力等曾经相互结合;与宗法权力等血缘关系权力有根深蒂固的联系;与经济权力有相当直接的关系。2、现代社会的领导权力。是与现代工业社会相适应的领导权力,这种领导权力的自主性非常明显,社会管理职能日益突出;不仅实现了同外部权力的分离,其内部的功能分化也日益发达;是一种法理型的权力。3、社会转型期的领导权力。领导权力的现代性特征与传统性特征就盘根错节地交织在一起。这对理解发展中国家的行政现代化
15、是很有必要的。中国的领导权力,一方面,领导权力本身的现代化还不够完善,它往往受到各种传统特征的影响,以致在很多情况下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受到现代化浪潮的冲击,类似于行政国家的现象在中国也开始出现,领导权力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时常错位,导致贪污腐败等现象时有发生。3、简述领导权力的特点。1、无形性;2、依附性;3、可塑性;4、对象性;5、强制性;6、目的性;7、交换性;8、垄断性;9、诱惑性。4、领导权力与权威是截然不同的。这种观点正确吗?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权威是指使人信从的力量和威望或是在某种范围内最有地位的人或事物。权力与权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是相互作用的。1、权力与权威的共性
16、权力与权威的共同性在于能够指导、影响他人的意识和行动。在权力与权威的指示与感召之下,人们改变了自己的想法,而按照权力与权威占有者的意志行事。2、权力与权威的区别(1)权力与权威的来源不同。在一个现代组织中,领导权力一般来源于法律、法规或组织规章条例的规定,具有外在的、法定的性质。领导权威则主要来源于个人影响力,具有内在的、个性化的性质。(2)权力与权威的表现形式不同。领导权力主要以职权形式出现,其所发挥的指引与影响作用是以强制性为后盾的。而领导权威则主要表现为领导者自身的良好素质,往往是通过一种非强制性的影响力来统御被领导者与周围的人。(3)权力与权威的影响时限不同。领导权力是通过命令、批示等
17、强制手段产生影响的,具有直观、明显的特点。这种权力随着职位的产生而产生,也必将随着职务的终止而消失。而领导权威则不同,它来自领导者的自身,通过领导者的崇高威望和优良品行感染并影响人们的言行,使人们在心理上认同,从感情上接受。这种威望在人们心目中存留时间的长与短,是与此人为人们所做的贡献大与小成正比的。(4)权力与权威的作用效果不同。领导权力带有强制性和不可违抗性,在这种强大“外力”的作用下,被领导者的心理和行为,一般多表现为消极被动的服从,有时处于敢怒不敢言或敢言而不敢动的反抗状态。而领导权威产生作用的前提是人们心理上的认可与感情上的接受,在这种“内动力”的作用下,人们对领导者时常表现出一种由
18、衷的尊敬与主动的服从和依赖,并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综上所述,领导者只有同时具备法定的权力与个性化的权威,才能实行最佳领导,并取得最好的绩效。5、简述领导权力的结构。1、领导权力的静态结构。它主要包括领导权力主体、领导权力客体和领导权力载体三种构成要素。2、领导权力的动态结构。由领导权力作用的方向、方式、轨道、层次、时间和结果等要素结合在一起所构成的权力运行模式,这种运行模式赋予领导权力的静态结构以生动的实际内容。6、简述行政领导权力需要遵循的原则。1、正当性原则。是指领导者在特定的职权范围内履行自己的职责,而无须顾及来自职权之外的其他因素的干扰。2、可行性原则。是指领导者行使
19、权力要充分注意组织内外的主客观条件,在现实基础上,在组织原则和社会道德规范内行使权力。3、民主性原则。是指领导者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实行决策民主化和领导班子中的集体领导原则。4、效益性原则。是指领导者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必须讲究取得成果的大小与快慢,即注重社会效益。这种社会效益包括政治效益、经济效益、文化效益等。5、权变性原则。是指领导者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必须依据不同的环境和条件,审时度势,变换行使权力的方法和手段,调整领导权力的计划和目标。7、简述领导授权需要遵循的原则。1、适当原则;2、责任原则;3、可控原则;4、信任原则;5、考绩原则。8、简述领导授权的程
20、序。1、确定授权的工作内容;2、选择授权的对象;3、正式授予权力并明确责任;4、坚持请示汇报制度,及时检查监督。9、简述领导权力腐败的特征。1、主要表现形式是以权谋私;2、主要内容为寻租与造租;3、权力腐败的主客体趋向法人化与集团化;4、范围扩大,程度加深;5、新形势不断涌现。10、简述领导权力腐败的危害。1、直接损害了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并可能造成危及根本的合法性危机;2、直接消解了一个国家政治生活朝着民主化方面发展的积极力量;3、阻碍了行政与经济体制的变革。一方面,不利于行政管理机构自身的现代化发展。另一方面,对于经济体制的运行及其变革产生阻碍作用;4、造成了社会经济资源的巨大浪费;5、已
21、经、并将继续对经济收入的分配产生极其严重的不利影响;6、完全可能造成优秀人才的外流和埋没;7、会导致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下降。11、简述领导权力制约的功能。 领导权力制约的基本功能是对权力正常运行的肯定和保护,是对权力偏离轨道的防范与矫正,是对权力的补充与完善。它具体表现为:1、导向功能,即引导权力始终按照人民的意志运行;2、保障功能,即保证社会公仆忠实地为人民服务;3、防范功能,即预防和阻止滥用权力的行为发生发展;4、矫正功能,即对偏离正轨的权力行为予以及时的矫正和补救;5、惩戒功能,即对滥用权力的行为及其责任者予以必要的制裁;6、调整功能,即使权力所有者与权力行使者之间的矛盾得到及时调解。1
22、2、领导权力只能用权力进行制约,你认为这种观点正确吗?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对领导权力进行制约,单靠某一种制约方式,都可能给权力拥有者留下滥用权力的空间,从而以权谋私,产生权力腐败。对于领导权力的制约应该是与领导权力同生并存的,是由权力自身的特性决定的。而要对领导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就必须建立完善合理的制约机制,除了以权力制约权力这种权力制约机制外,还应有以道德制约权力的道德制约机制,以及以权利制约权力的权利制约机制。而且这三种制约机制应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作用,才能真正达到有效制约权力的目的。五、论述题1、如何对领导权力进行合理的划分与配置?领导权力的行使是以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为前
23、提的,因为领导权力的行使必须首先立足于有序的组织机构,即所谓的在其职,谋其政。1、宏观层面上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宏观层面上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主要是从与社会大系统诸要素的互动中探索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1)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必须服从于国家的政治制度。首先,必须置身于一定的政体下进行,我国的政体是议行合一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其次,必须与我国实行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制度相一致。最后,必须与司法机关权力的配置与运用相配套。(2)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必须有利于公民权利的充分享有。我国作为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社会主义国家,领导权力作为一种公共权力,必须遵从人民群众的
24、意愿,为实现社会上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而运行,要利用手中的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必须与社会经济结构相适应。(4)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必须考虑民族传统文化的因素。民族传统文化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共同体,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的政治观念、价值观念与心理倾向等。民族传统文化对行政领导权力的划分与配置起着长久的、潜在的、无形的与不可估量的影响。2、微观层面上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微观层面上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主要是从行政系统内部各要素的联系中寻求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在组织系统内部,所有的领导与管理活动,都是围绕着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以及运用
25、展开的。而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又与组织系统内部的组织职能与组织人员等要素密切相关。(1)组织职能的配置是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的基础。(2)组织是领导权力合理划分与配置的载体。(3)组织人员是领导权力行使的主体。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领导权力的划分与配置必须与社会大系统相适应,并充分考虑领导系统内部的各种要素,从而把各种要素相互融合与协调 ,才能达到领导权力划分与配置的科学化与合理化。2、如何对领导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对领导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就必须建立完善合理的制约机制。这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种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的建设:1、权力制约机制: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力制约权力这一机制的核心是分权,并
26、使不同权力机构之间形成一种监督与被监督或相互监督的关系。监督者负有监督的权力或职责。以权力制约权力是通过两种方式实现的:一是由一种高级的权力监督低级的权力;二是平行权力层级之间的监督与制约。2、道德制约机制:以道德制约权力以道德制约权力这一机制的涵义是通过学习和教育的方法使社会或统治阶级对政府官员的要求内化为他们的道德信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培养他们勤政廉政为统治利益或公共利益服务的意识和品质,使他们能够自觉地以内心的道德力量抵制外在的不良诱惑,自觉地严格地要求自己,行使好手中的权力。3、权利制约机制:以权利制约权力此种制约机制是民主社会所独有的一项治国战略。它的主要涵义是,在正确
27、理解权利与权力关系的基础上,恰当地配置权利,以使它能够起到一种限制、阻遏权力之滥用的作用。以公民权利制约政府权力这一机制的实质是使公民成为监督政府的力量。以权力制约权力和以道德制约权力,这两种机制都属于统治体系的内部监督。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机制意在使公共权力内部的机构和官员实行相互的监督与制约,以道德制约权力的机制在于培养官员的自我监督和自我制约的能力。而以权利制约权力这一机制所要建立的是被统治者对于统治者的监督。这三种机制是可以相互并存、相辅相成的。 在制度建设中,这三种制约机制相互配合和相互支持,相辅相成,共同作用。就是在每一种机制的内部也要相互配合。第三章三、名词解释1、领导体制就是指在组
28、织内部与领导活动中,组织机构的设置和领导权限的划分及其所形成的用以规范领导活动范围和方式的制度体系。2、领导幅度:亦称“领导控制跨度”,是指领导者可直接下达命令发出指示并直接向他汇报,对他负责的人数。3、职能式组织结构又称分职制,它是一种为了完成某一较为复杂的工作任务或特定的领导功能而成立的某些专门性机构。4、矩阵式组织结构是一种在混合式领导组织结构的基础上,按照数学上的矩形方阵原理建立起来的领导体制,又称“规划目标”结构形式。5、集权制是指一切重大问题的最后决定权都集中在上级领导机关与领导者,下级领导机关与领导者必须完全按照上级的指示或决定办事的领导体制。6、分权制是指下级领导机关与领导者在
29、自己的管辖范围内有独立的自主权,可以自主解决问题,上级对下级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决定处理的事情不得随便干预的领导体制。7、完整制是指属于同一个领导层级的各机关,或者一个机关中的各个构成单位,不分工作性质异同,其所接受的上级指挥、监督与控制完全集中在一位行政首长或者是一个上级机关的领导体制。8、分离制是指凡属同一个领导层级的各机关,或者一个机关中的各个构成单位,不分工作性质异同,其所接受的上级指挥、监督与控制不集中于一位行政首长或者是一个上级机关,而是按照各个行政领导机关的不同职责分别赋予相应的权限,且彼此之间相互独立并制约的领导体制。9、一长制是指在一个系统或者组织的领导机关内部,其法定的最高决
30、策权力完全集中在一位行政首长身上的领导体制。10、委员会制是指在一个系统或者组织的领导机关内部,其法定的最高决策权力由两位或者两位以上的行政负责人共同行使的领导体制。11、层次制是指将一个领导机关在纵向上划分为若干个层级,每一个下属层级对上一个层级负责,从指挥中心到基层形成一个类似金字塔式那样的指挥系统,每一个层级的领导业务范围基本相同,但管辖的范围与规模随层级的降低而逐渐缩小的领导体制。12、职能制是指在一个领导机关中在横向上平行地设置若干个职能部门,辅助领导机关实施领导,各个职能部门所管辖的范围都以本领导机关的整体为对象,只是工作的性质与内容不同的领导体制。13、自然集体领导是一种原始的、
31、初级的、简单的领导体制,是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的情况下,产生于原始公有制经济基础之上的。它主要表现为氏族议事会、部落议事会与部落联盟议事会等形式,是适应了当时社会对简单协作劳动的领导与军事指挥要求的领导体制。四、简答题1、简述领导体制的特征。1、系统性;2、根本性;3、全局性;4、稳定性。2、简述领导体制在领导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领导体制作为社会政治体制中的核心内容,其在社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生活中具有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与作用。领导体制的作用:1、有助于更好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有助于协调各级各类领导机构;3、有助于造就更优秀的领导者;4、有助于建立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良
32、性关系;5、有助于克服官僚主义,增强领导活动的效率与活力;6、有助于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3、简述领导体制的结构。领导体制的组织结构作为领导内部各个基本要素的组合形式及相互关系与联系方式,主要有四种基本表现形式:1、直线式;2、职能式;3、混合式;4、矩阵式。4、简述领导体制的类型。根据领导系统中各层级领导机关与领导者职责权限的集中与分散程度,可以将领导体制划分为集权制与分权制。根据上级领导机关对下级行政领导机关的指挥、控制方式与程度的不同,可以将领导体制划分为完整制与分离制。根据领导机关中最高决策者人数的不同,可以将领导体制划分为一长制与委员会制,或者称之为首长负责制与合议制。根据组织系统内部
33、各机构的职责权限的性质与范围的不同,可以将领导体制划分为层级制与职能制。5、简述西方领导体制的变迁及其对我国领导体制的启示。从微观角度来看主要指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的领导体制,发展过程主要包括五个阶段:(1)家长制领导;(2)经理制领导;(3)职业“软专家” 领导制;(4)专家集团领导制;(5)多级领导制。从宏观角度来看,是与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政治领导体制,也就是资产阶级民主制,统治阶级平等地掌握政权,并对其他阶级实行统治。通过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以及政治领导体制演变的过程进行简略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大体上是适合现代化大生产的状况的,同时也不得不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行某些相应的变
34、革。因此在总体上是符合领导体制的发展变化规律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领导体制反映了社会大生产的某些客观要求,同时具备日益完善的内容与形式,因而对于我们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搞好经济管理,可以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资产阶级民主制虽然在本质上是少数人对绝大多数人的专政,但其在内容与形式上,比如实行三权分立制度、议会制以及进行分级分权的管理等,对于完善我国的政治领导建设都有可供参考的价值。6、简述我国领导体制的本质特征。1、人民群众的主人地位;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3、中央集权式的领导和管理。7、简述我国领导体制的演变历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1、19491956年,为领导体制的基本确立阶段。
35、这是从分散的根据地政权到建立全国统一的、中央集中领导的领导体制阶段;2、19561966年,为领导体制的探索与调整并走向集权化阶段;3、1966年1976年,为领导体制的混乱与畸形阶段;4、1976年至今,为领导体制的改革发展阶段。五、论述题1、试述我国领导体制的主要弊端以及改革的原则与内容。主要弊端:1、权力过分集中;2、组织结构的设置不科学;3、领导法规的缺失。改革的原则:1、领导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原则;2、政企分开、两权分离的原则;3、效能与效率原则;4、统一原则;5、精简原则;6、权责相称原则。改革的内容:1、按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原则转变政府管理模式,理清政府
36、职能;2、按照统一、精简的原则构建政府的组织结构,精简机构;3、按照权责相称原则确定职权体系,理顺职权关系;4、按照政企分开、两权分离原则建立新型的政企关系,实行政企分开。2、结合WTO的要求,试述我国领导体制改革的方向与前景。面对WTO规则的运作,对中国领导体制进行改革,使其适应并融入国际经济大潮,从而解决领导体制的滞后性,实现政府自身管理改革的目标:精干,高效,公正,廉洁,是中国入世所要解决的首要任务。为此,我国必须在以下方面努力:1、实现领导权力划分的科学化;2、建立与WTO规则对接的政府法律体系,严格依法行政;3、推行政务公开,健全监督机制;4、加快政府管理信息化、网络化建设进程;5、
37、改进公共服务方式;6、按照国际市场经济通行规则,改进行政审批制度;7、加强公务员培训,努力树立良好的政府领导形象。 第四章三、名词解释1、领导环境是指制约和推动领导活动发展的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的总和。它与领导者、被领导者共同构成了领导活动基本要素。2、领导环境发展是指领导主体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适于发挥组织成员积极性的全新环境条件,实现领导环境的优化乃至创新。3、文化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条件、方式、状态和结果的综合体。4、文化生态学是指用人类生存的整个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生态理论研究文化产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分支学科。5、领导文化是指领导者群体或个体在领导实践中形成并通
38、过后天学习和社会传递得到发展的,关于领导活动的过程、本质、规律、规范、价值以及方式方法等各方面的综合反映形式,是客观领导过程在领导者心理反映上的积累或积淀,是领导者开展领导活动和从事领导行为的内驱动力和精神导向。6、领导者是指在社会生活中,经过选举、任命、聘用或由群众推举出来的能够指导和协调组织成员向着既定目标努力的、具有影响力的个人或集体。在领导活动中,领导者居于中心地位、发挥主导作用,领导者是一个组织正常运转和发展的发动者和推动者。四、简答题1、简述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影响与作用。 1、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影响,具体表现在:领导者对下属的工作能力和业绩给予认可,并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领导者
39、通过及时了解和掌握下属的需求并对下属的需求予以适当的满足;领导者通过经常有效的沟通,与下属分享信息,帮助下属了解组织对员工的要求、明确工作努力的方向。2、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影响,具体表现在:领导者的决策效能有赖于被领导者执行与实施的程度;领导者权威的大小取决于被领导者心理认同的程度;被领导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领导者的命运。2、领导环境发展过程依次为适应环境、认识环境和改造环境。这种观点正确吗?关于领导环境发展过程,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领导环境发展的过程包括认识环境、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三个方面,。这三个过程环环相扣、密切关联、缺一不可,具有时间上的相继性和逻辑上的继承性,应是认识环境在先,然后
40、是适应环境,在此基础上改造环境。在实现领导环境发展的过程中,任何一个步骤的疏漏或失误,都有可能造成环境发展的受阻、停滞乃至倒退。3、制度性领导环境包含几个层次的含义,它们的关系怎样?主要包含三层含义:1、社会体系性制度,它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体系。2、规模法度性制度,即路线或政策性制度。3、程序准则性制度,即在一定机构设置的基础上,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办事规则或行为准则。这些层次含义的关系:1、规模法度性制度和程序准则性制度必以社会体系性制度为基础而产生,程序准则性制度必以规模法度性制度为基础而产生,这种因果关系决定了三种制度在对领导活动产生影响的时候会有所差别;
41、2、社会体系性制度、规模法度性制度和程序准则性制度变化速度不同,三者的变化难度依次减小,而变化频率却依次增大;3、社会体系性制度、规模法度性制度和程序准则性制度与组织机构的关系不同,基本的情况是社会体系性制度、规模法度性制度决定行政组织的机构设置,而程序准则性制度往往需要由行政组织的机构来决定。4、文化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从结构上文化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1、物的层面,即物质文化。它构成了整体文化的基础。2、精神的文化,或称解释的文化。3、制度的文化。它是精神文化转化后的一种表达形式。文化的三个层次彼此推动、相互影响,在相互渗透中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文化整体。物质文化是制度文化
42、和精神文化的前提和条件,构成了文化结构的基础;制度文化是文化结构的保障,合理的制度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精神文化是文化结构的主导,规范了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在三个层次文化的互动中,制度文化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一方面,它把人们相互之间及其与自然界之间的现实的物质关系,提升为一种权力意志的精神表现;另一方面,它又选择精神文化的某些部分,具体化为社会行为和组织构建的实践。因此,制度文化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它既是物质文化的精神化,又是精神文化的物质化。5、简述领导文化的功能。1、内化功能;2、规范功能;3、导向功能;4、调适功能。6、结
43、合开放系统的有关理论,简要分析外部领导环境和内部领导环境的作用与联系。外部社会环境对领导活动的影响和作用是从根本上决定领导活动的特性和功能,具有宏观性、整体性、战略性的特点。内部社会环境则具体规范了领导活动的目标、管理模式、领导者的价值标准、心理特征等。内部领导环境对领导活动的影响特点包括:一是影响方式直接;二是影响频率更高;三是影响程度更深入;四是相对的不稳定性。组织系统的开放特性,决定了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必然处于一个动态的相互作用过程之中。在多数情况下,组织的宏观指导思想和总体战略反映外部领导环境的要求和制约,而领导活动的具体规则、行为方式和策略思想则反映内部领导环境的要求和制约,二者都具
44、有动态性的特征,表现为一个相互影响、彼此制约的动态的变化过程。内外环境的互动方式和互动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决定组织发展和领导有效性的重要变量。一般说来,二者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1、外部领导环境对内部领导环境产生压力和制约作用。2、内部领导环境对外部领导环境存在着适应和抵制的两重性。外部环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内部环境变革的内容和方式,但是二者的转变并不总是协调一致的。内部环境对外部环境既可以表现出适应性,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压力;又有与外部环境发生抵触的一面。3、外部领导环境和内部领导环境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转换,所谓的“外部”与“内部”只有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上的不同,并无实质上的差异。第五章
45、三、名词解释1、领导素质是指充当领导角色的个体为完成其特定职能职责,发挥其特定影响和作用所必须具备的自身条件,是在一定的心理生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教育和实践锻炼而形成的在领导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那些基础条件和内在要素的总和。2、道德素质是指一定群体或组织乃至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调节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价值标准和价值判断、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内化为心灵内容后形成的整个精神内涵,是充满价值内容和主观取向的领导精神素质。3、领导群体结构是在一个系统内,构成领导群体的各种人员的构成比例及其组合方式。4、领导素质测评就是对领导素质进行检测、测试、测量、验证、判断和评价的总称,是对领导的专项素质或综合素质
46、进行科学客观把握的系统化应用理论与应用技术。四、简答题1、简述领导素质的主要内容。1、政治素质;2、道德素质;3、能力素质;4、知识素质;心理素质;6、身体素质。2、领导活动是一种社会活动,因此领导素质只有后天性特征。这种看法正确吗?这种看法是错误的。领导素质具有先天性与后天性的特征。先天性是指领导素质的基础是遗传,从生理到气质、秉性、禀赋、智力等等心理因素都有遗传,这些与生俱来的素质条件构成领导素质的先天性特征。后天性是指领导素质主要是后天学习实践锻炼的结果,即由有需要、有目的的培养而来,并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得到强化和发展的各方面素质,主要是思想道德素质、社会能力素质等。3、简述领导心理素质的
47、主要内容。1、乐观的情绪;2、坚强的意志;3、广泛的兴趣;4、开朗的性格。4、领导智能结构与领导的知识结构没有区别。你认为正确吗?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二者是有区别的。领导群体的知识结构,是指在一个领导群体中,不同知识积累和背景的成员之间的搭配组合状态。领导班子的成员,必须具有足够的知识水平,在整个社会知识结构中,他们应该是属于高知识水平范围的。随着教育的普及,现代社会成员的科学文化水平越来越高,现代化领导班子的成员,不具有更高的知识水平,就很难有效地领导具有高知识水平的部属。在领导集体中,必须有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个人的知识有限,集体的知识就可以全面广泛得多。领导群体的智能结构,是指一个领导群体中,不同智能优势的人才个体的构成比例及其相互关系。领导的知识化及其效能与他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关,即领导不但要有知识,而且还要会运用知识,这就是智能的问题。智能,是知识、技能、能力诸方面的综合体,反映了人类知识和实践的综合能力。智能主要包括:学习能力、研究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创造能力等。领导班子应包括不同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