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思想史》练习测试题二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思想史》练习测试题二及答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管理思想史练习测试题二一、填空(每空1分,共13分)1 指出,人除了有经济方面的需要以外,还有社会方面、心理方面的需要。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在 一书中提出的。3美国的行为科学家 在1965年出版的组织心理学中对人性进行了归类并提出了四种人性假设。4“新三论”是指 、 和 。5管理过程学派把管理看作是一个过程,其研究对象就是 。6弗鲁姆认为,人的积极性或努力程度是 和 的乘积。7圣吉认为改善心智模式和团队学习这两项修炼是_;自我超越和建立共同愿景这两项修炼形成_;系统思考是_。8管理学者一般认为 是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1“人生而不求上进,不愿负责,宁愿听命于
2、人”是( )理论对人性的假设。AX理论 BY理论 C期望理论 D归因理论2强调行为的结果对以后行为的影响的理论是( )。A双因素理论 B公平理论 C期望理论 D强化理论3公平理论是美国行为科学家( )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激励理论。A亚当斯 B凯里 C韦纳 D沙因4“组织的目标、工作的性质、职工的素质等对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有很大的影响。”这一观点是( )理论中提及的。AX理论 BY理论 CZ理论 D超Y理论5( )是指对领导者影响其他人的能力有较大作用的个人品质,如自我认识、对自己能力的信心、信息联系的能力以及对任务的了解等。A“领导者的理解” B“领导者的品质” C“领导者的权变” D
3、“领导者的周期”6美国管理学家( )分析了造成各种管理理论和管理学派相互盘根错节的这一现象的原因。A孔茨 B奥福德 C布朗 D法约尔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1Y理论2特质理论3企业文化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1进行信息沟通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办法。2斯密、萨伊、巴贝奇的分工理论。3管理思想史的历史分期。4哈默尔与普拉哈拉德的核心竞争力理论。五、论述题(每题14分,共28分)1韦伯的官僚制理论对中国的政府改革有何现实意义?2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说明了什么问题?参考答案二:一、填空1梅奥2. 人类的动机理论 3. 罗特利斯伯格 4. 系统论 信息论 控制论5. 管理的过程和职能
4、6. 效价 期望值 7.精神基础 学习型组织 基石 8. 法约尔二、选择题1.A 2.D 3.A 4.C 5.B 6.A三、名词解释1Y理论。麦格雷戈的Y理论对人性的认识与X理论截然不同,它更多的是对人性的积极肯定:一般人并非天生厌恶工作。因为工作毕竟是满足需要的基本方式,而且人在工作中消耗体力与智力,乃是极其自然的事,如同游戏和休息一样的自然;人为了达成自己已承诺的目标,能够“自我督导”和“自我控制”,并促使自己朝向组织的目标而努力,外力的控制及惩罚的威胁并非唯一可行的方法;人对于目标的承诺,是由于达成目标可以给个人带来某种报酬。对人最有意义的报酬是自我需要及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这种报酬是使
5、人朝向组织目标而努力的动力;只要情况适当,一般人不仅能学会承担责任,而且能学会争取责任。常见的规避责任、缺乏志向等现象是后天习得的结果,而非人的本性使然;大多数人均拥有以高度的想象力、智力和创造力来解决组织中各种问题的能力,而非只有管理者才具有这种能力;在现代产业活动中,常人的智慧和潜能仅有一部分得到了利用。可见,人都具有成长和发展的潜在可能,组织管理的方式将直接影响这种潜能能否被发掘。2特质理论。特质理论,是指研究领导者的素质或个人特性,以期预测什么样的人当领导最合适的一套有代表性的理论。美国的行为科学家亨利在调查的基础上归纳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应具备的12种品质。成就需要强力,把工作成就看成
6、是最大的乐趣,置于金钱报酬和职位晋升之上,因此愿意完成艰巨的任务;干劲大,工作积极努力,希望承担富有挑战性的新工作;用积极的态度对待上级,认为上级水平高,经验多,能帮助自己上进和提高,因而尊重上级,与上级关系较好;组织能力强,能把混乱的事物组织得很有条理,能从材料中预料事物发展的动向;决断力强,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各种备择的方案加以权衡并作出选择;自信心强,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了信心,对自己的目标坚信不移,不受外界干扰;思维敏捷,富于进取;竭力避免失败,并且不断接受新的任务,树立新的奋斗目标,驱使自己前进;讲求实际,重视现实,不去关心不肯定的未来;不能只对上级亲近,而对下级疏远;对父母没有情感上牵挂
7、,而且一般不同父母在一起;忠于组织,尽忠职守。3企业文化不是一般的文化现象,而是西方管理界出现的一股新思潮;也不是通常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和管理技能,而是管理中居于更高层次并起着统率作用的因素,是支配一切管理活动的灵魂。企业文化理论的出现说明在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中,人不再仅仅是管理的对象,人应当成为企业组织的主人,而提高人的素质则是发展生产的首要条件。一般而言,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和企业形象是由一种特有文化的建设来造就的,它在激发职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方面有独到的作用,能够促使职工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最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这种思想既是对原有管理理论的发展,又是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四、简答题1. 进行信息
8、沟通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答:进行信息沟通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第一,信息沟通的渠道要被组织成员所明确了解。 第二,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要有一个信息沟通的明确的正式渠道。 第三,信息沟通的路线必须尽可能地直接和简短。 第四,必须经常利用完整的信息沟通路线,以免产生矛盾和误解。 第五,作为信息沟通中心的各级管理人员必须称职。 第六,当组织在执行职能时,信息沟通的路线不能中断。 第七,每一个信息沟通都必须是有权威的。2. 斯密、萨伊、巴贝奇的分工理论答: 主张分工是工业革命时代的特点,管理因为分工而变得重要,分工因管理而更为发展,唯其如此,很多管理思想家都对分工有过论述。这里主要介绍斯密、萨伊
9、、巴贝奇的观点。 第一,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的主要源泉。 第二,制约分工的因素及分工的利弊。 第三,分工与人力资源成本。其一,巴贝奇将劳动分工扩大到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其二,关于分工与分配的关系。 第四,工场手工业与工厂制分工的区别。斯密和巴贝奇的分工理论都是以工场手工业的分工为基础的。 尤尔比斯密和巴贝奇更敏锐的抓住了这两种分工的实质。3管理思想史的历史分期答:管理思想史的演进历程,可以划分为以下四大阶段:第一,早期的管理思想阶段(18世纪中叶以前)。这一阶段是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中世纪的管理思想。当然这一阶段的理论是不系统的,较多来自管理经验的总结,还谈不上独立的管理理
10、论的产生。因此,人们也习惯称之为前科学管理理论阶段。第二,古典的管理思想阶段(18世纪60年代20世纪30年代)。18世纪60年代以后到19世纪末,西方国家相继开始并完成了工业革命,革新了社会生产关系。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工业革命后产生的管理思想开始,中间经历科学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古典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阶段。第三,行为科学的管理思想阶段(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以梅奥和巴纳德等管理思想家为代表,通过霍桑试验与梅奥人群关系理论对管理科学进行了一场行为主义的革命,在管理的研究中强调人的社会特性的重要作用。这一阶段的管理思想集中表现为运用心理学、社会学、行为科学的知识和原理研究管理实践中出
11、现的问题,扩大了管理思想的研究视野。人际关系学说、个体与团体行为研究、需求与激励理论等等研究成果对于丰富这一时期的管理思想也都起到了重要作用。第四,现当代的管理思想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这一时期学术界又进一步划分为两个历史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信息技术革命之前为第一个阶段,划分为现代的管理思想;信息技术革命(20世纪80年代)至今为第二个阶段,划分为当代管理思想。4哈默尔与普拉哈拉德的核心竞争力理论答:哈默尔与普拉哈拉德认为: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它说明核心竞争力是通过企业自身学习长期累积的结果,不是企业通过要素
12、市场购买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要经历企业内部资源、知识、技术等方面的积累和整合过程。 企业内部的资源和能力是企业战略管理过程的决定性投入,是制定和实施获得高于平均水平利润率战略的决定性因素,是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它说明企业在战略管理实践上,要从自身资源和能力出发,在自己拥有一定优势的产业及其相关产业进行经营活动,避免盲目进行非相关的多元化经营。 一个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的确定至少有三种检验方法:首先,核心竞争力能够为公司进入多个市场提供方便。第二,核心竞争力应当对最终产品为客户带来的可感知价值有重大贡献。第三,核心竞争力是竞争者难以模仿的。它表明并不是企业所有的资源、知识和能力都能形成竞争优势。只
13、有那些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可模仿和不可替代的资源和能力,才有可能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并形成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 核心竞争力的有关思想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具有双重意义。从理论上讲,核心竞争力界定了企业有效的战略活动边界,提高了企业竞争战略的层次。一方面它克服了波特的价值链分析模型涵盖企业内部所有方面的过度宽泛性,表明企业的竞争优势取决于企业能力的最大限度的发挥。另一方面,它将企业竞争战略提高到为未来而竞争的层次,将企业竞争优势的生成问题转化为维系竞争优势的问题。从实践上讲,它对企业的多元化战略选择提供了指导。它告诫企业在进入相关市场领域时,要避免掉入“机会陷阱”,就必须从其内部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出发。
14、同时,它也为企业管理层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即在保持与培育现有的核心能力同时,要着眼于新的企业核心能力,以应付挑战,而这又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五、论述题1韦伯的官僚制理论对中国的政府改革有何现实意义?答: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正式选择了以官僚制作为政府管理改革的基本模式,包括政府组织结构、组织管理,以及公务员制度等,除了“分设政务官和事务官、事务官实行政治中立”这一点外,中国接受了官僚制中所有的理念和方法。以1993年中国政府颁布的公务员暂行条例为标志,中国政府官员管理体制进入了相对规范化的时期。但是,中国政府在进行官僚制化的改革中,实际上面临了多重挑战。其一,现代中国的主流社会尚处在工业
15、化的历史进程之中,因此,事实上不可能按照韦伯式的官僚制理论建立典型、规范化的与工业文明相匹配的政府官僚体制。其二,中国有着无与伦比的官吏制度的历史传统,传统中的某些理念如组织中人格化关系和上下级的人身依附,与现代官僚制是格格不入的。其三,以官僚制理论为基础的公共行政模式在经历了近百年的辉煌之后,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遭到普遍的质疑和批判。针对官僚制的批判主要包括价值和技术两个层面。价值层面,官僚制导致民主的萎缩和人的异化。技术层面,官僚制是一种缺乏学习能力的行政模式。因此,西方国家开始了一场改革传统官僚制模式的新公共管理运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理念进入中国,引起了人们的
16、普遍关注并被应用。中国政府的改革面临来自传统和后现代的双重挑战。中国政府既需要紧跟国家工业化的进程而建立规范的官僚制度,又需要跟上世界主流社会的发展进步、改革建设中的官僚制度。这对中国政府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如何应对这项挑战,关键要明确中国政府改革与西方政府改革各自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如果说西方发达国家主要的问题是僵化,缺乏创新和学习能力,我们的主要问题则是腐败、行为不规范和效率低下。前者出现的背景是过度官僚化与迅速变化的环境之间的冲突,以及“后物质社会”与官僚制之间的价值冲突;后者的原因则包括政府权力过大、民主化程度较低、规章制度不健全、缺乏法理型文化、缺乏成就取向等职业精神、激励机
17、制不健全等等,是官僚化程度不足引起的。因此,中国目前行政改革的迫切要求不是抛弃官僚制,而是继续完善官僚制,并在官僚内部对官僚制进行完善。2.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说明了什么问题?答:企业战略管理理论起源于欧美,其理论萌芽于本世纪20年代,在50和60年代形成了战略管理的概念和战略规划,70年代进一步发展为战略管理的热潮,随后一段时间内企业战略管理理论陷入了低谷,到80年代中期以后得到复苏,在90年代战略管理理论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战略管理理论经历了兴起高涨低落复苏这一非同寻常的过程,有着极为深刻的社会原因和经济背景。 (1)经济发展与理论观点的发展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管理理论发展的方向、性质和历程。同时,管理理论的发展对于经济发展具有一种促进或阻碍的作用。 (2)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兴起高涨低落复苏这一非同寻常的过程,这也进一步说明了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有着强劲的生命力,也说明企业战略管理理论能够满足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需要。更多课程资料请到大学课程网www.0206.cc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