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参考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参考资料.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试用新古典增长理论论述中国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性。简述新古典增长理论并论述这一理论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意义。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概述:索洛、斯旺等建立的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内容是充分考虑到市场经济价格机制的调节作用,从而会得到资本增长率会自动地与劳动增长率趋于一致、长期有效稳态增长得以实现的结论。该模型的基本假设是要素投入比例可变,从而资本产出比率可变;资本效率曲线为Y/K=F(L/K);稳定增长的机制是资本增长率小于劳动增长率致使资本价格提高、劳动价格下降,要素相对价格变化会促使企业进行要素的投入替代,即增加劳动投入减少资本投入,随着资本投入减少,资本效率提高,使一致性条件得到满足。反之
2、亦然。同时新古典增长模型考虑到技术进步等因素,用函数Y=F(K,L,A)描述经济增长模型(其中A为TFP),假设A与K、L无关即Y=AF(K,L),得到增长率GY=GA+GK+GL,即经济增长取决于综合要素生产率(TFP)的提高与要素投入的增加。根据新古典增长理论并结合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我们看到综合要素生产率或者说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在发达国家,综合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EA)在70%以上,已表现为“第一生产力”。目前我国的EA还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从建国以来到“八五”末期,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基本上是依靠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为特征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所推动的。虽然改革开放以来
3、,经济生活的效率有所提高,但是国民经济的高消耗,特别是高耗能问题,在20世纪90年代前期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最近几年来,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总的看,仍未从根本上摆脱粗放增长方式。面对国际经济环境的重大变化和国内经济形成“买方市场”的新格局,以及自然资源、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峻,粗放型的经济增长已越来越难以为继,必须加快向集约型转变。我们必须在资本方面提高资金的利用率特别是提高国有企业的资金利用率,扩大资金筹措渠道特别是大量地利用外资,同时要消除不同所有制企业的非国民待遇,消除制度壁垒,提升民营资本的投入;在人力资源方面增加人力资本积累的投入,增加专业培训的
4、投入,增加教育投入的回报率并在制度上保障教育投入的可靠性;在制度方面要重视制度创新的重要性;增强技术创新,对国有企业的扶持变输血为造血等。这些都要求我们认真落实“科技兴国”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从而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效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 2、从经济增长理论的演进,谈促进中国经济长期稳定的政策。经济增长理论的演进经过了以下的几个理论过程:1、资本决定论:认为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是资本,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唯一源泉。2、技术决定论:认为经济增长取决于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强调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3、人力资本
5、决定论:认为通过教育、文化、健康、移民、体育等投资,促进经济增长。4、经济制度决定论:认为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有好的制度。5、新增长理论:是对前四种理论的概括和提升。从经济增长理论的演进我们看出前四种理论都有其侧重强调的增长因素,新经济增长理论则强调综合增长因素。为了促进中国经济长期稳定,我们必须在资本方面提高资金的利用率特别是提高国有企业的资金利用率,扩大资金筹措渠道特别是大量地利用外资,同时要消除不同所有制企业的非国民待遇,消除制度壁垒,提升民营资本的投入;在人力资源方面增加人力资本积累的投入,增加专业培训的投入,增加教育投入的回报率并在制度上保障教育投入的可靠性;在制度方面要重视制度创新的
6、重要性;增强技术创新,对国有企业的扶持变输血为造血等。这些都要求我们认真落实“科技兴国”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从而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财政和货币政策方面:1、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同时对其使用方向及内容进行调整。第一,加大用于企业设备和技术改造的资金比例;第二,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第三,补充社会保障基金;第四,通过结构性减税政策,发挥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同时启动民间投资,为不同所有制企业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2、货币政策应向发挥重要的宏观调控功能方向发展。第一,采取必要措施适当增加货币供给
7、;第二,积极推进利率的市场化改革;第三,增加金融工具手段,完善金融市场结构。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着力于发掘中长期经济增长潜力和支持社会投资的增长。前几年我国金融政策的重点是与积极财政政策配合抑制短期经济下滑态势。从当前出现转机的情况看,若要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应将政策重点转向发掘并支持中长期经济增长潜力,以推动现实的经济增长。3、试论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联系中国现阶段经济运行现状分析货币政策手段的侧重点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有三种:1、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通过买卖有价证券改变货币供给量。如果央行希望扩大货币供给量,那么这一目标的实现可以通过央行在证券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来实现。央行买进有
8、价证券可以按转帐方式也可以按现金交易方式进行。在前一种方式使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增加,在后一种方式使公众现金持有量增加。总的看起来这一交易使央行的负债即高能货币增加,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货币供应量进一步增加了。反之同理。2、再贴现利率政策央行的再贴现利率政策是通过改变商业银行向央行的借款行为从而间接地改变高能货币量以及货币供给量。商业银行在资金短缺时可以向中央银行提出借款要求,央行按一定的利息率可以满足商行的借款要求,这一利率被称为再贴现利率。如果央行希望增加货币供给量,那么央行会降低再贴现利率。这一变化对商业银行意味着向央行借款的成本降低了。如果借款的预期收益不变,则商业银行倾向于向央行增加借款
9、。这样央行向商行的贷款增加,同时商行的准备金增加,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使货币供给量进一步增加。反之同理。3、改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货币乘数公式可知,当法定准备金率改变时,高能货币对货币供给的影响程度就改变了。当央行希望增加货币供应量时,可以降低法定准备率。这样会引起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增加,从而引起存款扩张以及货币供给的扩张。反之同理。不过这种方法作用猛烈,会给经济带来较大的震荡。我国经济运行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态势,但是面临着消费增长减缓、通货紧缩加重与出口转强和投资高增长相反等问题, 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日渐突出,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增长的首要问题,其表现是商品零售增幅下降,物价普遍持续走低。与消
10、费需求下滑相伴随的是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物价总水平已经连续数月下降,且跌幅较大,可见,通货紧缩现象仍然比较明显。我们认为,消费需求增长减缓、通货紧缩是我国经济的最大隐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个调整,因为目前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已经发生了变化:前几年,我们面对的是投资、消费双双不足的困难,经过近几年连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我们已经可以有效地对投资需求进行调控,从数据来看,投资需求的增长是比较令人满意的,但是,在投资需求增长较快的同时,消费需求却始终难以启动,如果说前几年尚能保持一个较为稳定的增长,那么,最近以来,消费需求持续疲弱的表现就足以令人担忧了。因此,目前
11、我们面对的宏观经济状况已经有所变化,已从投资、消费双不足转变为投资需求尚能得到有效调控,而消费需求却难以启动的局面,为了更好地为经济增长服务,更好地解决经济增长中存在的问题,宏观调控政策也必须随之调整。我们认为以财政政策为主、货币政策为辅的政策格局将发生变化,货币政策将走向前台,更加积极地发挥对经济运行的调控作用。通过利率政策、再贷款政策等,扩大货币供应量;通过改革商业银行,提高其货币经营的积极性,积极开发业务,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同时,为了促进贷款增长,扩大货币供应量,中央银行应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如进一步扩大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增加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再贷款等。上述几方面的措施如果能够
12、顺利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等问题,也有助于促进贷款和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对于经济增长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年我国将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 策,进一步加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这是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 发展而采取的重要举措。我国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至今已近年。实践证明,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了我国 经济的健康发展。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中心内容是要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把握好 金融的调控力度,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与我国目前经济运行现状相适应的。其一,我国货币 供应存量和增量已经很多;其二,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负债率过高,贷款有效需求不 足
13、;其三,造成我国物价连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结构问题,而不是货币供应不足 ;其四,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要通过商业银行的贷款投放于社会。而企业申请贷款 却受到自有资金和财政拨款的制约。虽然,国家增加发行一定数量的国债用于生产建 设,相应增加企业对贷款的需求。但是,增加的国债毕竟有限,中央银行也不可能过 多扩张货币供应。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就是要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就是要通过中央银行的政策法规和“窗口指导”,引导商业银行贷款投向,提高信 贷资金使用效益;就是要加强对银行的监督管理,促进商业银行制度更新,为有效传 导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创造条件。4、持有货币的三个动机交易动机
14、,指公众为应付正常的交易而持有的货币。交易动机产生于收入和支出在时间上的间隔。预防动机,指公众为应付非正常情况的交易而持有的货币。预防动机产生于收入和支出特别是支出的不确定性。投机动机,指公众为进行证券投资而持有货币。5、中国的投资环境、宏观政策、地区差异与前景展望-兼论沿海发展战略与西部开发战略 八十年代,中国抓住了西方发达国家和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将劳动密集型、低技术成熟产业大量转移出来的机会,实施了“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沿海经济发展战略”,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参与国际大循环,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充分利用了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在国际市场上换取了经济发展所必须的外汇资金。实施
15、外向型发展战略,使东部地区经济得以高速发展,外向型发展战略也由“沿海开放” 逐步发展为“沿江开放”、“沿边开放”。东部经济发展同时带动了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快速增长,形成了“东中西”部经济梯次增长的格局。 沿海发展战略实质上是一种非均衡发展战略,八十年代我国进行改革开放首先是实现了沿海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在此基础上带动了中部和西部经济的快速增长。全球性的通货紧缩和经济过剩,“沿海发展战略”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扩大内需政策必须从战略高度及时调整和完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即在推动对外开放不断取得新的突破的同时,注重区域经济的协调均衡发展,逐步实现“非均衡发展战略”向“均衡发展战略”的转变。战
16、略调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推动对外开放不断取得新突破。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中国经济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新突破主要表现为:一是扩大对外开放领域,有计划、分步骤地开放金融、电信、商业等领域;二是扩大开放区域,积极鼓励外资进入中西部地区,由“沿海开放”发展为“全方位开放”。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允许在这些领域设立中外合资、合作或外商独资企业,减少对中方控股、外商独资的限制。 2沿海地区经济调整。对外:必须进一步提高开放水平,积极主动参与国际竞争,提升以劳动密集型和中低层次技术为主的社会技术水平,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和产品,实现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对内:沿海地区要在体制创新、产
17、业升级等方面寻求新的突破,主动将已失去或正在失去优势的资源加工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一方面为新兴产业的发展留出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发挥拉动经济增长的“龙头”作用,开发中西部地区的优势资源,保持中国经济的长期高速增长。 3中西部地区经济调整。应充分发挥中西部地区的区位比较优势,推动中西部地区经济较快增长。大力推进以内联为基础发展外向型的“中中外”式的联合。充分利用经济特区、沿海开放的窗口作用,通过联合与协作,开放更多的投资领域,采取更优惠政策,吸引沿海企业和外资企业开发中西部。 6、中国投资问题。投资饥渴症 投资需求不足国企自身有一种强烈的投资冲动,理论界称之为“投资饥渴症”。这种
18、投资冲动一是来源于扩大再生产是发展经济的主要源泉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思维定式,二是国企负赢不负亏的经营机制。对没有改革的国有企业,应该说“扩张冲动和投资饥渴”是其长期的强烈愿望。什么原因会造成“扩张冲动”与“投资饥渴”呢?主要因为国有企业“真正意 义上的破产是不会有的”,“企业的亏损总是可以通过国家补贴,或其他方法得到补偿”, 所以“预算约束很软”。传统体制下“投资饥渴症”相同的动机,拿着公家特别是政府的钱,主要关心上项目(只要上了项目,一切好处就都有了),而不大关心投资后果。我国当然不乏优秀的企业,但也要看到部分企业有片面追求规模的强烈欲望,将企业做大是这类企业的唯一目的,所以经济学家把这种
19、不尊重市场运作规律的行为形象地描述为投资饥渴症,这类企业的通病是对投资的事前可行性分析和规模扩张后的长远规划及在管理上的准备十分欠缺,于是当真的靠大量投入把规模做大时,往往会发现自己又在重新面临生存的考验。过去中国是短缺经济。短缺体现在消费和投资两方面。在计划体制下消费被压得非常低,这主要靠控制两个变量:一个是控制农产品价格,实行统购统销,农民只能维持基本生存,第二个是把工人工资压得很低。这样,工业领域的利润就很高,利润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而财政资源配置的机制又是非常简单,就是政府拨款投资,地方与企业纷纷力争政府拨款投资,这样就形成投资饥渴症,同时又由于消费者的需求很旺盛,于是国家通过发行
20、票证来控制这种消费饥渴症。 地方政府弥补预算赤字必须有一个正当的渠道。根据多数国家的经验,法律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内债和外债。由于我国地方政府缺乏预算约束,存在投资饥渴症,对于地方政府有一定控制是必要的。但是由于原有的预算体制,国有企业按照隶属关系交纳所得税。地方为了增加收入,就必须多建地方企业。这不仅造成重复建设,而且还使地方政府具有强大的投资冲动。因此,造成地方政府投资饥渴症的根源是财政体制的问题。 7、简述影响消费的因素收入 金融资产 资产利率 价格预期 货币幻觉(名义货币增加时会增加购买) 分配结构 人口因素8、简述消费之迷根据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消费函数为C=C0+cYd,存在自发性收入,以及存在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的特性。而库兹涅茨研究了1869年至1938年长达七十年的资料得出长期消费中自发性消费为零且在任何收入水平下边际消费倾向等于平均消费倾向的结论。这与凯恩斯的理论相悖,称为消费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