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冲大小垫圈复合模具设计(含全套说明书和CAD图纸).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3冲大小垫圈复合模具设计(含全套说明书和CAD图纸).doc(4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2023年建筑工程管理行业文档 齐鲁斌创作摘要:模具是制造业的重要工艺基础,在我国模具制造属于专用设备制造业。本设计是空气滤清器壳反拉深、冲孔复合模设计,冲模的结构性能直接反映了冲压技术水平的高低。选用材料时应考虑模具的工作特性,受力情况,冲压件材料性能,冲压件的精度,生产批量以及模具材料的加工工艺性能和工厂现有条件等因素。冲床的选用主要是确定冲床的类型和吨位。板料冷冲压加工是机械加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应用十分广泛。但由于传统的加工存在着冲压工艺方案选择不合理、冲压间隙选择过大,压力机不相匹配等问题。本文就以空气滤清器壳反拉深、冲孔复合模设计主要介绍了冲压模具设计的全过程:1.
2、 经工艺分析工艺计算,间隙值的选择,确定了该设计工艺流程及冲模结构形式。2. 同时对所设计的模具分别进行了分析说明,3. 对压力机做出了合理的选择,4. 整个过程采用AutoCAD软件绘制模具的二维装配图和个别零件图。 关键字:冲压模;空气滤清器壳;冲裁间隙;冲压工艺。Abstract: Board material cold to press , it processes to be machined one important component. It is very extensive that it employs . But because the choice with unre
3、asonable choice and pressing the interval that traditional processing is pressing the craft scheme is too big, question of matching of the press. etc. This text presses The automobile rim falls the materal drawing compound mold with the main introduction of mold design to the clutch housing:1. Calcu
4、late by analysis , craft by craft, interval choice of value, confirm this design technological process and structural form of trimming die. 2. Analyzed separately to moulds designed that explain at the same time ,3. Having made the rational choice to the press,4. The whole course adopts AutoCAD soft
5、ware to draw the two-dimentional installation diagrams and specific part pictures of the mould . Key word: Press the mould ;automobile rim; the interval of blanking;press the craft。目录1 前言411 冲压技术概述412 冲压技术的发展趋势52 冲压工艺分析621 零件材料的分析622 零件工艺性能分析623 确定工艺方案与模具形式624 冲压工序数确定725 模具类型的确定826 工艺方案分析83 模具结构型式的确
6、定104 部分工艺参数计算1041 毛坯尺寸计算:1042 反拉深次数计算135 各部分工艺力计算1351 反拉深力1352 顶件力1453 冲栽力146 凸、凹模结构及工作部分主要尺寸计算1661 反拉深凸、凹模刃口尺寸及公差的计算1662 冲孔凸、凹模刃口尺寸及公差的计算1763 冲孔凸模的设计19631 凸模的结构设计三原则19632 凸模的尺寸计算20633 凸模的结构形式2164 拉深凹模的设计2364. 1 拉深模的凹模圆角半径20642 拉深间隙2065 凸凹模的设计25651 凸模的结构设计20652 拉深凸模结构207 压力设备选择278 模具设计289 模具其他零件设计及计
7、算2891 冲模的导向装置2891. 1 无导向冲栽条件2991. 2 导板导向2991. 3 模架的导向2992 模架的类型及应用2993 定位装置3094 卸料装置3094. 1 固定卸料装置的形式2994. 2 固定卸料板的固定方式2995 推件装置的设计3095. 1 推件板的结构形式2995. 2 推件板的尺寸与公差2995. 3 推件板的极点位置2995. 4 打杆与打板的设计2996 模柄的类型与选择2997 凸模固定板2998 垫板2999 紧固件29910 定位销2910 模具的装配38101 复合模的装配29102 凸、凹模间隙的调整2911 凸凹模制造的工艺过程3710
8、模具的总装配图3811 设计总结4012 致谢4113 参考文献421 前言11 冲压技术概述冲压是靠压力机和模具对板材、带材、管材和型材等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冲压件)的成形加工方法。冲压和锻造同属塑性加工(或称压力加工),合称锻压。冲压的坯料主要是热轧和冷轧的钢板和钢带。全世界的钢材中,有6070%是板材,其中大部分是经过冲压制成成品。汽车的车身、底盘、油箱、散热器片,锅炉的汽包、容器的壳体、电机、电器的铁芯硅钢片等都是冲压加工的。仪器仪表、家用电器、自行车、办公机械、生活器皿等产品中,也有大量冲压件。 冲压件与铸件、锻件相比,具有薄、匀、轻、强的
9、特点。冲压可制出其他方法难于制造的带有加强筋、肋、起伏或翻边的工件,以提高其刚性。由于采用精密模具,工件精度可达微米级,且重复精度高、规格一致,可以冲压出孔窝、凸台等。 冷冲压件一般不再经切削加工,或仅需要少量的切削加工。热冲压件精度和表面状态低于冷冲压件,但仍优于铸件、锻件,切削加工量少。 冲压是高效的生产方法,采用复合模,尤其是多工位级进模,可在一台压力机上完成多道冲压工序,实现由带料开卷、矫平、冲裁到成形、精整的全自动生产。生产效率高,劳动条件好,生产成本低,一般每分钟可生产数百件。 冲压主要是按工艺分类,可分为分离工序和成形工序两大类。分离工序也称冲裁,其目的是使冲压件沿一定轮廓线从板
10、料上分离,同时保证分离断面的质量要求。成形工序的目的是使板料在不破坯的条件下发生塑性变形,制成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在实际生产中,常常是多种工序综合应用于一个工件。冲裁、弯曲、剪切、拉深、胀形、旋压、矫正是几种主要的冲压工艺。 冲压用板料的表面和内在性能对冲压成品的质量影响很大,要求冲压材料厚度精确、均匀;表面光洁,无斑、无疤、无擦伤、无表面裂纹等;屈服强度均匀,无明显方向性;均匀延伸率高;屈强比低;加工硬化性低。 在实际生产中,常用与冲压过程近似的工艺性试验,如拉深性能试验、胀形性能试验等检验材料的冲压性能,以保证成品质量和高的合格率。 模具的精度和结构直接影响冲压件的成形和精度。模具制造成
11、本和寿命则是影响冲压件成本和质量的重要因素。模具设计和制造需要较多的时间,这就延长了新冲压件的生产准备时间。模座、模架、导向件的标准化和发展简易模具(供小批量生产)、复合模、多工位级进模(供大量生产),以及研制快速换模装置,可减少冲压生产准备工作量和缩短准备时间,能使适用于减少冲压生产准备工作量和缩短准备时间,能使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的先进冲压技术合理地应用于小批量多品种生产。冲压设备除了厚板用水压机成形外,一般都采用机械压力机。以现代高速多工位机械压力机为中心,配置开卷、矫平、成品收集、输送等机械以及模具库和快速换模装置,并利用计算机程序控制,可组成高生产率的自动冲压生产线。 在每分钟生产数十、
12、数百件冲压件的情况下,在短暂时间内完成送料、冲压、出件、排废料等工序,常常发生人身、设备和质量事故。因此,冲压中的安全生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12 冲压技术的发展趋势进入90年代以来,高新技术全面促进了传统成形技术的改造及先进成形技术的形成和发展。21世纪的冲压技术将以更快的速度持续发展,发展的方向将更加突出“精、省、净”的需求。冲压成形技术将更加科学化、数字化、可控化。科学化主要体现在对成形过程、产品质量、成本、效益的预测和可控程度。成形过程的数值模拟技术将在实用化方面取得很大发展,并与数字化制造系统很好地集成。人工智能技术、智能化控制将从简单形状零件成形发展到覆盖件等复杂形状零件成形,从
13、而真正进入实用阶段。注重产品制造全过程,最大程度地实现多目标全局综合优化。优化将从传统的单一成形环节向产品制造全过程及全生命期的系统整体发展。对产品可制造性和成形工艺的快速分析与评估能力将有大的发展。以便从产品初步设计甚至构思时起,就能针对零件的可成形性及所需性能的保证度,作出快速分析评估。冲压技术将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或柔性,以适应未来小指量多品种混流生产模式及市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发展趋势,加强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响应能力。重视复合化成形技术的发展。以复合工艺为基础的先进成形技术不仅正在从制造毛坯向直接制造零件方向发展,也正在从制造单个零件向直接制造结构整体的方向发展。深入研究冲压变形的基本
14、规律、各种冲压工艺的变形理论、失稳理论与极限变形程度等;应用有限元、边界元等技术,对冲压过程进行数字模拟分析,以预测某一工艺过程中坯料对冲压的适应性及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从而优化冲压工艺方案,使塑性变形理论逐步起到对生产过程的直接指导作用。制造冲压件用的传统金属材料,正逐步被高强钢板、涂敷镀层钢板、塑料夹层钢板和其他复合材料或高分子材料替代。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加强研究各种新材料的冲压成形性能,不断发展和改善冲压成形技术。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中,开发并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系统(CAD/CAM),发展高精度、高寿命模具和简易模具(软模、低熔点金模具等)制造技术以及通用组合模具、成组模具、快速换模
15、装置等,以适应冲压产品的更新换代和各种生产批量的要求。推广应用数控冲压设备、冲压柔性加工系统(FMS)、多工位高速自动冲压机以及智能机器人送料取件,进行机械化与自动化的流水线冲压生产。精冲与半精冲、液压成形、旋压成形、爆炸成形、电水成形、电磁成形、超塑成形等技术得到不断发展和应用,某些传统的冲压加工方法将被它们所取代,产品的冲压加工趋于更合理、更经济。2 冲压工艺分析21零件材料的分析冷冲压模具包括冲裁、弯曲、拉深、成形等各种单工序模和由这些基本工序组成的复合模、级进模等各种模具。设计这些模具时,首先要了解被加工材料的力学性能。材料的力学性能是进行模具设计时各种计算的主要依据。故在分析零件冲压
16、成形工艺,设计冲压模具前,必须要了解和掌握材料的一些力学性能,以便设计。现将空气滤清器壳零件材料为10号钢的力学性能主要参数及其概念叙述如下:(1)应力:材料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内力,单位是N/mm,用Pa表示。10Pa=1MPa;1MPa = 1N/mm;10Pa = 1GPa。(2)屈服点s:材料开始产生塑性变形时的应力值,单位是N/mm。弯曲、拉深、成形等工序中,材料都是在达到屈服强度时进行塑性变形而完成该工序的成形的。经查表取s = 210 MPa。(3)抗拉强度b。材料受到拉深作用,开始产生断裂时的应力值,单位是MPa。b = 340MPa。(4)抗剪强度b。材料受到剪切作用,开始产生断
17、裂时的应力值,单位是MPa。取b = 255333MPa。(5)弹性模量E。材料在弹性范围内,表示受力与变形的指标,弹性模量大,表示材料受力后变形较小,或者说,产生一定的变形需要较大的力。E = 194 x 10MPa。(6)屈服比s/b。是材料的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之比,其值越小,表示材料允许的塑性变形区越大,在拉深工序中,材料的屈服比较小时,所需的压边力和所需克服的摩擦力相应的减小,有利于提高成形极限。(7)伸长率。在材料性能实验时,试件由拉伸试验机拉断后,对接起来测量长度,其伸长量与原长度之比称为伸长率,其数值用“”表示,其数值越大表示材料的塑性越好。经查表可得,材料为10号钢的伸长率=3
18、1。综上所述,对空气滤清器壳零件材料10号钢的力学性能分析,主要是为了便于模具设计中各参数的计算,故在后序的模具设计中各参数的计算均以上面所取的数值进行计算。2.2零件工艺性的分析冲压件工艺性是指冲压零件在冲压加工过程中加工的难易程度。虽然冲压加工工艺过程包括备料冲压加工工序必要的辅助工序质量检验组合、包装的全过程,但分析工艺性的重点要在冲压加工工序这一过程里。而冲压加工工序很多,各种工序中的工艺性又不尽相同。即使同一个零件,由于生产单位的生产条件、工艺装备情况及生产的传统习惯等不同,其工艺性的涵义也不完全一样。这里我们重点分析零件的结构工艺性。该零件为空气滤清器壳,结构简单,对称,是典型的冲
19、压件。在冲压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冲载程度,加工时,根据零件的结构,形状等一些技术要求,应考虑以下几点:(1)凸、凹模间隙的决定:对于断面垂直度、尺寸精度要求不高的零件,在保证零件要求的前提下,应以降低冲载力,提高模具寿命为主,采用大间隙;对于断面垂直度、尺寸精度要求较高的零件,应选用较小的间隙值。间隙Z=2t(1-h/t)tan。(2)考虑模具刃口钝利情况:当模具刃口磨损成圆角变钝时,刃口与材料接触面积增加,应力集中效应减轻,挤压作用大,延缓了裂纹的产生,制件圆角大,光亮带宽,但裂纹发生点要由刃口侧面向上移动,毛刺高度加大,即使间隙合理,也仍会产生毛刺。 根据零件图,初步分析可以知道空气滤清器壳零
20、件的冲压成形需要多道工序才能完成,进行反拉深,形成外形尺寸形状,其次冲孔。综上所述,空气滤清器壳由原始毛坯冲压成形应包括的基本工序有:反拉深,冲孔复合模等。 2.3 确定工艺方案和模具形式在冲压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工艺与模具设计的特点与难点,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各种可能的冲压工艺方案,内容包括工序性质,工序数目,工序顺序及组合方式等,有时同一种冲压零件也可能存在多个可行的方案,通常每种方案各有优缺点,应从产品质量生产效率,设备占用情况,模具制造的难易程度和模具的使用寿命的高低,生产成本,操作方便与安全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确定出适合于现有生产条件的最佳方案,故在一定的条件下,以最简单的方法,
21、最快的速度,最少的劳动量,最少的费用,可靠的加工出符合图样各项要求的零件,在保证加工质量的前提下,选择经济合理的工艺方案。确定工艺方案及模具形式:1、根据对冲压零件的形状、尺寸、精度及表面质量要求的分析结果,确定冲压所需的基本的工序,反拉深,冲孔复合。2、根据初步工艺计算,确定工艺数目,如冲压次数等。3、根据个别工序的变形特点、质量要求等确定工序顺序。一般可按照下列原则进行:1)、对冲带孔的或有缺口的冲裁件,如选用简单模,一般先落料,再冲孔或切口,使用级进模,则先冲空孔或切口后落料2)、对于到孔的拉深件,一般先拉深,后冲孔,但孔的位置在零件底部且孔径尺寸要求不高时,也可先冲孔后拉深。3)、对于
22、形状复杂的拉深件,为便于材料变形和流动,应先形成内部形状,再拉深外部形状。4)、整形或校平工序,应在冲压件基本成型以后进行。 4、根据生产批量和条件(冲压加工条件和模具制造条件)确定工序组合。生产批量大时,冲压工序应尽可能组合在一起,用复合模具;小批量生产用单工序简单模。 由于离合器冲压成形需要的多道工序完成,因此选择合理的成形工艺方案十分重要,考虑到生产批量大,应在生产合格零件的基础上尽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要提高生产成本,应该尽量选择合理的工艺方案,选择复合能复合的工序,但复合程度太高,模具的结构复杂,安装调试困难,模具成本高,同时可能降低模具的强度,缩短模具寿命。根据零件形状确定
23、冲压工序类型和选择工序顺序,为了提高生产率,保证模具结构简单,冲压件尺寸稳定、精度高,冲压该零件的基本工序为反拉深,冲孔复合模。 41图1.1所示为空气滤清器壳零件,材料为10号钢,厚度为t=2mm,大批量生产。而冷冲压是一种先进的金属加工方法,这是建立在金属塑性变形的基础上,利用模具与冲压设备对板料金属进行加工,以获得所需要的零件形状和尺寸。冷冲压和切削加工相比较,具有生产率高,加工成本低,材料利用率高,产品尺寸精度稳定,操作简单,容易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等一系列优点,特别适合大批量生产,因此,此零件的生产选用冲压加工较为经济合理。 图1.1 空气滤清器壳 24 冲压工序数确定 由零件图(1.
24、1),冲压开始,毛坯材料应先进行落料工序,通过计算初步确定毛坯的外形尺寸,落料件为圆形,压力中心在圆心上,为典型的落料;落料之后包括了正拉深、反拉深、冲孔、等工序;进行拉深时,须用经验公式计算拉深系数m,判断是否可以一次拉深成形,通过验算可知此零件可以一次拉深成形;然后在冲中心孔,综上可知,冲压此零件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工序:(1) 落料;(2) 正拉深;(3) 反拉深;(4) 冲中间孔;25 模具类型的确定 冲压生产的模具制造费用比较高,占冲压件总成本的10%30%,甚至更高,所以采用冲压加工的生产方式,必须视生产批量决定采用何种模具形式,由表2-82:生产批量与模具形式之间的关系,参考知,此
25、工件为大批量生产,如果采用单工序模,虽然单工序模具有结构简单,操作安全方便,模具使用寿命高,成本低等优点,但最主要是工序数较大,生产批量大,形状较为复杂,采用单工序模很难达到精度要求,且生产率低,位置误差较大,故不采用单工序模;所以模具形式采用级进模与复合模较为合理,显然此工件满足冲压工艺的要求,成形时包括了落料、反拉深、冲孔、压筋等工序,整形与车边采用专用模具与车床进行,且工件体积较大,拉深与压筋都比较容易实现,但由此工件的形状分析知不适合采用级进模。通过表2-92单工序模、级进模与复合模的比较,综合考虑各种生产成本和经济性,确定此工件的冲压成形模具采用复合模具。26 工艺方案分析 采用落料
26、拉深冲孔复合模,而本人要做的是毛坯已经是落料正拉深之后的零件了,所以工艺方案为反拉深冲孔复合模。3 模具结构型式的确定 通过以上工艺分析与工艺方案的确定,选定模具种类:落料模,拉深模,冲孔模等,而落料与正拉深复合,反拉深与冲孔复合,整形为一套模具,总共为二套模具,本设计只设计其中的反拉深与冲孔复合模具,综合上面的分析,画出模具的结构草图:4 部分工艺参数计算41 毛坯尺寸计算:尺寸不变原理 拉深前和拉深后材料的体积不变;对于不变薄拉深因假设变形中材料厚度不变,既拉深前毛坯的面积与工件面积相等。相似原理 毛坯的形状一般与工件截面形状相似;毛坯的周边必须制成光滑曲线,无急剧的转折。如图示零件其毛坯
27、既为圆形。这样,当工件的重量、体积或面积已知时,其毛坯尺寸就可以求得。其具体方法有:等重量法,等体积法,等面积法,分析图解法和作图法等。在生产上应用的最多的是等面积法,下面就用等面积法求出图示零件的毛坯尺寸。先计算零件的表面积。因材料厚度为3mm,则以中径来计算。由于拉深时材料厚度不均匀,机械性能有方向性,模具的间隙不均匀以及毛坯定位不准确等原因,拉深后工件的口部是不齐平的。为使工件整齐,应切去不平的部分。在生产上用的最多的是等面积法来计算零件的毛坯尺寸。先计算零件的表面积,因材料厚度大于1mm,如以外径和外高或内部尺寸来计算,则毛坯尺寸误差大。故对于料厚大于1mm的工件,应以零件厚度的中线为
28、准来计算,即零件尺寸从料厚中间算起。由于拉深时材料厚度不均匀,机械性能有方向性,模具的间隙不均匀以及毛坯定位不准确等原因,拉深后工件的口部是不平齐的。为使工件整齐,应切去不平的部分。因而计算毛坯时应在工件高度方向上加一修边量。根据零件的尺寸取修边余量的值为2mm。查表57,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实用技术在拉深时,虽然拉深件的各部分厚度会发生一些变化,但如果采用适当的工艺措施,则其厚度的变化量还是并不太大。在设计工艺过程时,可以不考虑毛坯厚度的变化,为了便于计算把零件和毛坯分解成若干个简单几何体,分别求出其面积后相加。毛坯的外径与零件的外径相等,都为102,根据面积相等法可以算出平板材料第一次正拉深
29、之后毛坯的高度h为54.27,宽度为102.42 计算反拉深次数 在考虑拉深的变形程度时,必需保证使毛坯在变形过程中的应力既不超过材料的变形极限,同时还能充分利用材料的塑性。也就是说,对于每道拉深工序,应在毛坯侧壁强度允许的条件下,采用最大的变形程度,即极限变形程度。极限拉深系数值可以用理论计算的方法确定。即使得在传力区的最大拉应力与在危险断面上的抗拉强度相等,便可求出最小拉深系数的理论值,此值即为极限拉深系数。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极限拉深系数值一般是在一定的拉深条件下用实验的方法得出的,我们可以通过查表来取值。该工件反拉深为工件第2次拉伸,因此可以计算其拉深系数来确定拉深次数。其反拉深系数为
30、: 查表4-1,m=0.720.74之间,而m m,所以反拉深过程可以一次拉深成功。5 各部分工艺力计算51 反拉深力 第2次拉深力的计算公式为 F=dtk2.9 依据(P175,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实用手册 )式中 F 拉深力(N) 材料的抗拉强度(MPa) 10号钢抗拉强度为340MPa d第2次拉深成品的直径 t板料厚度(mm)k修正系数。查表4-7为0.74因此,该零件的拉深力的计算公式为F=dtk2.10 =2 N =131144 N 拉深功:A=Fh/1000=3737.6 W52 顶件力顶件力的计算公式可按下式:= 2.14式中 顶件力(N);顶件力系数;查表2-8 = 0.06
31、= = 0.06131144 =7867 N53 冲裁力冲裁力是冲裁过程中凸模对材料的压力。它是随凸模行程而变化的。通常所说的冲裁力是指冲裁力的最大值。它是选用压力机、模具设计以及强度校核的重要依据。一般用下列经验公式计算:冲裁力 2.11 式中 F冲裁力(N) 零件周长(mm), 材料的抗拉强度极限(MPa) 板料厚度(mm)因此 =34163.2 N6 凸、凹模结构及工作部分主要尺寸计算61 反拉深凸、凹模刃口尺寸及公差的计算: 由式 3.8 3.9依据(P54,冲压工艺模具学)以上各式中,查表可知分别为+0.025、-0.035。间隙C查表(表210,冲压工艺模具学)有 3.10 62冲
32、孔凸、凹模刃口尺寸及公差的计算 对于圆行或-简单规则形状的冲裁件,采用凸凹模分别加工的方法,冲孔时,由于零件孔尺寸为16,根据冲孔时间隙取在凹模上,则首先确定基准件凸模刃口尺寸,再加上便是凹模刃口尺寸。 3.33.4式中 冲孔凸、凹模刃口尺寸 d 零件孔径公称尺寸(mm) 零件公差(mm) 最小合理间隙(mm) 、凹、凸模制造偏差,查表其值分别为+0.02、-0.02带入数值可以算出=16 =16.246 采用凸凹模分别加工法,需要分别标注凸凹模刃口尺寸及公差,为了保证合理间隙, 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带入数值校核间隙可知满足要求.6.3冲孔凸模的设计6.3.1)凸模的结构设计的三原则
33、为了保证凸模能够正常工作,设计任何结构形式的凸模都满足如下三原则。 精确定位 凸模安装到固定板上以后,在工作过程中其轴线或母线不允许发生任何方向的移位否则将造成冲裁间隙不均匀,降低模具寿命,严重时可造成啃模。 防止拔出 回程时,卸料力对凸模产生拉伸作用。凸模的结构应能防止凸模从固定板中拔出来。 防止转动 对于工作段截面为圆形的凸模,当然不存在防转的问题。可是对于一些截面比较简单的凸模,例如长圆形、半圆形、矩形等,为了使凸模固定板上安装凸模的型孔加工容易,常常将凸模固定段简化为圆形。这时就必须保证凸模在工作过程中不发生转动,否则将啃模。 以上三条原则主要是从凸模安装固定方法考虑的。在设计各种凸模
34、的时,应注意都要满足这三条原则。6.3.2) 凸模的尺寸计算凸模工作部分的尺寸计算,参见前面的主要工艺参数的计算。其他部分结构寸的计算如下:(1)凸模长度L凸模长度L应根据模具的结构确定。采用固定卸料板和导尺时,凸模长度应该为: L=h+h+h+h式中h-固定板厚度(mm) h-卸料板厚度(mm) h-导尺厚度(mm) h-附加长度(mm)h主要考虑凸模进入凹模的深度,模具闭合状态下,卸料板到凸模固定板间的安全距离(1520mm)以及总修磨量(46mm)等因素后确定。而本冲孔凸模为下固定板加上外出部分。一般情况下,凸模的强度是足够的,不必作强度效核,但是,在凸模特别细长或凸模的断面尺寸很小而坯
35、料厚度较大的情况下,必须进行效核,对于本题的凸模,凸模并不特别细长,所以不须进行强度效核。 凸模外形尺寸形状如下图所示:4.1凸模外形尺寸图凸模的外形尺寸已标准化,用以上方法求得的外形尺寸应向接近的标准尺寸靠拢。故凸模尺寸、强度和刚度足够,一般不再进行强度和刚度的核算。6.3.3凸模的结构形式 当冲裁形状复杂,公差等级高,尺寸大或尺寸较小的零件时,可以采用镶拼式凹模,但对于此零件的冲裁其凹模结构简单,故采用整体式结构。其凸模结构图如下图所示:4.2冲孔凸模结构形式图凸模的固定方法用过盈配合与下固定板固定,采用台肩形式放入下固定板,且同时用下模板顶住,具体的固定方法见装配图。6.4拉深凹模的设计
36、计算拉深凹模的工作尺寸的计算参见前面的主要工艺参数计算。现将其它参数的计算介绍如下:6.4.1拉深模的凹模圆角半径 拉深时,材料只有经过凹模圆角流入洞口内才能形成工件的筒壁,所以r的大小对拉深工作的影响非常大。 R小时,材料流过它就困难,弯曲变形阻力,摩擦力,反向弯曲的校直力都大,从而使拉深力增加,工件筒壁容易刮伤,变薄严重,甚至在危险断面处拉破,同时,材料对凹模的压力增加,磨损增大,使模具的寿命降低。这样,材料变形受限制,必须采用较大的拉深系数。在生产上一般应尽量避免采用过小的凹模圆角半径。R太大时,拉深初期不与模具表面接触的毛坯宽度加大,由于这部分材料不受压边力作用,因而容易起皱。在拉深后
37、期毛坯外缘也会早脱离压边作用而起皱,使拉深件质量不好,在侧壁下部和口部都形成皱折。尤其当毛坯的相对厚度小时,这个现象更严重。 在不产生起皱的前提下,凹模圆角半径越大越好。可按下面公式计算r的最小值。 r=0.8 式中 D-毛坯直径或上道工序拉深件直径; d-本道工序拉深后的直径; t-材料厚度。以后各次拉深时,r应逐步减小,其值可按关系式r确定式中 -前次拉深的凹模圆角半径; -本次拉深的凹模圆角半径。经计算反拉深凹模圆角半径为8mm。拉深凸模的圆角半径r凸对拉深工作也有影响。当r凸过小时,则角部弯曲变形大,危险断面容易拉断。当r凸过大时,则毛坯底部的承压面积减小,悬空部分加大,容易产生底部的
38、局部变薄和内皱。 除最后一次拉深,凸模的圆角半径r凸应比凹模半径略小,即:r凸=(0.61)r凹,最后一次拉深时,凸模的r凸应等于零件的内圆半径,但不得小于材料厚度。如工件的内圆角半径要求小于料厚,则要有整形工序来完成。故在此设计中取r凸=6mm。6.4.2拉深间隙拉深间隙指拉深凸模与凹模之间的单面间隙,用Z表示。 模具间隙对拉深过程的影响 拉深模的凸模与凹模之间的单边间隙Z/2,影响拉深力与拉深件的质量。 拉深模的凸、凹模间隙Z/2大,则摩擦小,能减小拉深力。但如果间隙过大,拉深件的精度将不易控制,拉深后零件的高度将小于所要求的高度,零件成桶形。 拉深模的凸、凹模间隙Z/2小,则摩擦大,将增
39、加拉深力,造成许用拉深系数m值的增大。如果凸、凹模间隙Z/2小于拉深件的材料厚度,则将产生变薄拉深的效果,使得拉深件的精度降低。 拉深模具间隙的取向 A)除最后一道工序外,间隙的取向不作规定。 B)对于最后一道工序,当工件外形尺寸要求一定时,以凹模为基准,凸模尺寸按凹模减小以取得间隙。当工件内形尺寸要求一定时,以凸模为基准,凹模尺寸按凸模放大以取得间隙。 C)浅拉深时,拉深间隙可取小些,深拉深时,则应取大些。这是因为变形程度越大,板厚的增厚量也越大。 D)多次拉深时,前几次拉深可取较大的拉深间隙,以便使拉深顺利进行。最后一次拉深则取较小的拉深间隙,以便获得尺寸精度较高的拉深件。 E)在整形拉深
40、时,如果要求工件的精度较高,例如IT1012级,可取拉深间隙稍小于板料厚度,常取Z/2=(0.90.95)t。如果整形时只要求减小圆角半径,拉深间隙可稍大于板料厚度,例如取Z/2=(1.051.1)t。 F)板料较软时,可取较小的拉深间隙,因为软料在凸模与凹模之间容易被挤薄,可消除拉深过程已出现的微小皱折。相反,硬度则应取较大的拉深间隙。 G)实际供应的板料厚度可能与其公称值相比较有较大的误差,甚至超出板厚的公差范围。因此,如果成批生产拉深件的板料已经购入,最好依据实测的板料厚度参考上述原则确定合适的拉深间隙值。 拉深模具间隙的确定根据以上对拉深间隙的取向原则和拉深间隙对拉深件的影响我们得知,
41、拉深时,不用压边圈拉深时,考虑到起皱的可能性,取间隙值为:Z=(11.1)t=2mm。6.5凸凹模(拉深凸模和冲孔凹模)设计6.5.1凸模的结构设计(1)凸模的结构设计的三原则 为了保证凸模能够正常工作,设计任何结构形式的凸模都满足如下三原则。 精确定位 凸模安装到固定板上以后,在工作过程中其轴线或母线不允许发生任何方向的移位否则将造成冲裁间隙不均匀,降低模具寿命,严重时可造成啃模。 防止拔出 回程时,卸料力对凸模产生拉伸作用。凸模的结构应能防止凸模从固定板中拔出来。 防止转动 对于工作段截面为圆形的凸模,当然不存在防转的问题。可是对于一些截面比较简单的凸模,例如长圆形、半圆形、矩形等,为了使
42、凸模固定板上安装凸模的型孔加工容易,常常将凸模固定段简化为圆形。这时就必须保证凸模在工作过程中不发生转动,否则将啃模。 以上三条原则主要是从凸模安装固定方法考虑的。在设计各种凸模的时,应注意都要满足这三条原则。6.5.2拉深凸模结构 根据以上凸模设计的三个原则,在设计拉深凸模时应满足这三个原则。在学习拉深成形这一章节时我们知道,拉深凸模结构比较简单,可参见设计模具装配图,在此仅就其结构设计的一些要点作一简要的介绍。首先每个拉深凸模需钻一通气孔,以防当工件脱离凸模时在凸模端头与工件底之间的空间形成真空,增加额外的卸件力,严重时会将工件底部抽瘪。通气孔直径一般可在38mm之间选取,本设计取6.5m
43、m。受钻头长度限制,一般很难从凸模工件端钻通至固定端,这时可自工作端先钻一深孔,再从凸模侧壁钻孔与之相通,侧孔中心线到凸模工作端只要稍大于拉深工序件的高度就可达到通气的目的。其次要确定拉深凸模的固定方法,以便确定其固定端的结构形式。对于顺装顺出件简单拉深模,如果工件直径与模柄直径相差不大,常将凸模与模柄制成一体。如果两者直径相差较大,或者拉深模有压边装置,可将凸模固定板设计成凸缘式的,借助固定板与上模板进行连接。许多设计者喜欢采用下述方法固定拉深凸模:凸模固定端不带凸缘,以过渡配合直接嵌入到模座内一定深度,并用螺钉联接防止拔出。其优点是模具结构比较的简单,可省去销钉和凸模固定板。但拉深凸模与模
44、座的垂直度比凸缘式凸模较差,因此不适用于较精密的拉深模。有利于较大的拉深凸模,从节省模具钢与便于热处理考虑,可采用组合式的结构。凸凹模即拉深时为拉深凸模、冲孔时为冲孔凹模。在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其一些设计要点在这里不在叙述,凸凹模结构图如下所示:4.3拉深凸模冲孔凹模结构图7 压力设备选择根据所要完成的冲压工艺的性质,生产批量的大小 ,冲压件的几何尺寸和精度要求等来选择设备的类型。对于中小型的冲裁件,弯曲件或拉深件的生产,主要应采用开式机械压力机。虽然开式冲床的刚度差,在冲压力的作用下床身的变形能够破坏冲裁模的间隙分布,降低模具的寿命或冲裁件的表面质量,可是由于它提供了极为方便的操作条件和非常容易安装的机械化附属装置的特点,使它成为目前中、小型冲压设备的主要形式。对于大中型冲压件的生产,多采用闭式结构形式的机械压力机,其中有一般用途的通用压力机,也有台面较小而刚度大的专用挤压压力机、精压机等。在大型拉深件的生产中,应尽量选用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