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吼叫养出100%好孩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零吼叫养出100%好孩子.doc(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马来西亚爱宝宝育儿网推荐,更多免费电子好书请登陆网站下载:http:/forum.ibaby.my 零吼叫养出100%好孩子零吼叫养出100%好孩子主张教养的关键“不在孩子,而在父母”。这是一本理念创新的教养指南,适合各种年龄段孩子的父母。这本书的内容能减低你教养孩子的焦虑与压力,让你的家庭更和谐,帮你教养出100%的好孩子。如何阅读本书我撰写本书的目的 很简单:让世界得到平静,从改善你与孩子的关系开始改善所有的关系。我坚信,将本书的几项原则,贯彻于你的生活中,你将拥有你梦寐以求的亲子关系你的 生活将会充满欢乐、和睦、融洽,最重要的是你和孩子能够彼此尊重。家庭平静将不再像你所想的那样遥不可及。
2、为了让你拥有这样的亲子关系,本书将按照逻辑顺序有步骤地为你引荐“零吼叫教养”的方法。这些原则乍看起来或许有违惯常的理念,因此,你可能会在浏览目录之后想直接跳到最吸引你眼球的篇章,但是如果按照顺序逐章阅读,你将从书中获益更多。本 书有四大篇,每一篇含有数个章节。在书中会有“说故事时间”,故事取自和你一样的人们的真实生活经历,他们有的是我指导或治疗的当事人,有的是我的同事或 朋友。我很荣幸认识这些人并与他们合作,他们是世界上最勇敢的人,他们投入了自己的时间、金钱、精力,学习将焦点放在自己身上,学习与他人维持关系。一路 伴随他们左右,看到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彻底扭转了他们与别人的关系,这是上天给我的特别
3、恩赐。每 一个故事都能让你看到把“零吼叫教养”付诸行动的力量。当然,为了保护个人隐私,书中的人名与细节已经被替换过,不过故事全部都是真实的,并且是具有代表 性的。这些故事都是其所在篇章所阐述原则的最佳例证,代表了人生不同阶段的亲子关系。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但我相信你一定可以从书中找到你自己的故 事。最重要的是,从本书找到方法来改善你和孩子的关系。你不需要完全接受我所说的一切,你就能够开始享受你所期盼的亲子关系,成为冷静而成熟的一家之主。欢迎你写电子邮件到feedback ,让我知道这本书是如何改变你的生活。我期待你能告诉我你在“零吼叫教养”这条道路上的点点滴滴,你的回馈将鼓舞我继续朝让世
4、界得到平静的这个目标前进。第一篇成为孩子真正需要的酷爸酷妈父母除非以身作则,否则他们的教诲就会流于空谈。阿诺德H. 格拉斯哥(心理学家)为了养育孩子,我曾失去过理智,但也找到了自己莉萨T.谢波德(一位母亲)每 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父母很“酷”(cool),这不是说他们希望父母拼命追赶潮流(这会让你一点都不“酷”)。与某些流行的理念相反,我们认为最“酷”的 父母不会消极地任孩子为所欲为。孩子们想要的酷爸酷妈是能够保持冷静的父母尤其在场面失控的时候,孩子们希望父母比自己更加冷静而且理性。事实证明,这正是他们所需要的。所 有的父母都面临着生活中最巨大的挑战他们尽力想让一家人相互尊重、相互帮助,从而创造
5、出一个充满爱的家庭环境但是当下的文化却并不倡导承担责任, 崇尚的反而是“只要我喜欢,没什么不可以”。虽然我们知道在过去,亲子关系恶劣的家庭不胜枚举,但同时又渴望着重返往昔的美好时光。很多父母常常感到自己 付出了很多,儿女却并不一定领情难怪他们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焦虑。我想,他们都需要帮助。谁能提出令人眼前一亮的愿景,让爸爸妈妈们看到改变现状的希望呢?我们都在寻找这样一个人。谁能提出令人眼前一亮的愿景,能让爸爸妈妈们看到改变现状的希望?为了培养出“完美小孩”,许多培训课程会给我们传授五花八门的技巧,但是最终证明都行不通。最糟糕的是,我们的心中不断回响着一个声音:为了孩子,就应该牺牲自己,就应该随
6、时待命,孩子们需要什么,就应该马上满足他们什么。虽然我们还有其他更多的信条,但是它们对改变现状毫无帮助。而最后这个完全牺牲自我的声音,实际上只会带来破坏性的结果:它会让父母更觉得自己没用,变得更加沮丧,也更加不知所措。第1章教育的关键不在孩子,而在父母这不是你的问题,是我的。乔治克斯坦萨,宋飞正传你能为孩子做的最伟大的事情,就是把焦点放在你自己身上。也许你不能理解这句话,甚至认为是胡说八道。什么?把焦点从孩子身上转移到我身上?这不是有违常理吗?事实并非如此。我不是要你忽略孩子,我所说的是,把焦点放在你自己身上,你和你的家人将会拥有更健康、更和谐的关系。大多数人在经营各种人际关系时,都采取了错误
7、的模式这不是说我们的人际关系本身有错,而是模式错了。我们一直认为:要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将焦点放在满足对方的需要上,不断地付出,让他们感到开心。即使我只是质疑这种模式,或许就会有人想反驳我,但请先听我说完。将焦点放在你自己身上,你与家人之间将拥有更健康更和谐的关系。本书会讨论为什么这种模式是错误的,尤其是在亲子关系上。现在,请你先想一想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众所周知,在这个世界上,有我们可以控制的事情,也有我们无法控制的事情。那么,把精力消耗在一件你无能为力和无法控制的事情上,是不是明智之举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第二个问题:你的孩子是你可以控制的,还是你无法控制的?第三个问题:即使你
8、可以控制你的孩子,这样做对吗?教育孩子就是控制孩子吗?究竟谁才是真正失控的人我的孩子汉娜和布兰登,一个四岁,一个两岁。那是一个寻常的星期六早晨,由于我和太太珍妮前一晚熬夜到很晚,因而孩子们比我们早起床。可想而知,那个周末一开始就满是嘀咕、哭闹和抱怨,孩子们也很不开心。凭 着亲子专家的专业才智,我决定带领全家到松饼店吃早餐。当我们走进第一家松饼店时,发现里面实在太拥挤了,不过,幸好在亚特兰大市区不怕找不到松饼店。我 们又全部挤回车上,帮孩子们系好安全带。为了安抚孩子们,我只能向他们保证他们可以吃到很多枫糖浆。就这样开了几百米,我们来到了第二家松饼店,但这家排 的队伍跟第一家一样长。可我们已经没办
9、法再把孩子们塞回车上去找第三家松饼店了,只能在这里排队。谢天谢地,这家松饼店的服务员很贴心,他们为孩子们准备了蜡笔和白纸,我和太太甚至还可以抽空聊聊天呢。真是两全其美。更 幸运的是,我看到了一则告示:如果孩子们画一幅画,就可以得到一顶松饼店的纸帽,就跟松饼师傅头上戴的一样,还有一份免费松饼。生命真是美好,孩子们画 画,我和太太聊天,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我们终于入座了,太太和女儿坐在桌子的一侧,我和儿子坐在另一侧。服务员送来了孩子们赢得的纸帽,我也拿了一顶 戴在头上。如果你从未去过松饼店,那么这种店面的装潢风格肯定会让你大开眼界。桌子环绕吧台而设,餐桌旁边是大大的落地窗。由于视野开阔,在这里很
10、容易注意到外面的一举一动。到 目前为止,虽然我觉得一切都很美好,但孩子们却等了一个早上还没有吃到任何东西。孩子们已经饥肠辘辘了,这时还得等待,他们很可能就会不安分了。汉娜已经 四岁,还稍微规矩一点,顶多只是抱怨几声。可是布兰登才两岁呢,他的表现当然就是两岁孩子的水平。你明白我的意思了吧?两岁大的孩子,当他被迫上车然后下 车,得到的只是一再的保证,却没有看到任何可以吃的东西,他是听不进“说话要小声”或“要像个大孩子”这种话的。这个时候你要他合作一点,他可能不会买你 的账。跟家人一起享用温馨的早餐,现在看来似乎也不再是那么好的主意了。不过我既是婚姻与家庭执业治疗师,也是人际关系顾问,我知道如何控制
11、自己,不让自 己大发雷霆。我可以勉强保持镇定,而不是对着孩子大吼大叫,甚至是挥舞拳头。可是我的儿子竟然把他的叉子丢到了地上!我的忍耐力快到极限了。叉 子掉在地上发出了很大的响声,周围的人都在看着我们,甚至还有人指指点点、交头接耳(至少我感觉他们是这样)。我把目光投向我那完美的太太,她跟我那完美 的女儿端坐在那里,无动于衷。在养育数个孩子的父母之间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谁跟你坐在同一边,你就要负责看管谁。所以当我生命中的两个女人正在享受着天 伦之乐的时候,我和我的儿子却处于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边缘。我做什么都无法让他开心,做什么都不能阻止他乱发脾气。终于,他的松饼送来了,我想这场战争很快就会结束。
12、我开始帮他切松饼,可是他并不想把他的松饼切成块,也许他是想要用手拿着整块吃。我简直快失控了。不过,我是人际关系顾问,不是吗?我是那个计划要写零吼叫养出100% 的好孩子的人,我怎么可能被一个两岁的孩子惹火呢?但我真的被他惹火了。他丢把叉子就引起了这么大的反响,他想试试如果把松饼、盘子和所有的东西都丢到地上的话,会发生什么。最可能发生的事就是,爸爸会失去冷静!确实是这样。我 手忙脚乱地向那些被枫糖浆溅到脚的人道歉,然后一把将布兰登从他的高脚椅里拎出来。接着我又向坐在我们后面那一桌的男子道歉,因为布兰登的脚踢到了他的后 脑勺。然后我抱着儿子冲出餐厅,所有的眼睛都盯着我们,我的儿子不停地尖叫,对我拳
13、打脚踢。我整个人都快爆炸了,当我用力推开门,连玻璃都被震得嘎嘎作 响,门重重地弹了回去,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整间餐厅里的人都看着我站在外面的人行道上,对着儿子大吼大叫,满嘴艰涩的词汇,气急败坏、手舞足蹈地威吓一 个站在那儿还不到九十厘米高的小男孩。我可真是一个威风凛凛的大男人哪!当这丢脸的一幕总算结束后,我和布兰登回到座位,打算继续吃完这顿美好的早餐。我亲爱的、忠实的太太珍妮就坐在我的对面,我以为她会说点什么安慰我的话,但看到的只是她忍不住想发笑的表情。当时的我就像一座火山,正想找个借口爆发呢。“有什么好笑的?”我怒吼。“不错的帽子。”直到这时我才意识到那顶纸帽还四平八稳地戴在我的头上呢。整出
14、好戏上演时,主角就是一个拼命想让自己看起来很严肃、结果却很可笑的男人,头上还戴着一顶滑稽的帽子。父母的头号敌人说实话,根本不是那顶帽子让我看起来像个蠢蛋,而是气急败坏让我出尽洋相。事实上,当我们面对重要的人际关系时,这种情绪化的反应正是我们的头号敌人。如 果这本书不能给你别的,那起码能让你了解到这一点,身为父母的我们需要对抗的最大敌人不是电视,不是不良影响,甚至不是毒品或酒精,而是自己的情绪化反 应。这也就是为什么说我们可以为孩子所做的最伟大的事情,就是学习把焦点放在我们自己身上。与其焦虑地想控制孩子,我们还不如专注于那些真正可以控制的事 控制自己的情绪。冲动的反应究竟有多大的杀伤力?请你想想
15、,连我们自己都失控了,还能对孩子产生影响力吗?当我们冲动,我们就会变得举止幼稚。想想我在松饼店的过激反应,为了让我那两岁大的儿子停止幼稚的行为,我自己也变得幼稚了。提高嗓门斥责孩子,最后的确可以驯服他们,但代价是什么呢?在松饼店里,也许我的吼叫让儿子顺从了,但是如果我继续靠威吓来教育他,那我和他的关系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如果我们想要对孩子发挥积极的影响力,那就必须先控制好自己,无论孩子表现如何,我们都能正确回应。如 果说情绪化的反应是我们的头号敌人,那它又是从何而来的呢?更重要的是,我们该怎么对付它?大多数人都认为,没有什么比压力过大更令人害怕了。我们可以胆 怯、筋疲力尽、担心,或是生气,但是没
16、有什么会像压力过大那样,让我们关起心扉、停滞不前、放弃努力。当我们觉得无力应付某些事情时,就会觉得压力过大。 当我们感觉自己再也撑不下去时,就会想干脆放弃算了。我想不出还有什么词汇能更精确地描述大部分父母的这种感受。很多时候,我们都感觉压力过大。我们感觉自己手足无措、过度付出、无力应对,而且得不到感激,这些都是造成压力过大的原因。结果,多数人都会觉得自己是差劲和失败的父母。为人父母者常常感觉自己手足无措、过度付出、无力应对,而且得不到感激。然 而,父母的角色是输不起的。如果有一件事情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那就是对孩子的教育。我们接受的信息都一再强调,要花时间跟孩子相处,要参与孩子的生 活,要把
17、家庭摆在第一位。杂志上充斥着新潮的育儿技巧与建议,专家们研究错误教养方式的危害,就连牧师布道也告诫我们要把家庭摆在第一。这些来自四面八方 的压力,只会让我们感觉更害怕、更无助。还有一股最强的压力就是,我们都知道,这张成绩单将会被时间的洪流检验。我们抚养的是下一代,如果他们不能将上一代的成功与进步延续下去,就会一败涂地。养 儿育女是一件严肃的事情。赌注的代价之大难以想像,失败的惩罚也令人难以承受。我知道你能感受到身为父母的重担,也许还会怀疑天底下是不是只有你一个人会 觉得自己无法胜任,很不称职。你也许会想:“真的注定这么艰难吗?”答案是:也对也不对。说“对”,是因为教养子女是艰难的,而且理应如此
18、(这一点我们在 后面几章会详细讨论);说“不对”,是因为我们没有必要给自己这么大的压力。最具破坏力的谎言我们之所以感觉压力如此之大,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相信了这个害人匪浅的谎言我们要为孩子负责。我知道质疑这句话似乎有点可笑。“我当然要为我的孩子负责,不然让谁为他们负责呢?”我只能请你先忍耐一会儿,继续读下去。大多数的人都会这样给教养定义:为人父母的职责就是要让孩子学会思考、学会领悟,尤其是要让他们走上正途。这毋庸置疑,对吗?错!在多年的职业生涯里,我看到了错误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毁灭性影响。孩子会长成什么样子,父母绝对负有很大的责任。但是,我们高估了自己对于下一代的影响力。我这么说的意思是,与其
19、说我们要“为”孩子负责,倒不如说我们要“对”孩子负责。我们并不像我们想的那样要“为”孩子负那么多的责任,然而,我们要“对”孩子负的责任远比我们所了解的多得多。大 多数人都认为我们要“为”孩子负责,当然,孩子们刚出生时是完全依赖我们的。可是,你应该明白孩子其实有自己的想法,他们从很小便开始为自己做决定了,这 是成长的一部分,甚至这本身就是成长。即使是在襁褓之中,孩子就已经开始利用与生俱来的能力来决定他们的所作所为,他们早就有了自己的感觉、想法,以及行 为表现。孩子们所做的选择就是跟我们要他们做的不一样!这就是我们在教养上感到挫败的原因。他们选择在商场里又哭又闹,他们选择不写作业,他们选择超过规定
20、的时间才回家,他们选择违反约定,他们甚至还选择在餐厅里、在众目睽睽之下把松饼丢到地上!如果我们要“为”孩子负责,就会产生一个很大的问题。那意味着你必须赶紧想出一个办法来确保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你必须学会有用的技巧,让孩子们能够按照你的标准,进行思考、感觉、表现。这些听起来与驯服动物惊人地相似。难怪你可以在某些教养书籍上看到这样的话:“驯服小狗的方法也可以用于教育你的孩子哦!”如果你要为孩子完全负责,强迫孩子走上所谓的正途,那么采取这种教养方式就不足为奇。这种方式也许会让父母觉得大权在握,但却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渺小又无用。作 为拥有独立人格的人类,我们的孩子拥有与生俱来的选择能力,所以,就算是
21、最棒的驯服技巧都对他们无能为力。孩子们很明白,面对“为”他们完全负责的父母, 他们只能是要么为了缓解父母的焦虑,牺牲自己做决定的精神;要么,站起来反抗父母的威权。而父母呢,要么一板一眼地为孩子制定规矩强迫他们服从,要么就是 被孩子打败。这是“要为孩子负责”的教养模式无法克服的障碍。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 只有这两种壁垒分明的选择,一种是“能降低父母焦虑的选择”;另一种是“让父母更焦虑的错误选择”,完全没有第三种。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完全不可能学习为 自己负责,独立思考、自主选择,因为这样做就等同于反抗。如果你的孩子最后都选择“做正确的事”,那么你培养出来的就是一个机器人,他只是完全按规定行 事。可
22、是,如果你的孩子表现出独立思考和自主行动的个性,那么你培养出的就是一个叛逆分子。更好的方法零吼叫教养肯定会有另外的方法无须为孩子的生活承担所有的责任,不需要制定规范也不需要强迫孩子,就可以对他们的人生产生正面的深远的影响。我把这第三种方法称为“零吼叫教养”,它强调的是专注于安抚我们自己的焦虑。虽 然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会对孩子大吼大叫,可是所有的父母都在跟冲动奋战。我们也许会吼叫、使用强制手段,甚至使用暴力,我们也许会疏于照顾他们、闪躲他 们,甚至不想管他们。这些其实都是情绪化反应的各种表现,是不同形式的吼叫。本书将对所有这些反应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且本书认为:要使自己能积极地影响孩 子,唯一的方
23、法就是控制好自己。“我需要的是如何让我的孩子有好的行为表现,而 不是我!” 你也许会抗议,但如果你继续读完本书的第一篇,你就会发现“零吼叫教养”是为了让你更无私、更成熟、更具备为人父母的能力,具备那种你的孩子真正需要的、 来自于你的影响力。现在的重点是,你必须在你可以控制的事情上做好掌控,也就是说,你必须从控制你自身开始。你必须对你的孩子、配偶、家人和朋友负责,而负责的方式就在于如何看待、感受和对待他们。要使自己能积极地影响孩子,唯一的方法就是控制好自己。我希望你能够大声地说出:“我的一言一行都必须对我的孩子负责,不论他们表现如何我都能正确回应!”同样,焦点还是在你自己身上,因为你唯一可以完全
24、控制的人是你自己。如果你自己行为恰当,就算你的孩子不规矩,你也完全可以让局势朝正确的方向发展,这就是“零吼叫教养”。在 本书中,你会读到一些和你同病相怜的父母们的故事。这些故事有些很平常,比如如何在夜里哄婴儿睡觉;也有很夸张的,比如“妈,我刚刚出事了”这种让人胆战 心惊的情节。这些状况会让你感到焦虑,甚至会让你焦虑得怀疑“不知道能不能应付得来”。但是别着急,这本书会帮助你,让你树立崭新的信心,无论你的孩子是 幼儿或青少年。要成为“零吼叫父母”,必须有强烈的自主性,无论旁人怎么做,你都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难道不正是我们希望孩子做到的吗?我们希望他们有自主性,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可是,如果我们不
25、以身作则,他们就永远也做不到。所以说,这个教养方法与我们自身相关多过与孩子相关。这就是本书的第一个理念:你能够为你的孩子做的最伟大的事情,就是学习将焦点放在自己身上。第一步,就是摆脱“为孩子负责”的模式。一 旦你把焦点转向你自己,你对自己的了解就会不断地加深,甚至会远远超出你原本了解的。例如你很容易被别人触怒,却总是天真地希望别人“危险勿近”;或是很 多你一直努力想教给孩子的人生课题,其实自己都还没学会。把注意力转向自己并不代表自私,只要放开心胸,就会发现自己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而这就是“零吼 叫”的价值所在:睁开双眼,让自己走向成熟,同时,你也可以带领孩子让他们变得成熟。你得把帽子戴好了,因
26、为这将是一条颠簸不平的路。不过话说回来,我们 最不需要的就是头上那顶可笑的帽子。酷爸酷妈要反省的问题1. “你能为孩子做的最伟大的事情,就是把焦点放在你自己身上。”最初读到这句话时,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2. 现在你已经读完这一章,你的想法有什么不同吗?3. 请回想你觉得孩子“不听指挥”的事情。如果你当初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会有什么不同的结局吗?4. 过去,是什么阻碍了你将焦点放在自己身上?是害怕变得过于自我?还是害怕发现自己没有原本想像中那么好?5. 你认为你对孩子有哪些责任?第2章如果你不能控制好自己,就不能当家作主请不要惹我生气,你不会喜欢我生气的样子。布鲁斯班纳,绿巨人尽管电影绿巨人2
27、003 年上映时票房成绩辉煌,但对于这个改编自漫画的角色,我最喜欢的还是七十年代的电视剧版本。我有一张万圣节的旧照片,上面有一个瘦小的孩子,从头到脚漆成了绿色,那就是我,你可以看得出当时我多么地为绿巨人着迷。从 许多方面来看,绿巨人浩克都是一个反传统的超级英雄。也许布鲁斯班纳本性温和,不过当他生气时,就没人敢保证这个绿色怪物是不是每次都会举止恰当。他算 不上一个正义使者,这是肯定的。漫画迷们也许会认为他是X 战警的一个原型,永远都面临不幸的变异,又永远渴望能恢复正常。这 部电视剧的剧情之所以如此吸引观众,是因为每个星期我们都会看到这个善良又平和的男人挣扎在两个极端的自我之间。他试图阻止潜藏于自
28、己和善外表下的狂怒怪 物现形,却往往徒劳无功。我们永远都不知道什么事情会触怒这个怪物,可是至少每场戏中他都会变形一次,然后大闹一场。也许让布鲁斯班纳感到最挫败的是, 他并不完全知道浩克会做什么,或已经做了什么,他只知道浩克有能力做什么。这就是为什么他每次都会伤心至极地说出这句话:“请不要惹我生气,你不会喜欢我生气的样子。” 他也不喜欢生气时候的自己。布鲁斯班纳无法控制体内那个容易冲动的怪物,他的生理状态总是掌控在别人手上,这就是他必须警告周围的人们的原因。他已经丧失了控制自己的能力,他们才是掌控他的人,而最后通常会导致悲惨的结果。当你只有七岁,碰到万圣节时,你可以相信自己是绿巨人浩克,那让你显
29、得很可爱。可是当你已经是个成年男人,在公共场合与你的妻儿共进午餐,你还是这么认为的话,那就很可悲了。最近我看到一个男人带着他的家人在餐馆用餐,他们看起来都像是他的人质一样。他跟妻子和十岁的儿子坐在那里,还有一个坐在高脚椅里的小宝宝。没有人说半句话,那一家人看起来就像一帮哑巴,连目光接触都没有,更别说语言交流了。当妈妈开始喂小宝宝时,我终于知道为什么了。在喂了几次小宝宝都拒绝张嘴后,爸爸开始对着小宝宝大叫:“吃!”没有丝毫的礼貌,完全没有注意到这是一个公共场所,就发出了无礼的咆哮。后来他的大儿子开始在饮料里吹泡泡。这一次爸爸几乎是吼出这几个字:“你已经把我逼到忍耐的极限了!”实在很难相信一个十岁
30、的孩子竟会有如此的能耐,可以把一个成年男人逼到忍耐的极限。“不要惹我生气。你不会喜欢我生气的样子。”我们不断地把控制自己的情绪的权力让给周围的人。事实上,我们大多数的人都是用这种方式与人打交道,我们不断地把控制自己情绪的权力让给周围的人。当我们需要别人照我们的要求去做某件事,来接受或认同我们的时候,就会让他们来掌握我们的情绪。邦奇威尔斯是一位NBA 球员,曾因为对一位球迷做出猥亵的手势被罚款。事后被问及此事,他回答说:“如果那个球迷稍微专业一点的话,我就不会那么做了。”说得很有意思!但究竟谁是职业球员?谁应该是那个专业的人呢?拜托!当 然,我们不能对邦奇威尔斯太苛求,我们每个人都曾经给别人乱扣
31、帽子,把自己的情绪化反应造成的过错推得一干二净。旧约里说,这一切的开始必须追溯到 伊甸园里的亚当与夏娃,在吃了禁果之后,他们便开始学会怪罪别人。首先是亚当责怪夏娃,然后他又责怪上帝创造了夏娃,然后夏娃又责怪蛇,难怪他们的一个儿 子会因为一时妒火中烧而杀死兄弟。不管你相不相信这个故事,它都阐明了一个真理: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在怪罪别人了。你的情绪性反应取决于你。你永远都可以有选择。承认错误,不抱怨环境,不怪罪别人,甚至不责难自己的成长经历,这样你才会感到自己是个成年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是一种成熟的象征,但这只是你在“控制好自己”这条道路上走出的第一步而已。学习“控制好自己”意味着无论何时你都能
32、对自己的决定负起责任。我并不是说你要永远都不犯错,追求零缺点。而是说你要认清一件事,那就是任何人,哪怕是你的孩子,都不能控制你的思维和行动。事实上,你的孩子并不能把你逼到抓狂、发飙或崩溃,他们根本没有这个本事。你的情绪化反应取决于你,你永远都有决定权。拒绝成为遥控目标你 也许看过这个电视广告,剧情是一个男人在看电视,手里拿着遥控器,这时他的妻子走进客厅。当他问起晚餐吃什么时,妻子便开始自顾自地说起她一直想买的那件 洋装,没完没了。这位恼怒的丈夫拿起遥控器,对准他的妻子按下按钮,然后她的速度突然加快。丈夫一直按着按钮,直到终于听到“火鸡派”这几个字时才松手。 这个广告最后的结尾是丈夫拿着高尔夫球
33、袋正要从后门溜出去,这时妻子拿着遥控器对着他按下按钮,变换了他的频道,一下子,他被控制,竟然放下球袋,跑去洗 衣服了。这个广告让我们哈哈大笑,因为它反映了所有人内心深处的幻想:让别人完全遵 从我们,就像亚当桑德勒(Adam Sandler )在人生遥控器(Click)里扮演的一样。我们经常想拥有一个遥控器,能指挥我们的同事、伴侣,尤其是孩子。随便按个按钮,管他是什么按钮:“乖乖上床去。”“做功课。”“不要打你妹妹。”“我说不行,就是不行。”“长大后成为一个适应力强、独立自主的人。”问 题是,你一次只能拿一个遥控器,当你拿了别人的摇控器,就会自动把控制你自己的那个遥控器交给他。当你要女儿收拾好东
34、西,但她却说不时,会怎么样?她只要 不服从你的命令,形势就变化了,她已经开始控制你的遥控器了,于是你被拉进了一场按遥控器大赛。也许你可以提高嗓门怒斥她,但她会更挑衅,更没有礼貌。如果你想控制别人,一定会反被别人控制。如果你依赖的是控制他人的权力,结局便注定会很令人沮丧或悲哀,他们只需要说“不”,就会让你抓狂。你失控了,因为你试图要控制你没有权利控制的东西。“当家作主”意味着什么能够真正当家作主,你将在“零吼叫”之路迈出关键的一步。真正的当家作主意味着拥有驱动孩子成长的力量,而不是靠施压或威权来教养孩子,真正的当家作主意味着激励你的孩子自主成长。我再强调一次,做“当家作主”的父母意味着激励你的孩
35、子自主成长。当 家做主会让你发生重要的转变,从控制孩子的行为转变为影响他们的决定。你的目标不是去控制他们,而是去影响他们。切记,你不用“为孩子负责”。你应该不断 地放手,尊重他们做选择的能力,哪怕你并不赞同他们的选择。只有当他们有为自己做决定的自由,他们才可能懂得选择与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所以,请你一定要 改变你的思维模式,也就是说,无论如何,你都不能强迫孩子顺从你。强迫只能在短期有效,却给未来播下了灾难的种子。当我们想强迫孩子一味服从我们时,便把教养变成了战争。甚至我们还会真的使用战争术语:“战火是你挑起的。”我希望我们能把这句话从我们的字典里删除,因为语言能够塑造我们和孩子的关系。如果把跟
36、孩子的交流看成是一连串的战火,那我们便不得不卷入战争。在养出你能够忍受的孩子(Raising Children You Can Live With)这本书中,亲子关系大师杰米莱瑟(Jaime Raser )说:“教养并不是用“方法”或者“手段”去控制子女,教养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一种特别的关系。”莱瑟在书中提到:孩子们可以把与父母间的互动变成是对抗父母,而不是对抗由于犯错带来的惩罚。这样,双方关系就变成了一场战争,“比较强悍的”一方就能打赢战争。可是就算父母们赢得了战争,那也只是教会了孩子赢是最重要的目标,而武力与权力就是赢得战争的武器。最后孩子们学到的是,只要有足够的权力,他们也可以打赢战争,
37、而且这就是世界运转的方式。这场战争可能永无止境,在人际关系的战争中,没有胜利者,只有越来越多的受难者。当你要孩子看在你的份上顺从你,那你就是在转让权力,你就是在让他们来掌控你的情绪。在人际关系的战争中没有胜利者,只有越来越多的受难者。父母为什么会吼叫我们都知道,沟通不只是靠嘴,话语只占实际达成沟通的一小部分,任何话语的内容都比不上事情的原委来得重要。当 我们对孩子吼叫、反应变得情绪化时,透露的只有一个信息,那就是让我平静下来!无论我们说了什么,无论我们的激烈争吵持续了多久,无论我们的孩子多大,当 我们怒吼时,唯一透露的信息都是让我平静下来!任何时候,只要我们以吼叫来回应孩子的行为,实际上就是在
38、乞求他们帮忙平息我们的焦虑!我们传达的信息就是我们没办法应付他们不顺从、不听话、不安静,因为我们不能应付这种种状况,所以就抓狂了。“我不敢相信你竟然这么做!”“天啊!你究竟在想什么!”“我跟你说话时请你看着我!”无论你在引号中填入什么内容,透露的信息永远都是相同的:“我需要你服从我,否则我就会失控;当我失控时,我需要你服从我,这样我才能恢复平静。我所有的情绪反应都取决于你。”一 个四岁或十四岁的孩子怎么能应付这么大的压力?对,压力。当我们将情绪的控制权交给孩子时,我们就会把焦点完全都放在他们身上。我们已经开始慢慢围着他们 转了,他们在学校表现如何、是不是守规矩,他们今天做了什么事,全都会引起我
39、们情绪化的反应。于是,孩子们不成熟的怪念头,自制力不足,以及他们成长的困 惑,操控了整个家庭的情绪。“让我平静下来,孩子,因为我没办法让自己冷静下来。”这听起来很像绿巨人里的布鲁斯班纳的话。“不要惹我生气,你不会喜欢我生气的样子。”那么该如何改变呢?你可以取回你的摇控器,首先,你必须掌控好你自己的情绪。让你自己平静下来你可能会说:“你说的很有道理,可是在气头上,我可能会背道而驰。”这 点我能理解。确实,在混乱、焦虑中,我们会着急、会惊慌,然后开始把焦点放在别人身上。我们都会有某些情绪的触媒,特定的景象、声音或言词,就会引爆或缓 解我们的情绪。这些触媒的强度会因为时间、对象、地点而有所变化,但可
40、以肯定的是,没有人能像孩子那样具有超强的引爆力。“我恨你!”“你很愚蠢!”“妈,我在厨房里出了点状况。”“她打我!”“我希望你不是我的爸爸!”“你永远不让我做我想做的事情!太不公平了!”“为什么你总是要去工作?”“我们考试考砸了。”“爸,我刚才把车撞坏了。”“妈,我好像怀孕了。”够了!几乎喘不过气来了,是吗?教养专家詹姆斯多布森(James Dobson )博士有一本相当畅销的书,书名为懦弱的人可教不了孩子(Parenting Isnt for Cowards),真是一语中的。史 蒂夫马丁(Steve Martin )在电影我的野蛮网友(Bringing Down the House ) 里有
41、一出很精彩的戏。听取了那个通晓世事的新朋友的建议,史蒂夫决定冷静地和他正处于青春期的女儿好好谈谈。当他的女儿在外面疯狂了一夜,摇摇晃晃地走进 家门,史蒂夫马丁脸上露出特有的扭曲的表情。他尽力保持微笑、维持冷静,但实际上内心怒火沸腾,气得想杀人。最后的结局比他预期的还要好。他的女儿告诉他派对上发生的事情,巨细无遗,远比他想知道的还多。说完之后,她实在太高兴爸爸没有大发雷霆,所以张开双臂抱住他的脖子,嚷道:“爸爸!我真高兴能够跟你说话!我还有太多事情想要告诉你了!”当然,那只是一部电影,在现实生活里就不会那样发展,是吗?错。我已经见证过数百次这样的亲子互动场景了,当然前提条件是父母们要学会控制自己
42、的反应。试想一下,假如电影里的父亲不想,也没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化反应,那么当女儿彻夜未归刚踏进门时,事情会怎么发展呢?我敢肯定他会完全失控,甚至会把屋顶都掀了。在这种情况下,你认为结局会如何呢?父女两人是不是很可能以互相吼叫的方式收场?如果他跟女儿一样无法控制自己,他的权威就荡然无存。如果你向冲动投降,你就是在催生你想避免的结局,这个过程可以称之为“焦虑转移”。当父亲让自己平静下来,结果是女儿也变得更平静,更相信他,并向他坦承一切。她对于父亲平静的影响力有所反应,结局是父女之间更加互相信任。我们还可以想像一下,假如那位父亲让焦虑控制了自己,大发雷霆,差点把屋顶掀翻。因为他没有能力控制女儿,担
43、心她的安全,产生了焦虑,然后他把这份焦虑转移到女儿身上。于是她的反应是自我防御,一场吼叫对战旋即展开。最后两人关系变得更加恶劣。可 能有人会认为,是女儿有错在先,谁让她竟然干出这样荒唐的事,彻夜未归。我不是说为了加强这种平和与互信的关系,就可以让你的孩子为所欲为。我说的是为了 让你登上一家之主的地位,为了让你拥有梦寐以求的能对孩子产生积极影响的力量,你必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平静下来。你必须平息自己的焦虑,防止它转移到孩子 身上,避免让场面变得更糟糕。为了能当家作主,你必须控制好自己。酷爸酷妈要反省的问题1. 在什么情况下孩子最容易让你产生情绪化反应?2. 你最典型的吼叫方式是怎样的?3. 当你失
44、控的时候,通常最喜欢责怪谁?4. 有谁曾经故意迫使你失控吗?你是怎么应付的?5. 回想一下你明明在气头上却保持着冷静的经历,并且你对自己当时的反应感到很自豪。你当时的冷静对最后的结局有怎样的影响?第3章长大很难,尤其是对成人而言没有人说这很容易,也没有人告诉过我会这么难。酷玩乐队,科学家养儿育女的最大谎言:孩子出生后就苦尽甘来了。佚名我一直很讨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句话。其实,我只是在别人对我说这句话的时候才讨厌它,因为这话的意思通常都是:“不要再抱怨了!”其实我也挺喜欢“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话的,但那是在我对别人说这句话的时候,比如对妻子、孩子们、或是好朋友。那样一来我就可以高高在上地
45、把我累积多年的智慧传授给他们,然后心安理得地看着他们忍受必须忍受的痛苦。事实上,“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句格言包含了许多真理,痛苦通常都是促成重大改变的最强催化剂(比如我们利用人为制造的痛苦和压力来锻炼肌肉)。不过这句格言只在一种情况下才具有真正改变我们生活的力量,那就是当我们对自己说的时候。在这句格言融入我们的核心信念、融入我们的骨子里之前,它毫无用处,只会让我们徒然感到挫折罢了。这句话只有在我们不断地复述它、并且由衷地相信它的时候,才能成为改变自己的催化剂。痛苦通常都能催发重大的改变。这 也就是为什么撰写本章对我如此具有挑战性,阅读本章对读者来说也可能一样具有挑战性。如果我把自己当做家庭教
46、育大师,以布施智慧的态度,天马行空地来撰写 这一章,那么除了空洞的大道理,你什么也听不到,最终也无法解决你在生活与亲子教养上的问题。唯一能够帮助你的,就是让我们的对话点醒你,当然前提是你我 都必须坦诚相对。首先,你必须确定你已经了解如何为人父母,这可能是你做过的最具有挑战性的事情。同时,你还要明确你想成为什么样的父母在这点上你可以尽可能发挥你的想象力。为人父母很难,而且本书并不能改变这一点。同时,为人父母是有回报的。但是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只在心里想想是没有用的,只有等到你付诸行动才有可能得到收获。成长的痛苦教养子女是痛苦的,不过你也许不知道,教养子女本来就应该如此。因为教养子女也是一种成长的
47、过程,没有哪一种成长是没有痛楚的。耶稣的话阐明了这个道理:一粒种子如果不先落在地里死掉,就不能结出许多果实。难怪为人父母这种事好像是要把我们逼死一样!从 很多方面来看,你其实已经经历过某种死亡了。一旦成为父母,你所熟悉的生活有很大一部分已经改变了。想想看,这个孩子出生之前,你是怎么安排空闲时间的? 闲暇时间、睡眠方式、消费习惯、旅游计划、朋友关系、婚姻关系,从你当上父母的那一刻起,每一件都永远地改变了。从现在起你永远都不可能摆脱为人父母的身 份,你也永远不能再回到以前,有时候感觉这真的就像一种死亡。然而这也很可能让你感觉这像一种重生。一个婴儿诞生了,他把自己交付给我们照顾,从那一刻起,我们也开
48、始了一段崭新的成长历程,孩子和我们同时置身于这样的过程,彼此在交流中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对身为父母的我们而言,我们有责任去设定这个关系的参数。换句话说,我们必须制订规则,以便妥当处理在这种密切关系中必然存在的焦虑。父母如何处理自己的成长之痛,将直接影响其他家庭成员如何应对他们自己的成长之痛。戴 维史奈奇博士(Dr. David Schnarch )在他的著作中主张把所有的关系当成是成推动人类成长的机器。“处理人际关系本来就应该是困难的,因为它们是为了激发自我成长而设计的。”在关系到亲子教 养时,这一点更为真切。因为没有任何一种角色会像父母一样,要求我们必须有耐心和鼓励的技巧,没有任何人际关系要求我们必须像这样始终如一,没有任何事情 会像悉心照顾孩子并让他成为独立自主的成人那样让我们感到如此脆弱和力不从心。然而,所谓成熟,某种涵义上来说就是愿意为了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