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农业厅.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农业厅.doc(3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四川省农业厅 川农业函2007205号关于印发第二十九次农作物品种审定结果的通知各市、州、县(市、区)农业(农牧)局,成都市农委: 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于2007年4月4-6日在金堂县召开了第六届三次会议,对各育(引)种单位申报审定的十项农作物57个品种进行了认真审核,审定通过了46个新品种,现公布如下: 主要农作物品种一、水稻1、宜香22392、II优4983、中优314、川香优9075、蓉稻4156、Z优2727、华优758、D香7079、内香212810、宜香208411、川香17812、川香优42513、昌米446编号:川审稻2007 001编号:川审稻2007 002编号:川审
2、稻2007 003编号:川审稻2007 004编号:川审稻2007 005编号:川审稻2007 006编号:川审稻2007 007编号:川审稻2007 008编号:川审稻2007 009编号:川审稻2007 010编号:川审稻2007 011编号:川审稻2007 012编号:川审稻2007 013二、玉米1、川单428编号:川审玉2007 0012、荣玉9号编号:川审玉2007 0023、荣玉33编号:川审玉2007 0034、德玉18号编号:川审玉2007 0045、川农玉2号编号:川审玉2007 0056、华试99编号:川审玉2007 0067、科玉3号编号:川审玉2007 0078、绵单
3、581编号:川审玉2007 0089、确良玉12810、升玉1号11、许玉418812、雅玉2613、宜单十号14、豫玉3215、正大239316、正田1号17、众望玉1818、奥玉7号三、棉花1、宏宇杂3号2、川棉118四、甘薯1、川薯59五、大豆1、川豆112、贡豆163、乐豆3号4、南豆10号编号:川审玉2007 009编号:川审玉2007 010编号:川审玉2007 011编号:川审玉2007 012编号:川审玉2007 013编号:川审玉2007 014编号:川审玉2007 015编号:川审玉2007 016编号:川审玉2007 017编号:川审玉2007 018编号:川审棉2007
4、 001编号:川审棉2007 002编号:川审薯2007 001编号:川审豆2007 001编号:川审豆2007 002编号:川审豆2007 003编号:川审豆2007 004非主要农作物品种一、 豌豆1、成豌9号二、蔬菜1、宇飞1号黄瓜2、科兴1号菜豆3、科兴5号莴笋4、科兴6号莴笋编号:川审豆2007 005编号:川审蔬2007 001编号:川审蔬2007 002编号:川审蔬2007 003编号:川审蔬2007 004三、苎麻1、川苎11四、甘蔗编号:川审苎2007 0011、凉蔗2号编号:川审蔗2007 001五、药用植物1、川白芷1号编号:川审药2007 001附:通过审定的农作物品种
5、简介 二七年五月十四日主题词:农作物 品种 审定 通知抄 送:省科技厅、省育种攻关办、省内有关科研单位准印号:川府办文登第115号附:通过审定的农作物品种简介主要农作物品种一、水稻1、宜香2239(1)选育单位:宜宾市农业科学院(2)品种来源:用自育的不育系宜香1A与自育恢复系宜恢2239组配而成的中籼迟熟优质杂交稻组合。(3)特征特性:该品种全生育期152.3天,比对照汕优63长2.5天。株高121.4厘米,株形适中,叶鞘绿色,叶耳浅绿色,剑叶挺直,柱头白色。分蘖力强,亩有效穗15.54万,穗层整齐,穗长26.0厘米,每穗平均着粒149.9粒,结实率77.9%。千粒重29.9克,谷粒黄色、长
6、粒形,颖尖杆黄色,后期转色好,易脱粒。品质测定:糙米率79.2%,精米率70.4%,整精米率53.8%,粒长6.8毫米,长宽比2.8,垩白粒率25%,垩白度4.5%,透明度1级,碱消值5.7级,胶稠度81mm,直链淀粉含量15.5%,蛋白质含量9.2%,理化指标达到国颁三级优质米标准。稻瘟病抗性鉴定:2004年叶瘟2、5、3、5级,颈瘟1、5、1、5级;2005年叶瘟2、6、5、7级,颈瘟0、7、5、7级。(4)产量表现:2004年参加四川省中籼迟熟优质B1组区试,平均亩产553.08公斤,比汕优63增产6.45%;2005年中籼优质一组续试,平均亩产514.49公斤,比汕优63增产4.59%
7、;两年平均亩产533.79公斤,比汕优63增产5.52%,两年区试平均增产点次82.6%。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8.1公斤,较对照汕优63增产5.69%。(5)栽培要点 :适时播种,宜在3月上旬至4月初播种,秧龄40-45天;适宜宽窄行种植,每亩1.2万穴;宜采用重底、早追、后补的施肥方法,底肥占总用肥量的70%,以有机肥为最好;N、P、K肥配合施用,纯N:P2O5:K2O为2:1:1,亩施纯氮8-10公斤;稻田要求前期浅水管理,中期够穗苗晒田,后期湿润管理到成熟;根据当地植保部门的病虫预报,及时对螟虫、稻瘟病等病虫害进行预防与防治。(6)适宜种植地区:四川平坝和丘陵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8、。2、优498(1)选育单位: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2)品种来源: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用引进的不育系-32A与自育恢复系蜀恢498组配而成的中籼迟熟杂交稻组合。 (3)特征特性:该品种全生育期148.1天,比对照汕优63长2.3天。株高119.1厘米,株型紧散适中,叶色深绿,叶片较长大,内卷直立;叶鞘、叶耳、稃尖、柱头均为紫色;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穗层整齐,转色好;亩有效穗13.4万,穗长26.3厘米,每穗平均着粒176.6粒,结实率82.9%,千粒重29.0克,中长粒型,部分籽粒有短芒。品质测定:出糙率79.5,整精米率62.1%,粒长6.2,长宽比2.6,垩白粒率58,垩白度15.1
9、,透明度2级,碱消值5.7级,胶稠度8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蛋白质含量8.5。稻瘟病抗性鉴定:2005年叶瘟4、7、4、3级,颈瘟5、5、3、5级;2006年叶瘟6、4、0、4级,颈瘟5、7、5、0级。(4)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四川省中籼迟熟5组区试,平均亩产534.55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9.23%;2006年中籼迟熟高产一组续试,平均亩产548.37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7.5%。两年平均亩产542.03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8.30% ,两年区试平均增产点次95.8%。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6.4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9.29%。(5)栽培要点 :适时播种,培育
10、壮秧;合理密植,栽足基本苗,亩栽1.5-1.7万穴;配方施肥,重底早追,看苗补施穗粒肥,一般中等肥力亩施纯氮12-14公斤,N、P、K合理搭配;够苗晒田,控制无效分蘖;根据植保预测预报,综合防治病虫害。(6)适宜种植地区:四川平坝和丘陵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3、中优31(1)选育单位:新津县种子公司、四川省种子站(2)品种来源:用引进的不育系中9A与新津县种子公司自育恢复系R31组配而成的中籼迟熟杂交稻组合。(3)特征特性:该品种全生育期148.6天,比对照汕优63短0.2天。株高120.4厘米,叶色浓绿,株型适中,剑叶直立,熟期转色好,不早衰,叶鞘绿色,叶舌无色。亩有效穗15.78万,穗层整齐
11、,穗长25.6厘米,每穗平均着粒176.9粒,结实率81.2%。千粒重25.2克,谷粒浅黄色,无芒。品质测定:糙米率82.1%,整精米率55.3%,粒长6.0毫米,长宽比2.5,垩白粒率60%,垩白度6.7%,胶稠度68mm,直链淀粉含量25.8%,蛋白质含量10.2%。稻瘟病抗性鉴定:2004年叶瘟4、4、4、4级,颈瘟3、3、5、5级;2005年叶瘟4、5、5、7级,颈瘟3、5、7、7级。(4)产量表现:2004年参加四川省中籼迟熟优质C组区试,平均亩产543.97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3.46%;2005年中籼迟熟一组续试,平均亩产520.54公斤,比汕优63增产8.50%,;两年平均
12、亩产530.3公斤,比汕优63增产6.29%,两年区试平均增产点次83.3%。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3.5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68%。(5)栽培要点 :适时播种,秧龄40-45天;亩栽1.5-1.8万穴,基本苗每亩1012万;施肥管理,重底早追,氮、磷、钾配合,适当偏施钾肥,切忌偏重偏迟施用氮素化肥;稻田要求前期浅水管理,中期够穗苗晒田,后期湿润管理到成熟;及时防治病虫害。(6)适宜种植地区:四川平坝和丘陵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4、川香优907(1)选育单位:四川华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2)品种来源: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育成的不育系川香29A与
13、自育恢复系华恢007组配而成的中籼迟熟杂交稻组合。(3)特征特性:该品种全生育期150.5天,比对照汕优63长3天。株高115.2厘米,株型紧散适中,叶鞘、叶缘、柱头均为紫色,分蘖力中上,转色好,落粒性适中。亩有效穗14.81万,穗长25.7厘米,每穗平均着粒171.6粒,结实率78.9%,千粒重29.2克。品质测定:糙米率80.9%,精米率75.2%,整精米率67.3%,粒长6.6毫米,长宽比2.7,垩白粒率45%,垩白度8.0%,透明度2级,碱消值5.8级,胶稠度4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4%,蛋白质含量7.4%。稻瘟病抗性鉴定:2005年叶瘟1、3、5、9级,颈瘟1、3、5、7级;20
14、06年叶瘟5、4、3、4级,颈瘟1、7、1、0级。(4)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四川省中籼迟熟三组区试,平均亩产507.63公斤,较对照汕优63增产4.28%; 2006年中籼迟熟二组续试,平均亩产548.6公斤,较对照汕优63增产7.6%。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29.82公斤,较对照汕优63增产6.11%,两年区试平均增产点次87.5%。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8.1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9.32。(5)栽培要点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亩栽1.21.5万穴,每穴栽2粒谷秧苗。重底早追、NPK配合施肥,一般亩施810公斤纯氮20公斤,过磷酸钙5公斤,钾肥作底肥,栽后7天施3公斤纯氮作追肥;
15、根据植保部门预测预报,综合防治病虫害。(6)适宜种植地区:四川平坝和丘陵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5、蓉稻415(1)选育单位:成都市第二农业科学研究所(2)品种来源:用自育不育系蓉18A与自育恢复系蓉恢415配组而成的中籼迟熟杂交稻组合。(3)特征特性:该品种全生育期148.4天,比对照汕优63长1.4天。株高118.4厘米,株型适中,剑叶较长、角度较小,谷粒黄色、无芒、长粒,颖尖紫色,叶鞘、叶缘、叶舌无色。亩有效穗14.5万,穗长26.0厘米,每穗平均着粒170.0粒,结实率79.0%,千粒重27.9g。品质测定:糙米率78.9%,整精米率55.7%,长宽比3.2,垩白粒率42%,垩白度5.8%
16、,胶稠度81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蛋白质含量7.3%。稻瘟病抗性鉴定:2005年叶瘟3、5、4、1级,颈瘟3、7、3、0级;2006年叶瘟4、3、0、3级,颈瘟1、5、7、0级。(4)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四川省中籼迟熟优质六组区试,平均亩产510.27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4.3%;2006年中籼迟熟二组续试,平均亩产537.52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7.3%。两年平均亩产523.96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5.65% ,两年区试平均增产点次87.0。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8.88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90%。(5)栽培要点 :适期播种。秧龄35-45天为宜;宜采用宽
17、窄行栽培,亩栽1.3-1.5穴,亩栽足基本苗8-10万,每穴栽双株;中等肥力田,底肥以有机肥为主,亩施尿素6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氯化钾7公斤,移栽返青后施分蘖肥,亩施尿素4公斤,确保后期不缺肥;稻田要求前期浅水管理,中期苗够晒田,后期湿润管理到成熟。(6)适宜种植地区:四川平坝和丘陵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6、Z优272(1)选育单位:四川确良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神农生物育种有限责任公司(2)品种来源:用自育不育系Z7A与自育恢复系R272组配而成的中籼迟熟杂交稻组合。(3)特征特性:该品种全生育期149.0天,比对照汕优63长0.1天;,株高112.4厘米,株型紧凑适中,分蘖力较强,长粒型
18、,无芒。穗层整齐,成熟时落黄转色好,脱粒性好。亩有效穗15.67万,穗长24.6厘米,每穗平均着粒137.7粒,结实率80.0,千粒重32.2克。品质测定:糙米率79.7%,精米率70.9%,整精米率58.7%,粒长6.9毫米,长宽比3.0,垩白米率38%,垩白度14.1%,透明度2级,碱消值4.2级,胶稠度76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2.9%,蛋白质含量7.1%。稻瘟病抗性鉴定:2004年叶瘟1、3、4、5级,颈瘟1、1、7、9级;2005年叶瘟2、5、6、7级,颈瘟1、0、7、7级。(4)产量表现:2004年参加四川省中籼迟熟C2组区试,平均亩产521.99公斤,较对照汕优63增产3.11%;
19、2005年中籼迟熟二组续试,平均亩产512.75公斤,较对照汕优63增产6.79%。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16.6公斤,较对照汕优63增产5.21,两年区试平均增产点次87.5。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6.5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5.38。(5)栽培要点 :适期播种,最佳播种期3月下旬4月上旬;适龄移栽,合理密植,加强肥水管理;加强病虫害防治。(6)适宜种植地区:四川平坝和丘陵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7、华优75(1)选育单位:湖南亚华种业科学院(2)品种来源:用自育的不育系华297A(原名H297A)与自育恢复系华恢75组配而成的中籼迟熟杂交稻组合。(3)特征特性:该品种全生育期147.5天
20、,与汕优63相当。株型适中,株高113.9厘米,苗期生长势旺,分蘖力较强,穗层整齐、后期转色好。亩有效穗15.98万,穗长26.0厘米,每穗平均着粒150.7粒,结实率78.2%,千粒重29.8g。品质测定:糙米率80.2%,精米率73%,精米率59.3%,粒长7.3毫米, 长宽比3.1,垩白米率34%,垩白度4.1%,透明度级,碱硝值4.5级,胶稠度48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0.5%,蛋白质含量8.1%,稻瘟病抗性鉴定: 2005年叶瘟1、2、5、5级,颈瘟0、3、7、7级,2006年叶瘟4、4、0、4级,颈瘟3、7、7、0级。(4)产量表现:2005年四川省中籼迟熟四组区试,平均亩产527.
21、30公斤,较对照汕优63增产6.78%;2006年中籼迟熟二组续试,平均亩产520.49公斤,比汕优63增产3.9%。两年平均亩产523.45公斤,较对照汕优63增产5.11%,两年平均增产点次87%。 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6.48公斤,较对照汕优63增产6.64%。(5)栽培要点 :适期播种,培育多蘖壮秧,合理密植,重施底肥,早施追肥,N、P、K配合施用,够苗晒田,及时防治病虫害。(6)适宜种植地区:四川平坝和丘陵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8、D香707(1)选育单位: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2)品种来源:用自育不育系D香4A与自育恢复系蜀恢707组配而成的中籼迟熟杂交稻组合。(3)特征
22、特性:该品种全生育期151.2天,比汕优63长2.8天。株高117.7厘米,株型松散适中,叶鞘、叶缘、颖尖均为紫色,剑叶直立,分蘖力中等,后期转色好。亩有效穗15.9万,穗长25.35厘米,每穗平均着粒158.14粒,结实率81.51%,千粒重28.26克。品质测定:糙米率81.0%,精米率72.0%,整精米率49.8%,粒长6.2毫米,长宽比2.7,垩白米率36%,垩白度7.0%,透明度2级,碱消值4.9级,胶稠度73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6%,蛋白质含量9.6%。稻瘟病抗性鉴定:2004年叶瘟2、1、4、2级,颈瘟3、1、1、0级;2005年叶瘟1、4、3、3级,颈瘟0、7、1、3级。(
23、4)产量表现:2004年参加四川省中籼迟熟优质C组区试,平均亩产533.57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48%;2005年中籼迟熟优质一组续试,平均亩产529.89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7.72%。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31.73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4.6%,两年区试平均增产点次77.3%。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7.5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9.5%。(5)栽培要点 :采用保温育秧方式适时早播,培育壮秧。合理密植,栽足基本苗,亩栽1.8-2.0万窝,每窝栽2谷粒秧,亩基本苗10-12万苗。科学配方施肥,重底早追,看苗补施穗粒肥。一般亩施纯氮10-12公斤,N、P、K合理搭配。深水返青
24、,浅水分蘖,够苗晒田。及时防治病虫害。(6)适宜种植地区:四川平坝和丘陵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9、内香2128(1)选育单位:四川应林集团种业公司、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2)品种来源:用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育成的不育系内香2A和与 引进恢复系R128组配而成的中籼迟熟杂交稻组合。(3)特征特性:该品种全生育期150.6天,比对照汕优63长2.7天。株高119.5厘米,苗期长势旺,叶色浓绿。株型紧凑,下位叶较窄,上层叶片中宽直立,熟期转色好,叶缘、叶舌、叶鞘、叶腋、节间、茎内壁紫色,谷粒浅黄色、无芒、稃尖无色。亩有效穗146.5万,穗长24.0厘米,每穗平均着粒176.1粒,结实率76.2
25、%,千粒重27.6克。品质测定:糙米率82.7%,精米率75.4%,整精米率52.6%,粒长6.6毫米,长宽比2.8,垩白粒率54%,垩白度13.9%,透明度2级,碱消值4.8级,胶稠度76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0.4%,蛋白质含量9.6%。稻瘟病抗性鉴定:2004年叶瘟1、3、4、4级,颈瘟1、5、5、7级;2005年叶瘟3、4、5、9级,颈瘟1、3、5、5级。(4)产量表现:2004年参加四川省中籼迟熟D2组区试,平均亩产557.62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5.54%;2005年中籼迟熟一组续试,平均亩产497.48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3.69%。两年平均亩产523.94公斤,比对照汕优
26、63增产4.55%,两年区试平均增产点次88.0。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8.86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5.08%。(5)栽培要点 :适时早播,稀播培育多蘖壮秧,秧龄弹性大,以栽中苗为好;亩栽1.3-1.5万窝,双株栽插,基本苗8-10万左右,栽播方式以宽窄行为最好。亩有效穗控制在16-20万穗;肥管理宜重底早追,注意N、P、K肥搭配使用,忌偏施肥。超高产栽培过磷酸钙用量不少于25公斤,钾肥不少于15公斤;注意后期水肥管理,忌脱水过早影响品质和产量。(6)、适宜种植地区:四川平坝和丘陵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10、宜香2084(1)选育单位:宜宾市农业科学院(2) 品种来源:用自育不育系宜
27、香1A与自育恢复系宜恢2084组配而成的中籼迟熟杂交稻组合。(3)特征特性:该品种全生育期155.1天,比对照汕优63长4.4天。株高123.1厘米,株形适中,分蘖力强,叶鞘绿色,叶耳浅绿色,剑叶挺直,柱头白色。亩有效穗15.96万,穗层整齐,穗长26.9厘米,每穗平均着粒158.8粒,结实率73.9%,千粒重28.8克,谷粒黄色、长粒形、无芒,颖尖杆黄色。后期转色好,易脱粒。品质测定:糙米率81.9%,整精米率38.6%,长宽比3.1,垩白粒率30%,垩白度5.5%,胶稠度46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6%。稻瘟病抗性鉴定:2004年叶瘟3、4、4、5级,颈瘟1、3、3、7级;2005年叶瘟3
28、、4、5、6级,颈瘟1、3、3、5级。(4)产量表现:2004年参加四川省中籼迟熟B2组区试,平均亩产568.16公斤,比汕优63增产3.01%;2005年中籼迟熟二组续试,平均亩产504.49公斤,比汕优63增产5.06%。两年平均亩产532.5公斤,比汕优63增产4.09%,两年区试平均增产点次80.0%。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5.6公斤,较对照汕优63增产7.17%。(5)栽培要点 :适时播种,宜在3月上旬至4月初播种,秧龄40-45天;适宜宽窄行种植,每亩1.2万穴;宜采用重底、早追、后补的施肥方法,底肥占总用肥量的70%,以有机肥为主;N、P、K肥配合施用,纯N:P2O5:
29、K2O为2:1:1,亩施纯氮8-10公斤;稻田要求前期浅水管理,中期够穗苗晒田,后期湿润管理到成熟;根据当地植保部门的病虫预报,及时对螟虫,稻瘟病等病虫害进行预防与防治。(6)适宜种植地区:四川平坝和丘陵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11、川香178(1)选育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2)品种来源:用自育不育系川香31A与自育恢复系成恢178组配而成的中籼迟熟杂交稻组合。(3)特征特性:该品种全生育期153.2天,比对照汕优63长4.2天。株高118.6厘米,苗期长势较旺,叶色浓绿,株型紧散适中,剑叶挺立,主茎叶片数为17叶左右,剑叶长50厘米左右,宽2厘米左右。穗长25.5厘米,穗抽出时呈纺锤
30、形,穗藏于叶下。分蘖力较强,谷壳秆黄、无芒、颖尖紫色,谷粒长粒型。亩有效穗16.72万,穗长25.5厘米,每穗平均着粒157.4粒,结实率73.2%,千粒重27.8克。品质测定:糙米率82.1%,精米率75.5%,整精米率44.9%,粒长6.7毫米,长宽比2.9,垩白粒率32%,垩白度5.1%,透明度2级,碱消值6.3级,胶稠度48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7%,蛋白质含量8.5%。稻瘟病抗性鉴定:2004年叶瘟2、3、4、5级,颈瘟1、1、1、3级;2005年叶瘟2、3、4、4级,颈瘟0、1、1、3级。(4)产量表现:2004年参加四川省中籼迟熟C1组区试,平均亩产535.23公斤,比对照汕优
31、63增产4.10%;2005年中籼迟熟一组续试,平均亩产484.21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0.84%。两年平均亩产505.47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2.25%。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7.80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2.80%。(5)栽培要点:3月底至4月初播种;一般亩栽1.5-1.8万穴,基本苗12万左右为宜。中等肥力田块,一般亩施纯氮10公斤,磷肥30公斤,钾肥20公斤;根据当地植保部门的预测及时防治病虫害。(6)适宜种植地区:四川平坝和丘陵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12、川香优425(1)选育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2)品种来源:用自育不育系川香28A与自育恢复系成恢425
32、组配而成的中籼早熟杂交水稻新组合。(3)特征特性:该品种全生育期153.5天,比对照汕窄8号长4.8天。株高96.6厘米左右,苗期长势较旺,叶色浓绿,株型紧散适中,剑叶挺立,主茎叶片数为16叶左右,剑叶长42厘米左右,宽2厘米左右。穗长25厘米,每穗平均着粒154粒,结实率74.3%,分蘖力较强。谷壳秆黄、无芒、颖尖紫色,谷粒长粒型,粒长9.3毫米,长宽比3.1,千粒重29.4克。品质测定:整精米率54.6%、垩白米粒率24%、垩白度5.7%、胶稠度76mm、直链淀粉含量21.6%。稻瘟病抗性鉴定:2004年叶瘟5、1、3、3,颈瘟5、3、3、1;2005年叶瘟4、5、1、6,颈瘟5、7、1、
33、1级。(4)产量表现:2004年度参加四川省中籼早熟组区试,平均亩产477.36公斤,比对照汕窄8号增产7.2% ;2005年中籼早熟组续试,平均亩产482.44公斤,比对照汕窄8号增产15.21%,差异不显著,增产点占试点100。两年区试平均亩产479.90公斤,比汕窄8号增产11.0% ,两年区试平均增产点次90.91。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7.62公斤,比汕窄8号增产15.1%。(5)栽培要点 :适时播种,培育多蘖壮秧,秧龄弹性中等,以栽小苗为好。栽插密度:一般亩栽1.5-1.8万穴,基本苗12万左右为宜。施肥:需肥量中等,一般可施纯氮10公斤,磷肥30公斤,钾肥20公斤。注意后
34、期水肥管理,忌脱水过早影响品质和产量。(6)适宜种植地区:四川省盆周山区种植13、昌米446(1)选育单位:凉山州西昌农业科学研究所、西昌市良种场(2)品种来源:1990年选用LW2S为母本,昌米017-6为父本,采用系谱法,经1991-2002年12代选育,于2002年稳定成系。(3)特征特性:该品种全生育期167.8天,较对照昌米011长9.5天。株高94.6-101.6厘米,苗期生长旺盛,叶色浓绿,株型适中,剑叶短,直立,叶缘、叶耳、叶枕、叶舌、节间均为绿色。分蘖力较强,单株茎蘖数4-5个,亩有效穗一般为22万左右,成穗率70%左右。穗形弯垂形,穗长20.0-21.4厘米,每穗着粒104
35、.6-114.9粒,结实率90%,千粒重28.0克。谷粒黄色,长宽比3.1,细长形,颖尖浅黄色,芒稀有,后期转色落黄好,易脱粒。品质测定:出糙率79.4%,精米率73.1%,整精米率69.1%,垩白率4%,垩白度0.4%,透明度1级,碱消值7.0级,胶稠度46mm,直链淀粉17.5%,蛋白质9.2%。抗性鉴定:叶瘟3级,颈瘟7级。(4)产量表现:2004年参加凉山州区试,四点平均亩产577.2,比对照昌米011增产19.7;2005年续试,四点平均亩产623.3,比对照增产23.1;两年平均亩产600.3,比对照增产21.4%,;平均增产点次100%。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20.2公斤,比对照昌米
36、011增16.5。(5)栽培要点:播种期:惊蛰至春分播种为宜,小满前移栽,秧龄40-50天为宜,亩用种量2-3公斤,培育壮秧;栽插密度:栽插规格可采用2016.7、16.716.7或宽窄行(23.316.7)16.7、(23.316.7)13.3,每亩2-2.5万穴,每穴栽4-5苗,亩栽基本苗8-10万为宜;施肥管理:施肥上应重底早追,增施农家肥,以N、P、K肥配合施用为佳,并适当补充微量元素肥料(如锌肥等),施肥量应按地力及苗情灵活掌握,避免偏施氮肥;适时收割:成熟时及时收获,缓慢风干,不宜曝晒,以利于提高产量、品质及色泽,提高商品性;其余栽培管理措施,如除草、防治病虫害、水浆管理等均与一般
37、大田生产相同。(6)适宜种植地区:适宜四川省凉山州籼稻区种植。二、玉米1、川单428(1)选育单位: 四川农大玉米研究所(2)品种来源:母本为本所骨干玉米自交系R08,父本系本所以卫星搭载处理的21-ES为基础材料,经连续姊妹交-自交选育而成的新玉米自交系SCML104。该组合于2002年组配。(3)特征特性:春播出苗至成熟112天左右,株高300.8厘米,穗位高119.7厘米,花药紫色,花丝绿色,果穗长18.9厘米左右,穗行数15.8行,行粒数37.6粒,籽粒黄色马齿,穗轴红色。品质测试结果:千粒重306克,容重709克/升,赖氨酸含量为0.32%、粗蛋含量为9.7%、粗脂肪为5.1%、粗淀
38、粉为74.0%。经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和茎腐病,抗小斑病、纹枯病和丝黑穗病。(4)产量表现: 2005年参加四川省杂交玉米区域试验(平丘A组),平均亩产543.1公斤,比对照增产15.5%,增产点率90%; 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521.5公斤,比对照增产14.4%,增产点率90%。两年平均亩产532.3公斤,比对照增产15.3%。2006年在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495.2公斤、比对照川单13增产15.4%。(5)栽培要点 :春、夏播均可,净作密度在28003000株/亩为宜。施肥和管理同一般单交种,施足底肥、轻施苗肥、重施攻苞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 (6)适宜种植地区:四川平坝、丘陵区。2
39、、荣玉9号(1)选育单位:四川农大玉米研究所(2)品种来源:母本S厘米L103和父本SCML204均系本所新选优良玉米自交系,母本SCML103也是川单416的父本,父本SCML204是以本所的两个骨干自交系组配的单交种(18-599 R08)为基础材料,采用系谱法选育的二环系。(3)特征特性:在四川春播出苗至成熟120天左右,株高271厘米,穗位高111厘米,花药紫色,花丝浅紫色,果穗长18.5厘米左右,穗行数15.7行,行粒数35.6粒,籽粒黄色马齿,千粒重289克,穗轴红色。品质测试结果:容重721克/升,赖氨酸含量为0.35%、粗蛋含量为10.4%、粗脂肪为4.9%、粗淀粉为71.5%
40、。经接种鉴定,SAU0307抗大斑病、中抗纹枯病和小斑病,感丝黑穗病和茎腐病。(4)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省区试(平丘5组),平均亩产556.4公斤,比对照增产10.1%,增产点率80%; 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491.6公斤,比对照增产7.8%,增产点率90%。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24公斤,比对照增产9.0%。在2006年四川省杂交玉米新组合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486.2公斤,比对照川单13增产14.5%。(5)栽培要点 :春、夏播均可,净作密度在3200株/亩为宜。施肥和田间管理同一般单交种,施足底肥、轻施苗肥、重施攻苞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6)适宜种植地区:四川平坝、丘陵区。3、荣
41、玉33(1)选育单位:四川农大玉米研究所(2)品种来源:母本为本所新选玉米自交系SCML203,父本是从北方引进的金黄96B。(3)特征特性:在四川春播出苗至成熟120天左右,株高286.3厘米,穗位高127.3厘米,花药紫色,花丝绿色,果穗长18.9厘米左右,穗行数18行,行粒数35.1粒,千粒重286克,籽粒黄色半马齿,穗轴红色。品质测试结果:容重713克/升,赖氨酸含量为0.34%、粗蛋含量为10.6%、粗脂肪为5.1%、粗淀粉为71.4%,经接种鉴定,SAU0308中抗大、小斑病和纹枯病,感丝黑穗病,高感茎腐病。(4)产量表现: 2005年参加省区试(平丘4组),平均亩产524.9公斤
42、,比对照增产13.8%,增产点率100%。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533.4公斤,比对照增产12.4%,增产点率90%。两年平均亩产529.2公斤,比对照增产13.1%。在2006年四川省杂交玉米新组合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518.5公斤,比对照川单13增产19.4%。(5)栽培要点 :春、夏播均可,净作密度在2800-3400株/亩为宜。施肥和管理同一般单交种,施足底肥、轻施苗肥、重施攻苞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6)适宜种植地区:四川平坝、丘陵区。4、德玉18号(1)选育单位: 北京德农种业有限公司(2)品种来源: 母本为自选系DS5,来源为农单5号和美国杂交种78479为基础材料杂交后,连
43、续选株自交6代后选育出DS5;父本为自选系峰837,来源为美国杂交种78599选系,在78599杂交种中选株自交5代育成自选系峰837。(3)特征特性:该品种春播出苗到成熟112.4天,株高247.93,穗位100.9,穗长17.86,穗行数16行,行粒35粒,粒色黄,半马齿型,千粒重281.7克,单穗粒重138.3克,出籽率85.5%,雄穗分枝8-12个,护颖绿带紫,花药略紫,花丝日光红,植株半紧凑,穗轴白色,穗形筒形。品质测试结果:赖氨酸含量0.31%,粗蛋白含量9.56%,粗脂肪含量4.62%,粗淀粉含量73.02%,容重722g/L。接种鉴定高抗大斑病,中抗茎腐病、小斑病和丝黑穗病,轻
44、感纹枯病、玉米螟。(4)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四川省区域试验(平丘8组),平均亩产511.4公斤,比对照川单13(平均亩产468.5公斤)增产9.2%,居第1位。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488.1公斤,比对照川单13(平均亩产455.9公斤)增产7.1%,居第5位。两年区试共19点次,平均亩产499.7公斤,比对照川单13(平均亩产462.2公斤)增产8.1%,19点次中16增3减。 2006年参加四川省生产试验(平丘1组),全省5点次,平均亩产486.47公斤,比对照川单13增产12.1%。(5)栽培要点 :四川省春播在3月上中旬到4月初为适期,适宜密度3200-3500株/亩,施肥管理应
45、施足底肥,早施苗肥、施好攻杆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及时防治病虫。 (6)适宜种植地区:四川平坝、丘陵区。5、川农玉2号(1)选育单位: 四川农大高科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大竹县益民玉米研究所(2)品种来源: 用自选系BS10与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自交系6983组配选育而成。(3)特征特性: 中熟,出苗到成熟 122天。株高257.8厘米,穗位高94.3厘米,幼苗绿色、长势强,成株整齐,株型半紧凑(叶片稀疏).单株总叶18片左右,穗上叶6-7片。雄穗大小适中,分枝7-9个,粉量大,散粉时间长。雌穗吐丝多而齐,花丝绿色,活力强,雌雄协调,结实满尖。果穗长筒形,穗长20.4厘米,穗
46、行数16.4行,行粒数39.7粒,千粒重299.3克,籽粒黄色马齿。2007年经国家粮食局成都粮油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川农玉2号品质分析表明,粗蛋白含量10.6%,粗脂肪含量5.3%,粗淀粉含量70.9%,赖氮酸含量0.30%,容重795(g/L) 。经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抗病接种鉴定结果表明,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纹枯病。(4)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四川省玉米区试(山区2组),平均亩产468.0公斤,比对照川单15增产10.4,增产点率89%; 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533.5公斤,比对照川单15增产10.8,增产点率90%。两年平均亩产500.8公斤,比对照增产10.6%。2006
47、年参加四川省玉米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1.2公斤,比对照川单15增产11.2。(5)栽培要点: 宜春播。四川一般在3月中旬到4月中旬播种为好。密度以2800-3000株/亩为宜。该组合属于大穗型品种,幼芽顶土力强,出苗较好,对肥水条件要求比较高,苗期特别注意苗全、苗齐、培育苗壮;施肥技术主要是重施底肥,轻施拔节肥,重施攻苞肥,氮、磷、钾肥配合使用。及时中耕除草和病虫防治。(6)适宜种植地区:四川山区。6、华试99(1)选育单位: 四川华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 (2)品种来源: 四川华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用自选自交系“华自109”与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选育的自交系“18-599”组配育成。(3)特征特性:四川春播出苗至成熟119天。株高250厘米左右,穗位高111.5厘米。株型半紧凑,叶色深绿色,叶片硬健。果穗长筒形,穗长18-20厘米,穗行数16-18行,行粒数39粒,籽粒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