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年泰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XX年泰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1年泰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2-02-13信息来源:中华泰山网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各项决策部署,积极作为,科学务实,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升,转方式调结构取得积极成效,民生状况进一步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经济发展健康平稳。初步核算,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2304.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1.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15.0亿元,增长3
2、.8%;第二产业1202.8亿元,增长10.8%;第三产业886.5亿元,增长14.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9.5:53.6:36.9调整为9.3:52.2:38.5,人均生产总值41850元,增长11.1%。服务业得到较快发展。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超过GDP增速3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1.6个百分点。服务业拉动经济增长5.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46.5%。物价总水平上涨明显。2011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104.4%。其中食品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烟酒类、衣着类、交通和通讯类、居住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分别上涨8.0%、4.3%、7.2%、
3、0.9%、2.5%、5.0%和1.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与上年持平。商品零售价格上涨4.0%。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6.8%,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4.6%。房地产价格涨势同比回落,房屋销售价格上涨3.8%,涨幅比上年回落0.2个百分点。劳动力就业形势稳定。巩固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成果,新建创业孵化基地19个,扶持1111人实现创业,带动2万余人就业。全市新增就业再就业6.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8%,低于3.5%的控制目标。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万人。覆盖全市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健全完善,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得到有效解决,就业局势稳定。在岗职工55.9万人,增长1.2%。民营经
4、济蓬勃发展。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526.8亿元,增长11.5%,占GDP的66.3%。实现税收140.9亿元,增长30.7%。年末,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3.6万户,从业人员28.4万人,注册资金42.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9%、15.3%和25.4%;私营企业发展到2.3万户,从业人员27.0万人,注册资金520.2亿元,分别增长7.9%、16.1%和18.9%。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综合实力不够强,经济结构不够优化,工业主导产业优势不明显;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还不够高;对外开放水平还较低;城乡发展不协调,区域发展不平衡;改善民生任务繁重,社会保障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水
5、平有待提高。 二、农业农林牧渔业生产全面增长。2011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7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9%。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15.0亿元,增长3.8%。其中,种植业实现增加值131.7亿元,增长1.8%;林业4.4亿元,增长5.0%;牧业63.0亿元,增长8.8%;渔业8.1亿元,增长7.5%;农林牧渔服务业7.8亿元,增长3.6%。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全市新增高值田面积10.5万亩,新发展设施农业面积5.2万亩。新发展有机食品5.1万亩,其中有机蔬菜3.8万亩。新增绿色食品认证29个,面积12.1万亩,总面积达到201万亩;新增无公害农产品26个,面积12.8万亩
6、,总面积达到226.4万亩。主要农牧产品产量平稳增长。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955.1万亩,比上年增长0.8%。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51.7万亩,增长0.6%;油料作物播种面积77.5万亩,增长2.3%;棉花播种面积10.7万亩,减少6.5%。大多数农产品产量有所提高(见表1)。林业、渔业增长平稳。全市完成造林面积16040公顷,其中,经济林面积6442公顷,防护林面积6979公顷。全市森林面积23.5万公顷,增长3.0%,活立木蓄积量1272.0万立方米,增长6.0%。水产养殖面积1.1万公顷,增长2.0%;水产品产量8.3万吨,增长7.4%。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就。2011年,继续加大对三
7、农投入,财政支出中农林水事务支出25.9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增速高于财政支出3.9个百分点。农村清洁能源利用取得新进展。全市累计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12万多个,沼气产量5293.2万立方米,增长17.1%,太阳能热水器应用66.8万立方米,增长16.6%。农业机械化程度明显提高。全市农机化投入资金2.8亿元,增长10.9%,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479.8万千瓦,增长6.1%,农作物机械化水平达到80.4%,机耕作业面积39.0万公顷,机播、机收面积分别为43.9万公顷、43.0万公顷。水利有效灌溉面积25.8万公顷,节水灌溉面积16.0万公顷,分别增长2.2%和2.4%。农村基础建设力度加
8、大,全市村镇建设投资达60.0亿元,比上年增长9.1%。新建成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1.5万座,98.6%的村通自来水,100%的村通汽车和电话。 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全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4%。其中,国有工业增长13.6%;集体工业增长23.2%;股份制工业增长14.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增长15.3%。轻重工业分别增长13.2%和14.3%。近八成工业产品产量增长。在全市统计的150余种工业产品中,同比增长的占78%以上,增长超过30%的有39种,占26%,水泥、砖、铸铁件等部分高耗能产品产量下降(见表2)。工业企业
9、效益大幅增长。全市156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50.2亿元,比上年增长26.2%;利润361.3亿元,利税579.5亿元,分别增长27.4%和26.6%。反映工业经济效益整体水平的综合指数为278.9%,提高13.7个百分点。建筑业发展平稳。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560.6亿元,增长15.4%,预计实现利税59.4亿元,增长12.7%。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总产值35.4亿元,实现利税5.6亿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高位增长。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自2011年起,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起点由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完成1473.7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其中,
10、城镇投资完成1224.7亿元,增长25.9%;农村投资完成249.0亿元,增长10.1%。从投资项目建设性质看,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投资完成886.1亿元,增长21.7%,新建项目投资454.9亿元,增长31.0%。投资结构更趋优化。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9.6亿元,增长50.3%;第二产业完成727.6亿元,增长16.9%,其中,工业投资726.2亿元,增长17.5%;第三产业完成696.5亿元,增长28.1%。服务业投资得到加强,其中,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邮电通信业、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幅分别为404.3%、173.5%、76.5%、62.5%。部分资源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投
11、资下降。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降41.2%,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投资下降2.9%。民间投资更具活力。民间投资完成1314.5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占全部投资的89.2%,对全部投资增长贡献达85.4%。其中,个体私营经济投资549.4亿元,增长49.1%,占民间投资的41.8%;股份制经济投资373.6亿元,减少3.6%,占民间投资的28.4%;集体经济投资358.7亿元,增长19.7%,占民间投资的27.3%。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86.1亿元,增长13.0%。商品房屋施工面积1009.1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44.9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301.4万平方米,增长
12、6.7%;商品房销售额130.4亿元,增长31.4%。 五、国内贸易消费品市场繁荣旺盛。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6.7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其中,城镇677.4亿元,增长19.1%,市场份额为84.0%;农村129.3亿元,增长9.1%。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分别实现165.6亿元、540.6亿元、15.7亿元、84.8亿元,分别增长31.5%、11.2%、29.3%、34.0%。消费热点持续升温。围绕提升生活质量的消费热点继续升温。2011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销售数据显示,家具类、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汽车类、金银珠宝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通讯器材类、体育娱乐用
13、品类、化妆品类销售额分别增长37.9%、32.0%、23.8%、37.6%、37.2%、38.4%、32.9%和26.1%。 六、交通、邮电交通运输生产增势平稳。全市境内公路通车里程13927.1公里,比上年增加167.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32.7公里。公路、水路货运量10588万吨,货运周转量142.8亿吨公里,分别增长5.4%和10.2%;客运量5346万人,客运周转量42.9亿人公里,分别增长7.5%和5.9%。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8.9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3亿元,比上年增长5.1%,电信业务总量26.6亿元,增长14.6%。函件2338.8万件,增长4.5%
14、;汇票40.9万张,增长4.7%,包件13.6万件,增长5.0%。年末固定电话户数100.5万户,下降0.4%;移动电话515.6万户,增长17.7%;宽带上网用户55.1万户,增长22.9%。 七、对外经济、旅游进出口贸易实现增长。2011年,全市完成进出口贸易总值18.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6%。其中,出口11.9亿美元,增长28.0%;进口6.4亿美元,下降4.2%。一般贸易出口9.4亿美元,增长32.3%;加工贸易出口2.4亿美元,增长13.2%。利用外资形势稳定。全年共批准利用外资项目165个,比上年增加5个。合同外资额17.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13.3亿美
15、元,增长2.0%。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成效明显。全年签订对外承包劳务合同1300个,比上年增加90个,合同额8.17亿美元,增长16.0%,完成营业额6.6亿美元,增长16.0%;外派各类劳务和研修生26608人,增长11%;期末在外40032人,下降5.0%。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727.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18.7亿元,分别增长22.2%和25.7%。其中:国内游客3692.6万人次,旅游收入304.6亿元,分别增长22.2%和26.3%;境外游客35.3万人次,增长18.2%,旅游外汇收入21852.4万美元,增长18.9%。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财政实力进一步提升。全
16、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38.1亿元,增长18.1%,其中各项税收93.5亿元,增长11.9%,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67.7%。各项税收中,增值税14.1亿元,营业税20.5亿元,企业所得税9.1亿元,分别增长3.4%、21.8%和41.6%。全市地方财政支出208.4亿元,增长18.7%;对教育、文体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的支出分别为40.7亿元、3.0亿元、24.8亿元、19.9亿元和2.9亿元,分别增长32.9%、32.6%、27.5%、50.5%和120.4%。国、地两税实现收入163.3亿元,增长14.6%,其中,国税88.9亿元,地税74.4亿元,分别增长6.4%
17、和26.2%。金融业运行平稳。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为1563.6亿元,比年初增长11.7%。其中城乡储蓄存款余额967.2亿元,增长17.3%。各项贷款余额为1043.2亿元,比年初增长13.9%。贷款投向结构更趋合理,有效支持了经济结构调整。第一产业贷款减少0.3亿元,第二、三产业分别增加65.8亿元和41.2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分别为51.4%和32.2%。个人住房贷款增长较快,贷款余额117.8亿元,增长21.1%。保险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全市31家保险公司全年实现保费收入48.7亿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财险收入11.2亿元,增长8.6%;人身险收入37.5亿元,增长3.
18、2%。全年赔付额12.2亿元,增长26.5%。 九、科技、教育科技事业成果丰硕。全市获奖科技成果157项。其中,国家级科技奖励成果3项,省级科学进步奖54项,市级科技进步奖100项;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4家,国家“863”科技成果产业基地2家;全年申请专利7696件,比上年增加958件,授权2226件,增加106件,其中发明183件;签订各类技术合同55项,增加1项,合同金额8086万元,增长17.8%。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59家,比上年增加13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978.9亿元,增长27.4%,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21.3%,比
19、年初提高1.2个百分点。教育事业健康推进。2011年,我市8所普通高校共招生2.9万人,在校生9.8万人,专任教师6289人;18所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6.4万人,专任教师2315人;177所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4.9万人,专任教师1.9万人;659所小学在校学生37.8万人,专任教师2.1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成人识字率均达到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的升学率96.5%。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文化、档案、广电事业健康发展。全市拥有公共图书馆7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7个,博物馆3个,文物保护管理所3个。拥有艺术表演团体4个,艺术表演场馆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87处,农村文化大院2897家;实现了
20、每村每月放映一场数字电影的目标;40%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站点达到规范化标准。山东省文化厅认定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7个,省农村特色文化品牌6个。中华泰山封禅大典演出180场。全年举办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200余项。全市认定各类不可移动文物遗存2422处,新发现文物点1191处。广播电视实现安全优质播出,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新闻和报纸摘要播出稿件20条,建成数字影院11家。有线电视用户81.5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24.1万户。卫生保健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全市拥有卫生机构1082所(不含计生机构和村卫生室,下同)。其中,医院86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9所,妇幼保健机构
21、7所,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8所,卫生院7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90所,门诊部、所686所。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23959张,卫生技术人员2766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9965人,注册护士10256人。体育事业取得新突破。2011年,共有700余名运动员参加省以上比赛21项次,夺得省以上比赛金牌64枚,其中国际比赛金牌2枚,全国比赛金牌7枚。成功举办全市第十八届运动会暨全民健身运动会,期间先后有10万余人次参与各类健身项目展演活动。市县乡村四级健身组织体系建设快速推进,市级体育协会发展到19个、俱乐部57个,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到6085名。成功承办东平湖国际龙舟赛,首届泰山国际
22、太极拳交流大赛,中日美泰四国泰山拳王争霸赛,全国业余网球黄金系列赛、排名赛等省以上赛事活动15项次,举办全民健身月系列活动、全民健身日庆祝活动、登山节全民健身登泰山比赛、万人环泰山健身跑活动和老年健身展演等市级赛事活动60余项次。总投资2亿多元的泰安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工程进展顺利,建筑面积16839平方米的全民健身大楼全面启用。体育彩票销售网点发展到337家,实现销量2.7亿元,比上年增长35%。 十一、城市建设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全市城市建设完成投资38.6亿元,同比增长9%,“两带一区”等重点工程取得重大进展。城区日集中供水能力达到24万吨,基本满足了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需要。截至年末,全市建
23、成城市污水处理厂10座,日污水处理能力达到43万吨,其中泰城3座,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7万吨,中水回用达到2万吨以上。全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1%,其中泰城已达到92%。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全市用水普及率和燃气普及率分别达到99.98%和99.9%,其中泰城均达到100%。安居工程积极推进。截至2011年底,全市累计新建农房19.0万户,其中集中建设15.9万户,改造危房4.4万户,超额完成三年农房建设与危房改造任务。泰城城中村改造工程进展顺利,累计投入资金56亿元,施工面积300万平方米。房屋租赁市场、中介市场和物业服务市场进一步规范,全市保障性住房建设21537套,开
24、工率为113%,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和房地产调控目标圆满完成。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节能降耗成效显著。2011年上半年,全市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2.6%,万元GDP电耗下降3.5%,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3.7%,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下降6.9%,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0.4个百分点。建筑领域节能工作稳步推进。2011年,全市关停、改造粘土砖厂3家,新型墙材在城镇规划“禁实”区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比例达到100%,新开工项目全部按节能新标准设计施工,全年使用新型墙材12亿标块,累计建成节能建筑2100万平方米。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取得新成绩。2011年,全市上报国务院、省
25、政府审批建设用地2.7万亩,其中新增建设用地2.0万亩,使用存量土地0.7万亩,有力地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整理复垦土地面积9.1万亩,新增耕地面积0.8万亩,实现了占补平衡。环境保护工作扎实推进。2011年,城市空气质量等级为优良的天数253天,比2010年增加49天;大汶河王台桥断面及东平湖湖心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年均浓度分别为2.5mg/L、0.3mg/L和1.9mg/L、0.2mg/L,均已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光府河侯店断面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年均浓度分别为4.4mg/L、1.0mg/L,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2011年,
26、化学需氧量、氨氮减排项目25个,削减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3838吨、252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减排项目10个,削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4729吨、343吨。生态市建设成果显著。全市共有6个全国自然保护区,总面积5.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37.8%,提高0.9个百分点。我市有40个乡镇被国家及省环保部门命名为“生态乡镇”,其中,全国“生态乡镇”7个,省级“生态乡镇”33个。建成绿色社区65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25个;建成绿色学校163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48个。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向好。全年共发生各类事故784起,死亡259人,分别比上年下降5.7%和4.1%。亿元GDP生产安全事
27、故死亡0.11人,下降15.2%。 十三、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人口保持低速增长。全市年末常住人口551.4万人,增长0.28%。其中城镇人口283.5万人,增长2.4%。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11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687元,比上年增长13.7%;人均消费性支出14888元,增长10.9%,市区居民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为34.8%。农民人均纯收入8794元,增长18.2%;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855元,增长13.6%,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8.3%。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5415元,增长14.6%。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全市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数达到
28、112个,拥有床位16065张,年末收养人数13341人,新建、改扩建敬老院32处,供养床位达到1.27万张,集中供养率达到76.7%;全市最低保障救助10.1万户,18.7万人,发放低保金25859.5万元;其中城镇1.3万户、3.0万人,发放低保金7252.1万元;农村8.7万户、15.8万人,发放低保金18607.4万元;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42180万元,增长9.5%,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0979万元,增长6.8%,直接接受社会捐赠2392.1万元。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全市收缴各项保险费76.9亿元,同比增长30.5%,城镇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07.4万人、188.5万人、49.6万人、75.1万人和66.5万人,收缴保险费分别为40.9亿元、2.6亿元、20.6亿元、2.5亿元和1.1亿元,5个险种10个类别的社会保险费收缴率均达95%以上。全市发放各项社会保险待遇57.3亿元,同比增长25.5%。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20.5万人,当年收缴保费9.2亿元,为70.7万人发放养老金4.1亿元。注:1、本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或快报数。2、本公报所列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