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慢交通系统的规划与管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慢交通系统的规划与管理.doc(7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学 号: 姓 名: 黄 聪 论文题目: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与管理 指导教师: 唐碧秋 专业名称: 工程硕士 所属院系: 摘 要随着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道路交通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交通工具由原来的非机动车被现在的机动车所取代,人们出行由七十年代的步行、自行车模式,发展到最近几年的摩托车、电动车、三轮车、公交车和小轿车模式,在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方便的同时也暴露出道路基础设施不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相对缺乏;交通结构比较复杂,混合交通比较普遍;交通参与者的法律观念和安全意识较为淡薄等问题突出,使道路交通事故呈逐年上升趋势,道路交通事故造
2、成的伤亡人群中大多数来自弱势群体,给许多家庭造成了破坏。因此,加强道路交通规划与管理,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是一项重大和紧迫的任务。此次主要通过对城中心区域的改造,将该区域路段范围纳入绿色纯慢行休闲系统中,在现有的车道外侧各拓宽一个车道作为自行车专用车道,将非机动车道抬升与人行道一起结合景观设置成绿色步行系统,扩建一条广场路直通火车站的自行车专用通道,达到从中心向周边辐射出具体的“步行系统+自行车系统+公交”的网络,以绿道为骨架,采用串珠式结构,共同组合成“一心二环三带”的规划结构,营造一个完整的休闲、生活、娱乐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关键词:慢行交通;交通规划;交通管理;步行系统;自行车系统I
3、IAbstractWith the rapid progress of urban construction, the standards peoples life have improved, the road transportation has undergone a fundamental change, traffic tools from originally of the motor vehicle was now replaced the motor vehicle, people travel in the seventy s, the walking, bicycle mo
4、de, development to in recent years, motorcycle, electric vehicles, tricycles, buses and cars mode, to people in the travel brings convenient but also exposed road infrastructure is not perfect, road traffic safety facilities relative lack of; Traffic structure is more complex, mixed traffic common;
5、Traffic participants of the legal concept and safety consciousness is relatively light and problems, make the road traffic accident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the road traffic accident casualties the crowd from the most vulnerable groups, to many families caused the damage. Therefore, to strengthen t
6、he road traffic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prevent and reduce road traffic accidents, it is an important and urgent task. The main through the center area of the transformation, the region scope of sections into green pure slow leisure system, in the existing lane lateral each broaden a lane as a bicy
7、cle lane, lane non-power driven lifting and pavement combined with landscape setting into green walking system, the expansion of a square road through the station bike special channel. From the center to the surrounding radiation out specific no system + bicycle system + bus network, with green way
8、for skeleton, USES the beaded type structure, common combination into heart bicyclic three zones planning structure, build a complete leisure, living, entertainment city go slow traffic system.Keywords:Slow Traffic,transportation planning,Traffic management,Pedestrian system,bicycle system目 录摘 要IAbs
9、tractII目 录I1绪论11.1研究背景11.2国内外研究现状11.2.1国外研究及发展现状11.2.2国内研究及发展现状51.3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61.3.1研究目的61.3.2研究意义61.4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71.4.1主要研究的内容71.4.2研究的技术路线72我国城市慢行系统的现状及发展92.1概述92.1.1慢行交通的内涵92.1.2慢行交通的特点与定位102.1.3慢行交通的类型102.2慢行交通的特征112.2.1步行特征112.2.2自行车交通特征142.3我国慢行交通需求分析162.4慢行交通系统存在问题182.4.1步行系统存在的问题192.4.2自行车系统存在的问题
10、192.5慢行交通问题对策203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223.1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原则223.2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方法233.2.1自行车交通调查233.3慢行交通预测253.3.1模型思路253.3.2调查统计253.3.3模型分析253.4步行系统的规划263.4.1规划重点263.4.2路网规划273.4.3人行道道路规划293.4.4设施规划303.5自行车系统的规划流程323.5.1路网规划35323.5.2车道规划323.5.3交叉路口规划41343.5.4停车场规划353.5.5租赁系统规划384慢行系统的管理策略414.1制定限制机动车的政策414.2慢行交通系统的管理措施【49】41
11、4.3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的管理434.3.1制定促进公共自行车相关政策434.3.2优化收费标准444.3.3改进租还程序444.3.4构建个人信用制度454.3.5改进自行车材料455案例规划以鹿寨县为例465.1项目概况465.1.1规划依据465.1.2规划目标465.1.3规划范围与年限465.2鹿寨现状调查475.2.1地理及交通状况475.2.2土地利用情况485.2.3交通路网评价495.2.4拟定对策505.2.5慢行交通适合度评价505.2.6居民出行分析515.3慢行路网规划545.3.1步行路网规划545.3.2自行车路网规划576总结与展望646.1研究结论646.2研究
12、展望64691 绪论1.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逐渐形成规模化,许多大城市在提倡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中面临不少难题,目前慢行交通仍是城市居民使用最普遍的交通方式1。慢行交通在城市生活与发展中仍占有重要地位,著名的加拿大学者简雅各布斯说过,街道和人行道无论何时都是一个城市最重要的器官,特别是人行道,在丰富城市公共生活中起码具备保障市民安全、方便交往和孩子的同化等三项功能2。在现实生活中,步行和自行车交通都是城市交通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交通方式之一,它们是其他交通方式的基础环节,在一些发达国家自行车交通深受广大市民的欢迎,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最显著的优势它可作为公
13、交车、地铁交通重要的末端交通工具,从而实现门到门对接。随着机动化程度急速提高,国内的部分城市特别在二三线城市中不注重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的规划和发展,受私家车发展的严重排挤,步行与自行车交通在路权、安全等方面都受到了威胁。在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混行的交通背景中,使得不同的车型、不同的方向以及不同的车速之间交通流混合,极大影响了路面交通秩序,使得道路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系数大打折扣。在一些中小城市中,乡村居民对于遵守交通秩序的意识比较淡薄,使得这种现象的缺点尤为明显。以鹿寨为例,市区内道路均采用机非混合布设,为了加强城乡之间社会经济的交流,摩托车、三轮车和农用车等可随意进出城区,而大部分乡村机动车驾
14、驶员没经过系统的学习,开车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争道、抢行、闯红灯、乱停乱放等不文明驾驶现象时有发生、较为严重,这大大增加了道路交通的不安全系数。因此,为完善中小城市的慢行交通系统与提升城市道路空间功能,提高居民出行品质等,使城市生活更富有人性化、更健康,在环境方面具有促进作用,有必要借鉴国内外成熟的发展经验,探求适合中小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发展的理念与方法。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国外研究及发展现状关于慢行交通系统的研究,国外有很多成功的经验, 20世纪初期,国外学者就提出了人车分离等理论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优化城市慢行交通环境;受交通安宁政策的影响,人们开始了街道共享理论的研究,理论的核
15、心在于重点面向居住区,街道的设计首先考虑慢行交通者的交通出行需求,而把机动车驾驶员放在一个次要的位置。接下来学者开始对步行的研究,Fruin对步速、行人的交通流特征、排队特征及行人过街行为等进行了研究3; Sisiopiku调查了各类交通设施处行人的交通行为和心理感受4;Victor,Jefferv通过元胞自动机对双向行人道路交通进行了详细研究5,另外国外学者对行人过街步行速度等方面也进行了研究;1988年,欧洲议会通过欧洲步行者权利宪章规范了慢行交通,提倡人们在步行和骑车中寻找乐趣,注重赋予孩子、老人和残疾人多项权利。(1) 荷兰自行车交通的现状荷兰自行车交通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1890 年
16、,荷兰就建设了世界上第一条自行车专用道路6。1937 年在荷兰的第二大城市鹿特丹兴建了世界上第一条自行车专用隧道,这座专用隧道建在距地面30 米深的马斯河底,把鹿特丹的新、旧城连接起来,在隧道两端出入口处,各设置了5 台自动升降电梯,专门用于自行车自动进出隧道。其后,1941年在鹿特丹马斯河底修建了一座道路隧道,该隧道内设有4 车道,并附设自行车和人行的专用道路。目前,荷兰全国已有1万公里自行车专用道路。荷兰还是自行车上的国家,按人口计算平均每1.6人就有辆自行车,据报道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从孩子到老人,从邮递员到公司经理,几乎人人喜欢自行车,全城约有40%的交通是由自行车承担,可称谓自行车“
17、王国”。各城市都设有专门的与机动车车道隔离的自行车路面并利用鲜明的颜色区分,每个交叉路口都有一个白色的自行车标注便于汽车人识别;荷兰有严密的自行车法规,如汽车人转弯、下车等必须提前做手势或指示灯;机动车严禁占用自行车车道等。在自行车车道上,经常看到有刚学会骑车的小孩、有骑车上学的学生、有骑车上班的工薪阶层人员、有骑自行车休闲度假的情侣、还有休闲娱乐的退休老人和自行车运动的爱好者。他们不用担心现在才坏在途中,那有完善的自行车相关服务设施,在荷兰首都,自行车租赁店遍布阿姆斯特丹市区,在主要的车站、广场等都有自行车租赁点,费用都会在几欧元左右,租赁点还提供地图并推荐骑行的线路,有些地区如国家森林公园
18、等租车还可以享受免费的待遇。 图1- 1 自行车专用车道路标 图1- 2壮观的自行车停车场(2) 英国自行车交通的现状在英国上下班骑自行车都是常见的事,在城市里自行车道和公路是一起的,几乎每条公路的两外侧会标识自行车道,偶尔也在某些路段自行车道会偏离主干路一些距离或采用自行车专用车道,在一些狭小路段人们也不用担心被汽车碰到,在路上自行车有着优先行使权,只要看到前方有自行车,机动车驾驶员就会自觉减速,甚至跟在自行车后面慢慢晃悠一段路。英国在交通规则和交通标志设计方面也很普及。大大小小的书店都会交通规则手册出售,里面有专门的篇章,图文并茂地指导骑车族如何出行、如何停放,就像在一个人员稀少的地方也会
19、有地方停车,并且在每个路口都有自行车道的标识。 图1- 3 路边随处可见的自行车路标 图1- 4 英国自行车通道路标(3) 波特兰(美国)完善的交通体系也是波特兰成功控制城市蔓延的主要因素,它通过提倡公交优先、多种交通体系共同发展等原则使得城市在解决交通阻塞等问题上得到了显著的效果。其具体政策包括: 将城市用地需求集中在现有中心(商业中心和轨道交通中转集中处)和公交线路周围。三分之二的工作岗位和40的居住人口被安排在各个中心和常规公交线路和轨道交通周围;提高轨道交通系统和常规公交系统的服务能力。规划预测未来20年内机动车交通量可能增加50,但是波特兰市政府希望其中的21由道路交通承担,其余出行
20、需求由公共交通系统承担。致力于建设安全而便捷的自行车道并使自行车更好的融入公共交通网络,使自行车的使用对公共交通网络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重点是改善步行环境,提供连续的步行网络,以达到提高短途步行的出行比例,提高到公交站网的可达性和安全性。 图1- 5 美国自行车高速路(来自互联网)大部分街道专门规划出自行车道,而且自行车可以上地铁和巴士;芝加哥政府更是建立了一些非常现代化的自行车站,配有沐浴间和单车架;芝加哥人非常支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认为骑自行车不仅可以锻炼身体,也可以解决交通问题,更使人自我感觉良好,觉得为降低二氧化碳水平做出了贡献。(4) 日本自行车交通的现状日本的自行车交通虽然所占比例
21、只有3%,但也是日本的重要代步工具,任何一座公共场所或者公用住宅下面,都可以看到排列整齐的自行车停车场,而且这停车场还十分规矩。虽然日本也是汽车大国,但由于日本人口密度大的原因,不可能像美国那样成为“轮子上的国家”。在交通规划建设上,就是一个放大的新加坡模式,只能采用大力发展地铁等公用交通来缓解交通压力。其中,98%的自行车出行时间在15分钟内,距离1到2公里,主要是作为发达的地铁公共交通的补充方式,弥补地铁的不足。据报道,每天有200万辆的自行车停放在相关车站周围,造成了严重的停车问题。 图1- 6 日本有效利用街道(来源:网络)图1- 7日本允许人行道上骑车(来源:网络)1.2.2 国内研
22、究及发展现状中国是世界上自行车拥有量最多的国家,据统计目前约有5 亿辆自行车保有量。但对慢行交通的研究较晚,主要研究方面有:交通工程手册中讨论了自行车出行的时间和空间分布、骑行特性、制动特性、速度特性和密度特性等7;公安大学的刘东对交叉口自行车交通流的排队密度以及行驶速度进行了定性分析8,北京交通大学的钱大琳在对调查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自行车的到达特性9。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大城市根据自行车流量,逐步开辟了自行车专用道路,并在自行车交通量特别大的交叉口,兴建了三层、四层的立体交叉桥,如北京建国门和西直门的三层立交桥,广州区庄的四层立交桥,均可使自行车单独在一层行驶,与机动车完全脱离交叉,尽
23、可能少地不干扰机动车行驶。此外,在特殊路段,还兴建了地下自行车专用道路和地下存车库。北京市相关部门于2005年5月31日发出每月少开一天车的倡议,得到了各车友会的大力支持,上海市于2007年率先推出了上海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成为我国首个以实际行动证明慢行交通在城市交通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城市。目前上海非机动车的保有量为1000万辆,其中超过60%处于高利用率状态,面对拥挤的交通政府部门正积极建设自行车道。建设部仇副部长曾多次倡导大城市恢复自行车道,并引用国外城市的经验称:“市长不应只考虑去改善30有车(小车)族的生活,而是要为占人口70的无车市民干些什么”。上海市将建25条(13纵12横)自行
24、车廊道,构成中心城区非机动车的网络骨架,以缓解主干道的交通压力,以后骑车去换乘地铁更方便10,同时上海的公共自行车租赁十分方便,尤其是闵行区的免费自行车租赁相当便捷。杭州“旅游交通换乘组织+重点解决公交系统最后1公里的居民出行”设置2级旅游交通换乘系统,设置黄龙主集散中心,缓解旅游旺季(黄金周)期间旅游交通压力。实现外来自驾游车流与旅游环线巴士之间的无缝连接。核心景区腹地外围布置次一级旅游集散场地,缓解景区周边动态交通压力,平衡旺季、淡季旅游交通压力,缓解旅游交通对城市交通的冲击。大力发展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实现自行车系统与公共交通系统接驳。并通过城市公共自行车与旅游自行车系统对接,形成公共自
25、行车通行、租赁一体化发展,通过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实施,提升公交覆盖率及吸引力。2008年五一前完成一期工程,建成31个租赁点,投入自行车2800辆。充分利用现有自行车道系统,新建自行车道设施严格按照标准实施。同时利用地区河道系统布置沿水系的自行车道网络,将步行、水上巴士、自行车衔接成有机整体。1.3 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1.3.1 研究目的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慢行交通特性出发,结合慢行交通发展趋势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在中小城市的功能定位,研究由于慢行交通的完善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交通方式的改变,更大可能的将是城市交通网络的改变,城市空间格局的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对其中的部分问题进行深入
26、探讨,定量或定性地提出一些规划意图和研究结论。目的在于努力探求适合中小城市的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以期为国内即将或己经进行慢行交通建设的中小城市提供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参考。1.3.2 研究意义(1) 理论意义慢行交通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交通方式、任何目的的出行,最终仍然要回到慢行交通上来,慢行交通设施能促进各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街道与人行道是城市居民出行活动最为频繁的地方,也是城市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城市发展水平如何,慢行交通都是居民日常活动需求的重要且不可替代的方式,并且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环境水平和生活舒适度;慢行交通在完善与提升城市交通系统功能的同时,
27、也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以及城市魅力。因此,完善的步行系统和自行车路网不但方便了非机动化交通出行,而且也大大提升城市道路交通系统。(2) 成果意义本文以“鹿寨广场周边地区的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为例,进行县城慢行系统规划设计,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目前,我国自行车的拥有量大、城市地貌平坦具有发展自行车等慢行交通的良好基础,慢行交通发展还正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充分利用城市现有的道路交通,合理地与土地利用相协调,规划出合理的自行车慢行交通网络、缓解区域中的交通流,对解决小城市地区由于机动车高速发展带来的交通拥堵、交通事故以及环境问题具有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其次,通过提出对城区的合理换乘模式选择以及设施布局的建议
28、,使得地区整体利益得到最大化,将促使人们弃车回归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出行方式中去。1.4 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1.4.1 主要研究的内容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 在以人为本的交通理念下对现有城市慢行交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针对我国中小城市具体情况的解决策略。2) 从整体网络到道路独立的方式分析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的规划依据;包括对慢行系统中设施规划,如过街设施、自行车站点及公共服务设施等,并提出了慢行交通管理的措施。3) 最后以鹿寨为例进行了实例分析,根据调查分析对鹿寨广场、步行街区域和现状道路的改造,将该区域、路段范围纳入绿色纯慢行休闲系统中,通过拓宽车道作为自
29、行车专用车道和扩建自行车专用通道的方式,有效验证了提出的理论依据。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课题研究主要经过文献资料研究、交通现状分析、实例调查、预测分析、规划构思、评价论证方案、典型案例规划和提出管理方案等步骤,如图1.8所示。图1- 8 论文研究技术路线流程图(1) 文献资料研究通过阅读大量相关文献、资料收集和整理,熟悉本文有关的规划理论和研究背景,研读、吸收相关的研究成果;根据本文研究目的确定研究思路,研究过程中所产生有关问题寻找相应资料,主要包括学习城市交通规划、城市土地利用等知识内容。(2) 实例调查研究 选取国内外慢行交通经验比较成熟的城市进行分析,分析其慢行交通对该地区土地利用的
30、影响,总结其经验教训,作为城市慢行交通地区规划设计研究的基础。(3) 案例验证规划通过对鹿寨县城区域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进行研究验证,证明本文提出的规划设计的方法具有可行性,进一步明确地区规划设计的系统理论。2 我国城市慢行系统的现状及发展2.1 概述研究城市慢行交通问题,首先需要准确理解慢行交通系统的内涵和其在城市道路路段上的运行状态,这是做好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的基础。本章首先对慢行系统进行了准确界定,并依据步行和自行车的概念分层次地从步行系统和自行车系统的功能定位、路径选择和规划重点等几方面进行综合分析。2.1.1 慢行交通的内涵慢行交通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02年的上海城市交通白皮书里12,译
31、为slow mode transportation,把慢行交通定义为:以步行或自行车为主体且采用人力作为动力的近距离出行的交通方式的统称,一般规定它的行驶速度不超过15公里/小时。随着对慢行交通不断深化,注重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加以把一些最高车速不大于20公里/小时,噪声较低,制动较好的低速环保型助动车作为过渡性补充的非机动交通系统。许多人对慢行交通在城市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着不少争议,特别是自行车交通的功能和地位容易受到轻视,导致规划部门对慢行交通的建设不够重视,部分城市认为是自行车阻碍交通而限制自行车交通的发展,甚有道路建设中出现取消了自行车车道的情况,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没
32、有对自行车等慢行交通方式没能客观地看待所致,不管城市发展水平如何,慢行交通都是居民日常活动不可替代的出行方式,并且直接影响着居民的居住环境水平和生活舒适度13,如图2.1所示,形象地表述它所处在的交通地位。慢行交通不但承担2公里以内短距离的出行,还承担着中远距离出行的末端交通和换乘交通,同时也是休闲、健身和娱乐的有效方式;它是交通群体中的弱者,具有准确性高、短距离出行速度快、节能环保、延长公交和有益健康等众多优势,从这以上看慢行交通和公共交通和可以相辅相成的,没有慢行系统的功劳就不会有更多的人利用公交14。大部分发达国家或地区都提倡公交优先,鼓励慢行,限制小汽车发展模式综合发展交通的策略,因为
33、慢行交通隐含着公平和谐、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交通理念。在当前能源供应趋紧、大城市交通拥堵加剧的背景下,我们应大力发展与改善慢行交通系统环境,充分发挥慢行交通优势,实现慢行与公共的良好换乘衔接。图2- 1 各出行方式适宜范围2.1.2 慢行交通的特点与定位(1) 慢行交通的特点 以人力为动力进行空间移动,平均出行速度低。步行速度介于0.5m/s与2.16m/s之间;自行车速速一般在10km/s左右; 出行距离比较短,一般在3km以内; 绿色环保健康。使用自行车出行不产生坏境污染,还兼有锻炼身体的功效; 在交通安全中处于弱势。(2) 慢行交通的定位 属于城市交通出行方式中独立的一类; 城市活动系统
34、的重要组成部分。图2- 2 慢行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定位132.1.3 慢行交通的类型城市慢行系统按出行方式通常划分为轮椅交通、步行交通和自行车交通等几种,我们常说的慢行交通主要是指步行与自行车。因此本文所提及的慢行交通均指步行与自行车交通。(1) 步行交通 对绝大多人们来说步行交通是最基本的、最普遍的交通方式,也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行为方式。它通过人体自身的移动完成出行过程,受体力限制,步行出行的距离有限,步速也相对较慢。行人的交通特征表现在行人的速度、对个人空间的要求、步行时的注意力等方面,这些特性与行人的年龄、性别、出行目的等因素有关,还受出行环境、天气变化以及出行者自身的身体状况等因素
35、影响。(2) 自行车交通自行车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短途出行有效的交通工具,能提供门到门服务,对道路等级要求低,自行车运行和停靠时所占用的道路面积较小,可以在较狭窄的街道巷内自由行驶,适宜的出行距离在5公里以内。在中小城市或大城市边缘地区、城镇内部,自行车仍是承担绝大部分的居民出行的重要工具;在长距离出行中,自行车出行将向其他交通方式转移,自行车与公交相结合的出行方式有利于代替小汽车的长距离出行,自行车道不但承担着交通功能,还有娱乐健身及城市景观的功能。但出行具有不稳定性,容易受天气、地形条件等外界因素的影响。2.2 慢行交通的特征2.2.1 步行特征步行者由于不需借助于
36、其他交通工具就能够顺利完成一定距离的出行,因而有很高的经济性和独立性,在路线上选择较为灵活没有像机动车的交通规则增加了管理的难度。(1) 选择路径特征大多数人认为出行时间、出行距离或出行费用三者是影响选择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出行路径的主要因素,但步行出行时,往往不仅要考虑出行的时间、距离,还考虑出行目的地和步行环境,如天气情况、人行道的条件、机动车和自行车状态、过街的安全性、设施服务水平和方便性等;步行者属于交通弱势群体,步行环境的好坏是体现城市文明和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据调查表明,步行出行选择路径的影响因素的主要有出行距离、经过的路口次数,街道方便性、道路质量、购物方便性、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数量
37、,其中出行距离影响力最大15。由于步行者心理和生理的限制,所承受的时间和距离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可以承受60分钟、3000米的步行核限值,而由步行转换其它交通设施出行的距离一般不超过500米,步行的优势出行距离为1500米范围内,时间为20分钟,如图3.1所示。 图2- 3 步行出行范围示意图(2) 速度特征步行速度指行人在单位时间内行进的距离,一般采用米/秒为单位表示,步行速度是研究行人交通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评价行人设施服务水平的参考指标。行人步行速度的分布范围较广,跟行人性别、年龄、身高、出行目的、个人情绪、道路纵坡、人行横道长度、街道隔离条件、过街条件,过街人群数量、气候条件等密切相
38、关,而且受街道建筑的使用性质影响较大。通常采用15%的行人速度作为设计速度,行人过街条件必须至少满足85%的通过率。对于在老年人经常出现的地区,老年人比例在O20%时,平均速度设为1.2米/秒,老年人比例超过20%时,平均步行速度为1.0米/秒。同时,人行道坡度每增加10%,步行速度降低0.1米/秒。 路面行人速度 步行速度的分布范围较宽,从0.52.16米/秒,成年人一般集中在1.01.3米/秒。水平路面步行速度一般在0.5-1.5米/秒之间,中国现有道路设计规范采用1.01.2米/秒。行人过街步行速度比人行道上的步行速度高,一般为1.171.29米/秒。 人行横道上速度 国内外对行人的步行
39、过街速度有较早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男性行人的平均过街速度高于女性0.040.14米/秒,这主要是由于身体强度以及生理因索等方面的原因。 老年人过街平均速度最低,中青年的过街平均速度均高于老年人0.20.3米/秒,儿童的过街速度也高于老年人,但儿童由于个性原因,其速度变化较大。 在靠近医院的交叉口,由于老年人和病人居多,因此,人行横道的设计步行速度为1.0米/秒,在其它的交叉口,建议设计步行速度为1.2米/秒。 人行横道越长,行人的行走速度越快;过街人数越多,平均过街速度越低,这与行人过街的路阻和心理因素有关。 天气晴朗时步行速度比雨雾雪天要快。综合考虑以上结果以及行人过街安全性和弱势群体
40、的过街的特殊要求、对向行人过街干扰的影响。本文建议一般情况下取1.18米/秒作为信号交叉口人行找道步行设计速度.当老年人较多时取1.15米/秒作为信号交叉口人行横道步行设计速度。 通过地下道步行速度观测表明行人在坡道上的行走速度与坡度有关【16】,坡度越大行人步行速度越低.行人上梯道的速度要低于下梯道的速度,我国观测出的行人上下梯道步速平均值大致为0.550.94米/秒,规范采用0.50.8米/秒。行人上下台阶的步行速度如表2-1所示。表2- 1 行人上下地下通道的速度表。出行目的地速度(单位:米/秒)上行下行上下班0.610.74休闲、娱乐0.540.67(3) 步行幅度特征步幅的分布区间跟
41、行人的性别和年龄有关系,96%的男性和93%的女性步幅0.50.8米/秒之间。调查分析得到不同年龄和性别分别下行人的步幅,男性步幅平均61.7厘米,女性步幅平均为57.3厘米,如表2-2所示。表2- 2不同性别的行人步幅统计表。类型人数平均步幅值(单位:厘米)男性女性男性女性青年55053467.361.2老人47246856.153.4合计1022100261.757.3步幅大小跟步速快慢几乎无关,行动缓慢步幅大,步速不一定慢;行动急促者,步幅小,步速未必快。另外,步幅不仅因性别年龄而异,还受人行道面铺装平整程度的影响。路面良好,步行自由度大,步幅整齐;反之,步行受到拘束,步福零乱。(4)
42、过街等待特征行人利用车流中的可穿越间隙过街,常常需要一个等特时间,等待时间长短不仅与道路道路交通量、道路性质、道路宽度、机动车车速、有无信号控制、行人素质等有关,还与当地的社会生活节奏和本地交通管理措施等杜会因素有关17。交通量越大,可穿越的间隙越少只好等待机会,因此等候过街时间就越长,反之,时间就会越短;同理街道宽越大所需等候时间就越长。根据统计发现,大多数行人认为自己最大等待时间容许限度为40秒以内,时间太长时会想办法冒险穿越街道,所以规划设置行人信号灯时应努力缩短行人等待的时间避免长时间等待。(5) 过街心理特征 便捷心理行人过街时都希望能够方便快速地通过道路,且过街间距越小越好,在节省
43、时间和体力的心理支配下,人们只要能避开车辆碰撞,往往会不顾交通信号,选择最短路线强行穿越机动车道,与机动车抢行。调查表明,有75%的老年人不愿选择较为安全的无电梯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等远距离时费体力的方式过街,宁愿花点时间等待较长时间的红灯或车流量大的平面人行横道,若只有立体过街设置情况下,21%的人认为不是万不得已会放弃过街或减少过街次数18。 跟风心理 过街行人在横越道路长时间等待,若其中有某个行人认为过来的机动车流中有可穿越道,且安全通过时,其他行人则多数会自然而然紧跟其后,一拥而过,认为人多势众。 侥幸心理 部分人认为过街行人群体人数众多,过来的机动车不得不减速或避让,不少行人会因此产生
44、一种盲目的安全感,通常是老年人、妇女和儿童比例较大;还有少部分行人以为以前我也是这样过街没事、机动车不敢撞人的心态,过人行横道时毫不避让,从容横越道路,在老人中居多。2.2.2 自行车交通特征自行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自身有着鲜明的特点,这些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自行车交通方式的选择,具有行驶灵活几乎不受道路拥堵的影响,准确性高,存取方便省时,有利于身体健康,弥补公共交通等,研究自行车这些基本特征对于揭示自行车交通的发展规律、选择合适的自行车交通规划的研究方法具有重要意义19。(1) 交通出行特性 准确性高自行车交通行驶灵活、占用较少道路空间,且基本上不受道路的交通堵塞状况影响,有路权保障
45、的情况下基本能够保持骑车人各自习惯的骑行速度,因而出行所需时间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准时性较高。 短程速度快 在各种交通方式中,不同的出行距离各有优势,自行车最具竞争力的出行范围为6公里,骑自行车约半小时,在5-7公里范围内比公共交通和小汽车更快,与机动车相比,自行车体现在起动反应快,几乎接近0秒,可以忽略不计。因此,自行车适合于中短距离出行。这里的中短距离不应该是一个固定值如4公里以内,可以是3公里、4公里、5公里、6公里以内等等,应根据城市规模、道路交通等。下图显示了自行车交通工具的出行距离与出行量情况,在中远范围内随着距离的增加出行数量明显较少。图2- 4 自行车的出行特征 节能环保自行车交
46、通只需人力驱动不消耗石炭类能源,无CO2等有害气体排放,无交通噪声等,这一点在人力提倡节能减排的今天尤为重要。表2-3列出了不同交通方式排放的有害废气量。从表中可以看出,步行交通、自行车交通可以称为绿色交通工具,应该大力提倡和发展。表2- 3 不同交通方式公里有害废气量排放情况表20。排放物交通方式CONOXHC合计步 行0000自行车0000小汽车36.100.913.1640.17公共汽车37.2016.8515.9970.04轨道交通0000 节省用地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至关重要。自行车交通在停放空间上比小汽车具有明显优势,停放1辆小汽车所占空间至少可以同时停放10辆自行车,而每辆小汽车实际平均载客量仅为5人,而自行车保守计算为1人,按相同占地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