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xxx吨建设用砂石项目园区入驻申请报告(模板).docx

上传人:ma****y 文档编号:5088516 上传时间:2021-12-03 格式:DOCX 页数:142 大小:132.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产xxx吨建设用砂石项目园区入驻申请报告(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2页
年产xxx吨建设用砂石项目园区入驻申请报告(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年产xxx吨建设用砂石项目园区入驻申请报告(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xxx吨建设用砂石项目园区入驻申请报告(模板).docx(14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CMC泓域咨询 /年产xxx吨建设用砂石项目园区入驻申请报告年产xxx吨建设用砂石项目园区入驻申请报告xx(集团)有限公司报告说明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37748.67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9504.0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8.16%;建设期利息343.4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91%;流动资金7901.1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0.93%。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768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61800.70万元,净利润10969.85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1.55%,财务净现值10011.72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5.59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

2、投资回收期合理。本报告为模板参考范文,不作为投资建议,仅供参考。报告产业背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风险评估等内容基于公开信息;项目建设方案、投资估算、经济效益分析等内容基于行业研究模型。本报告可用于学习交流或模板参考应用。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我省就开始生产、使用机制砂石,是全国最早进行机制砂石生产和应用的砂石大省,也一直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砂石原材料基地之一。机制砂石行业已由简单分散的人工或半机械的作坊逐步转变为标准化的工厂,机制砂石产品得到广泛应用,三峡大坝就是使用机制砂石建设的示范工程。目录第一章 总论10一、 项目名称及投资人10二、 编制原则10三、 编制依据10四、 编制范围及内容11

3、五、 项目建设背景11六、 构建高质量发展经济体制新优势12七、 结论分析14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5第二章 项目投资背景分析18一、 行业基础18二、 打造强大市场枢纽,构建内陆开放新高地19三、 市场需求巨大21四、 发展机遇22五、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23六、 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24七、 重点任务26第三章 项目选址28一、 项目选址原则28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28三、 优化区域发展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32四、 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35五、 坚持创新第一动力,增强发展新动能37第四章 建筑工程说明41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41二、 建设方案42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4

4、3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43第五章 运营模式分析45一、 公司经营宗旨45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45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46四、 财务会计制度49五、 规划建设大型机制砂石基地52六、 环境影响减缓措施57七、 相关建议59八、 障措施62第六章 SWOT分析说明65一、 优势分析(S)65二、 劣势分析(W)67三、 机会分析(O)67四、 威胁分析(T)69第七章 法人治理74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74二、 董事77三、 高级管理人员82四、 监事84第八章 节能方案说明86一、 项目节能概述86二、 能源消费种类和数量分析87能耗分析一览表87三、 项目节能措施88四、 节能综合评价89

5、第九章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90一、 项目进度安排90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90二、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91第十章 工艺技术方案分析92一、 企业技术研发分析92二、 项目技术工艺分析94三、 质量管理96四、 设备选型方案97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97第十一章 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99一、 人力资源配置99劳动定员一览表99二、 员工技能培训99第十二章 投资计划101一、 编制说明101二、 建设投资101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102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103建设投资估算表104三、 建设期利息105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05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06四、 流动资金107流动资金估算表107五、 项目总投资1

6、08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09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109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10第十三章 经济收益分析111一、 基本假设及基础参数选取111二、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11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11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13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15三、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15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17四、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118五、 偿债能力分析118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20六、 经济评价结论120第十四章 招标方案121一、 项目招标依据121二、 项目招标范围121三、 招标要求121四、 招标组织方式122五、 招标信息发布123第十五章 项目风险评估124一、 项目

7、风险分析124二、 项目风险对策126第十六章 总结129第十七章 附表附录130建设投资估算表130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30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31流动资金估算表132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33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34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35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35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36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37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37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38第一章 总论一、 项目名称及投资人(一)项目名称年产xxx吨建设用砂石项目(二)项目投资人xx(集团)有限公司(三)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待定)。二、 编制原则为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报告确

8、定按如下原则编制:1、认真贯彻国家和地方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资源综合利用、节约能源、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严格执行国家、地方及主管部门制定的环保、职业安全卫生、消防和节能设计规定、规范及标准。3、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力求节能降耗。4、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三、 编制依据1、中国制造2025;2、“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3、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4、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6、关于实现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7、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技术参数;8、相

9、关产业调研、市场分析等公开信息。四、 编制范围及内容1、确定生产规模、产品方案;2、调研产品市场;3、确定工程技术方案;4、估算项目总投资,提出资金筹措方式及来源;5、测算项目投资效益,分析项目的抗风险能力。五、 项目建设背景通过砂石产业集约化、标准化、生态化发展,构建绿色砂石骨料工业体系,建设集“矿山开采+砂石骨料+商品混凝土+混凝土制品、构件制造+PC建筑+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及产品、海绵城市透水产品+矿山生态修复”等为一体的智能化控制生态产业园,推进废弃矿山综合治理、石矿文化、特色旅游、休闲度假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建筑固废、尾矿废石最大利用和绿色矿山的可持续发展。六、 构建高质量发展经

10、济体制新优势坚定不移深化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全面激活市场、要素和主体。(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市场评价为第一原则,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省级设立的行政许可“能减尽减”,确保清单之外无审批。全面推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跨省通办”,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开展政务流程再造,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促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深化政务公开。完善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强化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职能。加强公正监管,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

11、型监管机制。推进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常态化。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弘扬“有呼必应、无事不扰”店小二服务精神,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建立营商环境投诉、处置、回应机制,畅通市场主体反映问题渠道。开展营商环境评价,以评促改、以评促优。(二)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培育更多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全面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完善促进民

12、营经济发展的法律环境和政策体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坚决破除制约市场公平竞争的各类障碍和隐性壁垒,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司法,提升市场综合监管能力,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三)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完善政府调节和监管,引导各类要素协同向先进生产力集聚。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城乡

13、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加强土地集约化利用和精细化管理。七、 结论分析(一)项目选址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待定),占地面积约76.00亩。(二)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项目正常运营后,可形成年产xx吨建设用砂石的生产能力。(三)项目实施进度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四)投资估算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37748.67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9504.0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8.16%;建设期利息343.4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91%;流动资金7901.1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0.93%。(五)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37748

14、.67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集团)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23730.10万元。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14018.57万元。(六)经济评价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768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61800.70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10969.85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21.55%。5、全部投资回收期(Pt):5.59年(含建设期12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29387.84万元(产值)。(七)社会效益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同时项目的技术含量较高,其建设是必要的;该项目市场

15、前景较好;该项目外部配套条件齐备,可以满足生产要求;财务分析表明,该项目具有一定盈利能力。综上,该项目建设条件具备,经济效益较好,其建设是可行的。本项目实施后,可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增加国家及地方财政收入,带动产业升级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另外,由于本项目环保治理手段完善,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本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八)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50667.00约76.00亩1.1总建筑面积81125.351.2基底面积28373.521.3投资强度万元/亩380.092总投资万元37748.672.1建设投资万元29504.

16、052.1.1工程费用万元25811.552.1.2其他费用万元2782.062.1.3预备费万元910.442.2建设期利息万元343.452.3流动资金万元7901.173资金筹措万元37748.673.1自筹资金万元23730.103.2银行贷款万元14018.574营业收入万元768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61800.70""6利润总额万元14626.46""7净利润万元10969.85""8所得税万元3656.61""9增值税万元3106.96""10税金及附加万元372

17、.84""11纳税总额万元7136.41""12工业增加值万元24171.43""13盈亏平衡点万元29387.84产值14回收期年5.5915内部收益率21.55%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10011.72所得税后第二章 项目投资背景分析一、 行业基础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我省就开始生产、使用机制砂石,是全国最早进行机制砂石生产和应用的砂石大省,也一直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砂石原材料基地之一。机制砂石行业已由简单分散的人工或半机械的作坊逐步转变为标准化的工厂,机制砂石产品得到广泛应用,三峡大坝就是使用机制砂石建设的示范工程。2019年湖北

18、水泥消费量约1.1亿吨,综合各类混凝土配合比,1吨水泥平均消耗6.7吨砂石,加上铁路碎石道砟、沥青混凝土配料等,推算全省砂石年消费量约8亿吨。受长江下游市场需求吸引,我省阳新、武穴、嘉鱼等地区沿江砂石企业每年向省外输出砂石0.6亿吨左右,局部市场有阶段性供给紧张现象。疫后经济重振、新基建等将增加砂石需求,预测未来5年我省砂石需求总体呈增长态势。我省砂石矿山资源丰富,储量居全国前列。砂石矿山资源主要为石灰岩、白云岩等碳酸盐岩类和砂岩、花岗岩等硅酸盐岩类矿石,其中碳酸盐岩类矿石储量占比85%以上。近年来我省非煤矿山整治、沿江矿山治理等工作积极开展,取得较大成效。淘汰小规模采石场400余个,完成矿山

19、生态修复近1000个,治理恢复土地超过5万亩。以华新水泥、葛洲坝水泥等为代表的大型水泥企业,以孝感澴川矿业、宜昌建投、鄂东矿投等为代表的国有机制砂石企业,和以武穴民本矿业、襄阳红山矿业等为代表的民营机制砂石企业,都在积极布局机制砂石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二、 打造强大市场枢纽,构建内陆开放新高地积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加快建设强大市场枢纽。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国际合作竞争力。(一)促进消费扩容升级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推动品质消费、品

20、牌消费,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开展品牌提升行动。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持续改善居住品质,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加快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培育壮大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加快电商向农村延伸覆盖,激发农村消费潜力。发展服务消费,放宽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扩大节假日消费。优化消费环境,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支持武汉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一批以文化消费、旅游消费、养生消费为特色的消费示范试点城市。(二)精准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农业农村、生态环保、公共卫生、应急保障、防灾减灾、民生保障等

21、领域短板。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基础设施、水利交通能源等重大工程建设。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建设绿色社区,推进城市更新,提升城镇品质。规范和加强政府投资管理,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推动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探索和创新重大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三)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促进商品和服务跨区域流通。加快内外贸监管体制、经营资质、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等方面衔接,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完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商贸流通龙头企业,加强标准

22、化建设和绿色化发展,推进传统商贸转型升级。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建设,完善航空铁路公路水运多式联运体系,推进交通枢纽集疏运体系建设,构筑畅通国内国际的物流大通道。(四)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切实提高经济外向度。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实施外贸主体培育行动,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外贸产业优势集群。优化国际市场布局,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支持企业“走出去”,扩大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发展对外承包工程投建营一体化新模式。加快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和外贸综合服务等新业态,创新发展服务贸易,培育外贸新动能。推进武汉全

23、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打造开放湖北国际形象,坚持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的原则,扩大外资市场准入,持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招引高质量外资外智。全面提升口岸功能,持续推动跨境贸易便利化,推进“口岸+”建设。加快推动保税物流中心向综合保税区转型升级。推进湖北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集成推广,拓展开放功能,推进武汉片区扩容,加强自贸试验区与省内经开区、高新区等联动发展。三、 市场需求巨大2019年湖北水泥消费量约1.1亿吨,综合各类混凝土配合比,1吨水泥平均消耗6.7吨砂石,加上铁路碎石道砟、沥青混凝土配料等,推算全省砂石年消费量约8亿吨。受长江下游市场需求吸引,我省阳新、武穴、嘉鱼等地区沿江砂石

24、企业每年向省外输出砂石0.6亿吨左右,局部市场有阶段性供给紧张现象。疫后经济重振、新基建等将增加砂石需求,预测未来5年我省砂石需求总体呈增长态势。四、 发展机遇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贯彻、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和近年来天然砂石资源的日渐枯竭,各级政府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推广应用机制砂成为解决天然砂盗采问题和市场用砂供需矛盾的治本之策。(一)国家大力推广机制砂石应用国务院办公厅2016年印发的关于促进建材行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加快发展砂石骨料,积极利用尾矿废石、建筑垃圾等固废替代自然资源,发展机制砂等产品”;2019年11月,工信部等十部门联合制定关于

25、推进机制砂石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2020年3月,国家发改委等十五部门联合出台关于促进砂石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机制砂石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二)市场需求带动产业发展2020年受全球疫情冲击影响,世界经济严重衰退,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为加速我国经济重振,国家出台了减税降费、扩大消费、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举措,各省级政府相继公布了2020年的重大项目投资计划,其中湖北省正打造国家存储器基地、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等一系列重大投资项目,随着中央支持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一揽子政策的落实,我省疫后重振和经济有序恢复将加大砂石需求。同时,由于长江黄金水道的连接,长三角发展所需的砂石资源

26、,也需我省沿江地区供给,这些巨大的市场需求,均推动行业的快速发展。(三)绿色循环全产业链发展通过砂石产业集约化、标准化、生态化发展,构建绿色砂石骨料工业体系,建设集“矿山开采+砂石骨料+商品混凝土+混凝土制品、构件制造+PC建筑+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及产品、海绵城市透水产品+矿山生态修复”等为一体的智能化控制生态产业园,推进废弃矿山综合治理、石矿文化、特色旅游、休闲度假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建筑固废、尾矿废石最大利用和绿色矿山的可持续发展。(四)科技创新引领未来发展行业应用技术研究、智能机械设备、检验检测设备的提档升级,有力推动机制砂石行业的快速发展。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机制砂石行

27、业的应用,集“破碎、粉尘收集、废水处理、物料储运、智能监控、环境检测”等于一体的数字化机制砂石绿色工厂新模式将推动机制砂石行业向智能化、绿色化、安全化方向发展。五、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一)现有产能已无法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求作为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已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较高的市场知名度,产品销售形势良好,产销率超过 100%。预计未来几年公司的销售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随着业务发展,公司现有厂房、设备资源已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公司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强化管理等手段,不断挖掘产能潜力,但仍难以从根本上缓解产能不足问题。通过本次项目的建设,公司将有效克服产能不足对公司发展的制约,为公司把握市场

28、机遇奠定基础。(二)公司产品结构升级的需要随着制造业智能化、自动化产业升级,公司产品的性能也需要不断优化升级。公司只有以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为驱动,不断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精密化程度,将产品质量水平提升到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准,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契合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的需求,才能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保持公司在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六、 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湖北省机制砂石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0-2025)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国制造2025湖北省打赢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20182020)、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指

29、南、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思路等要求。大气环境影响方面,预测该规划实施以后,区域内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降低,对周围大气环境质量影响程度减缓,在湖北省及各地综合采取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后,大气环境质量呈改善趋势。水环境影响方面,规划项目污水可循环利用,或进入现有或近期内建设的污水处理厂处理,预测该规划实施以后,机制砂石项目废水和污染物排放量也将降低,本规划实施产生的污水总体上对水环境的影响程度较轻。声环境影响方面,机制砂石生产噪声广泛分布在生产设备、风机等机械设备。根据不同情况开展综合治理,通过综合采取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将噪声影响水平控制在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要求

30、的范围内,减轻对周边的影响。固废环境影响方面,机制砂石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为沉淀池污泥、除尘器收集的粉尘、设备维护工序产生的废润滑油及生活垃圾,妥善处置和综合利用后,不会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社会环境影响表现在促进产业结构改善,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所需原料,增加地方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以及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影响居民生活环境、征地拆迁未能妥善安置等系列社会问题,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扩大有利社会影响,消除或减缓不良社会影响。七、 重点任务(一)优化砂石矿产布局。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集聚发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综合各地矿产资源分布特征及质量情况、环境承载力、市场需求、资源有效供给的

31、辐射范围等因素,提升规模化开采水平,推动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资源环境保护、城镇体系建设相协调。支持砂石企业兼并重组、资源整合,引导产业向规划开采区、集中开采区集聚。鼓励支持采矿权向大企业或有条件的企业配置,合理投放砂石资源采矿权,支持大型项目加快建设,尽快形成新的优质产能,保障重点项目建设,有效改变产业“小、散、乱”局面。严格采矿权规划总量和生产规模“双控”制度,将湖北省机制砂石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0-2025)中关于矿业权设置的有关内容纳入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中,促进砂石矿业权数量、规模与市场需求相适应。考虑到资源分布广泛性,在保障供给的同时,也要

32、防止“一哄而上”造成行业产能过剩,严格机制砂石企业准入,制定行业规范条件,达不到要求的有序退出。(二)多渠道拓展砂石原料各市、州至少建设一个建筑垃圾再生砂石项目,鼓励具备条件的矿山企业利用废石生产机制砂石,支持黄石大冶铁矿尾矿、随州和麻城饰面石材尾料等综合利用。严格执行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采砂规划和汉江中下游干流及东荆河河道采砂规划,在保障防洪、生态、通航前提下,依法依规开采省内河道砂作为补充,严厉打击非法采砂。(三)强化规模标准机制砂石企业最低生产规模要求:原则上沿长江布局,不小于500万吨/年;重点城市周边,不小于300万吨/年;其他地区一般不小于100万吨/年,部分边远地区不小于30万吨/

33、年(恩施州等地部分偏远乡镇除外)。(四)大力发展机制砂天然砂资源逐步枯竭,目前机制砂石企业多用尾料生产机制砂,砂产品率普遍不足30%,而建筑用砂和用石比例一般为45%55%,供需结构性差异导致建筑用砂严重短缺,鼓励新建机制砂石项目提高机制砂产品率。第三章 项目选址一、 项目选址原则1、符合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应符合当地工业项目占地使用规划的要求,并与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和自然生态保护相一致。2、项目选址应避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饮用水源地和其它特别需要保护的敏感性目标。3、节约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空闲地、非耕地或荒地,尽可能不占良田或少占耕地。4、项目选址选择应提供足够的场地以满足工艺及辅

34、助生产设施的建设需要。5、项目选址应具备良好的生产基础条件,水源、电力、运输等生产要素供应充裕,能源供应有可靠的保障。6、项目选址应靠近交通主干道,具备便利的交通条件,有利于原料和产成品的运输。通讯便捷,有利于及时反馈市场信息。7、地势平缓,便于排除雨水和生产、生活废水。8、应与居民区及环境污染敏感点有足够的防护距离。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湖北省,简称“鄂”,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武汉。地处中国中部地区,东邻安徽,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接壤,南接江西、湖南,北与河南毗邻,介于北纬29°015333°647、东经108°2142116°0750之间,东

35、西长约740千米,南北宽约470千米,总面积18.59万平方千米,占中国总面积的1.94%。最东端是黄梅县,最西端是利川市,最南端是来凤县,最北端是郧西县。湖北省地势大致为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间低平,略呈向南敞开的不完整盆地。在全省总面积中,山地占56%,丘陵占24%,平原湖区占20%,属长江水系。湖北省地处亚热带,全省除高山地区属高山气候外,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综合实力提档升级,地区生产总值相继迈过3万亿元、4万亿元大关;创新动能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企业接近万家;全省581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得到历史性解决;生态环境加快改善,长

36、江大保护“双十工程”和“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扎实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明显成效;改革开放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纵深推进,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成功举办;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就业数量质量稳步提升,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和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奋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和疫后重振经济发展战、民生保卫战,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经济社会秩序

37、全面加快恢复。五年的发展成就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十四五”时期,我省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明显增强,为我们赢得战略主动创造了有利外部环境,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我们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同时我省创新驱动能力不够强,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不够高,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协调,民生保障还有不少短板,生态环境治理任重道远。我省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多年积累的综合优势没有改变,在国家

38、和区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没有改变,党中央支持湖北一揽子政策提供强力支撑,伟大抗疫精神正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作为全国疫情最重、管控时间最长的省份,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面临较多困难。综合来看,“十四五”时期,我省处于战略机遇叠加期、政策红利释放期、发展布局优化期、蓄积势能迸发期、省域治理提升期,机遇大于挑战,前景十分广阔。全省上下要立足“两个大局”,深刻认识我省发展环境面临的新变化,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充分发挥湖北经济大省、科教大省、生态大省、农业大省优势,抢时间、抢机遇、抢要素,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39、。展望二三五年,我省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实力大幅跃升,人均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经济体水平,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形成与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相适应的综合实力和战略功能。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跻身全国创新型省份前列。现代流通体系支撑有力,市场枢纽功能更为强劲。都市圈经济、县域经济、块状经济实力大幅增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显著改善,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

40、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湖北基本建成。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文明湖北、平安湖北、清廉湖北建设达到更高水平,法治湖北、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十四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锚定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统筹考虑我省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全省经济总量跨越6万亿元。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市场枢纽功能进一步增强,初步建成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先进制造业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区域金融中心,创新驱动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制造强省、农业强省、质量强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发展能级进一步提升,县域经济、块状经济竞相发展,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三、 优化区域发展布局,推进区域协调

41、发展主动服务和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等国家战略,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着力构建“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区域发展布局,加快构建全省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一)突出“一主引领”坚持双向互动、融通发展,充分发挥武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的龙头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对全省的辐射带动作用。支持武汉做大做强,大力发展头部经济、枢纽经济、信创经济,增强高端要素、优质产业、先进功能、规模人口的集聚承载能力,高标准规划建设武汉东湖高新区、武汉长江新区,科学规划、提升改造“两江四岸”,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国

42、家科技创新中心、区域金融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带动区域发展、参与全球分工。增强武汉总部经济、研发设计、销售市场等对全省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对外开放的服务带动能力,推动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省内有序转移,探索建立利益分享机制。打造武汉城市圈升级版,建立完善协同联动推进机制,制定同城化发展规划,以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武汉新港建设为抓手,推动形成城市功能互补、要素优化配置、产业分工协作、交通便捷顺畅、公共服务均衡、环境和谐宜居的现代化大武汉都市圈,加快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二)强化“两翼驱动”坚持块状组团、扇面发展,推动“襄

43、十随神”、“宜荆荆恩”城市群由点轴式向扇面式发展,打造支撑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南北“两翼”。加强襄阳、宜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支持襄阳加快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支持宜昌加快建设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增强综合实力,充分发挥对“两翼”的辐射引领作用。支持“襄十随神”城市群落实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战略,打造以产业转型升级和先进制造业为重点的高质量发展经济带,建设成为联结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的重要纽带。支持“宜荆荆恩”城市群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打造以绿色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特色的高质量发展经济带,建设成为联结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纽带。推进“襄十随神”、“宜

44、荆荆恩”城市群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互促互补、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开放合作携手共赢,加快一体化发展。推进“襄十随神”、“宜荆荆恩”城市群与武汉城市圈的规划衔接、优势互补和布局优化,实现联动发展。(三)促进“全域协同”坚持点面支撑、多点发力,支持全省各地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挥比较优势竞相发展,打造更多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增长点。完善省域国土空间治理,细化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逐步形成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敬畏城市、善待城市,加强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快建设宜居城市、韧性城市、智慧

45、城市、绿色城市、人文城市。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推动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发挥小城镇联结城乡作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因地制宜打造“一县一品”、“一业一品”,形成一批特色鲜明、集中度高、关联性强、竞争力强的块状产业集群,推进“百强进位、百强冲刺、百强储备”。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推动民族地区向心聚力发展。深化与周边省市战略合作,在战略规划、产业发展、要素配置、生态环保、改革开放等方面建立高效务实合作机制,推进基础设施全面对接联网,打造共抓长江大保护典范,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产业创新走廊,共同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加强汉江生态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三峡生态经

46、济合作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协同发展,推进省际毗邻地区交流合作。深化丹江口库区与北京对口协作,进一步做好援藏、援疆工作。四、 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等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协同,加快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主导、现代服务业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坚持制造强省战略,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全面推进新一轮技术改造升级,促进重点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服务型制造。发挥汽车整车产能和零部件配套优势,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加强重大装备联合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发展,推进首台套示范应用。加快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原材料工业安全绿色高效发展。推动食品、纺织等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引导企业专业化发展,培育一大批“专精特新”和“单项冠军”企业。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以重点行业转型升级、重点领域创新发展需求为导向,集中资源解决我省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重要技术装备和基础制造工艺、基础工业软件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实施产业链提升工程,锻造产业链长板,突破优势产业关键环节瓶颈制约,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着力培育和引进更多头部企业和有终端产品的企业,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