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药治疗精选PPT.ppt

上传人:石*** 文档编号:50877915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药治疗精选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药治疗精选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药治疗精选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药治疗精选PPT.ppt(4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关于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药治疗第1页,讲稿共49张,创作于星期三胃食管反流病胃内容物(包括十二指肠液)反流入食管产生症状或并发症时,称为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广义的GERD包括食管粘膜有破损或无破损,因此,可分为内镜阳性GERD和内镜阴性GERD。酸(碱)反流导致的食管粘膜破损称为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第2页,讲稿共49张,创作于星期三世界不同地区世界不同地区GERD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日本日本 10.3%10.3%北美洲北美洲20-40%20-40%欧洲欧洲252538%38%中国中国8.97

2、%8.97%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澳大利亚17171717第3页,讲稿共49张,创作于星期三北京北京北京北京10.19%10.19%10.19%10.19%西安西安西安西安16.9%16.9%16.9%16.9%上海上海上海上海7.76%7.76%7.76%7.76%国内国内GERD的的流行病学流行病学第4页,讲稿共49张,创作于星期三发病机制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多由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的低下或频发松弛,食管体部的清除功能降低,胃排空延缓等因素所致。因此胃食管反流病既是酸相关性疾病更是一种动力性疾病。第5页,讲稿共49张,创作于星期三西医治疗西医通常采用强力的抑酸治疗虽然能很快地缓解症状,但对于

3、正常消化来讲是不利的。并且现阶段的促动力治疗还不能很好地解决同时存在的多种复杂的上消化道动力紊乱,同时影响胃食管反流的因素还有消化道激素等。因此,总的来讲,西医治疗方案应还是较为片面的,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且研究表明其近期疗效较好,但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第6页,讲稿共49张,创作于星期三中医药优势 中医药治疗本病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就在于运用辨证论治的原则可以发挥整体调节作用,包括调节消化道动力、胃酸分泌、胃肠激素水平等多个方面,是整体的调节过程。第7页,讲稿共49张,创作于星期三实验研究证据目前有人从中药药理的角度对治疗GERD的中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药在治疗本

4、病的临床应用中具有与西药相同的作用机理,如抑酸、保护黏膜、抗炎镇痛等多部位多靶点的作用特点;研究也发现,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过程中,能够明显提高血清胃泌素水平、降低模型大鼠食管黏膜浓度、明显降低食管粘膜的通透性、抑制酸反流、提高食管下段粘膜的pH值等,从而减少下食管括约肌松弛,促进疾病的恢复。第8页,讲稿共49张,创作于星期三中医病名胃食管反流病中医病名常根据患者的主症来确定,本病的主症为烧心、反酸、胸骨后灼痛不适、吞咽困难、咽部不适或异物感等,因此本病可分别属于中医学之“吐酸”、“胃脘痛”、“嘈杂”、“梅核气”等范畴。第9页,讲稿共49张,创作于星期三病因病机一为酒食所伤:因酒食不节,损伤

5、脾胃,酿生湿热,胸膈郁塞,胃气不和,吞酸噫气;二为寒邪患胃:外感风寒,寒邪犯胃,胃阳被遏,或过食生冷,中阳受伤,寒滞脾胃,湿浊内停,郁而成酸;三为情志失调:肝气郁结,横逆犯脾胃,则脾胃气机阻滞,日久郁而化热,胃气挟热上逆,而形成本病;四为脾胃虚弱:饮食不节,劳倦内伤,脾胃受损,运化不健,嗳气吐酸或泛吐清涎酸水。第10页,讲稿共49张,创作于星期三中医诊断依据主证:反酸、反胃、反食、烧心等。次证:脘腹不适、胸痛、嘈杂。诱因:饱食、脂餐、弯腰、咳嗽或前倾曲位。第11页,讲稿共49张,创作于星期三辨证思路确定病因确立病机确定病位确定病性第12页,讲稿共49张,创作于星期三确定病因注意询问诱发因素,是

6、否受寒、饮食是否失宜、有无情志失调、平素脾胃功能情况等。第13页,讲稿共49张,创作于星期三确立病机两胁胀痛,心烦口渴易怒等特点可明确为肝胃郁热证;胸骨后隐痛不适,嗳气,吞咽不顺,咽部异物感为气郁痰阻证特点;受寒发作,四肢不温,大便溏薄为脾胃虚寒证;吐酸伴咳嗽、气喘胸闷为肺胃不和证;反酸伴胸痛不移,入夜加重,吐咽不畅,为瘀血阻络证;舌红少苔、口干口渴、饥不欲食,胃脘胸前灼痛隐隐,为阴虚失濡表现。第14页,讲稿共49张,创作于星期三确定病位以反酸反食为主者,病位在胃与食管;伴胸痛邪胀者,病位在肝与胃;伴咳嗽气喘者,病位在肺、肝、胃;腹胀、胸闷、嗳气、反食,病在气分;胸痛固定不移,吐咽不畅,病在血

7、分。第15页,讲稿共49张,创作于星期三确定病性辨寒热:吐酸时作,口干口渴,舌红,苔黄厚,脉数为热证;反酸受寒后发作,饮食喜热,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沉为寒证。辨虚实:实则有如气滞、痰郁、食积、湿热、血瘀等表现;虚则如气虚、阴虚、阳虚等。第16页,讲稿共49张,创作于星期三中医辨证肝胃郁热证胆热犯胃证气郁痰阻证脾胃虚寒证肺胃不和证瘀血阻络证第17页,讲稿共49张,创作于星期三证型研究朱生墚等对12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证型研究发现:肝胃郁热型62例,占51.67;段国勋等研究了97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证型,结果为肝胃郁热型41例,占42.3;总之大量研究发现肝胃郁热为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证型;第18

8、页,讲稿共49张,创作于星期三肝胃郁热证治法:清泻肝火,和胃降逆选方:左金丸加味用药:黄连3g,吴茱萸1g,白芍15g,枳壳10g,青皮6g,陈皮6g,香附10g,丹皮10g,乌贼骨15g,瓦楞子10g第19页,讲稿共49张,创作于星期三胆热犯胃证治法:清化胆热,降气和胃选方:方选四逆散合金铃子散加减用药:软柴胡9,枳壳12,白芍12,龙胆草1,胆南星12,黄连3,竹茹12,茯苓12,白术12,郁金12,栀子12,金铃子9,延胡索12,甘草5第20页,讲稿共49张,创作于星期三气郁痰阻证治法:疏肝理气,开郁化痰选方:半夏厚朴汤加减用药:法半夏10g,厚朴10g,茯苓15g,苏梗10g,郁金10

9、g,陈皮6g,炒枳壳10g,桔梗5g,木蝴蝶5g,甘草3g第21页,讲稿共49张,创作于星期三脾胃虚寒证治法:温中散寒,和胃制酸选方:香砂六君子汤加减用药:广木香6g,砂仁3g(后下),党参15g,白术10g,茯苓15g,陈皮6g,半夏10g,吴茱萸3g,黄连1g,白豆蔻5g,丁香3g第22页,讲稿共49张,创作于星期三肺胃不和证治法:化痰肃肺,降逆和胃选方:旋复代赭汤加苏子降逆汤加减用药:旋覆花10g,代赭石20g,半夏10g,党参15g,苏子10g,厚朴10 g,陈皮10g,茯苓15g,贝母10g,杏仁10g,甘草3g第23页,讲稿共49张,创作于星期三瘀血阻络证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选

10、方:血府逐瘀汤合丹参饮加减用药:当归10g,生地黄15g,桃仁10g,红花5g,川芎10g,丹参15g,砂仁3g(后下),赤芍15g,枳壳10g,桔梗5g,牛膝10g,炒柴胡5g,煅瓦楞子20g,降香5g第24页,讲稿共49张,创作于星期三治法四要清清、润、通、降、润、通、降第25页,讲稿共49张,创作于星期三清肝胃郁热型症见反酸,胃中嘈杂,有烧心感,甚至胸骨后灼痛,口干喜冷饮,性情急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治以疏肝清胃,化郁泄热。方以化肝煎合左金丸加减。药用栀子、青皮、陈皮、川楝子、白芍、丹皮、黄连、吴萸、象贝母、甘草等。胆热上扰型以胸胁苦满,心烦而呕,口苦,咽干,脉弦为主症。宜小柴胡汤

11、加减。常用药有柴胡、黄芩、法半夏、党参、生姜、陈皮、炒竹茹、甘草等。第26页,讲稿共49张,创作于星期三润食道之通降,有赖于津液之濡润,若阴虚体质,或病久不愈,或过投辛燥之品,常出现阴液亏虚,濡润失司。诚如林佩琴所说“若胃过燥,嘈杂似饥,得食暂止,治当以凉润养胃阴。”若时作干呕,反酸,口燥咽干,舌红少苔,或有裂纹,脉细数。治宜滋阴养胃,理气降逆。方取麦门冬汤加减。药用麦冬、南北沙参、石斛、竹茹、法半夏、太子参、甘草等。若为口燥咽干,干咳少痰之肺胃阴伤。宜清养肺胃,甘寒生津。沙参麦冬汤加减。北沙参、麦冬、扁豆、玉竹、桑叶、地骨皮、天花粉、甘草。第27页,讲稿共49张,创作于星期三通“嘈杂有因气郁

12、者,脉沉而涩,宜开郁理气”(皇甫中明医指掌嘈杂证十),调气使通。如症见咽中不适,如有物梗阻,胸中窒闷,或泛酸、或兼见胁痛,舌淡红,苔白或白而微腻,脉弦。宜行气解郁化痰,方取半夏厚朴汤加减,药用法半夏、厚朴、茯苓、苏梗、生姜、佛手、浙贝母、全瓜蒌、娑罗子、甘草。第28页,讲稿共49张,创作于星期三通因阴亏血虚挟瘀致阳明不降,症见胸膈疼痛、吞咽不畅,大便坚,面色晦滞,形体瘦削,肌肤枯燥,舌红少津,或带青紫、脉细。宜养血行瘀使通。方选通幽汤加减,常用生地、熟地、当归、桃仁、红花、玄参、浙贝母、丹参、炙甘草。第29页,讲稿共49张,创作于星期三降食管属胃气所主,胃宜降则和。究其病机特点,总属胃气上逆所

13、致,故和胃降逆,为本病的基本治法。若胃脘痞满,嗳气频频,泛酸,恶心欲吐,舌质红,苔薄白,脉滑。宜和胃降逆,化痰下气。方取旋复代赭汤加减。药用旋复花、代赭石、法半夏、党参、大枣、生姜、沉香(后下)、刀豆壳、炙甘草等。第30页,讲稿共49张,创作于星期三降若嘈杂,胸骨后或剑突下疼痛,反酸或吐清水,胃脘痛,食欲不振,舌淡,苔薄白,脉细。宜理气温胃降逆。方取丁香柿蒂汤加减。药用丁香、柿蒂、良姜、炒香附、神曲、吴茱萸、炙甘草等。临床常用的降气之品有代赭石、旋复花、丁香、柿蒂、刀豆子、刀豆壳、莱菔子、莱菔叶、娑罗子等。第31页,讲稿共49张,创作于星期三降然降气非徒使用降逆之品,可根据不同的病机采用不同的

14、配伍方法达到使气机通降的目的,如胃气不和者,取陈皮、竹茹和之使降;肝气犯胃,气机上逆者,取黄连、吴萸、苏叶辛开苦降;气机郁滞,升降失调者,取枳壳、桔梗调气以降;阴虚失于润降,取麦冬、法半夏以润养使降;阳明积热,腑失通降,取大黄、甘草,或用决明子通阳明以降胃气。如此用药,方能丝丝入扣,这到预期的疗效。第32页,讲稿共49张,创作于星期三临证经验一、以柔为主,柔中配刚,慎防香燥伤阴二、始终注重通降胃气、流畅气机 三、注意调整脏腑功能,以达局部与整体的有机结合 四、久病不愈,当从痰瘀论治五、宜时时兼顾制酸与护膜,并重视生活调摄 第33页,讲稿共49张,创作于星期三一、以柔为主,柔中配刚,慎防香燥伤阴

15、 食管以柔空为特征,用药应时时注意濡润。饮食干涩欠利,咽中不适,嗳气,甚则胸骨后窒闷隐痛,舌质偏红,乃阴液不足之证,如径投香燥之品,则易阴伤难复。因此用药应以柔为主,常用沙参、麦冬、玉竹、生地等兼血虚者加当归、白芍、枸杞。然而过于养阴则碍气通行,宜同时柔中配刚,加用川朴花、绿梅花、佛手片等微辛而不燥烈耗阴的药物,否则阴伤气燥,气机不利。第34页,讲稿共49张,创作于星期三以柔为主,柔中配刚,慎防香燥伤阴即使辨证属于痰阻气郁,也应注意防止燥热伤阴,厚重之药中病即止。而若时作干呕、反酸、口燥咽干、反胃、舌红少苔,或有裂纹,则治宜滋阴养胃,理气降逆,药用麦冬、南北沙参、石斛、竹茹、法半夏、太子参、甘

16、草等。若为口燥咽干,干咳少痰之肺胃阴伤,宜清养肺胃,甘寒生津,用北沙参、麦冬、扁豆、玉竹、桑叶、地骨皮、天花粉、甘草。藕粉性性质甘凉濡润,兼能凉血护膜,用来调服中药成糊状,空腹半卧或平卧位服药,能直达病所,提高疗效。第35页,讲稿共49张,创作于星期三二、始终注重通降胃气、流畅气机 食管乃胃之系,为饮食通路,其气与胃气相通。胃气以降为和,以通为顺,二者相互影响。胃气郁滞则食管气机不利,胃气上逆则加重反食反流。现代研究也证实,GERD发病中胃十二指肠因素占很大比重,表现为胃排空延迟,胃窦运动功能受损,收缩频率降低和收缩不协调,影响胃内压变化,容易触发一过性LES松弛,同时还存在着十二指肠胃食管反

17、流,本病本质上是动力障碍性疾病。因此,本病治疗中应始终注重通降胃气、流畅气机。临床常用的降气之品有代赭石、旋覆花、丁香、柿蒂、刀豆壳、刀豆子、莱菔子、婆罗子等。第36页,讲稿共49张,创作于星期三始终注重通降胃气、流畅气机但降气之法并非单纯使用降逆之品,可根据不同的病机采用不同的配伍方法达到使气机通降的目的,如胃气不和者,取陈皮、竹茹和之使降;肝气犯胃,气机上逆者,取黄连、吴茱萸、苏叶辛开苦降;气机郁滞,升降失调者,取枳壳、桔梗调气以降;阴虚失于润降,取麦冬、法半夏以润养使降;阳明积热,腑失通降,取大黄、甘草,或用觉明子通阳明以降胃气。第37页,讲稿共49张,创作于星期三三、注意调整脏腑功能,

18、以达局部与整体的有机结合 朱丹溪云:“吞酸者,湿热郁积于肝而出于肺胃之间。”本病的发生亦与肺、肝、脾关系密切。应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兼顾肝、肺、脾等以提高疗效。第38页,讲稿共49张,创作于星期三调肝 肝之疏泄功能失调在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叶天士云:“肝郁不舒,味酸脘闷。木火郁于中焦,脘痛嘈杂”。高鼓峰云:“凡为吞酸,尽属肝木,曲直作酸也”。林佩琴云:“相火附木,木郁则化火,为吞酸胁痛”。医通曰:“嘈杂与吞酸,皆由肝气不舒,木挟相火以乘脾土。”第39页,讲稿共49张,创作于星期三调肝临床上,常宜疏肝泻肝。疏肝以柴胡、郁金、绿萼梅、玫瑰花、佛手;泻肝以川楝子、栀子、丹皮、青皮,若肝火甚者,宜酌加

19、左金丸、抑青丸。然肝为刚脏,职司疏泄,治疗不宜纯刚纯伐,而宜刚柔相济,灵活选用白芍、当归、宣木瓜、甘草以养柔肝。第40页,讲稿共49张,创作于星期三调肺 正如刘完素说:“酸者,肝木之味也,由火盛制金,不能平木,则肝木自甚,故为酸也”,该病与肺脏有一定关系。肺属金,金能制木,防其过亢而克犯脾土;肺主气,主肃降,肺气肃降有利于胃气和降,肺气上逆可影响中焦气机升降。肺胃不和,胃气上逆,亦可致酸水上泛。治疗上宜降肺气为主,如用调肺气升降之桔梗,枳壳等,或用杏仁、瓜蒌、苏子等宽胸降气之品。火盛伤金,肺阴不足,不能制木,曲直作酸,治当滋阴润肺,如用南北沙参、麦冬。第41页,讲稿共49张,创作于星期三调脾(

20、胃)经云:“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叶天士云:“嘈有虚实真伪,其病总在于胃。”说明该病与脾胃密切相关。脾胃互为表里,同居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共同维持中焦气机升降,若脾不升清,则影响胃之降浊。第42页,讲稿共49张,创作于星期三调脾(胃)对气机升降失调而痞闷甚者,取辛开苦降之义,用半夏泻心汤加减;对中焦气虚者,大抵遵东垣之法,宜补中益气,常选用香砂六君子汤之类而收效;对泛酸明显,食不知味,苔垢腻者,宜化湿健脾,选苍术、菖蒲、神曲。对津液不足以濡润者,应遵叶天士“虚嘈当补脾阴,养营血,兼补胃阴,甘凉濡润,或稍佐微酸,此脾阴虚而胃家燥也”之旨,选用益胃汤加减。对久病无反酸,饥

21、而不欲食,食不知味,属阴伤甚者。宜酸甘化阴,在滋阴的基础上酌加白芍、甘草、乌梅。第43页,讲稿共49张,创作于星期三四、久病不愈,当从痰瘀论治 从痰论治:若嘈杂伴胸闷痰多,胆怯易惊,失眠多梦,泛酸或呕苦,舌淡红,苔白腻微黄,脉滑数。宜理气化痰,清胆和胃。用温胆汤加减。若见胸脘灼痛,胃脘痞满较著,按之则痛,恶心欲吐,偶有泛酸吐痰,舌淡红,苔黄腻,宜清热涤痰、行气降逆。宜小陷胸加枳实汤。第44页,讲稿共49张,创作于星期三久病不愈,当从痰瘀论治从瘀论治:症见嘈杂、胸骨后压痛或心窝部刺痛,咽干口燥,但不欲饮,舌质淡暗,边有瘀点。病情轻者,宜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丹参饮加减;胸闷刺痛较明显,或有心悸者,

22、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血府逐瘀汤加减。痛甚加延胡索、降香。胸闷明显,似有重物压其上,宜宽胸通络,取旋复花汤加减。若瘀血明显,胸骨后疼痛较著者,调入云南白药,其效甚良。若瘀血久留,偶见肢端麻木刺痛者,少加虫类药如穿山甲等剔络逐瘀。第45页,讲稿共49张,创作于星期三久病不愈,当从痰瘀论治痰瘀合治:若痰瘀搏结,胸膈疼闷,吞咽不畅者,宜在活血化瘀的基础上,酌情选用黑白丑、槟榔、五灵脂、娑罗子、全瓜蒌、姜半夏、陈皮、茯苓等。若为Barrett食管,可加用急性子、威灵仙、半枝莲、白花蛇舌草、鹅管石。第46页,讲稿共49张,创作于星期三五、宜时时兼顾制酸与护膜,并重视生活调摄 结合现代医学的认识,本病多与

23、胃酸反流有关,故治疗常针对性选用一些制酸止痛之品。一般而言,反酸兼瘀血者,宜选瓦楞子;胃痛吐酸明显者,选乌贼骨;挟热夹痰宜选浙贝母;阴虚泛酸者,宜选煅牡蛎;护膜常选白及、三七、藕粉一起调服。第47页,讲稿共49张,创作于星期三宜时时兼顾制酸与护膜,并重视生活调摄注意生活的调摄:要鼓励病人保持乐观的情绪,努力做到“移情易性”。睡觉应保持头高位;避免餐后卧床或睡前进食;避免饱食、酸性食物及高脂食物、刺激性食物,如咸菜、巧克力、动物油脂、浓茶、咖啡等。证治汇补云:“吞酸,小疾也,然可暂不可久,久而不愈,为膈噎反胃之渐也。”颇符合本病的病理演变,临证应给予重视。只有多种方法有机结合和综合治疗,并给予患者生活上具体指导,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第48页,讲稿共49张,创作于星期三感感谢谢大大家家观观看看第49页,讲稿共49张,创作于星期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资格考试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