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扭转的线诊断与鉴别诊断精选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胃扭转的线诊断与鉴别诊断精选PPT.ppt(3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关于胃扭转的线诊断关于胃扭转的线诊断与鉴别诊断与鉴别诊断第1页,讲稿共32张,创作于星期三 胃扭转(胃扭转(gastric volvulusvolvulus)为胃部分或全部发生旋)为胃部分或全部发生旋转,胃大小弯位置发生变化,可导致胃内梗阻。它是引起转,胃大小弯位置发生变化,可导致胃内梗阻。它是引起小儿呕吐最常见的原因。过去认为本病少见,近年随着对小儿呕吐最常见的原因。过去认为本病少见,近年随着对原因不明的小儿呕吐所进行的胃肠道钡餐检查增多,发现原因不明的小儿呕吐所进行的胃肠道钡餐检查增多,发现本病,尤其是特发性胃扭转,是儿科的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本病,尤其是特发性胃扭转,是儿科的一种常见而重要的
2、疾病,已越来越多地受到临床医师的普遍关注。上消化道疾病,已越来越多地受到临床医师的普遍关注。上消化道造影目前是确诊本病的重要检查方法。造影目前是确诊本病的重要检查方法。第2页,讲稿共32张,创作于星期三病因 胃扭转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大多数学者认为应包括胃本身的内在原因引起的原发性胃扭转,以及胃以外的原因引起的继发性胃扭转。第3页,讲稿共32张,创作于星期三原发性胃扭转原发性胃扭转 1、胃韧带因素正常情况下,胃长轴由肝胃韧带,肝脾韧带,胃结肠韧带固定。胃横轴由胃膈韧带和附着于腹膜后的十二指肠固定。当进食后胃腔扩大时,由于胃的支持韧带异常松驰,即可发生胃扭转。2、先天体位胃扭转多
3、于生后即出现呕吐。提示这类患儿可能在胎儿时期就存在胃扭转,且与胎儿期的体位有关。如纵产式头先露者,胎儿在母体中因重力作用胃垂向横膈,易形成器官轴型胃扭转。而横产式易形成网膜轴型胃扭转。第4页,讲稿共32张,创作于星期三 3、出生后体位新生儿长时间处于平卧位,平卧位也使胃易于翻转。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儿胃扭转发病率减低,也有助于说明小儿胃扭转多半发生于新生儿的原因。4、肠道积气过多由于吸乳及哭闹而咽下大量气体,且肠内容物发酵产气,致新生儿肠道大量积气,积气扩张肠袢(尤以横结肠)向上推移胃,可导致胃扭转。第5页,讲稿共32张,创作于星期三 5、有人认为胃扭转与饱餐后突然体位改变,重力不平衡有关。6、
4、国内有作者报道还可能存在隐性膈肌发育薄弱,或膈肌大面积肌层及粗大胶原纤维层缺如,而尚未引起膈膨升或缺损。由于胸腔负压的吸引,可拉长胃周围韧带而造成扭转。第6页,讲稿共32张,创作于星期三继发性胃扭转继发性胃扭转 最为常见的原因是膈疝、膈膨升。其他还有如腹腔内粘连、束带膈神经麻痹、腹膜粘连等可使腹内压升高,胸内压降低的因素。第7页,讲稿共32张,创作于星期三流行病学 国外作者报道,胃扭转发病年龄范围为05岁(平均2.5岁),其中15%病例在出生后即可被诊断,20%在婴儿期诊断,40%在一岁前诊断,82%在5岁前被诊断。发病无显著性别差异,但男孩发病率稍高。国内苏州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统计100例患
5、者中,男女比例为1.7:1。第8页,讲稿共32张,创作于星期三临床表现 胃扭转的临床表现变化多样,依赖于胃扭转的程度和梗阻程度而定。约30%患儿可出现严重腹胀、难治性呕吐及胃管难以插入胃内的典型胃扭转症状。(B o r c h a t 和 L e n o r m a n t 三联征)约70%儿童只出现部分典型症状。此外,儿童急性胃扭转时还可出现胸痛、吞咽困难、消化不良和急性呼吸道症状,如肺炎等。在反复呕吐的婴儿中,约20%为慢性胃扭转患儿,表现为上腹痛、早饱、呕吐、间歇性咽下困难、易怒、生长发育迟缓等症状,症状多具有间歇性,可持续数周至数年。第9页,讲稿共32张,创作于星期三影像学特点 目前,
6、临床应用的主要检查手段有X线平片、消化道造影检查。(一)腹部平片腹平卧位片显示,两侧横膈位置正常,膈下无游离气体,两侧腹脂线清晰,胃肠管胀气。腹立位平片,提示胃扩张伴气液平面,胃泡影减小,或表现为胃内出现两个气液平面,无论卧位或立位腹平片均无法作出胃扭转诊断。第10页,讲稿共32张,创作于星期三消化道造影消化道造影 胃扭转X线分型是基于胃扭转的轴线而确定的。按文献报道,分类方法及X线表现归纳如下:第11页,讲稿共32张,创作于星期三器官轴型胃扭转器官轴型胃扭转 即以贲门、幽门为两个固定点连成纵轴线,胃沿此轴扭转。由于胃小弯较短,而贲门、幽门相对固定,使胃大弯较易沿器官轴向上扭转,多数病例中胃大
7、弯从前方向上扭转。此型较常见,约占全部胃扭转病例的61%,主要发生于膈肌异常患儿。第12页,讲稿共32张,创作于星期三影像表现为:大小弯位置翻转:多为部分翻转型,由于大弯上翻小弯下降,使大弯变成凸面向上弧,小弯变成凹面向下弧。全部翻转胃上缘弧线光整,部分翻转胃上缘呈“双峰状”改变,其左峰为正常胃底,右峰为上翻大弯。第13页,讲稿共32张,创作于星期三 胃内双液面:立位检查可见胃内出现双液面,在斜位上双液面呈阶梯状,大量吞钡后“双液面”转变“大液面”。苏医采用分次服钡液,显示上述“液面征”尤为典型。造影剂服用量由少到多,分2次服,总量4050ml为宜,第一次可发现“双液面”,第二次形成“大液面征
8、”。检查时体位立卧位交替,加摄斜位,因为上述诸多影像征象不会在一个体位上发现。第14页,讲稿共32张,创作于星期三 大弯侧扭转角形成:该角为上翻胃大弯与未上翻胃形成交界角。十二指肠球倒挂:指十二指肠球低于胃幽门部伴腹段食管延长。假性十二指肠曲扩大:胃的扭转使胃窦部狭长并与十二指肠相连形成一大半圆胃粘膜紊乱。第15页,讲稿共32张,创作于星期三第16页,讲稿共32张,创作于星期三第17页,讲稿共32张,创作于星期三网膜轴型胃扭转网膜轴型胃扭转 胃沿小网膜纵轴(即胃横轴)扭转,即以胃大小弯中点连线为轴从右向左扭转。此型多发生于膈肌正常患儿。此型约占全部胃扭转病例的27%。第18页,讲稿共32张,创
9、作于星期三影像学表现为:影像学表现为:胃窦部左移。胃窦部左移。贲门幽门距离缩短。贲门幽门距离缩短。胃体球状变形,系大小弯部分交换后胃窦部向左上方翻转胃体球状变形,系大小弯部分交换后胃窦部向左上方翻转所致。由于新生儿胃体小,扭转部分相互重叠多,不易出现所致。由于新生儿胃体小,扭转部分相互重叠多,不易出现成人型胃扭转的环影透光区,而仅表现为胃体缩小呈球状,成人型胃扭转的环影透光区,而仅表现为胃体缩小呈球状,这与成人型胃扭转不同。这与成人型胃扭转不同。胃窦部交叉角,指左上移的窦部与胃底或食道下端相交成胃窦部交叉角,指左上移的窦部与胃底或食道下端相交成的夹角。的夹角。胃粘膜十字交叉且腹段食管不延长。胃
10、粘膜十字交叉且腹段食管不延长。球部倒挂,假性十二指肠曲扩大;与器官轴型有相似改变。球部倒挂,假性十二指肠曲扩大;与器官轴型有相似改变。第19页,讲稿共32张,创作于星期三第20页,讲稿共32张,创作于星期三第21页,讲稿共32张,创作于星期三鉴别诊断 1、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为幽门环形肌肥厚所致幽门管腔狭窄而致胃扩张,钡餐显示胃内大量潴留液,胃蠕动波增强,钡剂通过幽门困难,可见胃食道返流。胃窦的幽门前区呈鸟嘴状突起,指向十二指肠球部,蠕动波到达时更明显。幽门管呈细线状,可见平行细线条状影,即“双轨征”,为钡剂通过肥厚的幽门肌皱襞隙所致。第22页,讲稿共32张,创作于星期三第23页,讲稿共32
11、张,创作于星期三 2、水平横胃 与胃扭转鉴别困难。周元春等人认为其特点是胃呈水平横行位于上腹中部之膈下,胃大弯与胃小弯不易辨认。十二指肠球部常水平弯向胃窦后方,球顶指向脊柱,这与胃扭转时的球顶向下显然不同,也是两者的鉴别要点之一。第24页,讲稿共32张,创作于星期三第25页,讲稿共32张,创作于星期三 3、瀑布型胃 其特点为只有一个液平面,胃窦低于胃底,贲门不下移,且无胃大弯与小弯的翻转。第26页,讲稿共32张,创作于星期三第27页,讲稿共32张,创作于星期三 4、贲门弛缓(胃食管返流)呕吐为非喷射性,喂奶后平卧位、啼哭或挣扎时(腹内压力增加)或压腹时更易呕吐,竖立位可防止。无胃蠕动波。钡餐X
12、线检查见贲门畅开,当卧位扪压腹部时,钡液即从胃返流到食管内。第28页,讲稿共32张,创作于星期三第29页,讲稿共32张,创作于星期三治疗治疗 临床需根据疾病表现确定治疗方案。急性胃扭转应立即手术干预。国外报道,进行胃肠减压,可防止胃壁的缺血与坏死。但由于小儿胃壁肌层薄弱,在胃扩张状态下,减压时使用胃管有发生穿孔的危险,故大多数作者提倡胃造瘘术置管减压。还有人提出采用胃造瘘并固定胃前壁,即便于喂养又减少创伤,疗效也满意。第30页,讲稿共32张,创作于星期三 2、慢性胃扭转可采取保守治疗。用手按摩上腹部或改变体位时可自行复位。胃排空与体位有关,右侧卧位优于仰卧位。因为右侧卧位时食物流入胃体及幽门窦部,气体留在胃底部而易于排出,部分患儿随年龄增长呕吐症状将自行消失,生长发育一般不会受到影响。在保守治疗的同时还要注意急性发作的可能性。第31页,讲稿共32张,创作于星期三感感谢谢大大家家观观看看第32页,讲稿共32张,创作于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