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评估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灾害评估报告.doc(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前言 受甘肃林海水利水电投资有限公司委托,甘肃有色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承担了甘肃省夏河县大夏河阿一山水电站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本工程评估主体为阿一山水电站引水枢纽、引水隧洞和发电厂房等建设场地,评估的目的和要求是阐明工程建设场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分析论证工程建设区各种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提出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建议;对建设场地的适宜性作出评价。具体任务是:1、研究评估区范围内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地质条件与地质灾害的内在联系;2、查明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规模、稳定程度及危害对象、危害程度等,对各灾种分别进
2、行危险性现状评估;3、结合工程场地地质条件及工程类型、规模,分析预测水电站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及建成使用后,地质环境与工程之间的相互影响;分析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及其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段、灾害的类型及危险性;4、分析评价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5、对工程建设场地的适宜性作出评价;6、提出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建议。评估工作的主要依据有:(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2)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文及其附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3)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
3、估工作的通知>的通知(甘国土资环发200415号);(4)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5)甘肃省国土资源厅2003年颁布的甘肃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技术要求;(7)甘肃省夏河县大夏河阿一山水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8)甘肃省夏河县大夏河阿一山水电站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第二分院)。 第一章评估工作概述第一节工程概况与征地范围一、工程概况 夏河县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全县辖3镇、11乡,总人口7.78万,其中藏族占72%;2002年全县国民生产总产值为2.28亿元,农牧
4、民人均收入1450元,夏河县是国家扶贫开发的重点县。 阿一山水电站位于甘肃夏河县的大夏河干流桑科土门关的达麦乡段,是大夏河梯级开发的第六座小水电工程,本水电站采用引水式方案开发,枢纽建筑物挡水高度为5.51m,正常蓄水位2778.45m,最大净水头48.7m,最小净水头44.0m,保证出力0.84 MW,电站设计引水流量13.06m3/s,设计保证率为P=85%,多年平均发电量2206万KWh,装机年利用4411h。 本工程初设拟定两个方案,设计采用上坝线方案,即处于达麦乡下游1.37km河段为上坝线方案。工程主要建筑物由引水枢纽、引水隧洞和厂区三部分组成。 引水枢纽采用闸坝结合的布置方式,从
5、左至右依次为:左岸溢流坝长10.8m,泄洪冲砂闸长17.2m,右岸泄冲闸上游布置引水建筑物进水口。 引水建筑物主要由进水口、隧洞、调压室、压力管道组成。 进水口位于河道右岸,其底板高程为2773.25m,并通过喇叭口与隧洞连接。 隧洞全长2387.45m,断面为圆形,洞径3m。 调压室为阻抗式,总高度25.13m,内径6m。 压力管道采用集中供水方式,管道为采用Y形布置,总管直径2.3m,长90.11m;两条岔管与水轮机连接,管径1.6m,总长60.84m。 厂区位于河道右岸,主厂房长25.33m,宽10.6m,内置两台HLA551WJ90(SFW250010/1730)卧式水轮发电机,装机2
6、2.5 MW,机组中心距8.5m。副厂房布置于主厂房上游,长25.33,宽7.5,设有中央控制室、高压开关室等。升压站位于主厂房左侧40m,占地2520m。厂区设401.5m的护岸。 该工程距夏河县城18km,距兰州市约270km,距合作市67km,对外交通较为便利二、征地范围阿依山水电站主要建筑物由引水枢纽、引水建筑、厂区三部分组成。工程完工后无淹没耕地,工程永久占地19.2亩(图1-2),其中枢纽区占地6.7亩,管理区占地2亩,厂区占地6亩,道路占地4.5亩;土地类别是:耕地4亩,弃耕地0.7亩,坡地11.8亩,河道2.7亩。另需占用河漫滩20亩,作为弃渣场地,工程完工后平整铺土,植树造林
7、。 第二节以往工作程度 区内先后有多行业在此开展了区域地质和水文、工程、环境、灾害地质等方面的工作,基本查明了区内的构造、地层,对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和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等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为本次评估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主要有:1、甘肃省区域地质志,甘肃省地矿局,1989年; 2、1:100万甘肃省水文地质图及说明书,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2005年;3、1:20万合作幅地质图及说明书,甘肃省地质局第一区测队,1972年;4、1:20万循化幅地质图及说明书,甘肃省地质局第一区测队,1972年;5、甘肃省东部地质灾害研究,甘肃省地勘局水文一队,1993年;7、大夏河阿一山水电站工
8、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2006年;(8)大夏河阿一山水电站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2006年。第三节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1、工作方法(1)充分收集利用已有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气象、水文及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影响等方面的资料;(2)进行场地地质地貌与地质灾害调查,以1:50000地形图为工作底图,调查点采用GPS定点,并进行地质灾害致灾灾情访问、数码相机拍照、填制表格等;(3)室内资料整理、综合研究,进行评估报告编写。2、工作开展情况2006年4月下旬接受委托后,院成立了专门项目组,认真收集有关区域地质、水文、工程、环境、灾
9、害地质和气象、水文等资料,并根据技术要求,结合建设项目特点对地质环境条件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初步确定了评估级别和评估区范围,于2006年5月2日5月3日进行了野外调查工作,随后开始室内资料整理和评估报告的编写工作,于2006年5月15日完成评估工作。共计投入技术人员5人。3、完成工作量完成的主要工作量见表1-1。表1-1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表项 目单 位数 量说 明调查面积km26.5以工程为中心展开调查调查路线km10包括穿插路线灾害调查点处2崩塌、泥石流收集利用资料份5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气象、水文等现场访问人.次 3本地居民、年老者为主地质照片 张17 4、工程质量评述评估工作程
10、序严格按技术要求进行(图1-3),充分收集了评估区及周边已有资料,认真细致地开展野外地质调查和访问;各项工作严格按全面质量管理和ISO9001标准要求进行全过程标准化管理,并通过内部三级校审。工作程序、工作内容、工作精度等均满足技术要求规定。第四节评估范围与级别的确定一、评估范围 根据技术要求,结合本区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的分布和发育特征以及工程建设特点,确定评估范围为:以大夏河为轴线,两侧外推至斜坡第一分水岭,泥石流沟适当向沟脑延伸,上、下游分别以水库回水位和场区边界分别向外延伸500800m。评估面积约2.80km2。二、评估级别的确定1、建设项目的重要性 电站总装机容量5MW,保证出力
11、0.84 MW,最大净水头48.7m,最小净水头44.0m,电站设计引水流量13.06m3/s,多年平均发电量2206万KWh,装机年利用4411h。电站工程总投资3547.78万元,工程静态总投资3396.2万元,工程永久占地19.2亩。工程规模属等小(2)型。依据技术要求5.8.2条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该项目属一般建设项目。2、地质环境条件 该建设工程位于我省的地质灾害低易发区。评估区地形较简单,地貌类型单一,岩相岩性变化不大,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较好,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一般,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属一般。综合分析确定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3、评估级别 根据拟
12、建工程的重要性和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按技术要求分级标准,拟建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为三级。第二章地质环境条件第一节气象、水文一、气象 本区属甘南高原气候,具有冬季较长、夏季较短、温差较大等特点。据夏河县气象站资料,年平均气温2.6,一月平均气温-9.0,七月平均气温12.8,极端最低气温-26.7,极端最高气温28.9。全年日照时数2296h。多年平均降水量444.4mm,主要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1%;多年平均年蒸发量1134mm。年最大积雪深度16cm,最大冻土深度139cm。以SW风为主,最大风速16m/s,平均风速2.2m/s。二、水文1径流量 阿一山水电站坝址处流域面积
13、为1977km2,其上游15km处设有夏河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积为1692km2,该站有1961年2004年共44年的水文资料,据此可以求得阿一山坝址处的径流量求得阿一山坝址处径流量后,即可求得阿一山坝址处不同保证率的计算值及采用值。表2-2 阿一山坝址处径流量项目均值(m3/s)CVCS/CV流量(m3/s)P=15%P=50%P=85%计算值9.860.392.013.99.365.97采用值9.90.422.014.39.35.962洪水 夏河水文站于1935年、1941年两次实测历史洪水为443m3/s和324m3/s,据此采用频率法可以求得阿一山坝址多年平均洪峰流量为75m3/s,而百
14、年一遇洪峰流量为452 m3/s(表2-3)。根据夏河水文站实测资料对比分析,阿一山水电站主汛期在69月,其余时段为非汛期,不同时段洪水流量如表2-4。表2-4 阿一山水电站不同时段洪水流量表月份1234569101112P=10%9.658.2913.064.380.41615031.315.6P=20%8.37.310.944.159.99438.624.212.7水量单位:m3/s3泥沙根据夏河站实测资料,可求得阿一山水电站坝址处输沙率为12.5kg/s,含沙量为1.26kg/m3,1月、2月及翌年11月、12月河水基本不含泥沙,7、8、9三个月泥沙含量最高。4冰情 一般在11月中旬至1
15、1月下旬,河道两岸开始结岸冰,随着气温下降,冰花增多,但不封冻,岸冰厚0.3m左右,每年3月中旬前后开始消冻。第二节 地形地貌 甘南高原的夏河地区属于间歇性隆升的山地,地势是西南高、北东低,海拔27003600m之间,切割深度100700m之间。受内外地质应力作用,大夏河河谷两侧山体为构造侵蚀中山区,河谷则为区内侵蚀堆积地带,由阶地及漫滩构成,是第四系主要堆积场所。评估区属于山间河谷地段,河谷宽、窄相间,呈葫芦状,窄谷段河谷呈“V”形,两岸岩体陡峭;宽谷段河谷呈“U”字形,谷宽1501000m,两岸山坡较陡,坡度一般为3060。一般阴坡分布有较为茂密的乔、灌木林地。阳坡大多地段为草地,局部地段
16、基岩裸露。大夏河河谷在阿一山坝址段河谷狭窄,右岸为陡坡,左岸为、级阶地,阶地宽约150m,河床比降较大,约为24;在阿一山电站厂房段,河谷较为宽阔,约600m,两岸可见级阶地。 在阿一山坝址厂区的大夏河河谷段,两岸支沟及冲沟发育,较大的支沟有左岸的姜玛沟和右岸的达麦沟两条。姜玛沟长约5km,沟床比降1015%,属常年性流水沟谷,流量0.050.1m3/s;达麦沟长约20km,沟床比降1520%,属常年性流水沟谷,流量0.10.3m3/s。在各支沟及冲沟的沟口一般都发育大小不等的洪积扇,洪积扇堆积于、级阶地上,扇面倾向河道,地形相对开阔。表层植被发育,或为草地、或被垦为耕地。除冲沟及切沟外,未见
17、有强烈的泥砂及碎块石堆积物,表明本区新近冲、洪积不发育。第三节 地层岩性1、二叠系碎屑岩类(P) 属滨海相碎屑岩建造,经浅变质作用而形成的灰黑色、青灰色中厚层状板岩、变质砂岩、碳质板岩及含砾灰岩。岩层单层厚0.21.0m,岩体节理较发育,节理闭合较好,锺击沿节理面裂开。除局部地段外,岩体抗风化能力较强,稳定性较好,往往形成陡坡或陡壁,如坝址右岸段。 岩层产状:17010;发育两组节理:29075,间隔0.3-0.5m, 节理为平直,微张,延伸长度3.0-5.0m;5060,间隔0.3-0.8m, 节理为较平直,微张,延伸长度2.0-3.0m。2、第四系(Q)区内第四系堆积物成因类型较多,分布于
18、河床、河漫滩及阶地、沟谷、山麓岸坡,主要为冲积、洪积、坡积、崩积及混合成因的松散堆积层。中更新统(Q2)为大夏河级阶地冲洪积堆积物(Q2al-pl),具二元结构,上部为土黄色、浅褐黄色,砂质粉土,以粉粒为主,结构密实,厚37m。下部为青灰色砂砾卵石,砾卵石成份以砂岩为主,粒径5100mm,最大500mm,呈次圆浑圆状,泥钙质半胶结。上更新统(Q3)构成大夏河、级阶地,在左右岸均有堆积,发育不对称。级阶地(Q31al-pl):上部为土黄色砂质粉土,厚725m,以砂粒、粉粒为主,土质均匀,结构较密实,底部含粒径50mm左右钙质结核。下部为青灰色砂砾卵石,厚510m,砾卵石成份主要为砂岩,板岩,砂为
19、中细砂,含量20%左右,密实,半胶结。级阶地(Q32al-pl):上部为浅黄色粉土,厚720m,以粉粒为主,土质均匀,结构较密实。下部为青灰色砂砾卵石、漂石,厚约10m,砾卵石成份主要为板岩,砂为中细砂,含量2030%左右,较密实。全新统(Q4)分布于斜坡坡脚、河漫滩及、阶地。级阶地(Q41al-pl):上部为土砂质粉土,以粉粒为主,土质均匀,结构中密,厚38m。下部为青灰色砾卵石、漂石,厚510m,砾卵石及漂石成份以砂岩、变质砂岩为主,次为灰岩,粒径一般5080mm,呈次圆浑圆状,松散,分选性差。级阶地(Q42al-pl):上部为土黄色砂质粉土,以砂粒、粉粒为主,土质较均匀,结构中密,厚0.
20、51.5m。下部为青灰色砾卵石、漂石,厚510m,砾卵石及漂石成份以变质砂岩为主,次为灰岩,粒径一般50100mm,最大500mm,呈次圆浑圆状,松散,分选性差。河床及河漫滩(Q42al-pl):为青灰色砾卵石、漂石,厚312m,砾卵石及漂石成份以变质砂岩、灰岩,粒径一般50100mm,最大800mm,呈次圆浑圆状,松散,分选性差。坡积物(Q4dl):为青灰色砂碎石、碎块石,厚13m,成份以变质砂岩、板岩为主,粒径一般2080mm,松散,分选性差,表层多为0.3m厚的粉土。人工堆积物(Q4r):主要为人工路基碎石土,厚度18m不等,主要分布在临夏夏河公路沿线。第四节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一、
21、地质构造 评估区在大地构造上处于祁吕弧形西翼褶皱带,尕坑山复背斜的西南翼。早期曾受强烈的北西、南东向压应力作用,形成轴向E50左右的尕坑山复背斜,后期又受到河西系NWW、SEE向压应力改造,使得大夏河北岸岩层走向多呈NE-SW向,而河谷南岸岩层走向多偏转为近SN向。 评估区内岩层褶曲(扭曲)发育,走向多呈北北东向,褶曲两侧岩层倾角较陡,多在50以上,对称或不对称分布,形成褶曲多为紧闭合型,褶曲枢纽多为小角度倾伏,宽度1050m,褶曲总体走向北北东向,由于褶曲(扭曲)发育,岩层多呈“S”形或反“S”形弯曲。 由于评估区范围较小,前第四系地层单一,无深断裂分布。2、新构造运动及区域地壳稳定性 评估
22、区未发现有晚更新世以来的断裂形迹。从大夏河河谷两侧阶地发育程度及其特征分析,级以上阶地皆为基座式阶地,且各级阶地相对高差较大,为1540m,其中级阶地高出河床100120m;级阶地属于堆积型阶地,基座低于现代河床。说明,挽近以来以区域性不均匀升降运动为主。第五节 工程地质条件 评估区坝址段河谷狭窄,其余地段河谷宽阔,河道靠近河谷右岸,局部居于河谷中部,河道宽2040m,平水期水面宽1015m,水深一般0.51.5m。河谷两岩、级阶地发育,级阶地后缘为基岩山坡。 评估区主要分为两类工程地质区,山区为坚硬中厚层状变质岩体分布区;河谷区为第四系碎石土和粉土分布区。 坚硬中厚层状变质岩:主要由二叠系板
23、岩构成,岩石干密度2.72.78g/cm3,软化系数0.690.79,饱和态变形模量3.9103MPa4.9103MPa,泊松比0.120.13,内摩擦角3537,凝聚力11.215.0 MPa,单轴饱和抗压强度4142.5 MPa。 碎石土:由第四系砂砾卵石组成,一般卵漂石占6070%,砾石占2025%,砂占510%。天然密度22.2g/ cm3,干密度1.942.0 g/ cm3,平均相对密度0.63。砂砾卵石地基承载力标准值0.450.5 MPa,变形模量4050 MPa,抗剪摩擦系数0.5,砾石/砼摩擦系数0.5,开挖边坡比1:1.251:1.5,水下部分1.751:2。 粉土:天然含
24、水量4.56.2%,天然密度1.361.58 g/ cm3。其中砂粒占1418%、粉粒占7580%、粘粒占6.910%,不均匀系数44.2。液限2527%,塑限15.516.4%,塑性指数9.310.6,天然状态干密度1.321.43 g/ cm3,击实后土体的最大干密度1.681.7 g/ cm3,最优含水量15.416.7%,渗透系数9.910-6cm/s。第六节 水文地质条件 评估区地下水的形成、分布、埋藏与含水层的富水性受控于区内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气候条件,按地下水赋存条件和含水层性质,可分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类。1、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潜水主要分布于大夏
25、河河谷及两侧支沟近沟口一带,赋存于冲积、冲洪积、崩坡积砂砾卵石、块石、碎石的孔隙中,为潜水。含水层厚度一般为510m,水位埋深较浅。主要接受地表水、大气降水及基岩裂隙水的补给,自两侧向大夏河河谷径流,最终排泄于大夏河中。冲积、冲洪积砂砾卵石层渗透性较强,据勘察抽水试验成果,同时向沿河流河床含漂石砂卵砾石层单井涌水量1001000m3/d,渗透系数K=1.422.810-2m/s。据地下水水质分析成果,该类型地下水矿化度0.40.5g/ L,水化学类型为HCO3-Ca2+-Mg2+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侵蚀性。2、基岩裂隙水 在区内分布广泛,赋存于二叠系板岩、变质砂岩等的构造和风化裂隙中
26、,以潜水为主,埋藏和分布不均匀,水量总体较贫乏, 在个别沟谷有泉水出露,单泉流量一般为0.051.0 L/s,枯季地下径流模数13 LS.2,局部地层破碎地段赋存地下水较为丰富。该类水主要接受地表水、大气降水及第四系孔隙水的补给,径流途径较短,多排泄于河沟谷区。水质普遍较好,矿化度小于1g/ L,水化学类型以HCO3-Ca2+型为主,对混凝土无侵蚀性。第三章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第一节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 经野外实地调查和对已有成果资料的综合研究分析,评估区发育的主要地质灾害有崩塌隐患(危岩)和沟谷泥石流两种。一B1崩塌(危岩) 本次调查崩塌1处,位于水电站坝址下游150m处、大夏河右岸(图3-
27、1)。崩塌处于大夏河二级阶地后缘的山体边坡处,山体由二叠系板岩组成,表层残坡积层厚约1.0-2.0m,下部由于人工开挖基岩裸露。斜坡坡向N10E,坡度约5560,坡高3040m。岩层产状15035,发育两组节理:26078,间隔0.3-0.4m,节理面平直,微张,延伸长度2.5-3.0m;35080,间隔0.5-2.0m,节理面平直,微张,延伸长度3.0-5.0m。崩塌形成的主要原因,一是原始地形坡度较陡,二是人工开挖,坡下临空,发育于岩体中的构造、风化裂隙由于应力状态的改变,产生松驰。裂隙进一步扩大,产生失稳,最终形成拉裂、倾倒式崩落、崩塌。已形成的崩塌体沿斜坡向上长度约10-12m,沿斜坡
28、走向长度约30-35m,厚度约1-3m,崩塌体约700m3;存在斜坡上的松驰岩体,沿斜坡向上长度约15-18m,沿斜坡走向方向长度约35m,厚度约3-5m,潜在崩塌体积约2000m3。该崩塌属小型、岩质崩塌。二N1泥石流 N1泥石流沟,位于达麦乡山塘村北部、大夏河右岸(图3-2、3-3)。根据调查访问和沟口沉积物剖面分析,该泥石流沟属沟谷型稀性泥石流。泥石流发育于右岸由南向北流入大夏河,称“达麦囊”。沟谷长约5.0-6.0km,流域面积约9-102,流域相对高差80m120m,沟谷坡度30左右,沟谷两侧山坡坡度35600;平面上呈“葫芦型”,形成区最宽处3.1km,流通区流域宽度1.0-2.0
29、Km,出口处宽度只有200-300m;形成区和流通区植被不发育,覆盖率只有15-20%,谷坡残坡积物厚度0.5-1.5m ;形成区和流通区谷坡上基本没有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堆积区位于大夏河右岸二级阶地区,已沉积形成扇形堆积地貌,长度约100-150m,宽度约300-400m,扇面地形坡度约8-10,扇顶高出二级阶地约8-10m。堆积物岩性为含碎石、块石黄土状粉土,碎石、块石含量约占10-20%,一般粒径50-100mm,大者达200mm,粘性土含量约占10%,其余为粉粒及砂。第二节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一、评估方法与内容 地质灾害灾情与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分级标准 灾害程度分级死亡人数(人)受威
30、胁人数(人)直接经济损失(万元)一般级(轻)310100较大级(中)31010100100500重大级(重)103010010005001000特大级(特重)3010001000二、B1崩塌(隐患)(一)稳定性评价 该崩塌主要由于:坡度较高为岩质高边坡(坡高30m);坡度较陡为急坡(坡度60-90);构造、风化裂隙较发育,产状陡且已张开;坡体下开挖临空等原因,在强降水入渗作用、地震作用、人工不合理削坡或自然风化等作用的共同作用或某一主导因素的作用下,均存在倾倒式或滑落式崩塌的可能,坡体稳定性差。有再次崩塌的可能。(二)危害程度评价 根据崩塌高度、坡体及岩体裂隙发育程度分析计算,该崩塌体致灾范围
31、大约为50-60m;坡体前方约10-15范围内为通向牧区或小型矿区的临时公路,为该崩塌的主要危害对象,威胁简易公路度度约50-60m;从直接损失和中断交通等间接损失分析,其潜在经济损失约2-5万元;由于该地区牧区人口稀少,过往车辆流量少,故威胁过往行人或车辆的可能性小。因此危害程度轻微,为一般级。(三)危险性评价 从该灾害的稳定性和危害程度评价结果可以看出,该崩塌体虽然稳定性较差,但由于规模小,同时由于危害对象潜在经济价值较低,危害程度轻微,故综合评价其危险性小。三、N1泥石流(一)N1泥石流易发性评价1. 定性分析 据调查和访问和现场堆积物,该泥石流沟近40-50年来没有发生过,沉积区的沉积
32、物以前人工开挖出的边坡高度约1.01.5m,沉积物表面已生长杂草等植物,没有新近堆积的痕迹,因此,定性分析认为该泥石流为低易发。2泥石流易发性定量评价 根据易发程度划分表(表38)划分易发程度。(二)N1泥石流规模评价表38 泥石流易发程度分级表 易发程度总分高易发(严重)114中易发(中等)84114低易发4084不易发40 表39 泥石流规模划分标准表规模分级指 标大型一次最大冲出量100104m3中型一次最大冲出量10100104m3小一型一次最大冲出量110104m3小二型一次最大冲出量<1104m3 (三)泥石流危害程度和危险性评估 由于该泥石流沟为低易发小型泥石流沟,同时致灾
33、范围内只有简易公路,潜在危害公路长度约400m,估算潜在威胁资产约3万元,其危害程度轻,属一般级,故地质灾害危险性小。综合上述易发性、规模和危害情况评估得出,N1泥石流沟现状危险性小。第四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第一节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方法及内容 在系统分析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根据地质灾害的分布、发育特征及拟建电站的工程特点,采用工程地质条件分析法,对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和工程建设可能遭受现状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分别进行评估。 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预测评估内容有:拦水坝(枢纽工程)、引水隧洞、厂房等工程建设中的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第二节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
34、性预测一、水库库岸边坡稳定性预测 水库岸坡分岩质岸坡和土质岸坡。正常蓄水位以下岩质岸坡较少,岩质岸坡稳定状态良好,不会发生塌岸等问题。 土质岸坡中部分地段蓄水后可能会发生坍塌或掉块,但规模有限,入库物质数量不会太大,所占库容相对很小,不会对大坝和水库运行产生大的影响,但局部对耕地可能有一定影响。1、坡洪积碎石岸坡 主要分布于左岸坝轴线上游300m和下游60m地段及右岸坝轴线附近地段,总长度约400m,堆积物厚度月3-7m,斜坡坡度大部分地段为6-10,山体坡脚附近达25-35,坡积层的水下稳定坡角为12-13,水上稳定坡角为45-47。水库蓄水后在水的软化等作用下,有发生缓变塌岸的可能,但发生
35、突发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预测地质灾害危险性小。2、阶地砂质粉土及砂砾卵石岸坡 主要为左岸二级阶地前缘的岸坡,现状地形坡度5-20,砂质粉土地处二级阶地后缘地带,地形坡度5左右,小于水下稳定坡角,库岸稳定。砂砾卵石岸坡坡度20左右,水下稳定坡角为12-13,水上稳定坡角为45-47。水库蓄水后在水的软化等作用下,有发生缓变塌岸的可能,但发生突发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预测地质灾害危险性小。二、坝址区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预测(一).坝基区及左坝肩1、坝基区的工程地质特征:坝基区位于河床、河漫滩物、级阶地地段,上部的第四系冲洪积物为砂质粉土和砂砾卵石,结构中密,厚度一般7-10m;下伏二叠系
36、板岩、变质砂岩,弱风化带厚度一般3-5m,完整性较差,节理较发育。2、坝基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预测:坝基拟以砂砾卵层为持力层,坝基基础埋深3.5m,基坑开挖深度约4m,组成基坑侧壁土体的砂砾卵石层,处于地下水位以下,工程建设所开挖的基坑深度较大,在地下水及土体的重力、侧向压力的作用下,有发生基坑侧壁土体坍塌、滑塌的可能,主要危害对象为基坑施工人员和设备,但由于可采取放坡或临时支护简单工程措施预以防治,故预测其地质灾害危害程度中等,危险性中等。(二)右坝肩1、工程地质条件:右坝肩是由二叠系板岩、变质砂岩组成的基岩岸坡,表层覆盖厚约1.0-2.0的坡洪积含粘性土碎石土。岸坡高度约25-30m。2、
37、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预测:右坝肩工程建设将形成高度25-30m(图4-1)的岩、土质边坡,边坡表层为厚1.0-2.0m的坡洪积松散层,下伏二叠系板岩产状15050 ,发育两组节理: 310。75。,15。60。,坡向300。由于坝肩施工将形成基岩高边坡,边坡上覆盖松散土层,节理等结构面与地形边坡为不稳定组合,因此工程建设中有引发边坡滑塌、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可能,危害对象主要为施工人员及设备。但由于可采取坡率法或边坡支护等措施预以防治,预测其地质灾害危害程度中等,危害性中等。三、引水隧洞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预测 引水隧洞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的主要部位为隧洞进、出口地段。隧洞洞身段工程建设可能引发的
38、主要是隧洞洞顶掉块、冒顶、突水或岩爆的工程问题,不属地质灾害内容。(一)隧洞进口段1、工程地质条件:隧洞进口位于坝址右岸边坡,是由二叠系板岩、变质砂岩组成的岩质边坡,表层覆盖厚约1.0-2.0m的坡洪积覆盖层,基岩强风化层厚度一般1.0-2.0m;边坡高度约15-20m。2、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预测:隧洞进口地段工程建设将形成高约15-20m的洞脸边坡,及其洞口至库区的渐变段边坡。由于所形成的边坡高度较大为中高岩土质边坡,表层覆盖松散层,且有强风化基岩,基岩节理较发育,完整性较差,因此工程建设有引发洞脸等边坡崩塌、滑塌的可能,危害对象为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由于可采取坡率法或支护等工程措施预以防
39、治,故预测其地质灾害危害程度中等,危害性中等。(二)隧洞出口段 与隧洞进口段相似,预测隧洞出口段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危险性中等。四、厂房区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预测1、工程地质条件:厂址区建筑物主要有厂房和尾水渠,位于右岸漫滩地段,其地层结构为:上部厚1.0-1.50m粉土,下部10-12m厚的冲积砂砾卵石层,基岩为二叠系板岩(图4-2)。2、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预测:厂房工程基础拟以冲积砂砾卵石层作持力层,基础埋深约1.0-1.5m,由于基坑开挖深度浅,工程建设引发坑壁土体侧滑、坍塌等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四、隧洞开挖弃土引发地质灾害预测 隧洞开挖将形成约28865m3的碎石
40、、块石弃土,弃土主要堆放于隧洞进出口附近的河谷级阶地地段,如果堆放不当(如堆放高度、堆放位置选择不合理)将会为次生崩塌、泥石流等灾害提供地质条件。但由于可采取合理选择堆放地点、堆放方式等措施预以防治,其危害的主要对象是淤积河道,灾害危害程度轻,预测危险性小。 第五章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及防治措施第一节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与评估方法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是在各单灾种危险性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基础上,结合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进行地质灾害综合分区评估。一评估原则1就重不就轻的原则 几种灾害同时出现在一个区时,按最重的灾种确定危险区级别,同时适当考虑灾害的分布密
41、度。2关联灾害加重的原则 当几种灾害成因相互关联并存时,应在危害重的单灾种灾害级别的基础上提高一级。3工程与灾害相关性原则 对与工程建设关系密切的灾害点作为重点,对工程建设不存在危害的可不参与。4“区内相似,区际相异”的原则 在进行地质灾害综合分区时,将地质环境条件相似的区段划分为同一区,而差异性大的区段划分为不同区。二评估的主要依据1区域地质环境条件;2地质灾害的分布发育特征;3各灾种的危险性现状评估结果;4各灾种的预测评估结果;5工程的布设及拟建工程特点。三评估模式与评估方法根据拟建工程性质、建设工程特点和地质灾害的分布发育特征,自库区上游至下游,采用信息迭加法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42、评估结果可结合地质环境条件予以适当归并。第二节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根据以上评估原则、依据和方法,将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划分为两个区(详见附图),即危险性小区和危险性中等区。危险性中等区由两个亚区组成,一是坝址区及隧洞进口段,现状地质灾害为B1崩塌和N1泥石流,危险性小;预测基坑和引水隧洞进口部位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工程建设遭受N1泥石流灾害的危险性中等。二是隧洞出口部位无现状地质灾害,预测隧洞工程建设引发洞脸边坡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危险性中等面积计2.6km2,占评估总面积的7。其余地段均为危险性小区,面积2.6km2,占93。第三节 建设场地适宜性分区评估 建设场
43、地适宜性分级表级别分 级 说 明适 宜地质环境复杂程度简单,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小,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易于处理。基本适宜不良地质现象较发育,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变化较大,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中等,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危险性中等,但可采取措施予以处理。适宜性差地质灾害发育强烈,地质构造复杂,软弱结构成发育区,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大,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危险性大,防治难度大。 评估结果为:阿一山水电站坝区、引水隧洞进出口等综合评估地质灾害危害性中等区,工程建设用地基本适宜。其余综合评估地质灾害危害性小区段,工程建设用地适
44、宜。第四节 防治措施 根据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的危险性现状和预测评估结果得出,评估区主要地质灾害为崩塌隐患和泥石流两类。现针对地质灾害分布特点及对工程的危害程度和危害方式,按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达到保护地质环境,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损失为目的,对各类地质灾害分别提出以下防治措施建议。1、对于左右坝肩施工开挖时可能存在的边坡岩土体崩塌、坍塌、崩落等地质灾害隐患,可采取如坡率法、临时支护或临时支挡等措施,以保证坝肩施工的安全与稳定;同时应做好地表、地下水的排截工作;2、对于引水隧道进口、出口边坡、施工开挖时可能存在的边坡坡积物及风化层崩塌、坍塌等地质灾害隐患,可采取护坡、临时支护
45、或临时支挡等措施,或与洞脸边坡的永久护坡措施结合防治,以保证施工及运营的安全与稳定,同时应做好地表、地下水的排导工作;3、隧洞穿越破碎带或软弱夹层时,围岩稳定性差,有可能引发坍塌、崩塌、冒顶等地质灾害,开挖时应及时跟进支护,边开挖边支护;并做好隧洞的防水;4、对于坝基、厂址区厂房和尾水渠基坑开挖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基坑边坡岩土体侧向滑移、坍塌等地质灾害隐患,可采取如坡率法、降水、临时支护或支挡等工程措施,以保证施工期间基坑边坡的安全;5、对于隧洞洞身斜坡段和水平段、调压井、压力钢管开挖中可能存在的岩体崩塌、坍塌等地质灾害,开挖时应采取如锚喷等支护措施;6、隧洞洞身经过的小支沟,由于冲沟两侧岸坡陡、风化卸荷裂隙较发育,埋深较浅的地段施工中应引起重视,采取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