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类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类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一).doc(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A类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一)小学生数学课堂问题设计的可操作性研究 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的某种教学提示,或传递所学内容原理的刺激,或对学生进行做什么以及如何做的指示。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十分重要,是教师们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由于诸多原因,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差的问题显得相当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作为一线教师,认真学习了关于课堂提问的理论知识,从认识的角度改变了自己的教学观念,但是理论方法所涉及的内容多,如何把学到的理论与实际教学相结合并正确运用还存在着盲点,因此,我觉得
2、研究还应从细节着手,从而给一线教师提供切实有效的方法、措施来实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所以,我确立了“小学数学课堂问题设计的可操作性研究”这一课题。通过一个学年的个人尝试和调查研究,在以下两个问题的解决上收获了一些经验和体会,觉得对一线的教师在提高自己课堂教学效果方面可能会有一些小小的帮助。(一)控制问题数量的操作性策略 1、 精心预设、优化问题 我校每个学期会要求每位教师在教研组内上一堂实践课,并进行教研组内听课评课活动,经过粗略的访谈交流调查发现,数学教师普遍觉得在上实践课时自己的提问数量明显少于上随堂课。这一现象直接说明一个问题,我们的教师通过精心的预设是可以减少问题的数量提高问题的质量的。
3、因此,我建议在课前,我们的教师可以做这样一些工作:(1)梳理问题,记录在案。 在每天的课堂教学之前,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会做一些准备工作,上课的效果因人而异,但是也会因准备工作而异。作为一名一线教师,除了课堂教学,还有很多的其他事情要去做,如果一名教师每天每节课都写详案,那无疑是值得尊敬和佩服的,不过这样做也确实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但是,对教材的钻研和课前的准备工作确实是必要的,怎样兼顾这两个方面呢?一般情况下,每位教师通常已经有了自己的教学材料的积累,老的教案可以帮我们很多忙,也有的老师觉得自己的经验很丰富,因此认为教学内容了然于心,不再熟读教案。但是问题往往会出现,人的记忆力没有那么精确。因
4、此,我觉得首先每次预设教案时,可以再读一读以前的教案,利用读的过程反思以前教学的优势和不足,复习教学目标和要求,做到温故而知新。其次,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读教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动笔把一些关键地方的提问写下来,以提醒自己找到设问的最佳方式和时间,动笔记录的过程也帮助教师自己将要问的问题在脑海中清晰起来。这样做,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提高了教学预设的效率,可谓一举两得。(2)预设问题,减轻障碍 在教学,我们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的回答或是学生的问题出乎教师意料,一时间教师无从解决无从着手,教学偶尔会产生尴尬局面,而教师通常会一边自己思考一边为了寻找解决答案而问了一些不知重点没
5、有目的的问题,让学生不知所云。课堂的时间在无谓的问题中浪费了。因此,教师要尽量避免这类情况发生,限制学生的发言肯定是不对的,只有教师在研究教材时要更加深刻,预设课堂提问时更加细致,更加周到,想学生所想,课堂提问的效率才会更好。2、改变习惯、精练问题 有时,我们上完课或听完课后同事间会交流上课所得,交流中我们发现,教师上课时总是显得很罗嗦,教师的话语很多,究其原因,觉得有以下几点;(1)提问句式一成不变,习惯性口头语言过多。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自己帮助学生得出结论,然后再问学生“是不是”“行不行”“对不对”这一类选择性提问,实际答案已经告诉了学生,这样的提问没有实际意义,而且次数多了,学生
6、会养成不假思索就回答问题的坏习惯。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已经将这类提问成为了一个习惯,总是不由自主地会说而自己无意识,当听课老师提醒时才会发觉。因此,改变这样的提问习惯其实是改变教师的教学习惯,习惯的改变是需要努力而非一日之功。在每天的课堂教学前提醒自己,在每天的课堂教学中严格控制自己,久而久之好的提问习惯就会形成。(2)对学生不放心,习惯于重复同样的问题。 课堂上,教师总是希望自己的提问能让每个学生都听到,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而班级中总是有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因此,当我们的教师提完一个问题时心中会担心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是否也听清楚了,是否理解了问题的意思,由此总会不由自主地再把
7、问题重复一遍,从而显得教师的话多,这样时间长了以后,学生会认为老师总是会讲第二遍的,反而会养成学生不注意听讲的坏习惯。这个情况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改进,首先,要整顿课堂纪律,严格要求学生上课注意听讲,提高听课效率。其次注意提问时的教师的声音、声调、语气、语速,尽量做到语言清晰,口齿清楚,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听到。(二)把握问题质量的操作性策略1、 改变提问方式,扩大参与面。 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调动全体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要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中来。但在实际教学中,经常会出现 “一对一”的问答场面,问题只适合小部分学生。如果课堂上只有少数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久而久之,未被提问
8、的学生就会产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把白己看做学习的局外人、旁观者,这样实际上是让多数学生机械地接受他人现成的思维成果,与教师的满堂灌无实质性差异。有的老师也喜欢全班齐答,而全班齐答的问题一般没有难度,省去了学生的思维,抑或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滥竽充数,不知所云,时间长了,也会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在问题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设计的问题一定要针对好中差不同层面的学生,扩大参与面,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都有能力回答问题,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回答问题的方式要多样化,一问一答和集体回答是经常用的方式,也具有实用性和有效性,但是多用总会
9、产生弊端,因此建议可以交叉使用,还可以增加一些其它回答问题的方式,如:教师将问题出示在黑板上,小组讨论后再回答,或对抗式争论性回答,或补充性回答。通过这些形式,促使大部分学生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以好带差、 优势互补,又培养了合作精神和思考能力。2、 把握提问时机,提高参与度 教师把握好提问的时机,也就是把握好了学生的学习状态,最终是把握好了课堂的节奏,因此,把握提问时机也很重要。 (1)在新旧知识衔接处提问。好奇产生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对许噢学知识产生兴趣非常重要。因此,在一堂课的开头,教师要设计一些学生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认知冲突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如:在学习角的度
10、量时,我先设计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学生很快解决,然后出现两个大小不一样的角,请学生比较大小,学生从眼睛的观察中很快得出大小,然后我追问:“线段1比线段2长2厘米,那么角1比角2大多少呢,你们能告诉大家吗?”学生马上感觉到表达困难,产生了学习新知识的需要。(2)在教学关键处的提问。教学过程中,当涉及到教学内容的关键点,教师要防止所提的问题含糊不清,过难、过偏或过于简单;要做到问而生思,答有所得,恰到好处的指导性提问,可以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达到开勾引渠、深刻理解知识的目的。如:学习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我先出示了一道题18.151.5,学生出现了困难,这时我提问:“小数乘法我
11、们是怎样学会的呀?”学生很快反应:“变成整数乘法再算。”“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可以怎么办呢?”学生很快反应可以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变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算,这样的提问引导激活了学生大脑中的原有的知识体系,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打开了思路。3、 设计问题坡度,增强参与力。 基于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认知水平,课堂问题的设计必定不同,但是目的是相同的,就是尽可能让每个学生发挥能力,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因此就需要我们教师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设计问题。一般,设计问题有两种情况:(1) 层层递进式。 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活动也必然遵守这一认知规律。在教学中
12、,对于那些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内容,学生难以理解、领悟,教师可以采用化整为零、化难为易的方法,把一些较为复杂困难的问题设计成一组有梯度的问题串,以降低问题的难度。通过一环扣一环、层层递进的提问,引导学生向思维的深度发展。特别是对于一些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或者一些概念、性质的认识,都具有一定的难度,普通学生不能完全独立思考,因此教师设计有效的坡度式的提问可以引领学生一步一步认识知识。如在上商不变的性质时,我设计一下几个问题: A 63=23015=2240120=2仔细观察这些除法算式,在这些算式中什么数是变的?什么数又是不变的?B 请大家大胆地猜测一下,被除数和除数要怎样变化,它们的商才不
13、变?C 你觉得哪种猜测正确的可能性更高?意见不统一怎么办?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试一试,举例子验证)D初步得出结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它们的商不变。这个规律在其他的除法算式中是不是也普遍存在呢?请举例说明。(最后得出商不变性质) 又如:有位教师在教互质数前,了解到学生对互质数与质数的概念易混淆,讲时他提出三个问题:(1)什么样的两个数叫互质数?(2)互质数与质数有什么区别?(3)能否发现和总结出判断互质数的规律?其中有什么样的窍门?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化难为易,从而弄清了互质数的概念,接着再让他们判断两个数是不是互质数时,就势如破竹,迎刃而解。通过教师有意识的一步一步的引导,
14、学生比较顺利地总结出了结论,而设计问题的过程也不是完全封闭,给于了学生思考和动手的时间,效果不错。(2)开放有序式 数学知识多种多样,有的需要教师逐步引导,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也有的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来解决。因此,教师要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既不能亦步亦趋,一步一问的问答式,也不能所提问题过大过难,超出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适当的时候要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和自主性,适当地开放问题也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开放性问题强调学生获得解答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的养成,体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真正主体地位,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参与热情。 有位教师在小数意义教学中,对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估计不
15、足,低估了学生,在小数读写环节设计了多个细小、琐碎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读小数与读整数区别,硬生生让学生总结小数读法与写法等等。学生面对已会的知识时,面对一个个琐碎的问题时,厌倦感油然而生,导致对后面的学习失去兴趣。在第二次教学中,在充分了解学生基础上,改进教学方法。直接出示各种类型小数,让学生试读,不再刻意找出一个个小问题,让学生回答。而是将预设与生成进行有效整合,即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对有问题的读法,及时指出,并明确正确方法,学生兴趣浓厚。同时,在及时纠错过程中,学生对自己在读写中所犯错误印象深刻,有效避免了错误再次发生。两次教学结果相同,学生都掌握了小数的正确读法,但是第一次教学花费了大量时
16、间,更严重的是第一次教学使学生对学习该知识失去了兴趣,学习没有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学生没有参与热情。 问题设计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适合所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达到良好的教学才是最关键的。 在课堂中教师有效地控制问题数量,较好地把握问题质量,首先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它的效应不单单表现为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对学生在学习中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维方法、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不断得到锤炼与增强,长此以往,就为学生的能力获得了可持续性发展,教育才获得了长远的意义。 A类(二) 改革课堂提问方式 倡导学生参
17、与意识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课堂提问又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传统教学中的师生问答的提问方式存在明显的缺陷,学生在答的过程中,总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扼杀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在广泛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能不能改革传统的提问方法,让学生参与提问,从而更好唤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提高课堂学习效果。为此,笔者进行了一些尝试。一、营造“提问”氛围,使学生敢问。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学生是被提问者,学生往往怕回答错或回答不出来引起老师的不满,心理非常紧张、担忧,久而久之,导致不少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积极性,使思维处于惰性状态。针对这些现象,我认为教师首先应营造宽松、
18、融洽的教学气氛,消除课堂上的紧张感、焦虑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敢于提问,逐渐改变教师问学生答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变“学答”为“学问”。一旦学生提出了问题,无论质量如何,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作出合理的评价,要把学生的提问,特别是有思维含量的提问要视作珍贵的礼物,使学生产生成功感和自我满足感,从而引发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勇于大胆提问。慢慢地课堂上勇于提问的学生多了,有不同想法的学生也越来越多,从而促使学生勇于参与知识讨论,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记得有一次,我讲分数的意义时,讲到思考题用分数表示一幅图的阴影部分面积,如图:按照思路,我说答案是 。马上就有一位学生说:“老师我觉得
19、你说的答案是不正确的,因为这幅图没有把长方形平均分,不能用分数表示。”当时我表扬他:“你提得非常好。”同时激励学生想出办法使得阴影部分能用分数表示。这时同学们自发地形成小组动笔、动手寻找答案。一会儿有一位学生走到黑板前在图上画出几条辅线,并说出阴影部分可以用分数 来表示。同学们点头表示同意,我也赞许地笑了。正是我们班师生之间形成了平等、和谐的关系,学生才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从而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二、教给“提问”方法,使学生善问古人说过:授人于鱼,只供一食之需,教人之渔,则终生受用。假如仅仅停留在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教学环境气氛的营造这一层面,而不落实到提问内容的明确和提问
20、类型的掌握的具体指导上,认识代替实践,其效果不难想象。如何使学生明确提问的内容,把握提问角度,让学生问有所值。这需要教师引导,也就是教师要教给学生提问的学法。1、引导学生对课题提出问题揭示课题后,训练学生对课题提出问题,以突凸教学目标,调整明确思维方向,提高参与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经过长期训练,教会学生从如下几方面对课题提出问题。这个知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这个知识?学习这个知识有什么用?这个知识与相邻知识有什么区别与联系?例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鼓励学生对课题进行提问,学生提出了一些问题:什么叫分数基本性质?分数基本性质是怎样得来的?分数基本性质与小数的性质有什么联系
21、?分数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经过教师的提炼、筛选,以问导学,以问促学,使教学目标更加具体、明确。2、引导学生在难点处提出问题由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思维发展水平,以及知识本身的难易程度不同,在学习过程中会形成学习上的难点,如果没有突破难点,势必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也不利于思维水平的提高。因此,教师应针对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提问,以突破难点发展思维。如:分数工程问题的难点是理解和沟通分数工程问题与整数工程问题的联系。我在教学时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列式计算:一条公路长100米,5小时修完,每小时修了几分之几?当学生解答后,把“100米”分别换成全长“0.8千米”、“ 千米”,让学生解答。通过计算比
22、较后学生纷纷举手提问:“为什么修的路长度不同,但最后结果却一样呢?”经过讨论学生理解了这条路的长度是工作总量,不管这条路多长,也不管这条路的长度是用整数、小数还是分数表示,都可以看作单位“1”。这样沟通了分数的工程问题与整数工程问题的联系,从而突破了难点。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自己不懂或似懂非懂处提问,认为值得怀疑处提问,对解法提问等等。三、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教师需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在真实的情境中,产生认知冲突,发现问题,迫不及待地想问个“为什么”、“怎么办”。1、创设冲突式情境,使学生在“悱”中问。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种建构过程,是认知矛盾运动的过程。教师要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
23、础上,以旧引新,适时把新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打破学生暂时的认知平衡,引发认知冲突,使学生进入求知状态,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例如;教学带分数退位减法时,先复习“3 ”等,然后将“ 改成 ”。使学生在尝试中,发现分数部分不够减,该怎么办?2、创设操作式情境,使学生在“动”中问实践操作是小学生获取感性认识,发现数学关系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诱发问题意识的重要载体。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让学生拿出自备的线绳,折出它的 来,折好后,让同桌的同学比较长短,使学生发现:大家折出来的线长都是线绳的 ,为什么长短不一样呢?从而得出:因为各人自备线绳长短不一,所以单位“1”就不相同,其 也不相等,这就加深学生
24、对单位“1”的理解。实践证明,改革传统的课堂提问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提问,更能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B类备课的有效性(一) 谈如何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有效的备课,能很好指导课堂教学。备好课有许多好处,课堂上胸有成竹,遇到“突发事件”也不会慌乱。如何提高备课的有效性,我认为应该做好几点:1、 明确教材的指向。 新课程教材编排的内容,虽然具有紧密的连续性,但同时也保持知识间的相对独立性,所以每个章节都可以当做相对独立的知识点来看待。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学内容应该具有其鲜明的指向,有的章节要求学生掌握“数“,有的章节要求学生掌握“图形”,有的章节要求学生“学会应用”等
25、。但是,无论哪个领域的教学内容,它都会有其明确的要求。所以,备课时首先要明确教材的指向,领会教材要求教学要达到什么目标,紧紧咬定目标,抓住重点,排除其它因素干扰,做到重点突破,才能有效了地提高备课的有效性。2、 明确备课的对象。 课堂教学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学生做为个体,学生的能力也不尽相同,有的学生能力较强,有的能力一般,有的稍弱一些,还有的较差一些。备课时,要明确备课的对象,因为有的学生只要老师暗示,就可以理解;有的学生需要老师讲解,才能理解;还有的学生需要老师多次讲解才勉强理解。面对这样不同能力的学生群体,备课只有明确了备课的对象,才能很好兼顾全体学生,做到既不拨高,也不降低对学生的要求。
26、3、 考虑多种方法与手段。 教学内容的重现途径是多样的,考虑多种方法手段与方法,才能让课堂富有乐趣,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能形象地展示相关的教学内容。备课时,考虑多种方法与手段,不仅使备课具有更强的针对性,而且使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多样化,课前的准备工作才能更好地为课堂服务。4、 多设想可能发生的事情。 虽然课堂教学不可能全部预测,但是备课时多考虑可能了生的事情,上课时,才能有对策。备课时,手头最好多备一些相关资料,如果能对相关的教学内容做更深入的研究,上课时遇到“意外事故”也能泰然处之。另外,请教身边的同事,对照以前的教学笔记,从以往的工作中汲取有用的经验,也是提高备
27、课有效性的好方法。提高备课的有效性,是教学的需要,也是我们工作的基本要求。B类(二)有效课堂教学的案例设计比较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的主要教学思路案例设计一:A老师1、 先出示一组小数运算题,看谁算得又快又好。2、 交流汇报:是怎样运算的?从哪里想到了?由此写出整数乘法运算律(ab)c=acbc。3、 让学生对整数乘法运算律运用到小数再试一试。4、 总结:(ab)c=acbc中的字母,除了整数,还可以代表小数。5、 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进行简便运算。案例设计二:B老师1、 复习引出整数乘法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让学生意识到运用乘法定律可以简便运算的意义和作
28、用。2、 思考:整数乘法运算规律能否运用到小数?出示一组小数运算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好。3、 交流:这些小数乘法是怎样简便运算的?运用了那些整数乘法运算律?4、 再验证、思考:整数乘法运算规律(ab)c=acbc中的字母,除了整数,还可以代表哪些数?5、 运用乘法运算规律进行小数乘法练习。实践证明: 在案例设计一的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第一环节的运算用了不少时间。第二环节由于复习整数乘法运算定律的环节,学生很难把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联系在一起,运算定律只好由老师包办,后面的教学任务也就难以完成。 而在案例设计二的教学中,由于学生通过复习,很快意识到运用乘法定律可以进行简便运算。因此,当老
29、师一出示一组小数运算题时,学生就能马上想到运用整数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结果学生算得又对又快,并且还能总结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也能运用到小数的乘法运算。这样的教学课堂给人的感觉就是: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越学越有自信,越学越活跃。 以上两个案例设计,我们不能说第一种思路不好,也不能说第二种思路更高明,关键是看学生的基础与能力。如果学生的基础薄弱,那就需要适当降低教学难度,采用第二种案例设计可能更有效。因此,我个人认为教师的教学设计只要适合学生的学习,教师就有可能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C类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一、教会合作技能,培养合作习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
30、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将合作的技能教给学生,并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培养,使其养成一种合作习惯的同时,具备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应教会学生以下基本的合作技能:1.“善于倾听”。倾听是一项重要的合作技能,教师要使学生明白,所谓“倾听”,就是当别人发言时要神情专注、眼睛注视着对方去听,有时可以用微笑、点头等表示感兴趣或赞赏,不随便插话,不打断别人的发言。2.“述说技能”。同样一件事情,表达方式不同,效果就会不同。“一句话可以说得让人笑,也可以说得让人跳”。因此,教师要使学生懂得阐述问题时要条理清晰、不夸张、不缩小,并争取做到风趣幽默,使人乐意接受。3.学会质疑。在合作学习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听不
31、懂时,请求对方进一步解释。4.勇于接受别人的意见。当别人的见解和看法与自己不同却更合理时,要善于接纳别人的建议,修正自己的观点。5. 组织管理技能。学生要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善于分工,勇于负责,根据不同意见,作总结性发言。二、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创造合作机会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结合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认真备课。所创设的合作学习内容要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的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长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合作的学习时间是多少等。通过教师对内容的精心设计,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猜想、尝试中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三、把握合
32、作时机,提高合作效率小组合作的时机安排是否适宜,对小组的学习效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在数学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才能充分发挥其最大作用。1.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短时间内个人无法完成的操作活动,可以依靠集体的力量进行解决。比如:在教学“统计的初步认识”时,教师播放了一分钟内经过校门口的各种车辆的录像,让学生数一下各种车辆的数目,学生要求教师再放一遍录像,因为车辆太多,速度又快,学生数不过来,教师又放一遍,学生还没有数清楚。这时,教师说:“想想办法,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一些小组就开始商量,分工合作。在小组内,有数轿车数目的;有数公共汽车数目的;还有数面包
33、车、大卡车等数目的。又放录像一分钟后,学生顺利地完成了统计任务。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合作学习不但充分发挥了学生合作的意识,还激发了学生的合作热情,提高了合作效率。2.个人探索有困难需要帮助时学生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思维困难,这时,教师课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解决了问题,也促进了学生间的互助合作,达到了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使学生在简短的合作交流中,互相补充,互相启迪,使问题迎刃而解。3.当学生意见有分歧时当学生对问题的意见不一致时,可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辩论,让他们在争论中达到对知识更深层的理解。例如:“认识角”一节课,某教
34、师在学生学过角的特征后,老师让学生从生活中找一些角。谁知,一些学生说出课桌、椅子、黑板上有角时,却有学生漫无边际地说:眼睛有角叫眼角,牛有角叫牛角,羊有角叫羊角。这时,学生间开始了争论:生1:黑板、椅子、课桌上的角是角,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尖尖的点、两条直的边。生2:羊角、牛角、眼角也称为角,但不是我们今天所谈的数学上严格的角。生3:对,羊角、牛角、眼角是单指的动物身体的一个部分,而不是我们今天所学的角。学生在争辩中使问题越辩越明,达到了对知识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了合作能力。四、强化评价机制,促进成员共同进步在对学生的评价问题上,要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使学生形成“组荣
35、我荣,组耻我耻”的观念,提高小组的凝聚力,强化小组成员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在对小组评价中,一般采用自评、互评和教师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自己对别人能够公允、客观地评价是学生自主性的体现。为此,有的教师在学完一单元或学期结束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小组评价。评价的主要内容是合作中每个人的参与意识、学习态度、合作习惯和合作成效等,以及教师的成功与不足方面。通过小组评价,小组内的同学能够互相取长补短,特别是原来一些得不到表扬的学困生在小组内经常得到同组同学的鼓励,有的还能得到同班同学的掌声,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日益高涨,教师、学生们也能够依据自己的学习体验对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真正做
36、到教学相长。D类创设情境的有效性创设教学情境要注意几点1.漫无目的,冲淡主题。创设的情境与教学内容不能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中找不到方向,不能对后面的学习活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2.生搬硬套,强加情境。教师只是为了“情境”而创设情境,忽视教材中提供的情境内容,以为只有自己新设计的内容才有新意,却不考虑“情境是要为教学服务的”这一原则,认为只要是童话情节就可以作为教学情境,盲目性比较严重。3.虚拟情境,脱离现实。教学中的有些情境一般具有虚拟性,因为不可能所有的内容都是真实的,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内容必须真实,不可编造事实,脱离实际的内容会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4、注意情境创设的直观性。情境设计的内容要直观、易懂,符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使学生能借助直观性领悟数学的本质,提炼数学思想方法。5.注意情境创设的开放性。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入口宽,开放性强,解决方案多,学生思维与创造的空间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