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电气设备项目申请报告(模板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电气设备项目申请报告(模板范文).docx(1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泓域咨询 /武汉电气设备项目申请报告武汉电气设备项目申请报告xxx有限公司报告说明电力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长久以来我国的电力工业一直由国家垄断经营,政府每年需要向电力工业进行巨额投资。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探索中依然面临着很多严峻的问题,使电力行业资源配置最具可持续发展是改革的目标。从行业总体格局来看,中央作出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重大部署,国资国企改革步伐加快,电力市场更加开放,参与电力建设的主体更加多元化,行业竞争更加市场化;国家能源局加强电力建设市场准入监管,稳步实施“三不指定”政策,持续加大在资质准入设定、依法公正评标、市场公平开放等相关情况的核查,电力建设市场环境更趋改善,更多的民
2、营电力建设企业进入市场,民营电力建设企业迎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机遇,拥有了更大的发展机会和发展空间。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2333.81万元,其中:建设投资9647.1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8.22%;建设期利息101.1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82%;流动资金2585.5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0.96%。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226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18986.70万元,净利润2634.32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4.45%,财务净现值218.02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6.47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经分析,本期项目符合国家
3、产业相关政策,项目建设及投产的各项指标均表现较好,财务评价的各项指标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项目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较好,因此,项目投资建设各项评价均可行。建议项目建设过程中控制好成本,制定好项目的详细规划及资金使用计划,加强项目建设期的建设管理及项目运营期的生产管理,特别是加强产品生产的现金流管理,确保企业现金流充足,同时保证各产业链及各工序之间的衔接,控制产品的次品率,赢得市场和打造企业良好发展的局面。本期项目是基于公开的产业信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等信息,并依托行业分析模型而进行的模板化设计,其数据参数符合行业基本情况。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学习参考模板用途。目录第一章 项目投资背景分析
4、9一、 行业基本风险特征9二、 电力行业发展现状11第二章 绪论13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13二、 项目建设地点13三、 可行性研究范围13四、 编制依据和技术原则14五、 建设背景、规模15六、 项目建设进度15七、 原辅材料及设备15八、 环境影响16九、 建设投资估算16十、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7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7十一、 主要结论及建议19第三章 市场预测20一、 电力工程行业发展现状20二、 行业竞争格局21三、 行业发展的利弊分析22第四章 项目选址分析27一、 项目选址原则27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27三、 创新驱动发展30四、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32五、 产业发展方向34六
5、、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39第五章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40一、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40二、 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40产品规划方案一览表40第六章 发展规划分析43一、 公司发展规划43二、 保障措施44第七章 SWOT分析48一、 优势分析(S)48二、 劣势分析(W)50三、 机会分析(O)50四、 威胁分析(T)52第八章 法人治理57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57二、 董事64三、 高级管理人员68四、 监事71第九章 环境保护分析74一、 环境保护综述74二、 建设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75三、 建设期水环境影响分析76四、 建设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77五、 建设期声环境影响分析78六、
6、营运期环境影响79七、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80第十章 安全生产分析81一、 编制依据81二、 防范措施83三、 预期效果评价86第十一章 投资方案87一、 投资估算的依据和说明87二、 建设投资估算88建设投资估算表92三、 建设期利息92建设期利息估算表92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93四、 流动资金94流动资金估算表95五、 项目总投资96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96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97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97第十二章 经济效益分析99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99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99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00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01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02利润及
7、利润分配表103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04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06三、 偿债能力分析107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08第十三章 风险评估110一、 项目风险分析110二、 项目风险对策112第十四章 总结评价说明115第十五章 附表117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17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17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18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19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19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20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22建设投资估算表122建设投资估算表123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23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24流动资金估算表125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26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27第一
8、章 项目投资背景分析一、 行业基本风险特征1、宏观经济波动和政策变动风险电力工程业作为电力行业的衍生行业,属于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发展行业,受电力行业及国民经济景气程度的影响较大,与国家的行业政策和宏观经济形式紧密关联,呈现周期性和季节性波动特征。近年来,国家改造、建设电网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行业总体需求递增。如果宏观经济下行或国家支持电力行业发展特别是电网建设和改造的产业政策发生变化,电力行业发展速度放缓,或者能源建设的政策执行力度放缓,将对电气安装工程行业带来不利影响。2、安全和质量风险电力工程业生产过程多为室外施工,工作量大、作业面广,专业化程度强,在安全生产、施工管理、材料质量及施工技术方
9、面具有较高要求,涉及高压电力安装部分属于高危工作。一旦发生质量与安全事故,可能会导致工程项目发生重大风险,甚至重大人员伤亡,公司可能面临罚款、通报批评、停业处罚、吊销资质等处罚,直接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3、应收账款回收与资金运营风险电力工程行业一般结算方式为按进度支付货款,在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出和垫付,施工过程中有履约保证金和安全保证金,施工完成后有质量保证金,质保期为1年或2年,合同结算周期较长,导致行业内普遍存在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较长的现象。随着企业的发展,应收账款可能会保持较大的数额,存在发生坏账的风险。若企业不具备一定的规模、资金实力及融资能力,可能致使企业出现融资困难和人才流
10、失现象,从而对企业资金运营和发展壮大有一定限制,难以承揽大型工程项目。4、行业竞争不规范和分包风险电力工程行业的合作方式一般为工程总承包与带资承包模式。在承揽项目时部分投标企业不顾长期发展利益,短期行为严重,在投标过程中常以很低价格进行竞标,不但加剧了整个行业过度竞争现象,且是造成工程结算问题难以解决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价格过低,在履约过程中,合同工期、安全、质量目标不能如约实现,各种风险发生的几率直线上升,低价成为某些企业中标的唯一手段,这种饮鸩止渴的生存方式最终将使企业生产经营进入恶性循环状态。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总承包商可能会将部分业务分包给具备专业资质的施工或劳务企业,如果工程项目分
11、包商技术水平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存在不足,将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或产生其他问题,进而对行业造成不利影响。5、自然灾害风险电网建设工程项目集中在山地,作业地可能出现暴雨、地震、山体滑坡等重大自然灾害,会对施工人员及财产造成损害,同时也会影响工程质量以及工程周期,对整体项目建设产生不利影响。二、 电力行业发展现状电力系统由发电系统、输变电系统、配电系统和用电系统四部分构成,其中,输变电系统和配电系统构成电网系统。发电厂生产的电能经输变电网络,通过配电系统供给用户。电网是联系发电端和用电端的设施设备的统称,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联结成网的送电线路、变电所、配电所和配电线路组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
12、经济迅速发展,中国的电力工业得到相应增长,逐步形成以大型发电厂和中心城市为核心,以不同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为骨架的跨省电网系统东北电网、华北电网、华东电网、华中电网、西北电网、南方电网、西藏电网。近年来我国电力生产和电力消耗量不断增长,同时由于能源分布不均,能源集中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区,而电力消费集中在东部沿海和中部地区,因此我国远距离跨区送电量持续增长,大容量、远距离输电是我国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国家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的推行配电智能改造等目标,输配电设备安装业及设计服务业将迎来新发展机遇,保证企业所在的输配电气行业能够保持高速增长。电力工程设施建设主要包括电源建设和电网建设两大部分
13、。其中,电源建设即发电厂的建设,包含传统电力建设及新能源电力建设,如火力、水力、风能、核能、生物能等;而电网建设是指输电线路、变电设备的建设、以及对传统输配电网的智能化升级改造等。在能源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上,2013年以前电源投资额规模高于电网投资规模。随着电改的持续推进以及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20152020年)的印发,电网建设已成投资新重点,“重发轻配”的电力结构得以优化,2013年以后电网投资规模逐渐超过电源投资规模。2018年我国电源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为2,721亿元,电网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为5,373亿元,相当于电源投资的2倍。随着社会用电需求的增加,我国电源基本建设投资额在连
14、续3年下滑后,2019年同比增长15.4%,2020上半年电源投资额1,738亿元,同比增长51.5%,在疫情的冲击下依旧实现了大幅增长。第二章 绪论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项目名称:武汉电气设备项目项目单位:xxx有限公司二、 项目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占地面积约28.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三、 可行性研究范围根据项目的特点,报告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1、项目单位及项目概况;2、产业规划及产业政策;3、资源综合利用条件;4、建设用地与厂址方案;5、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6、投资
15、方案分析;7、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通过对以上内容的研究,力求提供较准确的资料和数据,对该项目是否可行做出客观、科学的结论,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四、 编制依据和技术原则(一)编制依据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纲要;2、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3、相关财务制度、会计制度;4、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5、可行性研究开始前已经形成的工作成果及文件;6、根据项目需要进行调查和收集的设计基础资料;7、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价;8、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9、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本项目的各种技术资料、项目方案及基础材料。(二)技术原则按照“保证生产,简化辅助”的原则进行设计,尽量减少用地、
16、节约资金。在保证生产的前提下,综合考虑辅助、服务设施及该项目的可持续发展。采用先进可靠的工艺流程及设备和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使生产中的排放物符合国家排放标准和规定,重视安全与工业卫生使工程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五、 建设背景、规模(一)项目背景电网建设工程项目集中在山地,作业地可能出现暴雨、地震、山体滑坡等重大自然灾害,会对施工人员及财产造成损害,同时也会影响工程质量以及工程周期,对整体项目建设产生不利影响(二)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该项目总占地面积18667.00(折合约28.00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31572.24。其中:生产工程19044.81
17、,仓储工程7341.74,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2504.36,公共工程2681.33。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xx套电气设备的生产能力。六、 项目建设进度结合该项目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xxx有限公司将项目工程的建设周期确定为12个月,其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工程勘察与设计、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试车投产等。七、 原辅材料及设备(一)项目主要原辅材料该项目主要原辅材料包括钢材、铝型材、氩弧焊丝、二保焊丝、氩气、二氧化碳、切削油。(二)主要设备主要设备包括:摇臂钻、车床、剪板机、万能铣床、冲床、喷塑设备、烘箱。八、 环境影响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城乡规划要求,符合国家土地供
18、地政策,运营期间产生的废气、废水、噪声、固体废弃物等在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后,均能达到相应的国家标准要求,对外环境影响较小。因此,该项目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环保法律、法规,认真落实污染防治措施的基础上,从环保角度分析,该项目的实施是可行的。九、 建设投资估算(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2333.81万元,其中:建设投资9647.1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8.22%;建设期利息101.1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82%;流动资金2585.5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0.96%。(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9647.11
19、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8107.28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231.87万元,预备费307.96万元。十、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财务效益分析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226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18986.70万元,纳税总额1819.61万元,净利润2634.32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4.45%,财务净现值218.02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6.47年。(二)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18667.00约28.00亩1.1总建筑面积31572.241.2基底面积11200.201.3投资强度万
20、元/亩320.802总投资万元12333.812.1建设投资万元9647.112.1.1工程费用万元8107.282.1.2其他费用万元1231.872.1.3预备费万元307.962.2建设期利息万元101.122.3流动资金万元2585.583资金筹措万元12333.813.1自筹资金万元8206.293.2银行贷款万元4127.524营业收入万元226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18986.70""6利润总额万元3512.43""7净利润万元2634.32""8所得税万元878.11""9增值税万元
21、840.63""10税金及附加万元100.87""11纳税总额万元1819.61""12工业增加值万元6399.51""13盈亏平衡点万元10061.02产值14回收期年6.4715内部收益率14.45%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218.02所得税后十一、 主要结论及建议该项目符合国家有关政策,建设有着较好的社会效益,建设单位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建议各有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使其早日建成发挥效益。第三章 市场预测一、 电力工程行业发展现状电力工程行业是建筑安装行业的细分行业之一,具体指:在严格遵循住建部等主管部门规定的
22、电气装置国家标准和工程实施质量标准前提下,以电力设备为载体,遵循电气安装设计要求,承装(修、试)电力设施,打造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于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安全、高效、便利的用电环境。从电力行业产业链环节划分,可划分为电力系统检修、电力系统调试、电力系统设计、电力系统安装、电力系统运维、电力系统科研、智能辅助产品、电力系统管理咨询等细分领域;从客户行业属性划分,电力工程涵盖变配电安装工程、电气仪表安装工程、超高层公共建筑电气安装工程、展馆电气安装工程、体育场馆照明安装工程、道路照明安装工程、超高层公建消防报警工程、弱电安装工程等。电力工程行业融合多种产业特性,其业务范围既涉及民用等低压电力
23、设备,又涉及能源企业等高压电力设备,后者的安装需企业具备相应等级的资质。我国供电行业具有国有企业垄断专营的特点,电力工程全过程由供电企业进行指导、协调及考核,并对项目的年度及竣工各阶段合同履行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等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监督。该行业发展至今,在电力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的助力下,已经基本走上了市场化的道路,电力工程行业的新机遇带来更广阔市场前景。与此同时,市场化的结果必然带来激烈的市场竞争,尤其针对安装工程项目成本持续走高、施工周期较长的特征,企业需要在成本控制方面做出适当的资源安排,方能应对新形势、获得行业增长带来的红利。二、 行业竞争格局电力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长久以来我国
24、的电力工业一直由国家垄断经营,政府每年需要向电力工业进行巨额投资。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探索中依然面临着很多严峻的问题,使电力行业资源配置最具可持续发展是改革的目标。从行业总体格局来看,中央作出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重大部署,国资国企改革步伐加快,电力市场更加开放,参与电力建设的主体更加多元化,行业竞争更加市场化;国家能源局加强电力建设市场准入监管,稳步实施“三不指定”政策,持续加大在资质准入设定、依法公正评标、市场公平开放等相关情况的核查,电力建设市场环境更趋改善,更多的民营电力建设企业进入市场,民营电力建设企业迎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机遇,拥有了更大的发展机会和发展空间。行业内企业主要分为四类,第
25、一类是国有特大型、大型企业,如中国电力建设集团、中国能源建设集团等专业工程公司;第二类是国有企业的分、子公司,如各省电力公司所属的送变电工程公司等国有大中型企业;第三类是国有企业的集体企业,如各市县供电公司所属的集体企业等民营企业;第四类是民营性质的大、中、小电建企业,围绕电网开展相关业务。行业内主要市场格局为,国有特大、大、中型企业和国有企业的集体企业作为国内电网建设的主力军,依托电力行业的自然垄断属性,以及同电网企业的密切关系,取得了较多的市场;民营企业作为国内电网建设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电力市场更加开放获得了更多的发展空间。随着电网建设项目的持续增长,以及引入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建设加大
26、需求的拉动,该行业还将迎来更大的市场。与此同时,国内民营企业的竞争力也在增加,施工水平上基本上能满足国内市场需要,逐步打破了国企独霸市场的局面,实现国企、民企同台竞技。三、 行业发展的利弊分析1、行业发展有利因素(1)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国家积极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引入竞争性市场机制。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扩大能源领域投资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国家能源发展规划,着重指出放宽能源投融资准入限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电力建设、鼓励境外资本参与能源领域投资、推进发用电计划改革并发挥市场机制等改革思路。电力行业作为国家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部门的引导与扶持将推动电力
27、行业快速进步,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进将赋予电力工程企业涉足新的业务领域,获取新的利润增长点。(2)国民经济的稳固增长和用电需求的持续增加社会用电需求与国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当经济增长上行时,用电量的需求一般也会相应增加。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990,865.10亿元,同比增长6.10%,全社会用电量72,25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56%。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尽管遇到了疫情的冲击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2020年上半年GDP同比下降1.60%,相比于一季度同比下滑6.80%,经济发展逐步重回正轨,社会用电需求回升。社会用电需求的持续增加也将对电网的建设提出更高要求,进一步提升输配电侧的投资及工程需求,
28、拉动电气安装工程行业的发展。(3)电网智能化改造提升需求2009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上,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坚强智能电网”概念,根据国家电网智能化规划总报告(修订稿),2016-2020年为智能电网建设第三阶段,电网规划总投资1.4万亿元,其中智能化规划投资1,750万元,占比为12.5%,市场空间广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当前信息技术已渗透到各个生产管理领域和各项业务环节,成为电力工业发、输、配、变、用等电力生产运营的基础保障。除了在新建的电网项目上实现智能化以外,对传统输配电项目的智能化改造将进一步促进电网企业业务转型,提升行业需求。(4)“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为电力企业开拓海外市
29、场提供了新的机遇2015年3月,经国务院授权,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把加强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推进跨境电力与输电通道建设,积极开展区域电网升级改造合作等作为重点合作内容。“一带一路”沿线以发展中国家居多,且绝大多数年人均用电量低于5,000度,电源设备项目老化、管理不善等问题突出,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蕴藏着巨大的电力投资刚性需求。这些国家能源资源丰富,与我国先进的电源项目施工、电力装备制造等形成优势互补。“一带一路”建设对于发电企业、电网企业、电力施工企业、装备制造企业等都是新的发展机遇。2、行业发展不利因素(1)行
30、业集中度较低,市场竞争激烈受到行业准入门槛较高的限制,我国电力工程行业呈现区域化、中小型化、经营同质化的特征。经营模式方面,我国的电力施工企业多采用“投标承包分包管理”的传统运作模式,同质化严重、可替代性低直接导致十分激烈的竞争形势。尤其在中低端电气安装市场,项目差异性不大,施工企业提供的工程服务差距较小,竞争接近白热化。市场区域方面,多数企业凭借固有的客户关系优势直接进行业务承接,相对应的客户业务范围比与市场地域呈现较固定的特征,电力施工企业多为区域性企业,全国性布局和扩张的市场拓展难度极大,直接导致行业集中度较低。(2)行业研发投入偏低我国电力系统正在大力发展“互联化”“智能化”的系统变革
31、,电力工程行业也需适应该智能化方向的转型,发展出与电力系统创新相匹配的施工能力。目前我国大部分电力施工企业仅能够提供常规的系统集成服务和简单产品的复制能力,而智能化系统要求企业具备高水平的设计服务能力、复杂产品的研发能力和系统升级后的集成服务能力。企业规模偏小,行业经验仍缺乏,且作为工程总承包的角色对技术研发重视程度不足。客户关系依赖型企业在行业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必然面临企业因技术研发能力弱而缺乏竞争力,甚至面临被直接淘汰。(3)城镇化建设放缓过去中国城镇化经历了一个及其快速的扩张阶段1978年,中国城镇化率仅为17.92%,1995年达到29.04%,2018年为59.28%,增速最快的90
32、年代初,年增速高达9.46%。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城镇化建设速度大大放缓。输配电项目作为城镇建设的基础设施环节,城镇建设的放缓会减少电气安装的施工需求。第四章 项目选址分析一、 项目选址原则1、符合城乡规划和相关标准规范的原则。2、符合产业政策、环境保护、耕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3、有利于产业发展、城乡功能完善和城乡空间资源合理配置与利用的原则。4、保障公共利益、改善人居环境的原则。5、保证城乡公共安全和项目建设安全的原则。6、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互协调的原则。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武汉,简称汉,别称江城,是湖北省省会,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市,特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中部地
33、区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截至2019年末,全市下辖13个区,总面积8569.15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812.3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121.2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62万亿元。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在城中交汇,形成武汉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市内江河纵横、湖港交织,水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四分之一。作为中国经济地理中心,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和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其高铁网辐射大半个中国,是华中地区唯一可直航全球五大洲的城市。武汉是联勤保障部队机关驻地、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中部崛起战略支点、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也
34、是全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中国光谷致力打造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根据国家发改委要求,武汉正加快建成以全国经济中心、高水平科技创新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四大功能为支撑的国家中心城市。武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境内盘龙城遗址有3500年历史。春秋战国以来,武汉一直是中国南方的军事和商业重镇,明清时期成为楚中第一繁盛处、天下四聚之一。清末汉口开埠和洋务运动开启武汉现代化进程,使其成为近代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被誉为东方芝加哥。武汉是辛亥革命首义之地,近代史上数度成为全国政治、军事、文化中心。高质量发展势头良好,主要指标保持全国同类城市前列,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8%
35、左右。新动能加快成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经济总量比重达24.5%,数字经济占比40%左右,“芯屏端网”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五大产业基地建设全面提速,构筑起高质量发展强大支撑。当前,武汉正处于高质量发展关键时期。我们要准确把握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坚定必胜信心,保持战略定力,集中精力做好武汉的事情。我们要看到,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战略叠加聚焦,为武汉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战略机遇,特别是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成功举办,极大提升了城市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城市认同、城市自信空前高涨,武汉高质量发展进入“高光时刻”。我们必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36、,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加速迈向国家中心城市和新一线城市。“十三五”时期,国际国内环境显著变化。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国际环境复杂多变。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五大理念,为适应引领新常态指明了方向。“十三五”时期,是武汉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是推进经济总量“万亿倍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关键阶段。一些结构性矛盾、功能性缺陷、体制性障碍、周期性问题与外部
37、环境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相互交织并集中体现,呈现爬坡过坎、滚石上坡的阶段性特征。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转变;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空间拥挤等“城市病”加剧,城市发展方式亟待转变;社会不稳定因素和风险增多,社会治理方式亟待转变。适应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交通枢纽功能、产业带动功能、要素聚集功能和综合服务管理创新功能亟待增强。尚存在着产业创新能力不足、民营经济发展不够、居民收入水平不高的问题,公共服务和产品依然呈现结构性短缺,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体数量规模还较大,补短板、兜底线任务仍较繁重。“十三五”时期,多重国家战略机遇叠加,保持持续较快发展的支撑条件没有变:一是长江经济带战略赋予武汉建设长江中
38、游航运中心和引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重任,有利于加快高端要素集聚,提升辐射带动功能,在推动形成区域协同发展增长极中发挥更大作用。二是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有利于强化体制创新和有效供给,加快改造传统增长引擎,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超前布局支撑城市未来发展的产业体系和创新体系。三是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武汉城市圈科技金融改革创新等国家战略推进实施,有利于发挥内需前沿阵地优势,拓展新的消费、投资空间,是武汉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创新驱动型经济的重要支撑。三、 创新驱动发展构建创新创业支撑平台,打造协作分享新经济,合理规划布局创新创业空间,营造创新创业社会氛围,形成“大众创业、
39、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一)全面推进“四众”依托互联网创新载体,拓宽创新创业的市场、社会需求对接通道。推进专业空间、网络平台和企业内部众创,加强创新资源共享合作。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创办一批智谷空间、创客空间等新型孵化器,建设一批创新园区。推行研发创意、制造运维、知识内容和生活服务众包,推动大众参与线上生产流通分工。营造公共机构支持,企业、个人互助的众扶文化,共助创业者成长。稳健发展实物众筹、股权众筹和网络借贷,提供快速便捷的线上融资服务。(二)拓展创新发展空间提升开发区、功能区综合竞争力。充分发挥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和中国内陆自由贸易区政策先行
40、先试叠加和联动优势,促进创新要素和信息技术、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高度集聚发展,加快建设“自由创新区”。推进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向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区转型升级,支持东风公司等企业抢占智能产品发展制高点,支撑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高度集聚发展,打造“中国车都”升级版。依托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口主城区和江北新城区部分区域,推动国家级新区“长江新区”落地,努力打造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的战略承载区。推动武钢、武石化、中韩石化升级改造,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一流生态化工园区。推动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文化旅游生态风景名胜区。拓展中心城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中心城区依托高校院所周边区域、
41、旧厂、旧村、旧商业设施等更新改造,坚持错位发展理念,推动各区围绕科技服务、生命健康、教育服务、现代商贸、创意时尚、现代金融、文化演艺等领域,打造一批创业街区、创业生态园区。增强新城区综合实力。新城区结合工业园区升级和新城镇建设,提升园区智能化、集约化、循环化发展水平,打造若干产业特色鲜明、综合配套完备、生态环境优美、生活便利宜居的“创谷”。(三)深植创新创业文化培育科学精神,塑造工匠精神,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公众意识。建立健全鼓励创新的容错机制,积极倡导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文化,大力培育创客文化,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建立和完善对创新、创业、创富的宣传、表彰、
42、奖励机制,开展全国性和国际性的创业大赛、投资路演、创业沙龙、创业训练营等创新创业活动,推动形成崇尚科学、尊重创新的社会氛围。四、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十三五”时期,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全力打造经济、城市、民生“三个升级版”,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形成具有武汉特色的特大中心城市治理体系,基本形成国家中心城市框架体系,巩固综合经济实力全国城市第一方阵地位,力争进入第一梯队,中国中部中心地位进一步凸显。全力打造经济升级版。发展动力升级。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基本建成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创新创业生态环境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和国家创新型城市,保持经济持续健康较
43、快发展,规模质量效益同步提升。地区生产总值1.9万亿元,保持中高速增长,为确保2021年经济总量实现万亿倍增夯实基础。到2020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5%,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5%。产业结构升级。工业化和信息化、制造业与服务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形成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形成两个产值过5000亿元产业和若干过2000亿元产业,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和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55%,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
44、业增加值比重超过6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8000亿元。都市农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力打造城市升级版。城市功能升级。三镇三城、“1+6”空间布局基本形成,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建成,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提升。智慧城市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城市品质升级。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汉派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文明武汉建设取得新成果。滨江滨湖特色更加鲜明,生态环境承载力不断增强。城市生活舒适度、便捷度不断提高,生态宜居武汉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空气质量达标率超过65%,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超过85%。全力打造民生升级版。民生保障升级。基本实现基本公共服
45、务均等化,保障水平大幅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率先实现精准脱贫任务,市民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幸福武汉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市常住人口预期1200万人左右,平均每年城镇新增就业18万人左右。社会治理升级。法治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面重构超大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基本实现社会由管理向治理转变,形成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五、 产业发展方向坚持工业主攻方向不动摇,深入实施“武汉制造2025”,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着力构建“现有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有机更新的迭代产业体系,初步建成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
46、增计划”,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一)聚焦发展三大优势产业集群信息技术。重点布局物联网、光电子、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地球空间信息、智能终端等领域,构建完整的信息技术产业链。加快推进武汉新芯大容量存储芯片、华星光电第六代多晶硅面板等重大项目,策划建设云计算、大数据等产业基地,引进系统集成电路设计、智能平板电视等一批重点项目,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基地。到2020年,信息技术产业产值6000亿元。生命健康。重点布局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精准与智慧医疗等领域,超前布局生命、信息、纳米等
47、科技的融合创新领域,发展针对重大疾病的药物和医疗器械新产品。加快推进湖北智慧医疗健康产业基地、基因测序仪生产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全国重要的生命健康产业中心。到2020年,生命健康产业产值3000亿元。智能制造。重点布局发展高端数控机床、机器人、海洋工程装备、激光加工设备等智能装备制造和智能汽车、智能船舶、智能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家居等智能产品,打造国内重要的智能制造产业创新基地。推进以商业航天为主导的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和武汉国家卫星产业国际创新园建设,打造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航天产业名城。到2020年,智能制造产业产值4000亿元。(二)培育壮大成长型产业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高端金属结构材料、石墨烯材料、新型轻合金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