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设计说明参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设计说明参考.doc(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目录A.设计说明a.建筑篇1-4b.结构篇5-6c.给排水篇7-8d.电气篇9-10e.空调及通风篇11-12f.智能化设计篇13g.节能设计与环境保护14B.投资估算篇15-18C.设计图纸19-54D.设计费报价及计算依据表55E.工期计划表56F.本期项目的难点56G.保障工期、质量的主要措施561深圳市西丽人民医院新住院大楼设计说明建筑篇一、工程概况深圳市西丽人民医院位于南山区留仙大道以南,石鼓路以东。医院占地24000平方米,现有建筑包括门诊住院楼、行政医技楼、职工宿舍、职工食堂、供应室及动力间等,总建筑面积23000平方米。新建项目选址位于医院现址内,是深圳市卫生事业“十一五”发展
2、规划重点建设项目。医院进行规划改扩建后,总规模将达500张床位,远期可实现800床,总建筑面积88702平方米。本项目新建地上20层,建筑面积52150平方米,地下3层,建筑面积22350平方米。二、设计主要依据12005年深圳市卫生统计年鉴22006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3中国卫生管理和医院经营决策数字依据4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卫生部、建筑部、发改委,2006年2月;5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卫生部、建设部、发改委,2006年2月;6.广东省医院基本现代化标准(试行);7.深圳市医院建设标准(试行);8.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9现代医院建筑与洁净技术;10医院污水污物处理;1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
3、B50352-2005);1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13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0222-95);14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15.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2年版);16深圳市区域卫生规划(2006-2010年)(征求意见稿);17深圳市卫生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18国家、地方颁布的医院建设相关文件、指导性意见;19深圳市西丽人民医院提供的可研及相关资料等;20深圳市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深规许ZS-2008-1062号);16.其他相关法规、规范和标准(如关于消防、民防、抗震设防、防雷电、市政设施、无
4、障碍设施、节能、环保等的法规、规范、标准、规定)。2三、场地现状分析西丽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项目位于医院现址内,地形方正,南北进深约114米,东西宽约208米。用地基本平整,南面大部分用地现状为休闲绿化用地,环境优美,绿树成荫;西南侧临山体,风景优美,顶部距院内场地落差为30米。现有建筑物大多位于用地的北面,其中门诊住院楼、行政医技楼和职工宿舍,由西往东临市政主干道留仙大道一字展开;供应室及动力间、职工食堂分别紧贴着这些建筑的南面布置。按规划要求,门诊住院楼和职工宿舍是该规划项目中必须保留的建筑物;职工食堂可先行拆除;行政医技楼、供应室及动力间在保证医院于施工期间可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可被拆除,或在
5、新住院大楼建成后拆卸。四、总体规划布局:1总平面设计根据建设用地位置、建筑现状、周边环境、交通组织、气候特征以及功能要求,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引入现代化医院的建设模式,采用高效节能的集中式建筑布局方式,创造引人入胜的公共空间,营造舒适优美的室内外环境,体现时代气息的建筑造型。在总体布局上,医院北面沿留仙大道设置了主入口和急诊入口,其中主入口靠东布置,即位于现有门诊住院楼和职工宿舍之间,急诊入口则靠西布置。车辆出口设在用地东北角,污物出口、车辆及物流入口则设在西北角。各个出入口互不干扰,各尽其职。用地东、南、西面受山体或民宅的影响,均不能设出入口。建筑整体规划布局是现有门诊住院楼规划改造
6、为集门急诊、行政办公为一体的门诊行政楼,和新住院大楼连成整体,形成完善的医疗区。新住院大楼和职工宿舍有一定的间距,留出较为开阔的中心地带,和主入口一起作为主入口广场。考虑到建筑消防距离、日照间距、功能布置、分期建设等因素,新住院大楼的塔楼靠主入口广场布置是最合理的位置。新住院楼西面的地面停车场可用作未来预留发展用地,高压氧仓布置在用地西南角自成一体。根据医疗建筑功能特征,门诊行政楼和新住院大楼的裙房之间以“医疗街”的形式设置连廊和绿化中庭,新旧建筑连成一体形成诊疗区。门诊阳光大厅以一定角度面向主入口广场设置,延续“医疗街”的空间枢纽职能,门急诊、医技、住院等功能都可以围绕核心空间开展,从而使相
7、互之间的联系更加方便、快捷、清晰、高效。“医疗街”与门诊阳光大厅、出入院大厅相连,具有良好的空间指示性,患者在此可以一目了然的知道各医疗功能区的位置。门诊行政楼和新住院大楼连成建筑整体,根据功能要求合理设置各出入口:急诊抢救入口和儿科入口位于门诊行政楼北面,沿留仙大道布置,其中急诊抢救入口正对急诊入口。普通门诊及住院出入口设在门诊行政楼和职工宿舍之间的广场内,大楼东北角和东南角还分别设有体检单独出入口和营养食堂后勤出入口。整个建筑群分区合理、流线清晰便捷。2交通规划室外交通实行人车分流:用地四周设置环形车道,北面道路为医院主干道,是组织地面交通的主要枢纽:北干道和主入口广场南侧设有各种重要出入
8、口,其中急诊抢救、儿科、门诊、住院和体检入口车辆均可直接停靠。除了主干道及通往地下停车库和地面停车场的车道外,院内部其他车道平时用作步行系统,必要时可作为消防车通道。步行人员则分别经过急诊入口和主入口广场进入各功能区。北干道用地西侧设有地面停车场,停车后可直接进入“医疗街”。地下车库设两个出入口,分别在用地的东北角和西北面,车辆进入院内后可通过地下室出入口分流进入地下停车库。两个地下室出入口可以实现进出有别,互不干扰。场地西北角设置污物、尸体、物流出入口。诊疗区各处的污物通过垂直污物梯,先进入地下室,经过汇集后通过专用污物通道运出医院,日常物品则通过地下室的洁梯运至各层。在诊疗区内部,各建筑物
9、之间通过门急诊大厅、出入院大厅和“医疗街”组织人流集散。33分期建设:供应室及动力间所在的位置是医院用地中心,对整个用地规划影响甚大,是本次项目的最大障碍。本方案巧妙地通过地下室的分期建设来解决这个难题。地下室首期建设部分主要以动力机房为主要功能,并在地下室设置临时供应室。待新的动力机房和临时供应室建成并投入使用后,现有供应室及动力间即可拆除,地下室二期部分及地面以上的建筑部分随后进行建设。医技行政楼则可待新建筑完全建成后拆除。该方案利用医技行政楼拆除后的场地作为主入口及广场,在现有的门诊住院楼和职工宿舍之间以玻璃雨棚相连,形成了医院的新大门,既满足了新规划功能需要,又尊重了原有建筑。现有建筑
10、与新建筑都得到了原佳的组合方案,使新与旧完成融合。4远期规划:为了适应医疗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医院的总体规划设计必须具有可持续发展性,这就需要把远近期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并预留足够的发展用地。本方案在总体布局上,充分考虑了远、近期建设的延续性,建筑的“可生长性”。平整用地西南角的山体,不仅是为了使新建筑的形状更为方整,还为了在用地西面留出为医院未来发展所预留的用地。五、建筑设计新旧建筑的共生如何使新旧建筑融合形成完善的医疗体系,达到与现状和谐共生,新旧建筑之间空间及层高的设计是关键。在新的建筑规划中,原门诊住院楼改造为以急诊、门诊和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的门诊行政楼,它和新住院大楼连为一体,形成
11、包含门诊、医技、住院的建筑整体。门诊行政楼和新建筑的裙楼之间利用“医疗街”为新旧建筑创造自然良好的就诊环境和通风采光效果,也改善新旧建筑的内部小气候。“医疗街”和门诊阳光大厅之间相互穿插呼应,使各个部门都处于园林绿化和阳光的围绕之中,不但具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效果,同时也获得了很好的景观效果。为使现有建筑改造后和新建筑的功能更好地融合,新旧建筑的层高设计相当重要。门诊行政楼的各层层高如下:首层.6米,二至六层.2米,七层米。考虑到新旧建筑相连后更方便使用,新住院大楼各层层高分别设计为:首层.5米,二至三层.5米,四层5.1米,五层.3米,使新建筑的一、三、五层可分别与原有建筑的一、四、七层在同一
12、标高上,方便病人和医护人员到达个医疗科室。其余各层也可通过在新旧建筑之间连廊上的步级来消化高差,或利用原有建筑的楼梯半层平台来相接。功能布局门诊阳光大厅与“医疗街”、住院大厅连通,主要设置咨询挂号、导医服务、信息查询等公众服务设施,病人可咨询就医科室的位置及候诊情况,获取明确的指引。门诊主要科室设置于门诊行政楼的首层至五层,“医疗街”为门诊行政楼引入自然光的同时能为就诊病人提供舒适的庭院景观。急诊科设置于门诊行政楼首层西翼,并向留仙大道设有独立出入口。急诊科靠近新住院楼内的影像中心,并可通过影像中心外的电梯直通急诊ICU及门诊手术室。急诊部同样面对医疗街连廊设置绿化庭院,为就诊病人提供舒适的庭
13、院景观,有效舒缓病人的紧张心情。新住院大楼裙楼主要功能是各医技科室和门诊科室。每楼层设置独立的挂号收费,能有效进行人流分散,防止人流过多造成的等候时间过长。医技科室紧邻急诊科和住院病房塔楼,方便门急诊科和住院楼的病人到医技楼进行检查。在医技科室中,手术中心和ICU是医技科室最核心的功能。手术中心、ICU、病理及血库这几个紧密相关的功能均布置在四层,同层布置最为方便各科室开展工作。而手术室和中心ICU内部通过洁净走道相通。手术后的病人如需进入中心ICU,不必再经过一系列的繁琐的过床等程序,可通过洁净走道直接进入中心ICU。三层的中心供应可通过洁梯直接把洁净用品送至手术中心。门诊行政楼的六七层改造
14、为办公室,和新住院大楼五层的会议中心、病案中心、图书馆等一起形成行政办公区。六层以上塔楼为各科住院病房,共1层。住院大厅位于裙楼首层,正对入口广场,设置独立的住院部电梯间,交通联系十分便利。住院区每层为一个护理单元,公共垂直交通设置在护理单元中间,正对护士站,方便医护人员管理病区。污物梯设置在护理单元西端,洁净梯设置在东端,医护人员有独立电梯厅和医护走廊,能有效实行医患分流。北面医护区域每两层设置空中花园,为医护人员提供良好的休息、交流环境。病房均为南向且面对景观最好的生态绿化山体,具有最好的通风、采光效果,为病人提供最好的康复环境。新住院大楼设置三层地下室,主要用于停车库和配套功能用房。3环
15、境与造型设计绿色环境不仅有滞尘、降温、保温、净化空气、涵养水土的作用,而且还可以调节和改善人的机体功能。所以,本方案从总体规划阶段就十分重视环境的营造。对于各种环境空间,我们采用多层次立体化的绿化系统。包括建筑小品、绿化庭院、广场绿化、建筑周边绿地、道路绿化和屋顶花园等多种多样的绿化形式,形成立体交叉式的绿化景观,活跃空间气氛,为公众提供良好的休息场所。平面布局和室内设计坚持园林生态化的理念,门诊行政楼和新住院大楼之间是“医疗街”,设置各种绿化、休息座椅等,绿色植物贯穿各层空间,营造出清新自然的室内环境。各医疗功能单元都围绕“医疗街”,每个候诊区都面向庭院,具有较好的景观和通风效果。外立面主要
16、采用石材和白色铝板作为装饰材料,以体现医院温馨、宁静的建筑风格,整体色调明快淡雅,形成较高的现代品味。沿街立面通过大量的水平线条及弧线营造动感的建筑形体,并巧妙的把直升机升降坪融入建筑造型元素中,流畅、轻快而富有现代感,南立面通过水平向的出挑阳台、透澈的玻璃栏杆及丰富多变的遮阳百叶与优美的山地景观相互映衬,更增强建筑的表现力,形成视觉亮点,模糊了传统医疗建筑严肃、死板的建筑形象,有效缓解病患的紧张心理。4人防设计根据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本工程于负三层地下室设置人防工程,人防掩蔽面积约7450平方米,具体等级根据当地人民防空办公室相关批文确定。5消防设计门诊行政楼和新
17、住院大楼连成一整体建筑,建筑四面均有7米宽的供消防车道,其中塔楼(高层)东、南两面直接落地,可供消防车登高扑救。该建筑整体和职工宿舍、高压氧仓之间的建筑距离均大于13米,满足消防规范。该建筑整体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各层均设自动灭火系统,地下室停车部分防火分区按每个分区不超过4000平方米划分,设备用房部分防火分区按每个分区不超过1000平方米划分;群楼部分防火分区按每个分区不超过5000平方米划分;塔楼每层不超过2000平方米,按一个防火分区划分。地下停车库停车数量不超过500辆,在地下室东西两侧各设2个双车道出入口。裙楼各防火分区均设有多个安全出口,塔楼每层均有三个安全出口,满足规范要求的疏
18、散要求。六、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总用地面积:24000.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8702平方米现有建筑建筑面积:14202平方米新建项目建筑面积:7450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5215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22350平方米总基底面积:8677平方米新建项目基底面积:6626平方米新建项目建筑高度:79.6米容积率:2.76建筑覆盖率:36%绿地率:30.3%停车数量:570辆(其中地下停车500辆,地面停车70辆)5结构篇一、设计主要依据和资料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版;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
19、12001)2008年版;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8、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9、广东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10、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11、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J/T152298)。二、工程概况本工程总建筑面积74500m2,其中地下室三层,面积为22350m2。上部结构分为多层及高层部分,其中多层部分为5层,高层部分为20层,地上
20、总高度约为80米。地下室分为2期施工,采取设置后浇带的措施连接地下室。三、结构物设计使用年限及建筑物结构的安全等级本工程主体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物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四、荷载取值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及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要求,本建筑物高度大于60米,计算荷载采用按100年重现期确定的基本风压值采用。1、风荷载。基本风压:Wo0.90KN/m2风荷载标准值:WkzUsUzWo2、竖向荷载。楼面、屋面均布活荷载按荷载规范第4.1.1条取值,恒荷载按实际计算。均布活荷载标准值取值如下:冷冻机房8.0kN;大堂、大厅3.5kN;餐厅2.5kN;水泵房10.0kN;会议室2.0kN;
21、书库、档案库5.0kN;变配电房10.0kN;消防走廊、楼梯3.5kN;阳台2.5kN;6发电机房10.0kN;医院等候区3.5kN;医院诊室2.0kN;电梯机房7.0kN;医院病房2.0kN;空调机房7.0kN;停车库4.0kN;中、西药库房5.0kN;血库(设D-101型冰箱)5.0kN;产房(设3009型产床)2.5kN;X光室:(1)200MA诊断X光机2.5kN;(2)30MA移动式X光机4.0kN(3)200kv治疗机)3.0kN(4)X光存片室5.0kN;口腔科:(1)201型治疗台及电动脚踏升降机3.0kN;(2)205、206型治疗台及3704型椅4.0kN手术室(3000型
22、、3008型万能手术床及3001型骨科手术台)3.0kN;消毒室:(1)1602型消毒柜6.0kN;(2)2616型治疗台及3704型椅5.0kN卫生间2.0kN;上人屋面2.0kN当医疗设备型号与上述不符时按实际情况采用;特殊用途楼面:与甲方商议后决定。五、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本工程的耐火等级按一级设计,相应其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等级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中有关条文设计。六、结构体系及抗震等级本工程按七度抗震设防烈度计算,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属于抗震设防乙类建筑。在抗震措施上,按7度进行设计。结构体系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楼层及屋盖均为
23、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结构。七、基础型式根据现有地质资料提供的地基土情况,结合具体的建筑物结构型式,本工程基础拟采用预应力管桩方案。具体方案需等现场的地质资料后再确定。给排水篇一、设计依据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医院污水处理设计规范CECS07:88医院污水排放标准CBJ48-83医院污水处理设计规范CECS07:88二、给水、消防工程2.1
24、医院给水由市政供水管网供给。设两路DN200引入管接自不同的市政管网,院内的自来水管网组成环状。2.2医院三层及以下的生活用水可由市政自来水管网直接供水。四层以上的用水通过地下层水泵房的生活水池及变频调速供水设备加压供给。2.3室外消防采用低压消防形式。室外消火栓沿给水管线离路边不大于2M布置,期间距不大于120M保护半径不大于150M。2.4室内消防用水量:30L/S,火灾延续时间T=2小时,同时发生火灾次数取一次。拟在地下室内设330M3室内消防水池及加压泵房。(其中室内消火栓系统储水216M3,自动喷淋灭火系统储水108M3)。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为临时高压系统,由消防水池、天面消防水箱、
25、消火栓给水泵联合供水。设专用的消防栓供水泵两台(一用一备)及稳压装置在消防泵房内。消火栓系统设消防水泵接合器。室内消火栓布置按照两股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室内任何部位考虑。消火栓处设直接启动消防泵的按钮,消防泵受消防控制中心监控。2.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由消防水池、天面消防水箱、喷淋供水泵联合供水。消防水池、消防水箱与消火栓系统共用。喷淋供水泵两台(一用一备)及稳压装置设于消防泵房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消防水泵接合器。系统设计流量:Q=30L/S,火灾延续时间1小时,大楼火灾危险等级为中危险等级I级,喷水强度为6L/min.m2,作用面积为160M2。地下车库的火灾危险等级为中危险级
26、级,喷水强度为8L/min.m2。喷淋供水泵由湿式报警阀压力开关自动启动,并受消防控制中心监控。水流指示器、信号闸阀、湿式报警阀工作状态均反映至消防控制中心。2.6气体灭火系统本工程变配电室、发电机房、需要设置气体消防的房间均设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2.7生活用水量的估算:医院最大日用水量:480M32.8中央热水供给系统住院楼拟全日制供应热水。热水供应系统采用空气源热泵加太阳能集热板供热方式。8三、排水工程3.1生活污水系统,医院采用分流制排水系统生活污水量取生活供水量的90%。废水由管道收集,经化粪池初步外理后,与该处污水合流排至院区内污水处理间经一级处理,达到三类水体一级排放标准,再排入
27、市政污水管道。3.2雨水系统屋面雨水按重现期为5年的降雨强度计算,径流系数为0.9。室外场地按重现期为3年的降雨强度计算,径流系数为0.45。设置雨水收集、处理、储存、利用系统,利用雨水进行园林绿化灌溉。四、管材生活给水系统拟采用不锈钢管作为给水管。室内雨水管选用UPVC排水管,室外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双壁波纹排水管。消防栓给水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拟采用涂塑镀锌钢管作为消防管。五、所选用的材料和设备均采用国家推荐的节能产品9电气篇一、设计依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50045-95)(2005年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
28、3-94)(2001年版)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9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二、电气负荷本工程电气负荷为一级负荷,本工程电气总安装负荷约为7500KW。在地下层设置变配电房。三、高、低压配电系统变配电房采用两路10KV高压电源供电,两路电源同时工作,互为备用,正常时,高压系统采用单母线分段运行,两路电源各带约1/2负荷
29、,一路电源故障时,另一路电源承担全部负荷。同时,在高压电源进线处设专用计量柜集中量。低压配电系统采用单母线分段运行方式,正常时,母线联络开关断开,两段母线独立运行,当一台变压器故障时,可通过切除部分较次要负荷,合上联络开关,保证重要负荷的供电。在每台变压器低压母线上设干式电容器对无功功率进行集中自动补偿,使补偿后的功率因素不小于0.9。本工程还设有柴油机发电机做应急后备电源,要求自起动时间为515秒。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检验室、计算机房等特别重要负荷增加设置UPS或EPS电源。四、配电线路低压配电线路采用树干式和放射式混合配电。大容量干线采用封闭式插接母线,小容量一般用电干线采用单芯或五芯阻燃
30、塑料绝缘铜芯电力电缆。所有配电干线垂直部分沿电缆竖井敷设,水平部分采用电缆桥架敷设。支干线及支线基本采用阻燃塑料绝缘铜芯导线穿金属管或金属槽在吊顶内敷设。五、照明设计根据国家规范要求的照度标准,结合建筑物的装修特点和使用要求,选用不同的灯具。诊室、办公室采用高效嵌入式荧光灯盘(配电子镇流器)为主,其余场所按建筑装修特点确定采用荧光灯、筒灯、花灯或白炽灯。六、防雷与接地按(GB50057-94),本建筑属第二类防雷建筑。在建筑物天面及易受雷击部位装设避雷网或避雷针作接闪器,利用建筑物四周柱内钢筋作引下线,同时利用结构基础内钢筋环路作接地装置,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1欧姆。七、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控
31、制按(GB50045-95)(2005年版),本工程属一类防火建筑。在首层设消防控制中心,对整个大楼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警报系统、火灾事故广播,消防通信系统、防排烟系统、消防水泵、电梯、防火卷帘以及非消防电源进行集中管理、监测和控制。八、所选用的材料和设备均采用国家推荐的节能产品。11空调及通风篇一、主要设计依据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二、空调系统设计主要概念医院设置中央空调系统、空气净化系统、中央机械式新风系统。(1)医院所属
32、不同使用功能区具体定位,划分为清洁区、半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严重污染区,同时对不同使用要求的区域采取相应的空调形式,避免产生不必要的交叉污染。(2)在强调人员的舒适性的同时,确保人员的新风卫生要求,在末端系统设置上充分考虑过渡季节及非常时期采用全面新风通风。(3)充分考虑医院的使用特点,在空调洁净上以生物洁净为主,同时预留出安装紫外线灭菌灯的系统接口。三、设计参数1、室外气象参数:夏季:33.5(干球温度)27.7(湿球温度)1.8m/s(室外风速)100.45KPa(大气压力)冬季:13(通风温度)3.1m/s风速(室外风速)2、室内设计参数:夏季室内温度/湿度(,%)冬季室内温度/湿
33、度(,%)新风量(M33/H.人)/(%)噪音(dBA)大厅25-2750%-70%15(20M3/H.人)45病房24-2650%-70%18-2250%-70%(有空调时)30M3/H.人40诊室25-2750%-70%30M3/H.人45办公室25-2750%-70%30M3/H.人45手术室24-2650%-70%18-2250%-70%30M3/H.人40会议室25-2750%-70%30M3/H.人453空调系统方案确定在地下层空调机房设置冷水机组,空调系统总负荷约9500KW。4.中央空调系统末端选择设置中央空调系统的区域,其空调末端的选择上应根据具体的使用功能进行选择。病人逗留
34、的大空间区域(如候诊区、门厅等),采用双风机一次回风系统,空调器选用带中效过滤器的组合式冷水空调器,同时考虑过渡季节及非常时期全面通风。病人逗留的小空间区域(如一般诊室及病房),采用卫生型风机盘管带新、排风系统。内部人员的办公室,采用一般风机盘管带新、排风系统。特殊病房区及污物通道,采用全面通风空调,空调排风须经过净化处理后才可以排出室外,同时排风口应设在新风口的下风向,距离应满足当地防疫部门要求的最低标准。精密医疗设备用房根据设备的工作条件单独选用常年供冷或恒温恒湿空调器。手术室等对洁净度要求较高的区域采用带中效至高效过滤器的空调器,同时结合手术室的器械布置设置送、回风口。5.空调系统的控制
35、(1)冷冻水系统的控制。冷水机组、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一一对应连锁运行,根据系统冷负荷变化,自动或手动控制冷水机组的投入运转台数(包括相应的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开机程序:冷冻水泵冷却塔进水电动阀、冷却水泵冷却塔风机冷水机组,停机程序则相反。而冷冻水泵、冷却水泵亦可单独手动投入运转。为了利于管网运行正常,冷冻水供回水总管间设置压差旁通设置,其电动二通阀按比例式调节运行。(2)定风量空调系统的控制。在定风量系统的空调器的回风口上设置温度传感器,控制水路电动二通阀(比例、积分式)动作,调节冷冻水量,达到室内温度控制的目的。并在空调机房的回风处设置二氧化碳感应器,根据二氧化碳的浓度调节
36、新风阀的开度,达到满足室内对新风量的需求。同时新风阀的开度不应小于设定的最小新风量时的开度。过渡季节及非常时期采取全面通风的模式。(3)风机盘管的控制。风机盘管配有风机三速手动开关和挂墙式温度控制器及水路电动二通阀(双位式),可根据室内使用人员的设定控制相应的参数。(4)各空调器、新风空调器、风机、冷却塔、等除设就地开关外,还在冷冻机房总控制室内设置开关及运行工作显示(消防用排烟、送风、加压风机等需受消防中心控制)。6.预留系统接口(1)空调主机、末端采用带输出、输入信号的设备,以便同医院的智能系统连接。(2)空调机房、空调回风箱、过滤器及全空气空调送风主管处须预留出相应的位置,以便安装紫外线
37、灭菌灯及清洗、消毒。7消防系统消防系统的设计主要是为大楼提供安全、有效的火警事故防灾服务及提供火警时人员疏散通道及庇护场所,预防严重事故的发生,同时将已发生事故的人员及财产损失程度降至最低。大楼的消防防排烟系统主要有以下几个系统。(1)防烟楼梯间防烟系统:设置加压送风系统,每二层设一常开型百叶风口,当火警发生时,由消防中心控制加压风机启动,给楼梯间加压送风。(2)消防电梯前室及合用前室:设置加压送风系统,每层均设有电动送风口,当发生火警时,由消防中心控制本层及上一层电动加压风口开启,同时开启加压风机工作,进行加压送风。(3)不符合自然排烟要求的内走道:设置排烟系统,每层均设有电动排烟风口,当发
38、生火警时,由消防中心控制本层电动排烟风口开启,同时使排烟风机工作,进行排烟,但当烟气温度达280时,电动排烟口及风机前的防火阀(熔断温度为280)关闭,风机停止运行。(4)采用气体灭火的房间:当发生火警时,关闭该区域空调通风系统,以便气体灭火;当确认火被扑灭后,开启排风机进行排毒,并开启空调送风系统补风,持续通风2小时以上。当确认毒气排完后,关闭排毒风机,空调系统通风转入正常工作状态。8所选用的材料和设备均采用国家推荐的节能产品。13智能化设计篇一、设计依据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39、(GB50174-1993)通信光缆的一般要求(GB/T7427-87)信息技术互连国际标准(ISO/IEC11801-9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1994)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1994)电磁兼容性标准(IEC801)二、信息通信网络(CNS)2.1综合布线系统(GCS)综合布线是一种能够适应电话、计算机、数据、图文、图像传输、大楼管理信息、行政管理及技术管理需要的布线系统。2.2计算机网络系统计算机网络是在综合布线系统的基础上设服务器、交换机、数据备份、电源等设备,以实现医疗及教学信息化。2
40、.3电话系统设置一台程控电话交换机作为电话总机,根据不同场合的需求设置电话插座。2.4有线电视系统在侯诊区、住院病房、部分办公场所和会议室设置有线电视系统,供接收电视节目之用。2.5音响广播系统本工程设有火灾应急广播系统,其作用是在火灾时引导人流正确、有序地疏散到安全区域,平时不用。在该系统前端设音源及播音设备,可利用火灾事故广播系统扬声器在平时播放背景音乐或通知,起到优化环境的作用。2.6电子公告牌系统在首层大堂等处设电子公告牌发布公共信息。2.7视频会议系统(包括同声传译系统)、在会议室设置会议视频系统(包括同声传译系统)三、楼宇设备管理系统(BMS)通过楼宇设备管理系统,将建筑物内的电力、照明、空调、给排水等设备或系统进行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四、安全防范系统4.1闭路电视监控系统(CCTV)根据建筑物的安全防护的需要,对建筑物内的主要公共活动场所、通道、电梯以及重要部位和场所等进行视频实时监视和记录,对重要部位能进行长时间录像。4.2停车场管理系统采用停车场自动管理系统对车库进出的车辆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