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技术技能培训与农村劳动力转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技术技能培训与农村劳动力转移.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职业成人教育优秀论文评选:论技术技能培训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单 位:宁阳县鹤山乡成人教育中心学校姓 名: 刘常付 论技术技能培训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近年来,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队伍日益庞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之路愈加艰难。如何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目前发展中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根据鹤山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现状与特点,深入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措施,即强化技术技能培训,切实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成效,改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环境,拓宽转移渠道,培育就业新载体,合理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2005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指出:“职业教育要为农村劳动力
2、转移服务。实施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和农民脱贫致富,提高进城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帮助他们在城镇稳定就业。”鹤山乡通过认真贯彻这一精神,以乡农技校为载体,加强对农民的技术技能培训,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创出了劳动力转移的鹤山模式。鹤山乡的实践表明,强化技术技能培训是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有效途径。一、缺乏技术技能培训使劳动力转移受阻当前,就业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正向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快速转变,外出就业的空间逐渐缩减,外出的农村劳动力往往是工作难找、钱难赚,大部分只能从事劳动技能低、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的行业,农民工多数聚集在苦、脏、累、险或三高(高风险、高强度
3、、高体力)等工作岗位,安全无保障,缺少技术技能培训使劳动力转移处于低水平。以鹤山乡为例:鹤山乡是一个偏远农业乡镇,辖区面积99平方公里,耕地8.8万亩,人口5.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5.3万人,农村劳动力3.5万人。前几年来,该乡围绕解决“三农问题”,不断促进劳动力转移,卓有成效地培育了劳务输出这一产业,全乡常年在外务工经商的农民达到1.5万人以上,占全乡劳动力的43%,其中有组织、成建制输出的务工人员达11000人,万余名劳务大军跳出贫困偏远封闭的山乡,看到了外面的精彩世界,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经受了锻炼。但是,在最初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由于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劳动技
4、术技能较差等原因,从很大程度上制约农民收入的增加,影响了进城务工民工工作的稳定。在劳务输出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发现,无技术的岗位明显比有技术的岗位工资低,未经过培训的民工则难以走上技术岗位,他们的工种大多劳动强度大,环境差。到工厂后再实行培训的人员,上班第一年有的不能实行同工同酬,有的因技术问题而被迫中止合同,造成失业返乡。农民工技术技能差、整体素质低成为该乡劳务输出发展之初的障碍。也使该乡劳务输出走进了徘徊不前的状态。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对农民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民就业的门槛也越来越高,新的形势对农民素质特别是技术技能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为此,鹤山乡把加强劳动力输出前的培训,提
5、高输出人员素质作为促进劳动力转移的新课题。二、强化技术技能培训是促进劳务输出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针对岗前培训这一环节较弱的实际,鹤山乡自2004年以来,逐步加强了对输出人员的技术技能培训,强化农技校这个主阵地作用,采取了“先培训,后上岗,带着技术进工厂”的办法,增强了劳务输出人员的竞争力。进一步发展推进了劳务输出产业。可以说,加强技能培训是形成鹤山乡劳务输出金字招牌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实行政府强力推动。乡成立领导小组,具体抓好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工作,并建立了乡、管区、村三级领导网络,具体组织好劳动力参加各类培训。形成了以用工单位需求为导向,以劳务输出企业为纽带,以农技校为主阵地,政府统筹,整体联动
6、的技术技能培训格局。其次,明确技术技能培训的原则和目标。原则即:以富民为目标,按照“以实用技术促农业结构调整,以岗前培训促劳动力转移”的原则,以农技校为主线,涉农部门共同参与,加强对农民的劳动技术技能培训,转变农民的生产和创业观念,促进劳动力从事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行业,推进有条件的劳动力转移,努力提高转移的质量和水平。围绕上述原则,该乡把50岁以下初、高中毕业生及其它青壮年农民作为主要培训对象,分层次、分类别,分期分批逐年培训。2004-2006年间,经培训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70%以上,每人至少掌握了2至3门农村实用技术,经培训外出劳动力占外出总劳动力的比重达到80%以上,
7、每人至少能熟练掌握1至2门务工技术,逐步达到了“先培训、后上岗,带着技术进工厂”的目标。三是强化培训。该乡农民技术技能培训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劳务输出网络优势,根据主要输出的企业及有关工种,制订针对性强的外出务工培训方案,实行定向、定单技能培训。该乡农技校充分发挥了技能培训主阵地作用,自己可以开展的培训自行组织开展,有些技能培训能力达不到的,与县职介中心或企业联合办学。自2004年开始,该乡举办服装中专班,聘请了服装企业技术人员教授专业知识。首批学员被集体送入江苏某制衣有限公司工作。他们在实习期间每人每天收入就达到30元以上。农技校依据市场要求,采用长班、短班相结合的办学模式,长班学制2年,短班学
8、制3至6个月,培训学员全部由学校推荐安置,并负责学员的长期管理,走出了一条培训输出一体化的路子,培训人员全部得到安置。四是多元化办校推进岗前培训。该乡在实施输出农民工岗前培训的过程中,积极实行了校企联合的办法,走“订单”培训的路子,确保了农民工培训后的就业安置。胜芳服装有限公司是该乡的一家合资企业,与乡农技校合作后,所培养的学员不仅为胜芳服装所用,很多学员也输送到了南方企业。有的学员不等培训结束,工厂就急着要人,农技校成了企业的“香饽饽”。该乡在办好乡农技校的同时,放开了办学市场,鼓励企业来乡举办岗前培训班。先后成立了胜芳服装技校、汶河服装技校、申洲服装技校三家技能培训学校,长期从事纺织和服装
9、加工人员的培训,年培训技术工人达上千人。技能培训造就了大批“蓝领”工人,也受到了用工企业的好评。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岗位培训,使他们适应岗位快,业务能力强,整体素质高,最大限度地满足劳动力市场对各种技术工种的要求。各种速成技能培训班的成立,大大提高了外出务工者的竞争力。持证人员在选择企业时,月工资低于800元的均不予考虑。在行业分布上,前些年该乡农民工一半以上从事建筑业,而现在已有70%以上进入纺织、服装、电子、机械制造等10余个对技能要求相对较高的行业。正是由于加强了对农民的技术技能培训,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创造出了劳动力转移的鹤山模式。三、技术技能培训是农村劳动力向新型产业转移的有效
10、途径农村劳动力转移既包括劳务输出对外转移,也包括不离开居住地由单纯从事传统农业向其它产业转移。在转移的过程中,技术技能培训是有效途径。在面向劳务输出需要开展培训的同时,鹤山乡加强面向农业结构调整需要开展培训,并把农业技术的培训、推广、服务融为一体,努力提高技术技能培训的实效,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发挥了积极作用。以农技校为主阵地,抓好农民科技培训。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的对象是农民,他们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既要组织农民参加学习,又要顾及他们自家的生产,学习时间和精力都有较大的限制,不可能安下心来长时间做板凳学习。农技校在发挥农民技术技能培训主阵地作用的过程中,结合农民培训的特点,在教
11、学流程上,实行目标、培训、实践、考核四个程序,按照农民特点短平快进行培训。在专业设置上,以农业产业化发展目标为中心,以广大农民需求为重点,按照实用高效的原则,积极实施针对性强的培训。在教学形式上,力求务实多样。一是长短班结合,农闲时办长班,农忙时结合生产技术环节办短班。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三是讲课与观看相结合。四是讲解与专业户介绍相结合。五是学习与生产相结合。如与农民生产密切相关的畜牧养殖、种植业等农业技术,我们长时间、滚动式办班,组织农民轮流学习技术。对于涉及范围小,针对性强的技术,则以短班的形式组织学习,专人讲解,并上门做技术指导,收到良好效果。自2004年以来,该乡农技校已累计办长班2
12、期,培训农民200余人,办短班13期,培训农民2000余人,使每名劳动力掌握2至3门农业实用技术。涉农部门营造科技推广强大氛围。该乡农口部门对口负责技术指导,并且每个农口部门都要负责一项主导产业,推广一项主导实用技术。培植一个科技示范点。自2004年以来,该乡对农业结构调整实施区域化布局,项目化运作,加速了农业调整步伐,对于各项产业的发展,我们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组,工作组以业务相关联的部门为基础,抽调精干力量共同组成,抓好项目的运作实施,特别是技术的推广应用,保持了每个项目旺盛的生命力。如该乡农办负责池藕产业的发展,试点推广了高产硬化节水池藕技术,此技术采用由于采用水泥硬化,瓦棱打格等实用技术,
13、亩产由3000斤增至8000多斤,加上放养鲶鱼,成了名符其实的万元池。该乡及时总结推广这一技术,印发明白纸, 举办培训班,并制作光盘下发到各村,在农广校统一安排下,以村为单位组织农户学习,转变了广大群众传统养藕的观念,逐步培植形成了硬化池藕产业。林业站负责西部薄皮核桃项目建设,在购苗、栽植、剪枝各个环节上,都聘请了县林业局的技术人员指导,关键环节组织种植户集中观摩。由于技术培训及时到位,该乡2004年当年栽植的2000亩薄皮核桃成活率达到95%以上。同时,该乡加强与科技部门合作,先后聘请山农大、市果科所等有关单位专家教授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聘请技术员住在乡村现场指导,解除了农民因技术因素不敢调整的后顾之忧。2005年,共聘请专家8次,培训人员1200人次,通过分口负责,分类培训,全乡各项种植技术都得到较好推广,促进了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总之,加大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是一项促进农民工转移,促进农民增收,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社会系统工程,是切实落实“三上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及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必然要求。(本文约3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