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智能网联汽车项目投资分析报告-(范文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波智能网联汽车项目投资分析报告-(范文参考).docx(1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CMC泓域咨询 /宁波智能网联汽车项目投资分析报告报告说明聚焦数字安防、集成电路、网络通信、智能计算、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炼化一体化、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电气、智能家居、现代纺织等领域,滚动实施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标志性产业链。构建安全可靠的供应链体系和标准体系,加强供应链安全评估,构建产业链断链断供风险摸排和供应链备份对接平台。加强定向招商,培育备份产业链,增强产业链弹性和风险抵御能力。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8542.77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4853.5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0.10%;建设期利息174.53万元
2、,占项目总投资的0.94%;流动资金3514.7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8.95%。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427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36977.31万元,净利润4162.19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4.41%,财务净现值310.76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6.50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项目产品应用领域广泛,市场发展空间大。本项目的建立投资合理,回收快,市场销售好,无环境污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这也奠定了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报告为模板参考范文,不作为投资建议,仅供参考。报告产业背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风险评估等内容基于公开信息;项
3、目建设方案、投资估算、经济效益分析等内容基于行业研究模型。本报告可用于学习交流或模板参考应用。严格落实省市县三级抽检机制,推进“品字标”品牌建设,提高“浙江制造”品牌价值。深化“放心消费在浙江”行动,打响“浙里来消费”系列活动,加大“浙江制造”品牌宣传力度。到2025年,累计培育“品字标”企业2500家。目录第一章 总论8一、 项目名称及投资人8二、 编制原则8三、 编制依据8四、 编制范围及内容9五、 项目建设背景9六、 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提升现代产业体系竞争力9七、 结论分析11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3第二章 行业发展分析15一、 发展目标15二、 发展基础16第三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分
4、析18一、 建设“产业大脑+未来工厂”。18二、 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建设高能级大都市区18三、 促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21第四章 建筑工程说明23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23二、 建设方案23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24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24第五章 产品方案分析26一、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26二、 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26产品规划方案一览表27第六章 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28一、 项目选址原则28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28三、 全面推进数字化变革,建设数字中国示范城市35四、 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38五、 着力建设三大科创高地,打造高水平创新型城市42第七章 运营
5、管理45一、 公司经营宗旨45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45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46四、 财务会计制度49五、 推进创新基础设施建设。56六、 围绕标志性产业链筑牢创新链。56七、 推进低碳转型58八、 加强制造业人才保障。59第八章 发展规划61一、 公司发展规划61二、 思路战略62第九章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65一、 项目进度安排65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65二、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66第十章 节能方案说明67一、 项目节能概述67二、 能源消费种类和数量分析68能耗分析一览表68三、 项目节能措施69四、 节能综合评价71第十一章 投资计划72一、 投资估算的依据和说明72二、 建设投资估
6、算73建设投资估算表75三、 建设期利息75建设期利息估算表75四、 流动资金76流动资金估算表77五、 总投资78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78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79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79第十二章 经济效益及财务分析81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81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81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82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83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84利润及利润分配表85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86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88三、 偿债能力分析89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90第十三章 风险防范92一、 项目风险分析92二、 项目风险对策94第十四章 项目招标方案97一、 项目招标依据97
7、二、 项目招标范围97三、 招标要求97四、 招标组织方式98五、 招标信息发布98第十五章 总结说明99第十六章 补充表格101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01建设投资估算表102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03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04流动资金估算表104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05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06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07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08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09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10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11第一章 总论一、 项目名称及投资人(一)项目名称宁波智能网联汽车项目(二)项目投资人xxx集团有限公司(三)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二、
8、编制原则为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报告确定按如下原则编制:1、认真贯彻国家和地方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资源综合利用、节约能源、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严格执行国家、地方及主管部门制定的环保、职业安全卫生、消防和节能设计规定、规范及标准。3、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力求节能降耗。4、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三、 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中国制造2025;3、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及使用手册(第三版);4、项目公司提供的发展规划、有关资料及相关数据等。四、 编制范围及内容按照项目建设公司的发展规划,依据有关规定,就本项目提出的
9、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市场供需状况与销售方案、建设方案、环境影响、项目组织与管理、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财务分析、社会效益等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研究结论。五、 项目建设背景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促进一批企业上规升级,每年推动一批中小微企业成长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一批行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到2025年,实现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倍增。六、 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提升现代产业体系竞争力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入实施“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3433”服务业倍增发展等行动,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不断增强产
10、业体系竞争力。(一)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标志性优势产业链。深入实施“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巩固提升制造业发展优势和竞争力,创建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打好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加快布局一批强链补链延链项目,培育一批“链主企业”,全力打造化工新材料、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特色工艺集成电路、智能成型装备等10条自主安全可控的标志性产业链。常态化摸排产业链运行风险,健全重点产业链风险预警和处理机制。深入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培育一批两业融合试点区域和试点企业。(二)提升服务经济规模能级加强龙头企业引育。加大服务业企业引育力度,形成领军企业、骨干企业、中小企业发展梯队,推
11、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在贸易、物流、科技、商务等领域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领军企业,面向全球引进一批金融保险、研发设计、信息服务、旅游休闲、专业服务等领域优势企业。(三)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梯度壮大重点产业。重点发展新材料、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产业,着力引进一批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加快形成产业体系新支柱。前瞻性布局工业互联网、第三代半导体、先进功能装备、空天信息、先进前沿材料、氢能、区块链等未来产业,发展一批具有自主创新技术的瞪羚企业,培育未来经济竞争新优势。支持发展新技术、新产品、
12、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健康发展。七、 结论分析(一)项目选址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占地面积约49.00亩。(二)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项目正常运营后,可形成年产xxx辆智能网联汽车的生产能力。(三)项目实施进度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四)投资估算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8542.77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4853.5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0.10%;建设期利息174.5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94%;流动资金3514.7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8.95%。(五)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18542.7
13、7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x集团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11419.28万元。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7123.49万元。(六)经济评价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427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36977.31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4162.19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14.41%。5、全部投资回收期(Pt):6.50年(含建设期12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21054.04万元(产值)。(七)社会效益通过分析,该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从发展来看公司将面向市场调整产品结构,改变工艺条件
14、以高附加值的产品代替目前产品的产业结构。本项目实施后,可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增加国家及地方财政收入,带动产业升级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另外,由于本项目环保治理手段完善,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本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八)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32667.00约49.00亩1.1总建筑面积56325.701.2基底面积18293.521.3投资强度万元/亩285.882总投资万元18542.772.1建设投资万元14853.542.1.1工程费用万元12621.442.1.2其他费用万元1801.952.1.3预备费万元430.
15、152.2建设期利息万元174.532.3流动资金万元3514.703资金筹措万元18542.773.1自筹资金万元11419.283.2银行贷款万元7123.494营业收入万元427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36977.31""6利润总额万元5549.58""7净利润万元4162.19""8所得税万元1387.39""9增值税万元1442.52""10税金及附加万元173.11""11纳税总额万元3003.02""12工业增加值万元10611
16、.55""13盈亏平衡点万元21054.04产值14回收期年6.5015内部收益率14.41%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310.76所得税后第二章 行业发展分析一、 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省制造业比重保持基本稳定,发展生态更具活力,数字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处于全国领先地位,重点标志性产业链韧性、根植性和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形成一批世界级领军企业、单项冠军企业、知名品牌、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标准,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1、全球先进制造新支点。制造业规模稳居全国前列,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优势产业全球领导地位进一步巩固,发展质量和效益达到
17、领先水平。2、全球智能制造践行地。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以“未来工厂”为引领、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为主体的智能制造群体不断壮大,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实现根本性变革。3、全国创新驱动新典范。制造业创新投入强度保持全国领先,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加快构筑,高素质人才队伍更加强大,自主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发明专利数量大幅增长。4、全国绿色制造标杆地。制造业碳达峰工作取得重大进展,能源结构绿色升级、产业结构低碳调整、生产方式低碳循环成效显著,绿色制造体系加快构建。5、全国营商环境最优省。全省营商环境便利度大幅提升,制造业成本持续降低,政策设计和实施方式与国际接轨
18、,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二、 发展基础“十三五”期间,全省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到2020年底,规模效益持续提升,制造业增加值突破2万亿元,规上制造业劳动生产率达23.5万元/人,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达136万元/亩。创新发展动力强劲,规上制造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2.8%、新产品产值率达42.4%,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居全国第三。数字经济快速增长、总量居全国第四,核心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2%、占生产总值(GDP)比重10.9%,“产业数字化”指数居全国第一。产业结构明显优化,规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高技
19、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占33.1%、59.6%和15.6%。企业活力显著增强,96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均居全国第一。绿色制造稳步推进,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4.2%,累计认定国家绿色产品215个、绿色工厂164家、绿色园区11个。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制造业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25.9亿美元,规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占全省出口总值的48.2%。第三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分析一、 建设“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建设“产业大脑”。建设“产业大脑”综合支撑系统,实现产业数据标准化、智能化和业务服务化。分行业开展“产业大脑”建设,探索细分行业“产业大脑
20、”数字化标准、制度、技术规范和建设运营机制。拓展“产业大脑”应用场景,推动共性技术分享、政府服务集成、要素精准配置,打造产业生态。建设“未来工厂”。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立智能制造自主创新体系,实施智能制造示范专项,健全智能制造服务保障体系。制定“未来工厂”建设导则,指导企业对标提升。梯次建立智能制造企业培育库,加快建设“未来工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开展智能制造试点,打造一批智能制造标杆区域和集群。搭建省市县一体化应用的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开展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和区域智能制造发展评价。完善智能制造分类推进机制和政策激励措施。二、 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建设高能级大都市区深度融入
21、长三角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积极引领浙江大湾区建设,唱好杭甬“双城记”,全面构建宁波都市区,加快形成“一核引领、两翼提升、三湾协同、多极支撑、全域美丽”市域发展总体格局,实现城市能级、功能、品质整体跃升。(一)深入落实区域重大战略深度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制订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标志性工程实施方案,滚动编制实施重大事项、重大平台、重大改革和重大项目清单,全方位对接中心城市,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先行区。深度对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落实沪甬合作协议,推动科创、产业、金融、人才、教育、医疗、环保等重点领域合作,推动长三角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等一批实体项目落地,高水平共建沪杭甬湾区经济创新区。高起点建设
22、前湾沪浙合作发展区,积极承接上海非核心功能,打造上海配套功能拓展区。(二)优化市域城镇发展格局增强一核能级。优化中心城区空间布局,推动“东揽、西拓、南融、北强、中优”,加强主城区与外围组团统筹联动,实现城市整体提升、拱卫发展,提升经济高度、人口密度和创新浓度。提升以大运河文化、唐诗文化为底蕴的沿姚江、奉化江城市发展轴,加快建设以甬江为主轴的创新发展带,构筑镇海高新区东部新城东钱湖的大东部新发展轴,规划建设江北慈城姚江新城空铁新城的城西发展轴。增强泛三江口、东部新城、鄞州南部、镇海新城等核心板块发展活力,加强高端服务、总部经济、国际交流等功能塑造,打造城市功能核心区和高品质形象窗口。精品建设鄞州
23、中部、空铁新城、姚江新城、创智钱湖、北仑滨江、奉化宁南等重点板块,优化提升城西区域建设水平,加快推进庄桥机场搬迁,推动北仑凤凰城、大嵩梅山湾等外围组团集约特色发展,高起点谋划宁波湾区域发展,加快配套完善、功能提升和人口集聚。加速奉化全面融入中心城区,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突出高新产业承接功能。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加快推进全域城区化发展。(三)全面提升都市形象品质提升城市建设品质。提高城市规划统筹水平,深化土地储备统筹管理,完善重要功能区块和重大基础设施市级统筹开发运营机制。加强规划管控和整体设计,提升中山路、通途路等主干道路两侧立面形象,打造具有时尚元素、港城特色、江南韵味、国际气派的城市形态
24、。大力推行“XOD”开发理念,提高场站、学校、医院、公园等周边地块开发强度,建设大型功能混合生活组团。高品质建设公共建筑、历史街区、公园绿地等重要节点,打造24小时城市活力中心。强化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统筹推进地下管廊建设,到2025年建成干支综合管廊约50公里。深化全域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打造水系网络、城市绿道、文化紫道和慢行系统,推动三江六塘河等滨水空间建设,建设百公里沿河景观带、百公里沿湖步道、百公里滨海廊道。(四)着力增强城市核心功能依托三江六岸、新城新区和战略平台,统筹建设国际机构、研发创新、金融服务、总部经济、航运服务等集聚区,提高人才、知识、资本、信息、物流集聚能力,增强中心城区
25、首位度和极核功能,辐射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发展。高标准建设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建设世界一流强港,打造世界级贸易物流枢纽。高水平建设甬江科创大走廊,推动新材料、工业互联网、关键核心基础件三个科创高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建设高素质人才发展重要首选地,打造优势领域科技创新中心。深化国家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和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做强本土金融机构、地方金融组织和金融要素平台,加快现有法人机构综合化经营,积极争取金融牌照和开放试点,加强上市企业梯队培育,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高水平建设国际会议中心、国际博览中心,争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议,提高大型活动承办水平,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深化国际友城建设,发挥宁波帮和
26、帮宁波人士作用,打造“一带一路”国际交往中心。三、 促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持续完善“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培育一批区域级、行业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准的跨行业跨领域基础性平台。实施“5G+工业互联网”专项行动,支持制造业企业建设5G全连接工厂。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及重点企业节点,推动标识广泛应用。建设环杭州湾工业互联网产业带,创建工业互联网国家示范区。到2025年,建设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300个以上,实现百亿以上产业集群工业互联网平台全覆盖。提升平台应用服务能力。增强基础性平台赋能水平,开发集成工业知识快速建模、人工智能算法、网络安全
27、态势感知等通用微服务组件。推动基础工艺、控制方法等工业知识软件化、模型化,加速工业软件的云化迁移,形成覆盖工业全流程的微服务资源池。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业移动端应用。强化工业互联网技术支撑。支持制造业企业和科研院所联合开展技术攻关,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工业机理模型、先进算法等。推进智能传感器、边缘计算、数据库、嵌入式应用软件等软硬件研发。开展工业互联网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典型应用等标准研制,健全标准体系。鼓励有条件的机构搭建标准测试环境,提高检验检测能力,开展共性技术标准试验验证。第四章 建筑工程说明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一)工程设计依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砌体结构设计
28、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二)工程设计结构安全等级及结构重要性系数车间、仓库:安全等级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1.0;办公楼:安全等级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1.0;其它附属建筑:安全等级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1.0。二、 建设方案(一)结构方案1、设计采用的规范(1)由有关主导专业所提供的资料及要求;(2)国家及地方现行的有关建筑结构设计规范、规程及规定;(3)当地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2、主要建筑物结构设计(1)车间与仓库: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砖砌外墙作围护结构,基础采用浅基础及地梁拉接,并在适当位置设置伸缩缝。(2)综合楼、办公楼:采用现浇钢筋砼框架结构,(二)建筑立面设计为
29、使建筑物整体风格具有时代特征,更加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更加耐人寻味、引人入胜。建筑外形设计时尽可能简洁明了,重点把握个体与部分之间的比例美与逻辑美,并注意各线、面、形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利用方向、形体、质感、虚实等多方位的建筑处理手法。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本期项目建筑面积56325.70,其中:生产工程32152.69,仓储工程12075.55,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6153.89,公共工程5943.57。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单位:、万元序号工程类别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投资金额备注1生产工程9512.6332152.694218.661.11#生产车间2853.799645.811265.601.
30、22#生产车间2378.168038.171054.661.33#生产车间2283.037716.651012.481.44#生产车间1997.656752.06885.922仓储工程4207.5112075.551269.182.11#仓库1262.253622.66380.752.22#仓库1051.883018.89317.302.33#仓库1009.802898.13304.602.44#仓库883.582535.87266.533办公生活配套1059.196153.89944.033.1行政办公楼688.474000.03613.623.2宿舍及食堂370.722153.86330.
31、414公共工程3475.775943.57601.79辅助用房等5绿化工程5167.9289.52绿化率15.82%6其他工程9205.5633.317合计32667.0056325.707156.49第五章 产品方案分析一、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一)项目场地规模该项目总占地面积32667.00(折合约49.00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56325.70。(二)产能规模提高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采用率,以高标准引领质量基础高级化。培育一批国家和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加快国家计量科学数据中心浙江分中心、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长三角分院建设。推动重点产业国家质检中心建设,深化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改
32、革,积极引入国内外权威机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浙江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品牌。优化质量基础设施布局,建设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体系。到2025年,新增检测实验室面积40万平方米。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和xxx集团有限公司建设能力分析,建设规模确定达产年产xxx辆智能网联汽车,预计年营业收入42700.00万元。二、 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本期项目产品主要从国家及地方产业发展政策、市场需求状况、资源供应情况、企业资金筹措能力、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的先进程度、项目经济效益及投资风险性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具体品种将根据市场需求状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各年生产纲领是根据人员及装备生产能力水平,并参考市场需求预测情况
33、确定,同时,把产量和销量视为一致,本报告将按照初步产品方案进行测算。制造业碳达峰工作取得重大进展,能源结构绿色升级、产业结构低碳调整、生产方式低碳循环成效显著,绿色制造体系加快构建。产品规划方案一览表序号产品(服务)名称单位单价(元)年设计产量产值1智能网联汽车辆2智能网联汽车辆3智能网联汽车辆4.辆5.辆6.辆合计xxx42700.00第六章 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一、 项目选址原则所选场址应避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饮用水源地和其他特别需要保护的环境敏感性目标。项目建设区域地理条件较好,基础设施等配套较为完善,并且具有足够的发展潜力。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宁波位于东经120°55
34、'至122°16',北纬28°51'至30°33'。地处我国海岸线中段,长江三角洲南翼。东有舟山群岛为天然屏障,北濒杭州湾,西接绍兴市的嵊州、新昌、上虞,南临三门湾,并与台州的三门、天台相连。宁波市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市区海拔4-5.8米,郊区海拔为3.6-4米。地貌分为山地、丘陵、台地、谷(盆)地和平原。全市山地面积占陆域的24.9%,丘陵占25.2%,台地占1.5%,谷(盆)地占8.1%,平原占40.3%。宁波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全市常年平均气温16.4,平均气温以七月份最高,为28.0,一月份最低,为5.4
35、。全市无霜期一般为230天至240天。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480毫米左右,五至九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常年平均日照时数1850小时。宁波是浙江省八大水系之一,河流有余姚江、奉化江、甬江,余姚江发源于上虞县梁湖;奉化江发源于奉化区斑竹。余姚江、奉化江在市区“三江口”汇成甬江,流向东北,经招宝山入东海。“十三五”时期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八八战略”,大力实施“六化协同”和“六争攻坚”行动,开创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新局面。事关长远发展的一批“四梁八柱”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改
36、革、重大举措积极推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硬两战赢”,实现危中抢机、化危为机。经济发展提质进位,生产总值超过1.24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高收入经济体水平,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构建,实施“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3433”服务业倍增发展、“4566”乡村产业振兴等行动,工业总产值居全省首位,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数居全国城市首位。创新“栽树工程”成效显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甬江科创大走廊加快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总数达71家,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主要城市前列,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至2.85%。重大战略全面实施,积极参与长三角一体化、长
37、江经济带发展和浙江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空间发展格局更加优化,行政区划调整顺利实施,前湾新区、南湾新区、临空经济示范区等重大片区启动建设,乡村振兴扎实推进。标志性基础设施建设攻坚克难,栎社机场三期、甬台温沿海高速建成投运,通苏嘉甬铁路、甬舟铁路、金甬铁路、轨道交通、快速路网、国际会议中心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集中财力办大事改革取得突破,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等重大试点取得实效。对外开放步伐加快,获批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宁波片区,谋划实施“225”外贸双万亿行动,“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17+1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进出口
38、总额占全国比重持续提升,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跃居世界第三。人居环境持续改善,蓝天、碧水、净土攻坚战成效显著。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和双拥模范城“八连冠”,十一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市域治理现代化加快推进,平安宁波、法治宁波、清廉宁波建设取得新成效,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进展,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热情得到充分激发。“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总体完成,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将如期实现,为开启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
39、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国内发展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趋势长期向好,潜力足、韧性强、回旋空间大,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将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市面临诸多
40、新机遇新挑战。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将释放新需求,以数字化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注入新活力,“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四大”建设等战略实施加快转化为城市发展新势能,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和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将增创制度新优势。同时,全球经济低迷和逆全球化增加了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人口、经济、创新、资本等要素向中心城市特别是超大城市集聚加剧了城市位势竞争,财政、生态、空间等领域可持续发展面临更大压力,人口老龄化、社会加速转型和公共安全事件易发多发给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带来新挑战。综合判断,“十四五”及今后一个
41、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宁波处于发展动能转换的关键期、城市能级提升的突破期、综合竞争优势的重塑期和城市治理效能的提升期,承担当好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的重大使命,必须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新要求,着眼世界大变局、国内新格局、区域一体化,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顺应发展大势,办好自己的事,以确定性的工作应对不确定性的局势,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
42、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国内发展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趋势长期向好,潜力足、韧性强、回旋空间大,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将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市面临诸多新机遇新挑战。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
43、展格局将释放新需求,以数字化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注入新活力,“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四大”建设等战略实施加快转化为城市发展新势能,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和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将增创制度新优势。同时,全球经济低迷和逆全球化增加了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人口、经济、创新、资本等要素向中心城市特别是超大城市集聚加剧了城市位势竞争,财政、生态、空间等领域可持续发展面临更大压力,人口老龄化、社会加速转型和公共安全事件易发多发给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带来新挑战。综合判断,“十四五”及今后一个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
44、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宁波处于发展动能转换的关键期、城市能级提升的突破期、综合竞争优势的重塑期和城市治理效能的提升期,承担当好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的重大使命,必须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新要求,着眼世界大变局、国内新格局、区域一体化,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顺应发展大势,办好自己的事,以确定性的工作应对不确定性的局势,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到二三五年,宁波将基本实现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浙江建设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的模范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20年基础上翻一番。经济高质量发展跃上新的大台阶,
45、人均生产总值达到发达经济体水平,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成为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发展实现大跨越,形成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现代创新体系更加完善,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左右,建成科技强市、人才强市和高水平创新型城市。构筑开放互通、一体高效、绿色智能的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联动发展格局,建成充分展示“硬核”力量的世界一流强港,成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更为有力,实现内贸外贸一体化发展,参与国内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成为贯通内外的国际贸易枢纽和国家重要战略资源配置中心。实现全域城区化同城化,城
46、乡区域发展均衡协调,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城市能级大幅提升,成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高品质都市区。建成文化强市、教育强市、健康宁波,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全面增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成为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实现市域治理现代化,形成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成更高水平的平安宁波、法治宁波,成为开放包容、高效有序、安全韧性城市。城乡居民收入持续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2万元,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建成现代化公共服务体系,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共同富裕率先取得实质性重大进展。三、 全面推进数字化变革,建设数字中国示范城市把数字化变革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统筹推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