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制品公司企业管理手册【范文】.docx

上传人:ma****y 文档编号:50595673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113 大小:95.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果蔬制品公司企业管理手册【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果蔬制品公司企业管理手册【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果蔬制品公司企业管理手册【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果蔬制品公司企业管理手册【范文】.docx(1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泓域/果蔬制品公司企业管理手册果蔬制品公司企业管理手册目录一、 公司概况2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3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3二、 物流信息系统4三、 企业物流系统5四、 物流的概念7五、 几类典型企业的物流过程10六、 供应链协调与管理杠杆15七、 供应链失调与牛鞭效应22八、 基本的竞争战略26九、 企业竞争战略的提出29十、 可持续竞争优势30十一、 行业环境分析32十二、 物流信息系统38十三、 企业物流系统40十四、 物流的概念42十五、 几类典型企业的物流过程44十六、 供应链协调与管理杠杆49十七、 供应链失调与牛鞭效应57十八、 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60十九、 企业质量管理的基础

2、工作65二十、 控制图方法67二十一、 常用的分析方法69二十二、 基础设施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72二十三、 基础设施的范围72二十四、 设备的改造与更新73二十五、 设备的维护与修理75二十六、 项目基本情况80二十七、 SWOT分析说明86二十八、 项目风险分析92二十九、 项目风险对策94三十、 发展规划96三十一、 人力资源配置99劳动定员一览表100三十二、 法人治理101一、 公司概况(一)公司基本信息1、公司名称:xxx投资管理公司2、法定代表人:毛xx3、注册资本:600万元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xxxxx5、登记机关:xxx市场监督管理局6、成立日期:2016-

3、3-257、营业期限:2016-3-25至无固定期限8、注册地址:xx市xx区xx(二)公司主要财务数据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12月2019年12月2018年12月资产总额12860.1410288.119645.10负债总额5633.694506.954225.27股东权益合计7226.455781.165419.84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度2019年度2018年度营业收入40047.8232038.2630035.86营业利润8282.106625.686211.58利润总额7404.815923.855553.61净利润5553.614331.823998

4、.60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553.614331.823998.60二、 物流信息系统信息流是整个企业物流系统的关键因素,以信息为基础的企业物流系统称为企业物流信息系统。企业物流信息系统根据其处理的内容及决策的层次可以分为三个功能层次,即业务处理、计划控制及决策分析三个层次。根据前述企业物流系统的基本模式;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相应地又可划分成供应物流子系统、生产(库存)物流子系统及销售(配送)物流子系统。信息功能各层次上的物流活动和决策。如金字塔形状,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在纵向分为业务处理、计划控制和决策分析三个层次;在横向分为供应子系统、生产(库存)子系统和销售(配送)子系统。业务处理层主要支

5、持企业的日常物流运作,解决日常业务中遇到的物流问题。其主要功能为数据登录、查询、统计及对数据的适当处理。计划控制层主要帮助企业建立进销存调的计划机制及控制机制,辅助物流部门进行决策。其主要管理手段是依据一定理论,建立相应的数据模型库,综合大量业务数据作出计划及控制分析结论。决策分析层主要帮助决策层领导进行决策分析,为中长期目标服务。作为例子,该层次应包括对供应商的研究,以作为形成战略联盟的依据;对企业的核心能力和市场机会的分析、开发和提炼;对顾客改进服务要求的分析和反应;企业物流网络设施的选址和配置等。该层次还可以包括对市场的预测分析及对商品流转的分析等。一般系统采用对话方式提问决策者,决策者

6、输入相应的经营参数,系统作出相应的备选方案供决策者选用。作为业务处理、计划控制和决策分析这三个层次的基础,数据管理层将有效地保存企业物流涉及的有关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类管理。该层次为在其上的三个层次提供原始数据。物流信息系统不仅有数据库来对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它还有相应的模型库和知识库。模型库为各个层次的定量分析提供相应的模型及算法,知识库保存有用的物流知识作为分析和推理的基础。由于在零售企业的范围内其内部物流作业主要表现为库存管理,因此生产(库存)子系统转为库存管理模块。因为运输存在于企业采购、生产及销售各环节,也可单独建为一个功能模块。三、 企业物流系统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

7、能够以信息为纽带将企业的各项物流活动联结为一个整体。企业物流被看做是使企业与其供应商和顾客相联系的一个系统。企业物流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与外界有物流、信息流及资金流的交换。系统与上游供应商之间形成供应物流、信息流及资金流,系统与下游顾客之间形成销售物流、信息流及资金流。在系统内部,企业物流系统可再细分为供应物流子系统、生产(库存)物流子系统及销售(配送)物流子系统。供应物流子系统主要负责与上游供应商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交换;销售(配送)物流子系统主要负责与下游顾客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交换;生产(库存)物流子系统主要负责将上游供应商提供的原料、零部件等转换为下游顾客所需的商品及服务。一般来说

8、,物流的方向主要是从上游到下游,即沿着供应商本企业顾客这一方向流动。而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方向主要是从下游流向上游,即沿着顾客本企业供应商这一方向流动。企业物流是新的系统体系。它的特点体现为:第一,企业物流系统本来就是客观存在的。物流系统的各要素在长期的企业发展历程中都已有了较高的水平,因而,一旦形成物流观念,按新的观念建立物流系统,就会迅速发挥系统的总体优势。第二,企业物流系统是一个大跨度系统。这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地域跨度大,二是时间跨度大。大跨度系统带来的主要问题是管理难度较大,对信息的依赖程度高。第三,企业物流系统稳定性较差而动态性较强。物流系统总是链接多个企业和用户,随需求、供应、渠道、

9、价格的变化,系统内的要素及系统的运行经常发生变化,难以长期稳定。第四,企业物流系统结构要素间有非常强的“背反”现象,常称之为“交替损益”或“效益背反”现象。这是指某一个功能要素的优化和利益发生的同时,必然会存在另一个或一些功能要素的利益损失,在处理时稍有不慎就会出现系统总体恶化的结果。在寻求解决和克服各功能要素效益背反现象时,物流这个新系统往往因较多地受原系统的影响和制约而不能完全按物流系统的要求运行。四、 物流的概念物流一词源于国外,在20世纪80年代初传入我国。由于它对商品生产、商品流通和商品消费的作用日益明显而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物流概念中的“物”,广义地讲,是指一切有经济意义的物质实

10、体,即商品生产、流通、消费的物质对象。它既包括有形的物又包括无形的物;既包括生产过程中的物资,如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及成品,又包括流通过程中的商品,还包括消费过程中的废弃物品。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总是根据具体的物流范围来确定和理解物的含义,这是狭义的“物”的概念。物流概念中的“流”,指的是物质实体的定向移动,既包含其空间位移,又包含其时间延续,并且这里的“流”是一种经济活动。“物”和“流”合在一起形成物流的概念。目前对物流的定义很多,各种定义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将物流定义为:按用户的要求以最小的总费用将物质资料(包括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商品等)从供给地向需求地转移的过

11、程,主要包括运输、储存、包装、装卸、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活动。物流活动是一种创造时间价值、场所价值,有时也创造一定加工价值的活动。1.物流的时间价值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到需求者之间有一段时间差,通过改变这一时间差而创造的价值,称做物流的“时间价值”。获得物流时间价值的形式有以下几种:缩短时间创造价值。缩短物流时间,可以减少物流损失、降低物流消耗、增加周转率、节约资金等。物流管理重点研究的一个课题,就是如何采取措施来尽量缩短物流的时间,从而取得高的时间价值。弥补时间差创造价值。在经济社会中,需求和供给普遍地存在时间差,例如,粮食生产有严格的季节性和周期性,这就决定了粮食的集中产出,但人们对粮食

12、的消费是一年365日天天有需求,因而供给和需求之间会出现时间差。物流学研究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弥补时间差,有时是改变这种时间差来创造其时间价值。延长时间差创造价值。在某些具体物流中也存在人为地、能动地延长物流时间来创造价值。2.物流的场所价值物质资料从供应者到需求者之间往往有一段空间距离。通过改变这一场所的差别而创造的价值,称做物流的“场所价值”。获得物流场所价值的形式有以下几种:从集中生产场所流入分散需求场所创造价值。现代化大生产往往通过集中的大规模生产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在一个小范围集中生产的产品可以满足大面积地区的需求,通过物流将产品从集中生产的低价位区转移到分散于各处的高价位区,物流

13、的“场所价值”就实现了。从分散生产场所流入集中需求场所创造价值。和上面的情况相反的情况在我们的经济社会中也不少见。例如,粮食是在广大地区上分散生产出来的,而一个大城市的需求则非常集中。又如,汽车公司的零配件生产也分布非常广,但却要集中在一个大厂中装配,物流便,依此实现了场所价值。从甲地生产流入乙地需求创造场所价值。现代人每日消费的物品几乎都是由相距一定距离甚至十分遥远的地方生产的。这么复杂交错的供给与需求的空间差都是靠物流来弥合的,物流因此也创造了场所价值。3.加工附加价值加工是生产领域常用的手段,并不是物流的本来职能。但是,现代物流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根据自己的优势从事一定的补充性加工活动,这种

14、活动必然会形成劳动对象的附加价值。例如,商品在流通中为方便运输而进行的包装,在进入商店之前为适应顾客要求而进行的分割、换包装、拆零等操作,这些物流活动增加了商品的附加价值。五、 几类典型企业的物流过程(一)制造企业的物流过程制造企业物流包括原材料供应物流、产品生产物流和产成品销售物流,制造企业的物流。1.原材料供应物流制造企业向供应商订购原材料、零部件,并将其运达原材料库。2.产品生产物流在制造企业的车间或工序之间,原材料、零部件或半成品按照工艺流程的顺序依次流过,最终成为产成品,送达成品库暂存。其中包括原材料库直接对各车间或工序的供料、半成品在车间或工序间的顺序流动、及成品送入成品库储存三部

15、分。3.产成品销售物流制造企业通过购销或代理协议,将产成品转移到流通环节或最终顾客。另外,不合格材料的退货、残次品的回收复用、废弃物的处理等,形成了生产物流过程中的去向和回向分支性物流。(二)零售企业的物流过程零售企业的物流过程主要包括商品采购环节的物流、后库商品的储存配送物流及销售环节的物流。1.商品采购环节的物流在与供应商签订进货协议后,商品按照协议中的有关条款通过适当的途径和方式(如送货上门或零售企业自己提货),由生产企业或批发企业的储存库移动到企业的储存库藏或直接上货架。这一物流过程实际上是以运输为主体,包括包装、装卸、搬运等物流功能的组合。2.后库商品的储存配送物流,零售企业各门店或

16、柜组陈列的商品,只是为了便于顾客选购方便,一般数量不会太多。为了提高顾客服务水平,避免短时间内的缺货风险,零售企业都会按适当的比例,在其储存库(后库)暂存一定量的商品。近几年来,零售业连锁超市这种业态在我国发展较快。一般来讲,一个大的连锁超市起码有几百家门店,因此为满足数量庞大的门店的商品需求,连锁超市都拥有自己的配送中心来储存一定量的商品。配送中心或后库储存的商品向门店或柜组的移动物流我们称之为配送。另外,门店或柜组间的商品的相互调剂所产生的物流。3.销售环节的物流在直接的交易过程中,商品由货架移动到顾客那里;在订货或兼有送货上门服务的销售环节中,商品则是由零售企业备车将商品从配送中心、后库

17、或卖场货架送达顾客指定的场所。另外,在采购、进货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商品往往需要退回货主,对配送中心、后库或货架上直接销售过程中的残、次、过期商品,往往需要回收、返送生产企业或将其废弃。这一过程也会产生运输、包装、装卸、搬运等物流作业。(三)批发企业(配送中心)的物流过程传统形态的批发企业功能比较单一,大多只承担采购和调送这两个功能。从发达国家批发业的发展历程与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批发业的功能重组实践来看,现代的批发企业实际上是一种以物流为主体功能的流通机构。通常所说的物流中心或社会化配送中心便是其具体化的组织形态。下面我们重点对配送中心的物流过程作以分析。1.收货收货是配送中心运作周期的开始,

18、包括订货和接货两个过程。配送中心收到和汇总顾客的订货单后,首先要确定配送货物的种类和数量,然后要查询配送中心现有库存中是否有所需的现货。如果有现货,则转入拣选流程;如果没有,或虽然有现货但数量不足;则要及时发出订单,进行订货。通常,在商品货源宽裕的条件下,采购部门向供应商发出订单以后,供,应商会根据订单的要求很快组织供货,配送中心接到通知后,就会组织有关人员接货,先要在送货单上签收,继而还要对货物进行检验。2.验收入库验收入库是指采用一定的手段对接收的货物进行检验,包括数量的检验和质量的检验。若与订货合同要求相符,则可以转入下一道工序;若不符合合同要求,配送中心将详细记录差错情况,并拒绝接收货

19、物。按照规定,质量不合格的商品将由供应商自行处理。经过验收之后,配送中心的工作人员随即要按照类别、品种将其分开,分门别类地存放到指定的仓位,和场地,或直接进行下一步操作。3.储存储存主要是为了保证销售需要,但要求是合理库存,同时还要注意在储存业务中做到确保商品不发生数量和质量变化。4.配货配货是指配送中心的工作人员根据信息中心打印出的要货单上所要的商品、要货的时间、储存区域,以及装车配货要求、顾客位置的不同,将货物挑选出来的一种活动。拣选的方法一般是:以摘取的方式拣选商品。工作人员推着集货车在排列整齐的仓库货架间巡回走动,按照配货单上指出的品种、数量、规格挑选出顾客需要的商品并放入集货车内,最

20、后存放暂存区以备装车。5.配装为了充分利用载货车厢的容积和提高运输效率,配送中心常常把同一条送货路线上不同门店的货物组合、配装在同一辆载货车上。在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中安排组配作业,把多个顾客的货物混载于同一辆车上进行配载,不但能降低送货成本,而且也可以减少交通流量,改变交通拥挤状况。一般对一家门店配送的商品集中装载在一辆车上,从而减少配送中心对门店的配送事项,同时也有利于环境保护。6.送货这是配送中心的最终环节,也是配送中心的一个重要环节。送货包括装车和送货两项活动。在一般情况下,配送中心都使用自备的车辆进行送货作业。有时,它也借助于社会上专业运输组织的力量,联合进行送货作业。此外,为适应不同

21、超市的需要,配送中心在进行送货作业时,常常作出多种安排:有时是按照固定时间、固定路线为固定用户送货;有时也不受时间、路线的限制,机动灵活地进行送货作业。另外,为保障配送中心整体的正常运作,在业务上还需要进行信息处理、业务结算和退货、废弃货物处理等作业。六、 供应链协调与管理杠杆作为一名管理者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实现供应链的协调?有助于提高供应链总利润、缓解牛鞭效应的管理杠杆有以下几个:使激励措施和目标一致,提高信息的准确度,提高运营业绩,设计定价策略以稳定订单规模,构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信任机制。1.使激励措施和目标一致首先必须有协调各部门的激励机制。企业内部要实现决策协调,就必须保证每个部

22、门用于评估决策的目标与企业总体目标相吻合。所有的设施、运输、信息和库存决策,都应该按照它们对供应链盈利能力的影响,而不是对总成本甚至局部成本的影响进行评估。其次是协调定价。如果零售商和管理者需为每一次订购支付大量的固定成本,那么管理者可以通过批量折扣来实现最终消费品供应链的协调。如果公司对产品具有市场控制力,则管理者可以通过关税和总量折扣的手段,来实现供应链协调。在需求不确定的条件下,制造商应通过回购合同和弹性数量合同,促使零售商提供能够实现供应链利润最大化的产品供给水平。最后是将销售人员的激励依据由购入量变为售出量。如果能够减少那些会诱导销售人员将产品推销给零售商的激励机制,就可以降低牛鞭效

23、应。如果对销售人员的激励以滚动周期内的销售量为衡量标准,那么将产品推销给零售商的动机就会减弱,从而有助于减少超前采购量及由此引发的订单规模波动。此外,管理人员还可以采取另一种措施,即把销售人员的激励与零售商售出的产品结合起来,而不是与推销给零售商的销量挂钩。这一措施消除了销售人员鼓励超前购买的动机,从而有助于减少订单流的波动。2.提高信息的准确度首先必须共享销售量数据。实际上,供应链唯一需要满足的需求就是来自最终消费者的需求,如果零售商能够与其他供应链阶段共享销售量数据,则所有供应链阶段都能够以顾客需求为依据,来预测未来的需求。由于所有阶段都对同样的顾客需求作出反应,销售量数据的共享就会降低牛

24、鞭效应。恰当的信息系统(如POS系统等)的选用会有利于该数据的共享。其次是联合进行预测和规划。一旦销售量数据得以共享,要实现完全的协调,供应链的不同阶段必须联合进行预测和规划。如果不能联合制定规划,销售量数据就不能够保证供应链协调。例如,由于零售商的促销活动,而导致一月份需求量大增,但如果下个月不打算,做促销,则即使零售商与制造商都有销售量的历史数据,两者的预测也会有所出入。为了实现协调,制造商必须了解零售商的促销计划。关键就是要确保整条供应链按照共同的需求预测运营。最后是设计单阶段控制的补给策略。设计一条供应链,由其中的一个阶段来控制整条供应链的补给决策,会有助于弱化牛鞭效应。如前所述,牛鞭

25、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供应链的每一阶段将上一阶段的订单作为产品的历史需求记录。因此,每一阶段都将自己定位为下一阶段发出订单的补给者。而实际上,零售商是最关键的补给者,因为零售商直接与最终消费者打交道。一旦有一个阶段控制整条供应链的补给决策,则多头预测问题得以消除,供应链实现协调。当销售通过零售商实现时,某些行业的实例也证明可以实现补给决策的单阶段控制。在持续补给方案(CRP)中,批发商或制造商以销售量数据管理为基础有规律地补给货物给零售商。持续补给方案的主体可能是批发商、分销商或第三方。在大多数情况下,持续补给方案系统由零售商仓库的实际库存提货记录而不是一般销售量数据来控制。将持续补给方案系统

26、与仓库提货记录联系在一起,易于系统的实施。零售商对在这一水平上共享数据信息常常会更满意。持续补给方案系统将整个供应链联为一体,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是持续补给方案实施的基础。在供应商管理库存(VIM)方案中,分销商或制造商调控并管理批发商或零售商的库存,从而把针对所有零售商的补给决策集中在上游分销商或制造商处。3.提高运营业绩提高运营业绩,并设计合适的产品配给方案,可以防止出现商品短缺,缓解牛鞭效应。为此,首先必须缩短补给周期。通过缩短补给供货期,管理者能够减少供货期需求的不确定性。补给供货期的缩短对于季节性商品尤为有利,因为供货期的缩短使得多数订单能在销售季节内发出,极大地提高了预测的准

27、确度。补给供货期的缩短,还减少了潜在需求的不确定性,极大地缓解了牛鞭效应。管理者能在供应链的不同阶段采取各种措施,来缩短补给供货期。电子数据交换(EDI)及其他电子交流形式可以大大缩短供货期。由于需求的稳定及生产计划的改进,牛鞭效应的缓解又进一步缩短了供货期。在生产多种产品时,这一点尤为正确。预先通知送货时间(ASN)也可以缩短供货期,减少相关接收成本。还可以采用对接仓储运输,来缩短与供应链阶段之间产品流动相关的供货期。其次是减少批量规模。管理者可通过减少批量规模,提高运营业绩,来缓解牛鞭效应。减少批量规模可以降低需求波动的幅度(这种波动在供应链各阶段之间能产生累积效应),缓解牛鞭效应。为减少

28、批量规模,管理者必须采取措施降低与订购、运输、接收相关的固定成本。计算机自助订单(CAO),就是用计算机取代零售订购服务员来制作订单。计算机汇集了大量关于产品销售、影响需求的市场因素、库存水平、产品数据以及理想服务水平等信息。计算机自助订单与电子数据交换有助于降低发送每一张订单产生的固定订购成本。目前,许多公司利用计算机在网上的订购发展迅猛,通过网上订购,降低了顾客的订购成本及公司完成订单的成本,从而便利了小批量订购。与此同时,B2B网络交易的增长也降低了订购成本。在运输方面,满载与非满载卡车运输的价差很大,从而极大地刺激了大批量满载运输业的发展。实际上,人们已尽力降低了订单的管理成本,运输成

29、本目前成为大多数供应商实现小批量订购的主要障碍。管理者可以通过在一辆卡车上装满各种小批量产品来降低批量规模而不增加运输成本。管理者也可以用一辆卡车,采用“送奶路线”,为几个零售商联合送货,以降低批量规模。在大多数情况下,第三方承运商提供卡车组合运输服务,以竞得零售业的送货业务,从而大大降低每位零售商的固定运输成本,并允许每一位零售商小批量送货。此外,管理者还可以通过多家供应商使用同一辆卡车的联合运输来降低批量规模。由于小批量订购和送货,接收工作的压力和成本显著增大。因此,管理者必须运用先进技术来简化接收程序,降低接收成本。例如,运用预先通知运货时间电子系统来识别运输内容、数量和送达时间,从而有

30、助于缩短卸货时间,提高对接交货的效率。预先通知运货时间电子系统通过电子记录库存,从而大大降低了接收成本。货盘条码也加快了货物的接收和送达。运用RFID技术,可以确保库存记录随产品数量的变动而更新。以上各种技术都有助于简化小批量、多品种、复杂化的订单货物的装载、运输和接收,从而有助于减少批量规模,削减牛鞭效应。最后是以前期销售量为基础进行配置,限制投机,实现信息共享。为了缓解牛鞭效应,管理者可以通过设计配给方案,从而避免零售商在短缺情况下,人为地扩大订单规模。可以运用周转盈利方案,按照零售商的前期销售量而不是当期销售量,为零售商配给产品。将配给与前期销售量相结合,避免了零售商人为地扩大订单规模的

31、行为,从而缓解了牛鞭效应。实际上,在低需求期,“周转盈利”方案促进零售商千方百计地售出更多的产品,以增加其在短缺时期得到的产品配给量。有几家公司,包括通用汽车公司,就一直沿用“周转盈利”方案以实现短缺时期的产品配给。其他一些公司,如惠普公司,过去一直以零售商订单为依据,安排短缺时期的产品配给,现在也已经转向以前期销售量为基础的产品配给。还有一些公司努力实现供应链各阶段之间的信息共享,以避免短缺情况的出现。这些公司向大客户提供激励,鼓励他们至少将全年订购量的一部分提前订购,这有助于该公司提高其预测准确度,并据此配置生产能力。一旦将生产能力适当地配置给不同的产品,短缺情况就不太可能会出现,从而缓解

32、牛鞭效应。此外,弹性生产能力在这方面也有帮助,因为它能轻易地实现以下转换:让生产实际需求低于预期需求产品的那部分设施,转而生产实际需求高于预期需求的产品。4.设计定价策略以稳定订单规模管理者可以通过设计定价策略,鼓励零售商小批量订购,减少超前购买,来缓解牛鞭效应。首先是数量折扣由批量折扣转为总量折扣。在以批量为基础的数量折扣策略下,零售商扩大其批量规模,以充分利用折扣的优惠;在以总量为基础的数量折扣策略下,消除零售商扩大批量规模的动机,因为这种折扣方式考虑的是某一特定时期(如1年)的购买总量,而不是某一笔交易的购买量。以总量为基础的数量折扣导致小批量订购,从而降低了供应链订单的变动性。但设有固

33、定结束期限的总量折扣,会导致促销末期出现大批量订购,而以滚动时期销售量为依据的总量折扣则可以缓解这种效应。其次是稳定价格。管理者可以通过消除促销、实施每日最低限价的定价策略,来缓解牛鞭效应。消除促销也就是消除零售商的超前购买行为,使得订单能够反映顾客的真实需求。管理者可以限制促销期间的可能购买量,来减少超前购买量。这种限制应该针对具体的零售商,并且与该零售商的历史销售量挂钩。另一种方案就是,将提供给零售商的折扣优惠与最终销售量而不是零售商的采购量挂钩。因此,零售商不能从超前购买中获利,而不得不视售出量决定购入量。以最终销售量为依据的促销明显缓解了牛鞭效应。5.构建战略伙伴关系与信任机制。一旦在

34、供应链内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与信任机制,管理者便更容易采用上述杠杆来缓解牛鞭效应,实现供应链协调。各阶段之间相互信任,共享准确信息,有助于降低,成本。综上所述,有助于实现供应链内良好协调的管理杠杆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行为导向杠杆,包括信息共享、激励机制的调整、运行水平的提高及稳定价格等;二是关系导向杠杆,包括在供应链内构建合作伙伴关系和信任机制。七、 供应链失调与牛鞭效应(一)供应链失调如果供应链上的企业只是追求自身目标的最优化,而未考虑对整条供应链的影响,就会导致失调,从而使供应链总利润低于协调时可以达到的水平。供应链上每一个企业在追求自身目标最优化的过程中所采取的行动,最终会损害整条供应

35、链的运营业绩。供应链的失调有两种可能的原因:一种是由于供应链上不同企业的目标发生冲突;另一种则是由于信息在不同企业与部门传递过程中发生扭曲,产生牛鞭效应。(二)牛鞭效应供应链内发生的信息扭曲会导致失调。这种信息的扭曲导致了牛鞭效应的产生,即由零售商到批发商、制造商、供应商,订购量的波动幅度递增。牛鞭效应扭曲了供应链内的需求信息,链上不同阶段的企业对需求状况有着截然不同的估计,其结果导致供应链失调。宝洁公司第一个注意到婴儿尿布供应链内的牛鞭效应。公司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给供应商的原材料订单波动幅度很大,但一旦到供应链的下游零售商销售这个阶段,这种波动幅度尽管存在,但已经很小。由此推测,到达尿布

36、消费者这一供应链的最终阶段,需求量几乎没有波动。尽管最终产品的消费是稳定的,但原材料订单规模高度变动,使得成本增加,难以在供应链内实现供需平衡。1.生产成本牛鞭效应增加了供应链中产品的生产成本。由于这种效应,宝洁公司及其供应商须尽力满足顾客更具有变动性的需求订单流。为了应付这种增大的变动性,宝洁公司要么扩大生产能力,要么增加库存,但这两种做法都会加大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2.库存成本牛鞭效应增加了供应链的库存成本。为了应付增大了的需求性变动,宝洁公司不得不保有比牛鞭效应不存在时还要高的库存水平。因此,供应链的库存成本增加。高水平的库存还增加了必备的仓储空间,从而产生了库存成本。3.补给供货期牛鞭

37、效应延长了供应链的补给供货期。由于牛鞭效应增加了需求的变动性,与水平需求相比,宝洁公司及其供应商的生产计划更加难以安排,往往会出现当前生产能力和库存不能满足订单需求的情况,从而导致供应链内宝洁公司及其供应商的补给供货期延长。4.运输成本牛鞭效应提高了供应链的运输成本。宝洁公司及其供应商在不同时期的运输需求与订单的完成密切相关,由于牛鞭效应的存在,运输需求将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剧烈波动。因此,需要保持剩余的运力来满足高峰期的需求,从而使运输成本提高。5.送货和进货的劳动力成本牛鞭效应提高了供应链内与送货和进货相关的劳动力成本。宝洁公司及其供应商的劳动力需求将随着订单的波动而波动,分销商和零售商进货

38、的劳动力需求也存在类似的波动。为了应付这种订单的波动,供应链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选择,或者保有剩余的劳动量,或者变动劳动量,但无论是哪种选择,都会增加劳动力总成本。6.产品的供给水平牛鞭效应降低了供应链的供给水平,导致更多的货源不足现象发生。订单大幅波动时的宝洁公司无法及时向所有的分销商和零售商供货,从而导致零售商出现货源不足的频率增大,供应链销售额减少。7.供应链中的各种关系牛鞭效应给供应链每个阶段的运营都带来负面影响,从而破坏了供应链不同阶段之间的关系。但是,供应链内的每一个阶段都认为自己做得尽善尽美,而将这一责任归咎于其他阶段。于是,牛鞭效应就导致供应链不同阶段之间的互不信任,从而使潜在的

39、协调努力变得更加困难。综上所述,牛鞭效应及其引发的失调对供应链的运营业绩有较大的负面影响。牛鞭效应增加了成本,降低了反应能力,从而导致供应链利润下滑。八、 基本的竞争战略(一)波特的竞争战略根据波特的理论,企业基本的竞争战略是为了取得三个优势:成本领先、差异化和专一。成本领先战略强调以很低的单位成本价格为价格敏感用户生产标准化的产品。差异化战略旨在为对价格相对不敏感的用户提供某行业中独特的产品与服务。专一战略指专门提供满足小用户群体需求的产品和服务。1.成本领先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又称低成本战略,是指企业在提供相同的产品或服务时,其成本或费用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或主要竞争对手的竞争战略。或者说,企

40、业在一定时期内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全部活动的累计总成本,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或主要竞争对手的水平。成本领先战略使企业在竞争中获得低成本优势,其意义是使企业能够在相同的规模经济下,获得最大的盈利,或累积更多的发展资金,或在不利的经营环境中具有更强的讨价还价的能力。成本领先是三种基本战略中最明确的一种。在这种战略指导下,企业的目标是要成为其行业中的低成本生产厂商。2.差异化战略与成本领先战略形成鲜明对比,差异化战略更直接地强调企业与客户的关系,即通过向客户提供与众不同的产品或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在差异化战略的指导下,企业力求就客户广泛重视的一些方面在行业内独树一帜。它选择被行业内许多客户视为重要的一种或

41、多种特质,并为其选择一种独特的地位以满足客户的要求,它因其独特的地位而获得溢价的报酬。差异化战略赖以建立的基础是产品本身、销售交货体系、营销渠道及一系列其他因素,并且其重点因行业不同而不同。3.专一战略因为着眼于在产业内一个狭小空间内作出选择,专一战略与其他战略相比迥然不同。采取专一战略的企业,往往选择行业内一个或一组细分市场,并量体裁衣使其战略为选定的市场服务而不是为其他细分市场服务。通过为其目标市场进行战略优化,专一战略的企业致力于寻求其目标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尽管它并不拥有在全面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专一战略结合上述两种战略形成了两种形式:特定目标市场上的成本领先战略和特定目标市场上的差异化战

42、略。在特定目标市场上的成本领先战略指导下企业寻求其目标市场上的成本优势,而在特定目标市场上的差异化战略中企业则追求其目标市场上的差异优势。采取专一战略的企业较之那些以全行业为战略目标的竞争对手而言,在竞争优势和战略目标方面具有优势:以全行业为战略目标的竞争对手也许会在满足特殊市场需求方面表现欠佳,或者由于在满足某一市场需要时表现过头而难以同时承受多目标市场的高成本压力,这些缺陷为采用专一战略的企业提供了机会。(二)用户一体化和系统一体化近年有不少企业创造了另外两种基本的竞争战略:用户一体化和系统一体化,并获得了成功。他们将这两种新的竞争类型与波特提出的传统的一般竞争类型组合,提出了竞争战略三角

43、模型(见图54),该模型的一个角是波特提出的传统的一般竞争类型,它们的共同基础是产品的经济性;三角形的另一个角是用户一体化战略,其成功的基础是用户经济性;三角形的最后一个角是系统一体化战略,它们以提高系统的经济性为竞争基础。1.用户一体化战略用户一体化战略是指企业将提高用户价值为己任,力求通过企业的活动来降低用户个别成本,从而提高用户的价值。虽然采用此类型可能会造成企业成本水平的提高,但由于个别用户价值提高的贡献量不但大于市场一般水平,还大于本企业为此提高的成本量,所以企业的利润水平还是有所提高。用户一体化战略以用户经济性作为竞争的基础。用户一体化战略往往采用包括供应商、企业及用户在内的合伙或

44、联盟的方式。2.系统一体化战略系统一体化战略是企业以与企业活动有直接关系的整个系统的优势为竞争优势的基础,以形成系统经济为其活动的经济基础。这一战略是通过建立并拥有产业标准来实现的。九、 企业竞争战略的提出在企业经营的现实中经常碰到两种情况:一是在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行业里,一个企业如果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依然可能得不到令人满意的利润;二是与此相反的情况,即一个具有优越竞争地位的企业,由于栖身于一个前景黯淡的行业,从而获利甚微,即便努力改善其地位也无济于事。由此对企业的经营者提出了两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即如何选择企业经营的行业和如何选择企业在一个行业中的竞争地位。这就是企业竞争战略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45、。由此派生出两个问题:第一个是行业吸引力,即由长期盈利能力和决定长期盈利能力的各种因素所决定的各行业对企业的吸引能力;第二个是企业在该行业中的竞争地位,不管行业的平均盈利能力怎样,总是有一些企业因其有利的竞争地位而获得比行业平均利润更高的收益。行业吸引力和企业的竞争地位都不是静止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行业的吸引力会增加或减少,而企业的竞争地位则反映出竞争厂商之间的一场永无休止的争斗,甚至长期的稳定局面也会因竞争格局的变动而突然告终。行业吸引力和企业的竞争地位两者都可以由企业加以改变,这也正是竞争战略的选择具有挑战性和刺激性的地方。行业吸引力部分地反映了一个企业几乎无法施加影响的那些外部因素,

46、而通过竞争战略的选择,企业却可以从相当的程度上增强或削弱一个行业的吸引力;同时,一个企业也可以通过对其竞争战略的选择显著地改善或减弱自己在行业内的地位。因此,竞争战略不仅是企业对环境作出的反应,而且也是企业从对自己有利的角度去改变环境。十、 可持续竞争优势一般而言,竞争优势是指能够给某一企业带来高于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具有更多附加价值的、特殊的资源条件和管理基础。如今,还需增加可持续要素和获得资源的优势。自从波特提出竞争优势论之后,“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性”就一直是争论不休的议题。这方面的争论激发出20世纪90年代一些极富创造力的策略思考,其中包括资源基础论以及知识基础论,前者衍生出核心竞争能力论

47、,而后者衍生出知识管理论。另外,在日趋动态的环境和企业战略必须不断创新的条件下,可持续竞争理论需要通过管理导向转变为对顾客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性直接影响企业战略的实施效果和企业成长的质量。可持续竞争优势是指那些深刻地镶嵌在组织结构内部的、特殊的资源条件和管理基础。可持续竞争优势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体现为产业结构当中的进入障碍的显著程度。进入障碍会决定潜在进入者侵入分享企业竞争优势的程度。(2)表明企业价值活动的移动障碍的显著程度。移动障碍会决定企业调整其本身的价值活动以及追求竞争优势的能力,会影响竞争对手模仿企业竞争策略以追逐相同竞争优势的难易程度。(3)可

48、持续竞争优势对竞争优势具有防护作用,其主要来自竞争阻绝机能。如果进入障碍高,对手所遭遇的移动障碍相对于企业较高,加上企业的竞争阻绝机能发挥作用,企业则有机会维持一段时期的竞争优势。反之,进入障碍遭到瓦解,对手迅速移动资源模仿企业策略作为,或者是竞争阻绝机能失效等,都会使竞争优势荡然无存。(4)可持续竞争优势通常是那些深刻地镶嵌在组织结构内部的资源条件和管理基础;以及不易被竞争者所模仿的管理要素或无形资产,比如,品牌形象、投资方式、技术专利、良好的服务等。在波动日益频繁的环境下,要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企业就必须关注资源的稀缺性,并扩大拥有资源的稀缺性。拥有稀缺资源,并有效地利用拥有的资源,将支持企业更快地进入市场并具有创造顾客价值的先动优势。十一、 行业环境分析(一)行业性质行业状况是企业需要面对的最直接、最重要的环境,也可以称为任务环境。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