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决策内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略决策内参.doc(3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洞察先机,准确决策! 2010年07月12日 每周一出刊 中国城市化模式的新变革将从这里开始未来两三年全球将爆发纸币危机第三种离心力能否赶在社会总溃败之前加速成长?中共二十大将开启中国全面改革的序幕中国战略决策信息中心 战略决策内参系列内刊介绍战略决策内参周刊 是一份特别适合政府官员及财经领域中高层管理者、决策者阅读的有一定前瞻性、探讨性、争议性的内部交流会刊。该刊物注重对中国社会的整体发展趋势作出宏观分析、判断;对中国政府的重大决策及中国政府的经济发展战略进行综合研究论证。刊物内容定位,要求做到深入性、探索性、专题性、系统性;客观、中立、科学、公正评析当前热点问题,实事求是地反映现实问题。
2、该刊物的服务对象主要定位于政府要员、企业决策层、各类财经组织及金融机构负责人。高层特供信息电子周刊 是一份汇集了国内外多家智囊机构和各大财经媒体的研究成果及重要信息的综合性内参。该刊物对全球财经、时政、社会等领域的敏感问题和现象,进行了精辟的分析和前瞻性预测。本着“集政策性、权威性、新闻性、思想性、知识性为一体”的原则,该刊物从全新的视角关注政策走势,洞察经济幽微,阐释创新理念,解读执政要义。该刊物在诸多方面做出的客观、超前分析判断,特别适合于大型企业、跨国财团、政府财经机构及各类金融机构决策层、高管层参阅。战略家月刊 是一份专为各级政府机关和领导干部提供公共决策参考的刊物。该刊物以党政领导为
3、阅读对象、以决策预测为服务指向;以最新、最重要、最有用的信息为特色,以提升领导者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为宗旨。遵循政务信息处理要“重视中央领导重视的、研究省区领导研究的、发现城市领导发现的、思考县域领导思考的、关注普通百姓关注的”的原则。刊物内容紧扣治国理政面临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针对政治、经济、社会、法律、国际等各方面问题,由国内各领域最权威的专家进行专题讲解,密切结合执政兴国、谋求发展的实际需要,对研究和解决重大问题、推动实际工作、探索客观规律,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对各级领导干部开阔视野、增强素质,提高领导水平和行政能力,有较强的参考和借鉴作用。战略决策专题报告双月刊 以当前一段时间内
4、政治、经济、社会、民生、国际等方面的一个或几个热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报道。该刊物以“引导中国经济走向,评述中国经济情态”为宗旨,着眼于国民经济发展,关注市场风云,评说经济发展与法制环境的建设,追踪思想前沿,传递决策信息,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提供交流整合平台,实现互动多赢。通过对战略决策专题报告的研读,希望使读者在关键时刻、在大是大非面前、在重大转折时期保持清醒头脑,作出理性判断。 企业家问题才是今天最重要的“中国问题”中国战略决策信息中心 战略决策内参系列内刊介绍战略决策内参周刊 是一份特别适合政府官员及财经领域中高层管理者、决策者阅读的有一定前瞻性、探讨性、争议性的内部交流会刊。该刊物注重对
5、中国社会的整体发展趋势作出宏观分析、判断;对中国政府的重大决策及中国政府的经济发展战略进行综合研究论证。刊物内容定位,要求做到深入性、探索性、专题性、系统性;客观、中立、科学、公正评析当前热点问题,实事求是地反映现实问题。该刊物的服务对象主要定位于政府要员、企业决策层、各类财经组织及金融机构负责人。高层特供信息电子周刊 是一份汇集了国内外多家智囊机构和各大财经媒体的研究成果及重要信息的综合性内参。该刊物对全球财经、时政、社会等领域的敏感问题和现象,进行了精辟的分析和前瞻性预测。本着“集政策性、权威性、新闻性、思想性、知识性为一体”的原则,该刊物从全新的视角关注政策走势,洞察经济幽微,阐释创新理
6、念,解读执政要义。该刊物在诸多方面做出的客观、超前分析判断,特别适合于大型企业、跨国财团、政府财经机构及各类金融机构决策层、高管层参阅。战略家月刊 是一份专为各级政府机关和领导干部提供公共决策参考的刊物。该刊物以党政领导为阅读对象、以决策预测为服务指向;以最新、最重要、最有用的信息为特色,以提升领导者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为宗旨。遵循政务信息处理要“重视中央领导重视的、研究省区领导研究的、发现城市领导发现的、思考县域领导思考的、关注普通百姓关注的”的原则。刊物内容紧扣治国理政面临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针对政治、经济、社会、法律、国际等各方面问题,由国内各领域最权威的专家进行专题讲解,密切结合执
7、政兴国、谋求发展的实际需要,对研究和解决重大问题、推动实际工作、探索客观规律,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对各级领导干部开阔视野、增强素质,提高领导水平和行政能力,有较强的参考和借鉴作用。战略决策专题报告双月刊 以当前一段时间内政治、经济、社会、民生、国际等方面的一个或几个热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报道。该刊物以“引导中国经济走向,评述中国经济情态”为宗旨,着眼于国民经济发展,关注市场风云,评说经济发展与法制环境的建设,追踪思想前沿,传递决策信息,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提供交流整合平台,实现互动多赢。通过对战略决策专题报告的研读,希望使读者在关键时刻、在大是大非面前、在重大转折时期保持清醒头脑,作出理性判
8、断。 未来十年中国安全环境评估总第338期2010 NO.28 内部资料请勿外传中国战略决策信息中心 战略决策内参系列内刊介绍战略决策内参周刊 是一份特别适合政府官员及财经领域中高层管理者、决策者阅读的有一定前瞻性、探讨性、争议性的内部交流会刊。该刊物注重对中国社会的整体发展趋势作出宏观分析、判断;对中国政府的重大决策及中国政府的经济发展战略进行综合研究论证。刊物内容定位,要求做到深入性、探索性、专题性、系统性;客观、中立、科学、公正评析当前热点问题,实事求是地反映现实问题。该刊物的服务对象主要定位于政府要员、企业决策层、各类财经组织及金融机构负责人。高层特供信息电子周刊 是一份汇集了国内外多
9、家智囊机构和各大财经媒体的研究成果及重要信息的综合性内参。该刊物对全球财经、时政、社会等领域的敏感问题和现象,进行了精辟的分析和前瞻性预测。本着“集政策性、权威性、新闻性、思想性、知识性为一体”的原则,该刊物从全新的视角关注政策走势,洞察经济幽微,阐释创新理念,解读执政要义。该刊物在诸多方面做出的客观、超前分析判断,特别适合于大型企业、跨国财团、政府财经机构及各类金融机构决策层、高管层参阅。战略家月刊 是一份专为各级政府机关和领导干部提供公共决策参考的刊物。该刊物以党政领导为阅读对象、以决策预测为服务指向;以最新、最重要、最有用的信息为特色,以提升领导者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为宗旨。遵循政务信息
10、处理要“重视中央领导重视的、研究省区领导研究的、发现城市领导发现的、思考县域领导思考的、关注普通百姓关注的”的原则。刊物内容紧扣治国理政面临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针对政治、经济、社会、法律、国际等各方面问题,由国内各领域最权威的专家进行专题讲解,密切结合执政兴国、谋求发展的实际需要,对研究和解决重大问题、推动实际工作、探索客观规律,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对各级领导干部开阔视野、增强素质,提高领导水平和行政能力,有较强的参考和借鉴作用。战略决策专题报告双月刊 以当前一段时间内政治、经济、社会、民生、国际等方面的一个或几个热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报道。该刊物以“引导中国经济走向,评述中国经济情态”
11、为宗旨,着眼于国民经济发展,关注市场风云,评说经济发展与法制环境的建设,追踪思想前沿,传递决策信息,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提供交流整合平台,实现互动多赢。通过对战略决策专题报告的研读,希望使读者在关键时刻、在大是大非面前、在重大转折时期保持清醒头脑,作出理性判断。 战略决策内参周刊 是由财经专家和专业分析师通过对一周之内发生的国内外重大时政、财经资讯进行分析、整理提出的时事评论性研究资料。该产品是分析师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当前发生的信息经过深入分析、大胆剖析得来,信息的分析始终保持客观、中肯的特点。每周一出刊(2010年07月12日) 目录【时政观察】4中国城市化模式的新变革将从这里开始4我们的法
12、治体系还要被“调戏”多久!6【经济大势】8未来两三年全球将爆发纸币危机8全球“去同步化”正在进行中11政府减税或可破解中国经济两难局面13【实体解析】16第三种离心力能否赶在社会总溃败之前加速成长?16【对话改革】18中共二十大将开启中国全面改革的序幕18【民生视点】21我们应该抓住“蚁族”的真问题21【决策广角】23企业家问题才是今天最重要的“中国问题”23未来10年是中国兴衰的关键25【国际时局】27未来十年中国安全环境评估27中国如何应对俄罗斯对华关系“跷跷板效应”30【时政观察】中国城市化模式的新变革将从这里开始 本刊调研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由上级党委、政府及其部门承担的责任不得转移
13、给镇级负担,不得违反规定硬性下达不合理的税收上缴指标,镇党政机关及所属机构决算要在网络上公开”近日广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简政强镇事权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要求于今年底前基本完成改革工作。据了解,目前在镇一级,权、责、利不平衡现象比较严重,现有镇级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改革势在必行。指导意见将按照中央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有关要求,转变职能,下放权限,理顺关系,创新体制机制,建立适应城乡统筹协调发展需要以及服务型政府建设要求的镇级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广东全面推行“简政强镇”改革,可能是近些年来,国内出台的最具想象空间的政府体制改革方
14、案。这一改革与此前人们关于政府体制的改革不同,关注点从上层转向基层,旨在重新塑造基层治理秩序。这一改革的方案如果设计合理,并取得成功,必将对中国的公共治理模式转型产生重要影响。【编者按:乡镇是中国现行行政体制中的最基层政权。此番“权力下沉”,是制度设计者们对乡镇一级基层政权在权责矛盾下“小脚走路”模式的明智修正,也是对经济蛋糕做大之后的镇级政权、财权与事权等不对等的及时修复。编者以为,广东之所以要“强镇”,实在是因为,经过30年的市场与社会变革,镇已经成为一个不得不严肃对待的政府层级,种种变化都提出一个明确要求:必须赋予镇以广泛的治理权利与权力。直截了当地说,要把镇变成市,变成真正的城市,用一
15、个不那么恰当的词说,把镇变成“镇级市”。强镇扩权,其目标就是给强镇“松绑”,给强镇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编者认为,在现有的制度安排中,镇不能享有相对完整的财税权利和权力。由此,这些镇无法为其高度集中的人口提供行政、政治等方面的公共服务,交通、医疗、教育、卫生、乃至消防等方面的公共品,而这些,乃是现代城市的本质所在。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相对于人口和工商业的需求,这些镇的治理模式是陈旧的。镇在金字塔形态的政府体系中属于最低级别,镇的官员完全听命于县政府,而没有相对独立性。镇也缺乏健全的民意汇集与政治审议机构,虽然镇也设有人大,但没有常委会这样的常设机构,因此,它甚至不能像县以上的人大那样发挥作用。
16、这样,在镇一级层面上,就几乎没有政治,而只有行政。镇政府忙着执行上级政府的法律和政令,而缺乏足够的地方性。可以预料,如果不进行制度变革,让这些镇进化升级为真正的城市,这些镇必然面临越来越严重的人口与资源流失。在编者看来,这样的城市化模式是扭曲的。这一过程其实是行政权力逐级向下汲取的过程,资源的分配必然越来越明显地脱离普通民众的控制。这样的城市化模式要对城、乡差距日益扩大承担主要责任。由此形成的城市是“伪城市”,缺乏城市的基本精神,而且可以设想,这样的大城市病在现有城市化模式下将永远无解。处于半城市状态的镇唯一可取的前路是发展成为真正的城市。县下的镇能否自动升级为镇级市,看起来是小事一桩,实际上
17、干系甚大,在它背后隐藏着两种不同的造城思路,隐藏着关于权力与经济社会自发秩序的两种完全不同的态度。编者以为,政府不让乡、镇变成市就意味着,政府认为,建设城市是自己的垄断权力,城市由政府设计、构造,民众只能被动服从政府的安排。允许镇成为市则意味着政府承认,民众可以自发地建造城市。不需要政府事先计划,人们自发聚集,达到一定程度,政府就承认这个聚居区是城市。因此,不是政府造出城来给人民,而是人民自己造出城市,政府在后面跟进,提供公共品。政府服务于人口、工商业、社会文化事业演变的自发秩序,而不是居高临下地控制人流、物流。由这两种不同的造城思路,必然形成两种完全不同的城市格局、城市生态、城市精神、城市文
18、化,其优劣也不问可知。如果中国改革按市场和法治原则展开,那呵护这两个原则的唯一造城之路,就是自发秩序:乡镇的人口和工商业自发聚集,达到一定程度,政府承认它们为市。因此,是不是承认、设立镇级市,乃是测试中国是否走上市场、法治之路的试金石。如此说来,制度至关重要,如果没有合理的制度作为依托,工商业的聚集或许可以产生财富,但未必能够带来繁荣的秩序。珠三角地区的城镇现在需要的就是在产业中心、世界工厂的基础上,生长出繁荣的社会、文化秩序。而只有自治能够推动“半城市”脱胎换骨,走向繁荣:不仅是工商业的繁荣,更重要的是社会的繁荣与文化的繁荣。编者以为,广东简政强镇改革的意义是巨大的,是当代中国城市化模式的一
19、次革命。当然,这个革命乃是古典含义的“革命”:矫正错误,回归正道。它不再迷信权力造城,而准备承认无数市民、企业、社会组织在追求各自目标而进行的合作、交换过程中自然生成的人口与资源聚集区就是城市,给与它们作为城市的自由、权利和权力。如果这样的改革能够到位,中国将出现第一批真正的现代城市,尽管它们可能不是那么辉煌、宏大。 与此同时,加强对扩大后的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似乎还有相当大的空间。扩权后的镇党委,将对许多重大事项做出决定,这就需要保证在领导班子中真正落实民主集中制,防止“一把手”说了算或分管领导在分管领域“一手遮天”而不受监督现象的发生。为了防止党委权力失控、行为失范,必须相应扩大同级纪委
20、的权限,加强对党委的监督。为了加强对镇政府行使权力的监督,镇人大的职能也必须依法得到充分发挥。同时,由于镇一级行使权力与广大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必须在提高党务、政务信息透明度和拓展社会力量监督渠道方面迈出较大步伐,真正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决策权。通过这些措施的强化,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因扩权而带来的负面效应,强镇扩权改革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广。总之,编者认为,虽然“强镇扩权”的确是一次权力洗牌,但如果认识仅仅停留于此层面,那么这种部门、官员之间的“简单游戏”必定是为普罗大众所不齿的。在这场扩权运动中,即使“县级镇”乃至“地级镇”最终得以横空出世,其所衍生的最重要事实也并不应
21、是一批官员行政级别的“水涨船高”和地区GDP单纯的数字增长,强镇扩权更为醒目的印痕则应刻画在事关百姓衣食住行的每一个细节中,由此方可知其成败。】我们的法治体系还要被“调戏”多久! 本刊调研组重庆农民付强的蛙场被划入了工业园区,在补偿没谈好的情况下,施工者放炮开山,大批蛙在炮声中死去。付强由此与爆破公司展开了诉讼。不过,原以为胜算在握的付强,却等来了一场打输的官司。今年6月,付强的律师查阅卷宗时,发现了一份当地管委会发给法院的“公函”,要法院驳回原告诉讼请求,并警告法院不要“一意孤行”。(6月28日新京报)这份被网民称为“史上最牛公函”收在法院卷宗里,共4页,落款时间2009年10月15日。内容
22、为:“一审(法院)不应采信(西南大学司法鉴定所的)错误鉴定结论,应做出驳回原告诉讼请求的判决如果一审法院不采信我们的意见,而一意孤行或者基于其他原因,硬要依据上述错误鉴定结论做出判决将会造成原告缠诉或者上访,并且不利于处理另外三户养殖户的诉讼。我们想:这也是一二审法院都不希望发生的后果!”【编者按:6月24日中国青年报披露了一个“最牛文件”,出自那个闹出“发言门”、“台历门”到“劳教门”诸热点事件的双牌县县委书记郑柏顺,他在检察机关认定某访民不构成犯罪之后,居然签发了一个“劳教”文件,对访民何吉上劳动教养一年。该事件甚至引发了“废止劳教制度”的强烈呼声。“最牛文件”一波未平,“最牛公函”又闪亮
23、登场,重庆李渡工业园区管委会发函“警告法院”“不得一意孤行”。这份被网民称为“史上最牛公函”的政府文件,同样不出所料的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案件的是非如何、真相怎样,都已经不再是公众最关心的对象。这份公函引发的民众关注,也升华到了更深、更高的层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份政府对法院的“警告函”,是我们建设法治社会的进程中的一件极为珍贵的“文物”,它代表了一个时期行政与司法间那种难以明言的尴尬关系。国家的根本大法明确对法院的审判权进行了专一保护,“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人民法院组织法对此进行了强调。但遗憾的是,两部宪法文件只是对法院的独立审判权进行肯
24、定性保护,而没有对其他强势国家机关干涉审判的行为进行否定性规范。基本性法律刑法虽有“妨害司法罪”一节,却根本没有制约行政权强力干预司法的相关规定。说相关法律规定有“空白”固然得宜,但如果说相关法律的“放纵”也似无不可。但固然如此,在一个较为成熟的法治社会中,国家行政机关以公函形式,对司法机关施加压力的做法依然罕见,而内中的警告性语气,更是属于天方夜谭,可谓一大笑话。在成熟的法治社会,对法律的信仰,直接体现在对审判权的尊重和保护上,也许会有强化行政权力的行为,但都会在法制体系内进行,决不可能直接针对法院的审判过程发出要求判决有利于己的警告。可以想见,发出这种“警告函”的行政机关及相关人员,心中没
25、有一点对法律的敬畏之心,遑论对法律的信仰。美国法学家伯尔曼说:“法律须被信仰,否则形同虚设。”缺少法律信仰,缺少对法律的敬畏,正是这个社会难以通过“最后一道防线”来构筑安全的社会秩序的根本原因。内中虽然有着司法体系的不完善问题,但强势部门缺少对自己存在合法性的法律的尊重和信仰,更是其中的关键因素。法治社会对政府官员和司法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众法律意识的迅速觉醒对公权部门是一大考验。当地一位官员认为,付强利用法律规则“玩得滴水不漏”。他感叹:“如果农民都这样善于利用法律,无疑将对政府依法行政提出更高要求”。要看到,付强“玩法”得心应手,更多的是“久病成医”,自觉有切肤之痛才学得进去,学得透彻。
26、那么,相比之下,当地官员的法律意识究竟怎样?如果当地官员出口“法言法语”,行必依法行政,那么,就不会出现这封“警告函”了。这份“警告函”戏剧性地呈现在世人面前,确实弥足珍贵。它告诉我们:在建设法治社会的进程中,曾经有过如此不可思议的“时刻”;它也提醒我们:解决法治社会进程中的难题,答案也许就在题目之中。】【经济大势】未来两三年全球将爆发纸币危机 张庭宾2010年下半场,中国与世界经济是继续复苏,还是开始二次探底?笔者对此看法是明确的:将是二次探底的开始,尽管真正的底部可能在未来两三年才出现,但增长的曲线会从下半年开始下探。2009年开始的经济复苏是一个“伪复苏”。本质上,它是一个货币或财政的刺
27、激性复苏,即是一个货币现象,而不是经济肌体重新恢复健康的结果。GDP尽管在一段时间内貌似恢复增长,但其水分很大,一则是因为去年同期的增长很低,甚至是负增长;二是,这种增长是在美元利率被强行压抑在00.25%,而大国货币也都维持着极低利率,它将货币本来应有的利率变成了GDP增长的一部分。GDP是可以被注水的,CPI的参数是可以被设计的,房地产价格和失业率是很难作伪的。尽管美国今年第一季度GDP增长率为2.7%,道琼斯指数也从2009年3月到今年4月上涨了69.8%,但美国房价一直低迷,失业率一直徘徊在10%上下,即所谓的复苏是无就业复苏,也即虚假复苏。这种现象符合笔者在一年前做出的“伪复苏”预判
28、。2009年5月11日,笔者曾在金融危机大“变脸”:先通缩后通胀一文中写道:金融危机将出现两个主要阶段的不同特征:第一阶段,金融衍生品价格向资产证券(纸币和资产证券)价格回归,这造成通货紧缩;第二阶段,资产的纸币价格向资产的原生商品(黄金)价格回归,将出现严重的商品价格通货膨胀。“现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演变正处于第一个阶段向第二阶段转换期,即由市场流动性紧缩向通货膨胀的转变时期。”这个预判在今天得到了双重印证,一是经济复苏虎头蛇尾,或者说经济拯救声势浩大而成效低迷;二是主权债务危机迅速成为主话题,由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引发的欧元危机仍令人惊心动魄,而更多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比如日元、英镑等进入了大家所担
29、心的下一个目标。在第一轮危机爆发的时候,政府扮演了拯救者,其手段是发巨量的国债,印天量的钞票;但这也让政府将金融机构的坏债背到了自己的肩上。现在,当国家或者说政府陷入主权债务危机,谁还能拯救它?还能用印更多钞票的方式解决因印钞票而形成的主权债务危机,即饮鸩止渴吗?答案显然是不能!各国政府的货币和财政刺激计划都已接近极致,“强心针”已经打完了,各国将不得不主动或被动地在继续大量注水和主权债务危机(亦即纸币危机)中二选一,即要么维持虚幻的复苏,要么迎接纸币严重通胀的危机。指望经济本身出现奇迹?不可能,因为这一轮经济基本增长动力的萎缩,是全球性贫富严重分化造成的。全球经济一体化,一头是财富迅速向金融
30、寡头和跨国公司集中,另一头是创造了大量薪水极低的中国就业机会,各国的中产阶层,特别是西方的中产阶层就业岗位不断减少,收入严重萎缩,各国收入分配大多已变成“哑铃形结构”,极端的已经变成了“图钉形社会”。再加上二战后“婴儿潮”一代进入退休年龄,这不断对真正的需求釜底抽薪。当真正需求和幻想需求先后萎靡,市场化的投资也必然随之收缩。政府强制性投资也只能是事倍功半,收效日低,而巨大的投资又会不断增添政府债务的危机。面对危机,人们总倾向于用一种立竿见影的方法来恢复昔日的繁荣和享乐,而不愿去面对真正的危机根源,不愿意动痛苦的手术。这就使相互转嫁危机成为大国间应对危机的首选主流手段。美国尤其擅长使用这一特种技
31、术。无论是美元势力通过汇率危机向欧元区转嫁危机,还是逼迫中国购买大量的美国国债而转嫁救市成本,转嫁和反抗都会使得国际金融贸易关系日益紧张,会使得经济增长的另一个引擎国际贸易的萎缩难以避免。与此同时,由于主权债务危机的发生和蔓延,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对纸币失去信心,他们会将更多的资金投资大宗商品和黄金,极端的是购买实物黄金存在家中,这会使金融流动性大大萎缩,重新撕裂金融衍生品的伤口;而大宗商品的涨价又会使通货膨胀更加严重,特别是石油价格的上涨,又会使国际贸易成本更高昂,进一步收缩国际贸易。面对未来一两年将要来临的二次探底,各国政府似乎已经弹尽粮绝,或无计可施。更多的可能是,抱着对纸币危机不会爆发的最
32、后幻想,发行更多的钞票和债券,尽可能维系经济和金融不二次雪崩,至少不在本届任期内发生,或者不会比别的大国来得更早。正是这种侥幸的心理将导致二次探底与第一轮危机的本质不同,即在新一轮二次探底中,GDP跌涨幅度已经不再是人们最关注的,因为滞胀发生的概率相当高,新一轮危机的核心词是恶性通货膨胀,它的另一个名字是纸币危机。二次探底,探的是各国政府信用的底,探的是全球纸币信用系统的底,而探底的标尺将是黄金。简言之,未来两三年,全球经济的二次探底与纸币危机的爆发没有悬念,主要的悬念是各国纸币危机爆发的先后次序,这将决定投资者的投资节奏和输赢。笔者将继续观察,希望能够及时提前提醒。(作者为第一财经日报主笔)
33、全球“去同步化”正在进行中【编者按:迄今,G20首脑峰会举行了四次,每次会议都被全球寄予厚望。多伦多峰会是G20峰会机制化后的首次峰会,既承前启后,也是在全球“反危机”的“节骨眼”上召开的。但从G20首脑峰会的演化情况来看,因为各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利益有着根本的对立和分歧,G20峰会只能在一些次要的细节问题上达成一些共识和成果,在根本原则问题上取得成果的可能性似已越来越小。正如本文作者所说的,以此次的G20峰会为起点全球开启“去同步化”进程,编者以为,全球经济发展到今天各个主要经济体几乎都关联甚密,谁也离不开谁,美国的金融危机之所以被放大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也是基于这个原因。编者以为,所谓的全球
34、“去同步化”表明,危机之中世界各国为求自保而争相放弃国际责任,全球经济很有可能会在各国的自私举动中再次陷入泥沼。本文作者认为,全球的“去同步化”将导致几个主要经济体出现“单点故障”,尤其是美国的货币紧缩将给全球经济带来灾难。】全球系统性危机正处在发展进程中,以全球经济管理分歧和美国控制自己联盟能力的下降为代表。就全球系统性危机的症状而言,2010年下半年的四个“单点故障”将是:第一,西方公共债务加剧,破产变得无法容忍;第二,欧洲启动紧缩政策,为了保障结构性稳定而限制经济成长;第三,中国通胀,并且中国开始向全球输出通胀;第四,美国启动收缩,尤其被迫到联邦国家紧缩。所谓“单点故障”,是指计算机网络
35、中的一个点,整体IT系统基于此点,该点的崩溃会导致整体系统停止。“单点故障”定义中,“单”的意思最为重要最为独特,作为组件也非常脆弱。2010年下半年全球系统性危机的进一步深化,将会展现当前国际系统四个核心“单点故障”的严重问题。结局就是,如同IT系统一样,将会拒绝服务。以此次加拿大多伦多G20会议上的分歧为代表,今后各国自然也就不再抱成一团。未来几个月内,这种情势只会变得更加糟糕,趋向脱节,主要经济大国之间真正的预算、政治、社会“去同步化”正在进行当中。这种“去同步化”与2008年危机后全球各国统一协调的政策取向完全不同。即便是如果真的还有经济同步萧条新阶段,主要国家的政策也将相当不同,以后
36、亦不会有共同反应。在以上四个“单点故障”中,前三个市场已经有了认知,对第四个故障的讨论则非常不充分。在这次G20会议上,美国联邦政府还试图继续扩大经济刺激政策。但实际上,美国地方政府已经启动了紧缩政策,与华盛顿和华尔街说法不同的是,美国的紧缩已经开始。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已经没有正常的垃圾清扫服务;周六的邮箱递送服务也被停掉;由于缺少警察,安全不一定能够得到保障;由于公务员解雇,美国居民必须在政府办公室排队;学校也没有太多的教师,学校提供的校车等服务也越来越少一般来说,地方政府事实上已是隐性紧缩,到现在为止好几个月了,紧缩仍然在加剧。另一方面,有必要强调一下美国社会经济形势的继续衰减。美国主流媒
37、体往往头版头条翻来覆去报道雅典7000人左右的游行,报道他们反对紧缩政策,但媒体就是不提纽约官员曾经宣布,由于警察、法官和保健人员数量的减少,该州面临普遍混乱经常有成千的工人游行。大多数美国人现在的环境,自2008年以来就没有停止过恶化。真实的失业率估计至少在15%20%之间,有些危机影响深重的市镇和地区,可能高达30%40%。从来没有如此之多的美国人依赖联邦政府的“粮票”。了解到这些,就不会对家庭消费继续下降感到惊讶了。美国商务部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美国房屋销售量大跌33%,折合年率为30万套,这也创下了1963年该数据统计以来的新低。在价格上,5月份新屋中位销售价格较去年同期下降9.
38、6%,至20.09万美元。这反映出美国房地产市场面临持续的严重挑战。事实上,最为可靠的预先指标表明,美国经济今年下半年会继续收缩。远非2010年伯南克宣布的3.5%增长率。根据研究,如果今年能保持大于零的记录,美国就真是幸运了。2010年11月的中期选举,将是美国危机的第一次选举测试。2009年总统选举是在华尔街崩溃的背景下完成的,这拉动了奥巴马的选票。当时,美国人还都不清楚经济、社会损害趋向的可能。现在,又有了墨西哥湾的石油泄漏事件,人们对奥巴马政府逆转去工业化的能力普遍产生怀疑,中产阶级开始坠落,对地方政府债务和联邦赤字的担心加剧。在内部选举以及社会压力之下,在外部经济金融压力之下,美国将
39、不可避免地推进紧缩预算计划实施。问题在于,这会进一步冲击世界金融与货币系统。如果希腊或西班牙的紧缩措施已经激起此类混乱,想象一下美国必需的紧缩政策吧,35年周期内至少需要紧缩1万亿美元,这是我们的最低估计。过去2030年,美国经济似乎只发生了一件事情,即生产并出口债务,美元就是信用背书,美国就是完全的债务经济。如果美国启动长周期的财政紧缩,那么过去二三十年的全球经济金融体系模式基础就要改变。这一全球系统的“单点故障”会给全球系统带来什么影响,显然需要更多的讨论,也包括中国。政府减税或可破解中国经济两难局面 茅于轼【编者按:宏观调控面临两难,这是一个符合事实的分析。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我国为了避免
40、受这场危机的过度影响,以扩大投资来保证GDP的一定升幅,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货币政策也从原来一直实施的从紧转变为适度从宽。这一政策取向使我国在较短时间内走出了金融危机的阴影,但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的流动性过度充裕,也使宏观经济的运行产生了一些问题,物价上涨过快,特别是房价上涨过快,使宏观经济直接面对通货膨胀的威胁。但是,面对通胀隐忧,如果马上采取强硬措施收紧流动性,又很可能会回到金融危机爆发之前通货衰退的状态,刚刚复苏的经济也会重新回到困难状态。编者以为,宏观调控的两难局面不是不能破解,关键看政府的态度如何,如果政府下定决心放权让利,中国的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凯恩斯的理论是对的,当然这有
41、很多争论。有人认为用不着,市场会解决问题。但是我还是觉得在危机的时候政府还得出手。危机的时候就是市场本身出了问题了,你要靠市场本身来解决问题,不是说不行,但是时间长。这有例子在先的。1929年的全球经济大危机,那个时候政府不出手,或者是政府反而出手搞了错误的政策,所以危机时间就很长了。这次就相反了。这次我们有了凯恩斯主义了。全世界各国政府都出手。中国政府、美国政府,现在不是希腊的问题欧盟政府要出手吗?都是凯恩斯的主张,确实能解决一些问题。但是它并不能从根本上避免金融危机的发生,所以说这就没办法了。金融危机是存在的。粮食危机、水危机、能源危机统统都是假的,没那个事。但是金融危机是真的。这个时候为
42、什么它会有问题呢?因为它是把市场破坏了一部分。你只要有市场,没有粮食危机,没有能源危机、水危机,什么危机都没有,因为市场能运作,你永远能买得到。但是金融危机可不一样,金融危机把市场本身破坏了。这个时候靠市场本身时间就长了,由政府来帮助它解决能够很快的把它扭转过来。像美国政府,现在出了很大的力量来解决金融危机的问题,那么政府的手是不是就不收回来了,老待在里头?这个不大可能。因为美国的企业还是私人企业,美国的大银行都是老百姓办的,不是政府办的。有一种意见说银行要变成国有化,我估计根本行不通,在美国行不通的。银行还是私人所有。保险公司更是私人所有了。纽约的股票市场政府管不了的。连联邦储备局,发钞票的
43、单位,总统都说了不算,是联邦储备局的主席才说了算。他们是分权组织,不可能因为金融危机,改变政府对市场的关系,那是另外一个问题。我们现在有这个问题,但是我们的问题不是因为危机而发生的,危机以前就有这个问题。国企改革基本没有什么进展,当然危机出现之后这个问题更突出了。有一个误解,就是认为国有企业对于国家有好处,这个非常错误。我们原来计划经济的时候100%都是国企,后来改革之后的一个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所有权改了,有了私人企业了,所以这个市场就活跃起来了。我们看全世界成功的国家,没有一个国家是以公有制为主的,都是私有制为主的。我不相信我们会发明一个公有制比私有制好的制度。我们已经吃过这个亏了,搞公有制搞
44、得非常的失败。也不光是我们,全世界搞公有制的都失败了,而搞私有制的都成功了,这是一个事实,而且理论也可以证明的。为什么发生国进民退呢?因为里头有好处嘛。政府底下管了好多企业,政府有利益在里头。现在尤其我们大的国企,连利润都不上缴的,那叫什么国企啊?只上缴10%,而90%,有一部分都是自己花了,所以它们的工资比外头的工资高好几倍。也并不是它管理得好,出的力气大,它的待遇就好,因为它是一个垄断企业,这就非常不合理了。中国税收收入超过GDP的增长,这已经不是一年两年的事了,连续15、16年都是这样的。所以政府收入占GDP的比例从9%涨到了20%,现在看还得往上涨。当然,政府的收入增加也不一定坏,因为
45、有的国家比例还要高。问题在你提供了什么服务。你提供的服务,老百姓满意,多出一点钱,多交一点税。你提供的服务还没有什么改进,还要提高那么多税,大家就有意见了,这是问题所在。我觉得政府现在两难的地方在于,一方面怕通货膨胀,一方面又怕经济掉下来。其实说到底也是凯恩斯的理论,凯恩斯的理论就是你发钞票经济就上去了。这不光是凯恩斯,好多理论都证明这个的。包括失业率跟通货膨胀的关系,叫做菲利普斯曲线,有了通货膨胀失业率就减少了。我们现在有了通货膨胀,不但失业率减少,GDP也上去了,所以这两个东西有一点难以取舍。你是怕GDP掉,还是怕通货膨胀?政府各个部门有各个部门的看法。人民银行周小川的看法可能是控制通货膨
46、胀是主要的,但是政府的看法也可能不一样,政府认为保GDP重要,通货膨胀胀就胀一点吧。通货膨胀会造成很多不良的后果,所谓的经济增长有很多的毛病,所以有这种可能,就是一方面通货膨胀,一方面GDP还上不去,这叫做滞胀,这在资本主义国家有过这个经验,这是最糟糕的。许多人提出我们的问题就是可能会碰到滞胀,一方面通货膨胀,一方面GDP往下掉。特别是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没有完全过去。在发达国家,危机是他们那首先发生的,如果没有他们的问题,中国自己不会出现金融危机。中国的危机可以说是传染进来的。中国没有金融危机,我们没有银行破产这些事。像美国大银行、大保险公司都破产,影响非常广,我们没有这个问题,我们没有金融危机
47、。我们只是经济危机。经济危机也不算是很大的危机,只是出口减少了。现在的问题就是又要防止通货膨胀,又要防止经济往下掉。其实办法还是很多的,有很多的办法,但是实施起来比较难,要政府下决心。比如说把政府的开支减一点,减一点税,又能减少通货膨胀,又能促进经济增长,这是非常有效的办法,减税是非常有效的办法。我们的税增长得太高了,把它减下来嘛。但是这条路我看准了,政府不会干。(作者为著名经济学家、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实体解析】第三种离心力能否赶在社会总溃败之前加速成长? 许晖【编者按:在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提出社会溃败理论之后,可以佐证这一理论的事件就接连不断地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近段时间,湖南永州发生的枪杀法官事件就是典型一例。本文作者就认为,永州血案可以看作是社会加速溃败的风向标。编者认为,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正是各种矛盾激发的时候,而中国的社会体制改革滞后,传统体制的弊端在此时暴露无遗,社会矛盾的积累或可以形成一种倒逼力量促使社会体制改革破局突进,然而,旧体制的维护者力量强大,我们又不能抱有最大的乐观。目前,我们最为可期的是中国公民的公民权利意识快速觉醒,公民社会逐步壮大。】湖南永州61法院枪击案是继杨佳袭警案之后又一起个人针对公权机构寻仇报复的恶性暴力事件。考察一下该案从案发到定谳一系列的资讯传播过程以及舆论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