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xxx套中医特色装备项目融资分析报告-参考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xxx套中医特色装备项目融资分析报告-参考范文.docx(16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CMC泓域咨询 /年产xxx套中医特色装备项目融资分析报告目录第一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9一、 医药行业发展现状分析9二、 全面畅通经济循环积极拓展内需市场11三、 中国医药行业发展利弊因素分析13四、 医药工业发展趋势分析17五、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23六、 保障措施23七、 优势产业链培育工程。26第二章 项目绪论29一、 项目名称及投资人29二、 编制原则29三、 编制依据30四、 编制范围及内容31五、 项目建设背景31六、 聚力打造制造强省,积极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31七、 结论分析34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36第三章 项目投资主体概况39一、 公司基本信息39二、 公司简介3
2、9三、 公司竞争优势40四、 公司主要财务数据42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42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42五、 核心人员介绍43六、 经营宗旨44七、 公司发展规划45第四章 产品方案51一、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51二、 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51产品规划方案一览表52第五章 建筑工程说明54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54二、 建设方案54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55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56第六章 发展规划58一、 公司发展规划58二、 任务及思路64第七章 法人治理66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66二、 董事68三、 高级管理人员73四、 监事75第八章 运营管理77一、 公司经营宗旨77二、 公
3、司的目标、主要职责77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78四、 财务会计制度81五、 产业数字化转型工程。84六、 产业服务化升级工程。86七、 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工程。88八、 产业安全发展保障工程。89第九章 人力资源配置92一、 人力资源配置92劳动定员一览表92二、 员工技能培训92第十章 进度实施计划95一、 项目进度安排95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95二、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96第十一章 劳动安全评价97一、 编制依据97二、 防范措施99三、 预期效果评价103第十二章 工艺技术说明105一、 企业技术研发分析105二、 项目技术工艺分析107三、 质量管理108四、 设备选型方案109主要设备
4、购置一览表110第十三章 节能说明112一、 项目节能概述112二、 能源消费种类和数量分析113能耗分析一览表113三、 项目节能措施114四、 节能综合评价115第十四章 项目投资分析116一、 投资估算的依据和说明116二、 建设投资估算117建设投资估算表121三、 建设期利息121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21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22四、 流动资金123流动资金估算表124五、 项目总投资125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25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126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26第十五章 经济效益分析128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28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28综合总成本费用估
5、算表129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30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31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32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33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35三、 偿债能力分析136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37第十六章 项目风险评估139一、 项目风险分析139二、 项目风险对策141第十七章 项目综合评价144第十八章 附表附录146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46建设投资估算表147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48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49流动资金估算表149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50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51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52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53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54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
6、销估算表154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55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56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57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158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159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160能耗分析一览表160报告说明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37637.38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9246.5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7.71%;建设期利息427.3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14%;流动资金7963.5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1.16%。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764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64602.48万元,净利润8592.96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5.47%,财务净现值7519.72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6.37
7、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十三五”期间全省初步形成“一谷”(南京生物医药谷)、“一城”(泰州中国医药城)、“一港”(连云港中华药港)、“一园”(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多极”(无锡、徐州、常州、南通、镇江等生物医药、医疗器械领域特色产业集聚区)的产业发展格局,产业集聚度不断提高,区域分工不断优化,形成错位竞争、差异化发展的空间布局,为加快培育江苏医药先进制造业集群提供了有力支撑。本报告基于可信的公开资料,参考行业研究模型,旨在对项目进行合理的逻辑分析研究。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参考范文模板用途。第一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一、 医药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8、(一)医药工业行业规模走势分析自改革开放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以及医疗卫生支出的逐年提高,我国医药市场规模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在全球医药市场的占比已达11%,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全球药品市场的增速已降至4%以下,并且未来几年很难提高,主要原因是进入21世纪以来,国外大型药企的创新药研发成本不断上升、周期越来越长、新药推出速度减慢,同时伴随前期大批专利药物陆续到期,因此销售增速放缓。但发展中国家药品市场由于医药制造业向较低成本地区的转移、以及本身在健康产业和研发上的投入增多,可保持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较快发展。(二)我国的制药工业的结构分析过去我国
9、由于技术、人才、资本等方面距离发达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医药工业的绝大部分为仿制药。随着国内对于创新的大力扶植、海外优秀生物医药人才的归国浪潮,以及今年一系列的重磅利好政策的出台,加上国内创新药企之前加大研发和技术引进的投入,很多项目将在未来两年逐渐收获落地,国内的创新药发展已具备天时、地利、人和,未来几年内,创新将是医药行业发展主旋律。早期我国因为人力、原材料、场地等方面具有成本优势,而技术创新实力不足,因此国内的制药工业存量市场以仿制药为主。但现在国内仿制药绝大部分品种存在大量重复批文,低质低价竞争,环境恶劣。同时叠加药品招标降价和医保支付调整等多重压力,重心向创新药的转移才能支撑药企
10、的长足发展,维持甚至超过原有的增长。现在医药工业最大的买单方医保基金已进入精细化控费阶段,而非原来的粗放式增长,因此医疗保健行业的上下游均面临着结构性的调整,2017年医保目 录也体现了重点放在刚需治疗性用药的趋势。控费大环境下,低质低效的仿制药和辅助用药首当其冲,招标降价使得大量仿制药企的销售额和毛利率明显下滑。一致性评价也将促使不具备技术和资本优势的低端仿制药企逐渐失去市场。在仿制药监管趋严、批文收紧、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的情况下,创新将成为优质药企发展的主流方向。仿制药行业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之后快速发展。80年代初期,仿制药占处方药的比例仅有10%,2015年这一比例已达到88%;
11、而仿制药的销售额占比也在10年间翻了一倍,提高至2015年的40%。美国市场仿制药的快速崛起的原因之一是Hatch-Waxman法案的推动,法案宗旨是节约医疗系统开支并增加患者获取廉价药物的渠道。因此仿制药的快速发展处于市场发展前期,是为满足迫切需要的药品需求并一般伴随医保扩容红利而快速增长。二、 全面畅通经济循环积极拓展内需市场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畅通政府、居民、企业三个部门,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建立健全改进供给质量与拓展国内市场、融入全球市场联动机制,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韧性。(一)构建
12、高效内需体系1、释放最终消费潜能培育多元消费业态。实施国内消费振兴计划和海外消费回流计划,引导市场主体精准对接居民多元消费需求,保障绿色健康安全消费,拓展中高端消费市场,提高居民消费率。推进幸福产业培育工程,加快衣食住行等实物消费提升品质,促进文旅休闲、健康养老、家政托幼、教育培训等服务消费提质扩容。2、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着力优化投资结构,把扩大投资和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形成投资规模支撑现代化建设的正向效应,构建与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投资效益增长模式。树牢政府投资公共价值导向,带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二)推进经济
13、循环畅通1、提高供需体系适配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化解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矛盾,注重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大力优化市场环境,建立高效协调运行机制,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促进供需有效对接、良性循环。2、加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着力提升物流运输效率。推动物流基础设施互联成网,提升物流枢纽服务能级,打造对接重点中心城市、融入区域经济循环的物流通道。加快南京、苏锡常、徐州都市圈物流一体化发展,畅通沿海高效物流通道,强化与重大物流枢纽节点直达衔接。3、促进资源要素高效流动建立完善统一大市场,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按照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大力破除行政
14、干预和行政壁垒,维护市场竞争公平,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三)合力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共进1、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战略支点提高区域经济循环效率。发挥国家重大战略叠加优势,坚持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促进市场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实现上下游、产供销有效衔接。2、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枢纽坚持开放合作的双循环,同世界主要经济体深化互利合作,扬我所长、趋利避害,巩固先发优势。完善贸易促进计划,优化国内国际市场布局、商品结构、贸易方式,加快内贸外贸一体化发展,促进内外贸法律法规、监管体制、经营资质、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等相衔接,实现内外循环有效链接,建设贸易强省。3、打
15、造畅通经济循环强大支撑体系积极构建经济循环畅通推进体系,主动发起循环、积极融入循环、提升引领循环,构筑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优势。三、 中国医药行业发展利弊因素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当前,中国的医药行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我国医药行业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整体将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近年来,我国医药市场保持着超过全球医药市场的增速增长。2014年,我国医药市场规模达到1.1万亿元,并在接下来4年以8.1%的年化增长率增长至2018年的1.5万亿元。据预测,我国医药市场将会继续保持此等增长速度,于2020年达到1.79万亿元。
16、(一)医药行业发展有利因素1、我国居民对医药的市场需求保持增长态势目前,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可支配收入日益提高,大众追求健康的意识持续提升,居民的医药消费能力和意愿不断增强。同时,伴随着慢性疾病等发病率提高,人均寿命不断增加,以及我国人口快速老龄化,我国居民对医药的刚性需求持续增长,成为我国医药行业长远发展的最重要推动力。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医疗卫生支出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国家产业政策大力支持医药行业发展医药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等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医药产业发展。2016年10
17、月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我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到2020年达到8万亿元、到2030年达到16万亿元。国家的政策支持将为我国医药行业发展带来机遇,并为药品生产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产业环境。3、政府不断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加大公共投入我国政府持续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大医疗卫生投入。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将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同时,近些年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投入不断增长,政府卫生支出由2015年12533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17428.5亿元,政府卫生支出占全国卫生总费用比重提升到26.7%,使得居民个人基本医疗卫生费用负担得
18、到有效减轻,有力地促进居民医疗卫生消费,带动医药市场规模大幅增长。4、行业整顿规范及药品注册审批制度改革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我国行业监管部门对医药行业进行一系列整顿,涉及药品质量监管、安全整顿、环保督查、医药反腐等各个领域。整顿规范使得缺乏核心竞争力、扰乱市场秩序的企业生存难度加大,为规范经营企业拓展生存空间,提高人民对我国药品质量的信心,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引导我国医药企业注重研发、提升药品质量,促进优质药生产企业和医药研发企业做大做强,从而有利于行业健康稳健发展,提升我国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二)医药行业发展不利因素1、我国医药研发投入较低、创新能力较弱医药行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长周
19、期、高收益”的特点。研发投入少、创新能力弱,一直是困扰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导致我国医药产业长期大而不强,难以满足我国居民对高品质药物的需求。据统计,国际大型制药企业研发费用一般占销售收入15%-20%,而我国制药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平均约为2%-3%,处于较低水平。2、行业集中度较低,同质化竞争严重我国医药产业仍然存在集中度低、企业多而散的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0年4月,我国医药制造企业达到7342家,企业数量较多但形成规模、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大型制药企业较少。多数企业以生产较为成熟、技术要求相对较低的仿制药为主,研发能力较弱,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导致市场竞争严重。随
20、着我国人民用药水平的提高和医药注册评审制度改革,国外大型医药企业逐步加大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和投入力度,其产品投放的时间可能逐渐缩短,使得国内医药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3、带量采购等政策实施使得药品价格呈下降趋势2019年1月,国务院发布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我国以4个直辖市和7个重点城市为试点,从通过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对应的通用名药品中遴选试点品种,开展国家带量采购试点工作,核心是以量换价、以款换价、降低药价和医保控费,后续经过多次扩面,带量采购政策已逐步推广至全国,涉及药品种类也进一步增加。从历次中标结果看,入围和中选的药品价格均出现大幅下降。随着带量采购药品范围逐渐扩大
21、,我国药品市场整体价格水平将明显下降,因中标企业将取得较大市场份额,对未中标医药企业盈利能力将产生不利影响。4、一致性评价政策的实施使得仿制药企业研发及经营成本上升2020年5月14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开展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的公告,要求已上市的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药,未按照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原则审批的品种均需开展一致性评价。国家政策的推出,有利于提升我国仿制药品质量,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用药需求,同时,因行业企业开需一致性评价需进行大量的研发投入,该政策的实施相应将提升仿制药企业的研发及经营成本。四、 医药工业发展趋势分析随着卫生支出增长过快进入控费阶段,同
22、时大药企的重磅品种形成稳定销售现金流可对研发投入提供更坚定的支撑,研发周期后的更多创新品种陆续投入市场。日本创新药市场的发展路径也有类似之处。八十年代由于受降价潮影响,一批药企将研发重点转至Me-too为主的仿创,九十年代陆续有产品上市。2000年后创新成果逐渐落地,进入发展期。目前我国药企也到了加速创新转型的时点。经历了前期医保扩容的粗放式增长后,现在医保红利效应已逐渐消失,具有优秀研发能力的药企会因控费、降价以及愈演愈烈的竞争压力逐步踏入仿创或创新的领域,从而进入创新药快速发展时代。(一)海外优秀生物医药人才加速回流国家为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而颁布了一系列鼓励计划,包括中央的千人
23、计划、万人计划、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中科院百人计划以及各地市的引流计划等,其中千人计划有近三分之一为生物医药领域的优秀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目前千人计划已分13批引进6000余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对我国的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都带来了积极影响。同时我国留学归国人数也在不断增加,青年千人计划和教育部的春晖计划、人社部的赤子计划等也提高了海外留学人员回流比例,为创新产业的发展提供新鲜血液。全球年度医药研发支出接近1500亿美元,增速随体量增大逐渐放缓,近两年平均增速在2%左右。而我国的医药工业处于投入期,研发支出增长远远快于平均水平,2015年同比增长13.1%。(二)未来2-3年具有巨大
24、增长潜力的方向原研药具有研发周期长、投入巨大、成功率低、风险大的特性,因此长期以来具有规模优势和资本优势的龙头药企才能一掷千金来支撑庞大的研发体系费用。从药物筛选的小分子到先导化合物再到临床前研究阶段,成功率不足三分之一,而再从临床阶段到上市,成功率仅约十分之一。从前期分子筛选开始,平均几千个分子中才能有一个获得成功。而一个药品成功研发的成本投入一般至少要十几亿美元,这决定了药企如想获得持续增长,必须具备合理梯度、产品丰富的研发管线。(三)生物药领域的创新药企生物药已逐渐成为全球各大药企重点布局的未来方向。在1996年到2015年的20年时间里,一共有700多种包括小分子和大分子实体在内的新活
25、性物质(NewActiveSubstance,NAS)被发现,其中667种作为创新生物药在美国获批上市。2016年全球销售TOP10的药物分子中,其中有8款是生物药,以单克隆抗体和抗肿瘤药物居多。这足以证明生物药未来将成为药品市场的主力先锋。国内多家药企已在生物药领域的单抗、疫苗及细胞治疗等领域进行布局,并已卓有成效。如康弘药业自主研发的生物I类新药康柏西普是全球第三个眼科单抗药物,也是我国首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新药,同时搭建了VEGF靶点单抗平台,拥有未来高成长性。在疫苗和CAR-T领域也有多家企业的重磅产品即将落地,在研产品进入集中收获期利于行业趁势发展。(四)创新药带来的医药外包
26、市场行业机会CRO和CMO是医药外包市场的重要组成,业务贯穿新药研发的实验室阶段以及临床和商业化阶段,从前期小批量新药化合物的合成到后期制药工艺的开发和药物的制备,可以帮助药企解决实验室研究成果无法放大的技术难题,并不断优化制药工艺、持续降低生产成本。近7年世界医药CMO行业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以年均复合增长率11.95%的速度快速发展,2017年达到628亿美元。中国医药CMO市场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且在全球CMO行业中的占比在逐年上升,但这个比例仍处于较低水平,未来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未来医药行业内精细化分工和外包非核心技术业务将成为趋势,大型药企通过外包来将资源和力量集中在自己的重点研发
27、技术,同时降低资产和风险,同时借助CMO的工艺研发优势降低成本、提高产率。同时由于新药研发的投资回报率逐年降低,未来大公司作为平台,收购已进入临床试验后期或获批上市的产品来控制风险的同时获得持续性发展也将成为趋势。小型研发企业由化合物研究开始,进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与大药企或CMO生产企业合作的情况也将越来越多。(五)优质仿制药行业供给-需求-支付变化情况分析我国医药制造业一直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收入规模从1999年的1324亿元,快速增长到2016年的28062亿元,年复合增速18%,远超全球医药行业平均增速。2014年中国药品市场规模达1073亿美元,全球(9761亿美元)占比11%,位列第三,
28、仅次于美国(39%)和日本(8%)。以中国、印度、巴西等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正在崛起,预计2019年中国药品市场规模全球占比提升至14%,超过欧洲五国总和(12%),仅次于美国(38%)。仿制药仍是国内医药消费市场的主体,中国已有的药品批准文号总数高达18.9万个,95%以上为仿制药。国内仿制药市场规模达5000亿,但是行业集中度极低,中国CR8占比仅18.82%,对比印度CR8占比52.31%、美国CR8占比52.96%;低水平仿制和恶性低价竞争现象严重,例如在3244个化学药物品种中,262个品种占据了注册文号总量的70%;而且由于过去我国批准上市的药品没有与原研药一致性评价的强制要求,导致有
29、些药品在疗效上与原研药存在很大差距,行业盈利能力差,平均5-10%毛利率,远低于国际50%左右平均水平。(六)用药结构和需求走势在改革开放前,肺结核、肝炎等传染病严重危害人民健康,抗生素、磺胺、解热药、维生素、抗结核药等是主要的明星品种。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药品的需求发生改变,心脑血管、抗抑郁类、抗病毒类药品等快速增长。近10年来,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及伴随生活方式的改变,肿瘤、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神经系统用药、慢性肾病等慢性发病率明显提高,2003-2013年,我国居民不同年龄段的慢性病患病率相对稳定,但由于人口的老龄化,总人群的慢病患病率增加了1倍。未来3
30、0年,中国人口步入加速老龄化的阶段。到2050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数量将超过4亿,占总人口比例近40%。那么,中国的疾病谱变迁的路径非常清晰,感染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有望缓步下降,而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肾病、老年神经系统疾病、精神障碍等慢性疾病的患病率将持续爆发,病人基数在一个很长的周期里都将呈现稳步增加的趋势。慢性病要求患者长期用药甚至终身服药,对药品的安全性和疗效有很高的要求。随着医疗卫生人均支付能力的提升,优质药品的需求不断提升,药品需求的改变传递到医药供给端,低质量品种生存空间被压缩,直至退出市场,高质量仿制药重新瓜分市场份额的机会。而且中国的用药结构与全球对比,存在显著的
31、差异,抗感染药物、消化系统用药及免疫调节剂等占比过高,长期看这类药物的相对比重将持续下降,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疼痛、呼吸系统、精神健康、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用药领域在中国仍有显著的成长空间,与中国疾病谱及变化趋势相吻合。五、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一)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项目的投资,引入资金的到位将改善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补充流动资金将提高公司应对短期流动性压力的能力,降低公司财务费用水平,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促进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将为公司未来成为国际领先的产业服务商发展战略提供坚实支持,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六、 保障措施(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发挥现有资金作用,拓宽资金渠道,加
32、大对产业创新能力和应急能力建设、优质药品和高端医疗器械及关键零部件研制的支持力度。优化科技研发布局,鼓励面向医药产业开展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激励医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各地对企业创新药和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和产业化给予政策扶持,加大对新取得创新药物、改良型新药、首仿药、创新医疗器械、新型疫苗、生物类似药、现代中药等注册批件并生产的投资项目支持力度。加强对罕见病用药、儿童药的政策支持力度。(二)加快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加强对医药创新产品的政策支持,支持将创新药优先纳入国家医保目 录。鼓励创新药品优先在我省申请挂
33、网,简化挂网流程、缩短挂网周期,开辟创新药品挂网上市的快车道。坚持需求引领,鼓励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医药产品研制。积极探索大型医疗设备营销新模式,支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与第三方租赁服务公司合作,发挥首台(套)认定和首台(套)保险补偿政策引导作用,加快高端医疗装备推广应用。(三)拓宽产业融资渠道。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医药企业通过IPO、发行债券等方式开展融资,鼓励已经上市的医药企业通过增发等方式扩大再融资。探索创新保险产品保障,鼓励各地保险机构提供生物医药人体临床试验责任保险、生物医药产品责任保险等定制化综合保险产品。发挥各级政府产业投资基金的带动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医药产业的投入,拓
34、宽资金渠道,提升融资能力。鼓励各地金融机构加大对医药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积极推动开展融资租赁、担保质押、知识产权质押等创新型金融支持方式。(四)加强人才梯队建设。针对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面向全球招引一批前沿领域的高端人才,支持相关专业学科发展。围绕医药前沿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医工交叉融合热点方向,培养产业发展急需人才,解决产业发展瓶颈。发挥省内医药科教优势,推动医药企业与省内高等院校深度合作,开展产教融合试点示范,积极探索“医工交叉”特色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高级技能人才和复合型技能人才。加强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支持地方与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徐州医科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
35、、苏州大学等优势专业院校建立定向培养机制,共建人才实训基地。(五)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深化药品器械审评审批领域“放管服”改革,优化药学研制、生产及药品临床试验核查程序,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抗肿瘤药、高端医疗器械、基因治疗药物等重点领域知识产权预警研究,发布研究成果,指导企业和科研机构合理规避知识产权风险,支持企业积极应对涉外知识产权争端。推动建设知识产权综合法律服务平台,为医药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检索分析、维权援助、仲裁调解、证据公证等综合性法律服务。(六)加强规划组织实施。强化规划实施协同配合,各级工业和信息化、科技、发展改革、卫生健康、药品监管、医疗保障、教育、生态
36、环境等部门要加强协同配合、政策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全力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社会组织要发挥熟悉行业、贴近企业的优势,在政策制定、形势研判、行业自律等方面当好政府部门参谋助手,在政企沟通方面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有关地方要结合本地实际研究提出具体举措,真抓实干,把相关要求落到实处。七、 优势产业链培育工程。深入落实省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围绕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优势产业链,实施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建设自主可控的医药产业体系。(一)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围绕“卡脖子”短板技术和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关键材料等薄弱环节,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37、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全产业链升级。综合运用联合招标、“揭榜挂帅”等方式,进一步提高产业科技创新的组织水平。引导企业、金融机构在医药基础研究领域加大投入,力争取得原创成果突破。(二)推进产业链配套发展鼓励化学药龙头企业以上下游一体化为方向,推进原料药到制剂一体化发展。推动医工协同发展,推进医疗器械装备与材料、机械、电子等企业深度合作,通过联合创新、转化应用等模式,促进先进基础材料、前沿新材料、核心关键零部件与软件等攻关突破。鼓励有实力的医药企业加大与制药装备企业的研发合作,重点攻关制剂制造、药品包装、药物检测等制药专用装备。推动中药生产企业与中药材基地联合,引导中药材规范化
38、种植养殖,保障中药材产品质量。推动企业积极拓展医院、基层与社区医疗机构、院外零售市场等渠道,加强与药品器械互联网销售平台战略合作,加快冷链物流仓储布局,加快发展“互联网+医药流通”。(三)建设高水平创新载体紧扣产业发展实际,突出临床需求引领,加快已建平台的资源整合、共享使用和水平提升。建设一批先进技术研究院,培育一批区域性创新平台和开放实验室,争取更多国家级创新平台载体在我省布局,构建和完善融入全球医药研发的创新体系。支持企业牵头整合创新资源,高起点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市场导向、主体多元、机制灵活的创新联合体。加强产学研医合作,联合共建研究中心、实验室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协同创新平台,打通科学
39、实验、技术研发、安全评价、临床试验、企业孵化、产业培育等各个环节,发展一批具有国际资质及水平的研发、检测、认证平台。支持地方政府联合高校,在重点产业集聚区布局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成果孵化机构、产业化中心等载体,加速创新成果产业化应用。(四)提升应急医疗物资保障能力完善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研判、评估、决策、防控协同机制,加强传染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科技攻关体系建设,推动公共卫生应急科技协同创新。培育应急医疗物资产业链,围绕重点应急医疗物资关键原材料、关键零部件、关键装备,加快推进产业强链延链补链。强化应急医疗物资供应链,进一步优化产能协同保障和区域布局,增强医疗物资和装备的应急保障能力。第二章 项目绪论一
40、、 项目名称及投资人(一)项目名称年产xxx套中医特色装备项目(二)项目投资人xxx(集团)有限公司(三)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园区。二、 编制原则本项目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遵循创新、先进、可靠、实用、效益的指导方针。保证本项目技术先进、质量优良、保证进度、节省投资、提高效益,充分利用成熟、先进经验,实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1、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做好节能减排,在采用先进适用技术的同时,做好投资费用的控制。2、根据市场和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产品方案及工艺路线,设计上充分体现设备的技术先
41、进,操作安全稳妥,投资经济适度的原则。3、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和企业节能设计规范,努力做到合理利用能源和节约能源。采用先进工艺和高效设备,加强计量管理,提高装置自动化控制水平。4、根据拟建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象、交通运输等条件及安全,保护环境、节约用地原则进行布置;同时遵循国家安全、消防等有关规范。5、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及消防等方面,本着“三同时”原则,设计上充分考虑装置在上述各方面投资,使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及消防贯穿工程的全过程。做到以新代劳,统一治理,安全生产,文明管理。三、 编制依据1、本期工程的项目建议书。2、相关部门对本期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3、项目建设地相关产业发展
42、规划。4、项目承办单位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5、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四、 编制范围及内容按照项目建设公司的发展规划,依据有关规定,就本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市场供需状况与销售方案、建设方案、环境影响、项目组织与管理、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财务分析、社会效益等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研究结论。五、 项目建设背景早期我国因为人力、原材料、场地等方面具有成本优势,而技术创新实力不足,因此国内的制药工业存量市场以仿制药为主。但现在国内仿制药绝大部分品种存在大量重复批文,低质低价竞争,环境恶劣。同时叠加药品招标降价和医保支付调整等多重压力,重心向创新药的转移才能支撑药企的长
43、足发展,维持甚至超过原有的增长。六、 聚力打造制造强省,积极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坚持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以培育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为主抓手,加快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不断提升江苏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中的位势和能级。(一)全面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1、率先建成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充分发挥江苏制造业体系健全和规模技术优势,坚持空间集聚、创新引领、智能升级、网络协同、开放集成的方向,着力在技术、设计、品牌、供应链等领域锻长板补短板,加快建设省级和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打造物联网、高端装备、节能
44、环保、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等万亿级产业集群。推进产业链主导企业培育、协同创新提升、基础能力升级、开放合作促进四大行动,加快产业链供应链高效协同、大中小企业紧密合作、产业资源整合优化,突出产业优化布局、强化产业风险预警,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迈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发挥要素资源、产业生态等优势,吸引国内高端产业、核心配套环节和先进要素在江苏集聚发展,进一步提升资源配置能力,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实施集群发展促进机构培育计划,构建开放高效的集群创新服务体系,鼓励组建产业集群发展联盟。2、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围绕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
45、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和工业基础软件等“五基”,加大基础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投入力度,强化技术攻关、重点突破、应用牵引、整机带动,完善产业基础协同创新机制,构建高标准的产业基础体系。大力突破一批市场需求大、质量性能差距较大、对外依存度高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关键基础材料,引导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和整机产品联动研发,深入实施高端装备赶超工程,开展短板装备攻关行动计划,推进产品设计、专用材料和先进工艺开发、示范推广等“一条龙”应用,提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仪器设备和成套装备生产能力。提升基础工艺水平,加快发展增材制造等先进制造工艺和节能节水等绿色生产工艺。3、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
46、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实施“531”产业链递进培育工程,着力培育50条重点产业链,做强30条优势产业链,推动10条卓越产业链快速提升。开展“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创建一批具有标杆示范意义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攻克一批制约产业链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核心技术,推动一批卓越产业链竞争实力和创新能力达到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水平。4、实施“壮企强企”工程大力培育“链主”领军企业。实施引航企业培育计划,围绕重点产业链,集中力量打造一批根植江苏、具有品牌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引航企业。聚焦产业链终端产品特别是整机装备,发挥企业规模和市场运营优势,强化研发、设计、标准等领先能力,积极将全球知名供应商纳入产品供应
47、链,重点支持通过并购、引进、参股等方式集聚高端要素,提升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力争涌现出一批技术引领型、市场主导型的“链主”企业,打造具有生态主导力和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二)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和水平1、强化现代产业体系金融支撑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制造业力度,引导金融资源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制造业融资特别是中长期融资产品和服务模式,开展投贷联动,提高制造业贷款比重,降低制造业融资成本。2、推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建立适应科技创新全生命周期需要的金融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创业投资,推动更多的原创科技成果实现商业化产业化。支持硬核科技企业和高成长性创新创业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市、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等,加快培育新动能。3、健全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金融产品,切实改进支农支小金融服务。七、 结论分析(一)项目选址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园区,占地面积约81.00亩。(二)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项目正常运营后,可形成年产xx套中医特色装备的生产能力。(三)项目实施进度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四)投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