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一物理教材介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一物理教材介绍.docx(4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物理 1、物理 2 教材介绍人民训练出版社物理室走进物理课堂之前这是赵凯华先生为这套教材所写的前言;文章目的不是让同学学习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而是要使同学接触一件科学探究的事例,对 于高中物理课要学什么、怎样学,有个特别初步的感性熟识;建议组织同学进行与文章内容相像的课外争论活动,使同学亲身 体验探究的乐趣; 对于探究的结果不做要求; 这项活动可以支配在物 理课程开头之前,也可以支配在开学后的最初几周内;物理学与人类文明这是全书的绪言, 形式与现行教材相仿; 思想高度有所提高, 增 加了“ 物理学与思维观念” 和“ 物理学的
2、将来”;教学方式可以多样化,但不宜全部采纳老师讲、同学听的方式;例如可以把同学分为几个小组,阅读教材、 查阅课外书和网站, 然后由各组的代表分别向全班同学报告; 组织同学观看相应的录像片也是 不错的教学方式;与现行教材绪言配套的录像仍可使用;绪言所用课时可长可短;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建国以来的几套教材有的把运动学放在开头,有的把力放在开头,国外的教材也有两种不同的处理;运动学与力两者都有自已的用处,又都是学习动力学的预备, 两种处理各有优缺点; 本教材考虑到高中对力的要求比中学深化而抽象,故而放到稍后一点学习为好;另一方面,对矢量的学习应当逐步深化,面的熟识,所以力的学习放到了后面;到力的概念之
3、后才能有比较全先学力仍是先学运动学, 这不是本质性的问题, 不必进行过多讨 论;运动学的内容比较多,所以分成了两章;第一章介绍基本概念,学习试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和试验数据的处理方法,不涉及物理规律;其次章就特地用来争论匀变速直线运动;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2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第 1 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这套教材一开头就从参考系中明确地抽象出了坐标的概念,指导思想是强调一般性的科学方法,即为这样的思路做预备: 解决问题时第一把实际问题抽象成物理模型,然后用数学方法描述这个模型,并寻求解决的方法;为了强调坐
4、标的概念, 本书采纳数学和物理学中通用的符号,即 在直线运动中用 x 表示质点的位置,即坐标,用 x = x2x1 表示质 点的位移;在表示物理量的变化量时,“ ” 是很多高中物理老师实 际上都在使用的符号, 同学不会感到困难; 相反,由于有了明确表示 物理量的变化量的符号, 同学更易区分某物理量与这个物理量的变化 量;明确地把某个物理量与这个物理量的变化区分开,这是本书的特 点;物理学中常常要区分这两种物理量,有意识地强调它们的区分,对于以后的学习会有好处; 下一节中,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也是这 样;“ 科学闲逛” 栏目中的“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是扩展性内容,可 以由同学自己阅读, 假如同
5、学对此有爱好, 通过自己查找资料写出一 篇科技报告放到墙报上或在班会上做个科技报告,都是很有意义的;这样的活动不必要求全部同学都做,加一两个;但在一学期中, 每个同学都应参本书“ 科学闲逛” 、“ 科学脚印” 等栏目与过去的“ 阅读材料” 不 同点之一是,其后往往附有进一步争论的问题;例如,本节结合图 1.1-6 提问,这个定位器处于哪个城市的哪个部位,等等;这样做的 目的也是使同学养成勤于观看、勤于摸索的习惯, 提高同学自主获得 学问的才能;这类问题不必作为针对全部同学的强制性要求;第 2 节:时间和位移同学从这节开头接触矢量的概念; 对矢量的熟识不要力图一次到位;本节只要知道像位移这样的物
6、理量叫做矢量,它不但有大小, 而且有方向,就可以了;15 页黑体字“ 矢量” 之前的文字并不是矢量 的定义,由于不是只要一个物理量有方向它就是矢量,矢量仍要满意 肯定的运算法就;关于矢量的运算法就, 不要在本节讲给同学, 对矢量的完全熟识 要在学习力的概念之后( 69 页);15 页“ 摸索与争论” 的目的只是引发同学摸索;本书特别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 摸索与争论” 栏目的设立就是措施之一; 假如同学没有经过深化的摸索就听到老师所讲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2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的“ 矢量相加法就” ,或许
7、他也能把握这个学问,但他少了一次发觉问题并力求解决问题的努力, 他在这方面的才能没有提高, 发觉问题并力求自己解决问题的意识也就没有增强;所以,不重视“ 摸索与讨论” 就难以充分落实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 问题与练习”第 4 题的目的是强化坐标概念, 区分几个相关但不同的物理量;要留意发挥它在这方面的作用;第 3 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这节的第一个小节连续强调某个物理量与它的变化量的关系;绝大多数没有学过高中物理的人也都有速度的概念;或许他们关 于速度的概念比较肤浅,也不精确,但一般不会是错误的;因此,本 书没有在一般性的速度概念和平均速度的概念上面下功夫,而是比较 简洁地
8、深化到瞬时速度的概念; 本书定义瞬时速度时用到了极限的思 想,但没有提出“ 极限” 这个术语;编者曾经试验过一些中学同学(学习成果有好有差, 性别有男有女)用本书的方法介绍瞬时速度的概念,没有任何问题; 只要不要求 极限的数学定义、 不要求极限的运算, 中同学完全可以接受极限的思 想,包括后面涉及的定积分的思想(41 页);为什么肯定要用极限的思想定义瞬时速度?这样做并非出于对 严密性的偏爱; 把一个变化的事物分解成很多小部分,每个小部分都 可以看成是不变的, 可以用比较简洁的方法去处理,再把各小部分的 结果的合起来, 就得到整个问题的解, 这是近代数学物理中常用的方 法;在现代信息技术中,
9、把模拟信号变成数字信号时, 要分割、取样、量化,实际上就是取极限的过程; 所以,极限的思想已经不只是个知 识,它更是一种方法、 一种观念, 对于以后的学习甚至科学思想方法 的形成都是很重要的;纯粹学问性的东西可以放到一生中的任何时候去学,但观念性 的、方法性的东西的确立, 往往在一生中有个正确时机;这是编者在 本书中特别看重极限等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缘由;本书“ 说一说” 和“ 做一做” 两个栏目都是扩展性学习内容,前 者偏重于动手操作,后者偏重于摸索;这些内容不要求全部同学都学,类似于过去的“ 打星号” 内容;但是,过去的“ 打星号” 内容多是知 识性的扩展,而“ 说一说” 和“ 做一做”
10、更多的目的在于激发同学的 爱好、激发同学的摸索,或进展同学的动手操作才能;STS 栏目是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强调的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 系;本节“ 速度与现代社会” 讲的是,由于交通工具速度的提高,城名师归纳总结 市规模扩大了,战争观念转变了,不同文化的交融加快了 STS第 3 页,共 25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的意义在于揭示科技与社会的互动关系,而非单纯的科学学问在技术上的应用;假如只讲科学的进展使得汽车、飞机、轮船等技术进展了,人们可以“ 日行千里”,却不涉及城市建设、战争观念、文化沟通等社会层面的内容,那就不是
11、原来意义的 STS;这点应当引起留意;与全书的风格一样, STS 栏目也有很多开放性的题目让同学去思考、去争论;本节 STS 借协和客机停飞一事,引导同学争论“ 交通工具的速度是不是越快越好”这样的问题; 教学中只要同学参与就可以了,不要妄想得出什么结论性的看法;“ 问题与练习” 中的第3 题要运算速度,这本是特别简洁的事,但要获得运算所需的数据, 同学应能读懂列车时刻表, 这可能成犯难 点;从整体上看, 高中物理的习题难度不宜太低,但难度的取向应当与过去有所不同;怎样把实际问题中抽象为物理问题并用数学方法表 示它从而解决它,这是本书所做的努力之一,后面仍有实例;第 4 节: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2、这是高中物理中的第一个同学试验;这节课有三个目的:1.学会 使用打点计时器; 2.用打点计时器测瞬时速度;3.用图象表示速度随 时间变化的情形;由于把两种计时器的计时原理相像, 所以本书把它们统称打点计 时器;试验时依学校条件两种都可使用;由纸带上某两点间的位移x和相应的 t就能算出它们之间的平均速度;与过去的教学不同的是,本书由此又向前走了一步,说明,在 x(或 t)很小时,这样算出的平均速度可以看做瞬时速度;对 于这点,老师们可能仍不习惯; 这是由于我们过去的物理教学过于理想化、肯定化,或说与实际问题的距离比较大;实际的测量技术测得的瞬时速度都是在某小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而不是肯定意义上的
13、瞬 时速度;例如汽车上的速度计, 无论是用离心测速的方法仍是用发电 机测速的方法, 转动部分都有肯定的惯性, 对速度变化的反应都需要 一段时间, 因此,它们实际测得的速度都不是数学意义上的“ 极限” ;本节要求用很小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作为瞬时速度,除了有意加强 对于瞬时速度的懂得外,也是要拉近物理课与实际、与技术的距离;用图象表示物理量的变化, 在生活中是特别常见的方法, 本书在 这方面加强了很多;这节试验之后用图象表示速度时,思路与过去有些不同;过去在描点之后往往说, “ 用一条直线(或 曲线)连接这些 点 ” 为什么要用直线 (或 曲线) 而不用别的曲线?由于在过名师归纳总结 - - -
14、 - - - -第 4 页,共 2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去的试验中我们都已经知道, 坐标系中的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就是直线关系(例如匀变速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的做法;这是验证性试验这节中,测的是手拉纸带的速度, 事先并不知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也就是说不知道图象是一条什么曲线;这种情形下我们只能依据测量后所描点子的分布和走向,尝试用某条曲线来 “ 拟合” 这些 测量点;这是探究性试验中常用的方法;这两种情形下的作图, 操作步骤相像, 但思路不一样, 规律线索 不一样,教学中要留意表达清晰;在 24 页的“ 说一说” 中即要求同学会用图象
15、表示速度与时间的 关系,又要求同学知道优秀运动员与没有受过训练的同学两人在跑百 解决实际 米时速度变化的不同点; 这个栏目的目的是让同学体会到,问题要有比较宽的学问面做基础,只有课本上的学问是不行的;25 页“ 做一做” 栏目的目的是把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由于这项工作在我国刚刚开头, 各地条件不同,所用器材的差别很大,所以这里只给出了原就性的指导,件开展这方面的教学;给出了思路; 老师应当依据具体条本书中,“ 图像” 和“ 图象” 的意义是不一样的;电视荧光屏上 的像、透镜成的像,它们都是实际景物的映像,用“ 图像” 一词;而 v-t 曲线,它与质点的径迹、物体的外形等物质世界中的对象
16、没有任 何关系,是完全抽象的数学对象,这时用“ 图象” 一词;中学教材中 没有细分,通用“ 图像”,也是可以的;第 5 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加速度的引入的思路是老师们比较熟识的,但是要留意落实本节开头时的“ 摸索与争论”,让同学充分发表看法,这样同学们才会感到有必要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的变化有关;它不是表示速度的大小, 而是与速度常有人说“ 不要把物理教学数学化”,似乎数学在物理教学中会起到消极作用; 实际情形恰恰相反, 物理学的进展离不开数学,学好高中物理也离不开数学; 本书力图加强数学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图象的充分利用就是一个重要方面;30 页下部的课文是要从速度时间图象中看出物体
17、的加速度;本书没有涉及“ 斜率” 这个术语,但是要求同学知道,曲线的倾斜程度反映加速度的大小; 同学要能从图象上量出 据定义运算加速度;v 和 t 的值,然后根31 页“ 科学闲逛” 的目的是把物理课中学到的速度、加速度的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2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概念拓展到物理课之外; 自然现象甚至社会现象中的很多道理都是相 通的,同学要形成一种习惯, 把学校中某课程中学到的道理迁移到其 他领域;学过科学课程之后, 同学看待世界的视角应当与前不同,这 就是我们所说的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的价值观;31
18、页“ 变化 率” 的支配也是出由三维课程目标的考虑;“ 问题与练习”第 4 题除了练习运算加速度外, 仍有助于加深理 解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关系; 分别算出两个遮光板经过光电门时的 平均速度,这就是过程始末的瞬时速度; 有人仍要推算两个遮光板的前沿经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其实没有这种必要; 究其思想深处, 仍是“ 追求无限精确” 的思想在作怪;这种思想脱离实际,应当转变;其次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争论 本书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处理与过去的做法不同;过去是直接把加速度的定义式变形,得到v = v0at;现在的思路就是这样:上章已有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已经会测速度并能从本章争论某种实际的运动 小车在重物
19、牵引下的运动发觉存在着这样一种运动:分析直线型 v-t 图代表的运动,发觉它是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给出匀变速运动的定义分析匀变速运动的时间、速度、加速度的关系,得出 v = v0at依据这个思路, 在从 a = v 得到 v = v0at 之前建立了实际的图 t 景,而且这是在探究未知规律时的一种典型摸索方式;这样处理有利 于科学方法、科学价值观的训练;为了强调速度v 与 t 一样是个变量,按物理学中的习惯,时刻t的速度记为 v 而不写 vt;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2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第 1 节:试验:探究
20、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这节课的任务是测量小车的速度,作出小车运动的 步分析小车速度的变化规律;v-t 图象,初这节课不要求得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运动的概念;也不要求建立匀变速直线第 2 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本节在上节试验的基础上,发觉有一种运动,它的加速度不变,于是定义了匀变速运动,同时确认,匀变速运动的 斜的直线;v-t 图象是一条倾下一步,分析匀变速运动的特点:从看出,无论时间间隔 t 取得大些仍是小些(图 2.2-2),v 的值都是肯定的,所以能够从计时t开头的时刻运算 t;由此导出 v = v0at;39 页“ 说一说” 是扩展性内容;动身点是这样的考虑:只有认识到
21、什么样的运动不是匀变速运动, 才能够更好地熟识什么是匀变速运动;第 3 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本节用通俗的方式以定积分的思想得出了 x = v0t1 at 2;2开头时,从匀速运动的位移与 v-t 图象中矩形面积的对应关系猜想,对于匀变速运动, 是否也有类似的关系?必需充分熟识猜想在科学的进展和科学课程的学习中的作用;随后的摸索与争论是本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可有可无的; 讨论要充分, 对这个问题熟识清晰了, 本节的基本思想就算搞清了;讨论中要强调,老师的要求是“ 估算”;这节教学的目标不要盯在最终的公式,要关注得出公式的过程;这种方法以后仍会多次用到; 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
22、这是新课程与过去课程的重要区分;本书不要求 x-t 图象;42 页的“ 做一做” 是扩展性内容;同学们做一做有好处, 可以把数学课的学问在物理课中运用,体会物理与数学的亲密关系;v 2v0 2 = 2ax 是个很有用的公式,但它在物理学中的位置不如其他两个公式重要; 本书没有为它单立一节, 而是通过一个具体问题的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2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分析(弹头在枪筒中的运动) 得出的;教学处理时应当留意到这种细微的差别;43 页“ 做一做” 是请同学得出加速度之比与位移之比的关系;这个关系在后面探究物
23、体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要用 (77 页“ 制定试验方案时的两个问题”);44 页“ 做一做” 的着眼点在于科学方法的训练;这是一个探究性试验,通过作图处理数据, 用某条曲线拟合试验测得的点,从而得出规律;由于这个试验的点子较少, 结论未必牢靠,主要是体会方法;从本节的“ 问题与练习”可以看出本书所做的努力之一;这几个题都来源于实际,特殊是第3、4、5 题,是完全真实的数据;解决这类问题时留意力不要过多地放在数值的精确度上,而应更多地考虑如何把实际问题变成一个物理问题;第 4 节:自由落体运动这节的教学思路与过去相同;需要指出的是,45 页“ 说一说”和 46 页的旁批都是开放性的,应当勉励
24、同学们参与,不过分看重结果;47 页“ 做一做” 是一个实际问题;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有人拘泥于砖缝的厚度及石子在 A、B 两点的速度差异, 所以解题过程特别复杂;这也是过去的物理课程肯定程度上脱离实际的后果:遇到问题不从实际需要动身而从过分考虑理论上的严密性;实际上,曝光量相差 10%对比片不会有明显的影响,所以相机快门的速度都有比较大 的误差,“ 傻瓜” 相机更是这样;从问题的提出方式来看,明显是要 求估算;所以,简洁地用 AB 长度除以快门开启时间就是石子的速度,至于应当从 A 点仍是从 B 点运算下落高度等对结果的影响都可以忽 略不计;我们的老师和同学都应当从实际动身考虑问题的处理方法;
25、“ 问题与练习” 第 2 题假如不考虑空气阻力, 运算结果可达 45 m,实际上由于空气阻力,3 s内不会下落这样大的距离;这题后面一句话的目的正是提示同学留意抱负化可能带来的误差;过去的学习过于抱负化、肯定化,不太留意这些问题;第 5 节: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争论过去把这个教学内容做阅读材料处理,这次把它单列为一节; 这样做也是出于对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方面训练目标的 重视;不要以为自由落体的学问已经学过, 这节又没有新的物理学问,从而轻视这节的教学;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2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
26、迎下载物理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有两重意义:一方面,它指同学学习时通过探究把未知变为已知的过程,另一方面, 它也指类对某一自然规律 熟识的历史;本节内容属于后者; 两类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是一样的,所以学习时要引导同学熟识科学前辈的探究历史;50 页旁批中有一句话: “ 伽利略把他的结论外推至 90.是需要很 大士气的” ;这反映了本书的一个观点:单纯的规律推理和对有限事实的归纳都不会导至新的发觉;科学发觉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猜想、假设与直觉;也正是由于这个缘由, 对于新发觉的规律不能有百分之百 的把握;这是本书使用“ 士气” 一词的缘由;后面仍有类似的说法;本节教学可以采纳敏捷的方式, 例如请同学收集人
27、类对自由落体 运动熟识的历史资料, 或伽利略事迹的资料、 他对近代科学的奉献等,向全班报告;第三章:相互作用第 1 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本书把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放到正文中,这在中学物理教材中尚属首次;这些内容属于常识性明白的层次,知道大意就可以了;56 页的“ 说一说” 对同学来说是开放性的,它表达了科学探究 中的猜想因素, 即在已知事实与已有学问冲突的情形下,猜想可能存 在另一种力,并且可以估计这种的力某些特点;57 页“ 问题与练习” 第 这样的题目;3 题是跨学科的练习;本书尽可能收入第 2 节:弹力 本节的教学思路与过去大致相同;图 3.2-5 和 60 页第 4 题都是用图象争论力的
28、问题,是本书加强 图象运用的努力之一;59 页“ 摸索与争论” 和60 页第 2、3 两题争论的是各种情形下物体所受约束力的方向,解决问题时很有用;第 3 节:摩擦力摩擦力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要求与过去大致相同;名师归纳总结 有人说明轮胎上的花纹的作用时说花纹使轮胎表面粗糙,以增大第 9 页,共 25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轮胎与地面间的摩擦力; 但实际上粗糙程度对摩擦的影响是微观范畴的一种说明(比分子、原子的尺度仍是大得多)明是正确的说明;图 3.3-5 下面的说流体的阻力与摩擦的机理完全不同,但它们对运动物体的影响是 相
29、像的,所以放到这里介绍;图 3.3-10 轮船水下部分的外形平常不 易看到,要让同学留意观看;第 4 节:力的合成引入合力时, 我们常说“ 这个力产生的成效跟原先几个力的共同 成效相同” ,这只对质点运动来说是正确的,对于其他物体,例如一 张橡胶膜, 就不肯定正确; 老师心里要明确这点, 但在这节的学习中 不必讲给同学;66 页的试验看起来与原先教材中的试验一样,但书的写法和学 生的做法都有很大差别; 原先的写法把试验的结果告知了同学,实际 上是一个验证性试验, 本书没有写出试验的结果, 所以是个探究性的 试验;为了降低探究的难度,书中写出了探究时要留意的 4 个问题,以及“ 建议用虚线的箭头
30、端分别与两个合力的箭头端连接” 等话语;教学时要结合同学情形把握分寸;这个试验每个同学都要做;期望同学通过 65 页的“ 摸索与争论” 领会到,求两个力的合力 时不能简洁地把它们的大小相加; 这既是为随后的平行四边形定就做铺垫,更是为懂得矢量的概念做心理预备,它与15 页争论位移相加时的“ 摸索与争论” 相呼应,肯定要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第 5 节:力的分解学到这里,同学已经熟识到,位移、力这样的物理量,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 它们相加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就;只有到这时, 学习矢量的时机才算成熟了; 到这里仍不算完; 在物理 2 模块中,学习运 动的合成与分解时同学又会看到,速度这个物理量也具有
31、这样的特 征,它也是一个矢量;通过矢量教学的例子可以看出,学习重要的概念和规律时,“ 一 次到位” 的想法是不行取的;在此之前争论的都是一维的运动,速度的变化无非是数值的加 减;69 页的“ 说一说” 提出了新的问题: “ 速度的方向转变了,速度 的变化 v 应当怎样表示?” 这个扩展性问题既是深化争论矢量的性名师归纳总结 质,也是为物理2 中向心加速度的学习做铺垫;第 10 页,共 25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第 1 节:牛顿第肯定律一些人不重视牛顿第肯定律的教学,有两个缘由, 一是认为中学已经学过
32、,二是认为牛顿第肯定律实际上只是其次定律的一个特例;针对这种情形,本书用了较多的笔墨;第一,学习牛顿第肯定律不只要明白定律本身说的是什么,仍要 明白人类进行探究的历史, 本书对此做了比较具体的介绍;这种处理源于本书对过程与方法的重视;其次,指出牛顿第肯定律在实际上定义了一个参考系, 在这样的参考系中, 不受力的物体将 这是牛顿 时空观的基础;为了强调其次点,本书仍引入了惯性参考系的概念;惯性系与非惯性系的差别,不要由老师直接表达,应当让同学通过 74 页的“ 摸索与争论” 自行得出;对于惯性系和非惯性系, 要求很低,只要把这个摸索与争论搞清 楚就可以了;第 2 节: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这
33、是一节同学试验课, 它的写法与过去试验课的写法有很大的不 同;书中没有给出确定的试验方案,要同学自己设计, 但是给出了实验的基本思路; 作为提示, 书中仍提示留意两方面的问题:怎样测量(或比较) 物体的加速度; 怎样供应和测量物体所受的恒力;作为进 一步的提示,仍给出了一个案例, 同学可以照办, 这是最省事的方法,也是最低的要求, 但最好能够自己设计出不同的方案;对于数据处理 的方法也有提示;编者认为,给同学肯定的自由度但又不撒手不管,这是提高同学试验和探究才能的较好途径;这个试验又一次要求用图象处理数据,即用曲线拟合测量点, 找出规律;比过去麻烦的是,从最初的图象看,a 与 m 的关系不是简
34、单的线性关系,这就要尝试作出 a-1 、a-12 甚至 a-1 等的图m m m象,查找合适的拟合曲线; 假如用运算机来拟合就会便利得多,应当勉励同学试一试;值得留意的是,这节课所做的工作不能叫做“ 探究牛顿其次定律” ;牛顿定律不是通过一两次试验就能探究出来的,它是大量事实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2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的总结,包括对天体运动的总结, 而它的正确性更是由于其预言与事实的一样性才得到确认;第 4 节:力学单位制这节的教学思路与过去大致一样,学过之后,解题过程中就可以不把单位写在算式里了; 但这
35、不是本节的主要教学目的;通过这节的学习,同学应当体会到, 物理量是由数值和单位两部分组成的,二者缺一不行;运算时,数值有加减乘除,单位也要参与运算,只是在一定的单位制中我们可以事先知道单位运算的结果,所以运算过程可以省略;依据这个道理,可以用单位间的关系查出运算中的错误;85 页的“ 说一说” 就是一例;第 5 节:牛顿第三定律87 页用传感器争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能演示两个力的 动态关系,成效比过去的试验更好,应当制造条件去做;88 页“ 说一说” 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同学们可以各抒己见;这里没有采纳拔河的例子, 是由于拔河的胜败仍涉及脚与地面之间的作用力,情形比较复杂;多数越野汽车可
36、以分别由前轮或后轮驱动,甚至可以个轮同时驱 动;有的车身上写“4-drive” 、“ 4WD” 或“4 4” ,都是这个意思;第 6 节、第 7 节: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第 6 节讲的是动力学的两类问题,与过去的做法相同;第 7 节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从动力学的角度争论共点力的平 衡,其次部分是用牛顿其次定律争论超重和失重;可能有人觉得在实际装置中不简洁找到图4.7-2 所示的简洁结构,其实它也是一种抱负模型;图 4.7-1 与图 4.7-2 的关系就像实际物体与质点的关系;这里我们假设图4.7-2 中三个边都是直线,横着的是刚性轻杆, 斜着的是无质量的软线, 目的都是抓住主要冲突, 把实际物
37、体简化;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科学思想, 教学中应当向同学说明;超重和失重的深化争论应当涉及惯性力,课标对此的要求是 “ 通过试验熟识超重和失重现象”,是比较低的要求,所以有图 4.7-7 和93 页例题的分析也就能够达到要求,也可以解决“ 问题与练习” 中的相关问题了;名师归纳总结 有些人在争论单个物体的运动时也常说物体所受的“ 外力” 、“ 合第 12 页,共 25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外力” 如何,言下之义, 仍有内力; 然而,对于内力、 外力并无定义;其实,对于质点,无所谓内力、外力,这种用法并不精确;因此本书 只用
38、物体所受的“ 力” 、“ 合力” 等说法,只在争论动量的时候(选修 3-5)才区分内力与外力,那时候将对内力与外力给出定义;同学试验这是同学试验的总论; 这部分内容不仅指导整个高中阶段物理实 验的学习,而且论述了物理试验的意义; 它不宜作为一节课或几节课 让同学学习, 而应成为贯穿整个高中物理课程的内容,在学习的各个 阶段都可以反复阅读,反复体会其中的含义;1. 试验的重要性本书从两个方面论述试验的重要性;从物理学的进展来说, 没有试验就没有物理学; 书中举出了伽利 略、法拉第、赫兹、吴健雄等人胜利的工作作为例子;不但如此,学生仍可以看到目前正在进行的,仍很难说是否能够胜利的例子 (引力波的探
39、测);这是本书与过去的处理方式不同的地方;我们的科学课 程不能只让同学看到科学的结果,仍要让他们看正在进行中的科学;否就科学在同学的心中可能只是一些不变的教条;从物理课程的学习来说, 中同学做试验的目的第一不是为了“ 巩固所学的概念和规律,练习试验操作方法”学过程,体会科学方法,树立科学的价值观”,而第一是为了“ 经受科,同时也是为了使同学“ 更加喜爱科学,体验科学工作的乐趣”;我们的课程要超越单纯的功利目的,使同学在学习中享受到乐趣;2. 怎样做好物理试验在这一部分, 本书针对目前同学试验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提出,做试验不仅要动手,更要动脑;操作技能当然重要,但科学试验,无论是科学前沿的试验仍是
40、同学所做的试验,的成果;它的胜利第一仍是智力劳动编者认为, 同学中广泛存在的 “ 凑数据” ,甚至弄虚作假的现象,除了学习态度或者说做人的态度有问题外,对科学理论与实际事物的关系的熟识有偏差;程在同学中形成了肯定化和脱离实际的倾向;仍有另一层次的问题, 即 多年来,我们的科学课 例如,争论物体的加速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2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度与它所受力的大小的关系时,实际测量总会有误差, 所绘的 a-F 曲线总不会精确地过原点;于是我们就希望无限制地提高测量的精确 度,同学在力求完善地过原点而又无法做到
41、的情形下,难免想到一两 个坏想法; 假如我们熟识到, 任何测量的精度都是有限的,当我们提 高测量精度后,对于是否过原点这个问题又有更高的标准来衡量 我们的心里就会比较坦然; 当然,这样做有两个前提, 一是试验的确 是仔细做的,另一个是,我们对科学理论的产生方式有正确的熟识;从试验结果到科学理论的产生, 中间不是单纯的规律关系和简洁的归 纳关系;假如我们做了很多次试验,每次都几乎过了原点,那么,我 们为什么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没有任何误差的情形下,a-F 曲线 将是一条精确地经过原点的直线?我们有什么理由拒绝这样简明而 美好的结论呢?这里又一次涉及科学课程的三维目标;过去的课程忙于为同学填充学
42、问、训练技能,顾不上琢磨怎样让同学去发觉、去观赏、去喜爱;后者却是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和具有制造性的人所必需具有的品 质;课题争论我们建议每个同学在每册教材的学习中都进行一个课题的争论;这本书的后面以桥梁的争论为例做了介绍;课题争论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通过试验争论某个问题, 也可以通过社会调查收集资料进 行争论,仍可以自学某项与物理相关的理论学问;课题争论是同学进展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的好方式,书中的课题只是一个建议,师生可以另外挑选其他课题用来争论;课外读物本书后面附有课外读物的书目,同学可以自找来阅读; 它只是个建议,也可以阅读其他简洁找到的图书;目前各种教辅图书比较多,
43、有些写得比较好, 读后可以加深课堂 所学内容的懂得;但是编者建议同学多读那些能够开扩眼界的读物,这从所列图书的内容简介就可以看出来;第五章:机械能守恒定律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页,共 2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第 1 节:追寻守恒量在过去的教学中, 我们总是先学习能量的概念, 而后争论一两个具体问题,发觉动能与势能在某些过程中不变,由此引出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际上,在物理学的进展过程中, 能量的概念几乎是与人类对能量守恒的熟识同步进展起来的,能量的概念之所以重要, 就是由于它是个守恒量; 守恒关系是自然界中特别重要的一类关系,我们强调方法的训练、 观念的训练, 就要从中学时代开头加强同学对守恒关系的熟识;依据这样的思想, 本书把守恒思想的提出放到了具体的能量概念之前,并把它渗透在能量学习的全过程;处理时也会遵循这样的原就;第 2 节:功今后在其他守恒关系的沿着中学物理的思路, 我们仍旧强调功与能量变化的联系,因此 在第一次提到 “ 功” 这个术语时就说 “ 假如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能量发生了变化,那么这个力肯定对物体做了功”;不仅如此,图5.2-1 仍分别展现了做功与能量变化的关系的几种不怜悯形;本书多处用了卡通图来描述情形, 主要目的仍不只是引起读者的 爱好;与照片相比, 卡通图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