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外国语中学2015_2016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沪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外国语中学2015_2016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沪教版.doc(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5-20162015-2016 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外国语中学九年级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外国语中学九年级(上上)期中化期中化学试卷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01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202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 B食物腐败 C电灯通电 D瓷碗破碎2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金刚石B铜C二氧化碳 D氯化钠3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BCD4硅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工业粘合剂硅酸钠(Na2SiO3)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A+4B+3C+
2、2D+55“低碳生活”倡导我们在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材料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A教科书循环使用B多使用电子邮箱、微信、QQ 等即时通讯工具C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等出行方式D夏天为了节能,把室内空调温度调低一度6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碳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烟,放出热量B带火星的木条一定能在含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复燃C用双氧水制氧气时,二氧化锰不能改变生成氧气的质量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反应7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ABCD8茶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
3、等功效,其化学式为 C76H52O4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一个单宁酸分子是由 76 个碳原子、52 个氢原子和 46 个氧原子构成2C单宁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76:46D单宁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9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充入 a 个 CO 分子和 b 个 O2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容器内碳原子个数和氧原子个数之比是()ABCD10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丙可能是单质B甲、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C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若消耗 3g 的乙,则生成 1
4、7g 的丙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 5 5 小题,共小题,共 1818 分)分)11用化学符号表示:2 个氮原子;氧化铁中+3 价的铁元素12化学是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1)有四种气体:AO2BN2CCO2,请选择合适的序号填空:用于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是;会造成温室效应的是;用作保护气、化工原料,充入食品包装中用于防腐的是(2)人体中化学元素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人体健康 钙在人体中微量元素(填“属于”或“不属于”),青少年缺钙易引起(填字母序号)A佝偻病B坏血病C甲状腺肿大13水是生命之源,请回答下列问题:(1)井水中若含有难溶性杂质,一般通过的方法清除;日
5、常生活中要降低井水(或自来水)的硬度,同时对其进行消毒杀菌,多采用的方法(2)通过电解水能得到绿色能源氢气,水通电分解水的化学方程式是,该反应属于反应(填“化合”或“分解”)电解水时,若得到 10mL 氢气,同时能产生mL 的氧气,据此可以推出水的组成14如图是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示意图,产物 D 具有杀菌消毒作用3(1)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当 A 物质泄漏时,可闻到刺激性气味,这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3)该反应中,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填微粒符号)1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实验请回答:(1)做实验 A 时,点燃火柴后,铁丝插入集气瓶中适宜时刻
6、是;铁丝燃烧过程中,能量由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2)B 中能观察到火焰上方冷而干燥的烧杯中出现水珠,然后迅速把烧杯倒过来,向烧杯内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中一定含有(填元素名称)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 3 3 小题,共小题,共 1616 分)分)16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请按要求作答:(1)写出有标号的仪器名称:(2)从装置 AD 中选择:加热高锰酸钾制取 O2并要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图中的(填字母),此装置在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还要放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该同学在利用制得的氧气做实验时,发现收集的氧气不纯净,
7、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任写一个原因)(3)用 B 装置能控制化学反应速率,其原因是,若用 E 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a、b 中选择)通入17依据如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通入 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 中均无明显现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 O2,a 中无明显现象,b 中红磷燃烧4(1)实验过程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实验过程中,对比 a、b 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3)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是18 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中发现,通常不选用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其原因是反应生成硫酸钙微溶物覆盖
8、在固体的表面,阻碍了大理石与稀硫酸的接触,反应速率逐渐减慢甚至停止为此,该小组设立研究课题:选择合适浓度的硫酸和适当的反应温度制取二氧化碳【实验一】选择合适浓度的硫酸操作:在 28时,用装有 5mL 硫酸溶液的注射器向盛有 1g 直径为 2mm 大理石的大试管中注入硫酸,记录 15 分钟内生成气体的体积,见下表:试管编号12345硫酸浓度(%)1520253035气体体积(mL)3547555142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在 28时,选用硫酸的浓度最合适为%【实验二】选择合适的反应温度操作:往盛有 1g 直径为 2mm 大理石的大试管中分别加入 5mL 相同合适浓度而不同温度的硫酸溶液,观察反应的
9、情况,记录如下表:试管编号ABCDE温度()4050607080现象和比较有少量气泡气泡比 A 号试管多气泡明显比 B 号试管多大量气泡产生,与常温用盐酸反应相似反应激烈,迅速产生大量气体在合适的硫酸浓度下,应选择最合适的反应温度为,在最合适反应温度时硫酸与大理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除选用适当的温度和合适浓度的硫酸之外,在反应过程中,为防止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上,应增加操作,更有利于气体的制备该研究小组为了研究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试管编号AB试管内药品1g 块状大理石与 5mL 25%稀硫酸1g 粉末状大理石与 5mL 25%稀硫酸现象和比较有少量气泡迅速产生较多气泡根据上述实验研究
10、,在以下硫酸和大理石反应的装置中,最佳选用(填编号)5四、解答题(共四、解答题(共 1 1 小题,满分小题,满分 6 6 分)分)19 不同年龄段的群体每天钙的适宜摄入量不同,哺乳期妇女每日推荐摄入量为 1200mg 如图为某保健品说明书的一部分,请回答:(1)维生素 D3的化学式为 C27H44O,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维生素 D3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3)假设某哺乳期妇女每天除食物摄入外,还需另外补充 600mg 的钙,则每天需服“钙尔奇(D)”多少片?2015-20162015-2016 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外国语中学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外国语中学九年级(上
11、)期中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01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202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 B食物腐败 C电灯通电 D瓷碗破碎【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冰雪融化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
12、食物腐败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电灯通电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瓷碗破碎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 B6【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金刚石B铜C二氧化碳 D氯化钠【考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专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
13、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C、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BCD【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测量容器-量筒;称量器-托盘天平;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酒精灯的正
14、确使用方法进行分析;B、根据天平的精确度是 0.1g 进行分析;C、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正确操作进行分析;D、根据量筒量取液体的就近原则进行分析【解答】解:A、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而应用燃着的火柴或木条来引燃,故 A 错误;B、天平的精确度是 0.1g,称量出的质量不会是 10.05g,故 B 错误;C、加热时,应使试管倾斜并与桌面成 45左右,并不时地移动试管;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故 C 正确;D、量筒量取液体的就近原则,量取 9.5mL 的液体,需要用 10mL 的量筒,故 D 错误故选:C【点评】正确实验才能确保实验安全,得出正确的结论,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实验操作4硅
15、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工业粘合剂硅酸钠(Na2SiO3)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A+4B+3C+2D+5【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硅酸钠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7【解答】解:钠元素显+1 价,氧元素显2 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是 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x+(2)3=0,则 x=+4 价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5“低碳生活”倡导我们在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材料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下列做法不
16、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A教科书循环使用B多使用电子邮箱、微信、QQ 等即时通讯工具C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等出行方式D夏天为了节能,把室内空调温度调低一度【考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根据题意:“低碳生活”倡导我们在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材料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教科书循环使用,可以减少森林的砍伐,树木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循环使用会减少植物的消耗,故选项符合“低碳生活”理念B、多使用电子邮箱、QQ 等即时通讯工具,能减少二
17、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符合“低碳生活”理念D、夏天为了更凉快,把室内空调温度设置到很低,要消耗大量的电能,故选项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故选 D【点评】低碳生活理念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节能减排的措施和观念是化学考查的热点,要用低碳生活理念指导自己的活动,把节能减排的措施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6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碳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烟,放出热量B带火星的木条一定能在含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复燃C用双氧水制氧气时,二氧化锰不能改变生成氧气的质量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反应【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A、据碳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18、解答;B、据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中不能复燃回答;C、据催化剂的特点分析解答;D、据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解答【解答】解:A、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无色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无白烟生成,故错误;B、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中不能复燃,氧气的浓度不够,所以题干描述错误;C、双氧水制取氧气时加入的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只能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生成氧气的质量,正确;D、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并非所有物质,故错误;8故选:C【点评】了解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明确催化剂改变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才能结合题意正确解答7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
19、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ABCD【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化合物为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因此表示化合物的示意图中只能含有一种分子,且该分子应由不同原子构成【解答】解:A、该图所示的四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但每个分子却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故不正确;B、该图所示的四个分子构成相同,属于同种物质的分子,并且每个分子都是由两种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分子;故正确;C、该图所示的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故不正确;D、该图有两种不同的分子,所图示物质为混合物,故不正确;故选 B【点评】分子由原子构成,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同种原子构成的
20、分子为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分子8茶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 C76H52O4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一个单宁酸分子是由 76 个碳原子、52 个氢原子和 46 个氧原子构成C单宁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76:46D单宁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分析】A根据化学式的意义来分析;B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比较的方法来分析【
21、解答】解:A由单宁酸的化学式 C76H52O46可知,它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正确;B由单宁酸的化学式 C76H52O46可知,一个单宁酸分子是由 76 根碳原子、52 个氢原子和 46个氧原子构成的,故正确;C单宁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76):(1646)76:46,故错误;D单宁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76):(152):(1646)=912:52:736,可见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正确故选 C9【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9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充入 a 个 CO 分子和 b 个 O2分子,在一
22、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容器内碳原子个数和氧原子个数之比是()ABCD【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元素质量守恒【分析】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充入 a 个 CO 分子和 b 个 O2分子,则可知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可知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不变故其个数之比也不会变化【解答】解: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充入 a 个 CO 分子和 b 个 O2分子,容器内碳原子个数和氧原子个数之比是,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可知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不变故其个数之比也不会变化,仍然为故选 A【点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元素守恒,原子的个数在反应前后不变,来处理问
23、题,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和应变能力10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丙可能是单质B甲、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C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若消耗 3g 的乙,则生成 17g 的丙【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专题】利用图像,进行分析计算;模型思想;分析比较法;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反应后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也不是催化剂【解答】解: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反应后质量分
24、数减小的物质是反应物,质量分数增大的物质是生成物,由图中物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可知,甲和乙的质量分数减小,是反应物,丙物质的质量分数增大,是生成物,而丁物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丁物质可能是催化剂;A、由以上分析可知,甲和乙物质反应生成了丙物质,属于化合反应,丙物质属于化合物错误10B、应该是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而甲物质和乙物质没有完全反应错误C、研究表明,在该反应中丁可能是催化剂错误D、该反应中乙和丙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148):(406)=6:34=3:17,故正确故选:D【点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时,要注意是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没有参与
25、反应的那部分物质的质量不能计算在内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 5 5 小题,共小题,共 1818 分)分)11用化学符号表示:2 个氮原子2N;氧化铁中+3 价的铁元素2O3【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氮元素的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可以表示多个氮原子;元素的化合价应该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解答】解:2 个氮原子可以表示为 2N;氧化铁中+3 价的铁元素可以表示为2O3故填:2N;2O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重点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小12化学是与我们的生
26、产和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1)有四种气体:AO2BN2CCO2,请选择合适的序号填空:用于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是A;会造成温室效应的是C;用作保护气、化工原料,充入食品包装中用于防腐的是B(2)人体中化学元素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人体健康钙在人体中不属于微量元素(填“属于”或“不属于”),青少年缺钙易引起A(填字母序号)A佝偻病B坏血病C甲状腺肿大【考点】氧气的用途;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矿物质与微量元素【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化学与生活【分析】(1)根据物质组成、性质、用途,判断符合要求的物质氧气能够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二氧化碳大量排放能造成温室效应;氮气的
27、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包装填充气;(2)根据钙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1)用于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是 O2;会造成温室效应的是 CO2;用作保护气、化工原料,充入食品包装中用于防腐的是 N2;(2)人体中化学元素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人体健康钙在人体中不属于微量元素,青少年缺钙易引起佝偻病;11故答案为:(1)A;C;B;(2)不属于;A【点评】本题考查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几种物质的用途,熟记人体化学元素的分类、生理功能、缺乏症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3水是生命之源,请回答下列问题:(1)井水中若含有难溶性杂质,一般通过过滤的方法清除;日常生活中要降低井水(或自来水)的硬度,同时
28、对其进行消毒杀菌,多采用加热煮沸的方法(2)通过电解水能得到绿色能源氢气,水通电分解水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H2+O2,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填“化合”或“分解”)电解水时,若得到 10mL 氢气,同时能产生5mL 的氧气,据此可以推出水的组成【考点】硬水与软水;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电解水实验;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空气与水【分析】(1)过滤可以把不溶于水的物质除去;加热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2)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 1:2【解答】解:(1)井水中若含有难溶性杂质,一般通过过滤的方法清除;日常生活中要降低井水(或自来水)的硬度,同时对其进
29、行消毒杀菌,多采用加热煮沸的方法故填:过滤;加热煮沸(2)水通电分解水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H2+O2,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电解水时,若得到 10mL 氢气,同时能产生 5mL 的氧气,据此可以推出水的组成故填:2H2O2H2+O2;分解;5【点评】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同时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14如图是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示意图,产物 D 具有杀菌消毒作用(1)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l2+H2OHCl+HClO(2)当 A 物质泄漏时,可闻到刺激性气味,这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分子在不断运动(3)该反应中,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Cl
30、、H、O(填微粒符号)【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学反应的实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模型思想;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1)观察反应的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根据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析回答;(3)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12【解答】解:(1)由反应的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盐酸和次氯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Cl2+H2OHCl+HClO(2)当 A 物质泄漏时,可闻到刺激性气味,这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分子在不断运动(3)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中,没有发
31、生变化的微粒是氯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符号分别为:Cl、H、O故答为:(1)Cl2+H2OHCl+HClO;(2)分子在不断运动;(3)Cl、H、O【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宏观组成及其微观构成两方面的问题,充分利用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中所表现出来的信息1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实验请回答:(1)做实验 A 时,点燃火柴后,铁丝插入集气瓶中适宜时刻是待火柴快燃尽时;铁丝燃烧过程中,能量由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2)B 中能观察到火焰上方冷而干燥的烧杯中出现水珠,然后迅速把烧杯倒过来,向烧杯内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中一定含
32、有碳、氢元素(填元素名称)【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分析】(1)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注意问题分析解答;(2)据此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点燃火柴后,铁丝插入集气瓶内的适宜时刻是待火柴临近烧完时铁丝燃烧过程中,能量由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2)点燃蜡烛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冷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说明有水生成;然后迅速将该烧杯倒过来,向烧杯内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中含有碳、氧、氢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
33、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则蜡烛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答案:(1)待火柴快燃尽时;化学;(2)碳、氢元素【点评】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氧气的化学性质,尤其是有氧气参与的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等,以及燃烧和燃烧的条件等等;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 3 3 小题,共小题,共 1616 分)分)16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请按要求作答:13(1)写出有标号的仪器名称:铁架台(2)从装置
34、AD 中选择:加热高锰酸钾制取 O2并要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图中的AD(填字母),此装置在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还要放入一团棉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该同学在利用制得的氧气做实验时,发现收集的氧气不纯净,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集气瓶中水未注满或一有气泡产生就开始收集(任写一个原因)(3)用 B 装置能控制化学反应速率,其原因是该装置能通过分液漏斗活塞控制液体流下速率,若用 E 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a(a、b 中选择)通入【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实验操作型
35、;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解答;(2)根据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以及注意事项分析解答;(3)根据装置特点分析解答【解答】解:(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可知:铁架台;(2)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发现收集的氧气不纯净,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集气瓶中水未注满或一有气泡产生就开始收集;(3)用 B 装置能控制化学反应速率,其原因是:该装置能通过分液漏斗活塞控制液体流下速率;二氧化碳能溶于
36、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若用 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 a 通入答案:(1)铁架台;(2)AD;一团棉花;2KMnO4K2MnO4+MnO2+O2;集气瓶中水未注满或一有气泡产生就开始收集(3)该装置能通过分液漏斗活塞控制液体流下速率;a【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注意事项等,综合性比较强 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1417依据如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通入 N2,点燃酒精灯,一
37、段时间后,a、b 中均无明显现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 O2,a 中无明显现象,b 中红磷燃烧(1)实验过程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2)实验过程中,对比 a、b 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是步骤中 b 通 N2,不燃烧;步骤中 b 通 O2,燃烧【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科学探究【分析】(1)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配平即可;(2)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3)实验过程分析,注意变量的控制【解答】解:(1)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38、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2)实验过程中,对比 a、b 中的实验现象,立即改通 O2,a 中由于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无明显现象,b 中由于红磷温度达到着火点红磷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3)步骤中 b 通 N2,不燃烧;步骤中 b 通 O2,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故答案为:(1)4P+5O22P2O5;(2)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步骤中 b 通 N2,不燃烧;步骤中 b 通 O2,燃烧【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的实验的设计过程 掌握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要会根据物质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去分析具体的实验
39、现象 特别注意物质燃烧所需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18 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中发现,通常不选用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其原因是反应生成硫酸钙微溶物覆盖在固体的表面,阻碍了大理石与稀硫酸的接触,反应速率逐渐减慢甚至停止为此,该小组设立研究课题:选择合适浓度的硫酸和适当的反应温度制取二氧化碳【实验一】选择合适浓度的硫酸操作:在 28时,用装有 5mL 硫酸溶液的注射器向盛有 1g 直径为 2mm 大理石的大试管中注入硫酸,记录 15 分钟内生成气体的体积,见下表:15试管编号12345硫酸浓度(%)1520253035气体体积(mL)3547555142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在 2
40、8时,选用硫酸的浓度最合适为25%【实验二】选择合适的反应温度操作:往盛有 1g 直径为 2mm 大理石的大试管中分别加入 5mL 相同合适浓度而不同温度的硫酸溶液,观察反应的情况,记录如下表:试管编号ABCDE温度()4050607080现象和比较有少量气泡气泡比 A 号试管多气泡明显比 B 号试管多大量气泡产生,与常温用盐酸反应相似反应激烈,迅速产生大量气体在合适的硫酸浓度下,应选择最合适的反应温度为70,在最合适反应温度时硫酸与大理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H2SO4CaSO4+CO2+H2O除选用适当的温度和合适浓度的硫酸之外,在反应过程中,为防止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上,应增加振荡
41、试管操作,更有利于气体的制备该研究小组为了研究大理石固体颗粒大小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试管编号AB试管内药品1g 块状大理石与 5mL 25%稀硫酸1g 粉末状大理石与 5mL 25%稀硫酸现象和比较有少量气泡迅速产生较多气泡根据上述实验研究,在以下硫酸和大理石反应的装置中,最佳选用丙(填编号)【考点】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的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综合实验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科学探究【分析】观察实验一图表,并对比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观察实验二图表,并对比即可得出正确答案;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写出化学反应式;为防止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上
42、,可以用摇动试管的方法解决;碳酸钙固体颗粒大小也会影响反应的速率;对比甲、乙、丙三个图示,看哪一个更合理,即选那个【解答】解:观察实验一图表,3 号试管收集的气体最多,此时管中硫酸浓度是 25%浓度大于或小于此浓度值生成的气体体积都少故答案为:25;观察实验二图表,可知应选择最合适的反应温度为 70;低于 70时,生成的气体少并且反应慢,高于 70反应速率过快,不易收集硫酸与大理石反应生成硫酸钙、水、二氧化碳,化学反应式是:CaCO3+H2SO4CaSO4+CO2+H2O故答案为:70;CaCO3+H2SO4CaSO4+CO2+H2O;为防止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上,可以用摇动试管的方法除去覆盖在
43、大理石上的硫酸钙16故答案为:震荡试管(或摇动装置);碳酸钙固体颗粒大小也会影响反应的速率,也可作为研究课题;故答案为:碳酸钙固体颗粒大小(其它合理回答也给分,例如“大理石纯度”等);观察图示可知,丙装置可使反应随时停止,随时反应,其他装置没有此功能故答案为:丙【点评】本题以实验探究的形式考查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的适宜温度和浓度等问题,培养学生的对比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四、解答题(共四、解答题(共 1 1 小题,满分小题,满分 6 6 分)分)19 不同年龄段的群体每天钙的适宜摄入量不同,哺乳期妇女每日推荐摄入量为 1200mg 如图为某保健品说明书的一部分,请回答:(1)维生素 D3的化学式为
44、 C27H44O,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84(2)维生素 D3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C:H:O=27:44:1(3)假设某哺乳期妇女每天除食物摄入外,还需另外补充 600mg 的钙,则每天需服“钙尔奇(D)”多少片?【考点】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专题】标签图示型;化学式的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分析】(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化学式的意义来分析;(3)假设某哺乳期妇女每天除食物摄入外,还需另外补充 600mg 的钙,据此结合每片含钙元素的质量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维生素 D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7+144+16=384故填:384;(2)由维生素 D3的化学式 C27H44O 可知,维生素 D3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27:44:1;故填:C:H:O=27:44:1;(3)假设某哺乳期妇女每天除食物摄入外,还需另外补充 600mg 的钙,每片含钙元素 600mg,则她每天需服“钙尔奇”1 片即可故填:1【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标签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