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再别康桥读后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志摩再别康桥读后感.doc(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徐志摩再别康桥读后感 首先我们大家一起感受徐志摩的这一篇再别康桥诗作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所谓的好酒,浓度几何,甘醇何在,流入喉腔的第一感觉是什么,沁脾芳香中之魔
2、力是什么。绝非是以某一位品酒高手所露端倪而端倪;就如同一首好诗一样:所需的是人人拍手.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在年(1928)故地重游的归国途中,在轮渡上所写。 诗的开篇便洒脱、轻灵、舒展。巧妙地连“请出”了三个“轻轻的”来配合“走”、“来”、“招手”、“作别”等动作,以肢体语言将一个飘逸、洒脱的诗人形象活脱脱地推到了读者的面前。这里,“轻轻”二字蕴含着诉之不尽的依恋之情,道不尽的惜别之意,用轻盈的、温馨的笔触渲染了夕阳映照中康桥的宁静之美,更有“人去春又回,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表达效果。继而,诗人抓住了康桥这一景物中“金柳”、“青荇”和“潭水”这几个意象作为寄情,把对康桥的依恋、惜别之情融入其中。河
3、畔的金柳被比喻成新娘,美艳绝伦,荡起诗人心海的涟漪;河底的青荇也被诗人赋予了鲜活的生命.你无需猜疑,那“油油的青荇”就是在向诗人招手,不由得你不有“甘心做一条水草”的渴望;此间的静与动,微动与被情动,活灵活现.以情寄或情的微妙衬托出既朦胧又清晰的画卷。 注重文字的取舍、含蓄,注重艺术技巧,是早逝的徐志摩惯用的“伎俩”。他往往很会利用一种梦幻般的情调,巧妙地将气氛、氛围、感情和意象融为一体;更能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与其互换,使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这首诗的美,当然不只限于诗人那份细腻的感情上,在意念、艺术形式上,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尤其是“恋”而不“贪”,足能给人留下美丽的回忆,这大概是好多人喜
4、欢的原因吧。 “轻轻地来悄悄地去”,“不带走一片云彩”,人生若能如此坦荡,落落大方,何乐而不为啊。 2021年11月22日 于办公室 第二篇:徐志摩再别康桥(教案)大全再别康桥 教学目的: 1、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章法、节奏、韵律,感受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 2、咀嚼诗歌语言,把握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美,领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感受诗意美和人情美,品味其艺术上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教学难点: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的主题。教学方法:诵读法、问答欣赏法、探究式学习法。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朱自清先生说过:现代诗人应当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
5、有一位文学家也说过,在现代文学史上不能忘记的诗集有三部:一是胡适的尝试集,一是郭沫若的女神,一是徐志摩的志摩的诗。就是现在,也有许多朋友喜欢徐志摩的诗,可见他的诗影响之大、之深、之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徐志摩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著名诗作再别康桥。 二、作者简介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的代表人物,笔名云中鹤。出身于富商家庭,父亲因兴办实业,蜚声浙江。1910年入杭州府中学堂,1915年进入北京大学学习。1918年按照其父的愿望赴美国留学学习银行业(他父亲希望他将来成为银行家),1919年得知“五四”运动爆发,激起心中的爱国热情。1920年去英国剑桥(
6、即“康桥”)留学,以一个特别生的资格,在这里度过了一年多的真正悠闲自由的日子。据他回忆,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在风景秀丽的康河两岸,他卧仰在有星星、黄花点缀的葱绿草坪上,或看书,或看天上的行云。有时到碧波荡漾的康河里划船,他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1921年开始写诗,深受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拜伦、雪莱的影响。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与胡适等人成立了新月社,为新诗代表人物。他是个个性主义者,信仰个性绝对自由的理想,并把对理想的追求看得高于一切,胡适在追悼志摩中说:“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简言之,他的理想就是英
7、国式的民主、英国式的政治。他崇拜大自然,主张人类接近自然,回归自然,融合自然。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夜、猛虎集、云游。早期诗歌多表现对资产阶级理想的向往与追求,也有同情下层人民痛苦生活和不满黑暗现实的诗篇;后期诗歌多表现理想破灭后的彷徨、感伤、空虚和颓废情绪。徐志摩的诗形象性强,比喻贴切,音节和谐,语言清新,形式也比较多样,有较高的艺术性。 1931年11月19日,他搭乘“济南号”飞机从南京到北京,在距济南50里的党家庄,忽遇大雾,飞机触山着火,不幸遇难,年仅36岁。真是“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他真的化作一片“云彩”离开了我们。 1
8、康桥即英国剑桥。1928年秋,徐志摩出国游学,再度至英国剑桥大学。1928年11月6日回国途中,写下了这着再别康桥,发表于1928年12月新月第1卷第10期,并收入新月诗选。诗人以缠绵委婉的笔调,抒写了对康桥无限留恋、依依惜别的感情,微妙的流露了因理想的破灭而无限哀伤的情怀。诗人巧妙地抓住具体生动的景物,描绘了一幅美丽动人的康桥晚景,又情随景生,物与“我”、情与景水乳交融,创造了柔美而富有魅力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因音节和谐,意境优美而备受读者青睐。 三、指导朗读 1、听录音再别康桥 2、学生齐读 3、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感知诗歌的内容。 四、分析鉴赏 (一)整体感受意象美 问题一:你认
9、为这首诗主要抒发了什么感情。明确: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问题二。大家对作者所描写的康桥是什么印象。 明确:美丽。可以说是风光如画。苏轼在评价王维的诗时说:“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如今我们品味着徐志摩的这首再别康桥也可以称得上是“诗中有画”。 问题三:找寻意象,康桥的美丽是通过哪些景物写出来的。为什么要写这些景物。提示:所谓意象,指的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意的景象。“客观物象+主观情意=意象”明确:云彩,金柳,青荇,清潭,长篙,星辉。 这些自然景物都是柔美的。它们都已超越了本身的自然属性,浸透了作者对康河的恋情。问题四:诗人告别时,哪些举动可以体现出对康桥的深情。明确:招手
10、、寻梦、放歌、沉默。 (二)具体感受意象美。 【第一节赏析】 问题一。诗人为什么一开始说“轻轻的我走了”而不说“我轻轻地走了”。他后面连用了两个“轻轻的”都在“我”之后,就更符合语法规范。 明确。调整语序的作用,主要是强调。连用三个“轻轻的”,突出了“宁静”,给全诗定下抒情基调,表现了难舍难分依依惜别的深情,以及无奈与感伤。诗人不忍心惊动康桥,同时衬出了诗人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而且这样一写,音韵上感觉也好一些。 第一节是诗歌的起兴,诗人连用三个“轻轻的”,抒发了诗人与康桥的惜别之情,为全诗定下了一个轻柔缠绵的基调。 【第二节赏析】 问题一:第二节写了什么意象。明确:“金柳”、“艳影”问题二:
11、为什么把柳树说成是“金柳”。 2“金柳“是夕阳照射下的柳树,镀上了一层妩媚的金色。问题三: 为什么把“金柳”说成是“夕阳中的新娘”。 金色的柳条随风摇摆,秀美婀娜,好像美艳的“新娘”,形象逼真的写出了金柳的美好姿态,传达出诗人的无限欢喜和眷恋之情及浓烈的温柔之爱。 问题四。“艳影”应该是在水中荡漾,为何诗人却说是在“心头荡漾”。物我合一,情景交融。 在中国人眼中,“柳”寓“留”,柳与离别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惯。西安有个地方叫灞桥,是古代送别的地方,送别时人们往往都有折柳赠别习俗。真是伤心不过灞桥柳呀。 【第三节赏析】 问题一。第三节写了什么意象。“青荇”,就是康河中的水草。
12、问题二。“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是一种什么状态。 明确。水草是“油油的”,让人直觉到它的生命力的旺盛;“招摇”一词写出了水草随微波起伏的轻盈之态。在柔波里招摇的意象,是诗人对自己在康桥幸福生活的隐喻,并有向诗人打招呼,欢迎诗人之意。 问题三。青荇是再普通不过的水草,为什么徐志摩却“甘心”做这样的一条水草。 “甘心”两字,表达了诗人对康河的永久恋情,愿意永远流在康河,“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总结第二三结】 第二、三节,诗人全力描写康河和康河两岸迷人的风光,诗人只是选择了金柳、艳影和青荇来描绘,但我们却可以通过想象和联想来将画面补充完整,这仙境般的景观和欢愉的旋律正是诗人心境的写照。本来
13、很一般的景物为什么会在诗人的眼里变得如此美好。因为这些景物上寄予着作者对康桥的无限留恋。柳草本无情,有情的是诗人。 【第四节赏析】 问题一。第四节写了什么意象。“潭” 这一节写榆树下的清潭。这里的“潭”即指拜伦潭。拜伦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18051808年在剑桥大学学文学及历史。相传拜伦曾在这里游玩,想来诗人也常常在此留下过身影吧。清泉倒映着天上的彩虹,五彩斑斓,多么富有诗情画意。浮藻间好像沉淀着彩虹般的梦。融情入景,将人带入了梦一般的意境中。 问题二。如何理解“彩虹似的梦”。 作才由浮藻间的“彩虹”想到自己年少时的“彩虹似的梦”,那美好的理想不正如“彩虹”一样似镜花水月,美则美矣,
14、却捉摸不到吗。诗人的心绪也如“揉碎”的“彩虹”一样有点乱了。 【第五节赏析】 第五节,诗人迷恋的感情达到了高潮。诗人为了寻回往日的梦,在流连忘返的观景过程中,似乎已经忘了他即将要离别康桥,想象自己撑着一杆长篙泛舟到青草更青处去寻找那“彩虹”似的梦。到晚上归来时,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诗人情不自禁的想要“放歌”,快乐的情绪达到顶点。 【第六节赏析】 3第六节,乐极生悲,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抒写离别的惆怅。问题一:诗人为何“不能放歌”。抒写了什么情绪。 时过境迁,自己已不是当年无忧少年,想到今晚就要和康桥离别,不禁别情缕缕,离愁重重,情绪顿时低落下来。于是不能“放歌”,只能“悄悄”吹起离别的伤感的笙
15、萧,在沉默中体味别离的惆怅。连夏虫好像也体会到了离别之情,也为他保持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往日欢愉的康桥也无语了,一切都为诗人的离去归于寂然,将诗人的离愁推到了极点。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无言胜过千万语呀。悄悄无声,笙箫有声,这是一对矛盾,但在作者这里却达成了统一。诗人内心一定翻滚如大海,但是离别愁绪压倒了一切,所以笙箫的离别曲只能在心中回荡。 【第七节赏析】 问题一:第七节与开头一节有什么关系。与开头呼应。问题二:两个“悄悄”,表露出诗人什么感情。 加上两个“悄悄”表露出诗人不愿掠动心爱的康桥一片温柔情意,不忍心让康桥与我一同伤感。问题三:这一节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写了诗人面对离别的
16、惆怅迷惘、孤寂凄然之情。 诗人是那样不舍得离去。云彩本是不能带走的,诗人却用夸张的手法强调说“不带走一片云彩”。这一节不是对第一节的简单重复,而是更加深情,更加眷恋。至此,将诗人对康桥浓得化不开的感情于“沉默”、“悄悄”、“轻轻”中表现了出来,同时排出了“伤离别”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之感。 【总结全诗】 此诗表达了一种微波轻烟似的离情别绪,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给人以审美享受。原因在于他以美妙的艺术形式表达了人类共有的一种感情:即对失去的美好事物,人们总是充满怀念。 五、艺术特色 本诗典型地体现了新月派诗人关于新诗应具有的“三美”,即“绘画美”、“音乐美”和“建筑美”。 1、全诗融情于景,几乎
17、每一诗行都有一个鲜明具体的形象或画面,而且每一个形象都蕴涵着一种舒缓、淡柔而又细腻的感情色彩。诗人笔下的金柳、彩虹、青荇、星辉等景物的光泽、色彩、形态的美毕现于画面中,面更使人悦目的是这些景物的色彩。艳丽的康河夕照图与星辉斑斓的康河夜色图彼此辉映,充分体现了诗歌的绘画美。 2、全诗共七节,节内每行大致有三至四个节拍, 二、四行押韵,每节自换一韵,韵脚的流动呈现出一种抒情小调似的旋律。这种“音节的匀整与流动”正是诗歌音乐美的体现。 3、在句式上,前三节与后三节以第四节为中轴,呈倒应的对称;每节四行,每行六至八字, 一、三行稍短, 二、四行略长,又呈一种整饬、匀称的对应。这使全诗在形式上具有了一种
18、建筑之美。 六、再次诵读。 七、欣赏根据本诗改编的歌曲。 八、课外作业 第三篇:徐志摩再别康桥自主教案设计再别康桥教案设计 一、走近诗人 走进康桥徐志摩 现代诗人,散文家。别名:南湖,云中鹤。浙江省海宁人。追求“爱,自由和美”。主要作品有诗集:猛虎集 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 1920年前往英国留学,攻读剑桥(康桥)大学博士学位,康桥的生活,对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说:“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是享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甜蜜的机会了。”这首再别康桥是诗人第三次离别康桥后写下的切身感受。 二、问题设计 诗人在来到康桥之前和之后曾经产生过哪些梦想。其结局以及对徐志摩造成的影响如何。康桥:诗人自由之
19、梦飞翔的地方康桥:诗人爱之梦破灭的地方康桥:诗人美之梦蕴积的地方 三、掌握生字 四、朗诵分析 1、诗中的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原因是什么。 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天空转移,跳出了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这些物象(云彩等)寄托着诗人的感情,这种有着诗人感情的物象即是诗歌的意象。 2、诗中共描写了几幅画面。分别是哪几幅。 1 3、诗人告别时,做了哪些动作。 4、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五、诗歌的写作特点: 形式:四行一节、错落排列、字数相近、回环呼应。语言:节奏感、旋律美、弹跳性 意境:金柳、新娘、招摇、彩虹似的梦
20、 六、揣摩诗意 品味诗情 从,我从 ,读到了诗人对康桥 的深情。 七、揣摩诗意 品味诗情 1、我的眼睛是康桥叫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2、融情诵读 产生共鸣告别了康桥,告别了一段生活,告别了一段恋情,告别了一个梦想,告别了一个精神的家园 3、学生齐读 八、写作特色 2 1、绘画美 全诗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加之一些动作性很强的词语的运用,使每一幅画面都给人以流动的感觉。例如: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星辉斑斓。 2、音乐美 1)押韵,每节押韵,逐行换韵。 2)
21、音节和谐,节奏感强,单行两个音部,双行三个音部,形成音节波动。 3 3)回环复沓,首尾呼应,螺旋上升。 3、建筑美 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全诗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九、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这首诗运用优美抒情的语言,以自己回到母校康桥,在河中泛舟的所见、所思、所感,表达了对母校热爱、依依惜别的深情。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再别康桥写离情别绪,但全诗并不哀婉沮丧,如“河畔的金柳”像夕阳中的新娘,抒发了对康桥浓烈的爱;“在康河的柔波里”诗人“甘做一条水草,”抒发了对康桥的无限依恋
22、;“夏虫也为我沉默”交织着依恋、无奈、惆怅等复杂感情。 十、说出和离别有关的诗句 1、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山在玉壶。” 3、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第四篇:徐志摩再别康桥的赏析这是大学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次作业,觉得蛮好玩的,所以拿来晒晒 对徐志摩再别康桥的赏析 要真正理解诗歌,莫过于吟诵。一个朗诵者,除了自身音色条件,朗诵技巧需进行锻炼外,分析作品同样十分重要,只有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内涵全部
23、发掘出来,才能将作品朗诵地传神,所以,我将从一个朗诵者的角度对徐志摩再别康桥(以下简称再)进行分析。 我们首先从诗歌的写作背景入手。纵观全诗,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对康桥的深深眷恋,而这种眷恋有至少三方面的原因。其一,正是康桥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蛰的其心中的诗人天命,徐志摩对这个也是肯定的;其二,徐志摩的政治、文艺、传统道德等思想都为康桥思想文化所制约以至支配,徐志摩的思想已经是康桥文化的产物和标本,所以其对康桥的情感必然是浓厚的;其三,在剑桥大学,徐志摩遇到了林徽因,也可以说正是在这时,徐志摩才真正开始写诗。康桥有徐志摩太多太多的美好回忆,如今徐志摩故地重游,自然是心绪万千,所以从朗诵的角
24、度看,全诗的节奏应该是舒缓的,抒情的。 从全诗的结构上看,再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 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这优美的节奏像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之音,又契合着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 诗的第一节,前两句旋律上带有细微的弹跳性,仿佛是诗人用脚尖着地走路的声音,是整个再乐章的小提琴拨弦部分,是作者飘逸的风度音乐化,我个人认为,这三句应该采用说话式朗诵方式,就像是与老友道别,又不知何时再能重来的留恋和无奈的感觉。用尽可能低沉的声音把诗人那种清风一样来,又悄无声地远去,至深的情思,竟在挥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的感情朗
25、诵出来。 第二至第六节,描写的是诗人在康河里泛舟寻梦。披着夕照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树荫下的小潭,一一映入眼帘,在这五节中,作者的意象有金柳、青荇、小潭等,诗人又在第二节中放入了两个暗喻,第一个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象成“夕阳中的新娘”是将无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浸润可人;第二个是将清澈的潭水比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变成了“彩虹似的梦”,正是在意乱情迷之间,使人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忘,直觉“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招摇的水草。这种主客观合一的佳构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锤百炼之功。作者与康桥俨然成为一对情侣,诗人极其所能赞美它,也不能赞美其万分之一
26、,因此从第二节至第四节,作者的感情不断升华,此时应该是再的小提琴满弓奏,我们在朗诵这三节时,可以尽可能地舒缓,轻松,稍有起伏当然更好,例如“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可以作为一个小高潮处理,这句是作者对康桥情感的直接表露,是作者甘心为康桥付出一切的热烈情感。 第五节应该被重点赏析,这节中,诗人翻出一层新的意境,借用“梦寻梦”,“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这几个叠句,将全诗推向高潮,正如康河之水,一波三折。这一节是诗人全诗的感情爆发点,面对如此美好的康河夜,作者想放歌,因为只有歌声才能表达出作者此时的心情,但是他又顿时哑口了。 第六节里,诗人在青草更青处,星辉斑斓里跣足放歌的狂
27、态终未成就。因为这样的康桥不允许他放歌,这样的景致不答应他放歌,诗人欲歌而不能歌,一如诗人想留而不能留的矛盾心境,让人扼腕,此时的沉默而无言,又胜过多少情语呢。这两节诗是最考验朗诵者功底的,也是这首诗之所以征服万千读者的原因所在,我个人比较喜欢徐涛朗诵的再,他将壮丽的“星辉斑斓里”升调高昂上去,犹如长号圆号与大鼓齐鸣,又将“放歌”二字急转下落,加之其沧桑的喉音,是一种群响毕绝,唯有大提琴一个半弓的绝妙,我称之为天籁。 最后一节以三个“悄悄的”与首节起回环效应,潇洒而来,又潇洒而去。挥一挥衣袖,抖落的是什么。已毋需赘言,既在康桥涅槃过一次,又何必带走一片云彩呢。诗人的诗到此结束了,但是,其情未绝
28、,仍然在康桥的上空徘徊,朗诵这收尾节时,我们同样也要达到绕梁三日的效果。 全诗一气呵成,荡气回肠,是对徐志摩“诗化人生”的最好描述,用茅盾的话说:“不是徐志摩,做不出这首诗。”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这首诗的思想,胡适说。“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追悼徐志摩)。果真如此,那么诗人在康河边的徘徊,已是这种追寻的一个缩影。 再次纵观全诗,我们可以看到徐志摩对诗的艺术主张,即闻一多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每一个诗行,每一节诗我们都能发现这“三美”的存在,而事实上,这“三美”组成的诗确实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再别康桥不愧是徐志摩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
29、。 (参考书目:徐志摩评传徐志摩名作欣赏) 第五篇:再别康桥教学目标 1.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2.学会从诗歌的意象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3.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之情。重点难点 把握诗歌独具特色的意象;了解诗歌情感与意象的融合。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欣赏法。媒体设计播放朗诵带再别康桥。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语: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墨客的心。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悄地走了。诗人徐志摩是怎样一个人呢。让我们和徐志摩一起再别康桥,走进诗人内心。 三、播放朗读的再别康桥,注意诗歌的节奏及饱
30、含的深情。( 四、整体鉴赏再别康桥。 提示。自古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还记得有哪些诗词。 明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启发。如果我们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一下,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明确。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
31、诗离别的却不是人,而是康桥,是作者的母校。 (一)品感情 有感情的自读诗歌 1、诗中哪一句最能表达诗人对康桥的感情。 (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怎样理解。 (对康桥依依不舍,希望永远与之相依相偎相生相伴永不分离的感情。) 2、寻找诗歌中直接提到离别的诗句和诗节 明确:第一节、第六节和第七节 3、诵读这三节,说说这些诗节用了那些词语来表达了对母校怎样的情感。 明确:“轻轻”、“悄悄”、“云彩”“沉默”依依不舍眷恋飘逸洒脱 (二)品画面 苏轼说“品摩洁之画,画中有诗;味摩洁之诗,诗中有画”,那我们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能感受到“诗中有画”吗。请大家齐读第二至五节,思考
32、: 1、本文在意象(赋予了作者情感的物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是哪些。 明确。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 2、四节诗描绘了四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为这四幅画命名。 河畔夕照金柳图青草水底招摇图 榆阴清潭浮藻图撑篙漫溯寻梦图 3、这四幅画面,你最喜欢哪一幅。请用语言做画笔,把它描绘出来。 老师描绘了一幅“河畔夕照金柳图”,和大家分享一下。挂在天边的斜阳把余晖洒向大地,洒在康河上。夕阳斜射下的柳枝,镀上了一层妩媚的金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修长的影子倒映在碧绿的水中,恰似一位娇羞美艳的新娘。这可人的艳影,倒影在康河潋滟的水波里荡漾,在诗人的心湖上漾
33、起阵阵涟漪,它是那样鲜明,那样甜蜜。 (三)品语言 1、再次阅读2-5节,有两个比喻十分新颖而精到。请找出来,并分析其精到之处。 一处是将“河畔的金柳”大胆的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物,美丽娇羞,足以将诗人对康桥的迷恋之情表现出来; 第二处是将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躁揉碎之后,竟变成了“彩虹似的梦”,“水”成为“虹”,这一想象十分独特,写出了潭水的缤纷绚丽。 2、在这四节文字中,你还喜欢那些词语。为什么喜欢。明确:艳影荡漾招摇揉碎沉淀漫溯这些词语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更好地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喜爱、眷恋之情。 五、总结: 再别康桥写离情别绪,但全诗并不哀婉沮丧
34、,如“河畔的金柳”像夕阳中的新娘,抒发了对康桥浓烈的爱和无限的欢喜眷恋;“在康河的柔波里”诗人“甘做一条水草,”抒发了对康桥的无限依恋;“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作者情绪达到高潮,要用“放歌”来表达此时强烈的情感;但“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夏虫也为我沉默”作者不愿用放歌破坏康河的宁静美好。全诗交织着诗人欢喜、依恋、无奈、惆怅、洒脱等复杂感情。 六、拓展练习 1.别母校(我们已经步入高中殿堂,同学们有没有在假期或星期天的时候回去看看相守了三年的初中母校,面对母校的一草一木,你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对母校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参照再别康桥为母校写一首诗。)2.别父母(有不少同学的父母在外打工,面对即将离家的父母你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参照再别康桥为父母写一首诗,抒发对父母的离别和感恩之情。) 板书设计 再别康桥 徐志摩 情借景抒情画面 依依不舍河畔夕照金柳图 喜爱青草水底招摇图 眷恋榆阴清潭浮藻图 撑篙漫溯寻梦图 第 22 页 共 22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